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我给江主席献花ppt

时间:2017-01-22 06:19:22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我给江主席献花1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课文《我给江主席献花》

我给江主席献花

姜咪咪 (香港)

1 9 9 7 年6 月3 0 日,是我一生最难忘的日子。

这一天下午5 时,在香港启德机场里,我们香港各界代表正急切地盼望以江主席为团长的中央代表团的到来。雨下个不停,打在我的脸上又顺着脸流淌下来。此时此刻,我不知道是泪水还是雨水,心情太激动了,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站在我右前边的香港特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伯伯和蔼可亲,微笑地问我:“你是给江主席献花的吗?”

“是的。”

“你在哪一间学校念书?”

“张祝珊中学。”

“读几年级了?”

“中一。”

董伯伯满意地点了点头。我也向他微笑,点点头。我知道,他这一点头是对我们香港2 0 0 多万青少年儿童的期望、信任。

“来了,来了……”激动的人们已经沸腾起来了。江主席一走出机舱门就向欢迎的人们招手。他迈着雄健的步伐沿着红地毯向我们走了过来。欢呼的人群欢腾雀跃地喊着:“热烈欢迎!热烈欢迎!”江主席亲切地向人们招手致意。看他满意的笑容,更激发我们的欢呼声。是啊,1 5 0 多年来,这是我们自己的国家元首,我们迎接他踏上自己的国土,一洗百年的屈辱,而深感今日的自豪。我们更加热爱伟大的祖国。

“江主席,一路辛苦了,欢迎您来到我们自己的香港。”江主席来到我们的面前,我把一束鲜花献给我们的领袖。他望着热泪满脸的我,微微地俯下身,亲切地把我拥进他那宽阔的胸怀里。此时此情,就像一个失散多年的儿女回到母亲的怀抱。看到他慈祥可亲的面容,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向他深深地一吻。江主席十分高兴地、意味深长地拍了拍我的肩背。站在主席身旁,我久久不愿离去。我知道这是主席对我们的期待。未来的香港特区,我们将是主人。我们先辈几代人的前仆后继,也就是为了今天。世界上,还有那么一些人,用怀疑的眼光看着我们。我们这一代决不会辜负先辈对我们的期望,继承前辈创造的昨天,去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人民日报》(1 9 9 7 0 7 0 5 二版)

《我给江主席献花》研究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1、我给江主席献花

2、质疑。看课文题目后,你想知道什么?

(课文里的“我”指的是谁?“我”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给江主席献花?我什么要给江主席献花?)

二、初读课文

1、现在请同学们根据以下的要求自己学习一下这篇课文。

①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的生字词及及难读的句子。

②读准生字字音,读通每一句话。

(2)我看到很多同学都读好了,现在我要检查一下学习的情况了。 ①首先我请同学们读一下我手中小黑板上的词语。

启(qi)德机场红地毯(tan)秩(zhi)序(xu)井然照顾(gu)

董(dong)建华队伍(wu)频频(pin)耻(ru)辱

欣喜若狂(kuang)步伐洗刷爱抚满面春风

A、个别读(边读边纠正)

B、提醒注意下列生字的读音

沥(li)颊(jia)踮(dian)吻(wen)

提醒下列字的写法

伐不要忘了一撇;耻不要忘了一竖;队伍的伍是“亻”旁

C、开火车读

②看来同学们词语掌握得还不错,那么我们来看看你们句子读得怎么样呢? 我/就像一个失散多年的孩子/重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顿时感到/

一股暖流流遍全身。

这么长一句句子,我们该怎样把它读好呢?你们自己相互读读看,讨论一下,看谁的办法最好。

篇二:5.我给江主席献花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1

2

2.自主学习。 [学习单一]

(1)默读课文,按照书后练习第四题给课文分段。

(2)四人小组讨论分段方法。 (3)自学时间:5分钟 预设: 全文可分三段。

第一段:1—7节。第二段:8—11节。第三段:12节。

第四板块:学习“等待”部分(13分钟)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自主学习。 [学习单二]

①自由读课文,读后说说事情发生当时天气怎样。找出答案圈画下来。 造句。

③说说当时欢迎的人心情怎样,并指出哪些词语最能表现人们的激动心情。 自学时间:4分钟 (2)展示交流。 预设:

①时间:1997年6月30日下午5还有兴高采烈的人们。天气:雨 ② “秩序”指有条理、不混乱的形容整齐的样子。本课指欢迎的队伍非常整齐,一点儿也不乱。 ③兴高采烈、秩序井然

怀着愉快的心情,用高兴的语气读第1小节。

2.细读第2自然段。 等词,体会“我的情感”。 这里的“又是??又是??”的句式比“既??又??”的句式更能表现“我”兴奋、激动的心情。

⑵通读全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指名交流,指导说正确、说完整)

2.按照段落大意给课文分段。 (1)任务驱动:

(2)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 (3)巡视、参与小组合作探究。 (4)导学,大组交流意见。

第四板块:学习“等待”部分1.细读第1自然段。 (1)任务驱动: (2)导学。 引导学生交流①。 引导学生交流②。 思?

