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新闻稿标题大全

时间:2017-01-20 06:48:42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优秀新闻标题

新颖的新闻标题

1.《难以想“象”的痛苦》(华商报 2010/01/06 9版)

有人说,新闻标题是文学与新闻相结合的最高技巧。这个标题是个绝好的例

子。在广场上看热闹的人们横七竖八地站满了一对大象母子雕塑的身上、鼻子上,

只剩了面孔的大象在人们的踩塔下显的特别的委屈。《难以想“象”的痛苦》,巧

妙地分开了“想象”这个词语,也委婉地对市民的这种行为提出了批评。

2.《奥巴马和希拉里联手是"梦幻组合"还是"一场噩梦"?》(新浪网)

新闻标题的技巧在于如果委婉的揭露一些人们所知的一些信息,在此则标题

里,希拉里与奥巴马激烈竞争是大家都所知的,但新闻标题却低调的用引号来告

诉了读者,而且标题以疑问的语气来引起读者的思考。

3.《我很丑,但不防碍做总统》

2004年的乌克兰大选,遭遇中毒毁容的尤先科占到上风。这句编辑“杜撰”

出来的用第一人称说的话,因为用了赵传的“我很丑,但我很温柔”的比拟,所

以多少带点调侃的意思。政治新闻的标题向来给读者一种谨慎不苟言笑的印象,

如果是纯粹的政治报纸,这也是必须的,所以不可能这样拟发,但《美报》只是

西安的一家社会生活类报纸,所以如此这般“调侃”也算是一种个性,这首先肯

定了尤先科的政治才能,再者也贴近这个喜欢诗歌和善于煽情的总统候选人的风

格形象。

4.《“徒儿” 休得无礼》(华商报 2009/08/11 5版)

西安名胜大雁塔南侧有尊高大的玄奘铜像,经常有孩童爬到“唐僧”身上玩

耍,周围游客缤纷,这等行为甚是不雅。这个摄影报道的大照片就是这样一个随

意的场景,但因为标题的传神,而让报道的分量得以提高,报道的意图也因为这

“借体”教化,而更易实现。

5.《千里赴蓉 只为活出个熊样》(三秦都市报 2009/03/11/ A18版)

报道的是09年被解救的天津受虐黑熊艾玛,被送往成都治疗的事情。“千里

赴蓉”,简要说明了黑熊是被展转送往成都寻求治疗的,而且这种拟人手法也合

乎黑熊受到的关切;“只为活出个熊样”,继承前句语境,轻松幽默地吸引起了读

者阅读新闻的欲望,看完新闻,又感觉这幽默是借对黑熊的调侃之名,而对虐熊

者进行谴责,继而引发读者的怜悯之心。

6.(肩题)墓价4000元碑价1500,一亩地年租350元能建200座墓

(主标题)《墓园暴利 人“死不起”了》(华商报 2009/03/12 45版) 从肩题就可以看出整个新闻要说的问题了,墓园暴利一直为人们所敢怒不敢言,这条新闻不仅为人们代言说了这个问题,而且尖锐地道出了老百姓的心声-----人“死不起”了,愤怒与谴责之意活然而出,让人百般玩味。

7.(肩题)老师随意缺课 学生回家自修 家长困惑-----

(主标题)《上课咋也“缺斤少两”》(西安晚报 2009/03/16 8版)

这是一个典型的借用新闻当事人言论的标题。借用当事人的某句话做标题,在娱乐新闻上最为常见,有时候为可吸引读者,编辑不惜断章取义或者偷梁换柱,如果“断”得好、“偷”的妙倒也是一种敏锐,但相反,眼下因为“胡断”“乱偷”而和当事人引发纠纷的事情层出不穷。李毅的“我的胡球像亨利”就曾是一个报纸“胡断”的标题,让李毅成了诸多球迷的笑柄。《西安晚报》上的这个社会新闻标题,引用的原话抓住了事件的中心,也合适地传达了新闻与当事人的意图,“缺斤少两”则同样运用了反面幽默化的表达手法。

8.《寻枪》(副标题)金龙护卫押钞员“不慎丢失一只手枪”,运钞车在西安街头散发启事悬赏寻枪》(华商报 2010/01/09 头版头条)

这个新闻标题的主标题言简意赅----“寻枪”,而且是用了大号黑字体,直接说明了事情的严肃性,同时它也借用了陆川导演的著名电影《寻枪》的影响力,来实现报纸对事情的质疑----“不慎丢失一只手枪”,怎么会“不慎丢失”呢,相关人员对此遮遮掩掩,而让事情变得扑朔迷离,正印合了电影《寻枪》中的的悬疑,也因为这“悬疑”而被大家期待关注。一句话,这个标题一边严肃地向市民发了“广告”,一边以媒体的态度对事件提出质疑。不过两个字,标题在新闻中的动态呈现特性充分体现。

