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梁文道常识下载

时间:2017-02-15 06:15:58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100本经典书籍推荐(二)

51、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 《舌尖上的中国》

——每个人舌尖上的故乡构成了整个中国,并且形成了一种叫做文化的部分,得以传承。中国人用智慧巧妙地从自然界获取美味,这一切之所以能够实现,都得益于他们对上天和食物的敬畏以及对自己深爱的那片土地的眷恋。从《舌尖上的中国》一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与天地万物之间的和谐关系,感动我们的不仅仅是食物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故乡的味道,记忆的味道。

52、林毅夫《解读中国经济》

——书中总结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经济发展和改革活动的经验,提出了一个经济发展和转型的一般理论,并以此理论分析中国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取得的各项成就,面临的主要经济、社会问题,探讨其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本书的最大特色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实例,系统地回顾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与改革经验,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重点阐述了自生能力理论和比较优势战略。

53、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巨大的谜语·记忆看见我》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最新的诗和唯一自传。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最贴近原诗的译文。 通过凝练、透彻的意象,他给我们提供了通向现实的新途径。 54、雨果《悲惨世界》 ——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 脚步不能达到的地方,眼光可以到达;眼光不能到达的地方,精神可以飞到。

55、林达《一路走来一路读》

56、 《世界是平的》

——这是比尔.盖茨推荐了多次的一本书,他说:这是所有决策者和企业员工的一本必读书。本书描述了当代世界发生的重大变化。科技和通信领域如闪电般迅速的进步,使全世界的人们可以空前地彼此接近——在印度和中国创造爆炸式增长的财富;挑战我们中的一些人,比他们更快占领地盘。本书3.0版新增两章,更新了报告和注释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均采自作者考察世界各地特别是整个美国中心地带的见闻,在美国本土,世界的平坦化正在剧烈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57、贝淡宁和艾维纳《城市的精神》

58、埃米尔·路德维希《拿破仑传》

——本书是享誉世界的德国传记大师埃米尔·路德维希的代表作,也是迄今为止最权威、最全面的拿破仑生平传记。本书以时间为线索,以史实为基础,描述了拿破仑叱咤风云的传奇一生中经历过的各次重大战役、伟大魅力和历史功过,是一部探究这位历史风云人物心路历程的命运史诗。

59、郎咸平《郎咸平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

——为啥我们收入低?为啥我们东西比美国卖的贵?为啥我们的蔬菜价格这么高?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搞得这些小菜贩子卖菜像玩股票一样。难道是我们工作不努力吗?我们不够节俭吗?都不是!

60、肖知兴《中国人为什么组织不起来》

——共分四篇,第一篇主要解决组织中国人的问题,提出了中国企业组织能力模型。第二篇从学科背景来看组织问题,第三篇探讨了组织失败的四个案例,涵盖国家层面、传统层面、海外华人的组织失败,以及国内企业海外扩张的问题所在。

61、泰戈尔《泰戈尔诗集》

——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流萤集。是亚洲第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印度诗哲泰戈尔的经典作品;名家冰心传神译笔,让读者们在优美灵动中感受思想的光芒,在清新

隽永中沉淀人生的感悟。

62、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又热又平又挤》

——继《世界是平的》一书之后又一引起世界轰动效应的新著——《世界又热又平又挤》。“在新著中,弗里德曼提出当今世界发展的五大趋势:(1)能源与资源的供需失衡;(2)石油生产国的垄断性经营;(3)(碳排放增量导致)地球气候变暖;(4)能源日益匮乏(石油、煤炭不可再生);(5)(人口爆炸性增长、无节制开发和环境污染导致)生物多样性消失。以高超的讲故事技巧和文字表达能力,以及令人震撼的无数事实,向人们揭示了日益严重的能源和环境问题。

63、弗兰克·迈考特《安琪拉的灰烬》

64、爱默生《自立》

65、申音《商业的常识》

——为什么美国没有史玉柱,中国没有乔布斯?什么是“对的行业”、“错的行业”?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营销?老板为什么要读商学院?山寨公司还需要管理吗?资源问题是个“伪问题”?别把商业模式当成葵花宝典。给海归技术创业兄弟的九个忠告。在一个不伟大的行业里,做一个伟大的公司。是什么让互联网遭遇了有史以来最鸡犬不宁的一战?

