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什么是敬业精神

时间:2017-02-15 13:31:19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什么是爱岗敬业

什么是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属于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主要规范: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爱岗敬业,认真对待自己的岗位,对自己的岗位职责,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要尊重自己的岗位职责,认真履行自己岗位职责。这是社会对每个社会成员个体的普遍性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爱岗与敬业有着紧密的联系。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敬业,就是以极端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工作。敬业的基本意思就是恪尽职守,大致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敬重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并引以为自豪;二是深入钻研探讨,力求精益求精。

为什么要爱岗敬业呢?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从个生存和发展空间上看,爱岗敬业是人类生存本能的的需要。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必要的环境空间和必要的展示平台。一份职业,一个工作岗位,就是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环境空间和展示平台。所以,一个人有了一份职业,一个工作岗位,就应该加倍的珍惜它,加倍的利用好它。每个人现实拥有的工作岗位,要让都每个人都感到很满意是绝对不现实的。其满意与不满意都是相对的。另一方面从一个工作岗位的客观存在上看,爱岗敬业也是人类社会化分工和发展的需要。一个社会,现代化程度发展越高,社会化分工就越细,对从事工作的人员素质就

要求越高。就一座城市来说,没有人当市长是不行的;同样,如果没有人去扫地、清除垃圾也是不行的。各行各业都要有人去干,都要有明确的职业工作标准去把工作干好。所以,爱岗敬业不仅能满足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能满足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敬业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业就必须敬业,敬业才能更好地从业。

如何才能做到爱岗敬业呢?

爱岗敬业作为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要求,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一生一世的坚持做到爱岗敬业,首先,必须要学会处理好现实生活与理想期望的平衡关系。一个人对工作岗位的需求是随一个人的成长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是多样性的,是不断变化的。某一个时期可能对某一个工作岗位感到比较满意,但随时事的变迁,其满意度就将会不断的发生着新的变化,现实与期望随时随地都会处在不平衡状态。所以说,要做到爱岗敬业,就必须要学会调整和处理好自己的理想期望与现实工作及生活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权衡,正确的认识自己,正确的对待工作,找准自己的定位,切实立足本职,发挥好自己应有的作用。

俗话说,“人往处高走,水往低处流”。人有不同的需求,社会有不同的分工。一座城市,上要有市长,下要有清洁工。想当市长的人比想当清洁工的人多。但实际上是,一座城市里,只有一个市长,而清洁工却有几百人、几千人,甚至上万人,还是当清洁工的多。无论是心甘情愿的,还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只要当了市长应该把自己负责

的城市管好;当了清洁工,就应该尽心尽力地把自己负责的卫生区打扫好,保持好。这就是职业道德对每个从业人员的最基本的要求。这也是我们过去常说的叫“干一行”,“爱一行”。从个人角度来讲,自己的成长进步也需要有一个过程,并不是说自己认为自己适合什么岗位,就想干什么岗位,社会对从业人员也是有着选择权的。目前,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的是求职者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从业人员可以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工作岗位,用人单位也能挑选自己所需要的合适人选。双向选择的就业方式为更好地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了条件。所以,现在提倡的爱岗敬业,热爱本职,并不是要求人们终身只能干“一”行,爱“一”行,也不排斥人的全面发展。它要求工作者通过本职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和范围内做到全面发展,不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努力成为多面手。我们不能把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片面地理解为绝对地、终身地只能从事某个职业。而是选定一行就应该爱一行。合理的人才流动,双向选择可以增强人们优胜劣汰的人才竞争意识,促使大多数人更加自觉地忠于职守,更加爱岗敬业。实行双向选择,开展人才的合理流动,使用人单位有用人的自主权,可以择优录用,实现劳动力、生产资源的最佳配置,劳动者又可以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个人的专业、特长、兴趣和爱好选择职业,真正做到人尽其才,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与我们所强调的爱岗敬业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

