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银行业风险管理

时间:2017-01-18 06:17:24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中国银行业风险管理研究

中国银行业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作为银行业发展过程中不得不关注的问题,风险管理成为业界较为关注的话题。就中国目前银行业风险管理现状来讲,虽然取得了很多的成功,但仍然有很多棘手的问题需要处理。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银行业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银行业及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给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供有关人士参考查阅。

关键词:银行业;风险管理;资本充足率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银行业逐渐在经济活动中扮演者越来越为重要的角色。当然,站在企业运营的角度,银行业在运转的过程中必须想办法屏蔽各种外来风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行业良性发展。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银行业一度陷入困境,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目前我国银行业风险管理工作还有很多漏洞,需要更多的有力措施来指导此项工作。也就是说,在现有的市场环境下,我们非常有必要对中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现状有一个非常客观的认识,并对其问题有比较全面的把握,只有这样才能找出最有用的解决问题的措施,保证银行业的整体发展。

一、中国银行业风险管理概述

从目前我国银行业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五级分类制度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针对于贷款工作而言,我国自01年开始实行五级分类制度,旨在更为客观的针对贷款风险做出相应的调整工作。具体而言,此五级分类制度的分为正常、关注、刺激、可疑及损失这五个梯次,其中后三梯次被划分为不良贷款。我国从04年来是全面推行此五级分类制度,从实践的结果看,这种层级较为分明的风险监督制度更加符合银行业的发展,是银行可以更为准确的认识到资产信用风险的具体层次,从而提升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水准。

(二)银行内部评级体系得到逐渐推广

近年来,通过我国银行业自身的发展及国际银行业的先进经验,为使其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工作逐步深入,银行开始对其内部组织的框架结构,信息系统建设,业务流程等多种工作为内部评价体系的推广做好铺垫工作。当然,随着我国银行内部评价体系的逐步完善,现在该工作范围已经扩展到授权管理、客户贷款管理、

授信项目管理等多个部门工作的具体方面,很好的降低了银行业因为自身不良操作而造成的各种风险。不过此项工作要做到更为理想化的状态还需要日后的继续努力。

(三)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贷款率继续降低

根据银监会2011年的数据显示: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113.3万亿元,同比增长18.9%;负债总额106.1万亿元,同比增长18.6%;所有者权益7.2万亿元,同比增长23.6%。商业银行整体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12.71%,同比上升0.55个百分点,390家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全部超过8%。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1.05万亿元,同比减少1904亿元,不良贷款率1.77%,同比下降0.66个百分点。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1.19万亿元,同比增加2461亿元,拨备覆盖率278.1%,同比提高60.4个百分点。可见近年来我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余额及相应的不良贷款率持续降低,风险控制能力较好。

此外,从货币政策来看,2011年,为了控制通货膨胀,货币政策明显收紧,社会资金面全面紧张,很多企业都难以得到必要的资金支持,这必然对企业的投资产生较 大的负面影响。从产业政策来看,2011年国家明显加大了对房地产、两高一剩、节能减排等行业的调控力度,相关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速度短期内不可避免的受 到影响。从政府的投资能力来看,2011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能够得到的信贷资金支持将非常有限,这将极大的降低地方政府的投资能力,甚至部分已经上马的项目都面临缺乏后续资金而停工的危险。这将极大的影响2011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也就是说我国银行业在风险管理方面还应该有进一步的活动,找出我国银行业风险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一一击破,最终得到整体提升。

二、目前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银行业的发展现状看,其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风险管理技术不先进

其一,信用风险管理方面

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我国主要采用贷款风险度量法来进行此类风险的控制巩固走。所谓贷款风险,主要是指贷款本息发生损失的可能性贷款风险度则是用概率来衡量贷款风险程度,其影响因索有贷款对象、贷款方式、贷款期限和贷款形态。贷款风险度量方法主要是将信用风险评估做以定量分析。不过与国际推崇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内部评级法相比较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这点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其一,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该方法的概念与条件概率的定义不服,有低谷信

用风险的嫌疑;其二,在信用评级制度的实施过程中,我国银行普遍采用打分法,此种方法主观性较强,客观性不足;其三,此种方面只能涵盖单项贷款风险,对于组合风险不能完全屏蔽,这些都是的导致信用管理风险工作还不到位的基本问题。

