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日长何计到黄昏

时间:2017-01-18 06:10:05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奉贤区一模卷

2010学年奉贤区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

一 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

悟感一生命精美的标志

①我们无数次地赞美生命。我们去游泳,发现水居然不会浸入我们的耳道:我们去爬山,发现我们会有一种旷达的情怀去同空灵的山色水光融为一体:热了,排汗足以降温;累了,睡眠可以克服疲劳。生命使我们的身心如此协调一致,我们处处感受到通常的生命本能。

②此外,我们还看到了人的更高级的本能,这就是包括思维和学习的精神活动的本能。它表现为语言的或者是知识的敏感,或者说悟感,.是使我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内部机制。

③人的生命自然的神奇,加上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促使我们更聚焦于审视生命自身的性质,更深入地揭示教育与人的生命之间的关系,并回答在教育过程中儿童的生命自身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了作用,这就促使我们追问感悟或思想的产生机制——悟感。

④我们把儿童的数感,以及美感、道德感、乐感等统称为悟感。悟感是一种“思维的感觉一,而不是一种“知觉的感觉”,它没有具体的意识内容,却是一种前意识现象,会产生意识倾向或意识内容。悟感同感悟或思想不同,后者(. )有意识倾向,( )有意识内容。尽管某些感悟或思想不能完全地用可传达的语言叙述出来,但它可以用悟感引感悟的方式进行交流或传输,例如,借助隐喻、事例等,人们可以意会而不需言传,从而交流感悟或思想。然而悟感的主要功能不在于传输,而在于它提供了产生感悟的基础,或者说,感悟或思想是悟感被激活的产物。这种关系,类似于情感和感情的关系,情感触生感情,而悟感产生感悟和思想。

⑤悟感和感悟(或思想)形成的物质基础是有区别的,前者更带“”。这里可借用奥修把头脑和心灵相区别的说法,他说:“我想要你将每一样东西都放在它正确的位置:如果头脑和心之间有任何冲突,必须先听心的。如果爱和逻辑之间有任何冲突,那么应该由爱来决定,而不应该由逻辑来决定。”沿着这样的判断,人的感悟或思想发生在头脑里,悟感却发生在心灵或“身体”里。由于悟感的存在,人的先天或内在的因素和后天或外部的刺激因素连接起来了,于是形成了感悟或思想。

⑨在汉字里,脑和心似乎有紧密的联系。脑似乎是肉体的,而心却主思考。这表现在所有思考的和情感的字都有心字。“心之官则思”,我们开始认为这只是我国古代对

人体解剖知识的欠缺所带来的不准确的表达,应该是“脑之官则思”吧!可以说,奥修的脑子和心灵区别论——脑子主要是司算计,而心灵司情感,其实只是暗合了中国的古老思想。汉字是如此漫长而大量地筛选碰撞的结果,它表情达意的深刻性,我们不能低估,这里,它再一次表现了神奇的一面。其实,我们很容易就可以知道,这种微妙的区别早就存在于我们的思想感情之中。比如,一位朋友在下雨天跑了老远来看望你,这时你要说的是“噢,你真有心”,你决不会说“噢,你真有脑”。前者肯定人的爱心,而后者给人一种算计着利益的感觉。这种微妙,发自我们的悟感。

⑦实践和研究表明,悟感现象在人的精神生活中大量存在,而且起着我们过去难以注意但却极为重要的作用。悟感是我们解决问题、有所创造的核心因素;悟感是生命的底蕴,并在人的活动中发展,而不是靠教:悟感的培养是今天教育改革中十分值得注意的新领域,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对它的研究,将为教育走向以学生为本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摘自郭思乐著《教育激扬生命—一再论教育走向生本》)

1.第⑤段中“贴身”在文中的含义是指。(2分)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学习上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思维结果就叫悟感。

B.悟感会让你不假思索地说“噢,你真有心”,而不会说“噢,你真有脑”。

C.我们根据树桩年轮的疏密粗细判断出南北方向,这是一种悟感。

D.人的感悟或思想发生在大脑,而悟感发生在心脏。

3,第①段在本文中的作用是 (2分)

4.联系上下文.为第④段画线句选项填空,简述理由。(3分)

(1)不仅而且 (2)或者 或者

5.最后一段作者认为悟感不靠教,又认为悟感是可以培养的。这是否矛盾呢,为什么?(3分)

6.除文中所谈的,请你再列举一种悟感现象,并分析它属于悟感的理由。 (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0分)

