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创建首都文明示范区

时间:2017-02-14 06:14:21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北京市朝阳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情况汇报

北京市朝阳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情况汇报

文章来源:文化部网站

一年来,朝阳区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为抓手,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十届十次全会《关于发挥文化中心作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意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凸显特点,各项创建指标顺利推进,文化事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朝阳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示范区创建工作

朝阳区一直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近年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调研文化工作,多次强调“当前朝阳区发展文化的极端重要性”。2011年1月11日,把全区第一个工作大会定为文化工作大会,并以区委、区政府1号文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工作的意见》。2011年6月,朝阳区获得创建资格后,立即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区四套班子主要领导亲自担任组长,并以区委、区政府文件形式制定下发《创建规划》。2012年2月22日,全区召开了深化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暨文化工作会。印发了《朝阳区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行动的实施方案》和《朝阳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指标任务分解表》,进一步明确了示范区创建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统一了思想,聚焦了工作。区主要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听取示范区进展情况汇报,要求全区各部门加强联动,全力保障示范区创建工作。8月8日,在中共北京市朝阳区委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区委书记程连元明确指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是今年下半年要继续推进的一项重点工作,各街乡、各部门一定要按照折子工程的要求认真抓好落实,针对发现的问题积极整改,同时要加强考核监督,确保各项工作高质量、高标准如期推进。

二、创建示范区的主要做法

坚持普遍达标、重点突破与凸显特色相结合,坚持将创建工作与区域公共文化建设工作紧密结合,做到双促进双提升,力争通过创建,不断夯实基础、补齐短板、加快发展,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质提速发展。

(一)坚持政府主导,形成“3+3”工作模式

明确公共文化建设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职责。以创建为契机,探索机制、完善体系,形成了具有朝阳特色的示范区创建模式。

建立三个保障体系。一是组织保障体系。建立了“1+6+43”的创建组织网络,形成逐层带动、相互联动、共同推动的工作格局。二是政策保障体系。严格落实《创建规划》和《创建行动实施方案》,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三是资金保障体系。设立创建示范区专项资金,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用好中央财政、市财政下拨创建经费,确保专款专用。2011年公共文化建设投入3.43亿元,比2010年增长38%。文化建设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达到本市先进水平。

形成三个机制。一是协调联动机制。树立全区“一盘棋”思想,领导小组通过工作调度制度、办公室联席会议制度等,定期研究创建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集中讨论,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宣传部门协调指导、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二是绩效评价和监督机制。将创建工作纳入街乡政府考核指标体系,引入第三方测评机构,通过听查看访四种方式对各街乡创建情况进行测评。三是社会参与机制。将创建工作与全区各项工作有机融合,加强与媒体的沟通联系,扩大社会面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创建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支持率。自创建以来,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北京日报等各级各类媒体上报道朝阳区的创建经验88篇(条)。

(二)坚持夯实基础,实现各项指标普遍达标

在创建工作中,朝阳区坚持重心下移,坚持服务基层,使创建成果惠及人民群众。在设施网络建设、文化产品供给、文化人才支撑、制度规律研究等方面扎实推进,目前6大类95项指标达标91项,达标率96%。

四级网络实现文化设施全覆盖。按照朝阳区面积大、人口多特点,提出建设区级—地区级—街乡级—社区(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不同级别服务理念各有侧重,区级设施突出统筹,地区级设施突出共享,街乡设施突出均等,社区(村)级突出便利。目前全区有区级设施3个、地区级设施2个、街乡级设施43个、社区(村)级设施675个。此外,朝阳区还有文化广场181个,50%在1000平方米以上,博物馆54个,以及驻区的中央、市级公共文化设施,朝阳区公共文化设施近千个,百姓基本能够就近享有公共文化服务。

三类文化活动提升群众参与度。坚持群众文化、时尚文化和传统文化百花齐放,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群众文化:“社区一家亲”、“书香朝阳全民阅读”等区级品牌活动,不断追求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保持较高的影响力和群众参与度。传统文化:以北京民俗博物馆为依托,打造“北京民俗文化节”传统节日品牌、建设“东岳书院”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整合一批专家学者、培育社区自愿者,有效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时尚文化活动“五一流行音乐周”、“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影响力逐年提升,今年大戏节报名作品达149部,再次刷新历届报名记录。各街乡以争创“一街(乡)一品、一社区(村)一特”为抓手,形成了一批文化品牌和特色文化活动,使群众文化活动在全区遍地开花。