66、刘如江《给你一个公司,你能赚钱吗》

——案例都是来自近几年真实的中国中小企业案例,读起来真实、残酷,但又给人以启迪和希望。 100个通俗易懂的总结——这不仅仅是经典管理学中的战略、执行、营销或者管人用人等等层面的,它们来自企业内外的各个方面,甚至是生意场、为人处世中的潜规则。 作者多年理论研究与中国本土创业实践的结合。打出一个“大创业”的概念——不光指一张白纸上的初次创业,还包括成熟企业新项目运作,和大型企业在新区域拓展市场等。网络原名《钱是怎么样被烧掉的》,创业论坛一周点击率突破30万!

67、马云《我的成功不是偶然》

——本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马云的经典语录点题,结合他本人以及商业史上的经典案例,针对创业中的关键问题,如创业精神、创业准备、项目选择、成长战略、营销方式、资金运作等等,给青年创业者上了24堂关于创业的课程。

68、稻盛和夫《敬天爱人》

——1997年,稻盛和夫患了肺癌。他退居二线,皈依了佛门,放空了自己,开始写出了他的第一本书《敬天爱人》。这样的缘起,让这本书有了独特的“纯粹的气息”。稻盛和夫他坚信:“不论在企业经营方面还是在人生中,只要心怀纯粹的愿望并不懈努力,就一定能迎来美好的未来。

69、席娜?艾扬格《选择的艺术:为什么我选的不是我要的?》

——我们生活在一个史无前例的丰饶时代,商品以及服务的多样性让我们的选择越来越多。在传统的经济学理念看来,选择的多样性使得理性人的收益最大化——每个人都能选到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然而,过多的选择不仅常让我们感到迷惑,还让我们的生活不堪重负。本书作者是一位在美国长大的印度裔盲人。作为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她最为成功的选择就是为读者带来了这本著作,因为她告诉了我们有关选择的秘密:我们的选择是与生俱来的能力。

70、史铁生《我与地坛》

——这篇作品是史铁生送给所有人的无价的礼物。史铁生以他的毅力和智慧,度过了四十年的轮椅生涯,写下了数百万字的作品,成为当代最有成就的作家。他的影响和贡献,远超于文学之上;他给予读者的,不仅是精美洁净的文字,更是健康的精神、深沉的爱和对人生真谛的探寻。现在,他走了,但他的精神永远存

在。《我与地坛》是史铁生在讲他自己的故事,我们可以从中重新认识史铁生,深刻理解史铁生。

71、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道思想的盛宴。以经验主义和自由主义为其思想渊源,王小波站在平民的视角,用平民的写作方式,以犀利的批判意识,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纯粹的精神家园,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一道闪电,照亮了许多人的心。我们在他的精神家园中穿行着,感受着他对思想,对自己、对写作的真诚,领悟着他思考的姿态、深切的人文关怀、平实豁达而宽容的理性精神。徜徉其中,我们分明听见了他从天堂里发出的笑声和他充满机智妙趣的耳语。

72、梁文道《我执》

——本书为梁文道先生所撰写的散文随笔集,是以香港《成报》文采版专栏“秘学笔记”的文字为主,谈及爱情婚姻、日常生活、疾病经历、信仰感悟、城市文化、文学艺术、历史记忆等个人生活体验和人生感受诸多方面。读来清新自然,体贴入微,在淡雅简约的叙述中往往给人意外的启迪。

73、梁文道《常识》

——本书是梁文道先生近两年来撰写的时评文字结集,谈及政治、民主、民族、教育、新闻自由、公民道德等社会诸多方面。文字风格犀利,文章主旨清晰、论述简洁有力,往往一针见血命中问题之要害,其文字在带给读者阅读快感之余,还催人省思,给人启示。本书名曰《常识》,正如梁氏自言:“本书所集,卑之无甚高论,多为常识而已。若觉可怪,是因为此乃一个常识稀缺的时代。”

74、江平《沉浮与枯荣:八十自述》

——关心法治真谛、现状和障碍的中国人,都应该读读这位80高龄仍在为法治呐喊的长者的书;生怕中国传统中断、忧虑中国知识分子消逝的人们也应该读读这部书;浩然正气在这里延伸,中国的脊梁没有被打断,一个高倡独立性、批判性,满腹经纶的巨人正站在您面前! ——这本书是2010年数十万出版物中的榜样。作者江平一生经历坎坷,但他始终不屈不挠,终其一生,为法律呐喊,直面历史进程中的伤痛与是非。这样的人和这样的作品值得我们致以最高的敬意。

75、《巨流河》

——一部反映中国近代苦难的家族记忆史;一部过渡新旧时代冲突的女性奋斗史;一部台湾文学走入西方世界的大事纪;一部用生命书写壮阔幽微的天籁诗篇!

