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太湖垃圾倾倒事件

时间:2017-02-15 15:10:50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环境污染事件调查报告

西华师范大学

环境健康学概论

环境污染事件调查报告

环境工程201410540638罗鑫

2016/11/15

2016太湖垃圾污染事件调查报告

一,调查时间:

时间2016/11/15

二,调查方法:

1,网上查询资料

2,翻阅旧报纸和新闻的跟踪报道

三,调查背景

在环境污染如此严重的时代下,关注我国的环境是我们每个环保人的责任,七月的太湖垃圾清倾倒事件,是商家为了盈利,用我们的环境和健康为代价的行为。必须予以重要关注! 此时即有关于环境健康,有关于我们的日常健康,所以决定以此调查!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大力发展,尤其以沿海地区为代表.但是伴随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问题也成为了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原来越多的人生一些奇怪的病却不明原因.我国继大污染源成为了人们生活与健康的最大威胁,其中我们最离不开的水污染,大气污染为代表. 我们就以水污染---2016太湖流域垃圾污染事件作一个调查报告

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缘,古称震泽、具区,又名五湖、笠泽,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界北纬30°55'40"~31°32'58"和东经119°52'32"~120°36'10"之间,横跨江、浙两省,北临无锡,南濒湖州,西依宜兴,东近苏州。太湖湖泊面积2427.8平方公里,水域面积为2338.1平方公里,湖岸线全长393.2公里。其西和西南侧为丘陵山地,东侧以平原及水网为主。 太湖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湿润,属季风气候。太湖河港纵横,河口众多,有主要进出河流50余条

四,事件描述

7月1日,8艘装载垃圾的船只从上海行驶至江苏省太湖强制隔离戒毒所码头停靠,欲将垃圾倾倒至戒毒所内废弃宕口堤岸。据调查,这些垃圾来自上海市嘉定区、长宁区,主要为建筑垃圾和少部分生活垃圾,由昆山市锦鹿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负责转运。6月15日以来,该公司已陆续倾倒垃圾约2万余吨。目前,江苏省已完成倾倒垃圾清运处置工作。

8月24日,最高检、公安部、环保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对包括“上海垃圾非法倾倒苏州太湖西山岛案”在内的两起环境污染案件挂牌督办。

9月5日,苏州市检察院依法以涉嫌滥用职权罪、受贿罪,对江苏省太湖强制隔离戒毒所基建科科长张某决定逮捕。

9月9日,依法以涉嫌滥用职权罪对太湖强制隔离戒毒所副所长韩某某决定逮捕。

据悉,该案涉案的上海6家码头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及工作人员中,有4人被苏州警方以涉嫌污染环境罪刑事拘留,有6人被采取取保候审强制措施。

五,产生的原因

1,灰色产业链

新京报记者调查得知,大城市垃圾处理的难题,在一些人眼里却成了“商机”。有人专门做起了“垃圾生意”,并因之形成了一条灰色的产业链。从垃圾收集开始,转运、装卸、受纳等,几乎每个环节都有人受益。城市垃圾经过各种渠道进入到惠宾码头,惠宾码头会通过中间人寻找上海周边的接纳地,依附码头的船老大负责运输,接纳人负责当地卸货处理。 一位知情者介绍,上海一些负责垃圾处理的机构,对此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它们自身消纳垃圾的能力有限,有人帮助将垃圾运出,“何乐而不为呢?”

2,悬殊的价格差

上海垃圾跨省偷运的背后,是两地处理垃圾的悬殊成本差。

上海市绿化市容局总工程师唐家富曾算了一笔账:如黄浦区运送一吨垃圾到老港,需要先将这些垃圾进行收集后运送至中转站,这笔费用为132元/吨;经中转站压缩后运至码头,费用为65元/吨;水运的费用为210元/吨;再加上50元/吨的环境补偿费用,总共高达400多元。

将垃圾从上海运出所需费用则低很多。一位知情者告诉记者,如果只是运到上海周边的苏、锡、常等地区,每吨花费200元都不到。

这位曾经参与过上海垃圾生意的知情者介绍,上海的建筑垃圾较为吃香,一来外地修路、填坑时也需要;而上海本地因处理能力饱和,急切希望将垃圾出手,中间人可以“两头吃”,其间有利可图。

