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学长学姐网

时间:2017-02-15 06:06:45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浙大优秀学长学姐经验

一.请教学长学姐,采访校友

■ 核心观点:

我比对了工作和科研给我带来的不同的感受,觉得自己更适合科研。在申请耶鲁大时,面试官要求让他们看了自己的实验记录本,我写得比较详细,实验时间精确到分钟,还有一沓每两周一次的实验报告复印件,可能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皮若溪,女,入学时为理科试验班,后确认到生物科学专业,本科毕业后将去美国耶鲁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1、4年前填报志愿,你是怎么考虑的?选择的衡量标准是什么?是听取了谁的建议?

4年前填报志愿,主要是考虑到浙江大学是大类招生的,对于当时还是高中生,不了解各种专业的我非常适合。我本人从小在北方长大,当时想通过读大学了解一下我国南方的自然气候,风土人情以及社会现状,增长自己的见识。浙江大学坐落于美丽的杭州,让我非常向往。并且填报志愿时,自己已经通过了浙江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及面试,加上估分的时候觉得自己的分数有可能达到浙江大学的分数线,所以选择了浙江大学作为第一志愿。我在高中是理科生,比较喜欢物理,化学和生物这些自然科学,所以凭兴趣爱好选择了理科大类。做出这个选择其实是听取了老师,父母,朋友多方意见的,但主要还是凭借自己个人的分析,那时候觉得浙

江大学是最适合自己的。

2、在专业和学校之间,你怎么权衡?

我一直认为自己未来有多大的成就主要是要凭自己的真才实学,所以在专业和学校之间,我更加看重专业优势。不管在哪个大学读书,学习知识和培养自己的能力都是最重要的,因此我更加看重一个大学在专业上的优势,而非大学本身的综合排名。我在选择攻读博士的美国学校的时候也是以这样的思想做出选择的。

3、现在回过头去看,如果让你重新选择,你会怎么选?我仍然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因为我觉得之前在每个需要做出选择的时间点所做的选择基于当时的考虑都是最正确的,包括高考填报志愿,确认专业,选择社团,参加科研实践等。我做出选择的标准就是取自己喜欢做的事和适合自己的事的交集,这样的事才值得我去付出和拼搏,这样的路才值得我去走,不管出现怎样的结果,都不会遗憾和后悔。

4、大学经历,你认为哪些对你个人成长有很大影响?

大学经历了很多与高中不同的事,总体上看,高中阶段,学习占去了大部分时间,而大学阶段,生活的元素变得更加多元和复杂,这样的生活比高中生活更接近真实的生活。我

想成长是一个脱离不切实的幻想而走向现实的过程,是一个学会控制自己的过程。大学经历中,有几个时期我的事情又多又乱,好像一团乱麻,例如经常发生的科研与学生工作的冲突,申请博士项目时的紧张,这些时候感觉自己在精神上受到了重压,自己的情绪也变得难以控制并会经常发泄出来,波及到自己周围的老师和同学。我想解决这类问题的办法是使自己在事情很多很乱的时候任然保持正常的精神状态和清醒的头脑,按部就班地把事情一件一件处理好。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我想我就真正地成长和成熟了。

5、在大学阶段,对你影响最大的是谁?或是最有影响的一件事是什么?

大学阶段,对我最有影响的事情是2011年加入浙大iGEM队,参加了iGEM竞赛。iGEM竞赛全称为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最早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发起,是基于合成生物学学科,面向全世界本科生,激发本科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竞赛。在iGEM队里,我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见多识广,聪颖好学,性格开朗,为人善良,尤其是他们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勇敢追求梦想的心,这些都一直影响着我,不断引起我对自身的反思,使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我也学习到了iGEM队的精神,Never give up和Always have fun,它们让我变得更加坚韧,更加大气和从容,

我希望这样的精神能伴随我一生。

6、什么时候开始考虑工作或是继续深造的事?

考虑继续深造的事情是从大二下学期开始的,在这之前曾经经历过比较长期的选择和思考过程。大一时候参加过学生社团,参加过一些学生工作,大二下学期开始进入实验室参加科研训练。我比对了工作和科研给我带来的不同的感受,发现自己更加喜欢以及适合科研,也希望能够将喜欢做的事发展成自己一生的事业,如果将科研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严谨的科研方法和良好的科研思路是必不可少的,这些需要通过继续深造来获取,因此也就自然而然选择了读博士的道路。至于选择出国深造,主要是因为希望通过出国深造,学习国外科学研究的思想,获得更加开阔的科研思路,体验异国文化,开拓视野。

7、大学期间对规划(目标)吗,怎样规划?

