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民航业相关信息

时间:2017-02-14 06:14:38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中国民航信息化系统现状及发展展望

龙源期刊网 .cn

中国民航信息化系统现状及发展展望

作者:韩富宁

来源:《硅谷》2013年第17期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同时也推进了全球经济的发展,而信息技术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中国民航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已被用来作为核心的竞争手段,促进业务的发展,以满足实际的信息系统需要。中国民航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已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是对民航企业的现状进行介绍,并对民航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作出简要分析。关键词 中国民航信息化系统;系统现状;发展展望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7-0004-011 概况介绍

全球化、经济化的社会不断发展,推动了高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作为其中主要代表的信息技术也是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信息资源已经成了与其他国家竞争的核心,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国际生产生活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发达国家通过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已进入信息经济阶段。信息技术及其产业发展迅猛,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在我国的规划中,把信息化建设和机场建设,空中交通管制建设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中国航信承担原来的民航信息中心预订、机票销售、机场登机、装卸货运和其他业务系统的开发、运行和保护工作。中国民航建设民航业的信息的继续发展作出了骄人的成绩,并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信息化问题同样也不能忽视。

2 航空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

航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形成ATC通信网络和企业通信网络的两个专用通信网络。此外,快速发展的航空业务信息系统,信息服务系统的改革已经取得了新的进展。首先,民航基础设施建设,空中交通管制通信网络自动转报基于分组交换,卫星通信信息有一个主节点和七个子节点,45台智能集中控制器,涵盖所有国际航线和国内干线航线,还包括空中交通管制,航空气象信息和其他服务,国际数据传输和交换服务。商务航空计算机通信网络是一个大型实时数据的网络应用,网络用户终端超过28000台,负责客货运输数据传输。此外,企业管理和营销组织也越来越受到民航企业在业务信息方面的重视,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让民航企业在进行信息服务和信息管理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包括对民航企业的运行、维护的管理,财政管理等,都得到了有效提高。中国民航已形成以空中交通管理服务ATC数据通信网络和服务空运业务数据通信网络,都是基于两个专用通信网的骨干。

篇二:中国民航业发展分析

引言

中国航空工业由航空一集团和航空二集团构成,分别制造定翼飞机和螺旋翼飞机。中国民用航空装备的飞机几乎都是进口,主要由空客和波音垄断了干线客货运市场,支线航空主要是加拿大航空和巴西航空的客机所覆盖

中国目前的航空力量发展迅速,并且已经在国际市场上有相当的影响力。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市场化改革循序渐进,促使我国民航业在航空运输、通用航空、机队规模、航线布局、法规建设,以及运输保障等方面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从2005年开始,我国航空运输总周转量排名世界第二位,并连续三年保持这一位置,成为当今世界名副其实的航空运输大国,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世界民航业的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总体看,中国民航业在较长时间内仍处于成长期,目前航空运输经济方面还有不少薄弱环节,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还不能充分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民航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诸多差距,使得航空运输发展尙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不能很好地适应世界航空运输发展的趋势。因此,在发展民航道路上,我们还要向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技术,更好的促进我国民航事业发展。

一、中国民航业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年~1978年)

1949年11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在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下设民用航空局,受空军指导。11月9日,中国航空公司、中央航空公司总经理刘敬宜、陈卓琳率两公司在香港员工光荣起义,并率领12架飞机回到北京、天津,为新中国民航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力量。1950年,新中国民航初创时,仅有30多架小型飞机,年旅客运输量仅1万人,运输周转量仅157万吨公里。

1958年2月27日,国务院通知:中国民用航空局自本日起划归交通部领导。1958年3月19日,国务院通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95次会议批准国务院将中国民用航空局改为交通属局。

1960年11月17日,经国务院编制委员会讨论原则通过,决定中国民用航空局改为“交通部民用航空总局”。为部属一级管理全国民用航空事业的综合性总局,负责经营管理运输航空和专业航空,直接领导地区民用航空管理局的工作。

