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采青by子慕予兮

时间:2017-01-19 05:54:48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大学语文默写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伯兮》伯兮朅兮,邦之桀兮。 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 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从文貍,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论语》自己背去吧

《妇病行》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当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 “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饥且寒,有过慎莫笪笞,行当折摇,思复念之!乱曰:抱时无衣,襦复无里。闭门塞牖,舍孤儿到市。道逢亲交,泣坐不能起。从乞求与孤儿买饵,对交啼泣。泪不可止:“我欲不伤悲不能已。”探怀中钱持授交。入门见孤儿,啼索其母抱。徘徊空舍中,“行复尔耳,弃置勿复道!”

《董娇娆》洛阳城东路,桃李生路旁。花花自相对,叶叶自相当。春风东北起,花叶正低昂。不知谁家子,提笼行采桑。纤手折其枝,花落何飘飏。请谢彼姝子,何为见损伤。高秋八九月,白露变为霜。终年会飘堕,安得久馨香。秋时自零落,春月复芬芳。何时盛年去,欢爱永相忘。吾欲竟此曲,此曲愁人肠。归来酌美酒,挟瑟上高堂。

《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移居二首》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弊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庐山?》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迥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烛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蝶恋花》槛菊 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水风轻、苹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望海潮》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篇二:地域文化(修改)

景观的灵魂——地域文化

引言:

世界范围内的景观名胜,为何能吸引众多游人趋之若骛,而且百看不厌呢?风景洵美,自是一个原因;但重要的是:有文化,有历史。那么,文化、历史又以什么为载体?或言,文化、历史通过什么来体现呢?最直观的便是文物或历史遗迹。

历史遗迹为名胜带来神秘感,给游人以丰富的联想;文物含藏着特定文化。有了历史、文化的景观名胜就不会让游人仅仅“到此一游”。 因为,景观除却直观的审美价值之外,还有了属于自身的灵魂——文化。

摘要:

纵观世界,只要是景观或被称为是景观的物体,便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与此同时,各旅游景观无不包含着强烈的地域文化。景观有了文化的内涵,仿佛有思想的人,不再是行尸走肉,也大大延长了自身的生命周期。而没有或者丧失文化的景观,就像贾家公子般,“枉费一身好皮囊”。

关键词:地域文化 民族文化 历史文化 景观灵魂

一、 文化与景观:

文化与景观密不可分,景观是文化的一面镜子,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往往充当景观的内涵。以下就是对文化、景观以及两者关系的分析。

(一) 地域文化:

文化,这里特指人们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的综合。文化的发展与地域、历史有密不可分,而且民族间的文化也有其差异性,我们暂且将它们称为地域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

1、 地域文化:

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地域”,是特指本乡本土。世界范围内,大到四大洋五大洲,小到一座城市一个部落,都有属于自己的地域范围(虽然这是人为的区分)。在每一地域内的人们,几乎都有属于自己地域特色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俗语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渔夫生活于大江、大河、大海之滨,到了高山、草原,他就无法施展一技之长;樵人离开了他的森林,也必须面对前所未有的生活考验。曹操挥师南下,攻打东吴,驻扎长江北岸赤壁口,只因中原之将士不谙水战,百万雄师毁于一旦,而曹公也几乎丧命华容道。由此,地域

间之差异可见一斑。

文化则又恰恰源于生活,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发展;不同的生活方式,文化也就各异。河姆渡文化与大汶口文化是公认的中华民族文明两大起源,由两者遗址中出土的文物,可以得出,南北文化的差异性已经初现端倪。在以后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所特有的文化体系,而且,由于政治、历史等多重原因,地域间的划分日趋具体,出现了齐鲁文化、楚文化、吴越文化等等一系列具地域特征的文化体系,文化体系也随之复杂化了。

综上,由于种种原因,地域间存在着文化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即存在地域文化。

2、 历史文化:

时代在变迁,历史在发展,文化也随着更新。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文化也是与时俱进,更有甚者,文化也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然而,历史也会在文化身上烙下深深的时代印记。

齐鲁文化是特定历史时期产生的地域文化。春秋时期,百家争鸣,齐文化与鲁文化,包含了其中多数学派,可谓是两朵虽同出一母,风格却截然不同的奇葩。由于历史的撮合,两者构成了一个体系——齐鲁文化,生存并发展于齐鲁大地。至汉武帝时,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齐鲁文化中的儒家文化成为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延续并影响了中国两千年。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儒学也接受了其他学派或是宗教的思想,道、法、佛(禅)等,并与其他思想结合,支生出新的学派,儒、道、禅等结合,产生理学等。

再者如:中国、印度,是古老文明古国,美国、澳洲则是后起之秀;北京——七大古都之一,上海则是新兴的国际大都市;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前沿,井冈山——燎原星火的起点。历史文化有其延续性和交替性,和永恒的规律性。

因此,地域文化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都有不同的特征,但是,她却有其自身的延续性和更替法则。

3、 民族文化:

地域文化也有其民族性。单说我国,由于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政策,56个民族分布于神州各个角落。每个民族由于生活区域、生活习性生活方式等的不同,因而各民族间的文化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各民族的文化又统称为华夏文明或中华民族,用以区别世界上其他的民族。如:日耳曼人、犹太族、法兰西民族、美利坚民族等。

古希腊心理学家伊壁鸠鲁(Epicurus)认为,不同民族表明同一事物的名词之不同,不只源于那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的不同本性和那些事物在那些民族中的每个民族那里产生的印象。也就是说,(1)民族间文化产生差异性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民族自身的本性和事物对

一个民族生存所产生的作用。(2)各民族间的确存在着强烈的差异性。

因此,地域文化在地域、历史、民族间,都存在着差异性。由于地域相对比较稳定,我们边把三者由地域文化归而统之。

(二) 景观:

景观一词景观一词来自德语,原意是指风景、景物。自从景观一词被引入地理学后,就被赋予了特殊含义,即指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象的综合体。景观可以分成两大类,即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也称人文景观)。

1、 自然景观:

自然景观指完全未受直接的人类活动影响或受这种影响的程度很小的自然综合体。山体、原始森林、河流海洋等,皆属自然景观之列。

2、 人文景观:

文化景观是指居住在地球上的人类集团为满足社会经济需要所创造的景观,如农田、城市、荒漠中的绿洲等;还包括应旅游之运而生的主题公园、游乐园。

然而,在现实的景观世界里,单纯的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是不多见的,多数都是两者并存,都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结合。

(三) 地域文化与景观:

景观与文化,如人之与思想。宋人郭熙曾言:“山水以山为血脉,以草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寥寥数语,就把山水景观拟人化了,然而,有了“血脉”、“毛发”、“神采”还不能称其为完整的人,景观亦如是。因为,完全意义的“人”是有思想的,有“三魂六魄”,所以,我们为郭熙之句添加 “以(地域)文化为灵魂”,意即景观也有灵魂,而景观的灵魂就是地域文化。

二、 世界各著名景观无不包含强烈的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是景观的灵魂,是景观长盛不衰的保证;景观则是地域文化的载体。纵览世界各大著名的旅游景观,它们无不包含强烈的地域文化和明显的地域特征。

杭州西湖杭州西湖,百媚千娇,外柔内刚,柔美如西子,才艺似苏小,刚强犹岳王;“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西湖是一面镜子,不仅方便了“美景们”梳妆打扮,还照出了历史,映出了文化。

西湖是杭州的缩影,春秋时曾先后属吴、越,因此,西湖所在的杭州就属吴越,而西湖就是产自吴越的一颗明珠。在西湖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时刻接受着“吴越文化”的洗礼和渗透,无处不凝聚着吴越文化。而吴越文化的精髓,从当时杭州被誉为“江南佛国”就已可知