76、宗萨蒋扬钦哲却吉嘉措《正见》

——佛陀说:你是自己的老师。“我们没有勇气和能力善用真正的自由,只因为我们无法免除自己的傲慢、贪求、期待与恐惧。”本书中,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的以最简单的语言来说明佛教最核心的四法印见地,文字看似简单,却包含了深入浅出的层层奥义。下笔行云流水,诙谐幽默又字字珠玑。在轻快的字句后面,充满了引导无明众生脱离轮回的佛菩萨大悲大愿。

77、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书》

——本书将藏传佛法智慧与当今议题及修行训练相结合,超越宗教与文化的阻碍,直指本心,为繁杂的现代世界提供了一套理解生命要义的方便法门。藏传佛教生死观,当代最伟大生死学巨著,值得终生阅读的庄严之书。

78、比尔.波特《空谷幽兰》

79、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80、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性身体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

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

81、张德芬《遇见未知的自己》

——本书中有一句话说得好,出呼应了我长久以来的沉淀信念——“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生命来无影去无踪,无法臆测也难以捉摸,无论身处力争上游的快跑阶段,或逢人生变故减速慢行的彷徨时刻,或是看尽千山万水绚丽归于平淡的踌躇关头,面临其中的悲欢离合喜恕哀乐,唯有抱持观照内心并异福感恩的心态,一切的真相才会自动还原水落石出。

82、江本胜《水知道答案》

——本书用122张前所未见的水结晶照片,向世人展示了一项独一无二的科学观察:水能听,水能看,水知道生命的答案。听到“爱”与“感谢”,水结晶呈现完整美丽的六角形;被骂作”浑蛋”,水几乎不能形成结晶;听过古典音乐,水结晶风姿各异;听过重金属音乐,水结晶则歪曲散乱?

83、史蒂芬·霍金《时间简史》

——自1988年首版以来的岁月里,已成为全球科学著作的里程碑。它被翻译成40种文字,销售了近1000万册,成为国际出版史上的奇观。该书内容是关于宇宙本性的最前沿知识,但是从那以后无论在微观还是宏观宇宙世界的观测技术方面都有了非凡的进展。这些观测证实了霍金教授在该书第一版中的许多理论预言,其中包括宇宙背景探险者卫星(COBE)的最近发现,它在时间上回溯探测到离宇宙创生的30万年之内,并显露了他所计算的在时空结构中的涟漪。

84、史蒂芬·霍金《大设计》

——霍金最新著作,阐释宇宙终极问题。有关宇宙起源以及生命本身的最基本的问题,曾经为哲学的范围,现在占据着科学家、哲学家和神学家相遇但却自说自话的领地。在霍金和蒙洛迪诺的新书中,他们以精彩简朴的非专业语言表述有关宇宙奥秘的最新的科学思考。这是一部简洁的惊人的附有大量插图的指南,导向正在改变我们的宇宙观并危及我们最神圣的信仰系统的一些发现。没有任何一本书像《大设计》这样信息丰富,这样刺激。

85、蔡康永《蔡康永的说话之道》

86、凯利.麦格尼格尔《自控力》

——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的心理学课程。只需10周,成功掌握自己的时间和生活。提高自控力的最有效途径,在于弄清自己如何失控、为何失控。如果你总拖到最后一分钟才开始工作;总是月光,信用卡透支;想放松一下,却熬夜上网;一直想减肥,总是挫败;那么《自控力》这本书就是专门为你而写的。

87、威廉.庞德斯通《无价》

88、徐子沛《大数据:正在到来的数据革命》

89、熊佩云《自由在高处》

90、江觉迟《酥油》

——江觉迟,一位普通的安徽安庆女子。2005年只身来到极其遥远、与现代文明隔绝的原始深山草原藏区。搜救那里因频发的灾害而出现的孤儿,并在寺庙庇护下开办学校,教育这些草原孤儿和私生子。一待就是整整5年。她在昏黄的酥油灯下写下60万字的日记。又改写成《酥油》这部小说。