1962年4月13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十三次决定名航局名称改为“中国民用航空总局”。4月15日,中央决定将民用航空总局由交通部属直接改为国务院直属局,其业务工作、党政工作、干部人事工作等均直接

归空军负责管理。这一时期,名航由于领导体几经变化,航空运输发展受政治、经济影响较大,1978年航空旅客运输总量231万人,运输周转量3亿吨公里。

第二阶段(1978年~1987年)

1978年10月9日,邓小平同志指示民航要用经济观点管理。1980年2月14日,邓小平指出:“民航一定要企业化”。同年3月5日,中国政府决定民航脱离军队建制,把中国民航局从隶属于空军改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实行企业化管理。这期间中国民航局是政企合一,既是主管民航事务的政府部门,又是一“中国民航(CAAC)”名义直接经营航空运输、通用航空业务的全国性企业。下设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兰州、沈阳6个地区管理局。1980年全民航局只有140架运输飞机,且多数是20世纪50年代或40年代生产制造的苏式伊尔14、里二型飞机,载客量20多人或40人,载客量100人以上的中大型飞机只有17架,机场只有79个。1980年,我国民航全年旅客运输量仅343万人。全年运输周转量4.29亿吨公里,居新加坡、印度、菲律宾、印尼等国之后,列世界民航第35位。

第三阶段(1987年~2002年)

1987年,中国政府决定对民航业进行以航空公司与机场分设为特征的体改革。主要内容是将原民航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沈阳6个地区管理局的航空运输和通用航空相关业务、资产和人员分离出来,组建了6个国家骨干航空公司,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平等竞争。这6个国家骨干航空公司是: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中国西南航空公司、中国西北航空公司、中国北方航空公司。此外,以经营通用航空业务为主并兼营航空运输业务的中国通用航空公司于1989年7月成立。

在组建骨干航空公司同时,在原民航北京管理局、上海管理局、广州管理局、成都管理局、西安管理局和沈阳管理局以及北京首都机场、上海虹桥机场、广州白云机场、成都双流机场、西安西关机场(现迁至咸阳,改为西安咸阳机场)和沈阳桃仙机场。六个地区管理局既是管理地区民航事务的政府部门,又是企业,领导管理各民航省局和机场。

航空运输服务保障系统也按专业化分工的要求相应进行了改革。1990年,在原民航各级供油部门的基础上组建了专门从事航空油料供应保障业务的中国航空油料总公司。该公司通过设在各机场的分支机构为航空公司提供油料供应。属于这类性质的单位还有从事航空器材(飞机、发动机等)进出口业务的中国航空器材公司;从事全国计算机机票销售系统管理与开发的计算机信息中心;为各航空公司提供航空运输国际结算服务的航空结算中心;以及飞机维修公司、航空食品公司。

20多年中,我国民航运输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和货物运输量年均增长分别达18%、16%和16%,高出世界平均水平两倍多。2002年,民航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165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8594万人、货邮运输量202万吨,国际排位进一步上升,成为令人瞩目的民航大国。

第四阶段(2002年----)、

2002年3月,中国政府决定对中国民航业再次进行重组。主要内容有:

1.航空公司与服务保障企业的联合重组民航总局直属航空公司及服务保障企业合并后于2002年10月11日正式挂牌成立,组成为六大集团公司,分别是:中国航空集团公司、东方航空集团公司、南方航空集团公司、中国民航信息集团公司、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器材进出口集团公司。成立后的集团公司与民航总局脱钩,交由中央管理。

2.民航政府监督机构改革民航总局下属7个地区管理局(华北地区管理局、东北地区管理局、华东地区管理局、中南地区管理局、西南地区管理局、西北地区管理局、新疆管理局)和26个省级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对民航事务实习监督管理。

3.2004年10月2日,在国际民航组织第35届大会上,中国以高票首次当选该组织一类理事国。2008年,我国内地共有通航机场152,完成旅客吞吐量4.06亿人次,货邮吞吐量883万吨。