六,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太湖垃圾主要为城市垃圾,城市垃圾是城市中固体废物的混合体,包括工业垃圾,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工业废渣的数量,性质及其对环境污染的程度差异很大,应统一管理,根据不同情况由各工厂直接或经过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放置于划定的地区。建筑垃圾一般为无污染固体,可用填埋法处理。生活垃圾是人们在生活中产生的固体废渣,种类繁多,包括有机物与无机物,应进行分类,收集,清运和处理。

城市垃圾处理不当会带来以下危害;

(1)垃圾露天堆放大量氨、硫化物等有害气体释放,严重污染了大气和城市的生活环境。

(2)严重污染水体。垃圾不但含有病原微生物,在堆放腐败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酸性和碱性有机污染物,并会将垃圾中的重金属溶解出来,形成有机物质,重金属和病原微生物三为一体的污染源,雨水淋入产生的渗滤液必然会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

(3)生物性污染。垃圾中有许多致病微生物,同时垃圾往往是蚊、蝇、蟑螂和老鼠的孳生地,这些必然危害着广大市民的身体健康。

(4)侵占大量土地。据初步调查,2003年全国668座城市中已有2/3被垃圾带所包围全国垃圾存占地累计80万亩。

(5)垃圾爆炸事故不断发生。随着城市中有机物含量的提高和由露天分散堆放变为集中堆存,只采用简单覆盖易造成产生甲烷气体的厌氧环境,易燃易爆。

城市垃圾如不妥善处理不仅会影响当地的环境和卫生,不但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还会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并且还让有效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七,治理与建议

对于太湖垃圾的治理:

1,52艘船云集太湖西山戒毒所宕口码头,经过3天4夜的紧急抢运,将上海偷倒太湖西山岛的1.2万吨垃圾已全部清空。搬走了污浊的垃圾山,垃圾的臭味荡然无存,太湖畔天青云轻,风吹过宕口,带来湖水清凉的气息。此次过程中苏州紧急调运清拖垃圾的52艘船只、9台挖掘机、11辆大型自卸车,完成垃圾清运任务后全部撤离太湖西山岛。

2,覆绿施工队伍,紧急进场,对其进行覆土。其次,最重要的事情还是当地的生态恢复。 江苏省省地调院土地污染防治中心,19日将派遣工作组赴太湖西山岛监测水土污染情况,给当地生态恢复提供技术支持。

那么,如何治理污染?

据专家介绍,一是把污染物固定在土壤中,通过添加钝化材料将重金属固定住,阻止污染转移。二是将污染物提取走。通过种植超富集植物,大量吸收有害物质。如栽种柳树可使原来受污染耕地土壤中的镉含量显著降低。三是淋洗,将被污染的土挖出后,通过淋洗液去除污染物,但该方法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当然,目前还有一些其他修复技术,需要根据实际污染场地情况,综合选择修复技术。国外不少企业跨国投资建厂要对场地进行评估,走的时候说“我把干净场地交还给你们了”,这是因为国外有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事实上,我国政

府对环境保护力度空前,近期出台的《土十条》等相关政策,都明确了“谁污染、谁治理”的责任主体。目前,民众参与监督环境污染的意识越来越强,也将倒逼企业对环境负责。 对城市垃圾的处理方法:

篇二:太湖蓝藻爆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太湖蓝藻爆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近十几年来,由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没有同步,使得太湖的水质越来越差,特别是太湖北岸的城市——无锡曾经发生了饮水危机。临着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太湖,却没有水可以喝?——这主要是太湖水中蓝藻的大规模暴发。

蓝藻是一种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植物,在地球上出现在距今35亿年至33亿年前。蓝藻的重要特性是喜高温和光照,高气温、高光照时,蓝藻会迅速生长,高温天气持续越长,蓝藻生长的时间就越长。在营养丰富的水体中,蓝藻常于夏蓝藻大量生长,死亡腐败后气味难闻,破坏景观;死亡分解耗氧过多,导致其它生物缺氧死亡;分泌毒素,破坏水质,直接危害人类健康。

那么太湖为什么会暴发蓝藻呢?