91、龙应台《目送》

——《目送》共由七十四篇散文组成,是为一本极具亲情、感人至深的文集。由父亲的逝世、母亲的苍老、儿子的离开、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出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

写出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正如作者所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92、傅雷《傅雷家书》

——辑印在这本集子里的,不是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说长道短),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各、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93:艾.里斯.杰克.特劳特《定位》

——创业者必读。本书提出了被称为“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定位,改观了人类“满足需求”的旧有营销认识,开创了“胜出竞争”的营销之道。 “史上百本最佳商业经典”第一名(《FORTUNE》2009评选)。如果只看一本营销书籍,首选《定位》。

94、朱利安·巴吉尼《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这部具有颠覆性与挑战性的作品揭露了热门论战中的8种思维陷阱,破解了那些看似有理,实则糟糕的谬误言论。

95、吴晓波《大败局》

——本书所记录的败局均发生在2000年到2007年之间,将它们与《大败局》中的失败案例合在一起来阅读,你将可以看到过去10年里发生在中国商业界的众多兴衰往事。在本书中,我们更多地看到了一种“工程师+赌徒”的商业人格模式。他们往往有较好的专业素养,在某些领域有超人的直觉和运营天赋,同时更有着不可遏制的豪情赌性,敢于在机遇降临的那一刻,倾命一搏。这是企业家职业中最惊心动魄的一跳,成者上天堂,败者落地狱,其微妙控制完全取决于天时、地利与人和等因素。

96、张纯如《南京大屠杀》

97、郎咸平《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

——《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全面分析了中国经济现在面临的重重危险。

第二部分谈的是如今的国企改革已经陷入停滞。

第三部分谈的是金融系统问题丛生。。

第四部分谈的是我们的民营企业节节败退。

第五部分谈的是中国经济改革路在何方。

98、 丹尼尔·卡尼曼《思考,快与慢》

——在书中,卡尼曼会带领我们体验一次思维的创新之旅。他认为,我们的大脑有快与慢两种作决定的方式。常用的无意识的“系统1”依赖情感、记忆和经验迅速作出判断,它见闻广博,使我们能够迅速对眼前的情况作出反应。但系统1也很容易上当,它固守“眼见即为事实”的原则,任由损失厌恶和乐观偏见之类的错觉引导我们作出错误的选择。有意识的“系统2”通过调动注意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并作出决定,它比较慢,不容易出错,但它很懒惰,经常走捷径,直接采纳系统1的直觉型判断结果。

篇二:梁文道:知识分子的自我修养

梁文道:知识分子的自我修养

梁文道,文化学者,作家,凤凰卫视主持人、评论员。 1970 年生于香港,祖籍广东顺德,少年长于台湾,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足迹从大学讲师、文化从业人员、自由撰稿人、牛棚书院院长、中学校长、商业电台台长、剧评家、书评家、食文化研究人、时事评论员、乐评家,到公共危机处理专员、环保权益维护者、香港爱护动物协会的动物保育大使和观察员、古迹研究员、文化推广研究学者、艾滋病权益维护义工等,被冠以“文化百足”之称。著有《常识》等作品。

精彩摘要:

1 、一群自由派知识分子包围一个左派学者,把他揍跑了,从此以后中国的知识界就应该奉自由派为圭皋吗?自由派就是最正确的道路?当然不会。

2 、有这样一些伟大的学者,非常不同意另一个人的观点,那他怎么办?他的办法不是骂对方是脑残,不许学生读他的东西,而是去读他的书、划线、做笔记,当作经典来读,读烂一本,再买一本。

3 、对待真正的对手,你要有最伟大的尊重,因为只有最了不起的对手,才能够激发你,让你发现过去你所不知道的盲点,能逼你完善想法和理论。

4 、在辩论问题时,最好不要过于轻易下结论,真理不是任何人可以垄断的,不是那么容易被发现,所以在这样的前提下,任何人都不敢轻易宣称自己站在真理那边,或者真理在自己手上。

5 、一个知识分子不关心国家命运,我们完全可以接受,不管他关心什么,有一个东西不能背叛,叫真理。今天的问题在于,我们太容易服从的不是真理,而是我们的立场。

6 、不能永远站在人民这边对抗政府或者独裁者,知识分子最勇敢的时候,不仅敢于对抗暴君,而是连人民都敢对抗。

以下为讲座实录:

左派“落荒而逃”是否就代表自由派的胜利?

