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家风孝道

时间:2017-01-20 07:23:00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家风家训故事-百善孝为先

踏实做事、诚信待人

家风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它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及生活习惯等,每个方面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我就是在传统、朴实的家风熏陶下长大的…… 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这是父母对我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在我的成长的记忆中,父母一辈子没和人发生过争执,他们一直把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看得很重。我的母亲是一位老实本分、任劳任怨的农民。在村里,她是出了名的老实人,哺育子女,她把最好的东西给我们;赡养老人,虽然奶奶看不起她,但让奶奶颐养天年的还是她;出工干活,她从不挑三拣四,她认为啥活都要有人干,做好就行;她很乐于助人,有好东西除了留一部分给我和哥哥,大部分都会分给邻里乡亲——我们家现在是老年活动室。在我眼里,父亲是全能的,所有的农活都会做,农闲之际他会外出打工赚钱,在70年代较贫困时期父亲的勤奋保障了我们一家老小基本的生活。在父母亲的影响下,我们的耳濡目染使我们及下代孩子们都传承着父辈的优良传统——做事踏实、与人友善、家庭和睦。

百善孝为先——这是我在生活中的亲身体验。在父母的年代,兄弟姐妹多、人际关系复杂、私欲都较重。因为老爷和舅舅去世的早,作为老二的母亲,没有学习的机会,带大2个妹妹、四个侄子。做繁

重的劳力是妈妈青春的全部,一身嫁衣是她全部的家当,也是遭大伯家一辈子白眼的理由,但母亲用她善良、有爱心的处事作风,不计前嫌的做好女儿、儿媳的赡养义务。最后在姥姥病重的时候,义无反顾的把姥姥接到了我家。她说:人老了,看一次少一次,而且他们喜欢我,看见我就很开心,一天不去就会站在路口等待……姥姥一辈子没看好母亲,但最后侍奉左右的却是母亲。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地感染着我们,侍奉公婆、赡养父母贵在平时用心。因此,我们现在外地上班;对在家的父母,我经常打电话问候,每星期看望一下,逢年过节,会买份礼物和家常菜,和爱人一起,为母亲做饭,静心听听她们的故事和唠叨,给她洗洗衣服、晒晒被子;我们的一点点孝心都会激发老人无限的满足感,跟人炫耀儿女对自己的好。看到老人开开心心的生活着,那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家风格言:百善孝为先

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崔荣芹

篇二:如何加强以孝道为基础的家风家教建设

浅谈如何加强以孝道为基础的家风家教建设

清镇市暗流中学杨毅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出土的甲骨文看,早在殷商时期,“孝”字便已产生,而从文献资料看,《尚书》中则有“克谐以孝”的记载。而关于孝道的传说故事,更可追述到五帝时期的舜,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舜父瞽叟顽,母嚚,弟象傲,皆欲杀舜。舜顺适不失子道,兄弟孝慈”“舜年二十以孝闻”。舜,可以说是已知的最早的孝子,后被列为二十四孝之首。到了汉代,孝不仅作为一种伦理道德为人们所奉行,更作为一种政治指导思想被统治者确立为治国的方略。汉文帝刘恒也是著名的孝子,文帝十二年的诏令里有奖励孝悌力田与廉吏的条文。且从汉文帝起,汉代皇帝的谥号前必冠有“孝”字(也有说从汉惠帝开始的),以示对先帝先后的尊崇孝顺。而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朝廷在用人制度上更专门有“举孝廉”,而《孝经》也与《诗》《书》《礼》《易》《春秋》《论语》一起,被列为汉代治国的经典中的“七经”,并设有专门的治经博士。魏晋以后,“以孝治天下”更为当朝统治者所倡导沿袭奉行。可见,孝作为百德之本,自古以来便为大家所重视。

当然,传统的中国家庭不仅重视“孝”这种伦理道德的传承,还注重以孝道为基础的家风家教建设。人们都崇尚、向往底蕴厚重、有着浓厚文化氛围的家风家教。而且一些封建士大夫更将治家的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并由此产生了许多家风家教的经典著作。除了《论语》《孝经》《三字经》《弟子规》等这些公共的家教经典外,《颜氏家训》