4.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着中国民航业,首先影响的就是国际航线,2008年一至十一月份,中国民航业亏损39.5亿元人民币,航空公司亏损70.7亿元。2008年,中国民航运输生产、效益大幅度下滑。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和货邮运输量增长率与上年相比。航空公司经营困难加剧,有的公司已资不抵债。机场亏损面极大。行业内资金流动不畅,欠款现象增多。

5.但是通过中国民航全行业齐心协力,中国民航平稳的应对了这场危机,中国民航迅速在航空安全、市场秩序、运力增长、基础设施、财经政策、节能减排等十个方面,果断采取措施,短期内取得初步成效,国内航线市场迅速回暖。

6.截止2010年底,全行业共有运输飞机1604架,比2005年净增741架。通用航空机队翻番,2010年末达到1000架。5年累计实现利润557亿元,与“十五”相比,增长4.6倍。“十一五”全国共新增机场33个,改扩建机场33个,到2010年底全国颁证运输机场达到175个,覆盖了全国91%的经济总量、76%的人口和70%的县级行政单位。2010年中国民航全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和货邮运输量分别达536亿吨公里、2.67亿人次和557万吨,分别增长25.6%、15.8%和25.1%。首都机场旅客 首次超过7000万人次,世界排名升至第二。全国旅客

吞吐量超过1000万人次的机场达16个。2010年,民航业经济效益创历史最高水平。全行业完成营业收入4115亿元、利润总额43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7.2%和3被。2010年民航运输总周转量、盈利创历史好成绩,中国民航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航空运输系统。其中,航空公司实现利润总额350亿元,增长5倍。

二、中国民航发展趋势

(图表(1—1):我国航空总周转量增长趋势)

1.航空周转量将稳定增长趋势

按照航空周转量增速与GDP增速之间1.7倍的弹性指数,未来5年内我国航空总周转量将维持10.2%的年均增速.

根据民航总局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国民航总周转量年均增长率为14%,预计2011-2020年增长10%.总体上,除非发生意外事件(SARS、“911”之类的事件),中国航空市场的需求还是会呈现一个上升的趋势。

2.中国民航将迎来飞跃的时期

“十二五”期间仍将是我国民航业发展的黄金期,其战略地位和作用也将更加凸显,“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作用时期,我国民航业发展将迎来新的历史机遇期。从国际环境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我国国际地位将不断提升,国家航空运输市场发展空间广阔。从国内环境看,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重要时期,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实施,城市化布局和形态更趋完善,民航关联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大众化,多样化趋势明显。这些都是我国民航业发展的有利条件,行业仍将保持快速发展态势。

未来5年民航全行业投资规模将在1.5万亿以上。旅客运输量将达到4.5亿人,运输机场数量将达到230个以上,包括通用航空飞机在内的机队规模将达到4500架以上,民航业服务国民经济、服务社会公众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十二五期间中国民航将致力解决两大问题,一个是开辟航线、增加航班,另一个就是将继续支持机场将设项目。

近期,民航局已会同发改委、财政部、公安部等有关部等有关部委深入调研支线机场的空管投入、公安体制、建设投资和运营补贴等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具体措施。有关措施陆续出台后,将进一步促进支线机场持续健康发展。

3.行业将逐步转变发展方式、并且调整结构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加上民航局适时出台一些相关政策,民航业一些增长结构已发生了积极变化。特别是围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民航局适时出台了十项措施,其中就包括支持和鼓励中西部及东北地区民航业的发展、