9.《狼狗咬伤我左腿 主人打断我右脚》(阳光报 2004/05/17 A5版)

当事人张先生被狼狗咬伤,为了索取医药费,又被霸道狗主人打断右脚。标题上下两句,以对联的形式,恰当概括了这个事情之所以成为新闻的原因。新闻界有句俗语“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所以这前后两句,缺一点都不是新闻。而且这种对联形式的标题,对仗工整,拿来对应的新闻元素悄然地传

达了媒体的感情立场(比如这个标题中的“狼狗”对“主人”)。

10.《如果傻根知道汇费没那么贵》(西安晚报 2010/01/14 37版)

新闻编辑永远不能被社会的潮流和热点落在后面。这个新闻标题的妙处就在于借用了眼下人们最关注和熟悉的“热点”来吸引读者,傻根是 《天下无贼》里的主人公,因为得知6万元一寄出去就成了59400元了,所以才决定带走,随后才遇上了“贼”。这个报道借用傻根的事例告诉回家过年的人们,还可以用邮局的其他节约汇费的方法把钱带走,以提防路途上的危险。带上“傻根”的标题成了上半句,许多人都想知道“如果”的下半句,那么,请看报道。

11.《1:0 累死老汉郝海东》《总是郝海东 又是郝海东》(华商报 2009/04/01 16版)2004年的世界杯预选赛,国足1:0艰难战胜香港队,《华商报》在主题报道和相关花絮中分别用了这两个精彩的标题。呼告和反复的制作手法保证了媒体在这场比赛上的鲜明态度,同时也把对郝海东老骥伏枥的赞扬,和对国足存在的实际问题一并融合在了“累死老汉郝海东”这样的大白话里,自然亲切而又感情强烈。

12.《恋爱是件费力讨好的事》(西安 当代女报 2010/03/15 D3版)

“费力不讨好”这个老俗语去下一个“不”字,然后定位一个对感情上的事情,让人耳目一新,有过恋爱的人都会会心一笑,对这样生动的劝勉乐于理解。很多的俗语、成语都是活生生的信息元素,有创意的运用将会使新闻标题活力焕发。

13.《豆芽为什么这么“肥” ?激素催的!》(华商报 2010/05/13/ 15版) 比较精彩的设问型新闻标题。一问一答,让标题的语势波澜起伏,直接吸引了读者对新闻内容的关注。这句问答,包含了最核心的新闻内容,并且给了读者最容易记住的一个生活信息:“肥”豆芽要慎重购买。

14.(肩题)不到200米的大荔县司令部街(主标题)《县委这头是水泥路 村子那头是泥水路》(华商报 2009/08/06 8版)

报纸在排版这个标题的时候,主标题相同字数的两句话被一上一下放置,并且上句中的“水泥路”和下句中的“泥水路”都换了不同颜色的字体,对比的效果更加突出。这种对照式的拟题法,字面上看只是如实描述一种情况,没有直接的褒贬之词语,但所有读者都可以强烈感受到媒体所要表达的鲜明立场。对稿件

信息的高度准确把握,让编辑才得以灵光闪现般地抓住了“水泥”和“泥水”这两个汉字因为排序不同,而造成的巨大反差,以此来做题这则新闻,自然恰当,气势夺人。

15 .组标题:(肩题)国足0:6不敌巴塞罗那 遭遇1979年以来最大败绩 主标题:《脸是这样丢的!》

(肩题)3:0轻松拿下韩国队 中国女足拒绝冷门

主标题:《球是这样踢的!》(华商报 2004/04/23 30、31版) 同一日,中国男足和和女足在大赛中一惨败、一大胜,媒体有理性,但也得在感情上站到读者的角度上,所以这种言简意赅、宣泄般的呼告句式,直接把握住了读者的心情,且又不失分寸,读者会马上亲近过来,新闻信息的传播得以良好实现。

16.《听说 童话昨日回来过》(三秦都市报 2009/05/31/ 8版)

报道的内容是六一前夕报社主办的儿童剧上演。标题采用比拟,把早已经远离孩子的儿童剧当成“人”来说,如讲久违的童话故事:“从前,有一个青蛙王子??”,标题给读者开了一个梦幻般的头,而“故事”具体则是在新闻内容里。同时这个标题用一个“听说”和一个“回来过”,把新闻中对儿童剧的忧患意识强烈地抒发了出来,这给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和具体的感受。

17.《借你的眼睛穿过黑暗》(摄影报道)(西安商报 2009/11/10 8版)

