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正月十五闹元宵诗句

时间:2017-02-12 06:20:57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千古诗词“闹元宵”

龙源期刊网 .cn

千古诗词“闹元宵”

作者:钟立红

来源:《金融周刊》2013年第06期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历代文人墨客赞美元宵花灯的诗句数不胜数,如今读来仍趣味无穷。

唐代时,元宵放灯已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京城“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五万盏灯,簇之为花树”。唐代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诗云“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描绘了灯月交辉,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的场景。唐代诗人张悦也曾用诗赞道“花萼楼门雨露新,长安城市太平人。龙衔火树千灯焰,鸡踏莲花万岁春。”把元宵节赏灯的情景描述得淋漓尽致。李商隐则用“月色灯光满帝城,香车宝辇溢通衢”的诗句,描绘了当时观灯规模之宏大。值得称道的,还应首推唐代诗人崔液的《上元夜》“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这里虽没有正面描写元宵盛况,却蕴含着十分欢乐愉悦热烈熙攘的场景。

宋代的元宵夜更是盛况空前,灯市更为壮观。苏东坡有诗云“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范成大也有诗写道“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影灯戏。”诗中的“影灯”即是“走马灯”。大词人辛弃疾曾有一阙千古传诵的颂元宵盛况之词拳“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花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明代更加铺张,将元宵放灯从三夜改为十夜。唐伯虎曾赋诗盛赞元宵节,把人们带进迷人的元宵之夜。诗曰“有灯无月不误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似银。满街珠翠游春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樽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清代元宵热闹的场面除各种花灯外,还有舞火把、火球、火雨等。阮元有羊城灯市诗云:“海螯云凤巧玲珑,归德门明列彩屏,市火蛮宾余物力,长年羊德复仙灵。月能彻夜春光满,人似探花马未停;是说瀛洲双客到,书窗更有万灯青。”清代诗人姚元之写的《咏元宵节》诗拳“花间蜂蝶趁喜狂,宝马香车夜正长。十二楼前灯似火,四平街外月如霜。”更是生动、精彩别致。

充满诗情和浪漫色彩的元宵节,往往与爱情连在一起。历代诗词中,就有不少诗篇借元宵抒发爱慕之情。北宋欧阳修词“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抒写了对情人的思念之苦。

(文/钟立红)

篇二:关于元宵节的诗句

关于元宵节的诗句

欧阳修(宋代) 生查子·元夕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张祜(唐代)正月十五夜灯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苏味道(唐代) 正月十五夜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李清照(宋代)永遇乐·落日熔金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元好问(宋代)京都元夕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崔液(唐代) 上元夜六首·其一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王守仁(明代)元夕二首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李商隐(唐代) 观灯乐行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姜夔(宋代)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贺铸(宋代)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 周端臣(宋代)木兰花慢·送人之官九华 霭芳阴未解,乍天气、过元宵 周邦彦(宋代)解语花·上元 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赵时春(明代)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 将坛醇酒冰浆细,元夜邀宾灯火新 苏轼(宋代)蝶恋花·密州上元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王磐(明代)古蟾宫·元宵 听元宵,往岁喧哗,歌也千家,舞也千家

丘逢甲(清代)元夕无月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崔液(唐代)上元夜六首·一作夜游诗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符曾(清代)上元竹枝词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卢照邻(唐代)十五夜观灯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宋)姜白石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清朝的《上元竹枝词》

正月十五夜灯(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进天上著词声。

《元 宵》 (明) 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 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元宵月正圆》闽南歌谣

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两岸长相思。 热泪盈眶啥滋味?久别重逢分外喜!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 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摇篮血迹难割离,叶落归根是正理。”

