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忙于具体事务

时间:2017-02-15 13:28:06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企业办公室接待工作总结

篇一:企业办公室做好接待工作论文

企业办公室做好接待工作浅谈

【摘要】企业的发展壮大,业务往来的增加就使得接待工作越来越重要,甚至接待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客户对企业的良好印象、业务的成败。文章从接待工作的意义,如何做好接待工作,以及对接待工作的认识三个方面对企业办公室如何做好接待工作作了论述和建议。

【关键词】接待工作;意义;程序;思考

一、做好接待工作的意义

做好接待工作是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接待工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客人对企业良好形象的客观评价,关系到企业各项业务的发展,关系到企业中长远目标的实现。因此,接待工作至关重要,需要我们及时更新观念,认真搞好服务,高质高量地做好各项接待工作。接待工作作为企业联系内外的桥梁和纽带,是展示实力,树立形象的体现,可以为企业积累丰富的关系资源,扩大合作交流,从而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必须把接待工作看做企业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不能仅仅停留在迎来送往、安排食宿的低层次上。做好接待工作是提高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从更高层次上展示企业形象的需要。接待工作做到热情、礼貌、周到、耐心,使来访者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并以主动大方,有礼有节,不卑不亢的职业精神给来访者以美好的印象,让来访者由此观察到企业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无形中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作为一名办公室工作人员,对于每一项接待工作都要高度重视并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责任意识,要把其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要树立“每一个人都代表企业形象,每一个人的一言一行都是企业文化的折射”的思想意识,保证高质高量地完成每一项接待任务。

二、如何做好企业接待工作

(1)做好接待的准备工作。一是接待手册的编制。首先应了解来宾的人数、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务,确定接待规格,并根据所对应的职务确定陪同接待的领导。然后编制接待手册,应包括住宿、就餐、陪同人员、车辆、日程安排等,并经领导审核后发放到每位来宾手中,让客人了解大体的行程安排,做到心中有数。二是物质准备工作。贵宾室、荣誉展室、会议室等要提前打扫干净,桌椅摆放整齐,桌面清洁,没有水渍、污渍。桌上可放一些介绍企业情况的资料。另外,茶具、茶叶要准备齐全。各种办公用品(笔记本、笔等)要提前准备好,以备不时之需。三是业务知识和能力的准备。要对企业的发展历史、精品工程的特点、规格,各部门设置及领导分工情况做大致的了解。同时,要有较完备的企业概况和市容市貌概况资料,如当地宾馆、名胜古迹、游览路线等,保证客人所想、所需,使其满载而归。(2)形成良好的接待程序。在企业的各类接待工作中,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我们逐步形成了迎接、陪同、送行的全过程接待服务思路。首先,由相关领导到高速路口或飞机场迎接客人,与客人进行初步的结识,并简单介绍企业公司的大体情况。到达企业公司后,由来宾方最高领导所对应的企业领导进行接待,致欢迎词,陪同参观企业荣誉展室,安排欢迎宴会,陪同参观企业施工现场等,确保来宾来访期间的生活充实、愉快,最后由接站时的领导负责将客人送至高速路口或飞机场,充分展现企业的良好形象。(3)注重细节,全过程负责。企业办公室树立了“接待无小事,细节定成败”的接待理念,在每一次接待中,高度重视每一个细节,了解每一位来宾的日常生活习惯,做周密的安排。面对接待工作复杂、繁琐的各项事务,“想来宾所想,备来宾所需”,不断提高随机应变的能力,周密细致地安排好每一项接待内容,并对接待全过程负责。同时,我们还注重对接待之后的思考,寻找问题和不足,以便在以后的接待工作中加以改进。

三、对接待工作的几点思考

(1)提高对接待工作的再认识。有些企业把接待工作单纯视为一般的后勤工作,认为接待工作就是平时的“迎来送往”,安排好食、住、行,就够了,其实不然。新形势下,接待工作的

内涵更加丰富,外延也不断拓展,服务对象、工作范围、接待队伍不断壮大,已不再是单纯的食、住、行问题,它已发展成为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拓展到社会各个阶层,需要许多相关部门共同参与来完成的一项工作。因此,需要我们对接待工作的内涵进行再认识,要从全局的角度思考问题,力求成为重要接待的策划者、组织者、保障者、服务者,确保各类接待工作的顺利开展。(2)提高对接待工作重要性的再认识。接待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面广量大的工作,它是宣传企业,展示企业形象的对外窗口,是企业长远发展,加强对外合作交流的纽带。因此,新时期,我们要提高对接待工作重要性的再认识,要从自身素质抓起,不断优化和完善整体接待服务功能,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让接待出效益;要通过认真组织,精心安排,努力提高接待质量,充分发挥在对外交往联络中的窗口、桥梁、纽带作用。(3)展望未来,认真细致的做好接待工作。展望未来,做好接待工作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不断的更新和完善,进一步的提高接待准备、接待程序水平,加强自身的修养,无论是从接待前的准备、接待中的服务还是接待后的总结,都应认真细致的做好每个环节,力争更好的彰显企业形象,展现企业实力,提高企业知名度,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篇二:接待办公室年终工作总结

接待办公室年终工作总结

根据区政府办公室要求,结合接待办(接待中心) 2009年以来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及履行职责情况