你能想象出当时欢迎队伍“秩序井除了课文中这种场面可以说“秩序井然”,还有哪些地方也可以用“秩序井然”来形容? 练习用“秩序井然”造句。 引导学生交流③,相机板书:兴高采烈,秩序井然。 (3)指导朗读。

(怀着愉快的心情,用高兴的语气指名读,齐读。

2.细读第2自然段。

引导理解“又是??又是??”“竟”提问:“又是兴奋,又是激动”换成“既兴奋又激动”好不好?为什么?

指导感情朗读。

3

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有什么人, “秩序井然”在课文中是什么意

②理解重点词句,并用“秩序井然”然”的样子吗?(指名交流)

时地点:启德机场人物:“我”,读)

情况。“井”形容整齐,“井然”

理解“又是??又是??”“竟”等词,体会“我的情感”。

4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5

篇三:我给江主席献花

中国古代名人的故事

元朝的时候,我国出了一位以画荷而著称于世的画家,他就是王冕。

王冕出身于一个贫困的家庭。小时候,家里没有钱供他读书,刚刚6岁, 他就开始在田野里放牛了,可这扑灭不了王冕好学的天性。每天放牛回来, 他从不出去和小朋友玩耍,总是缠着妈妈给他讲古代名人勤奋好学的故事。 常常是很晚了,王冕还在油灯下眼睛一眨不眨地听妈妈讲故事。就这样,从 妈妈的故事里,王冕认识了“凿壁借光”的匡衡,也知道了“囊萤夜读”的 车胤。古人的事迹激励着王冕,他下定决心要向前人学习,成为一个世代受 人尊敬的有学问的人。

在王冕.. 10岁的时候,他的家乡发生了一起罕见的大瘟疫,许多乡亲家破 人亡,王冕的父亲也在这场瘟疫中失去了生命。父亲死后,王冕的生活更苦 了,为了生存,他和母亲卖掉了家里所有值钱的衣物。然而,破落的年景下, 这点钱换来的米连肚子都不足以填饱,更别说买书买灯油了。为了吃饱饭, 王冕走上了给富人家放牛的路。

王冕白天放牛,夜里就到村中的寺庙里的长明灯下读书。他常常是从夜

里读到天明,有几次,因为太累了,他读着读着,趴在佛像脚上睡着了。就 这样,一晃就是两年。两年中,王冕读了大量的书,明白了许多道理。 已是.. 12岁的孩子了,王冕还在给有钱的人家放着牛。

一个夏天的傍晚,王冕放了一天的牛,坐在湖边的草地上休息。忽然,

阴云密布,倾刻间下起了暴雨。夏天的雨来的快,去的也快,当王冕再次走 出屋子的时候雨已经停了。雨后的天空湛蓝湛蓝的,一道夺目的彩虹挂在天 边,湖里的荷花更加鲜艳,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水珠,在阳光的映射下,小 水珠闪着亮光。王冕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他想:如果能把这景色画下来该 多好啊!他暗暗地下定决心,要学习画画。

王冕从他很少的生活费中取出一部分,买来纸笔等绘画用品,在艰苦的 环境下开始学画了。

王冕从荷花开始画起。刚开始时,总是画不好,画出来的荷叶时而扁时

而圆,画出的荷花更是似荷非荷,身边的牧童都讥笑他。王冕没有灰心,他 明白任何事开头总会碰上一些困难的,只有坚定信心,勤奋努力,方可取得 最后的胜利。王冕更加努力地练习,每天牛儿吃草的时候,他就呆在湖边仔 细地观察着荷花的形态,他不停地看呀、画呀,手都累了,也不肯停下来歇 一歇。

3个月过去了,王冕的画技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已经有乡亲愿意出钱来

买王冕的画了。王冕没有骄傲,他牢记着妈妈的教导:谦虚使人进步,骄傲 使人落后。他要向古人看齐,吸取众名家之长,形成自家的特色。他每天早 早地把牛牵到草地上,牛儿吃草的时候,他自己便开始做画了。他仔细地观