篇三:正月十五闹元宵

【编者按】作者给我们介绍了元宵节的来历及有关传说,历数历朝历代的热闹情况及相关习俗,让读者懂得了元宵节的有关知识。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灯节,也叫上元节。这和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为三元节。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据说是公元前179年汉朝的周勃、陈平平定了诸吕后外戚之乱后,立刘恒为汉文帝,这天正好是正月十五,为了纪念庆祝这一胜利,汉文帝便把这一天定为元宵节。每当元宵节夜文帝下令,张灯结彩,出宫游玩与民同乐,一起欢庆。另一个传说来源是,天宫中的天鹅下凡时被猎人射伤,玉帝大怒,派天兵天将烧死所有人间生灵。天上仙人将此消息告知黎民百姓,到正月十五那天,高挂红灯,燃放烟花爆竹,骗过玉帝躲过一劫,以后成为习俗。还有一说认为,元宵节真正的起源是祭祈太一神,以火驱邪的习俗。

元宵节又有灯节、小年、燃灯会、元夜、元夕、元夕节等别称。

元宵节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观社火、迎厕神、猜灯谜等习俗。到了宋朝才有吃元宵圆子的习俗。在西汉也没有放灯的习俗,一直到东汉明帝时才有了元宵放灯的习俗。古时元宵节是民间的一大节日,也是一年中最为热闹的节日。过年闹元宵关键在闹字。只有过完元宵小年,才算过完真正意义的春节。我在安徽农村过年时,在村民朋友家过年时桌上的鱼是不吃的,说是这样表示年年有余。只有到了正月十五过完小年才能吃鱼,表示年过完了。这种习俗一直保持到现在,所以农民朋友要等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后新年过完了才出门。

古时到了元宵节这一天街市上热闹非凡,尤其是到了晚上,观灯赏灯的,烟花表演更是万人空巷,规模空前。在名著《红楼梦》第一回正月十五元宵节,甄士隐叫家奴霍启带女儿英莲去看社火花灯,结果霍启小解出来把英莲给弄丢了,导至了士隐一家的一场灾难。在正月十五元宵节之夜观灯时走失的人是很多的。唐代诗人苏味道在《正月十五夜》一诗中说: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琢人来。游妓皆侬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据《大唐新语》和《唐两京新记》中记载,正月十五晚上,长安城内大放花灯,前后三天夜间放禁,任凭人们上街观灯。豪门贵族车马喧昂,歌舞声色,通宵达旦。街市上市民欢歌笑语,熙熙嚷嚷,通宵都在热闹的气氛中度过。正是个火树银花不夜天。在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和唐玄宗的开元盛世时宫中开禁,允许禁闭在宫中的宫女上街观花灯欣赏社火。金吾不禁,金吾,即宫中的禁卫军,也不禁止宫女上街观灯游玩。那些游妓们浓装艳抹,打扮的如同春风桃李,身上散发着香气,她们唱着《梅花落》的曲调,兴高采烈地欣赏着各色花灯。夜深了人们意犹未尽,抱怨玉漏莫相催欢乐的时间过得太快。

古时封建,平时姑娘媳妇都藏在深闺,整天在闺房内和后花园里消磨时光,只有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才允许例外放禁,上街观花灯,看社火,猜灯谜。宋代的《东京梦华录》和〈武林旧事〉中说,十五夜月圆,灯月交辉,引来满城仕女,争相游赏。于是姑娘媳妇们,用手饰忙着打扮自己。元夕节物,妇大皆戴珠翠、闹蛾、玉梅、雪柳,&&而衣多尚白,盖月下所宜也。有五陵年少,满路行歌,万户千门,笙簧未彻。而宋代的词人周邦彦在〈花解语〉一词中,把上元灯会写得更加精采。风销绛蜡,露葩红莲,花市光相射。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萧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麝香。因念都城夜放,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乘着放解除宵禁,特许游人彻夜欢游的机会,不但官家放夜而且私家也放门,允许姑娘媳妇观灯,有情人相连恋,谈情说爱,也难免会给男女私会,私奔提供机会。宋代词人辛弃疾在〈青玉案〉上元一词中说: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词的上半段写了元宵节夜华灯齐放,歌舞声色热闹的情景。下半段写了青年小伙子在一群群头戴各色各样首饰欢歌笑语的元宵赏灯姑娘们中,焦急地寻找心上人相回的心情。就在喜望快要破灭时,忽然,他看到了在那稀疏的灯光旁,心上的姑娘却在那里等着他呢。词人写出了元宵夜情人相会时的情景和心态。