年,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接待办全体工作人员,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缆接待工作,牢记接待工作为中心工作服务的宗旨。紧密协作,踏实工作,按照“规范接待管理、提升接待水平、争创服务品牌、展示企业风采、服务经济发展”的工作思路,努力创新接待理论和接待方法,用抓经济的思路、理念、机制和办法抓接待,明确了接待工作既要为经济发展服务,又要注重经济效益、讲究接待成本的工作原则,培养了干部职工良好的市场观念、效益观念、竞争观念、信息观念和服务观念,树立了接待工作应具备的窗口意识、开放意识、奉献意识,认真、细致、周到、高标准地完成了各项接待工作。2009年共接待各级党政代表团及大型投资考察团114批次,共5800余人。在具体的工作中,第一是注重了细节。接待工作无小事,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都要考虑周全。每次接待都严格按照来客活动日程,遵循来客接待流程,精心编制接待方案,有序搞好活动组织,把握接待工作特点,提前制定工作预案,妥善办理接待细节,做深、做实各项接待要素。突出“精练化、人性化、亲情化”服务,让客人宾至如归。第二是注重了精致。在服务态度上,热情真诚,在服务方式上,讲求实效,注重安全、卫生、舒适。常规接待,细致入微,高效周到;大型接待,科学运筹,精心组织。第三是注重了精干。接待工作的质量,重要的因素取决于工作人员的素质。在加强队伍建设上,采取走出观摩,请进来指导,挤时间“充电”等方式对接待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每个工作人员具有较好的交际能力,较快的反映能力和较强的组织能力。第四是注重了接待成本。为降低接待成本,通过与定点接待单位签定协议,直接到厂家采购接待用品的方式,全年就节约接待经费90余万元。

在充分肯定接待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目前全区接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职能配臵不到位,工作机制不完善,影响职能作用发挥;二是接待基础条件差,从事接待工作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个别工作人员不熟悉接待礼仪、程序及有关要求,不熟悉业务知识和技能,达不到接待工作要求;三是协调沟通不够,政策把关不严,超规格、超标准接待现象时有发生;四是在工作创新上还存在薄弱环节,忙于具体事务性工作多,缺乏对接待工作深层次的思考。这些问题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克服。

二、执行廉洁自律方面的情况

(一)加强理论学习,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一是强素质,不断提高全体接待工作人员的“防腐”免疫力。我们注重把廉政建设理论学习

同政治理论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扩大学习范围,增强学习效果。今年以来,除积极参加区政府办公室组织的集中学习、集体讨论外,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注意收集报刊杂志上党建、廉政方面上的理论文章,重点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准则(试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及中纪委三次全会提出的“四大纪律、八项要求”等内容,并认真做了学习笔记,提高了理论水平。二是坚定信念。通过观看多部反腐败电教片,参加多种形式的党性、党风、党纪和廉政教育,树立了正确的权利观、地位观、利益观,进一步认识到了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廉洁自律的必要性和违法违纪的危害性。增强了在新形势下拒腐防变的能力,提高了自我约束能力;自我警省能力。

(二)加强作风建设

一年以来,我们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大力加强作风建设,尽职尽责的做好接待工作。在接待工作中能够树立大局意识,做到令行禁止,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针对每一次接待任务,积极想办法,协调各方面的关系,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接待工作的顺利实施。我们坚持在每次接待工作中,要以方便客人、有礼、有节为宗旨,并严格把好程序关、成本关和廉洁自律关。通过努力工作,使每一位同志充分认识到做好新形势下的公务接待工作,没有永远的尽头,只有永远的开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廉洁自律是反对腐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在接待工作中严格按标准接待,不接受定点接待单位的现金、礼品、宴请;无赌博行为;无借机敛财行为;我们坚持以自律为本,以廉洁自律为起点,从严要求每一们接待工作人员,时时告诫自己:莫伸手、人莫贪;不追求、不羡慕安逸享乐;不攀比,不讲排场,努力勤政、廉政,保证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廉洁。 存在的不足:一是廉洁自律的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增强;二是对新形式下党风廉正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如接待工作中有超标准接待。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予以克服,从严要求,使每一位同志的一言一行符合“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符合与时俱进的精神;符合党纪政纪的要求。篇三:公司办公室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公司办公室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公司办公室个人工作总结

时间一晃而过, xx年已接近尾声。回顾过去的这一年我在集团公司,收获和感触颇多。在这一年中前半年主要负责前台工作,后经领导对我工作的信任,转为负责集团公司的档案管理工作及综合办公室的其他工作。在这一年中,我对自己的工作操守严要求,对新工作多学习了解,对工作中的不足,不断总结和改正。使自己能跟随上集团公司前进的步伐,为集团公司今后的发展献出一份微薄之力。

一、主要工作的概述

过去的一年在领导和同事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自身的一些努力,也取得了一些工作成绩,但是也有诸多不足。回顾这一年,现将我所负责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前台接待工作

主要负责(1)来客的接待、引见工作:(2)总裁办公室及大厅的日常卫生整理工作;

(3)打印机的打印督察;(4)来文、传真的接收和发放;(5)考勤管理与统计工作并报送财务;(6)酒店和餐饮用餐的预定;(7)集团物业费、电费的及时缴纳。

(二)、档案管理工作

集团公司档案的主要内容:(1)集团公司以及下属路桥公司、房地产公司的原件;

(2)建设公司、煤矿、电厂相关证件的扫描件及复印件;(3)集团公司的人员证书的原件与复印件,主要有:项目经理证、三类安全人员证、建造师证等;(4)集团公司相关的荣誉证书;(5)集团公司的部分合同。档案工作主要对以上的证件进行管理与登记,便于集团公司与下属企业的证件的交换,定期办理公司需年检的证件。

(三)、办公用品的管理

工作主要负责集团公司的办公用品的整理、统计与出、入库登记。每月对办公用品库进行点库,并将所剩物品的数量与金额统计入册。统(四)、固定资产管理

主要负责集团公司中固定资产的统计、登记和管理工作,内容主要将公司的固定资产进行编号,便于集团公司固定资产的进、出管理。并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的检查,查看是否有损坏情况,每年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查清数量。

(五)、其他工作

1、集团公司花卉的定期更换与租赁费用的定期缴纳;