“一群自由派知识分子包围一个左派学者,把他揍跑了,从此以后中国的知识界就应该奉自由派为圭皋吗?自由派就是最正确的道路?当然不会”

过去几天知识分子界,如果有这个界的话,出了一件大家很关注的事情,一名叫周燕的女记者与北京学者吴法天闹得很不好,二人“约架”。网友很兴奋还去围观,看看知识分子打架是什么样。吴法天说没打算真打架,只是想普法,后来争执起来,据说有拳脚冲突,吴法天还是被打了,被护送离场。

过去二十年,学术界有一些争论,到这个地步可以说是达到“新高潮”,干脆动手。而动手的结果,主要是以新左派或左派的“落荒而逃”结束,那么请问:这能不能视作自由派的胜利?一群自由派知识分子包围一个左派学者,把他揍跑了,从此以后中国的知识界就应该奉

自由派为圭皋吗?自由派就是最正确的道路?当然不会。

于是大家开始谈论知识分子这是怎么回事,是不是越来越暴力。过去几年我们目睹很多知识分子吵架的事,过去一年最让人关注的是方舟子先生和韩寒先生所谓的“方韩大战”。最初方舟子怀疑韩寒作品代笔,后来怀疑其身高,最后发展怎么样我们不知道,我们只是看客。战到最后,出现两派,这两派中,我都认识一些朋友,这些朋友过去是一些很要好的朋友或者同事,都因为这个事件,反目成仇,要绝交,有些不止绝交,还要把对方十多年来不可告人、不堪入目的事情都说出来。

这让我想起来前几年过世的大哲学家 G-A-科亨(编者注: Gerald Allan Cohen , 1941 ~ 2009 ,英国牛津大学教授,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出现于英美的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一位左派学者,专门教马克思主义哲学,被认为是在英美分析传统上使得马克思重新变得有意义的伟大哲学家。他在 2009 年去世时,很多英美媒体都发悼文,其中有一篇是美国很有名的自由派学者罗纳德 -德沃金(编者注: Ronald M Dworkin , 1931 ~,美国著名法理学家,纽约大学和伦敦大学学院法学院教授,当代新自然法学派的代表人物)写的。德沃金的很多观点跟科亨截然不同,他们自 1960 年代开始认识,立场截然不同,辩论了几十年,但他们是很要好的朋友。

这两个人又曾经在 1980 年代至 1990 年代在伦敦大学开设了一门课,这一门课在英国或者在全世界做政治哲学的人都知道,人称“星球大战课”,教这门课的是四个人不是轮流上,而是一起上,今天轮到 A 主讲,然后另外三个人马上反驳他,这四个人都是当代哲学界、政治学界大师级的人物,包括我刚才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科亨,自由主义派的哲学家德沃金,还有一位严肃的分析哲学家帕菲特以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 -森(编者注: Amartya Sen , 1933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1971 年执教牛津大学, 1988 年担任哈佛大学经济学与哲学教授, 1998 年任剑桥大学任三一学院院长),四个人的观点、立场非常不一样,每次开课都是火花四溅。大家想一想,台上如果是方舟子和韩寒,那会是怎样的场面?

这四个人是一辈子的好朋友,他们互相把对方认为是自己著作最重要的读者。科亨这辈子最大的论战对手是哈佛大学教授诺齐克。诺齐克有一本很有名的书,被认为是当代主张极端自由主义的最有力的一本论著,非常生动有趣地说明了为什么国家不应该介入税收,主张自由的市场和无政府主义。可想而知,身为马克思主义者的科亨当然不赞同这个观点,但是他发现诺齐克的这本书里面有很多前提和推论方式与自己是一样的,只是结论不同,所以他很认真地读了这本书。

我讲这些例子是想看看另一种论战对手的状况,有这样一些伟大的学者,非常不同意另一个人的观点,那他怎么办?他的办法不是骂对方是脑残,不许学生读他的东西,而是去读他的书、划线、做笔记,当作经典来读,读烂一本,再买一本。为什么科亨这么认真,因为他知道这个人是他真正的对手,对待真正的对手,你要有最伟大的尊重,因为只有你最了不起的