其二,市场风险管理方面

在市场风险管理过程中,我们发现国银行业在市场风险管理技术的引进及开发上比较缓慢,在运用上也做不到位。更国外银行业风险管理水准相比,此项工作还处于初步阶段,跟国外发达国家银行业的对应工作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对于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的学习和认知能力不强。相对来讲,国外银行风险管理工作做得较为扎实,很多理论体系相对比较健全,但是运用到我国银行也的风险管理中就应该根据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实际做出相应的调整,但是由于中国人固有的模仿思想,其市场风险管理工作停留在纸上谈兵的效果上,没有明显的提升;另一方面,虽然很多国际较为先进的标准化风险计量统计工具及计量方法在我国得到相应的引进,但是推广力度不够所以其风险依然存在。

其三,操作风险管理方面

一直以来,我国银行业的操作风险只停留在定性分析的层面上。直到08年9月,银监会才公布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监管资本计量指引》,该指引在遵循《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确立了我国商业银行计摄操作风险的方法。指引指出:在实施新资本协议初期,我国大型银行计量操作风险以标准法为主。尽管标准法的方法沦直观简明,用其计算的风险资本便于同业之间比较等优点。但是,国际上大型活跃的商业银行都已采用内部计量法计量操作风险。内部计量法以内部数据为基础进行建模,并利用外部数据进行情景分析,考虑到了低频高危的“尾部”风险特征,同时把内部控制质量和业务经营环境等定性因素考虑在内。另外,实证研究表明,高级计量法的风险敏感程度较离,风险管理和风险计量相结合得较紧密, 同时也赋予了商业银行在计量资本上很高的自由度和灵活性。

(二)风险管理组织没有完全建立

商业银行并未建立真正有效的风险管理的监督机制。依据巴慕尔委员会的观点,健全的风险管理框架应该包含一个独立的风险管理评估系统和一个独立的审计机构 风险管理战略等工作由董事会及其下设的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而风险

管理的审计稽核则应该由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依据巴塞尔委员会时风险管理组织的规定,审计部门应该就以下问题进行审计:银行是否有独立的风险控制部门负责设计风险管理系统,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是否积极参加了风险控制管理工作,风险管理相关的政策、控制和程序是否得到了有效实施,银行是否配备了合格的风险管理人员执行风险管理工作等。但是,我国商业银行在董事会下设了风险管理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的风险管理职能得到了实施,但是审计委员会及其下设的内部审计部门的稽核审查职能却没能够得到有效执行。

而且,基层分支机构风险管理缺失。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集中与分散”的问题。“集中与分散”涉及很多方面,如业务经营涉及的的区域、行业、 客户等。该原则应用到风险锋理组织构架中,就是要解决风险管理职能的集中分散。一般来讲,风险管理职能要在总行与分支机构之间进行合理配置,既要保证总行对风险的集中管理,同时还要赋予基层分支机构一定的风险管理职能。但是, 从国内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实践看,风险管理职能过度集中于总行,分行机构的风险管理职能相对缺乏。由于分支机构是直接接触客户和市场的,对交易对手的风险状况(特别是信用风险)更加敏感,所以分支机构应该有一定的风险管理职能。

(三)风险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

我国银监会予2O07年7月3日,公布了《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办法》,该办法按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精神,对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做了详细规定。各主要商业银行基本按照此规定,对资本充足率、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方面做了详细披露。此办法虽然遵循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基本原则,但是在定量披鼹的方面,距离巴塞尔协议还有一定差距。以操作风险为例。《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要求:定性披露银行认为合格的操作风险资本评估方法;简述银行采用的高级计量法(AMA),以及银行测量方法中考虑的相关内部凶素和外部因素。如果部分使用AMA,披露采用的各种方法的范围和覆盖范围;定量披露使用AMA法的银行,使用保险前、后的操作风险资本耍求。但是《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办法》仅仅规定:商业银行应披髂由于内部程序、人员、系统的不完善或失误,或外部

事件造成的风险,并对本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作出说明。

篇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时代光华

课后测试

如果您对课程内容还没有完全掌握,可以点击这里再次观看。

观看课程 测试成绩:66.67分。 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 银行业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是(

) √

A 市场风险

B 信用风险

C 操作风险

D 战略风险

正确答案: B

2. 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叫做(

A 信用风险

B 市场风险

C 操作风险

D 国家风险 正确答案: C

多选题

3. 目前,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的金融环境有( )