2、集团协议酒店的管理,对西安市内的三星以上酒店签订住房协议,并将签订过协议的酒店编制入册;

3、集团公司日常客人的接待,以及水果和鲜花的购买;

4、集团公司卫生的维护;

5、部分办公物品的采购工作;

6、协助综合办公室其他同事完成相应的工作;

7、与下属公司的业务沟通。

二、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xx这一年,我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对集团公司的业务也有了更加直接的接触,并对集团公司的日常工作做出一定的贡献,但工作中我还存在很多的不足,细分如下1、对于本职的工作不够细致。如办公用品的管理,每月点库后,应将各个部门以及个人办公用品的消耗情况统计成表呈上级领导批阅;2、工作中态度不够积极。其一主要对需要做的工作没有计划性的安排,有时造成工作的效率不高;其二,工作有些涣散,对新同事没有树立良好的工作形象。鉴于以上两点,对于以后的工作做出以下的要求。首先,对于工作应该认真、细化,使工作做的更加细致。并且对于明天的工作,前天就应有好的安排,并请示上级主管,看明天是否有别的工作安排,这样可使工作井然有序,工作效率也可以提高。其二,加强工作中对自己的要求,工作作风一定要严谨,态度要端正,要为别的同事树立良好的工作形象。以后的工作日要加强对自己的要求,不论从工作态度还是工作效率上,能够为公司的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三、对办公室的建议

我来公司细数也一年有余了,虽不是集团公司的第一批员工,但也见证了集团公司一步步成长的过程。我们在李总和各位领导的带领下,一步一个台阶,使我们集团公司向一个快速、高效、健康的方向发展。但集团公司成立的时间不成,在发展中会有一些不足,现总结如下:

1、人员流动太快。公司人员流失过大,会造成公司的一些工作不能顺利完成,并出现许多重复工作,使的工作效率不高;同时离职手续的不够健全,会使许多工作出现空白。

2、工作职责不够明确,总是出现工作分配不均,有些人很忙,有些人又很闲的情况。

3、培训的内容应该多元化,面对集团公司这一特性,应将我们的培训多元化,不应仅仅只局限在管理方面,还应多涉及其他的方面,如财务、金融等这些对公司发展有力的培训应多学习。

以上几点是我对公司的几点建议,不知是否提的准确但是从我的眼光来审视集团这一年来的发展。公司在慢慢发展,有一些不足是必然,我们都是在一起成长,这只是成长的一个过程,望领导看到后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这样我们集团公司才能走的更远,更好!

xx年,是全新的一年,也是自我挑战的一年,我将努力改正过去一年工作中的不足,把新一年的工作做好,为公司的发展尽一份力。与集团公司共同成长,并祝愿集团公司发展越来越好,业绩蒸蒸日上,发展之路越走越远!

篇二:如何做好一个管理者

如何做好一个管理者

中层管理者在企业里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企业管理的中坚力量,是企业员工的直接管理者,在企业里既是领导又是下属的角色。中层干部都有一定的专业技能,都具备责任心和主人翁精神,然而,很多中层干部的管理水平较弱,导致整个公司管理水平低下,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向下错位,忙于具体事务,成为一个大办事员。有些中层干部不懂得如何激励与授权,事无巨细,大包大揽,干了员工应做的工作,整天忙得焦头烂额、疲于应付,工作很被动;不仅易造成下属有依赖感,使下属不能充分发挥积极性与创造性,同时员工也得不到锻炼,技能难以提高;有时还使员工无所事事,没有进取心,只会机械地操作。中层干部单打独斗,团队整体执行能力就偏弱,使整个团队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不高。中层干部忙于具体事务,本该中层做的规划、计划、总结等就交给了分管领导,分管领导就不得不成为部门经理,导致整个公司角色错位。

二是规划能力偏弱,公司经营决策和领导意图不能有效地得到贯彻执行。有些中层领导计划能力不够,走一步看一步,做到哪里算哪里,工作重点不明确;总结能力不够,不能针对实际情况,及时修正整体工作方向。

三是思想僵化,没有创新意识。有些中层干部的“自我绩效”和“自我保护”意识较为严重,认为自己只是打工的,企业的效益、单位的形象、公司发展与我无关。很多问题视而不见,不能发现问题,更不能解决问题。问起来,过去一直是这么做的,现在还是这么做好像没什么不对,最后,习惯成自然。

四是固步自封,没有学习意识。有的中层干部不能正确自我认知,认为在这个岗位上我专业技能最强,好像这个位置就非我莫属;有的干部学习意识淡薄,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已发生的变化,不知道外面的技术水平已经提高、技术标准已经更新,例如粗铜分析的国家标准早就有1995年版本,而我们还在使用1985年版本,整整落后了十年;有的干部自认为还不错,自我感觉良好,不知道过去曾经是徒弟的竞争对手,如今无论是规模上,还是在管理水平、操作水平上,都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不愿学习,羞于请教,得过且过的思想比较严重。

五是有些中层干部做老好人,不能坚持原则,不敢得罪人,有问题当面不讲背后嘀咕。中层管理干部不同于一般员工,我们素质的高低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般员工的职业行为,甚至关系到企业发展的程度。因此,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如:遵规守纪、关注细节、讲究原则、以身作则,言出必行、主动创新、全力以赴,具有务实并且积极的态度。中层管理人员是组织机构里的中坚力量,兼有下属和领导者的双重身份。作为下属,在组织完成上级交付给的各项任务的同时,也在领导下属进行工作;另一方面,作为管理者,在带领下属完成本部门工作任务的同时,也在接受着上级的领导。管理者不是天生的,我们可能因为学历高、资格老而升迁,也可能因为优越的技术水准、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升迁,更可能因为某次功劳、某人提拔而升迁。然而,中层管理人员不再是技术顾问,也不容靠自己的能力和条件独善其身,而必须扮演领导者的角色,担负起团队绩效的责任。也就是说担任中层领导的起因并不能保证胜任中层领导的职务与工作。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的优秀员工在升任中层后,不能适应角色及任务的原因。