出台支线航空和支线机场的补贴政策等,因此,两年来,民航业出现了中西部快于东部、小机场快于大型机场等结构变化的可喜局面。2010年,我国民航业发展还呈现出国际航空运输快于国内航空、航空货运快于航空客运的特点。其中,国际旅客运输量达1928多万人次,比2009年净增450多万人次,同比增长30.9%。这些都与民航局出台发展国际航空运输和航空货运政策、引导和鼓励我国航空公司开辟国际航线、加强航权使用监督、规范国际航线市场准入与退出管理、争取相关部委给予国际航线营业税的见面政策等密切相关。进一步提高我国民航业的国际竞争力,对外竞争要形成拳头,国内竞争要良性有序。

对于几年民航业转变行业发展方式的具体工作,巩固我国民航业的良好发展趋势,需要进一步提醒行业经济结构调整。尤其是今后10多年,民航业处于发展的黄金期,也是逐步调整行业结构的最佳时期。未来将加快发展中西部民航业、之星航空、国际航空、航空货运以及通用航空。

4.增加安全保障系数,确保安全飞行任务

航空安全是指牵涉航空安全,概念包括调查与研究空难的问题,以及避免空难发生的措施,包括定下相关规划、培训相关员工及向观众进行相关教育。实施持续安全战略,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通过强化职责,提升素质,完善法规,改善监管,改善设施装备,提高管理水平,实现持续安全发展。为此,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实施《国家航空安全纲要》,完善安全管理体系,提高持续安全发展的综合保障能力,使我国整体航空安全始终保持世界先进水平。到2020年,航空安全基础比较稳固,航看去达到或超过发达国家水平,其中,运输飞行每百万小时重大事故率低于0.15,。到2030年,航空安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其中,运输飞行每百万小时重大事故率不超过0.10.

5.民航数字信息化

以信息技术为导向的新经济时代来临为在信息化浪潮中取得领先地位,一场信息化的浪潮正在中国民航业掀起,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航空公司、机场最为关注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民航信息化建设取得很大的发展,为民航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国家信息化发展创造了宝贵经验。当前经济全球化正在深入发展,与经济全球化相融并进的是全球信息技术创新,这两者交互融合,共同打创新的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也在打造新的市场竞争格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范围信息技术相互融合,实际上是推动全球市场经济发生深刻变化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而面对于航空领域来讲,应该感受更深,形式更加明显。我国推动西新华力度要大。首先要把力度放在企业局面,相对于铁路、水路等传统的交通领域,民航实际上一届领先很多。目前,国内未来

篇三:中国的民航信息化建设

中国的民航信息化建设

一:中国民航信息化的背景

二:中国民航信息化的战略过程

三:中国民航信息化的现状和前景分析

背景:

民航信息化建设从“七五”开始起步,到目前有了较大的发展,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重要信息系统开发和运用、技术队伍的建设和人才培训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整个民航事业的发展仍不适应,与国际水平和信息化时代对民航的要求还存在相当大的距离.因此必须充分重视民航信息化工作,把民航信息系统建设作为民航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 过程:

1.网络建设

◆ 两大专用网

中国民航已经形成了以空中交通管理服务为主的空管数据通信网和为航空运输服务的商务数据通信网为骨干的两大专用通信网络。空管通信网以自动转报、分组交换和卫星通信为主,建有1个主节点和7个分节点以及45套智能集中器,覆盖所有国际航路和国内干线航路,承担空中交通管制、航空气象与情报等业务传输和国际数据交换服务。商务通信网是民航计算机应用领域大型实时数据网络,其覆盖面遍及国内296个城市和约80个国外城市,网络用户终端

数量超过28000台,承担着客货运输业务数据传输。 ◆ 全国民航计算机广域网

一期工程从1995年开始,主要是实现民航总局内部联网。二期工程是建设地区管理局的局域网,其中,二期工程中总体投资2亿元的“民航信息管理与办公自动化系统”将实现民航总局与七大管理局的联网。即将开始的三期工程将实现民航总局至各航站、机场间的互联。

2.业务应用系统

中国民航建设的信息系统主要包括订座系统、代理人系统、离港系统、货运系统、收入结算系统、空管信息管理系统、航空公司综合管理系统、机场综合信息系统和民航管理信息系统9大系统。