很重要的一点是自然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象、水文和地理条件,即是蓝藻爆发的生境。蓝藻有适宜的生境就会爆发。主要有以下影响因素:

1、气温。日均气温高于200c利于蓝藻生长繁殖;

2、光照。晴热天气光照条件好,利于光合作用,蓝藻繁殖快,易上浮,易

爆发;

3、风。影响蓝藻的浮沉和使蓝藻顺风向漂浮;

4、降雨。可降低水温、增氧、易于蓝藻下沉;

5、水域形状。蓝藻易聚集于顺风向的湖湾和凹岸;

6、其它。与水动力、水温、水位、水深、气压以及水体的电导、盐度、酸

碱度(PH)、扰动、水的垂直分层和稳定性有关,还与微生物、食物链的相互作用等生物环境有关。

其次是基础环境。蓝藻爆发的基础环境条件主要是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1、水体富营养化。根据太湖蓝藻爆发的实际情况,当氮(N)、磷(P)达

到一定浓度,蓝藻就可能爆发,但水体的过度富营养化也不利于蓝藻的生长。

2、氮、磷比值。一般认为,在水体富营养化和N/P大于一定比值,且其它

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蓝藻就可能爆发。

3、影响蓝藻爆发的其他基础环境条件还有有机质、铁和微量元素等。

物种条件。蓝藻爆发必须有蓝藻的种子和种群存在,并有以下两个条件:

1、蓝藻种源基数较高。一年中蓝藻首次爆发的时间和生长繁殖速度,与底

泥中蓝藻活细胞的种类、数量、密度及其冬眠苏醒时间有关。

2、蓝藻成为优势种群。随着湖泊富营养化趋势日益加重,蓝藻占藻类比值

逐步增加,直至成为优势种群,乃至占绝对优势,就易造成蓝藻大爆发。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蓝藻的生长和爆发会造成较大影响:

1、人类在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向湖泊大量排放了N、P等污

染物,加速了水体富营养化。

2、中国的化肥施用量是全世界最高的,但其中真正能被农作物吸收的仅三

成,也即近七成的化肥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成为蓝藻生长所需的养分。有研究认为,排放入太湖中的氮污染总量的50%,以及磷污染总量的48%,都是由化肥流失引起,而且多数源自太湖西部上游的农田区域。在太湖周边的无锡、常州、苏州等地,单位面积的化肥施用量达到每公顷500公斤以上,远远超出世界公认的225公斤/公顷的上限。

因此,蓝藻的根本病因,是目前严重依赖化肥和农药的化学农业耕作方式。由于在原材料、能源和运输方面的补贴使得化肥价格过低,更鼓励了农业对于化肥的依赖,从而埋下了蓝藻爆发的病根。同时,由于乡镇工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工业废水直接排放进太湖水体。这些原因使得太湖的水体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当气温合适时,蓝藻就大量繁殖,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从而使水体中需要氧气的生物大量死亡。这时,水体就会发黑变臭,水质严重恶化。

对此应当采取哪些防治措施呢?

目前蓝藻污染治理技术归纳起来就是物理机械法、养鱼法、种草法、生态

修复法。这些方法在湖泊中围栏小面积治理蓝藻是有效可行的,但也存在着只能去除水体中蓝藻,却不能去除生成蓝藻的根本养源。这就是说,只能治标,不能

治本,只是“斩草”,未能“除根”。湖泊现有的蓝藻污染治理技术存在如下缺陷: ????一、现有的蓝藻污染治理技术只是暂时去除了湖中的蓝藻,却不能去除水体中生成蓝藻的基本养源,即是由湖中元素所转出的养源。它会卷土重来,再次造成蓝藻污染。????二、水体中生成蓝藻的基本养源未能去除,那么它会因风浪流动的特性重新带来养源,这样湖水也会因恶性循环形成蓝藻的二次污染,亦如韭菜割了一茬又会生一茬。????三、现有的蓝藻治理技术,只能在湖泊局部小面积中实施,不能在全湖中实施治理。????四、湖泊目前治理蓝藻污染的方法,只是取得了一些治理试验数据及治理试验阶段性的初步成果,却不能根治蓝藻污染,