A 金融的国际化与全球化日益深化 B 利率自由化的步伐日益加快

C 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

D 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逐步转化 √

正确答案: A B C D

4. 风险的特征包括( ) √

A B C D 隐蔽性 加速性 可控性 扩散性 正确答案: A B C D 5.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程序包括( ) ×

A

B

C

D 风险识别 风险估价 风险评价 风险处理

正确答案: A B C D

6. 风险管理技术包括( ) √

A

B

C

D 风险预防 风险回避 风险分散 风险转移

正确答案: A B C D

7. 我国银行业的操作风险可以分为哪几类( ) √

A

B

C

D 人员 内部程序 系统 外部事件

正确答案: A B C D

8. 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表现形式包括( ) ×

A 操作失误型 B 主观违规型 C 内部欺诈型

D 外部欺诈型

正确答案: A B C D

9. 制定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是为了加强对商业银行风险的( ) ×

A 识别

B 评价

C 预警

D 控制

正确答案: A B C

判断题

10. 巴塞尔委员会规定,银行资产负债的流动性比率不得低于25%。 ×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正确

11. 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为累计外汇敞口头寸与资本净额之比,不应高于15%。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错误

12. 核心负债与负债总额之比,不应低于( ) √

0.5

0.6 √

0.65 0.7

正确答案: 0.6

篇三:论银行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论银行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内容摘要:健康向上的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实现有效操作风险管理的基础保障。商业银行需采取多种手段加强风险管理知识教育培训,倡导和强化全员风险意识,树立“全面风险管理、全员风险管理”的理念,让员工充分认识到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和风险管理的持久性,全面培育健康向上的风险管理文化,实现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目标由“实现零风险”向“为股东创造最大价值”过渡。随着商业银行经营环境不确定性的进一步增强和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树立并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势在必行。 关键词:银行业 风险管理有效性 文化

一、国际金融动荡大背景下对合规管理的反思

此次始于发达国家的金融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是比较有限的,这与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程度,监管当局的审慎监管,银行业参与国际市场的深度有一定关系。在次贷危机刚开始爆发时,银监会就非常重视、密切关注危机的进一步发展。此次金融动荡对我们的银行业,特别是如何做好合规建设,有很好的警示作用。

(一)注重法规的精神实质,坚持审慎经营。银行合规不仅要力求遵循所适用的法律、规则和准则的字面要求,更重要的是始终坚守其精神实质。

(二)必须强化全面风险管理。我们注意到,一些有效实施了全面风险管理的金融机构,在这次危机中的表现相对较好,他们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一是准确识别与评估风险,包括充分考虑信用风险与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的关联性;二是建立覆盖所有业务条线的全面风险管理策略,实施各种情景下的流动性压力测试;三是高管层采取了有效措施管理金融机构的整体风险,包括及时掌握整体风险状况,有效决策和强有力的监督。

二、近年来银监会持续加强银行合规管理的思路

银监会自2006年9月发布《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以来,着重从三个层面持续改善商业银行合规管理的环境。

(一)原则引导。银监会在坚持审慎监管同时,非常重视原则引导,鼓励和推荐银行采用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良好做法,这就是相关的监管指引相继出台的原因。但真正要实施原则导向监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具备良好合规基础,确保银行的经营管理与监管部门的监管导向整体保持一致,需要银行合规管理能够清晰地与监管要求进行对接,需要银行具备较强的自我评估、自我验证、自我纠错的能力。

(二)行为监管。近年来,银监会突出行为监管,如针对个人信贷和理财业务,对贷款合同面签、产品宣传、风险提示、适合度评估等行为提出具体要求。强化行为监管,关键是银行的业务操作流程及程序要“走到位”,不仅需要银行健全操作规程和流程,而且需要从业人员具有高标准的行为准则和职业道德,确保制度的执行力。最近,银监会公布了《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职业行为指引》征求意见稿,旨在倡导和强化银行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为银行制定各自的员工行为守则,提供导向性和提示性的蓝本规范,以有利于银行的合规建设。

(三)合规底线。近年来,银监会提出了禁止发放无用途消费贷款、严查信贷资金违规进入股市、防范“假按揭”、严格第二套住房贷款条件等监管要求,切实防范不同市场风险的交叉传染和蔓延。事实证明,上述合规底线的坚守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严格遵循合规底线的商业银行现在面临的风险管理压力要小的多。这突显出合规作为银行内部一项核心风险管理活动的价值所在。