对手,才能够激发你,让你发现过去你所不知道的盲点,以及可能照顾不及、思虑不周的地方,能逼你完善你的想法和理论。

我再跟大家讲第二个故事,捷克有名的流亡作家米兰 -昆德拉写过一篇文章说,他在巴黎的书房常年挂着一张照片,拍的是两个文化巨星在森林散步的背影,一个是有名的德国大哲学家海德格尔,另一个是一位法国大诗人勒内 -夏尔。海德格尔不止是大哲学家,他还是一个纳粹同情者,有人认为他是德国希特勒哲学时期最伟大的教皇。而勒内 -夏尔是个犹太人,在法国被德国占领时,他在法国从事地下抵抗阵线的工作。这两个人看上去完全是水火不容的,战后却成为了很要好的朋友。这两个人比起吴法天和周燕,更应该干一场,但是他们成为了朋友,不是敌人成为了朋友,而是说他们首先是朋友。对他们来讲,后来一切的重大政治分歧,不能因此抹杀掉彼此的友谊。昆德拉很喜欢这张照片,他觉得这张照片告诉了我们什么叫做尊严,他所指尊严是很古典、很绅士的传统尊严,也就是体面。

我举这两个例子好像让人觉得西方知识分子比中国人更懂得互相尊重,更懂得差异。我读一些大师的贺寿文集,弟子门人、同行开学术研讨会,谈谈他的学术思想,每个人贡献一篇文章,最后编辑成书,你会发现书中文章绝大部分都是歌功颂德,称赞老师多牛,像圣人一样。但是西方大师的贺寿文集,弟子和同行也会赞许一下老人家的成就,但话锋一转就开始批判。这是不是不尊敬?不是,恰恰相反,这是最大的尊敬。如果后辈想要迈进,当然要跨越前辈大师。也就是说,批评是因为你重要。弟子对得起老师的方法就是做得比老师还好,找出老师的漏洞。文集最后由大师写一篇对批判回应的文章,客客气气,但也是毫不留情。学术讨论毫不留情,眼睛很毒很冷酷,指出所有问题,但是言语上斯文、有度、节制。这样的书是很体面的书,看这样的书会让你很感动。

中国不能这样吗?当然不是。以前朱熹和陆象山论战,双方门人都知道对方是自己老师的最大敌手,但整个论辩过程,从今天的文字记录来看,他们是多么地客气,多么地节制。同时,他们私下跟弟子们谈到对方的时候,也从来不会出言不逊。

知识分子太容易服从的不是真理而是立场

“一个知识分子不关心国家命运,我们完全可以接受,不管他关心什么,有一个东西不能背叛,叫真理。今天的问题在于,我们太容易服从的不是真理,而是我们的立场”

为什么今天中国的知识分子会发展到要互相用恶毒的言语攻击对方,甚至到了要用武力解决的地步?很多人认为,现在的社会太不斯文,太暴力,太没有修养了,但是谈这个问题时,不要简单认为这是个人修养的问题,我今天讲的不是知识分子要做好人,要斯文,而是这个群体怎么维持,怎么相互合作,这是群体问题。

学者也好,知识分子也好,在辩论问题时,最好不要过于轻易下结论,因为他要对自己的观察判断有一个保留,通常我们都认为,真理不是任何人可以垄断的,它不是那么容易被发现,所以在这样的前提下,任何人都不敢轻易宣称自己站在真理那边,或者真理在自己手上。我们只敢说,或许我有一个想法是对的,

拿出来讨论一下。由于你总对自己有所保留,所以对别人的否定也不敢太离谱,这是双向的;对他人不敢太肯定,同样也不敢太否定,这样的态度,被认为是比较理想的知识分子社群内部讨论问题的态度。

知识分子之所以是知识分子,不是因为他比较有知识,而是因为服膺真理,关怀知识,关怀人类。一个知识分子不关心国家命运,我们完全可以接受,不管他关心什么,有一个东西不能背叛,叫真理。巧妙之处在于,大家都服从真理,但是却都不敢宣称自己站在真理那一边,因为大家同时了解到真理获得的困难,所以需要谨慎。知识分子的讨论要有所保留,有节有度,政治立场的讨论也是这样。

