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重庆喀斯特地貌

时间:2017-02-15 06:09:34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地貌与重庆城市规划

地貌与重庆城市规划

——11级城乡规划张绿芳

重庆是我国西南内陆著名的特大山城城市,长江上游,东西长470千 米,南北宽450千米,总面积8.2万平方千米。拥有山地、丘陵、河流等丰富的地形地貌资源,重庆市区被两江分隔,两江也在城中汇聚,“城中见江,江中显城”,拥有山水城市的必备自然条件,在现代城市规划管理建设中,重视城市建设与地形地貌的有机结合, 地貌特点

? 地势起伏大,层状地貌明显

? 地貌造型各样,以山地、丘陵为主

? 地貌形态组合的地区分异明显

? 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

1.城市道路设计:自由式道路网布局,充分结合地形,建筑顺着等高线趋势走,道路蜿蜒曲折,节省开路工程量,设置步行梯道是户外步行体系的一部分。东西道路方向在同一阶地上比较容易布置,南北道路通行能力弱,过境隧道多,具有山地城市的城市道路系统,且能形成良好的城市景观风貌。

不利因素:地形复杂,建设难度大;

山水阻隔、地形起伏,增加了交通联系的困难性与难度; 山地城市平坦地较少,与农业耕地矛盾突出。

2.地下空间:利用地势高差,充分开发地下空间,有地下建筑,地下步行道、地下车库等。

4.城市防涝防洪:地形高差大,山洪流速大,容易引发泥石流、滑坡 等灾害妥善处理山洪问题是山城城市特有的问题,与城市竖 向高程规划、道路体系结合紧密。

5.城市选址与用地布局:与山体高程坡度,土质类型,自然地形地貌 等息息相关,涉及到防涝防洪、航通、排水用地规模大小与用 地性质等。

6.建筑形式:吊脚、筑台、错层跃层等丰富的形式,与高低的地形以 及坡度有关,形成特有的建筑群与街道景观。

7.城市空间组织与景观特点:丰富的地形地貌、山水环境为山地城市 的空间结构与景观特色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变化的天际轮 廓线、高低错落的建筑群与街道交通结合形成多维的空间组 织,城市与周边或者内部的山体、河流形成了协调统一的整体, 形成了山城特有的立体艺术风貌。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与城市地貌结合密切,地貌影响着城市发展与建设以及风貌特点,同时城市在规划中也会对自然地貌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影响和改变着地貌特点,两者相互影响和改变。

篇二:喀斯特地区的岩溶地貌

学科代码:070702

学 号:134377011004

《岩 溶 学 及 应 用》 课 程

论 文

题 目:岩溶与旅游

院 系:环境与资源科学系

专 业:地理科学

年 级:2013级

姓 名: 陈艳

指导教师:代稳

完成时间:2015年 6月 25日

岩溶与旅游

陈艳

(六盘水师范学院 环境与资源科学系 贵州六盘水 553000)

摘要:中国岩溶旅游资源丰富,分布在不同的岩溶地区。由于构造和地质条件、气候的不同,致使各地区有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主要有:集中性、差异性和地区性。岩溶景观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沉积过程、岩溶过程、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的统一复合体,是一个循环反馈的过程。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研究,总结了岩溶与旅游的相关性及岩溶与旅游的格局。 关键词:岩溶景观 旅游 岩溶资源

Abstract: China karst tourism resources are rich, distributed in different karst areas.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 of the structure and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climate, there are different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in different regions, which mainly include: concentration, The formation of karst landscape is a process of sedimentation, karst process, tectonic movement and climate change. Through access to relevant information and research, summed up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karst and tourism and the pattern of karst and tourism.