其次,必须要学会把握好现实生活与实现理想的内在联系。双向选择的就业方式,为从业人员提供了个人发展的选择机会和空间,但

从业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也是用人单位挑选人才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标准。用人单位往往愿意录用哪些具有爱岗敬业精神的人,哪些干一行,专一行的人。有爱岗敬业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人,才能称的上是人才。是人才的人才能有更多的机会去实现自己理想和期望。如果是“干一行,厌一行”的人,做什么事情都是从自己的兴趣出发,见异思迁,不但自己的聪明才智得不到充分发挥,甚至会给工作带来损失,失去很多成长进步的机会。理想与现实有着辩证内在联系。理想和现实虽然是一对矛盾,但理想是来源于现实的,是对现实的某种反映。理想是未来的现实,现实是理想的基础。不能实现为现实的理想或背离现实的理想都是毫无意义的理想。只有善于珍惜现实的人,才有可能抓住机会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个人的理想实现是与个人的现实努力联系在一起的,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生存与就业压力都非常大,只有立足本职,干一行专一行,凭过硬的技术,才有可能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再次,从事任何工作都需要树立敬业奉献精神。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真正能够找到自己理想职业的人必定是少数,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就必须要勇敢的面对现实,从社会的现实需要出发,自觉不自觉地从事社会所需要的而不是自己内心十分愿意干的工作。在此理想与现实不一致,甚至差距非常大的种情况下,要做到安心本职工作,就非常需要由敬业奉献精神来给我们做精神支柱。工作顺心时容易激发我们的敬业奉献精神,工作不顺心时更需要有敬业奉献精神来做我们的精神支柱。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以理想来否定现实,也不能以现实

来否定理想。有的人用理想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现实,当发现现实并不符合理想的时候,就对现实大失所望,甚至极为不满。这样发展下去,可能会导致对社会现实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逃避或反对现实社会。有的对社会上的丑恶现象深恶痛绝,但时间长了就不以为然,甚至有可能失去了自己的理想,对理想失去信心和热情,产生了“告别理想”、“告别崇高”,热衷于“实惠”,陷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泥坑,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做从业态度和人生态度。理想是完美的,现实是有缺陷的,奉献是伟大的。面对现实,挑战自我,奉献社会,应该说是大多数人的现实选择。奉献精神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一个优良传统,作为一个从业人员,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上,都需要必要的敬业奉献精神。如果一个从业人员,没有敬业奉献精神,就不可能被社会所容纳,更不可能会有自己选择职业岗位的机会。所以,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挑战自我,奉献社会,是每一个从业人员都必须要做到的基本要求。 职业素质是产学无缝衔接的接口,由拓展要素(团队协作与沟通、学习、创新能力),保障要素(人际交往、身心健康、思想道德),支撑要素(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三大类要素构成,其开发途径包括教育、培训、实践、自我修炼等.职业素质是全方位的教育,与职业教育、专业教育、人才培养、人文素质教育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积极吸引企业参与到职业素质教育中来.

篇二:什么是敬业

谈谈敬业

我们都在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面有“敬业”二字。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敬业?什么是敬业呢?

我们知道蚂蚁的生活是有群体性的,它们分工明确:母蚁,负责繁殖,庞大的身躯导致几乎无法移动,需要其他蚂蚁的帮助喂食;工蚁,负责寻找食物,搬运东西;兵蚁负责安全及指挥。他们仿佛天生就分配好了工作,不知疲倦,一直忙碌到死。正是这样一个有序的构成,正是这些蚂蚁的“敬业”精神,使这个物种在这个优胜劣汰的地球上生存下来。我想这可以说是“敬业”的力量。动物世界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蜜蜂,狼群等等。

人类社会同样是如此,我们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生活在一个国家里,一个社会里,一个单位里,社会和组织要生存,要发展,更需要我们各司其“责”,有敬业精神。即需要我们每个个体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遵守职业规范。

举个例子,我们在淘宝上买了一件衣服。我们希望生产衣服的人有敬业精神,把每一件衣服设计好,生产好;我们需要淘宝卖家有敬业精神,希望卖家如实介绍衣服的颜色,尺寸,质地等,并提供良好的服务态度及退换货保障;我们还需要快递员有敬业精神,希望他们保障衣服完好无损,快速的送到你的手中,并且要服务态度良好等等。

我们要生存生活,则离不开衣食住行及其他需求,这些需要我们通过从事形形色色的工作取得收入,再去交换需要的东西。这个“东西”包括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因此,为了更好满足这个需求,我们需要敬业精神。

在这个社会里,我们需要警察有敬业精神,希望他们廉洁高效,一心为民,维持好社会秩序;我们需求医生有敬业精神,希望他们医术高明,一丝不苟为病人看病,解除病人痛苦;我们需要老师有敬业精神,希望他们德才兼备,把每一位孩子都教育好......