照片的内容是5位来自外地的目盲艺人在两个健全人带领下穿过马路。他们前后手搭肩膀,互相配合,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新闻用浪漫的诗句作为标题,首先传达了对这些残疾人互爱互助的尊重,再者他们虽身有残疾,地位卑微,但也是自立自强的艺人,所以这句浪漫饿又充满深情的句子,也显示了他们对生活的乐观和对生命的热爱。

18.《九牛二虎之力搬大象》(三秦都市报 2009/04/16 A3版)

西安动物园搬迁,几只恋旧地的大象不愿意离开,工作人员开始想各种办法??费了老大的劲,终于把它们给装走了。这同样是一个巧用成语的标题。“九牛二虎之力”说明人们做这件事情很是费劲,而出这么大力气做的又是“搬大象”的事,这两个新闻元素合起来,就变成了趣味横生的“九牛二虎之力搬大象”,一句话,三个动物,牛和老虎都没有大象“厉害”-----而确实在搬迁动物园的时

候,就这个大象最难搬,工作人员的各种方法在读者看来都十分有趣,这正和题目的有趣互相照应。

19.《国足赢了 全国人民笑了;国力走了 陕西球迷哭了》(华商报 2004/08/04 头版头条)

这个对照性的标题把两个新闻的感情元素平静地说出来了,但对于本地读者、尤其是球迷来说,这种感情却恰恰相反成了一种复杂,继而强烈迸发。这个标题对版面的美化作用在美编的安排下得以彰显-----同样是白色大号字体,但左边是大红底色、全国球迷狂欢照片,右边是纯黑底色、陕西球迷撒泪即景。一赢一走,一笑一哭,看似平淡的标题,实则饱含了编辑的别巨匠心。

20.《你胆大 我害怕》(摄影报道)(华商报 2009/11/17 19版)

照片上一个拆迁房屋的民工悠然地站在一个10米高的梁上挥动榔头,让过路人心境胆颤。站在群众角度上的第一人称的标题,用顺承的语气表达了对“大胆”民工的劝勉与批评。六个字一句话的题目言简意赅,准确鲜明,且与新闻内容配合完整。

21.《女播客 小喇叭开始广播啦》(西安 当代女报 2009/11/02 A8版)

“小喇叭开始广播啦”,相信这是每个人都耳熟能详的一句话,这句被小时候的蔡国庆喊喊出来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学儿童节目“小喇叭”的“片头”,深受人们怀念。这个标题把这句“古老”的话,用在一个新生事物“播客”的身上,移栽巧妙,形象生动,意境深远,富有感染力,也把读者的兴趣吸引到了新闻里的“女播客”身上去了。

篇二:如何写新闻标题

如何写新闻标题

文/ 浙江大学 郭庆

前人云:“石蕴玉而山辉,水含珠而川媚。”新闻的标题可谓石中之玉,水面之珠,被称作新闻的“眼睛”。一篇新闻报道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是标题。好的标题,它可以鲜明地表现闻的主题,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强化新闻的表达效果,从而让人产生“急欲一读”的强烈愿望。因此,编辑记者在标题的制作上多花点功夫,多推敲几回,还是非常值得的。

通俗化——现代传播对标题的要求

社会发展到今天,新闻受众群的变化,是标题制作不断走向通俗的文化基础,通俗浅显成了报纸新闻的本质特征。过去,中国报纸的读者大多是知识分子,因而报纸语言相对显得儒雅,书面语用得较多。而在西方,报纸新闻的读者面一直较广,普通老百姓是报纸的主要读者和消费者,所以他们的新闻标题一直以简洁、通俗为主。如今,我们的报纸也已走向千家万户,成为大众共享的“文化快餐”。既反映国内外大事,又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新闻性和可读性并举,是报纸赢得读者的基本原则,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新闻标题,成了报纸的“眼睛”和“卖点”。好的标题,它可以一目了然的直观性,紧紧抓住读者。

以笔者的观察,《北京青年报》和《羊城晚报》这一南一北的两家报纸,堪称这方面的佼佼者。他们的标题,并不讲究刻意的对仗和工整,语言上也多使用没有精雕细刻的大白话,却让人一看到标题就感觉到特别亲切,特别贴近,好似跟你在拉家常。在组版上,再配以黑体大号字体,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力。比如《北京青年报》曾有一篇报道,说的是入冬以后北京煤炭市场的供求情况和煤炭质量上存在的一些问题。这样一篇内容很普通的报道,编辑做的标题是:《蜂窝煤有几个眼——来自煤炭市场的报道》,结果一下子就吊起了读者的胃口。实际上,一个好的标题,不但能给文章锦上添花,还能起到拾遗补缺修饰美化的作用,它能激发起读者的好奇心,吸引读者的眼睛顺着标题去看正文。