其八九了。因此,西湖时时处处都散发着佛国气息,更深层的讲,西湖本身和周围的美景(西湖十景,新西湖十景,以及西进后的西湖风光)无时无刻不透出“禅”的空灵与幽静。

西湖表现出来的空灵与幽静恰恰就是五代吴越文化的精髓,也就是西湖在五代时的地域文化,更说明了这就是五代时吴越人民的审美观,因为西湖出现在了合适的地点,更是因为合适的统治者赋予了西湖合适的文化内涵。正应验了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尼的话:美就就是合适的,与目的相应的,即,美就是人们喜爱的。

因此,自五代开始,西湖的文化底蕴就围绕着“佛” 而展开,西湖与禅更是结下不解之缘。

巴黎凯旋门,神圣庄严,古典高雅;庞大的身躯,精细的雕刻,极具欧域特色的建筑模式,符合欧洲人的审美观,也吸引了全世界的人们来观光游览。然而它更具历史的纪念价值,在凯旋门上装载的是拿破仑的宏图伟志,是法兰西的骄傲,是“法兰西第一帝国”对外战争的历史,却又弥漫着法兰西民族的浪漫主义。

三、 没有文化灵魂的景观必将走向灭亡

景观没有了文化的灵魂,没有了历史的沉淀,必定走向灭亡山水美景有了大自然的外在形象,却没有文化的灵魂,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有的无人问津,湮没在岁月无痕;有的消逝于风雨的波折。人造景观若不赋予历史文化,也同样会走向衰败;同时景观也需要历史文化提升自身的观赏性。

神农架,地处湖北荆楚之地——湖北,湖北是楚文化的摇篮。楚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逐渐崛起,逐步成为南方空前庞大的第一大国。楚国是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古老国家。神农架山地是秦岭、大巴山、巫山山脉汇合地区,是我国中部最大的山区,向有“中央山地”的称呼。

以神农在此搭架采药而闻名于世的神农架,是远古洪荒时代遗留下的“备忘录”,以其蛮荒的历史、诡谲的传说和神奇的生物世界,发散出令人难以抗拒的魅力。其中,神农架究竟有没有“野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是一个久未解开的谜团。巍巍神农架,悠悠“野人”谜,像磁石—样吸引着世人的目光。特别是近年来,“野人”像幽灵一样再次徘徊在神农架原始森林之中,频频地与人们捉迷藏,若隐若现。

神农架“野人”之说由来已久,战国时代,伟大诗人屈原在《九歌·山鬼》诗中写到:“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罗。既含睇兮又宣笑,子慕予兮善窈窕。”那“多情善笑”的山鬼究竟是什么?山鬼出没的地方,正好是古代楚地,在屈原的故乡附近,楚地就指湖北一带。可见,山鬼出没的地方与“野人”活动的是一致的。唐代柳宗元也有“猩猩,人面,

能言笑,出蜀封溪山”的记载。

在发现“野人”之后的几千里,神秘的野人之迷一直影响着神农架,而“野人”似乎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由于科技的落后,人们意识不到这种类人动物的价值,一直没有向外界透露自己所见所闻,直到1976年,几位神农架林区党政领导干部,在两米左右近距离内,碰上了这种“红毛怪物”后,才引起了轰动。神农架也因此鸣噪海内外。

那么,纯自然的风景,与带有人文气息的景观相比较,谁的影响里力更大呢?了解神农架对外界透露“野人”传说前后的变化,就可以明白了。

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别具一格的建筑形式,是吸引全世界“眼球”的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风帆”里面,是一座可同时容纳二百万观众的歌剧院,是一座谱写了吸引英国女皇亲临的传奇的建筑,是全界最大的表演艺术中心之一。

