免费论文网 首页

初中物理浮力教案

时间:2017-02-15 15:46:35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八年级物理下册浮力教学案例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

八年级物理下册

《浮力》教学案例

芮城二中 穆宝德

设计思想: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完成:猜想——设计并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生活中的浮力;

2、了解如何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

3、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4、初步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2、通过实验,初步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乒乓球、饮料瓶(去底)、弹簧测力计、细线、铝块

学生:弹簧测力计、细线、烧杯、水、盐水

圆柱体(标有等距离空格)等体积的铁块和铝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万吨巨轮能在海面乘风破浪,平稳航行;节日的气球可以升到空中,金鱼可以在水中轻盈地上下游动。提问:这些现象都蕴含了什么物理知识?

学生:浮力

师:对,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浮力的产生及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设计意图: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推进新课

一、浮力

1、什么叫浮力?浮力方向如何?施力物体是谁?

(教师提示:阅读课本,结合二力平衡条件,受力平衡与物体运动状态关系,分析漂浮在水面物体的受力情况)

学生活动:(讨论回答)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托力叫浮力。浮力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是水。

2、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会受浮力吗?浮力该如何测量?

演示实验:(1)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铝块,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铝块所受重力。

(2)把铝块浸没在水中,看看示数有什么变化。

请同学分析实验现象相互交流,回答: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同时得出测量浮力的一种方法。

学生活动:(对比、分析、讨论得出)(1)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

(2)浮力的一种测量方法:称重法 F浮=G-F拉

3、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演示实验:(1)如图甲,将乒乓球放入倒置

的无底饮料瓶中,向饮料瓶中

加水,乒乓球并不浮上来。

(2)如图乙,用手堵住饮料瓶口,

乒乓球浮上来。 乙

学生活动:对比两次乒乓球受到水的压力情况,结合课本上的浸在液体中的正方体受到液体的压力情况,得出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其上、下表面受到液体对它的压力差。

(教师提示:根据液体内部压强知识,分析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压力情况)

(设计意图:八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于浮力产生的原因,需要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你认为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阅读课本P51实验,并结合生活经验,说出你的猜想和依据。

学生活动:讨论、说出猜想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对提出猜想进行分析,剔除不合理猜想 猜想总结:①浮力的大小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②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③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

④浮力的大小可能跟浸在液体中物体的密度有关

2、要验证上述猜想,应采用什么研究方法?

学生:控制变量法

3、分组实验,每小组同学探究其中一个猜想

学生活动:①各小组针对本组要探究的猜想,设计实验步骤及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然后进行探究实验

②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③各组派代表汇报实验过程及得出的结论

教师活动:①巡回指导实验操作

②对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给出评价

③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结论: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物体的密度、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并对猜想进行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三)课堂小结:

1、浮力的定义及产生原因

2、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液体的密度,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

(四)当堂检测

1、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称一物块,测得重为12N,将其一部分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N,则该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N.

2、将一实心铝球分别浸没在水、盐水、酒精中,受到的浮力最大的是( )

A、水 B、酒精 C、盐水 D、无法确定

板书:

10.1 浮力

一、浮力:

1、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托的力

2、方向:竖直向上

3、测量方法:称重法: F浮=G-F拉

4、产生原因:物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对它的压力差

二、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1、液体的密度

2、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

教学反馈:

1、课堂容量较大,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练习不够,留待课后完成,

2、学生在探究实验中提高了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学会了称重法测浮力,为下一节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打下了基础。

篇二:初二物理下册浮力教案

初二物理下册浮力教案

皂市镇中学 李育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认识浮力及其方向.

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浮力的存在、探究浮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用具:木块、石块、水、烧杯、弹簧测力计、细线、溢水杯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船可以浮在水面,潜水艇能潜入水下航行,节日放飞的气球可以升到空中,金鱼可以轻盈地在水中上下游动等等是一些有关浮力的问题。从本节起学习新的一节“浮力”。

二、进行新课:

1.什么是浮力?

(1)演示实验:放入水中的木块放手后,木块从水里浮上来,最后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

提问:在水里浮上来和浮在水面上的木块受几个力的作用?施力物体是什么?力的方向如何?