报纸的生命力在于它的生动性、可读性和贴近性,“俗”标题在接近读者、接近生活、创造生动活泼的语言上,无疑是一种成功的尝试和可喜的进步。用普通老百姓日常口语中最形象生动的语言来作标题,犹似老百姓自己的道白,一看标题就让人心中有了底;这类标题所统领的新闻也往往是百姓爱看的。

多元性——标题制作蕴含的业务能力

新闻标题的制作,要说难,并不难。只要在新闻岗位上干过几年的,都能做个八九不离

十。但要说易,却也不易,因为要做出个让人眼睛一亮、回味无穷的标题来,实在不比写一篇好文章省力。所以,标题制作对新闻编辑的业务能力是要求颇高的。这里说的业务能力,通常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理解能力。编辑对所报道的内容要有一个完整准确的理解,这是制作标题的先决条件。而有时,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编辑并不能完全理解报道的内容,把握不住报道内容的要旨,这就容易导致题文不符情况的出现。这样做出来的标题,或以偏概全,或夸大其词,或产生歧义,只会误导读者,更谈不上高明了。要避免出现这种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多读几遍文章,只有把报道的意思彻底搞清楚了,做出来的标题才能最贴切地反映内容,做到既形象生动又鞭辟入里。

二是概括能力。恩格斯在谈到如何拟书名时曾说过:“我相信书名越简单、越不费解,便越好。”新闻标题的制作也是如此,简洁凝炼、不拖泥带水是一条重要标准。但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就是要有较强的概括能力,能够用最精练的文字将报道的内容主旨表达出来,这也是编辑的基本功之一。老报人曾提出过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叫作全面、比较、反复。全面,就是不要听信单方面的意见,要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包括对立面的意见,这样有助于提高独立判断事物的能力;比较和反复,就是要多加分析和估量,拿准以后再考虑考虑,再看一下还有没有不周密的地方,然后再办。制作标题也可以借鉴这种方法,在分析、比较、鉴别中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使得题合文意,准确鲜明。

三是表达能力。制作标题时,除了要准确简炼外,还应该力求形象生动,具备一定的文采,这样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而要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编辑必须具备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有的新闻标题在制作时,要求编辑掌握新闻事物外形诸因素,通过巧妙的组合,给读者以美感,如闻其声,如观其形,引起联想,借标题加深对新闻内容的理解;有的新闻标题可以诗词入题,或古诗翻新,或反意用之,或借句发挥,使标题“意真,辞切,神远而含蕴不尽”;还有的标题制作,可像创作中国画那样,或写意,或泼墨,或工笔,“立象以尽意”、“传神写照”、“以形写神”。所以,编辑的文字功底如何,在标题中便可一目了然。要做一个好的编辑,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学修养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想像力,多想、多练、多推敲,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使标题产生动人心魄的效果。

新、趣、活——不经意间泄春光

什么是好的标题,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有几条应该是公认的:准确、鲜明、形象、生动。准确,就是题合文意,概括得当;鲜明,支持什么,反对什么,必须旗帜鲜明地体现在标题中;所谓形象,就是读之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犹如面对电影镜头;生动,就是使标题生机勃勃,动感强烈。

那么,怎样做一个好标题呢?

首先是刻意求新,不落窠臼。新闻要新,早已为人所共识,那么,作为新闻之“眼”的标题,必须以创新为使命。有时为了拟制一个好的新闻标题,常常要写一二十个题目,以便从中挑选一个最有新意的,好标题就是在这样反复地分析、比较和鉴别中“跳”出来的。笔者曾经编过这样一则稿子,写的是宁波举行国际玩具展览会,文章内容不错,但原稿作者所做的标题却很平。如何跳出一般会议报道,做一个吸引人的标题,确实费了我不少心思。最后,我突然想到有一本非常轰动的动画片叫《玩具总动员》,于是灵机一动,顺手拈来,做了个标题:“宁波昨日‘玩具总动员’”(主),“国际玩具展览会开幕盛况空前”(副)。另外,在新闻实践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有时看似文章的主题在“此”,但实际上作者的笔触却有意无意间在“彼”处泄露春光。如南方某报刊登过一篇题为《这一“环”怎么如此难受》的文章,从标题上看写的是一位因医院上错节育环而带来无穷痛苦的妇女,实际上锋芒直指那些出了事故后再三推诿不负责任的医院。此标题一语双关,令人回味无穷。