三、积极应对合规挑战,全面提升银行业风险管理有效性

在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大背景下,银行业发展面临着多方面的合规挑战,需要大家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风险管理面临的合规挑战。信用风险一直是中国银行业面临的最主要风险,尤其是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动荡的大环境下,信用风险更是银行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

信用风险管理的重心仍然是贷款领域。最近,银监会正在抓紧制定商业银行强贷款管理的相关规定,贷款支付以收益人为原则,这也是国际上成熟的经验。如果进入实施阶段,需要银行在贷款流程、操作程序等方面进行优化和细化,以更加有效地把握和控制贷款流向,避免贷款被挪用、贷款欺诈,提高信贷资金安全性。同时,商业银行在参与国际金融市场交易活动的过程中,也要重视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建立监测制度,健全内部报告体系,熟悉国际市场规则,完善应对方案。

(二)新业务发展中的合规挑战。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许多人包括一些银行高管和合规人员对金融创新进行了反思,持更为审慎的态度,这是此次危机给予我们的宝贵的经验。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创新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创新也是银行业健康发展的生命线。银监会支持和鼓励商业银行按照“成本可算、风险可控,提高透明度”的原则,在自身发展战略的框架内进行金融创新,始终坚持审慎经营,做到“尽职”和“程序正当”,确保合规性。商业银行要做到金融创新和全面风险管理并行不悖,银监会也始终坚持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并行不悖。

(三)架构再造中的合规挑战。近年来,很多银行都在集中力量进行组织架构再造,力争向“流程银行”转变,这是非常好的发展趋势。但不管组织架构如何变化,银行都要确保组织架构变革中的有效合规问题。组织架构再造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银行科学统筹改革进程,合理平衡纵向与横向的改革步骤及管理能力半径,有序推进。要重视合规职能的垂直化管理,银行合规方案也要加快由“以任务为中心”向“以流程为中心”的转变,逐步将银行合规建立在持续的监测、测试和验证的基础之上。

四、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有效性探讨 (一)重点构筑三条主要风险监督防线:

第一道是横向防线,即岗位监督劶约线,如会计业助,要合理进行岗位设置和人员分工,做到账、证、押分管,从签章确认、交叉复核到主管岗位的总体监控,从柜员授权额度管理到会计主管的审核确认,把好每一笔业务的进口关和出口关,使会计业务风险降到最低;又如信贷业务,要在调查-审查-审批-检查岗位,以及决策-执行-监督岗位之间建立相互监督制约的内控防线。

第二道是纵向防线,即从总行、省行、市行到县级支行,形成臺上而下的条线自律监督防线,上级衜各职能部门根据所辖业务范围内各类经营风险的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信贷管理、会计出纳业务、资产质量、重视支行信贷、财会监管员和侚计主管的日常坐班监管作用,因为它是日常业务风险的主要防线。

第三道综合防线,即由稽核部门控制的综合防线,稽核部门可对各机构、部门、岗位的所有业务实施全面检查监督。同时,不断改进检查督促方式,多采用"飞行"检查手段,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定时间地下基层,对重要风险点进行突击排查。要狠抓责任追究,措施落实,限期整改,强卖稽核部门监管的威慑力,提高违规成本。

1、预测预警机制.风险预测预警机制,就是要为管理者提供早期信恿,给决策者提供做出正确判断的依据,使其能及时采取措施, 从而实现对风险的早发现〉早预防、早化解。现阶段,商业银行需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建立严密的风险监控机劶, 要从资格审查、贷前调查、贷款审查、贷款审批、贷殾发放、贷款使用築各环节凥手? 加强对各亪风雩点的稽核监督、内控约束和责任认定。可建立逐户分析、逐笔测算和定期分析制度, 为风险预警提供准确的早期信息。

2、分警机制。按风险程度可将操作风险分成若干等级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 设置相应处置方案。

3、借助计算机网络和分析软件揰高风险预警能力。商为银行加快开发用于风险监揧和预警的系统平台,对每个客户、每笔贷款、每项业务进行连续跟踪、监测和警报提示,仧辅劫管理人员及时有效地防范业务风险。