现有湖泊蓝藻污染仍然严重。??已知生成蓝藻的原因是基本养源,又知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由元素起决定性的作用。那么,只要去除了蓝藻的基本养源,就能根治蓝藻污染。有人用鲢鳙鱼的大量放养来治理蓝藻水华,并认为大量放养鲢鳙鱼是治理蓝藻水华的决定性因素,可是太湖、滇池采用大量放养鲢鳙鱼,也只是去除了水体中部分蓝藻。原因何在呢?前述议论只是客观地诠释了蓝藻水华会消失的外因。大量放养鲢鳙鱼去除蓝藻,实验也只是去除了水体中蓝藻,而未能去除生成蓝藻的根本养源。由此可见生成蓝藻的养源未能去除,当水体中根本养源还存在着,就会再度与湖中有机蛋白结合衍化后,重新造成蓝藻污染。

为了保护太湖的美景,保障居民的用水安全,各级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号召居民使用无磷洗涤剂,尽量少使用含化学物质的物品,做到不向河道中倾倒生活垃圾;鼓励农民少使用化肥,种植无公害的有机绿色产品;关停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大量修建污水处理厂,实现无污染排放;关闭沿湖有污染的设施,湖州拆除了太湖南岸湖鲜一条街就是实例;采用生物防治,往太湖大规模投放优质花白鲢鱼苗,利用花白鲢摄食藻类的食性控制蓝藻密度,达到食藻、抑藻、控藻的效果,最终通过捕捞成鱼移出大量的氮和磷等营养物质,减少太湖水体中的氮磷含量。有组织的打捞和清除湖体中的蓝藻,并实施生态清淤,既清除了底泥污染,破坏了蓝藻爆发的温床,又清除了底泥和水体中的蓝藻种子和蓝藻实体,大大降低了蓝藻大量繁殖和爆发的可能性。

同时,江苏水利部门密切关注天气的变化趋势,加强监测预警。去年5月底以来,江苏水利厅就组织对太湖主要水源地、调水引流沿线和主要入湖口门进行监测。从今年3月20日起,将监测频次调整为每日一次,并发布水质快报。

为加快太湖水的流动,水利部门调度望虞河常熟枢纽开机抽引江水,同时开启梅梁湖泵站出流。截至4月10日,常熟枢纽已累计抽引江水11.5亿立方米,太湖水位比常年同期抬高了0.15-0.25米。为减少污水进入太湖,水利部门严格关闸截污和管理、加快推进生态清淤和生态修复。关闭武进港、直湖港、雅浦港等环湖口门,控制劣质水源入湖。对漕桥河等主要入湖河流实施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并开展种植水葫芦改善水质试验。

同时,建设应急备用水源,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制定无锡市地下水深井应

急启用方案,与无锡市锡澄水厂40万吨/日联合供水,保证无锡市区基本生活用水。此外,强化饮用水源保护区,对保护区范围内的入河排污口进行全面调查,制定综合整治方案,确保饮用水安全。

水——生命之源,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去保护和节约水资源,让我们行动起来,为保护太湖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篇三:有关太湖水污染及治理的调查报告

有关太湖水污染及治理的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流域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总量在全国占重地位。由于长期以来主要依靠增加资源和劳动力投入,过度消耗自然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来发展经济,已导致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特别是水体污染与富营养化日趋严重。通过对太湖流域几处水域的观察、走访、调查,发现这几处水域较前些年有了改观、居民的环保意识还是比较强的,但污染治理措施仍有不足。提出关停污染、发展治污,生态修复,调整产业结构等治理太湖流域水环境的建议。

关 键 词:太湖;水污染;原因;治理

太湖地处长江三角洲,横跨浙江、江苏、上海等省市,流域面积达36000余平方公里,承载人口3000多万,所创GDP占长三角区域工业的60%以上,城市化水平51%,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太湖对周边地区居民的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灌溉作用重大,且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航运便利。太湖流域水资源支撑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但水资源保护措施却相对滞后, 水环境明显恶化。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 太湖水质的污染明显加重, 表现为每10年左右下降一个级别。目前全流域70%的河湖受到污染, 80%河流的水质达不到国家规定的三类水标准, 全湖水质达富营养化、 局部重富营养化水平, 导致流域的水质性水资源危机, 直接影响到流域内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而保护太湖是个急需行动,有重大意义的课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我们当地的大学生群体也理应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为拥有美丽家园出一份薄力。