其次是生动形象,以“趣”引人。要使新闻报道博得读者的兴趣,就必须在“趣”字上下功夫。笔者在《羊城晚报》上曾看到过一则报道,标题是:《老板变卦,空姐变脸》(主),“国泰空中服务员停止笑容抗议减薪”(副)。这则标题好就好在语言谐趣,生动贴切,而主标题又恰到好处地套用了一部风靡一时的大片的名称,让读者读之不禁会心一笑,对稿子立时便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不过,我们提倡趣味性,并不是为趣味而趣味,那种以离奇、庸俗、低级趣味去迎合部分读者口味的做法,是应该反对的。

此外,语言秀丽的标题,也容易打动人心。语言美妙、句子传神的标题,会让人产生乐意一看的情感。因此,编者在拟制新闻标题时,应讲究点文采,尽量把标题做得妙趣横生、情景交融、兴味盎然。上海文汇报曾做过一只标题深受行家赞赏。标题是:《唐韵一曲惊四座,梅师知音识良才》。这只标题写的是世界小提琴大师梅纽因在上海访问时,对上海姑娘唐韵的演奏给予了高度评价。《文汇报》做的这只消息标题,琅琅上口,耐人寻味,被行家称为“乐曲动人、演奏惊人、佳句喜人、标题引人。”

篇三:新闻标题就是新闻的题目

新闻标题就是新闻的题目,它是对新闻内容的形象概括。俗话说“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新闻标题对于吸引、引导人们阅读新闻报道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编辑和记者(通讯员)制作新闻标题的侧重点不同,编辑制作新闻标题要着眼以打动读者的心,而记者和通讯员则是要着重展现报道的精华以打动编辑。有时一个标题就可能决定一篇消息的命运。编辑部每天会收到大量稿件,编辑不可能一篇一篇全部细读稿件,他们通常是先看标题,再看导语,然后看结尾,标题通不过,这篇稿子就有可能被“毙”掉了。(兴牧富民陈旧,差点被毙,换了题目)。

新闻标题分为主题、引题、副题三种。主题是标题最主要的部分,它所用的字最大,不可或缺,用以点明新闻最主要的事实和观点。引题位于主题的上方,又被称为眉题或肩题,字号比主题略小,用以引导、说明、烘托、渲染主题。副题是位于主题的下方的次要标题,字号最小,对主题起补充、注释的作用。例如:

钞票“铺”不了路, 匕首吓不到人(引题)

百余群众追捕抢劫犯(主题)

又如:

印厂通宵赶印,书店专柜销售(引题)

市民竞购十七大报告(主标题)

本市两天销售单行本13.2万册(副题)

制作标题时要注意主题、引题、副题三者的虚实关系。制作一行标题时,主题必须是实题。制作二行题,即主题+副题或主题+引题的时候,二者必须有一个是实题,另一个可实可虚。(所谓虚题,就内容比较抽象含蓄,以说理为主,侧重说明某个原则、愿望、道理)制作三行题时,必须有一个实题,其余可实可虚。一般说来,引题为虚题,副题为实题,主题可实可虚。

制作标题要注意三个原则:1、要贴切传神;2、要具体明了,突出主要的新闻要素;3、要简练生动。

消息头是消息的标志,正规的消息都不可忽视消息头的运用。消息头分为讯和电两类。讯是通过邮寄或书面的形式发送给报社的新闻报道。若是报社通过自身渠道采写的本埠消息,就表明“本报讯”,若是外地发来的,还应表明时间和地点。电是指通过电报、电话、电传、电子邮件、传真等形式发送给报社的新闻报道。现在一般通讯社的新闻稿件都会采用以下形式,称为“电头”。电头一般由发布新闻的单位名称,发布新闻的地点,发布新闻的时间和发布新闻的形式这四个必不可少的要素组成。

消息头有四个作用:1、使消息区别于其他问题;2、是“版权所有”的标志;3、标明消息来源,有利于读者作出判断;4、消息头标明了采写的媒体,消息的质量与否,也就关系到媒体的声誉,有利于促进媒体提高报道质量,谨慎对待每一条消息。

新闻导语也是消息的标志,是消息区别于其他文体的重要特征。新闻导语是新闻的开头部分,一般由最新鲜、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例如,假如你乘旅游车去郊外游览,正在过铁路之际车子抛锚于铁轨之上,而火车正风驰电掣、呼啸而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过路群众奋力将你的车子推出了铁轨。化险为夷之后,你要把这件新闻告诉别人,如果从自己怎样梳妆打扮、如何鱼贯上车说起,肯定无法一下子就抓住人的注意力。你如果劈头第一句话就是“今天我差点被火车轧死”,听众的好奇心肯定会一下子被你给高高掉了起来。