帕斯卡尔的芦苇地

(1)在所有的植物中,我最喜欢的是芦苇。不是独立存在的芦苇,而是由芦苇组成的那一片风光。我曾想,如果有一片芦苇地,我也许会放弃了写作,把生命匍匐在其中。

(2)我之所以喜欢芦苇,是源于年轻对喜欢过帕斯卡尔《思想录》的一句

话: 。在帕斯卡尔看来:“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帕斯卡尔用一串串精神的记录证明,他是一根最有尊严的苇草。我常常想着帕斯卡尔说出这番话的表情。幻觉里,我的眼前出现了一片芦苇,它生长在临水的河边。茎杆中空,叶子翠绿,在风里歌唱。并开出美丽的芦花,帕斯卡尔在其中行走……帕斯卡尔的芦苇地,那是属于他的精神家园,由他开垦、播种、耕耘,并最终收获的芦苇地。那是人们用肉眼无法触及的芦苇地。他可以放心的、尽情的、赤裸地在其中想象,呐喊。

(3)在一个雨后有阳光的秋日,朋友约我去钓鱼。他引领着我向沣河的上游奔去,在一片挖过沙的河滩,我见到了一片面积很小的芦苇,但足以令我喜出望外。我举着钓竿只有几分钟,就放弃了,先是坐着,后来就躺在那片芦苇中了。我感谢这个多雨的秋天,给了北方这片土地一片芦苇,让我有了一个驰骋思想的空间。

(4)秋天的芦苇一片苍茫。灰白的芦花开始到处飘荡,翩翩若雪。握住一片芦花时,自然,我想到了帕斯卡尔,他说:“人显然是为了思想而生的”。他的思想中没有规范的体系和严谨的学说,他是个任思绪流淌而不做聚集和汇总的人,宛若一片自由的芦花。他的毫无拘束的思想火花奔放不羁,直抵生命的最深层次。

(5)躺累了,我便起身站在一个高处,对这片芦苇进行俯视。视野里的芦苇,虽然很小,但是比起任何旷野的景致都要壮观。成熟的芦苇如满头华发的老人,脱去轻飘,归于凝重,静谧中有一种庄严和安详。我想芦苇如果有眼睛,也一定是充满阳光般的睿智,那是超越了一切悲喜苦痛的旷达。

(6)其实这里是一片河滩,更多的是荒草、沙子、水面,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在水面贴着滑翔的鸟。它们的翅膀扇动着,发出不可一世的呜叫。它们其实是没有思想的。任何一个思想家,都会在广阔之处表现得沉默,那正是一种成熟。就像面前的芦苇,该张扬时便张扬,该安静时就安静,似乎自己智慧地把握着生命的节奏。

(7)芦苇的生命是智慧的生命,读懂了芦苇就读懂了一种彻悟灵透的人生。水边的芦苇,一旦成熟,就自然地走向宁静。张扬和安静,是需要用心去选择的。芦苇的境界,人是不容易达到的。

(8)沣河岸上的这片芦苇地,我设想它是属于帕斯卡尔的。

(9)朋友在收杆,西山的晚霞送走了遥落的太阳,秋风下,金黄色的芦苇在水面荡漾,一片片云朵围拢着又散去,舞动成晚霞样的遐想。朋友钓了许多鱼:他说,我在乎的是钓鱼时的感觉,没有工作,没有应酬,没有烦恼,就只有我自己的思想。在这片属于帕斯卡尔的芦苇地里,我惊喜地发现,我的这位朋友居然拥有了帕斯卡尔般的境界。当他陷于那个小城,那问只有十几个平方米的办公室时,他是陷入思想的荒芜的。当人们热衷于建立体系和规范的时候,其实也是在从事着一件作茧自缚的工作。没有规矩无以至方圆,方圆本身就是一种界定,边缘限制了我们无限的思维。很多时候我们迂腐地相信推理、判断,相信逻辑和经验,从而忽略了一闪而逝的灵感,岂不知,这灵感实实在在是构成我们思想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我们为什么不能像帕斯卡尔那样,在广阔的芦苇地里收获灵感呢?