大学期间有整体的规划和目标。我计划好毕业之后要出国深造以后,于大二大三参加了关于英语考试的培训班,报名参加了英语考试。为了了解美国校园文化,我参加了浙大iGEM代表队以及申请了暑期科研交流(虽然申请不成功)。在确定未来要研究的领域(微生物)之后,为了完善微生物学知识体系,修读了生科院开设的所有与微生物有关的专业

选修课,并在生科院吴敏老师实验室参加了微生物分类学项目,在iGEM队参加了以微生物为材料进行的合成生物学项目,在农学院昆虫所莫建初老师实验室参加了微生物生态学项目,从多个角度学习了微生物学基础知识,获得了较多微生物研究所需要的基本实验技能。为了学习专业英语,积极阅读文献以及英文原版教科书。并在大四上半学期进行了申请材料的递交。

8、促成你这次就业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

促成我这次就业的最重要因素是我敢于尝试,并且也要感谢学院给了我这次宝贵的机会,推荐我去参加耶鲁大学的面试。能被耶鲁大学录取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我参加的是国家留学基金委与耶鲁大学生物医学世界学者合作项目,不同于同学们通常会采取的自费出国渠道。当时学院向应届本科毕业生宣传这个项目,鼓励同学们报名以及参加学院面试。我衡量了自己的能力,明确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虽然不确定自己最终会获得怎样的结果,但是脚踏实地认真准备了所有所需的申请材料,尽量将自己在科研和学业上的优势展现出来,最终获得了学院老师和耶鲁大学面试官的认可。我在申请材料中有很多细节的描述,描述自己如何克服学习科研中的困难。按照面试官要求,面试时让他们看了自己的实验记录本,虽然我想美国老师可能看不懂汉语,但是

篇二:采访学长学姐

采访学长、学姐

弹指一挥间,二十多个春秋匆匆从指尖滑过。近日,大四学长、学姐门将阔别多年的母校,或进入社会,迈入工作岗位;或进入更高一层的学府,追寻自己的梦想。学长、学姐们在大学四年的生活当中总结了教训,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临近毕业也有一些话想和学弟、学妹们分享。于是笔者最近采访了数位优秀的毕业生,希望这些文字能让我们少走一些弯路,早清醒一步,尽量更早,更快,更顺利的实现自己的绿色梦想。

考研篇

(以下记代表记者,史代表史文锋学长)

记:考研从什么时候开始准备比较好?

史:这根据每个人自身情况而定。感觉自己基础比较好的大三下学期开始准备也不晚,基础比较薄弱的当然上学期就要开始准备。

记:那么大一、大二我们需要提前准备些什么吗?

史:我感觉按部就班的学习就可以了。实际上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在学习上,只需要占平时时间的30%~40%就行了。毕竟大学不是高中,我们还需要做其他更有用的事情来全面提升自己。

记:一部分大三同学面临就业、考研该如何抉择的矛盾,对此你觉得选择的标准是什么? 史:这要从三方面来讲。第一,大致来说,由于专业不同,有的专业理论性较强适合考研,有的专业实用性强可以直接就业。第二,根据各自家庭经济情况而定。第三,根据当时的社会形势而定。总之,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一旦确定目标,就不要犹豫。 记:考研过程中肯定充满了各种艰辛,当自己内心困惑、迷惘时,该如何面对?

史:既然选择了这条道路就应该持之以恒的地走下去。用《士兵突击》里面的一句话说就是:不抛弃,不放弃。

记:在考研过程中也会面临各种诱惑,如看到很多同伴都去就业招聘会应聘,有一些同学还应聘成功了。这时内心肯定有所波动,如何对待这个问题呢?

史:11月份是就业招聘会的高峰期,也是考研准备过程中的关键时期,这时心态一定要放平,静若止水。我建议意志不坚强的同学最好尝试都不要尝试,毕竟1月份考试完后还有很多次机会。

记:学长对考研同学有什么好的建议?

史:对于我自己来说是从三方面来做的,那就是心态,气氛,实力。考前心态很重要,不能心理上有大的起伏,最好做到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对一些事情,大胆取舍,果断选择,每时每刻选择最重要的事情去做。气氛,感觉有一群好朋友能互相搀扶,考研路上就不孤单,互相激励,共同前进。实力,考场上凭实力说话,平时务必打好基础,持之以恒,不能像挖井那样浅尝辄止。

就业篇

(包代表包静宇学姐)

记:学姐是从什么时候确定就业这个目标的?当确定这个目标后,从大一至大四,学姐是怎么把学习、活动、日常生活处理的井井有条,并最终应聘到一个著名的公司?

包:处理的井井有条谈不上,我也是按部就班的过来了。我是刚入学就打算毕业后就业的。大学期间,我一直是学生会的骨干,并且经常参加一些文艺比赛。这些活动潜移默化当中提高了我的组织能力,交往能力。做的不好的一点就是学习上放的精力太少了。我提醒学弟学妹们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把学习放在第一位。

记:当就业时,你是如何选择公司的?你应聘这些公司时,最看重这些公司的什么?

包: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小公司给了全面发挥能力的空间,只要具备才能,短时间内很容易就能升入中高层,但同时也面临着可能随时倒闭的压力;大公司已成规模,进入公司,可以积累丰富经验,向老员工学习技术,生活安逸稳定,但只做一道工序,很难对公司有全局把握,短时间内提升空间不大。我最关注公司的发展前景,有无好的前途。同时也希望公司有良好的培养人才计划。毕竟应届生工作经验几乎为零,处处都得学习。

记:大学生如何理性就业?