4、加彺对操作风险的前瞻性研究。操作风险具有隐蔽性、突发性,隐蔽时使人不知不觉 ,突发时让人措手不及。要掌握 其分幃状态、特征及走吱需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听取一线员工的意见及建议,分析风险覉害点,定期交流情况 ,特别是对新业务、新产品的管理要加强研究 ,找出风险隐患,分析原因,更新技术,完善制度,总结经验。

五、作为核心金融技术创新

科技进步是推进风险管理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途径。商业银行应加快改进风险计量的方法、技术和手段, 提高风险管理的技术含量,努力向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模式迈进。因此,需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启动技术创新机制,加快系统平台和工具体系建设。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构筑防范辖内银行业操作风险的屏障。这一屏障是以银监局外部监管、银行业机构的内部控制、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四位一体”的安全体系为保证。

银行业操作风险的一般理论作为一种古老的险种,自商业银行诞生伊始,操作风险就伴随其左右,但操作风险并没有在金融业中得到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相平等的重视。国际金融界对操作风险的关注和认识是近几年才开始的,在巴林银行、日本大和银行因严重的操作风险管理失败带来巨大损失后,才将视角投向这个古老而又陌生的范畴。目前,世界上对操作的风险的定义还没有统一的标准。英国银行家协会(BBA)把操作风险定义为“由于内部进行引导。同时我省企业也应该面向市场,发展新技术。开发新产品,随着人结构变化和消费倾向的变化,探索可能产生的新的消费热点,以适应市场消费需求的变化和消费结构开始加快变动、转型、升级,使产业结构的调整符合消费需求的发展趋势。

(一)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 健全信贷管理信息系统 ,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信息平台,在信息采集、资源共享、业务处理、数据集中和风险控制等方面实现全程优化。

(二)升级客户内部评级体系 ,以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为导向,引入先进的计量经济学方法,设计开发如客户违约概率模型等,提高操作风险计量的科学性。三是在贷款五级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发以预期损失率为基础的l2级分类系统,提高贷款定价和限额设定的精确度。四是实行风险资本金分配方法在风险评估体系中,事先设定风险指标衡量各机构风险管理程度的标准、依据指标、自我评估报告, 将这些综合产生商业银行某一个营业网点操作风险的高、中、低度报告,同时根据新资本协议所手 所提供的方法,主要是基本指标法,计算操作风险与成本资金挂构实行依据不同的风险管理表现不同的资金作为成本。由此,不

但可以减少操作风险损失,还可以提高商业银行各级机构负责人对操作风险资本的认识,提高对操作风险水平。

六、 培育健康向上的风险管理文化

强化风险管理意识首先要把风险管理纳入到企业文化建设范畴,着力培育独特的“风险文化”。

(一)强教育培训,对全行员工,特别是对处在市场开拓一线的员工和风险控制岗位的员工,要进行持续不断的教育灌输,使其全面掌握现代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培育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

(二)强行为控制,任何岗位的银行员工做任何事情都要自觉地考虑到风险因素,把防范风险作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并尽可能将风险控制到最低限度。

(三)立起共同的风险管理价值观与行为模式。通过高级管理人员的积极推动,结合制度规范、业务流程及信息系统,促进内部沟通,将风险管理的理念、原理、工具等传递给下一环节相关人员。

风险文化的培育应贯穿于风险管理体系的整个过程,在银行内部组织结构的设置上,要充分体现决策、执行、监督三权相互制衡的原则;在制度建设上,要按照有效性与可操作性的要求,经常性对各项内部管理制度进行评价,对存在的制度性漏洞和缺陷加以修订完善,使之更符合客观实际。

总之,风险文化一旦建立,能够创造一种浓厚的风险管理氛围,进而培养出具有较强风险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员工。风险管理亦是如此,通过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和有效措施,使每个员工长期在一种风险管理的环境中工作学习,养成优秀的行为习惯。而优秀的行为习惯是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有力保障,它可以使每一个员工共同遵循风险管理的行为产生整体重视风险管理的效应,并构成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

同时,在风险文化的培育过程中要尽力消除一个认识误区:即风险文化不仅是风险管理人员所拥有的,而且应该是整个银行的每一个员工、每一个岗位都要拥有的。风险文化在整个银行中推广之后,便不会因某个领导人的职务变动而发生改变了。


银行业风险管理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5183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