察着清晨的荷花,正午的荷花,细心地描绘着微风中的荷花,细雨中的荷花。 荷花融入了他的生命,为了画荷他常常忘记吃饭。

花开花又落,又是一个夏天来到了。有一次,王冕正在画荷,忽然又下

起了大雨。他没有躲开,就那么呆在雨中看啊,看啊。雨过天晴,彩虹当空, 王冕顾不上换下身上的湿衣服,坐在草地上忘情地画起来。转眼间,就画好 了:那远处的山坡,青色一片,近处的湖塘,荷叶片片,婷婷的荷花轻轻摇

曳,颗颗水珠正欲滚动。这哪里是画呀,这分明是真实的风景。小伙伴们一 拥而上,围住王冕,齐声夸奖他画技非同寻常。

曳,颗颗水珠正欲滚动。这哪里是画呀,这分明是真实的风景。小伙伴们一 拥而上,围住王冕,齐声夸奖他画技非同寻常。

坚定的信心,不懈的努力,终于使王冕成了一个世代受人尊敬的人。 司马迁与《史记》

公元前

110年前的一天,在一个病榻前,一个病入膏肓的老人拉着儿子

的手在交待着:“我家世代做朝廷的太史令,现在轮到你了。你一定要继承 祖先的传统,完成我们的著作呀。”儿子含着热泪深深地点了点头,老人这 才放心地闭上了眼睛。这位老人就是汉朝的史官司马谈,儿子则是我国著名 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他们谈到的著作正是流芳千古的名著《史 记》。

2000多年前,孔子完成了《春秋》,而后

400多年过去了,中原大地上

诸侯争霸,战火连天,直至秦汉一统,天下归一,这其间历史大事众多,仁 人志士无数,却没有出现一部新的通史把它们记下来。作为史官,司马谈最 大的心愿就是学习孔子的《春秋》,把近

500年的历史记下来,以告后人。

他不辞辛苦地收集整理了很多材料,不想未曾动笔却命在旦夕,他只好把这 一宿愿交给了儿子。

司马迁出身在这么一个史官世家,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加上他聪颖

好学,20几岁便做了皇上的郎中官,随皇帝巡游天下,阅历甚是丰富。父亲 死后,他继任太史令,开始着手著《史记》。

此时的司马迁

30出头,正是英姿勃发的时候。他踌躇满志,成绩显著,

深得皇帝赏识。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正值司马迁青云直上之 际,李陵案发生了,司马迁因为主持正义,激怒了皇帝,被投进了大牢,施 以腐刑。

腐刑是历史上最惨无人道的一种肉刑。施以腐刑,无论在肉体上还是精

神上对人的打击都是难以忍受的。司马迁的精神几乎要崩溃了,他整日间恍 恍忽忽,想到了死。然而他又牵挂着他的《史记》,他想起了父亲的嘱托, 想起了自己历年的志愿,是痛痛快快地一死以示清白,还是坚强地活下来完 成人类几百年的记载,他徬徨着,茫然间他想起了困顿中写就《春秋》的孔 子,想起了流放中完成《离骚》的屈原,他们都是司马迁的精神导师。他们 的故事激励着司马迁,为了《史记》,为了祖先的遗愿,司马迁选择了活。 司马迁以坚韧不拔的英雄气概顽强地站了起来,把全部的心血投放在《史 记》的写作上。尽管皇帝后来赦免了他,且授予他比太史令更高的中书令, 然而这对他来说已经没有意义了。世界上没有比《史记》更让他动心的东西 了。

司马迁为完成《史记》呕心沥血,历尽艰难。当他研究到战国时代魏国

的历史时,在有的书上看到秦国在灭掉魏国时,遭到了魏国的顽强反抗,秦 国为灭掉魏国,就引用黄河水灌进了魏国的都城大梁,淹死了许多人。司马 迁总有点不大相信,为了记述的真实可靠,他决定进行实地考察。他沿着城 墙边走边看,想找到一些痕迹。果然,在墙角有一些似水淹过留下的印迹。

司马迁仍不肯轻易下笔,他又去访问了老年人,搜集关于当年水淹都城时魏 国人民同洪水做斗争的传说。从城里到城外,司马迁走了一路,观察了一路, 访问了无数老人,收集到许多材料。回到家,他把这些材料仔细分析比较, 终于确定了秦国水淹大梁城的事实。然后,他才动笔记下了这件史实。