什么是敬业精神?一个人是否具有敬业精神,我们总能看的,总能感受得到。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是老师的定义,也是老师的职业道德规范。虽然参加工作多年,谈起大学,我们会想起那些有敬业精神老师们。记得有一位教物理的女教授,还有一位教线性代数的教授,还有我们的专业授课老师等等,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治学很严谨,课件很精致,讲解很细致,待人很真诚,遵守职业规范。

记得前几年,有位新来的员工小刘,他积极努力,很快掌握了操作技能,一周的产品质量得分较好。于是有人评价这个小伙子挺敬业的。而他的领导不以为然地说,一周把事情做好,不算什么,难的是一个月,一年,两年,三年,长年累月地都把事情做好。看来,敬业精神除了对工作具有认真负责的态度,还有时间累积的概念。

因此,我们评价一个人是否具有敬业精神,要看他是不是认真负责地对待自己的工作,是不是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并且能不能长期地坚守。我想每一个有敬业精神的人,都会说:It is my job!——这是我的工作!这个声音里应该有责任感,有荣誉感。

篇三:敬业精神

浅谈敬业精神

企业中经常会有那么一部分人,始终说自己很忙,但是你却发现上班踩着钟点、下班跑的最快、班上喝着茶水、看着报纸!最成问题的是一件小事儿他能给你拖上一周,当然“责任”不是他的,因为他已经“安排”过了,是第三方出了问题,没有能够按时交差!更有甚者,将办公室作为“网吧”进行QQ聊天与网络游戏,当然,如果是个别人行为也就罢了,就怕这些人集体“炒股”,那就热闹了,办公室马上就会变成“证券大厅”!

敬业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最少它可以很好的解决“团队融合”与技能缺陷问题!有很多新人,到了一个单位,觉得自己融不进团队,因为其它的人都是在做自己的事情,既没有人安排他做事,也没有人乐意主动来带他!但是当新人非常敬业的时候,去的早、走的晚上,在班儿上工作勤快就会引起他人的重视,而且当你敬业的时候,其它的同事会认为你能够帮他人做事,可以塑造,于是又工作也乐意安排你去做,并乐意教你怎么去做!

另外一个问题是,敬业可以解决“技能缺陷”的问题,技术熟练的人1个小时可以解决的问题非熟练工可能要做几个小时才能做完,但是技术的熟练需要一个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非熟练工通过自己的敬业也可以达到与熟练工一样的效果!既然敬业精神如此神奇,那么,到底什么是敬业?什么是敬业精神?

敬业不仅是一个时尚词汇,敬业更是一种理念、一种行为模式,一种可以实施的公司计划,敬业是一条通向卓越公司的阳光大道,敬业成就卓越。敬业精神是人们对自己所选择职业的高度认同和热爱,它是一种职业素质,是全心全意、尽职尽责、坚定信念和探索及奉献精神的代名词;造就一大批具有高度敬业精神的员工,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你是一位领导者,你使出浑身解数规划组织战略,你进行市场调研,评估竞争者,你选择了一条熟悉的道路,它将给你带来竞争优势,你有清晰的组织前进方向,并且为其光明前途激动不已。你热情满怀地与你的员工一起分享你的睿智,员工们认同你,愿和你一起奋斗,你踌躇满志地开始了组织的新征程,领导团队向前挺进。三个月过后,当你正充满信心地前进,转身回顾队伍里的其他成员时你却发现没有一个追随者??

员工缺乏敬业精神,往往是缺少心灵沟通,没有人引导员工,没有人鼓励员工,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到“感恩、敬业、精业、专业”;也没有人去告诉员工,如何才能做到爱岗敬业?对企业忠诚对员工自己有什么好处?如何才能积极主动地完成工作?如何进行团队的高效协作???

员工工作态度的N种表现有如下几类:

1.拿多少工资做多少事。额外工作一概不做。不能亏啊!

2.客户没有投诉,老板没有批评就好,以最低标准要求自己。差不多行啦!

3.不关我的事我不管,谁爱管谁管,能闪就闪吧!

4.事情总会有人做。为什么是我呢?

5.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枪打出头鸟嘛!

所以,在中国,相当部分单位员工的敬业度普遍不高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他们为什么不敬业?到底是什么在影响着员工的敬业度?要如何才能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呢?员工所谓的工作不开心,其背后的潜台词,也就是员工的真实想法是:总觉得公司或领导对自己不公平,自己付出太多而回报太少、规章制度不讲人情、对自己约束太多;觉得公司安排的工作不符合自己的意愿,没有兴趣??我相信这绝不是个别员工的想法,包括很多拿着高薪的管理干部或技术人员都有这样的怨气。这种心态,往往导致员工工作消极乃至离职,严重损害公司利益。那么,什么样的员工算是有敬业精神的呢?