一、水质现况

水质现状以前的太湖水质很好,我们采访横扇镇社区委员会钱见鸿书记时,他曾说道:“我可以这么说,我太湖的儿子,喝其水长大,游泳,洗澡,洗衣服洗菜等等,水质极好,爱护就是我们的命根。”而“2007年5月29日,太湖蓝藻爆发,周边地区水质急剧下降,水中含氧量剧低,鱼虾大量死亡,接着水体发黑发臭,居民生活用水受到严重的威胁。”横扇居民也说道:“那时的水非常清,非常好喝。可是后随着改革开放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周边就有很多的企业雨后春笋而起,大量的排放污水和污物到太湖里,我们渐渐的也不敢直接和和太湖水

了。还有2007年,在无锡,蓝藻爆发,我们周边的居民生活也受很大的影响,因为我们的水质污染很严重,我们当时也想政府反映情况。”现在太湖污染物成分复杂,富营养化现象严重,农村河网水质劣于城市地区。中科院湖泊研究所化验分析表明,目前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不仅有西方发达国家水污染第一阶段出现的以WBQ、重金属为主的特征,更有西方国家主要由E、R引发水体富营养化的

第二阶段特点,还兼有西方国家水体以微量有毒有害有机物为特征的第三阶段的特点。太湖流域河流湖泊总体水质为Ⅳ、Ⅴ类水,劣Ⅴ类水质占检测总数的1/3多。近20a来,太湖水质恶化趋势明显,水质级别下降了两个等级,由原来的Ⅱ类水为主到现在的以Ⅳ类水为主;富营养化程度上升了1.5~2个等级,由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以中营养和中富营养为主,上升到以富营养为主。地表水体呈现出由市区向郊区蔓延的趋势;大中城市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而农村地区污染依然十分严重,且有加剧的趋势。湖泊水质优于河道水质,区域差异比较明显。入湖河道(除望虞河)水质均差于太湖。总体上看,出湖河道的水质要优于入湖河道的水质。7月4日我们去了太浦闸,可能因为这是保护区段,观察感觉水质还不错,附近的排水管并没在排水,水面漂浮着零星的水草,还有大妈在那洗鸭子。同时也有研究表明水太浦河水质较好,与东太湖水质相同,TN、TP均为Ⅱ至Ⅲ类水。太湖流域河网水系密集,有些靠近居民点的河道已经被填埋或截断,成为居民倾倒生活用水和固体垃圾的地方,大多已变为死水,污染十分严重,严重影响到周围居民的生活。

二、污染原因

1,乡镇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污染迅速蔓延工业废水排放量也呈增长的趋势。目前,太湖流域结构性污染十分严重,化工、纺织印染、黑色冶金依然是重点污染行业。由于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布局的分散性、经营方式的多变性及其初级粗加工,造成的污染极为严重,境内原本清澈的大小河道因大量工业废水的污染而变红变黑。90年代以来,尽管部分乡镇工业实行集中布局,但污染控制的成效仍有待于进一步论证。

2,土地利用方式与强度的急剧变化进一步加剧了水环境的恶化。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太湖流域的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变化,农业用地大量转为工业用地,城市用地规模也急剧扩展。在耕地大量流失的同时,为保证粮食总产出的相

对稳定,不得不借助于农业投入的增加和科技进步,化肥、农药使用量大幅度上升,化肥的过量使用,必然造成耕地质量的下降和大量化肥的流失。大规模的养殖业,大量的集中畜禽饲养场傍河湖而建,在网箱养殖过程中,投入到太湖中的饵料中只有30%被鱼类利用,其余的沉入湖底,污染水质。在这30%被利用的饵料中,有91%的氮磷流失到水体中,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养殖废弃物无任何处理的直接排放,已成为流域一大新的污染源。在土地利用方式转换过程中,局部水系遭到破坏,部分河流被填埋,一些河流虽然未被填埋,但阻隔了与其它水系之间的沟通,丧失和改变了原有的生态功能,影响了水系之间的正常水体和养分循环,降低了水环境容量和对污染物的稀释吸纳能力,间接地导致了水环境恶化。

3.,生活污水已成为太湖流域主要的污染源。污水处理速度赶不上产生速度,繁忙的航运也产生了大量污水。农村水网地区,不少河道严重淤塞,多年累积的水生植物体不断积累。长兴县水库库长分析道:“因为太湖周边都是居民区,家庭排污确实是难免的,且量大,很难得以解决。企业污水至少还有政策落实要求达标方可排出,有相应的技术流程来处理污水。”