新闻导语担负着三项使命:1、以极俭省的笔墨反映出新闻的要点,使读者一见即知其主要传递的是何种信息;2、为整篇报道定下基调,导语的写作往往直接影响到新闻其余部分的写作方向和舒展程度;3、吸引读者的注意,最大限度地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大家先比较一下下面两个导语:

一是1865年4月15日纽约先驱报的报道:今晚大约9时半,在福斯特剧场,当总统正在同林肯夫人、哈里斯夫人和罗斯本少校同在私人包厢中看戏的时候,有个凶手突然闯进包厢,

向总统开看一枪。

二是1963年11月22日纽约时报的报道:肯尼迪总统今天遭枪击身亡。

第二篇新闻导语就这么一句话,但比第一个导语要好得多,这就是“立片言以居要”的魅力所在。

新闻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有五点:

1、出语不凡,巧于开篇,突出最有新闻价值的要素。一些好的新闻导语往往别出心裁,一上来就抓住读者。例如新华社记者郭春玲写的一篇报道,导语是这样写的:鲜花、翠柏从中,安放着中国共产党员金山同志的遗像。千余名群众今天默默走进首度剧场,悼念这位人民的艺术家。这条导语打破了以往追悼会消息的传统格式。以往追悼会消息大概是所有报道中最刻板沉闷的品种,其导语往往是“某月某日某某人的追悼会在某地召开”,几乎千篇一律。郭春玲这条导语一开始就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鲜花、翠柏从中……金山同志的遗像。邻人身临其境,给人以生动、深刻的印象。

2、抓住新闻事实的精华和核心,突出新闻事实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人民日报有一条关于“换房集市”的消息,导语颇有意思:一个商品不露面,顾客却整日熙熙攘攘的集市,6月15日在北京第二次出现,这里交换的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住房,所以被称之为“换房集市”。这则导语如果直通通的说“北京市第二次换房集市于6月15日举行”其魅力就会顿失。

3、要突出最新的内容和最新的时间要素。突出最新的内容和最新的时间要素,就要做到:1、报道的内容要新,要提供新的信息,要讲人们闻所未闻的东西;2、要讲究时效和契机,在导语中突出最新的时间要素。这就要寻找新闻由头。新闻由头就是在时效和内容上比较新鲜,可以以新带旧的新闻报道材料。寻找新闻由头有三种方法:1、由近及远法;2、现场观察法;3、避旧出新法。比如最近在农民日报发表的给庄稼治病的“土医生”。魏铁良退休从事科技推广已经坚持了十多年,报道时要是从十多年前说起,肯定有很陈旧、不新鲜的感觉,因此我们采取了由近及远法:“老汉今年七十八,原在大刘问十乡,退休以后搞科研,苦心研出七成果,第一包治丈蟆虫,药打一遍虫死清”在革命老区源汇区问十乡、大刘镇一带,逢乡村庙会,有一位叫魏铁良的老汉都会登上舞台,在剧团乐队的伴奏下唱上这么一段“垫场”戏。别看老汉其貌不扬,十里八乡的群众可都认识他,他们说:“魏老汉可是有名的医治庄稼病的?好手?!”从魏铁良登台唱戏搞宣传这个新近发生的事情入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清晰、简明、生动。叙事清晰,是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有人曾写过这样的导语“我国外交部今天就阿联酋驻中国大使馆5月7日交来阿拉伯联合国外交部4月25日关于答复英国外交部4月24日声明的声明和阿联驻中国大使查卡里亚.阿利德.伊玛姆5月7日同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某某某的谈话照会阿联驻中国大使馆”。一句话长达106个字,而且中间不带标点,读者匆忙之中恐怕很难明白作者到底要说什么。其实作者也无非是说“中国外交部今天给阿联驻中国大使馆一个照会”。

要清晰、简明、生动,就要做到:1、突出主要事实,尽量少写附属事实和琐碎细节;

2、要删去看似很华丽实际没有多大实际内容的空话、套话,力求使导语显得精练;3、涉及的人名、头衔不能太多,不能分散读者的注意力;4、专有名词、单位名称也不能太多。例如有这么一件事:哈尔滨动物园有一头黑熊逃了出来,后来钻进了该市一家工厂里,被几名青年捕获。有一条消息的导语是这样写的“哈尔滨市煤炭第二供应站蜂窝煤加工厂的7名青年工人,今天在车间抓住了一头熊。”导语开端是一个知名度甚低的很长的单位头衔,一直到最后才点出主要新闻,这样效果不是很好。路透社报道这一事件的导语就要生动的多“中国东北的两名女工人受惊大叫,因为一只黑熊在她们工厂的机器下面突然冒了出来。这只熊逃走时掉在一个机器坑内,7名男子用铁罐盖住,把他活捉。”描写一头黑熊从机器下面冒出来,要比空泛地讲一个城市里的黑熊给人印象强烈的多。(多用动词、多用短句)