早在5000多万年前,澳大利亚的土著居民已经在这个独特而具挑战性的大自然环境中落地生根,时至今日,澳大利亚土著被视为是全世界最古老的文明。1770年英国人詹姆士·库克(James Cook)第一次抵澳大利亚东部海岸时,宣布澳大利亚为英国的殖民地。1931年英国议会通过威斯敏斯特法案,澳大利亚成为英联邦内的独立国。在这个近150多年的时间里,澳大利亚接受着英国的殖民统治,大量的欧洲文明传入,推动着这个新现大陆的发展。澳大利亚的文明是本土文明与欧洲文明的结合。

四、 大山的理念:

我们大山认为:在景观设计当中,要准确的判断并寻找文化与景观的结合点,文化的赋予要采用“取于斯,用于斯”的原则。“取于斯”,意即充分分析景观所在地的地域文化,挖掘符合该景观的文化,同时也渗透与之相关的其他文化,形成特色的景观的文化体系。“用于斯”,则是把已经形成的别具一个的文化体系,融入景观设计。所以,我们的设计就游刃有余,且是事倍功半。

(一)三清山,位于江西省的上饶市,因玉京、玉虚、玉华三峰“如三清列坐其巅”而得名。据史书记载,东晋升平年间( 357-361) 年,炼丹术士、著名医学家葛洪与李尚书首先上山结庐炼丹,著书立说,宣扬道教教义,于是葛洪便成了三清山的“开山始祖”,三清山道教的第一位传播者。可以说,三清山的开发与颓败,与道教的兴衰有密切的关系。到了唐朝,道教被朝廷奉为国教,方士穿行往返于大江南北,三清山的道教也随之兴盛起来,香火不断,朝山香客络绎不绝。其后,方士将化缘所得,在葛洪结庐炼丹之处营建了三清山上第一座道教建筑--老子宫观 ( 此观被称为“三清福地“ ) ,进一步巩固了三清山在道教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后几朝,道教在三清山日益繁盛,根深蒂固。

篇三:语文模拟试卷

一、 《大学之道》

宋代理学家朱熹把《大学》和《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合称“四书”。

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之道,在明(作动词,即发扬、弘扬之意)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知道目标所在)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二、《伯兮》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

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

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问题:本诗描写女子对丈夫的思念,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答:本诗成功地运用了比兴、复沓叠句与外貌描写等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人物的心理情感。如用“首如飞蓬”突显女子因丈夫外出而懒于修饰,用“其雨其雨,杲杲出日”喻写女子思夫而丈夫不归的苦恼与企盼,都非常贴切形象。

三、《野有蔓草》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四、《山鬼》——屈原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五、《冯谖客孟尝君》

1.成语:狡兔三窟、携老扶幼、弹铗而歌、高枕无忧。(至少记两个)

2.对比分析孟尝君与冯谖的性格特点:

冯:无能、试探(无好、无能,弹铗而歌:食无鱼、出无车、无以为家)——目光远大(焚烧

债卷)——聪明智慧(狡兔三窟,帮助孟尝君恢复并巩固相位);

孟:宽容大度(即使无能,欣然接纳,满足要求)——目光短浅(先生休矣)

3.刻画人物性格的特点:

(1)情节设置曲折变化,引人入胜,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突出表达了冯谖果断善谋的性格特点。

(2)细节描写生动逼真。言:民称万岁。行:夹道相迎。

(3)运用对比映衬(反衬)的艺术手法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对比:冯与孟;左右与冯;左右与孟。

六、《论语六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季氏》)

子曰:“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问题:解释“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答:诗歌可以启发人的想象,影响人们的意志;可以帮助人们认识风俗的盛衰和政治的得失;还可以锻炼人们的合群能力,使他们学会怨刺上政的方法。

举例说明:

兴:《蒹葭》;《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由鸟在一起想到人,激发对爱的追求。

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群:“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赠汪伦》

怨:《离骚》;《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七、《妇病行》——选自郭茂倩《乐府诗集》

背诵:入门见孤儿,啼索其母抱。 徘徊空舍中,“行复尔耳,弃置勿复道!”