学生回答后小结:从水里浮上来的木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还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施力物体是水。上浮过程中木块受非平衡力的作用,浮力大于重力。木块浮在水面静止不动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浮力。木块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可见,从水里浮上来的物体和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受到浮力。

(2)演示实验:把石块放入水中,放手后石块在水中下沉,并且一直沉到水底。

提问:下沉的石块受浮力作用吗?

教师指出,为研究这个问题,同学们分组实验。(两人一组进行实验) 要求:①明确实验目的是判断浸没在水中和酒精中的石块是否受到浮力,以及浮力的大小和方向。

②石块要用细线挂牢。读取石块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时,石块不要

触及杯底或杯壁。

学生实验时,教师巡回指导。

实验完毕,组织讨论,教师总结。

①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的石块在空气中静止不动,受几个力的作用?方向如何?施力物体是什么?这几个力的关系是怎样的?说出石块在空气中重多少牛。 小结:石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拉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拉力的施力物体是细线。二力的关系是彼此平衡。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是石块所受的重力。

②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的石块浸没在水中的读数是多少牛?此时,浸没在水中的静止石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各力的方向如何?施力物体是什么?这几个力的关系如何?两次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之差说明了什么?

小结:石块此时受到三个力的作用,一个是竖直向下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一个是竖直向上的拉力,施力物体是细线;另一个是竖直向上的浮力,施力物体是水。石块静止不动说明:石块受到的重力一石块受到的拉力十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由于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拉力的大小就是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所以石块受到的重力一石块在水中秤的读数十浮力。弹簧测力计两次读数的差就是浸没在水中的石块受到的浮力。浮力一石块重一石块在水中秤的读数(也可叫做石块在水中时的视重)。以上实验,说明浸入水中的石块也受到浮力。

挂在弹簧秤上的石块 挂在弹簧秤上的石块,

静止不支时受力分析图 浸没在水中时,受力分

析图,弹箧秤的读数

(F)=重力(G)-浮力

(F浮)

教师总结讲解时,边讲边画出石块受力分析图

2.阿基米德原理

①引导学生用实验说明:

a.金属块的部分体积与全部体积浸入水中时,所受浮力的情况. b.金属块浸入其他液体(盐水)中时,所受浮力的情况.

②根据以上实验结论,对第一个实验结论加以修改,归纳出具有普遍适用价值的实验规律——阿基米德原理.

③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写出其数学表达式:F浮=G排

单位:F浮—牛顿、ρ液—千克/米3、g—牛顿/千克、V排—米3.

④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解答简单问题: VA=VB,pA=pB,ρ甲ρ乙,比较 A、B物

体受到的浮力.

三、小 结:

四、布置作业: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

板书设计

第五节 浮力

(一)浮力

(1)一切浸在液体里的物体都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

(2)浮力=物体重一物体在液体中的弹簧测力计读数。F浮= G- F

(二)浮力的大小

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篇三:初中物理《浮力》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物理《浮力》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内容

内容包括浮力的概念、影晌浮力大小的因素、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沉浮条件,以及浮力知识的广泛应用。课型:探究、讲授课。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3.知道浮力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建立应用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晌。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浮力的概念;影晌浮力大小的因素;物体沉浮条件。

● 难点

影晌浮力大小的因素以及浮力知识的广泛应用。

● 教学突破

积极创设条件,提供比较好的背景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景;通过演示实验游戏比赛,让学生亲身实验探究;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突破本节的重点。 ◆ 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

小木块、鸡蛋、泡沫塑料块、矿泉水瓶、水槽、塑料桶、水、乒乓球、弹簧测力计、小石块、橡皮泥、溢水杯、密度计、酒精、盐水、自制课件;安排学生准备学习用具。

● 学生准备

准备橡皮泥、矿泉水瓶、小石块;查阅希腊学者阿基米德的有关资料。 ◆ 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提出问题,引出新课,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约 分钟)

二、通过实验探究,帮助学生理解影晌浮力大小的因素,并知道阿基米德原理(约 分钟)


初中物理浮力教案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7051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