新闻躯干的两大功能,一是解释和深化导语,二是补充新的事实。

写作新闻躯干的要求有:1、围绕一个主题取材;2、尽量具体充实,使读者对新闻人物或事件有一个完整真切的了解;3、叙事要生动,行文要有波澜,保持读者的兴趣;4、段落层次

要分明,起承转合要自然。其中,叙事生动的要求有四个方面的原因:1、新闻报道要生动,往往离不开新闻细节,而新闻细节正是在新闻躯干部分展开的;2、新闻躯干的篇幅比较长,回旋余地也就比较大;3、可以采用叙述、描写、引语等多种表现手法,交替使用,容易产生生动的效果;4、除了叙事生动外,还要顺应读者的阅读心理,不要节外生枝,谈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下面我以《情系沙澧爱无言》为例分析重点给大家谈一下新闻细节问题。在2007年7月沙澧河拆迁过程中,区政协副主席王新波身患肿瘤的妻子多次去郑州住院,他却依然忙碌在沙澧河开发建设一线,直到7月28日,在郑州做完一个化疗疗程回来的妻子病情突然恶化,被送到市中心医院抢救的时候,他才匆忙赶往医院,而妻子却永远闭上了双眼。这件事情传出来后,区里有对新波主席敬业精神打动里,但也有认为他冷血,没感情,不近人情里。当时区领导将宣传新波主席的写作任务交给了我。经过深入采访,我紧紧围绕情系沙澧爱无言这个主题,深挖了几个细节,在新闻躯干部分就一些人的误解做一个交代。一个细节是在新波主席的爱人住院后,我特意描写了省级劳模杨桂萍和新波主席的对话“?嫂子住院了,你咋还来啊??王主席说:?现在正是关键时候,有些情况我比你们熟悉,我一走,你们还要从头再来?”一席话,交待了问什么要继续坚守岗位,体现出了新波主席的敬业精神。紧接着,我又来了一段杨桂萍和新波主席的对话“?那嫂子咋办哩??他说:?白天让她姐妹辛苦辛苦,我晚上尽可能过去陪她?”还有一个细节是在他妻子走后,我有描写了一个细节,杨桂萍在见到办完妻子后事第二天就上班的新波主席后很意外,就劝新波主席多在家休息两天,他(新波主席)说:“在家看着恁嫂子的东西,我心里难受,忙着,心里好受些,别劝我了”。(全文收录在源汇区沙澧河开发建设纪实一书中,时间关系在此不多讲了)两端细节描写都不长,但一个充满感情,有血有肉的党的好干部形象立刻树立在了人们面前。王新波的事迹在媒体报道后,市委书记靳克文作出重要批示:“王新波同志为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不顾家庭困难,一心扑在工作上,为大家做出了表率,我们要向新波同志学习……”

新闻背景是指和新闻人物或事件有一定联系的环境和历史条件。与新闻事实有关的环境和历史材料就是新闻背景材料。狭义的新闻背景即指在新闻报道中直接涉及的背景材料,而广义的新闻背景包括三个方面:1、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广阔的时代背景;2、与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发生发展过彻底能够直接有关的背景材料;3、向记者提供消息、介绍情况的人的背景情况。例如农民日报发表的漯河市硕士“村官”王红兵治村记。“自打红兵来了以后,村里稳定了,人心又重新聚起来了,经济发展也有了很大起色。”一提起村党支部书记王红兵为村里带来的变化,毛寨村群众谢军伟脸上就乐开了花。4月4日,笔者在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干河陈乡毛寨村采访时,群众都争着抢着夸奖他们的硕士“村官”王红兵。(导语)毛寨村拥有670户居民,1700亩耕地。前几年,村子在各种矛盾的交织下,村“两委”班子长期瘫痪,经济发展滞后,是出了名的上访村、乱村、穷村,乡里曾派驻几批工作组都无功而返。(毛寨村背景材料--与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发生发展过彻底能够直接有关的背景材料)2006年4月,源汇区为了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在漯河市率先开展了选派大学生村干部工作。他们从区直机关和乡镇选派了109名优秀中青年干部,到农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帮助派驻村改变面貌,尽快走上致富路。34岁的法学硕士、时任干河陈乡副乡长的王红兵,从此添了一个不拿村里一分“俸禄”的新职务———毛寨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王红兵当村官的背景材料--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广阔的时代背景)