《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等更是家风家教的杰出著作。不过,这样所进行的家风家教归根结底都是为封建社会服务的,其终结目标并无二致——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或曰:“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这显然带有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风家教建设对于社会风尚健康发展的意义在我国越来越形成普遍的共识。2012年11月8日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大家应该清楚地意识到——今天以孝道为基础的家风家教建设,已经不再停留在封建社会里“光宗耀祖”“光耀门楣”的层面上,而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前提,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不仅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更要推进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建设。

那么,怎样进行新时期以孝道为基础的家风家教建设呢?

一、家教经典的阅读,有助于提高家庭成员的道德修养

虽然前面说了,《论语》《孝经》《三字经》《弟子规》《颜氏家训》《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等家风家教经典有其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如“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身体不敢毁伤倒是孝顺的表现,可是今天,毛发肯定会根据自己的喜好修剪,只要符合职业要求,大约父母倒也不会认为子女有何不孝的。又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今天,国家实行计划生育,一对夫妇生育一个

孩子,生男生女都是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都同等重要。但是,这些经典里面有更多永远不会过时的东西。如“谨身节用,以养父母”,“ 德有伤,贻亲羞”,“ 步从容,立端正”,“仁义礼智信”??所以,这些经典还得引导子女去读,只是应该弃其糟粕,取其精华的读,吸收我们所需的营养成分,弘扬时代所倡导的正义、正气、正能量。如果可能的话,家中最好拥有这些经典。反复的阅读,对于促进良好家风的形成必然不无裨益。

二、名人故事,良好家风的榜样力量

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曾经闪耀过多少璀璨的明星,他们是“历史的脊梁骨”。他们的故事,涵盖了各种传统美德,诸如孝顺、爱国、自信、诚信、励志、惜时、勤俭、谦逊等。让我们一一看看:孔子韦编三绝、闵损芦衣顺母、季布一诺千金、匡衡凿壁偷光、孔融让梨、陆绩怀橘、祖逖闻鸡起舞、郑余庆烂蒸葫芦、杨时程门立雪、黄庭坚涤亲溺器??宗悫“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李白“铁杵磨成针”,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些故事,皆是进行家教的好题材,是良好家风的榜样力量。我们相信:如果每个家庭都让孩子去看看这些名人的故事,或者给孩子们讲讲这些名人的故事,那么,久而久之,不知不觉中已为建设良好的家风添注了心血。

而且,不光是名人,就是我们身边,也不乏这样的榜样力量。记得一个朋友讲过教育儿子的故事,说他儿子才读小学六年级,但已经

有些追求“时尚”的苗头,理发不想再理学生头,而想模仿社会上的一些流行发型。令他理了学生头,借口某阿姨说他发型“像牢中放出来的”,一直闷闷不乐。朋友便带他到某一优秀示范性高中,让他遍观该校男同学发型。直到发现该校学生全部皆是学生头,他儿子才无话可说,不再抱怨。而且,从此以后,每次理发自觉要求理学生头。这,就是典型的榜样示范的作用。

三、父母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众多名人的故事,固然对子女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正面引导作用。但是,父母毕竟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对于管理者如此,对于教师如此,对于父母,又何尝不是如此。作父母的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要求子女怎么样做,子女也会跟着行动起来;反之,如果父母自身不端正,而要求子女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子女也不见得会听从。或者,口头答应了,在行动上也是阴奉阳违的。

就以教育孩子要孝顺来说吧,据《史记》记载,西汉时的万石君石奋,被司马迁赞为“笃行君子”,他是最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他的言行举止“子孙遵教,亦如之”,且“万石君家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万石君家能形成这样优良的家风,令天下向往,难道不引人深思吗?但是,如果为人子女的你整天都只知道干工作、找大钱,逢年过节也不回家看看,老父老母生病了也没有一句关心问候。张口闭口就说“是不是没钱了”。你想想:家中的父母真的仅仅就是希望你拿点钱吗?现在看到你对爷爷奶奶、外