管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彼得原理告诉我们: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那么,怎么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称职的中层管理人员呢?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做好角色定位对高层而言,中层管理者要做到:

一是服从者。作为高层管理者的下属,中层首先要做到的是服从。而服从意味着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和对高层的信任。

二是执行者。中层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把高层的决策化为执行力。将决策层的思想不折不扣地传递下去,把决策层的决定不折不扣地执行下去,是中层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是协助者。企业中无论高层、中层还是基层,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因此,中层对高层而言,也是重要的协助者。

对下属而言,中层管理者要做到:

一是计划者。将高层的要求化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

二是指挥者。指挥下属各负其责,对计划进行实施。

三是监督者。在计划实施过程中进行必要的监督,确保计划正确实施。

四是激励者。通过对下属的培训与激励,使其在工作中成长并感受到快乐。

作为一个部门的主管,必须清楚地意识到培养下属成长是管理人员的天职,培养下属有利于提高绩效。

第二,提升管理技能中层管理者要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必须以一定的能力为基础。这些能力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业务技能。每一个岗位都有它所要求的基本业务知识、技能,要做好管理者,就必须对此深入了解。 二是概括技能。对于工作不断出现的各种问题,管理者必须有理性的思考、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

三是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如何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通过对员工进行激励和培训,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其能愉快地做事,是管理者必须具备的重要技能。

四是创新能力。当今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市场、客户、员工,整个环境都在不断地变化,我们只有根据当前实际情况,顺势应变,否则就会被淘汰。因此我们必须具备创新能力,才能根据环境的不断变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第三,学习是提高的惟一途径每个人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不断地学习和总结中得来的。公司的发展为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了我们一个良好的战略机遇。在企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面临机遇,如何才能适应公司的发展,不被高速前进的列车所抛弃呢?我想,提高自身素质是我们的必然选择,而学习是提高的惟一途径。因此,我们中层管理者不能满足于过去的知识、经验,必须加强自身学习,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及时更新和掌握变革转型所必需的业务知识,掌握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和素养。要充分认识自己肩负的使命,严于律己,模范带头,与企业同心,与班子同步,贯彻落实公司领导的意图,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抓好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连载之二)

本文转载自感悟心灵《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中层管理者(之三)》 做一个合格的中层管理者应具备以下几点: 第一、作为中层管理干部,我们必须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中层管理干部的主要工作是管理,而不是具体业务和事务。管理就是管人,通过他人完成具体工作。管理者的职责主要体现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管理的首要职能是计划,中层管理干部既要按部就班严格执行领导的决策,又要灵活机动地调整局部战术, 根据部门的目标,结合部门实际情况制定能实现目标的相应计划,并组织实施。既要上传下达,还要不遗余力地做好宣传、落实组织计划、激励员工执行。同时,还要主动寻求其他部门的配合支持,来保障部门目标的实现。不仅如些,还有责任提出部门的发展方向和项目发展建议,只有我们做到了主动、积极、向上,我们的企业才会蓬勃发展。 第

二、中层管理干部最重要的是发挥团队的作用。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合理分派员工工作,只有激发全体员工的潜能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而不是靠自己一个人单打独斗。中层管理干部还要承担培训员工的责任,要向汽车教练那样,第一次上路时给予鼓励。利用各种工作时机,进行训练指导,帮助有潜能的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工作能力;当发生问题、工作受到影响时,给予员工好的建议、支持和鼓励、进行双向讨论,甚至于把员工工作上严重的失误公布出来,让大家一起来解决问题,纠正错误,也能起到培训其他员工的作用;我们应培养员工的自主能力,才能让员工独立作业。

第三、我们要正确进行自我认知。培养良好心态、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思想观念,杜绝那种见到好处时,积极踊跃,争先恐后;发现问题时,或视而不见、装聋作哑,或归罪于上级下属、同僚、环境,或归罪于变化、速度、政策、收益等等外在因素的现象。要深入地思考问题,积极地解决问题,彻底排除那些归罪于外的十分有害的消极思想。 第四、我们要有开放的心态,学习的心态。只有切实排除心理杂念,放下架子,放下成见,虚心学习,坦诚待人,做个开放的管理者,与企业同在,才能彻底走出企业与个人的发展误区。 第五,做好监控,中层管理干部要在坚持公司的行为守则、流程和标准的基础上,不断“深化、优化、细化、序化”各项工作,对员工进行规范化管理,实行“细节管理”。只有规范化管理,才能对下属进行合理的监控并做到时刻“纠偏”,只有下属违反规则的行为进行及时纠正,才能让员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第六、作为管理者必须要做好表率。管理不善很多人认为是企业战略不正确、制度不健全、流程设计不科学的原因,其实关键的问题出在我们能不能做到上行下效,高效执行。我们的言行举止都会对他人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原则,以身作则,说到做到,只有这样才能上行下效,我们的团队才是一支具有执行力的团队,否则“上梁不正下梁歪”,并会在整个团队当中制造消极悲观的气氛,带来我们不想见到的结果。要勇于替下属承担责任,要严格要求自己,事事为先,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要通过表率的行为在员工中树立起威望,这样,就能上下同心,大大提高团队的整体战斗力。如何做一个称职的中层管理者(之四) 本文转载自感悟心灵《如何做一个称职的中层管理者(之四)》 中层管理者必备的5个能力