Keywords: karst landscape, tourism, karst resources

[1]

引言: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山水文化旅游深受游客的青睐。与此同时,面对瑰怪奇丽的自然景观,很多游客更倾向于从科学的角度去了解它的形成过程、成因等。在旅游中普及自然科学知识是旅游市场的一个新亮点,所以加强对自然景观的研究是有必要的。基于我国的自然景观中较丰富的岩溶景观之一,是岩溶景观旅游的一个重要部分。 [2]

1 中国岩溶旅游资源分布特征

岩溶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科考、美学、观赏和科研价值。岩溶旅游资源能对游客产生很大的吸引力,并能被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对旅游业产生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有相关的研究,将中国岩溶旅游资源分为四级:岩溶区域、岩溶区、岩溶亚区、岩溶地块[3]。按含可溶分布面积岩层记,中国岩溶地貌面积可达344.4万

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按碳酸盐出露面积记,约90.7万平方千米,也达国土面积的十分之一[4]。其中常见的山林有峰林、峰从、石林等,水景有岩溶河、岩溶湖、岩溶瀑布、岩溶泉等,洞景有洞穴群、天坑、地下河、天生桥等

[5]。其中贵州的大瀑布群和洞穴群是最具代表性和特色性的岩溶旅游资源,但除了黄果树瀑布外,其他地区还不为人们熟知,还没有整合成为贵州独具特色的岩溶景观旅游区[6]。

2 中国一些岩溶旅游资源

中国有许多关于岩溶的旅游资源,这些岩溶旅游资源的完好保存与形成,与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在地的气候特征等自然因素有着紧密的联系。利用这些观赏性较高的岩溶景观发展旅游,有很大的前景。

2.1 关于北京房山岩溶与旅游资源

北京房山区的旅游资源十分的丰富,特别是自然资源中大多与碳酸盐有着密切的关系,地层褶皱也很有特色。主要有2个景区:十渡岩溶峡谷、石经洞。十渡岩溶峡谷景观: 在十渡的外缘,岩层产状表现为舒缓微薄状,经过长期的风化、溶蚀、剥落、坍塌,形成了广泛的秀、优、奇、险、雄的峰林石塔[8]。这种构造形成了岩溶地貌景观,形态优美,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是这里旅游的一大景点之一。石经洞景观:石经山是中国北方古岩溶地貌的典型代表,地表有溶沟、石芽、溶蚀洼地、溶蚀漏斗、孤峰、石塔、石林等溶蚀地貌。地下有落水洞、穹状的溶洞和多层溶洞等奇观。著名的奇峰有摘星坨、骆驼峰、狮子峰、观音峰、象工峰、等。

2.2 广西岩溶旅游资源

广西岩溶旅游资源发展完好,主要归因于以下几个有利因素[9]:

1)北回归线横贯广西中部,属东亚季风区,下半年高温、高湿,雨热同季。丰沛的降水导致地表水系发育,河流纵横,增大溶蚀侵蚀能力[10]。

2)广西碳酸岩溶发育

3)广西地处滨太平洋构造带与古地中海、喜马拉雅山构造带的复合部位,地势复杂,具多期构造运动的特征[11]。 [7]

3 中国岩溶旅游资源格局

由于不同的发育模式不同造就了各地区各具特岩溶色的景观和岩溶旅游资源,全国各地有许多独特知名的岩溶景观旅游区。如桂林漓江、云南石林、长江三峡、四川九寨黄龙等[12]。同时以岩溶景观为主或为辅组建了38国家级和省级地质公园和风景名胜区。4家世界自然遗产地,还有两家世界公园也是世界自然遗产地[13]。但随着二氧化碳的增加,气候的变暖,由于很多开发不当,对各地区的岩溶景观都产生了影响,使岩溶景观的分布收到了影响[14]。如何对其进行量化

分析俄,这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问题之一。有学者经过对旅游资源的研究,可为一些地质公园培植旅游精品[15],充分利用地学旅游资源,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 韦跃龙.中国岩溶旅游资源空间格局[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8,28(4):1-2

[2] 陈锐凯.咸宁岩溶旅游资源科普开发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12):3-4

[3] 彭永祥.1980年以来中国旅游地学研究文献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9,28(5):731-732

[4] 王莉.中国岩溶地质生态研究[J].生态环境,2005,14(25):247-248

[5] 朱学稳.喀斯特天坑略论[J].中国岩溶,2003,22(1):51-52

[6] 石林研究组.中国路南石林岩溶研究[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7:65-67