公外婆这样,将来你的子女又会怎样对你呢?从前曾听过一个故事,说旧时某一男子有弃老恶行。其父老迈,该男子携其子,用一破背篓背其父弃于荒野。正欲返家时,其子问:“为何不把背篓带回?”男子说:“一破背篓,留下何用?”其子说:“留下,以后我好背你丢啊!”男子听后,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赶紧把其父背回家去。故事让我们看到了父母对子女的教材效应,可以说是立竿见影。故事中男子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虽不至于给予高度赞扬,但至少他避免了自己将来被遗弃的悲剧发生,实为庆幸。古人云: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至理名言啊!于是,我们明白了胡适为何会由衷感激的说“受了她(母亲)极大极深的影响”“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至于在诚信教育方面,曾子杀猪的故事应该说对我们做父母的也是很有教益的。

四、情感和心理投资远比物质金钱重要

也许有人会认为,要进行良好的家风家教建设,只要肯投入,舍得花钱就行了。你说让孩子们读读家教的经典,好!你开出书单,我给他(她)买全套;你说让孩子们看看名人的故事,好!我没时间给他(她)讲,但是名人的故事,书店里有的是这方面的书,我拿钱给他(她)买不就得了。这种看法不完全正确。不可否认,一定的物质或金钱投资,固然可以促进子女的发展和家庭的和谐,但这仅仅只是一种手段或条件,不是全部。较物质和金钱而论,父母的情感和心理

篇三:家风家训小故事-百善孝为先

踏实做事、诚信待人

家风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它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及生活习惯等,每个方面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我就是在传统、朴实的家风熏陶下长大的…… 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这是父母对我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在我的成长的记忆中,父母一辈子没和人发生过争执,他们一直把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看得很重。我的母亲是一位老实本分、任劳任怨的农民。在村里,她是出了名的老实人,哺育子女,她把最好的东西给我们;赡养老人,虽然奶奶看不起她,但让奶奶颐养天年的还是她;出工干活,她从不挑三拣四,她认为啥活都要有人干,做好就行;她很乐于助人,有好东西除了留一部分给我和哥哥,大部分都会分给邻里乡亲——我们家现在是老年活动室。在我眼里,父亲是全能的,所有的农活都会做,农闲之际他会外出打工赚钱,在70年代较贫困时期父亲的勤奋保障了我们一家老小基本的生活。在父母亲的影响下,我们的耳濡目染使我们及下代孩子们都传承着父辈的优良传统——做事踏实、与人友善、家庭和睦。

百善孝为先——这是我在生活中的亲身体验。在父母的年代,兄弟姐妹多、人际关系复杂、私欲都较重。作为老二的母亲,没有学习的机会,带大8个弟妹、做繁重的劳力是她青春的全部,一身嫁衣

是她全部的家当,也是遭奶奶一辈子白眼的理由,但母亲用她善良、有爱心的处事作风,不计前嫌的做好女儿、儿媳的赡养义务。有好吃的,首先想到老人、平时一有空就会去陪伴,90多岁的外公外婆由8个子女轮流照看,但70岁的母亲还是每天都会骑车去看一下,她说:人老了,看一次少一次,而且他们喜欢我,看见我就很开心,一天不去就会站在路口等待……奶奶一辈子没看好母亲,但一直侍奉左右的却是母亲(因为父亲是最小的,又和父母同住)母亲用博大的胸怀包容了奶奶的无理,95岁的奶奶临终时终于对她翘起了大拇指。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地感染着我们,侍奉公婆、赡养父母贵在平时用心。因此,我们现在跟公婆同住,享受天伦之乐;对一个人在家的母亲,我经常打电话问候,每星期看望一下,逢年过节,会买份礼物和家常菜,和爱人、孩子一起,为母亲做饭,静心听听她的故事和唠叨,给她洗洗衣服、晒晒被子;儿子每周会给老人打电话问候、老公会给点钱让妈妈、婆婆零用,我们的一点点孝心都会激发老人无限的满足感,跟人炫耀儿女对自己的好。看到老人开开心心的生活着,那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家风格言:百善孝为先

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家风孝道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5364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