今天的问题在于,知识分子太容易服从的不是真理,而是我们的立场。知识分子应该是没有立场可言的,如果有,也只有一个立场,就是尽量希望站在真理那一边。政治立场在这个领域中是无足轻重的。任何人宣称他掌握了真理,在今天的学术界、思想界、知识界,都会认为是不礼貌的,是冒犯的,是过分的,是愚蠢的,是自大的。从这样的角度来看,知识分子作为群体平台,只服从真理的原则可以推理出一些行事规范,也就是知识分子的职业伦理。假如你是一个厨师,煮饭,做菜,你的职业伦理是尽量保证做出来的东西是安全的,如果有追求,应该追求做出的菜都是好吃的,这是我们对厨师职业伦理的要求,那我们假设下,今天有两个厨师都被认为是广州地面上最好的厨师,于是有人挑拨他们两个,请问他们应该怎样一分高下?当然应该看看谁做的菜更好。假如他们相约在火车站打架,各位觉得可以接受吗?假如真的有一个厨师把另一个厨师打败了,我们会不会说他是最好的厨师?当然不会,我们可能会说他是打架比较厉害的厨师。

同样,知识分子讨论问题,为什么不该约出来打架,这是职业伦理,不是个人斯文不斯文,有没有修养的问题,因为根据这个行业的伦理,讨论问题,既然追求真理,追求胜负的手段就应该是辩论,以理服人。

知识分子以讲理分高下,就等于是厨师以厨艺来分高下是一样,假如今天不以讲理分高下,不以厨艺分高下,全部出来打架,不是不可以,只是在那一刻,你那个分高下的手段和身份就不再是知识分子了,你们就是普通两个打架的人,如此而已。所以,知识分子侮辱对方人格,甚至打架,我不认为是知识分子的问题,他们做这个事的那一刹那,就不是知识分子了,他们用的不是知识分子应该用来讨论问题的方式和解决争端的手段,这是职业修养,不只是个人修为。

职业伦理很重要,但要求的东西不一定都能做到。比如我是一个厨师,也知道职业伦理,问题是我也是人,有意志软弱的时候,也会懒惰,有这样或那样的诱惑,使得我没有执行好职业伦理。这时就面临第二种问题了,也就是个人修养问题。个人修养关系到的不是职业伦理,而是一般所讲的伦理问题。

中国最大的问题不是不知道是非而是做不到

“现在很多人说中国人道德败坏,说中国人变得冷血、冷漠。事实上,今天中国最大的问题,

并不是我们不再知道什么叫是非对错,我们知道却做不到”

个人修养牵涉到的不再是某一行业特有现象,而是每个人的共有现象。做报纸、杂志编辑,我知道应该诚信对待读者,但又实在忍不住编造一些明星的绯闻,洒一些盐巴,或加一些调味料,让报纸更畅销。我知道这违反职业伦理,但是没有办法,因为另一方面的诱惑实在太大,我的老板会欣赏我,关系到会不会升职。这时候面临的是考验,是控制自己的问题,控制自己就是自我修养。

现在很多人说中国人道德败坏,说中国人变得冷血、冷漠。事实上,今天中国最大的问题,并不是我们不再知道什么叫是非对错,我们知道却做不到。在伦理学上有两种情况,第一,道德无力感,在马路上看到人抢劫,你会不会觉得应该帮助他,但实际上又不敢,怕出事,这就叫道德无力感。第二,道德冷漠,对抢劫视若无睹,拍一下看热闹就好,不关自己的事。很多古代哲学家有一些很奇怪的看法,认为道德无力和道德冷漠是不可能出现的。举个简单的例子,苏格拉底就认为一个人只要知道善和恶就不会做坏事。我们知行之间会断裂,为什么?因为无力,受诱惑,要不然就是冷漠。王阳明与苏格拉底基本一样,认为人知道善就不会为恶,一个人做坏事,就表现出不知道什么叫善,明知说谎不好,但还说谎,可见你还不知道不说谎的好处,如果足够深切地体悟到不说谎的好处,就不可能再说谎。