特殊群体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文化关注,培育一批流动人口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如建立民工影院、打工者艺术基地、农民工图书室和公共电子阅览室,举办打工者艺术节、农民工灯会,开展“同在一片蓝天,关爱打工子女”特色图书服务项目,定期为工地送演出、送图书、送培训。其中“民工影院”荣获文化部“全国农民工文化服务示范项目”表彰。

四类队伍整合全区文化人才。坚持“专业人才领军、基层干部统筹、群众队伍支撑、志愿者广泛参与”的原则,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朝阳区文化人才资源、团队资源丰富的优势,筹建规模5000人的“朝阳艺术团”,深入基层开展公益性演出活动。

加强系统内部优秀人才培育和挖掘,文化馆实施年轻人培养计划,涌现出一批文化骨干。设置专项经费,扶持群众文化队伍建设,目前全区有群众队伍1757支,参与人数达到59327人。逐步建立朝阳人文志愿模式,全区现有注册文化志愿者24061余人。借助创建契机,为每个街乡设立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街乡文化中心,内设3—5名编制,实现专干专用。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有成果。按照北京市文化局要求,承担了文化部《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主体地位研究》课题,与北京市文化局、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艺术研究中心、北大研究院共同组成课题组。就国内外先进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朝阳区情,研究制定具有朝阳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制度。与上海华夏社会发展研究院共同研究制定了“2+5”朝阳区公共文化服务评价体系(即2个评价指标体系,《朝阳区公共文化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和《朝阳区街乡公共文化服务评价指标体系》;5个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朝阳区文化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朝阳区图书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朝阳区博物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朝阳区街乡文化中心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朝阳区社区(村)文化活动室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目前,正在全区开展《街乡公共文化服务指标体系》、《街乡文化中心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社区(村)文化活动室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测评。

(三)坚持区域特色,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突出朝阳区域特征,在专项规划研究、数字化文化发展、文化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积极创新、先行先试,一些文化项目走在全市前列,发挥示范区带动引路作用。

超前谋划文化设施布局。坚持文化战略整体性思考,超前谋划、科学布局。开展文化资源大调查,对全区各类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普查,摸清家底,了解群众的文化需求及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在此基础上,研究编制了《朝阳区文化设施空间布局专项规划》,以构建城市整体文化网络为出发点,优化资源配置,重点对公共文化设施进行了规划研究,突出政府的保障功能。这是朝阳区、也是北京市第一个文化设施的专项规划,为朝阳区下一步文化设施建设及资源整合预留了空间,创造了条件,为提升城市文化功能奠定了基础。

先行先试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加强科技文化融合,实现科技助推文化发展。在北京率先推出24小时自助图书馆,全区现有24小时自助图书馆50台。建成北京市首个数字文化社区,实现文化资源内容、传载管道、接受环境的全面创新。在街乡图书馆配备电子读报器,推广“绿色环保、方便快捷、节约能源”全新阅读方式。2月23日,北京第一家“数字文化社区”建设在潘家园社区图书馆启动,数字文化社区汇集了300万册电子图书、1万种电子期刊、2000种中华文化视频、50万册古籍、2万场讲座以及专题视频等文化资源,使老百姓能够就近享受丰富的精神食粮。潘家园数字文化社区建成后,从3月到6月底,共接待来自全国各地参观考察39批次,观众836人次,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按照北京市文化局总体安排,年内我区将有计划地建设67个这样的数字文化社区。

改革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抓好区文化馆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推行项目制和全员聘用制,改革分配机制,增强内部发展活力。建立图书配送中心和基层文化辅导中