IT产品的市场划分

“九五”期间,在很多基建项目中,IT部分投资都占到总投资的20%-30%。在空管信息管理系统项目中,IT投入超过总资金的50%。大型民用机场每年用于信息化建设的资金约在3000万元左右。经赛迪顾问对民航企业的调查分析,2000年民航运输行业用于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约为15亿元人民币。

民航的IT产品保有量在铁路、航空、高速公路三种方式

的交通业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其IT产品的保有量和2000年采购量如表1。

表1:民航主要IT产品产品台式PCIA架构服务器RISC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

保有量850007600120017001100

2000年采购量7500520190170140

民航业的IT设备采购量在2000年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值得关注的是网络设备的采购量大幅增加,比1999年增加近100%,其它硬件设备采购量基本变化不大。

目前,航空公司、机场业务信息系统使用的台式PC基本以IBM为主,其次为HP。在机场的离港系统中,有部分Unisys的产品。另外,国内品牌联想由于自己的品牌优势也占到6%的市场份额。(见图1)

图1 民航业台式PC保有量品牌分布

民航使用的服务器基本上都是国外产品,早期主要使用Unisys的产品。目前,IA架构服务器主要选择IBM、HP、Compaq等品牌,RISC服务器主要以IBM、Compaq和Sun为主。无论IA架构服务器还是RISC服务器IBM都占首位,份额都在40%以上。这主要是由于IBM具有技术成熟、性

能稳定的传统优势。

民航在业务应用系统中采用大功率UPS的特点非常明显,大功率UPS基本在10KVA以上,最大功率达到了400KVA。因此,梅兰日兰在民航UPS市场中占有绝对优势,市场份额达到了一半,

IT市场的发展

1.建设“十五”规划

民航在“十五”期间机场建设方面,将继续改扩建一些干线机场,在中西部增加支线机场,预计到“十五”末,新增支线机场30个左右,机场建设的快速发展必将增加民航业对主机、外设和网络产品的需求。

2.WTO的挑战

加入WTO后,我国民航将根据承诺减让表承担履行《服务贸易总协定》,逐渐开放航空运输市场,这将会影响到民航的航空器维修系统、计算机系统的发展,使民航业面临严峻的挑战。中国民航为了应对国外实力雄厚的航空公司和集团的强烈冲击,保住并开拓现有的运输市场份额,利用最新的IT技术降低经营成本,中国民航总局已于1999年开始投资建设自己的GDS(全球分销系统)。

3.航空企业的改革和重组

2001年4月,中国民航直属航空运输企业和航空服务保障企业就重组改革公布了联合意向,组建五大民航企业集

团,如民航计算机信息中心与中国航空结算中心合并组建中国民航信息服务集团公司;中国航空油料总公司与中国航空器材进出口总公司合并组建中国民航保障服务集团公司。同时北京首都、上海虹桥、广州白云成立了机场集团;南京禄口、福州长乐、武汉天河、海口美兰机场组建了有限公司。可以预见,航空企业未来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因而IT技术的应用也日益会受到重视。

4.信息化建设重点

近期,民航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继续改造和完善两个专用网;加快建设全球分销系统(GDS);规范离港系统,扩大覆盖范围;完善货运系统;优化和扩充结算系统,实现订座、离港系统互联;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自动化水平和管制能力;航空公司有计划地开发收益管理系统;机场在航班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实现机场内的信息资源共享;民航管理信息系统要以数据库为核心,完善政府上网工程,实现与地区管理局联网;进行电子商务试点;解决网络安全问题,保证系统和信息的安全。

其中,发展电子商务和建设全球分销系统(GDS)成为民航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民航全球分销系统(GDS)目前已被列入2001年民航三大建设项目之一。系统总投资为16.9亿,预计三年完成,将逐步建立和完善航空公司座位控制系统、代理人分销系统、网络平台、主机系统平台和电子


民航业相关信息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6883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