这么听好像还很荒谬,没关系我们回到中国的例子。王阳明的《传习录》有一个很重要的讨论,关于知行合一,王阳明举了个很有趣的例子,他说“好好色,恶恶臭”,比如,眼前这盆花真好看,首先看到花好,然后有了判断好看。我不可能首先看到有花,然后同时有一个评价,认为它好,然后再产生欲望喜欢它。我再重复一遍,比如看到一位帅哥或美女,你的认识过程是怎么样的?第一步,这是个女的,有眼睛,有鼻子;第二步,判断她是美女;第三步,我很喜欢美女;第四步,所以我也挺喜欢她。王阳明认为这不是正常的心理认知过程,我们看到的第一眼就知道这叫美女,而知道她是美女的那一刹那,同时,心里对她的喜欢,想多看一眼的倾向就出来了,王阳明所讲的“知行合一”是这种“知”。闻到粪坑说好臭,不会说先闻到臭,然后看一看这个是粪坑,说好臭,随之而来的是情感趋向,留下来多看一眼,还是闻到的时候马上走,这时“知”和“行”是合起来的。

“行”不是行动,而是行为和行动足以发生的倾向,看到好看的花,真喜欢想多看一眼,这已经是行了。知是什么呢?我一看到它是好花,马上喜欢,这叫做知行合一。看到美女多看一眼,闻到化粪池的臭马上走,“好好色,恶恶臭”。

按照王阳明所讲,人类对于道德的知识,也是一种好恶而已,所有好恶首先在于你能不能体会到东西的好。这样问题也就出现了,我怎么样才能知道它真正的“好”呢?这就是王阳明乃至中国儒家传统最强调的一个东西“功夫”,也就是儒家所讲的怎么修炼自己。

儒家学者君子要做的修炼,有人认为是节制欲望。王阳明也讲格物致知,诚心正意,日常生活的行为成为新的对象就叫物,我拿着麦克风对大家说话,这是我的行动和处境,处境中的行动就是物。格是指我在这个处境当中说这些话做这些事,背后的那颗心是什么,要把它“格”

篇三:读书笔记1

梁文道,常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3 我们不只可以看见人对偏见的执著(我们讨厌日本人,讨厌姚明等名流富人,所以不惜为此捏造事实好说服自己和别人,我们的讨论时合理的),还会发现这种情绪表达方式的怪异。它分明就是一种自虐,我们硬是想证明日本人对我们有多歧视,姚明又是怎么地离弃我们;似乎在这里能找到一种残酷怪异的快感。

14 编撰日本人歧视中国人的传说,也可以看成是种自信心的欠缺。似乎得不到预期中的彻底道歉、真诚拥抱,我们就永远无法停止这种近乎自虐的荒谬行为。

57 北京奥运会是一次消除偏见缓和对立的绝佳机会,靠的不是宏大的新机场,也不是惊世的奥运场馆,而是真正的大国风范:宽容、开放和自由。中国的经济成就已经用不着再夸耀,那是人尽皆知甚至因此忧虑的现实;现在要宣扬的该是中国的政治开明、思想解放和民情理性。毕竟世界的同一个梦想不是人人都能说英文,而是公认的普世价值。

71 一直以来,不少官员都以为自己是艺术家,觉得自己官位大了,审美品位也就比别人高了。在经济领域上,他们或许会承认自己不是专家;但是说到政府形象和地标设计这些事,他们却自觉要比任何专家都还内行,总是意见多多指手画脚。

128,时事评论不只是批评时局里的种种弊端,往往还是种策论,要懂得站在政府的角度,以旁观者的清明提出可行的建言。这种文章写得多了,会渐渐习惯穿上当权者的鞋走路,稍不留神就要失去自己原有的位置与批判的距离。中国人好谈政治,往往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在政府的位置,常常以当局的利益及视角为“大局”,乃至于诡异地忘却自身,居然很乐于牺牲自己的权益去配合“大局”,十分的无私。中国文人更有当国师的传统欲望,尤其容易养成这种不把自我当回事的“大局观”,有时还不限于策论,更要主动充当政府发言人,替官抚民。

135,换句话说,这是漠视历史脉络、文化背景和经济环境的纯粹美学观点。城市秩序的界定者(往往是官员)把它硬套在一座又一座活生生的都市之上,就像他们喜欢林荫大道和 壮阔的广场一样,认为好看美观的城市就是现代的城市。从这个角度而言,“城管”扫荡小贩,其实也是一种形象工程,罔顾市民生计、削足适履的形象工程。

271,所有研究民族主义的学者都会同意,“民族”这个东西的最大谜题,就是在于每一个民族都宣称自己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偏偏从历史上仔细去看的话,每一个民族实际出现的历史却又是不成比例地短。


梁文道常识下载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6987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