司马迁仍不肯轻易下笔,他又去访问了老年人,搜集关于当年水淹都城时魏 国人民同洪水做斗争的传说。从城里到城外,司马迁走了一路,观察了一路, 访问了无数老人,收集到许多材料。回到家,他把这些材料仔细分析比较, 终于确定了秦国水淹大梁城的事实。然后,他才动笔记下了这件史实。 正是凭着这种刻苦钻研、注重实际、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精神,司马

迁完成了《史记》。《史记》被人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我 国第一部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

2300多年的历史。

李时珍

在世界医药学历史上,中国药学占有着相当重要的一席。在中国药学渊 源流长的历史发展中,李时珍是做出贡献最大的一个。

李时珍本是医生,他在救死扶伤的过程中,常碰见药铺抓错药的事件发

生,他知道这是旧的药书在作怪。旧的“本草”(药书)中错记、漏记了许 多药草,所以常常误导药铺抓错药,以至耽误了病人的时间,重则造成死亡。 李时珍觉得这种状况再也不能维持下去了,他向皇帝上书建议组织力量修改 “本草”,皇上没有采纳他的建议,群臣也讥讽他放着太医不好好做,瞎想 主意窜改祖先的医法。李时珍看到依靠朝廷的力量是不可能了,他决定以自

己的力量来修改“本草”。他辞去了朝中的官职,回到家乡,着手新药书的 写作。

李时珍家几代为医,受环境熏陶,他很小就阅读了很多医书,积累了大

量资料。后来在宫中做太医,更有机会饱览古代医学典籍、秘方以及众多见 所未见的珍药名品,阅历甚是丰富。然而,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为了 吸收众家之长,弥补自己的不足,他在大街上贴出告示,说明自己要修改“本 草”,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告示一贴出,马上得到了众人的呼应,许多人 给李时珍送来了药书、药谱,还有人送来了偏方。

有了资料,下一步就是整理这些资料。可是几天过去了,李时珍却没有

理出一点头绪,因为这些资料有的自相矛盾,有的难辨真伪,问题实在太多 了。比如,虎掌和漏篮子本是两种药,有医书上却称虎掌又名“漏篮子”; 南星、虎掌属同物异名,书上又偏偏列为两种;狼毒和勾吻都是剧毒药,书 上把他们和补药混为一谈;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为了能获得第一手的资料, 辨明真伪,李时珍决定到大自然中去亲身实践。他背起行囊,出发了。 李时珍生活在明朝,当时不像现在这样交通方便,出门全靠自己一双脚, 是件很受苦的事,李时珍要采的药草又多在艰险的地方,受苦就更大了。为 了采得深山老林中的药草,李时珍攀悬崖,登峭壁,身上被枯枝挂得伤痕累 累;为了采得溪涧中的药草,李时珍涉深水,渡险滩,常年露宿在外,冒着 生命危险。为了准确记录药物的功能,他亲自品尝了许多药草,几次中毒险 些丧命。他听人说华佗的“麻沸散”中有一味主药是洋金花,就千方百计采

来,亲自煎服了一碗,果然一会儿便失去知觉,晕倒在地。最后他终于寻找 到了祖先失传已久的药物。

来,亲自煎服了一碗,果然一会儿便失去知觉,晕倒在地。最后他终于寻找 到了祖先失传已久的药物。

有一次,他路过一个地方,发现许多车夫把一种南方常见的名叫“鼓子” 的花草煮了喝。他好生奇怪,就上前询问原因。原来车夫长年奔波在外,经 常会扭伤筋骨,“鼓子”煮汤喝能够治疗筋骨伤痛。就这样,李时珍总是不 放过任何一次学习的机会。

李时珍时而奔波在外,时而在家苦心编书,总共花费了

27年的时间,足

迹遍步河南、河北、江西、安徽、江苏、湖北等地,终于在

1578年,他

61

岁的时候完成了《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洋洋洒洒

190多万字,52卷,分

16部,16类,记载了

1892

种药物,附药方

101096则,图

1160幅,是自古以来内容最为丰富的中医药

巨典,至今仍为医药界所看重。几百年来,《本草纲目》先后被译为拉丁、 英、日、德、法、俄和朝鲜等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成为国际间研究 医药科学的重要参考文献,被达尔文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李时珍 以其伟大的成就获得全世界人民的承认与尊重。

贾思勰

贾思勰生活在距今

1400多年的晋朝,他写就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本有关农

业科学的著作——《齐民要术》。《齐民要术》不仅是我国最早的,而且是 世界上最早、最完整、最全面的一部农业科学巨著。它使我国的农业科学第 一次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对我国及世界农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贾思勰一直很重视农业,他以为人以食为天,农业为万事之本,一个国