[7] 邓世江.贵州省真安县岩溶旅游资源初探[J].中国岩溶,1998,17(2):1-2

[8] 陈兆棉.北京房山岩溶旅游资源评述与开发探究[J].中国区域地质,2000,9(2):4-5

[9] 朱得浩.广西岩溶旅游资源类型及基本特征[J].中国岩溶,2000,19(2):3-4

[10] 江日清.试论巴马长寿生态旅游[J].河池学院学报,2004,24(3):4-5

[11] 廖国一.广西红色旅游开发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5,9:4-6

[12] 搸振中.桂林地区岩溶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16:3-4

[13] 王长生.重庆地学旅游资源研究[J].四川地质学报,2004,24(1):1-2

[14] 陈安泽.旅游地学概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1

[15] 付仲平.旅游岩石学的创民及分类[J].广西科学院学报,2010,26(1):34-36

篇三:喀斯特地貌成因及特点分析

重庆师范大学

遗产旅游

项目名称

专 业

年 级

学生姓名 学生课间作业论文 《喀斯特地貌成因及特点分析》 旅游管理 ****** 级 ******

2012年4月

摘要:

喀斯特地形也称为石灰岩地形,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喀斯特作用。一般指碳酸盐岩分布地区或存在流经石灰岩的地下水所特有的地貌现象。当雨水或者地下水与地面碳酸盐类岩石接触时,就会有少量碳酸盐溶于水中。经过长时期的溶解侵蚀,形成了以地表岩层千沟万壑为标志的地表特征。在喀斯特地貌下往往存在地下河、溶洞等景象。

喀斯特地形的地表崎岖、土壤十分贫瘠,不利农业发展,因此在云贵高原有“地无三里平,天无三日晴,人无三两银”的俗谚。但其千沟万壑的特色却十分受到观光客青睐。目前巴尔干半岛及中国重庆、广西、贵州、云南一带均有喀斯特地形的存在,其中重庆-贵州的武隆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为联合国自然遗产。 该种地形地理学家最早在克罗地亚喀斯特高原做有系统的研究,因此又称喀斯特地形。喀斯特是位于斯洛文尼亚西南部河谷以南,并延伸到意大利东北角大城邻近狭长地带的一片高地。因为该地区绝大部份位于斯洛文尼亚境内,所以简述为位于斯洛文尼亚是可以接受的。

1.喀斯特起源

“喀斯特”是斯洛文尼亚伊斯特拉半岛的一个地区。(当地称为Kras,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这里在中生代形成了分布广泛的厚实的石灰岩层。经过长时间的水流侵蚀,形成了可能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之一。故而地质学家们将这种石灰岩层所特有的地形冠名以“喀斯特”。

2. 化学原理

喀斯特地形的形成通常是温带气候地区pH值较低的酸性雨和石灰岩层所造成的。随着地表下的岩石不断与水反应,将不溶的碳酸盐在与二氧化碳的共同作用下不断生成可溶但不稳定的碳酸氢盐,在排水较好的地下岩层就能形成一个大的溶洞。溶洞中的水在流动时,其溶解的碳酸氢盐就可能分解,再度形成不溶的碳酸盐沉降在地面。溶洞中从高处落下这样的水滴就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将碳酸盐沉降在溶洞顶部,而另一部分则会在地面沉降。上部的碳酸盐沉降往往形成一个倒锥形的钟乳石,而地面上会形成形如其名的石笋。