心,探索“以需定供”文化配送模式,实现政府供给和群众需求的紧密对接,受到地区百姓欢迎。建成文化大院和传统文化活动基地,形成以家庭为中心自办自创文化活动的农村文化建设模式,成为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补充。将博物馆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依托民办博物馆聚集优势,研究制定出台《朝阳区大力发展博物馆事业的工作意见》和《关于鼓励促进朝阳区民办博物馆发展的实施办法(试行)》,建立由高端博物馆、民办博物馆、地区特色博物馆及国际知名博物馆构成的层次分明、互为补充的博物馆服务网络体系,使更多普通百姓能够走进博物馆。

积极推动优秀文化成果“走出去”。2012年元月11日到2月8日,在香港将军澳中心举办《贺岁游龙庆生展》,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春节前夕,朝阳区文化馆大鼓队跟随北京市文化局赴芬兰、爱沙尼亚演出,进行中国春节文化推广。5月,朝阳区国声京剧团分别在纽约市的法拉盛区和布鲁克林区为友好城市文化艺术交流进行义演。伦敦奥运会期间,组织“漂亮的兵马俑灯笼”景观装置赴英国斯托克顿市,在国际河畔艺术节上展出。近期,“镜头中的朝阳”摄影展将在洛杉矶展出。

三、创建示范区取得的成效

经过一年多的创建,朝阳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对公共文化建设更加重视,政府主导作用有效发挥。二是市区财政对公共文化建设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对朝阳区创建示范区工作给予重点资金支持。三是基础更加夯实,解决部分历史欠账,文化设施覆盖率达标率显著提升,基层文化组织机构已经健全,3名编制都已落实。四是全社会关注公共文化建设的局面初步形成,群众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热情前所未有的高涨。五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建设取得可喜成绩,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科学化、体系化、长效化建设打下基础。

3月18日—21日,文化部督查组莅临朝阳区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工作进行了督导检查。督查组对朝阳区前期创建工作给予肯定,认为:朝阳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示范区创建工作,区四套班子主要领导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并具体指导示范区创建;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己取得显著成果,完成预期创建任务有保障。并希望朝阳区以更高的标准和质量完成示范区创建工作,力争建成“示范区中的示范区和排头兵”。

四、存在的问题:

(一)现实文化承载力与城市功能定位要求的差距。

作为首都城市功能拓展区,朝阳区是国家交往的重要窗口和北京现代体育文化中心,这就要求朝阳区文化要立足高端、放眼世界。但是当前的文化工作现实与这个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亟需在顶层设计上、文化观念上、体制安排上、创新举措上发力。

(二)文化供给和文化需求之间有一定差距。

作为国际化、现代化城区,朝阳区人口结构比较复杂,区内外籍人口多、流动人口多、白领人士多,文化需求呈多元化趋势。现有的文化产品内容还不够丰富,形式相对陈旧,在

高端化、品牌化、多样化方面还有待提升。

(三)城乡文化建设的差距依然较大。

均等化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由于历史原因,在文化建设上,朝阳区城乡二元结构仍然存在,在设施布局上、在群众文化队伍水平上、在活动的内容质量上,农村仍然落后于城市,城乡文化一体化任重而道远。

(四)缺乏吸引社会单位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相关配套扶持政策,整合社会资源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工作机制还有待完善。

五、下一步工作

下一阶段是创建示范区的关键时期,也是最后攻坚时期。主要任务是认真梳理指标完成情况,对于未达标任务,要提出整改方案,加强落实;对于难点重点项目,要多部门联动,至上而下加大推进力度;对于创建氛围的营造,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在全区形成广泛的创建效应。

(一)理清思路、加快落实,确保各项工作全面达标。

总结调研工作,系统梳理95项指标进展情况,有重点、有计划推进下一阶段工作。一是继续推进街乡文化中心和社区文化室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通过新建、改扩建、整合资源、收缴配套等举措,年底前使各街乡文化中心都得以落实。二是加快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提高文化服务能力,包括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远程专家辅导网络、数字文化社区(街乡电子阅览室)及24小时自助图书馆建设。三是开展档案评查,确保档案迎检不丢分。四是围绕示范区建设,结合朝阳区实际,加强研究探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办法、途径、模式,探索建立具有朝阳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制度体系。