在旧戏和传奇小说〈春灯谜〉写的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观花灯、猜灯谜引出了一段才子佳人的曲折离奇的爱情故事。欧阳修的一首〈生查子〉元夕中更写出了,一对青年男女相约元宵节之夜的悲欢离合之事,成为千古传颂的爱情绝唱。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青衫袖。的悲叹。在唐代时正月十五元宵节后还有开放宫禁,把部分宫女放归民间,入俗还乡。

古时正月十五元宵节吃完早饭饺子和圆子后,在咚咚锵,咚咚锵&&的锣鼓声中,社火活动便拉开了正月十五闹元宵的序幕。于是人们象听到集结号那样,扶老携幼来到街上去看社火表演。社火,又称舞队。民间戏称闹火红。宋诗人范成大有轻薄行歌过,癫狂社舞呈。诗句。明清时社火节目更为丰富:有舞狮子、耍龙灯、踩高跷、划旱船、跳大头娃娃舞、舞蚌壳舞,扑蝴蝶、跑竹马、八音会,等等。一直闹到天黑,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时家家户户开始在自家门前挂出自己家制作的花灯,接着来到街上评看各色花灯,猜灯谜、看烟火。宋人朱敦儒在《好事近》词中有美人慵剪上元灯,弹泪倚瑶瑟。之句。在《武林旧事》卷,品灯中写道:又有深闺巧娃剪纸而成,尤为精妙。陆游在《十二月一日》一诗中说:儿书春日榜,女剪上元灯。说明当时家家户户女子,都有剪纸制作上元灯的习俗,这是当时闺人巧技习俗。而且家家户户老早就在准备制作上元时的花灯了。一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便把自己家女儿媳妇制作的上元花灯挂在了门口供人们欣赏,品评。后来有诗画功夫的大家闺秀在制作花灯时写上谜语,让赏灯的人来猜,更加增添了元宵节的文化娱乐活动的气氛,于是有了元宵猜灯谜的习俗。猜谜有奖,官方发动民众参与制作、品评花灯和猜谜活动,制作的花灯评为优秀的给于奖励,促进了民间文化习俗上下互动发展的积极性,这样更加促使了元宵民间文化娱乐习俗的发展壮大推广。

元宵节原来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又称银角子,暗合了民间有恭喜发财的讨口彩习俗。而南方元宵时吃的圆子,是取意团圆和美的意思。

元宵节成为各种花灯的艺术展览会。什么十二生肖花灯、菏花灯、鲤鱼灯、宫灯、彩绘灯、人物故事灯、走马灯等等。在上海正月十五元宵节,以老城皇庙的灯展为最。买卖各色彩灯的交易也十分兴旺。彩灯如云,人如海,天上明月,人间灯火交相辉映,煞是好看。过去制作花灯用的都是彩纸丝帛竹木、蜡烛,现在用钢丝铁丝、塑料彩布,再加上声光电,使得花灯更加精美形象丰富多彩。大型花灯的制作以四川自贡最为出名,民间花灯制作以南京夫子庙艺人的工艺最为精湛。前些年塑料花灯开始流行,广东的一家塑料花灯制作厂家,在新春元宵节里赚了一千多万元,可谓红火。

女儿小时候过元宵节时,我特地为她用塑料编织带制作了个兔子手提花灯。女儿在元宵节的晚上,提着点燃蜡烛的兔子灯在大街小巷里行走,引来了无数个小朋友的围观、追随,给女儿带来了惊喜。

我以为现在过民俗节气不浓,不应该只是放放假,请几个专业人员在台上表演一下节目,而是要上下互动,动员民众一起参与到节日庆典活动中来。如元宵家家户户参与制作花灯、品评花灯,和端午节参与龙舟表演赛、爱国诗歌朗诵表演等活动,人人参与,评奖等等,活动丰富多彩。更加增添民俗文化节日气氛。

发稿於2011年2月16日上午10时40分,上海西郊龙柏家中。


正月十五闹元宵诗句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6646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