包:我感觉应届大学生不要对自己的期望值太高。可以先选择一个比较不错的公司就业,等具备了一定的经验,掌握了一定的管理、销售能力,积累了一部分的原始资金,可以自主创业,也可以再择业,攀上更高的平台。

记:请学姐谈论一下我们毕业后的待遇问题?

包:试用期一般都在1200~1500元。现在的公司一般采用薪金保密制度,你为公司创造的财富越多,收获就越多。几年后一般在3000~5000元。

记:我们当中有一些人在做兼职工作像英语报纸代理,旅行社代理,对此你的看法怎么样呢? 包:我感觉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做,应该妥善安排好各方面的时间。做这些事情也能有效地提高交际能力和与别人沟通能力。

综合篇

记:很多同学都面临就业、考研该如何选择的矛盾,对此你觉得选择的标准是什么?

包:李开复曾这样说过:“有谁能比自己更清楚自己将要做什么呢!”我感觉这要从三个方面来讲。第一,如果有强烈的愿望希望自己在所学领域有所建树,适合考研。第二,根据专业来判断,理论性强的专业一般适合考研,而实用性强的专业也可以直接就业。第三,考虑家庭情况,我们都是成年人了,也要顾及家庭负担。总之,要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一旦确定,就不要丝毫犹豫,坚定目标,勇往直前。

记:学长(学姐)已度过了四年的美好大学时光,这个过程中充满了痛苦与快乐,(学长也总结了教训,积累了经验)能和我们分享一下你自己的心得与体会吗?

包:我觉得在我们把学习学好、活动干好的前提下,更要做好一个人。蒙牛总裁牛根生这样说:“有德有才的人择优选用,有德无才的人培养使用;有才无德的人限制使用,无徳无才的人坚决不用。”不论何时何地,一个人的品格总会摆在第一位。

记: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谁最先获取信息,利用信息。谁就能在竞争中获胜,那么怎样更好的获取信息呢?

包:必须关注社会,了解国家政策倾向,了解行业动态,收集行业消息。不应该躲在象牙塔里封闭自己。可以利用各种渠道,报刊、网络、朋友。当然也可以咨询老师。

记:学长(学姐)送给我们一些激励性的话吧!

史:任何事情都要选择最重要的事情去做,并且做就要把它做好;相信自己,永不放弃。 包:成功不是你将来才有的,而是从你下功夫的那一刻开始的。

学长、学姐们的话语真是字字珠玑,希望他们的言语能给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十字路口不再徘徊;挫折路上,不再萎靡;成功路上,稳步前进。

篇三:写给学姐学长们

给即将中考的学长学姐们

亲爱的学长学姐们:

你们辛苦了!

你们刚刚完成了县的第二次模拟考试,已进入了中考的冲刺阶段,你们每天在题海中博来博去,上晚自习到很晚,我想,你们的心里一定是既紧张又疲惫,而我们对你们是既敬佩又羡慕,敬佩你们这种刻苦努力,全力拼搏的精神,羡慕你们十年寒窗,终于等到了蟾宫折桂的机会。我们都知道人生的青少年时期就是求学奋斗的阶段,学习就是积累我们的知识财富。人生就好比登山,每迈出一步,就跨上了另一个高度的台阶,如果我们感觉累了、倦了,放慢了前进的脚步,那么这场比赛的结果就是我们站在了对手的脚下,下一场比赛我们和对手就分别站在了不同的起跑线上。

所以说中考是一个很关键所在,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作为学弟学妹们就不多说了,就用一首诗和你们一起共勉,希望你们能在中考中发挥你们的水平,考上你们理想的学校,更希望一年多后我们也能相会在好的学校里。这首诗叫《中考》: 迎考是一个化蝶的过程,

须经历破茧时剧烈的阵痛,

只要你耐心地坚持,

终能自由飞舞天空。

迎考是一个冶炼的过程,

须经历烈火与锻造的折腾,

只要你经得住考验,

钢铁就是这样练成。

迎考是一个登山的过程,

须经历曲折和坎坷的困境,

只要你不停地登攀,

就会尽情享受美景。

这里就是战场

没有炮火硝烟,

却似乎看到一场场激战;

没有鼓号铮鸣,

却仿佛听见一阵阵呐喊!

这里就是战场,

迎考就是作战,

老师前线在指挥,

家长后方来支援。

坚定必胜信念,

何惧重重难关,

同学们,拼了吧!

胜利在向你召唤。

初三是什么

初三是一部传奇小说,

叙述着主人公的悲欢离合;

初三是一篇抒情散文,

抒写着考生们燃烧的岁月;

初三是一册悲壮的史书,

记载着创业者的艰难坎坷;

初三是一道充满未知数的数学题,

答案取决于解题过程的对错;

初三是一场体育决赛

优胜劣汰竞争残酷而激烈;

初三是一个生死存亡的战场,

胜利靠的是顽强拼搏!

中考是这样一个机会:

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

一个培养毅力的机会,

一个证实自己的机会,

一个挑战自己的机会,

一个完善自己的机会,

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

一个改变人生的机会,

面对中考这样的机会,我相信你们会全力以赴铸就精彩人生!


学长学姐网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6937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