1、监督力做为一个中层管理者不仅要安排工作,还要检查监督完成的如何?如没有认真负责去检查监督,下属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任务;监督的过程中发现关键点,即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并加以分析、处理、解决。2、指导力要想成为基层的表率,中层必须具备基本的指导能力。3、凝聚力具有团队精神,并能营造团队的积极向上、和谐共进的氛围。让下属人员愿意跟你干。4、亲和力要严而不苛,威而不严。有管理者自身独有的谦逊、平和的态度,并具备亲和感染力。5、创造力多动脑筋,勇于发现能改善效率,促进生产力的方法,敢于在原有基础上创新,而不是墨守成规。

如何做一个称职的中层管理者(之五) 本文转载自感悟心灵《如何做一个称职的中层管理者(之五)》 做为一个中层管理者,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主动性 主动性是指管理者在工作中不惜投入较多的精力,善于发现和创造新的机会,提前预计到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并有计划地采取行动提高工作绩效、避免问题的发生、或创造新的机遇。不能积极主动地前进,不敢为人先,集体的成绩就会受到限制。如果中层管理者不能对企业的总体绩效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就是在为自己的事业自掘坟墓。衡量中层管理者工作成效的标准之一就是要看其个人主动发起的行动数量。在这一点上,中层管理者与冲浪运动员颇为相似。冲浪者只有赶在浪潮前面,才能够精彩地冲向岸边。而如果每次都慢半拍,就只能在海里起起落落,等待下一波浪涛的到来。走在时代前列需要真正的努力与积极性。 二、用行动去昭示下属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此种做法乃企业领导之大忌。正如日本东芝总裁士光敏夫所言:部下学习的是上级的行动。对企业领导来说,当你希望下属做什么时,请拿出你自己的示范行为来。作为领导,当然不可能不“说”,却更忌讳不“做”。“说”与“做”简单的组合有五种,其示范作用各有不同:①说了,不做,负作用最大; ②不说,不做,负作用次之; ③不说,做了,有积极作用; ④边说,边做,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⑤做了,再说,示范作用次之。这五种基本状态中,我提倡第④种的“边说,边做”,其积极作用最大。做的过程对领导者来说是一个了解真实状况的过程,对被领导者来说是一个被感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的“说”更有目的性,更具指导性。著名教育家卡耐基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我年纪越大,就越不重视别人说些什么,我只看他们做了什么。中国谚语也有“一个行动抵一万句口号”的说法,这些朴素的真理值得中层领导铭记。

三、影响力 一个拥有充分的影响力的中层领导者, 可以在领导岗位上指挥自如、得心应手, 带领队伍取得良好的成绩;相反, 一个影响力很弱的领导者, 过多地依靠命令和权力的领导者, 是不可能在分队中树立真正的威信和取得满意的领导效能的。 影响方式是一种“肯定”的思维,它肯定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以人为本,承认个性都会有意识地追求自身价值。作为领导者,其主要任务就是运用组织的目标与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召他们,启发他们,让下属产生自我感知,迸发工作的原动力,从而产生巨大的行动能量。持这种观点的企业领导秉持“影响别人最好的方法就是放弃控制他们”的观点,其下属工作的主动性是相当突出的。 张瑞敏曾被入选大陆唯一的“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他的影响在于让员工形成不断变革的意识。海尔集团的员工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刚跑完 100 米,一口气没歇又要

继续往前跑,永远不会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安逸感觉。 四、培养他人的能力 优秀的中层管理者更多的关注员工的潜能的开发,鼓励和帮助下属取得成功。安排各种经历以提高他的能力,帮助他成长。 松下公司的领导者认为,如果指示太过详尽,就可能使部属养成不动脑筋的依赖心理。一个命令一个动作地机械工作,不但谈不上提升效率,更谈不上培养人才。在训练人才方面,最重要的是引导被训练者反复思考、亲自制定计划策略并付诸实行。只有独立自主,才能独当一面。对中层管理者而言,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启发部属的自主能力,使每一个人都能独立作业,而不是成为惟命是从的傀儡。从知识角度来看,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知识快速更新,一个刚进入企业的大学生,5年以后,其大学时所学的知识将有一半以上被淘汰。因此,企业的各种培训,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较之知识的培训,更重要的是工作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从组织高层领导一直到基层干部都要有一种信念,一种行为。 某公司的中层经理说:“我经常将一些非常重要的会议交给我的高级助理去主持,这样在我到会或者不到会的时候,会议都可以正常地进行,其他部门地经理都能将他们地问题反映给我的助理,他也能够基本按照我的意思现场处理某些急需决策的事务,我认为这对于我的助理来说就是最好地培训。 五、带领团队的能力管理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富有发展潜质的中层管理者表现出团队取向的工作风格,他们乐于协同作战,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他们是“领头雁”,是足球场上的“灵魂人物”;他们善于营造一种团队协作、平等沟通的文化氛围;他们坚信1+l不等于2,善于运用头脑风暴放大集体的智慧;他们以开放的心态欢迎批评、面对冲突,从来不放弃寻找最好的问题解决办法;他们彼此欣赏,鼓舞士气,关注团队成员的共同发展。 团队合作对中层管理者的最终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管理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层管理者和同事、下级处不好关系。 六、要注意授权以后的信任 授权以后不信任下属的突出表现是授权以后再横加干涉,下属觉得无所适从,只好静坐观望,领导反过来又认为下属无主动性,要推动,因而愈加有干涉的理由,下属愈发感到寸步难行,由此形成恶性循环。企业领导者如果能够认识到授权以后的充分信任不仅对下属极有好处,同时对领导者自身也利多弊少的话,他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充分放权。授权以后的充分信任等于给了下属一个平台、一种机会,给了其受尊重的感觉,让其有一个广阔的施展抱负的空间。 授权以后的充分信任对于领导者自身也有莫大的好处:把事情简单化,有充裕的时间去思考重大决策问题。正如赫茨伯格所说: 1、工作富有挑战性并且有意义; 2、有发展和使用他们的技能到最大限度的机会;