(二)强化社会动员,做好集中宣传,进一步提升知晓率、参与率。进一步营造和保持好宣传氛围,特别要策划好集中宣传工作,在中央、市属媒体上持续进行创建工作经验成果、特色项目集中专题报道,营造全区总动员、全民共创建的声势。进一步加强宣传动员,深入细致地讲解朝阳区创建示范区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利用创建平台,为群众办实事,使群众得实惠,力争使群众认识到创建是一件好事,得到群众理解、支持和参与,不断提升群众的知晓率、满意率。

(三)开展测评,强化督导,全面带动街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9月,开展“2+5”指标评价体系在全区测评工作,然后对指标体系进行进一步修改完善。年底前,将聘请第三方测评机构——上海华夏社会发展研究院,按照示范区验收听、查、看、访四种方式,在43个街乡再次进行全面测评,为迎接示范区专家组验收做好充足准备。

篇二: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方案

长沙市岳麓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岳政办函【2011】122号

长沙市岳麓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长沙市岳麓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

系示范区实施方案》的通知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区直机关有关单位,麓山景区及桔子洲景区管理处,大学科技园创业服务中心、岳麓科技产业园管委会:

现将《长沙市岳麓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十二月三十日

办公室

1

长沙市岳麓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示范区实施方案

根据《国家文化部国家财政部关于公布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的名单的通知》(文社文发[2011]26号)精神,长沙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市委、市政府对长沙创建示范区工作进行了统一部署,为落实我区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全面推进我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部)创建标准》,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创建基础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旨在整合、集成、展示“十一五”建设成果,优化政府部门统筹文化建设的职责和作用,发挥典型带动、示范引导效应,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是国家“十二五”期间文化建设的一项重大创举。

近年来,岳麓区经济快速增长。较强的经济实力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提供了有力的经济支撑。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区加快推进了文化事业和产业建设,实施了送戏送电影送书进社区(下乡)、广播电视村村通、示范性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乡镇(街道)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工程等一系列文化惠民措施,政府主导、

2

社会参与、全民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是,与全区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情况和居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的现实相比,对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部)创建标准》,我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公共文化产品服务供给、政策人才技术资金保障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综上所述,岳麓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基础与特色互有,优势与薄弱并存。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意识,充分发掘岳麓深厚的文化底蕴,全面落实创建任务,将示范区创建与国际文化名城建设相统筹,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推动文化创新、深化文化惠民、促进文化发展,是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二、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原则,以服务民生、服务群众为导向,以社区和农村为重点,以体制改革创新为抓手,着力完善城乡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建立城乡统筹、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为推进我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保证。

三、工作目标和创建原则

(一)工作目标

创建周期内(2011-2012年),结合长沙市和我区公共文化

3

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对照国家创建标准,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原则,全面落实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公共文化服务组织支撑、资金人才技术保障、公共文化服务评估、制度设计研究等创建任务,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打造亮点,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全面达标,使创建工作成为推动文化创新、深化文化惠民、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抓手,初步形成“设施网络化、供给多元化、机制长效化、城乡一体化、服务普惠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

(二)创建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三贴近”原则,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目标,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2、坚持共建共享。按照“政府组织、专家指导、公众参与、多方兴办”的方式,整合区域内不同部门、行业、系统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和项目,实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整体服务能力,发挥综合效益。建立公共文化建设协调联创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形成建设合力。

3、坚持城乡统筹。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深刻认识中央关于新形势下文化发展建设的要求和部署,研究把握文化建设规律。坚持公共文化服务面向基层、面向农村,不断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结合我区实际,辐射基层,实现城乡文化设施建设一

4

体化、文化服务产品供给一体化、基层文化管理一体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

四、主要任务

按照“基础更实、特色更优”的原则,全面落实《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部)创建标准》中关于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公共文化服务组织支撑、资金人才技术保障、公共文化服务评估等6个方面30项指标,重点突出以下四个方面:

(一)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实现设施网络全覆盖

按照“整合资源、分步实施”的原则,对照创建标准,整合提质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形成便民惠民、运转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1、推进区内标志性文化工程建设。在巩固提升现有区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基础上,加快两馆一中心(区图书馆新馆、区文化馆新馆和区体育中心)建设,推进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西湖文化园、长沙王考古遗址公园等项目建设。推进岳麓山及后湖景区周边提质改造,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创建国家五A级景区,景区及所属文物景点、文化遗址免费向公众开放。