新闻背景有三种类型:1、衬托对比型背景材料;2、注释说明型背景材料;3、解释分析型背景材料。衬托对比型材料往往能产生戏剧效果。注释说明型材料的作用有四:1、点出事件的原因、条件和环境,通过横向或纵向的联系,交代它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有助于读者对新闻的理解;2、注释说明型材料是使读者从已知通向未知的桥梁;3、用来交代人物的身份,或新闻人物与周围人物的关系;4、有时候还能暗示作者的观点。

新闻背景的作用有四:1、能够解释、烘托、深化新闻的主题,使新闻的内涵更加明白显豁;

2、能突出新闻的特点,提升新闻的价值;3、能代替不必要的议论,使新闻显得客观;4、还能增强新闻的知识性和可读性,增添情趣。

运用背景材料的注意事项有三:1、要紧扣新闻主题选择背景材料,要尽量少而精,不要喧宾夺主;2、运用背景材料要有针对性,回答读者关心的问题;3、要灵活穿插背景材料。 写作新闻结尾的注意事项有:1、结尾的新闻的组成部分,要紧扣主题,为表现和深化主题服务;2、要以叙述为主,力避空泛;3、要顺势而行;4、要简洁,不重复;5、结尾要使人恋,或取豹尾之势,遒劲有力,给人以较为强烈的印象,或取撞钟之意,余音绕梁,使人掩卷暇思。

新闻结构形式有四种:1、倒金字塔式结构;2、时间顺序式结构;3、悬念式结构;4、并列式结构。

倒金字塔结构的特点有五:1、它打破了写作的常规,不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安排层次段落,而是按事实的重要程度来决定写作顺序;2、它要求把最重要、最精彩的新闻事实放在消息的导语中,而其他事实也是按照先重后轻、先主有次来安排的;3、它往往采用部分要素式导语,即在导语中突出最有新闻价值的一两个要素;4、对事件过程的叙述比较概括,各段文字都很简练;5、各段之间往往有逻辑上的联系。

倒金字塔结构的好处是:1、要利于快速组织写作;2、有利于编辑和读者了解新闻的全貌。不足在于:对某些非事件性新闻、有人情味的新闻就不太适宜了。因此它适合用来写突发性新闻,写作时要注意各段之间的衔接和逻辑递进关系。

时间顺序式结构是按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来写作。它适用于故事性强,以情节取胜的新闻,尤其适合写现场目击记。它的优点是条理清晰,现场感强。它的缺点是:1、开头太平淡,往往不能吸引人;2、消息最精彩的部分往往淹没在冗长的叙述中。

悬念式结构是把倒金字塔式结构和时间顺序结构相互结合、取长补短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结构形式。这类消息的开头是一个带有悬念的导语,巧妙地点出最精彩或最重要的事实,吊住读者的胃口,然后在以后的段落中,就基本上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写作。它的优点是:叙事具体、完整、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使读者容易理解和接受新闻信息。适用于那些以戏剧性见长的新闻事件,如亲历记、现场目击记、新闻故事等。例如2007-8-2漯河日报发表的“拆迁工作中的大忙人——徐照中”,导语就一句话,徐照中很忙,记者几次相约采访,他都没空。徐照中是谁?他是干什么的?他为什麽这么忙?引起了一系列的悬念。于是读者就会迫不及待的去看第二段:“徐照中是源汇区建设局纪检书记,在拆迁工作中主要负责老街辖区的丈量验收、具体拆迁和为被拆迁户安置住房序号工作,每天都奔波在丈量现场、拆迁现场和拆迁指挥部之间。”

并列式结构是开头有一个总括性的导语,随后的几个自然段所涉及的内容基本上就是并列关系。并列式结构适用于经验式、公报式的新闻报道。例如河南日报2004-03-31发表的党旗飘飘映社区:漯河源汇区社区党建工作侧记。先是一个总括性的叙述“近年来,随着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愈来愈多的社会服务、社会管理和社会保障功能转向街道和社区,因此,积极探索和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工作,不断提高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凝聚力,保证城市的改革、稳定和发展,已成为摆在城市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随后的几个自然段“源汇区从建立网络、完善制度入手,保证了社区党建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为社区党建工作提供了成功的经验。”“他们还把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和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纳入社区党建工作范畴。”“为保证社区党建责任的落实,源汇区配套建立了党员领导干部包建联系点制度。”“春华秋实,源汇区社区党建工作开展3年来已结出累累硕果。”所涉及的内容基本上就是并列关系。

新闻结构的形式有很多,不论采用何种新闻结构,都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根据新闻本身的特点来选择确定新闻结构形式;2、要统筹兼顾,上下贯通;3、要照顾读者的阅读心理,句式最好要短些,每段也以一两句话为宜,这样在版面上疏密有致,便于读者有选择地阅读;4、要赋形定势,匠心独运


新闻稿标题大全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5286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