3、让他们介入对自己的运作和工作目标有影响的决策。 不要怀疑他们是否能干,事实上是你对别人的信任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对自己的信任。 由此可知,人的感情因素是领导者万万不可忽略的,只有信任他人者才会被信任,企业领导者如果能够设身处地想想,得出的结论将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七、要注意“公正”第一的威力 公正生“威”。一般来说,大家会尊敬态度强硬但公正的领导人,而强硬只有与公正相伴,下属才可能接受。不少企业中领导者的“公正”意识是相当缺乏的。 公正意味着秩序上的公正。如对员工的奖惩要特别强调有据可依,不搞无中生有的奖罚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公正意味着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公正的立足点是制度管人,而不是人管人。 公正强调让事实说话,让数字说话,注意精确、有效。 公正是对企业领导人品格的一种考验。它首先要求领导人品行的端正。 八、实施人性化管理 人性化管理或管理的人性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态势,这已经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如何搞好人性化管理,如何充分发掘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人性化意蕴,却需要人们进行深层的文化思考。 所谓人性化管理,就是一种在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以充分开掘人的潜能为己任的管理模式。至于其具体内容,可以包含很多要素,如对人的尊重,充分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给人提供各种成长与发展机会,注重企业与个人的双赢战略,制订员工的生涯规划等等。

1、做为一个中层管理者应具备的哪些基本心态?中层应该具备基本的八大心态:目标清晰、意愿强烈、主动积极、完全负责、关爱欣赏、信任支持、辅助教导、共赢成长等问:中层应具备的哪些基本技能?中层应具备的基本的六大技能:目标计划、组织管理、有效授权、沟通协调、培养激励、执行控制等2、中层管理者应该掌握的六大原则是什么?组织管理原则、人性的原则、沟通的原则、培育下属的原则、计划的原则、自律的原则 3、普通员工向中层管理者过渡的五大转变是什么?

篇三:管理理念和体系的创新

管理理念和体系的创新

创新的内容至少要包括六个方面:管理理念的创新;管理体制的创新;管理机制的创新;管理制度的创新;管理组织的创新;管理技术的创新。而首要问题为理念的创新。创新,是未来管理的主旋律,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人类的发展依赖于创新,科技的进步依赖于创新,开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新局面同样还是要依赖于创新。在新的世纪里,管理创新水平和人才创新能力将成为一切组织制胜的关键。新形势新任务对人力资源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鉴于世界范围内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结合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的现实状况,笔者认为,现代人力资源工作者要想做到与时俱进、从容地应对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必须始终坚持全方位地改革创新,不断探索新形势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理念问题任何时候都起先导作用,多一分理论就多一分清醒。没有理论指导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盲目的、不自觉的、不清醒的,也是上不了台阶上不了层次的,只能是低水平的循环往复。理念一词现在十分时尚,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在讲自己的新理念。什么叫理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依笔者之见,理念,就是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形成的观念。反思以往,面对现实,放眼未来,人力资源工作者必须牢牢确立以下重要理念:

确立“从管理人到服务人”的理念

我国传统的人事管理是一种全方位的垄断性管理。重管理,轻服务是它的重要特征之一。现如今,人力资源管理已经由过去单一的管理转化为多元化、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管理就是服务”已经成为共识。这些年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服务功能在日益拓展,各地的人才市场、人事代理、人才租赁等服务业务日趋成熟。满足人才需求、保障人才权益、促进人才发展等提上了重要日程。

确立“从管理人到影响人”的理念

教育者应该首先受教育,开发者必须首先被开发。打铁先要自身硬。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人力资源开发的水平取决于开发者自身的开发水平。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要率先成为复合型人才。什么样的人可称之为复合型人才呢?即知识复合、能力复合、智商与情商的复合。知识复合又必须符合三条要求,一是知识面宽,二是在一二个领域有深度,三是能把大量零散的知识整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应用自如。能力复合就是要做到一专多能、身兼数职,一个人会做几种工作。智商与情商的复合,则是指既会做事、更会做人。智商讲得是如何做事,情商讲得是怎样做人。智商开发要解决知识武装问题,情商开发要解决心理调整问题。“靠智商得到录用,靠情商得到提升”的观点正在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确立“从行为管理到心理管理”的理念

刚性管理的时代即将结束,柔性管理的时代已经来临。未来的管理是:刚柔相济、以柔为主、柔中带刚、以柔克刚。现代管理者必须懂得:人事两柄,一奖一惩,以奖为主,以惩为辅。多一点激励,多一点沟通,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关爱。要善于运用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方法,研究员工的心理现象,了解员工的心理需求,把握员工的心理规律。

确立“从传统管理到现代管理”的理念

管理理论发展大致经历了六个阶段:泰勒的经济人阶段;梅奥的社会人阶段;马斯洛的自我人阶段;戴维斯的组织人阶段;公司文化兴起时期的文化人阶段;彼得?圣吉的学习人阶段。现代管理理论是1911年泰勒先生提出来的,这一理论提出使企业管理从无序管理转入有序管理,从而使企业的管理效益倍增。泰勒主张把人看成是“经济人”,这是现代管理理论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代表人物是梅奥,他主张把人看成是“社会人”,认为人不仅能具有经济属性,同时还具有社会属性,比泰勒进了一步;第三阶段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他主张把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分为五个不同层次,其中得到社会认可、实现自身价值是人的最高需求;第四阶段的代表人物是戴维斯,他通过对组织文化的研究,提出要把人看成是“组织中的人”,任何人都应该在一定的组织里生活;第五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公司文化兴起后把企业人看成是“文化人”;