问题:本诗描写了哪三幅画面来表现主人公的痛苦:

答:第一幅:病妇遗嘱,多年卧病的妻子,在病床前将孩子托付给丈夫,言语中对丈夫的歉疚、对孩子的关心,无不显示出病妇的善良和凄苦。

第二幅:丈夫求友,叙述妻子死后,丈夫乞求朋友替孩子购买食物的情景,主要由丈夫的动作、神态和独白构成,泣坐、乞求、啼泣、伤悲等语词,将一个中年丧妻、独自支撑家庭的男人的窘迫无奈,真实而准确地揭示在读者面前;

第三幅:孤儿索母,面对“空房”中“啼索其母抱”的孤儿,男主人公不知如何应对,独白中先是发泄愤懑,既而则是自我宽慰,使人真切地感受到他的无奈和绝望。

八、《董娇娆》选自徐陵《玉台新咏》

何时盛年去,欢爱永相忘。

归来酌美酒,挟瑟上高堂。

赏析:开头六句写春暖花开的自然美景,后四句是诗人的感慨,点出人不如花、年华易逝,主张及时行乐的主题。

九、《燕歌行》——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摇踵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问题一:诗作的开头的秋景描写有何作用?(简答题)

答:作品通过一位女性独居时的怨艾忧伤,写思妇对外出丈夫的思念。诗歌开头四句,勾画了一幅秋风萧瑟、草木凋零、候鸟回归的秋色图。作者借用宋玉《九辩》中的秋景描写,激励渲染一种凄凉肃杀的氛围,并由候鸟回归自然地引出女子的相思。接下来的五句从双方着笔:前两句替丈夫设词,怨其不归;后三句写自己的孤独,伤心流泪。最后六句为女主人公被相思之苦所煎熬的行为和心理描写:弹琴无法消解心中的寂寞;睡在床上也辗转反侧,未能成眠;于是借牵牛织女的不幸,用反诘的句式,表达思妇无限的哀伤。

问题二:本诗在艺术形式上有何特色?(论述题)

答:萧瑟悲凉的景色和寂寞凄清的氛围,对诗歌所表现的怨艾愁苦的相思之情,是一种很好的烘托;而燕雁回归与丈夫不归,也形成一种鲜明的对照,有利于抒情的展开。 句句用韵,一韵到底。此外,本诗的语言清丽流畅。(结合前面的答题)

十、《移居二首》——陶渊明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十一、《苏武传》——班固

问题一:卫律、李陵这两个人物,对表现苏武的品格有何作用?

答:卫律和李陵这两位降将,对苏武的光辉形象起了重要的*陪衬*作用。卫律死心塌地投敌,对苏武软硬兼施,一副无耻小人的嘴脸;李陵迫于形势投降,对苏武苦口婆心,从朋友的立场出发。在对他们的坚定拒绝中,苏武不屈不饶、无怨无悔的人格魅力,得以凸显无遗。特别是李陵的*名节之痛和羞愧之心*,更让人意识到苏武坚持民族大义的可贵。

问题二:有人认为苏武是“愚忠”,你对此有何看法?

答:一分为二,辩证看待。(言之成理即可)

附:苏武的忠诚不能说是愚忠。首先,他忠诚的对象是国家是人民,身为汉使,当卷入匈奴的政变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汉使身份,不能引起汉匈两国的不必要的误会和纷争,他甚至愿意以性命来平息祸端,可见他是把边界的和平、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其次,他保持民族气节十九年,始终忠贞如一,这种忠诚表面看起来是对汉武帝,但实际上是对国家