(10)帕斯卡尔关注的是生命和生命中昂扬的激情,他呼唤“人必须认识自己,如果这不能有助于发现真理,至少这将有助于规范自己的生活,没有别的比这更为重要了……认识自己至少是认识人的一部分,伟大与卑微的统一,高贵与贫贱的统一,幸福与不幸的统一,我们对自己越是认识的深刻,就越是接近于一个真实的人。”在说出这番话后,他将自己置于芦苇地的深处,任冬目的晚风吹着。那个夜晚,帕斯卡尔的灵魂破土而出,与上帝遭遇,于是他紧紧地握着上帝的手,所有的问题豁然中开,他找到了皈依。这是他的一次再生,一次灵魂的洗礼……他从此开始了修道式的生活,他收留穷人住在自己的寓所,帮助不知名的流浪少女,他效仿耶稣“我热爱贫穷是因为他热爱它……

(11)1662年,他39岁,正值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上帝却领走了他。那一刻,帕斯卡尔刚刚做完一个梦。他梦见自己置身于一片芦苇地,神秘的霞光将芦苇映照成玫瑰色……他举着双臂,向着玫瑰的深处翱翔。

(12)“”。这是他留给这个世界永恒的嘱咐。 (选自《福建文学》2009年第五期,有删节)

(注:帕斯卡尔是法国17世纪最卓越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对于近代初期的理论科学和实验科学两方面都作出了巨大贡献。)

7.根据文意理解,在第(2)段空格处,补写一句话: (2分)

8.第(4)段画线部分形象地表现出 (2分) .

9.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文章第(6)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0.对本文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6分)

A.如果有一片芦苇地,帕斯卡尔会放弃科学研究,把生命匍匐在其中。

B.抛开作茧自缚的工作,我们也能像帕斯卡尔那样,在广阔的芦苇地里收获灵感。

C.文章的开头领起全文,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精神家园的强烈追求之情。

D.那些在水面贴着滑翔的鸟,它们具有的思想是张扬的、不可一世的。 E.芦苇的面积虽小,但景致意蕴深厚,给人驰骋思想的空间很大。

F.本文作者采用了描写、说明、议论等多种方式来表达在芦苇地的所见所闻。

11.文章第(10)段中,帕斯卡尔为什么会“从此开始了修道式的生活,他收留穷人住在自己的寓所,帮助不知名的流浪少女?” (2分)

12.“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请结合高中课文中某一人物,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5分)

(三)默写(任选6空)。(6分)【注:考生答题超过6空,按前6空顺序评分】

,白露未已。 (《蒹葭》)

(2)落木千山天远大,? (黄庭坚《登快阁》)

(3) (张养浩《潼关怀古》)

(4) ,善假于物也。(苟子《劝学》)

(5)不应有恨, ?(苏轼<水调歌头》)

(6)(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7)一鼓作气,再而衰,。(《左传》)

(8) ,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4一16题。(8分)

日长简仲咸①王禹偶

篇二:江苏省海安县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江苏省海安县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弹劾/弹丸之地偌大/一诺千金谛听/瓜熟蒂落

B.大度/审时度势 畜牧/六畜兴旺押解/浑身解数

C.似的/似是而非 勉强/强词夺理整饬 /哀而不伤

D.参差/扪参历井 披靡/风靡一时掉色/色厉内荏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10月5日,13名中国船员在湄公河水域遭武装分子枪杀遇害,惨状目不忍睹,耸人听闻,社会各界纷纷表示强烈谴责,要求彻查真相。

B.最近一些地方官员一饭千金、铺张浪费的行为引起广大民众的极大愤慨,各级官员理应格外珍惜财力物力,多谋富民之策,多做利民之举。

C.巴金在晚年以“说真话”的勇气和平易近人的文字,倾心创作《随想录》,反思自我,拷问灵魂,其作品达到了文学和思想的高峰。

D.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已经成为过去。十年,从历史的角度看,不过是吉光片羽,然而对亲历21世纪的我们而言,已经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

3. 根据下面文字,概括实现“神舟八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对接有哪四点难度。(每点不超过8个字)(4分)

由于“神舟八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首次交会对接过程中需要掌握多目标协同飞空、高精度远距离导引、在轨对接组装等一系列大跨度的飞行控制的关键技术,并在在首次交会对接任务中,一天要完成5到6次的轨道机动,控制的过程非常复杂,这对控制精度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由于两个航天器的距离很近,发生碰撞的风险概率高,地面需要快速决策并实施应急规避控制,也对应急操作的实时性、可靠性是一个新的考验。所以要实现成功对接,就需要建立天基、地基和海基的协同模式,在调度指挥、遥控实施、轨道控制以及应急处置等方面要综合考虑两个航天器的状态,具备对多目标协调控制的能力。