3. 喀斯特地形分类

3.1按其发育演化

(1)地表水沿灰岩内的节理面或裂隙面等发生溶蚀,形成溶沟(或溶槽),原先

成层分布的石灰岩被溶沟分开成石柱或石笋。

(2)地表水沿灰岩裂缝向下渗流和溶蚀,超过100m深后形成落水洞。

(3)从落水洞下落的地下水到含水层后发生横向流动,形成溶洞。

(4)随地下洞穴的形成地表发生塌陷,塌陷的深度大面积小,称坍陷漏斗,深

度小面积大则称陷塘。

(5)地下水的溶蚀与塌陷作用长期相结合地作用,形成坡立谷和天生桥。

(6)地面上升,原溶洞和地下河等被抬出地表成干谷和石林,地下水的溶蚀作

用在旧日的溶洞和地下河之下继续进行。

3.2按出露条件

裸露型喀斯特覆盖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

3.3按气候带

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温带喀斯特寒带喀斯特干旱区喀斯特。

3.4按岩性

石灰岩喀斯特白云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盐喀斯特

4. 地形种类

一、岩面地形:与岩性植被有无,岩石节理、片理、层理以及其破裂面程度有关。

多孔隙纯石灰岩与白云岩不易发生,有植被的地表比无植被的容

易被溶蚀。

二、石灰岩河谷:石灰岩地面理论上不会有表面迳流,但仍存在因大多发源地是

非石灰岩区,只是刚好流经此处。地区内干沟最普遍,原为表流,

没入地底;原来河谷便成为干沟,可能被误认成河川袭夺的风口

谷。

三、陷穴:水在石灰岩上节理处渗入石灰岩,溶蚀节理,起初是水入地下的孔道,

久之入口加大如漏斗,深度至少三至五米。

四、构造谷地

五、洞穴:石灰岩被入渗地下的水溶解成穴、孔道,又连结起来成为一地下水系。

石灰岩水系是立体系,连结各洞口孔道好几层,可能各层生成不同时,越老越高,只有最低的一层有流水。

六、白垩区域:英国东南和法国,白垩容易溶蚀,透水性强,不容积水,地面表

流冲刷出的常是干沟。

由其他不同成因而产生形态上类似喀斯特的现象,统称为假喀斯特,包括碎屑喀斯特、黄土和粘土喀斯特、热融喀斯特和火山岩区的熔岩喀斯特等。它们不是由可溶性岩石所构成,在本质上不同于喀斯特。

5. 地势分布及运用

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气候暖湿的石灰岩层分布区。较著名的区域有中国广西、 云南和贵州等省(区)。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岩出露地区,面积约91~130万平方千米 。其中以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所

占的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有著名的云南石林。

喀斯特矿泉、温泉富含有益元素和气体,有医疗价值。喀斯特洞穴和古喀斯特面上各种沉积矿产较为丰富,古喀斯特潜山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喀斯特地区的奇峰异洞、明暗相间的河流、清澈的喀斯特泉等,是很好的旅游资源。

6. 中国溶岩地区的环境问题

1.石漠化问题:热带亚热带湿润与半湿润气候条件,溶岩极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

受人为活动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造成土壤严重侵蚀,基

岩大面积裸露,土地退化的极端表现。

2.缺水问题

3.地下水污染: 岩溶地区人类活动,常在地下河系统的汇水区,而地表水常通

过落水洞排入地下,缺乏过滤作用,岩溶水极易受到污染,中国

南方多地下河已变成下水道。

4.地面塌陷

(1)基岩塌陷 : 分别有地下河塌陷、矿产开采塌陷、蒸发岩溶石塌陷。岩溶上松

散沉积层中的塌陷 : 地下水位坡动引起土中潜蚀,产生土洞,导

致塌陷。(抽水、气候变化、水库蓄水)

(2)震动 : 工程施工。(广西贵港市樟木镇塌陷)

5.洪涝产生与加剧原因 :

(1)季风区降水分配时间不均匀(5-9月降水佔全年75~85%)

(2)岩溶地下水系发育

(3)水土流失,泥沙淤塞地下河咽喉部位

(4)大江大河上建水库,地表水沿地下河倒灌以致其内涝问题加剧。

6.全球变化问题

总结: 喀斯特研究在理论和生产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喀斯特地区有许多不利于生产的因素,需要克服和预防,也有大量有利于生产的因素可以开发利用,因此,要在本质上区分不同的喀斯特地貌,了解其在水库选址、储油气构造、桥梁建设以及医疗上的利弊影响,这样才能真正的克服与运用这一奇特的地质景观。


重庆喀斯特地貌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6952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