敬业精神的十大表现:

1、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

2、兢兢业业,克尽职守;

3、说做就做,坚决执行;

4、不满足于尚可的工作表现;

5、成为自己工作领域的专家;

6、永远想在老板前面;

7、不要让借口成为习惯;

8、永不拖拉和逃避;

9、每天多做一点点;

10、坚忍不拔,绝不轻言放弃;

有了远大目标,你还需要组织成员具有敬业精神。你可能以为你的组织成员已经很敬业了。再认真考虑考虑吧。通常,在各组织中只有约12%的员工敬业度是100%。作为管理者,你为什么要关心这个问题呢?因为敬业的员工总是竭尽全力做好他们的工作,员工的敬业度对企业的最终绩效有重大影响。敬业的员工为提高产品质量、为改善顾客服务或为削减成本总是用竭尽所能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他们给组织带来新思想,给团队注入活力与承诺,把企业人才的流

失率降到最低。谭小芳老师认为,如果你的企业成员都是十分敬业的,他们会跑得更快,跑得更远,你企业的绩效就会赶上或超过竞争对手。

强烈的责任心和敬业度是每位职员工做人做事的最基本准则之一,是衡量每个打工者有否良好心态、主人翁意识的判断标准之一,是每个人人生观、价值观的直接体现,是每个人能否做好工作、获得上司认可和在公司存在价值的前提条件,更是一个人能力发展得到良好提升和未来职业规划最佳成长的综合素质之全面反映。

没有不重要的工作,只有不敬业的员工!无论学历高低,不论工作如何,只要走进职场,你都应该以敬业的敬业精神来要求自己,用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惟有敬业,你才能成为最受单位和领导欢迎的人。那些动不动就抱怨、偷懒、敷衍、投机取巧的人,注定要承受职业生涯尴尬无奈甚至失败的结局。下面,企业培训讲师谭小芳与您分享一个案例——

知名的沃尔玛商场要招考一名收银员,几经筛选,最后只剩三位小姐有幸参加复试。 复试由老板亲自主持,第一位小姐刚走进老板办公室,老板便丢了一张百元钞票给她,并命令她到楼下买包香烟。这位女孩心想,自己还未被正式录用,老板就颐指气使地命令她做事,因而感到相当不满,更认为老板故意伤害她的自尊心。因此,老板丢出来的钱,她连看都不看,便怒气冲冲地掉头离开。她一边走,一边还气呼呼地咒骂:“哼,他凭什么支使我,这份工作不要也罢!” 第二位女孩一进来,也遇到相同的情况,只见她笑眯眯地接了钱,但是她也没有用它去买烟,因为钞票是假的。由于她失业许久,急需一份工作,只好无奈地掏出自己的一百元真钞,为老板买了一包烟,还把找回来的钱,全交给了老板。不过,如此尽职卖力的第二位面试者,却没有被老板录用。因为,老板录用了第三位面试的小姐。原来,第三位女孩一接到钱时,就发现钱是假的,她微笑着把假钞还给老板,并请老板重新换一张。老板开心地接过假钞,并立即与她签定合约,放心地将收银工作交给她。

三位面试者有三种截然不同的应对方式。第一个面试者的心态,是多数老板最害怕的类型,毕竟,只会用情绪来处理事情的人,任谁也不敢将工作托付给他。第二位面试者的处理方式,则是最不专业的表现,虽然委曲求全的人比较有敬业精神,但万一真的遇到重大问题,老板需要的不是员工委屈与退缩,而是冷静与理性的处理能力。于是,第三位面试者成功了,因为在这件小事上,她充分表现出责任心和专业能力。

员工的责任心和敬业度,就是企业的防火墙。其实许多企业巨人轰然崩塌与员工的责任心缺失有关;员工的责任心缺失,又与企业经营员工责任心的能力不强有关。

责任、敬业,首先是一个态度问题,记得在一篇文章中看到:大陆首富刘永好有一次在韩国考察,看见了一家面粉厂,不过300名员工却创造了在国内工厂3000人才能达到的产量。

刘永好很感慨地说,为什么同样的系统工艺和设备,同样的时间,产量一样但是创造效益的人数却不一样?

国内企业要想让每一名工作人员的责任心都充分体现出来,必须首先让员工学会遵守工作流程,严格按工作标准工作,不违反工作制度,自觉接受组织监管。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对员工进行培训、教育。

何为培?就是培土、培养,在树苗四周堆上土叫培,目的有二:一是保护树苗不被风刮倒;二是保养,为树苗添加养料。何为训?就是告诉人们不该做什么。训导,就是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训练,就是反复做,把应该做的事情按正确的方法反复演练。

国内一些领导的带头作用起主导原因——带头不遵循规则,工作效率自然就提不高,员工更是纷纷效仿行之。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自己曾说,每天他都工作至深夜。正因为他对工作的狂热,才缔造了今天庞大的微软帝国。

企业通过培训教育,让员工自觉自愿地反复做正确的事情,对待工作的态度呢,从“要我做好”到“我要做好”——把演练和实战相结合,对业务流程熟悉、对业务标准形成条件反射,形成统一的行为模式和企业氛围,才能提高整个组织的专业度和敬业度,构建企业的防火墙。


什么是敬业精神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7012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