2、提质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加快推进坪塘、含浦、雨敞坪综合文化站建设,在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全部达到国家示范区创建标准的基础上,继续实施示范性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建成一批设施设备先进、服务功能完善的示范性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

5

篇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区指标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区指标 (试 行)

一、生态文明试点示范县(含县级市、区)建设指标 (一)基本条件

1.建立生态文明建设党委、政府领导工作机制,研究制定生态文明建设规划,通过人大审议并颁布实施4 年以上;国家和上级政府颁布的有关建设生态文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实施系列区域性行业生态文明管理制度和全社会共同遵循的生态文明行为规范,生态文明良好社会氛围基本形成。

2.达到国家生态县建设标准并通过考核验收。所辖乡镇(涉农街道)全部获得国家级美丽乡镇命名。辖区内国家级工业园区建成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50%以上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建成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县级市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3.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总量控制考核指标达到国家和地方总量控制要求。矿产、森林、草原等主要自然资源保护、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安全监管等达到相应考核要求。严守耕地红线、水资源红线、生态红线。 4.环境质量(水、大气、噪声、土壤、海域)达到功能区标准并持续改善。当地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和环境信访得到有效解决,近三年辖区内未发生重大、特大突发环境事件,政府环境安全监管责任和企业环境安全主体责任有效落实。区域环境应急关键能力显著增强,辖区中具有环境风险的企事业单位有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危险废物的处理处置达到相关规定要求,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实现无害化处理。新建化工企业全部进入化工园区。生态灾害得到有效防范,无重大森林、草原、基本农田、湿地、水资源、矿产资源、

海岸线等人为破坏事件发生,无跨界重大污染和危险废物向其他地区非法转移、倾倒事件。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稳定或持续好转。

5.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划定生态红线并严格遵守。严格执行规划(战略)环评制度。区域空间开发和产业布局符合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功能区划和环境功能区划要求,产业结构及技术符合国家相关政策。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和推广工作,应当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全部通过审核。 (二)建设指标

注:*主要污染物排放的种类随国家相关政策实时调整。

*资源产出率、单位工业用地产值、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率、碳排放强度、单位GDP 能耗等指标不适用于禁止开发区。

二、生态文明试点示范市(含地级行政区)建设指标 (一)基本条件

1.建立生态文明建设党委、政府领导工作机制,研究制定生态文明建设规划,通过人大审议并颁布实施4 年以上;建立实施基于主体功能区区划和生态功能区划,符合当地实际的生态补偿制度;国家和上级政府颁布的有关建设生态文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实施系列区域性行业生态文明管理制度和全社会共同遵循的生态文明行为规范,生态文明良好社会氛围基本形成。

2.达到国家生态市建设标准并通过考核验收。所辖县(县级市、区)全部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区称号。辖区内国家级工业园区建成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45%以上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建成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设市城市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3.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总量控制考核指标达到国家和地方总量控制要求。矿产、森林、草原等主要自然资源保护、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

安全监管等达到相应考核要求。严守耕地红线、水资源红线、生态红线。 4.环境质量(水、大气、噪声、土壤、海域)达到功能区标准并持续改善。当地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和环境信访得到有效解决,近三年辖区内未发生重大、特大突发环境事件,政府环境安全监管责任和企业环境安全主体责任有效落实。区域环境应急关键能力显著增强,辖区中具有环境风险的企事业单位有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危险废物的处理处置达到相关规定要求,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实现无害化处理。新建化工企业全部进入化工园区。生态灾害得到有效防范,无重大森林、草原、基本农田、湿地、水资源、矿产资源、海岸线等人为破坏事件发生,无跨界重大污染和危险废物向其他地区非法转移、倾倒事件。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稳定或持续好转。

5.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划定生态红线并严格遵守。严格执行规划(战略)环评制度。区域空间开发和产业布局符合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功能区划和环境功能区划要求,产业结构及技术符合国家相关政策。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和推广工作,应当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全部通过审核。 (二)建设指标


创建首都文明示范区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6882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