4,环境治理投入甚微,废污水治理能力不足,缺乏有效的法制管理手段。太湖流域各主要城市除上海外,环保投入比例低,与国际标准还有较大差距。目前,太湖流域污水处理能力相对废水排放量来说严重不足。现阶段工业废水的治理仍然以厂内处理为主,而且大多数城市生活污水尚未处理。城市污水处理由于需要的投资大、运行费高,往往难以落实,城市污水处理进展缓慢。

5,治污两头热中间不热。中央、省级很重视,当地居民由于身受其害也很重视,怨声载道,不过现在随着自来水的普及,更多的居民受水源的影响以比较小了。县、乡镇一级政府为了求政绩,尚未真正从思想上重视,而直接管理部门就是这些县乡干部,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一些私营企业老板为了追求高回报, 采取非法手段与当地政府部门达成默契,或与环保部门打“ 时间差”。同时,环保直接管理队伍素质低,严重影响具体治理和控制效果。在长兴走访时就有居民反映清理主要是为了应付检查。6,治理的方式与区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就湖治湖,未从污染源、河网水系的源头进行治理,搞所谓的示范区的建设。在新的水环境、 水系功能的情况下,如何合理规划与调整现代河网水系研究力度不足。

三、治理情况

国家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太湖污染治理问题,从1996以来,太湖就被作为中国水污染治理重点,制定了《太湖水污染防治规划》,国家及地方先后共投入百余亿,采取了一系列的治污措施,钱书记说:“国务院太湖水污染防治座谈会11日在江苏无锡召开,以及江苏出台太湖水污染治理方案,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实施更加严格的污染排放标准和区域环境准入条件。如出台《江苏省太湖流域主要污染物排放污染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排放单位排放指标》,从2007年7月1日起,调整省污水排放征收标准,有0.7元/污染物当量升至0.9元/污染物当量。2008年起,太湖地区企业告别排污物无视获得的历史,开始实行有偿使用政策;2009年建成太湖流域的实际谁排放交易市场;2010年初步形成太湖流域主要污染权交易市场。至今,太湖水质已得到很好的改善,管理仍在继续。”

四、治理建议

1、关停污染,发展治污。针对太湖流域水污染主要是工农业污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污染以及渔业养殖业污染等污染源的具体特点,国家及流域区内各地方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也取得了一些治污成果,横扇就实行沿太湖直线3公里以内不允许排污水和有污染企业,从而使水质达到了国标的几倍以上。长兴县对分散着的家庭企业排污喷水机改善为所有企业排污喷水机集合体进行统一治污再排放。此外利用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发展建设污水处理产业。城市地区通过行政、经济和法律等手段,实施企业化经营。

2、实施太湖生态修复工程。在控制污染源同时,国家和地方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建立太湖生态修复工程,旨在通过从生态系统的自然调配达到湖泊水域的自我修复,加快湖水治理的速度,改善太湖流域水质。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保护湖泊水生动植物和生态环境,尽快恢复湖滨湿地,大力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

3、调整产业结构。比如横扇根据其地理位置与产业结构,由之前的湖边有当地居民几只大船,关闭后转型为羊毛衫特色产业群,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4、加强监管。长兴成立了环太湖水之监查队,每隔一定时间不定期巡逻视察。这也就扼杀了一些不环保的行为,从而促进了太湖恢复,让太湖可持续发展,带来可持续的经济文化效应。

5、此外,建设太湖流域新的河网水系,通过清淤和填塞工程,把清淤泥土用于填埋废弃的河浜,保证洪水通道和蓄洪面积,又要注意对废弃河浜的使用和环境的改善,或做渔池。

当然任何大事的完成均非一朝一夕、一人一己,太湖的治理也是要坚持多年、多方参与,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必须继续为其做出自己的贡献。相信在这样的努力下,我们终会实现太湖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资料:

1.太湖,http://baike.baidu.com/view/1596.htm

2.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的现状及相关问题

http://www.jsfxh.org/gdzm/201011/t20101110_40493.html

3.刘兆德、虞孝感、王志宪,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与治理的新建议,自 然 资 源 学 报,第18卷,第4期,2003年7月。


太湖垃圾倾倒事件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7048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