家要想强盛首先需要农业兴旺,国家也只有兵精粮足了,才不怕外域的侵扰。 贾思勰曾作过太守,做太守的日子里他更加重视农业,他常常亲自下地耕种, 也常向技术高明的农民请教,同时把好的种田方法传授给农民。有一年,贾 思勰养了好几百只羊,冬天到了,由于没有储存好足够的粮食,羊都饿死了, 贾思勰非常伤心。第二年他又养了大批羊,同时种了许多大豆,秋天,大豆 丰收了,贾思勰早早地把大豆收割起来,把羊圈堆得满满的,可是这一年羊 又死了很多,而且还是饿死的。贾思勰到羊圈里仔细查看,发现羊根本不爱 吃堆在羊圈里的饲料。这是为什么呢?长在田地里的大豆和青草,羊儿都很 爱吃,怎么堆到羊圈里的饲料羊儿宁愿饿死也不肯吃了呢?贾思勰百思不得 其解。听说当地有一个养羊能手,贾思勰就亲自去拜访了他。原来羊儿爱吃 新鲜干净的饲料,把大批饲料堆在羊圈里,羊踩来踩去,在上面又拉屎又撒 尿,饲料很快就变脏变烂了,羊儿就再也不愿吃了。了解了这些,贾思勰就 想了个办法,把青草大豆堆在羊圈中间,用栅栏圈起来,这样既不会弄脏饲 料,羊儿又可以随时吃。果然,第三年贾思勰养的羊长得又肥又壮。贾思勰 掌握了养羊的方法,又传授给了其他人,后来为了让更多人掌握养羊的方法, 他把这些经验都写进了《齐民要术》里。

贾思勰总是这么勤于实践,不耻下问,乐于传授。他为了写好《齐民要

术》常常亲自到农田里观察,夏天田里虫子多,高大的庄稼叶子也剐得身上 满是一道一道的血痕。有时候别人劝他别下地了,找几个农民问问或者看古 书上介绍的就是了。贾思勰生气地说:搞农业,不下地,怎么算是搞农业呢?

贾思勰在观察农田时,发现瓜苗出土率极低,他仔细分析,得出因为瓜

苗幼苗很脆弱,顶土力弱,所以出苗很困难。他自己开了一片试验田,在里


我给江主席献花ppt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5482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
濞寸姵枪閸ㄥ倿宕ユ惔鈥崇ギ闁告瑯鍨伴ˇ鏌ュ礆閿燂拷
闂傚嫭鍔栧鍌炴偋闁稓骞�: 5闁稿骏鎷�/缂佲槄鎷�闁告ḿ鍠嶉悳锟�10闁稿骏鎷�
闁革负鍔庨崵搴ㄥ绩椤栨瑧甯�
闁艰鲸姊婚柈瀵糕偓骞垮灪濠€锟�
濠㈣泛绉撮崺妤呭箣閹邦剙顫犻柨娑虫嫹
濞寸姵枪閸ㄥ倿骞嬮幇顒€顫犻柛姘嚱缁辨繈鎳熼妷锔斤骏婵炲娲戞繛鍥偨閵婎煈鍤為柤杈ㄦ⒒闁鈧箍鍨哄﹢锟� 閻庡箍鍨哄﹢鍥ь嚗椤旇绻嗛柛娆欐嫹 p00852-1 闂傗偓閹稿骸鐦荤€甸偊鍠曟穱濠囧矗瀹勬澘璁插璺虹Т閸╋拷 濞撴艾銇樼花顒勫箖閵婏附鍋濈紒鎲嬫嫹 闁瑰灚鎸哥槐鎴濐嚗椤旇绻�
闁革负鍔庨崵搴ㄥ籍閸洘锛熼柨娑欒壘閹冲棙绋夐埀顒勬嚊閸愬弶鍣ù婊愭嫹 9:00-12:30 14:00-18:30 闁告稏鍔岄崣锟� 9:00-12:30
鐎甸偊鍠曟穱濠囧绩椤栨瑧甯涘☉鎿冨弿缁辨繄鎷犲畡鏉跨憦闁稿繑濞婂Λ瀵哥玻濡も偓瑜帮拷
鐎甸偊鍠曟穱濠囧绩椤栨瑧甯涘☉鎿冨弿缁辨繄鎷犲畡鏉跨憦闁稿繑濞婂Λ瀵哥玻濡も偓瑜帮拷
闁衡偓椤栨瑧甯涢柟瀛樺姇婵拷 鐎规瓕灏獮蹇擃嚗濡ゅ嫷鍤夐柡鍌氭川閻濋攱寰勫鍛厬闁哄鍟村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