人民的,因为汉武帝是一个善于治国的明君,忠诚于他就是忠诚于汉武帝治理下的国家。 但是苏武的忠诚里有没有愚忠的成分,我认为还是有一些的。比如:李陵劝降时曾经提到苏武的两个兄弟尽心为国却枉死,但苏武却一味坚持汉武帝对他们父子有莫大的提拔之恩,因此愿意为皇帝肝脑涂地。我认为,皇帝的知遇之恩固然应该感激报答,但兄弟的枉死也不应该回避,皇帝的恩情不能抵消皇帝对亲人的伤害之过,该报的恩要报,该澄清的事实,该争取的权利也还是要争取。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权利与义务的问题。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们不能苛求苏武,因为他毕竟是古代人,他的思想有着那个时代的历史局限性,如果他能生活在今天这个时代,说不定也能像我们这样争取自己的应有的权利。

十二、《世说新语》四则——刘义庆

成语:

坦腹东床、东床快婿;

乘兴而行,兴尽而返。

十三、《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问题:从诗歌的内容结构看,诗人是怎样由景入情、披情如理的?

答:本诗写作上最显著特点即是以月为经,以江为纬,从时间与空间上展开对月下江中一系列优美动人情境的描绘,将景色与人物全都置于此种图景中,从而蒙上了一层神秘、清幽的色彩。与此同时,又多借景色引发出种种情与礼的感触,使诗情、画意、哲理交融,在构成空灵蕴藉意境的同时,体现了初、盛唐时期人们热爱生活,追求美好,既多情重情而又开朗向上的健康情怀。

十四、《过香积寺》——王维(诗佛)

艺术特色:诗中有画

古木无人径, 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 日色冷青松。

十五、《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李白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

十六、《无题》——李商隐(与杜牧合称这小李杜)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赏析:

此诗追忆欢宴场景。

首联以曲折的笔墨写昨夜的欢聚。时间、地点。

颔联写今日的相思,相思之苦,相知之深。

颈联写宴会上的热闹。宴席的热烈衬托出诗人的寂寥。

尾联写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无奈。解释离开佳人的原因,同时流露出对所任差事的厌倦,暗含身世飘零的感慨。

十七、《赠别(二首)》——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十八、《蝶恋花》——晏殊,有《珠玉词》——唐圭璋《全宋词》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问题:如何做到的情景交融?

答:(总)这是一首伤离怀远的词作。

上片主要写景。第一句不仅点明时间、地点,也暗示出主人公情趣之高雅,通过写景表达出人物内心的愁绪。二、三句:燕子不耐寒意,双双飞去,更衬托出主人公的寂寞孤单;而明月不解离愁,自夜至晓“斜穿朱户”,主人公也是彻夜难眠,可见其思念之苦。

下片境界扩大:主人公想把自己的思念通过书信带给远方的人,可山长水阔,佳人在何处?这里不仅点明了天涯怀远的主题,而且把主人公那种望眼欲穿的心情和难通音信的失望充分表现出来,很好地展示了主人离别的哀伤。

(艺术手法分析)情与景交织而写,景语中有情语,情语中有景语,情景交融,主客观相统

一。再有,拟人、移情手法的运用也相当突出。如上片第一句“愁烟”、“兰泣露”即采用这种手法:“明月不谙离恨苦”也是把人的情感移植到明月,使之表达更深沉含蓄。整首词情感描述细腻委婉,境界深婉又开阔,可见词人驾驭情感和语言的能力。

十九、《玉蝴蝶》——柳永,有《乐章集》——唐圭璋《全宋词》

创造了大量反映民间生活的*慢词*。

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水风轻、苹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

赏析:

答:这是一首伤离怀远的词作。

上片以景为主,景中有情。凄凉的秋景,凄清沉寂之感。为下文抒情作铺垫。

下片插入回忆,以情为主,而情中有景。

雅俗共赏是此词的一大特点。此词不事雕琢,却又深情委婉,而且层次分明,结构完整,脉络井然,有效地传达了诗人感情的律动。


采青by子慕予兮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5226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