第六阶段即20世纪90年代彼德?圣吉提出的学习型组织理论,提倡系统思考、自我超越、努力改善心智模式、积极参与组织的学习,主张把人看成是“学习人”。在共同愿景下努力发展自己,不仅把学习看作人的天性,而且把学习看作生命的源泉。彼得?圣吉先生的学习型组织理论有三个核心内容:第一,它强调的是团体的学习而不是个人的学习;第二,它强调的是持续的学习而不是一时的学习;第三,它强调的是改变人们心智模式的学习而不是一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确立“从行政管理到盟约管理”的理念

人力资源管理大致要经历过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即从行政管理阶段到契约管理阶段,再发展到盟约管理阶段。传统的人事管理叫人事行政管理,管理的两大主体权力地位是不平等的,个人从来都是依附于组织的。叫你往东别往西,叫你打狗千万不要去追鸡。我是革命的一块砖,东西南北任你搬。如今,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正在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其趋势之一就是废除终身雇佣制度推行聘用合同制度。按需设岗,按岗聘用,以岗定酬,合同管理。管理的两大主体权力地位逐渐趋向平等。当然,目前还没有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平等,组织依旧是强者,个人仍然是弱者。人力资源管理进一步发展,将要过渡到盟约管理阶段,到那个时候,加盟的各方权力地位才能实现完全平等,我打你通的时代将宣告结束。

确立“从事本管理到人本管理”的理念

传统的人事管理以事为中心,重物轻人,见物不见人,把人只是当作劳动的工具。现代人力资源开发则是强调以人为中心,要促进两个发展相统一,即既要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又要促进人自身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是什么?中央党校的一位教授讲的很精辟,“为了一切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也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的最高命题。以人为本、人本管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发展需求,应该作为现代人力资源工作者的重要理念。

确立“从传统人才观到科学人才观”的理念

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首次人才工作会议,第一次提出了科学人才观的论断。如何理解、怎样确立科学的人才观呢?我认为,首先必须了解新中国人才观的阶段划分,第二必须把握科学人才观的三项核心内容,第三必须深刻理解科学人才观的全面内涵。

笔者主张,把新中国的人才观分成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从建国后至文革时期。第二阶段从文革以后至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召开之前。第三阶段即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召开之后。第一阶段的人才观政策导向是“出身+门第”。当时的人才标准是“根红苗正老茧多”。这在当时是符合中国实际的,因为在那个时期我们国家的知识分子为数甚少,大学生简直是凤毛麟角、寥若晨星,一个高小毕业的人在当时就能堪称为小知识分子。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一文中讲到,我们国家有500万知识分子。经查证,当时界定范围是初中毕业以上的人。所以,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人才观的内涵更多强调的是家庭出身和门第。从一切权力归农会过渡到工人阶级领导一切。只要出身好,苦大仇深,就能得到重用。一时间,“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越穷越革命,越穷越光荣”、“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也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等口号在社会上十分盛行。第二阶段的人才观政策导向是“文凭+职称”,具体标准是“中专以上学历、初级以上职称”。1982年,国务院149号文件规定:中专以上学历或技术员以上职称的,即可统计在人才之列。当时的本意是特指专门人才而言的,后来人们渐渐地把它演绎成全社会的人才标准,直至人才工作会议召开。把学历和职称作为全社会各类人才的统一标准,显然不合适。按照这个标准,孔明诸葛不算人才,因为他是三无人物,无学历、无职称、无城镇户口。西北歌王王洛宾也不算人才,因为他没有职称。用他自己的话讲,我的职称就是“在那遥远的地方”。北京的公交售票员李素丽、上海的管道修理工徐虎、武汉的汽车修理工王涛、青岛港的集装箱桥吊工许振超等都不算人才,因为他们都没有获得中专以上学历。第三阶段即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召开之后。现时的人才观政策导向是“能力+业绩”。科学人才观淡化出身门第,弱化文凭职称,强化能力业绩。

笔者认为,要贯彻落实好科学人才观,必须把握它的三项核心内容,即三条标准、四个要素、四个不惟。三条标准是: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事创造性工作;能为三个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都是需要的人才。四个要素是:品德;知识;能力;业绩。这是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四个不惟是:不惟学历;不惟职称;不惟资历;不惟身份。曾庆红同志曾发表文章辩证阐述四个不惟。曾庆红同志说,中央提出四个不惟,不是四个不讲,更不是四个不要。如果什么都不讲了,什么都不要了,岂不又回到“读书无用论”和“知识无用论”的老路上了吗?我们既强调大量培养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有一技之长的高技能人才、实用型人才,同时也强调要高度重视培养造就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并以此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过分强调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事物就容易走向反面。既要注意那些有学历、有能力的人,又要注意那些学历不高、能力很大、先天聪颖、后天勤奋、才能杰出、贡献非凡的人。如,中国科学院1-6届学部委员中有36人没有大学文凭,包括华罗庚(初中)、李强等。又如,政治伟人毛泽东、邓小平也没有正规的本科学历。再如,著名作家浩然先生只有小学文化。

确立“从一元目标到两元目标”的理念

现代人力资源开发必须坚持两元目标。第一个目标是提高人的智力,让我们的员工一个比一个聪明,个个都聪明绝顶;第二个目标是激发人的活力,让我们的员工一个比一个积极,人人都是拼命三郎,没白

没黑、废寝忘食。什么叫激发员工的活力呢?我认为,具体应包括六个要素,即调整人的心态,变革人的思维,转化人的观念,激发人的热情,提高人的情绪商,开发人的创造力。

确立“从管理人到开发人”的理念

近20年来,世界范围内的人事管理正在进行一场根本性的变革,变革的基本趋势是:告别传统的人事管理,取而代之的是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中国的情况也是如此,我们正在顺应这种趋势,推动这场变革。在这样的国际国内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需要确立的第一个理念就是自觉实现“从管理人到开发人”的转变,必须从思想上搞清楚什么是传统人事管理?什么又是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两者之间有哪些区别?根据笔者的研究发现,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两者之间存在着九大区别:

一是类型不同。传统的人事管理属于被动反应型,人事部门整日忙于具体事务,对许多事情通常都是被动地作出反应,工作自主性很小;而现代人力资源开发属于主动开发型,人力资源部门可以根据组织发展战略的要求自主实施对人的开发,诸如制定人才规划、实施人才培训、引导人才流动等事项,人力资源部门都可以自主进行,工作的自主性较大。

二是层次不同。传统的人事管理始终处于执行层,一切按领导的意图行事,很少参与决策;而现代人力资源开发则逐步进入了决策层,人力资源部门的地位显著提升。当然,人力资源工作进入组织决策层需要有个过程。我们曾经考察过欧洲的一些大型企业,发现这些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已经普遍进入了决策层。例如,德国西门子公司的各级人事主管都已成为本级董事会的成员。就总体而言,这一变革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45-1955年的十年间,由于战争的原因,造成产品极度匮乏,在此期间普遍注意在生产和设计人员中选拔企业高层主管;第二个阶段是1955-1965年的十年间,由于生产过剩,产品积压,在此期间企业选拔高层主管的注意力开始转向营销人员;第三个阶段是1965-1975年的十年间,由于跨国经营的出现,跨国公司里的内外财政问题日益突出起来,在此期间选拔企业高层主管的注意力又开始转向财务人员;第四个阶段是1975年以来,由于经济全球化导致竞争加剧,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人力资源开发问题被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此时此刻选拔企业高层主管的注意力才开始转向人力资源管理者,于是人力资源管理便逐步进入了决策过程。中国目前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地位不尽一致,处在哪个阶段的都有,但其总的发展趋势是或早或晚都要进入决策层,这是历史的必然。

三是视角不同。传统的人事管理视人力为成本,只看到我国人口众多、社会成本过大等负面影响的一面,看不到人的资源性一面;而现代人力资源开发则视人力为资源,认为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是世界上一切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经过开发了的人力资源可以升值增值,能够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利润。前者视角有误、态度消极;后者视角正确、态度积极。不同的视角差异,将会带来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四是深度不同。传统的人事管理只关注人的显能开发,强调用好员工的已有知识,做到学用一致即可;而现代人力资源开发则关注人的潜能开发,强调要把开发员工的创造潜能作为现代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使每一个人潜在的巨大能量都能得到充分地释放,使每一个人的创造才能得到尽情的施展。有研究成果表明,迄今为止,人类的潜能至少还有80%处在沉睡状态,有待于我们去开发利用。

五是广度不同。传统的人事管理强调管好用好自有人员,眼睛只向内不向外,工作领域相对很狭小;而现代人力资源开发则不仅关注内部管理,更重要的是积极倡导面向国内外的人才市场引才借智。“引才借智”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时尚,正在受到全社会的普遍推崇。传统的梦长君“用才必养”的人才观正在被逐步打破,“非我养之才也能为我所用”、“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等新的人才观正在逐步形成和确立之中。

六是焦点不同。传统的人事管理以事为中心,通常是因事择人,重管理轻开发、重物轻人、见物不见人,是传统人事管理的突出特征;而现代人力资源开发则是以人为中心,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因人择事,始终坚持把对人的开发放在第一位,努力促进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如今,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新的理念――“员工与企业同步成长”,正在西方企业界得到了广泛认同,这就是现代人力资源开发的突出特征。七是部门性质不同。传统的人事管理部门包括企业的人事部门在内全都属于非生产和非效益部门,不讲投入产出,成本意识淡薄,资源浪费严重;而现代人力资源开发部门则应逐渐转变为生产部门和效益部门,必须讲求投入和产出。生产的产品就是合格人才,追求的效益包括人才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还包括近期效益和远期效益的统一。

八是方法不同。传统的人事管理方法机械单一,更多使用的是行政调遣的方法,而且对各类人才的管理方法雷同,模式单一,千篇一律,效果极差;而现代人力资源开发则迫切需要理念创新、方式创新和方法创新。所谓理念创新,就是要在全社会逐渐确立起人是资源、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力资本投入优先、人与社会协调发展、引才借智、人才智慧社会拥有、人才配置市场化、人才管理法制化、人才评价社会化等新的人才理念。所谓方式创新是指要继续推进人事工作的“两个调整”,尽快实现由传统的人事管理向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的战略性转移。所谓方法创新,是指要勇于探索,大胆尝试,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和人才开发的新方法。

九是形态不同。传统的人事管理表现为个体的和静态的管理,喜欢在一种常态情况下思考问题、进行工作,其工作状态呈个别的、零散的、不系统的和非连续性的;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开发则强调实施整体的和动态的管理,要求各级人事部门和广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要学会在大局下行动,对整个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近期打算和远期设想都要通盘考虑、整体谋划、全面安排,而且要充分考虑到各种不确定的动态因素。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做出两种概括。第一种概括为40个字,即把传统人事管理概括为“抄抄写写,调调配配,进进出出,上上下下”16个字,把现代人力资源开发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潜能开发,讲求投入产出,进入决策过程”24个字。第二种概括为6个字,即把传统的人事管理概括为“管理人”3个字,把现代人力资源开发概括为“开发人”3个字。中国的人力资源问题,第一是开发,第二才是管理。笔者还认为,要贯彻落实好科学人才观,必须全面把握科学人才观的深刻内涵。科学人才观博大精深,内涵丰富,至少蕴含着12个重要观点,具体是:人才存在的广泛性;人才类型的多样性;人才本质的创造


忙于具体事务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7001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