4.语文老师组织学生编辑一本供同学们阅读的校本文选。下列文章篇目按内容分成了两个专题,请你为两个专题各拟写一个标题。要求:标题文字简明,内容贴切,两个标题字数相等,形式对仗,每联在6~10个字之间。(5分)

第一专题:《灯下白头人》《昨夜,慈母又入梦》《回家》《老屋》《游子吟》 第二专题:《收藏时光》《生活的脚步》《那银色的夜晚》《每年一度燕归来》《时间沉思录》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述庵文钞序

姚 鼐 余尝论学问之事,有三端焉,曰:义理也,考证也,文章也。是三者,苟善用之,则皆足以相济,苟不善用之,则或至于相害。今夫博学强识而善言德行者,固文之贵也;寡闻而浅识者,固文之陋也。然而世有言义理之过者,其辞芜杂俚近,如语录而不文;为考证之过者,至繁碎缴绕,而语不可了当。以为文之至美,而反以为病者,何哉?其故由于自喜之太过,而智昧于所当择也。夫天之生才,虽美不能无偏,故以能兼长者为贵。而兼之中又有害焉,岂非能尽其天之所与之量,而不以才自蔽者之难得与?

青浦王兰泉先生,其才天与之,三者皆具之才也。先生为文,有唐宋大家之高韵逸气,而议论考核,甚辨而不烦,极博而不芜,精到而意不至于竭尽。此善用其天与以能兼之才,而不以自喜之过而害其美者矣。先生历官多从戎旅,驰驱梁、益,周览万里,助威国家定绝域之奇功。因取异见骇闻之事与境,以发其瓌①伟之辞为古文,人所未有。世以此谓天之助成先生之文章者,若独异于人。吾谓此不足为先生异,而先生能自尽其才,以善承天与者之为异也。

鼐少于京师识先生,时先生亦年才三十,而鼐心独贵其才。及先生仕至正卿,老归海上,自定其文日《述庵文钞》四十卷,见寄于金陵。发而读之,自谓粗能知先生用意之深。恐天下学者读先生集,第叹服其美而或不明其所以美,是不可自隐其愚陋之识,而不为天下明告之也。若夫先生之持集及他著述,其体虽不必尽同于古文,而一以余此言求之,亦皆可得其美之大者云。

(节选自《惜抱轩诗文集》卷

四)

注:①瓌,通“瑰”。

5.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余尝论学问之事,有三端焉端:端绪,头绪

B.而议论考核 考核:考证

C.助威国家定绝域之奇功 绝:偏僻。

D.见寄于金陵 见??于:表被动

6.下列各组语句,全都直接反映作者文学主张的一组是(3分)

①苟善用之,则皆足以相济,苟不善用之,则或至于相害

②博学强识而善言德行者,固文之贵也

③其故由于自喜之太过,而智昧于所当择也

④虽美不能无偏,故以能兼长者为贵

⑤甚辨而不烦,极博而不芜

⑥是不可自隐其愚陋之识,而不为天下明告之也。

A.①③④ B.①②⑤C.②④⑥D.③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篇文章是一篇书序,在文中,作者赞扬了王兰泉先生“异于人”的地方,并阐述了自己的文学主张,即义理、考证、文章必须相辅相成。

B.姚鼐早年就很重视崇尚王兰泉,而《述庵文钞序》则是后来姚鼐读了王兰泉从金陵寄来的诗文以后才写的。

C.王兰泉先生早年随军征战,立了不少战功,解甲归田后立志于创作,写下了《述庵文钞》。

D.作者认为,王兰泉之所以能够写出《述庵文钞》这样深得古文精髓的好文章,是由于他能将义理、考证、文章巧妙地结合起来。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是三者,苟善用之,则皆足以相济,苟不善用之,则或至于相害。(4分)

(2)世以此谓天之助成先生之文章者,若独异于人。(3分)

(3)恐天下学者读先生集,第叹服其美而或不明其所以美(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日长简仲咸①

王禹偁

日长何计到黄昏?郡僻官闲昼掩门。

子美集开诗世界,伯阳②书见道根源。

风飘北院花千片,月上东楼酒一樽。

不是同年来主郡,此心牢落③共谁论。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贬谪商州任团练副使时。简:即书信,用为动词。仲咸:冯伉的字,与王禹偁同为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故诗中称同年。②伯阳:老子李耳的字。③牢落:形容无所寄托的样子。

(1)首联和颔联这两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

(2)请从表现手法与思想感情两方面对颈联进行赏析。(4分)

(3)全诗表面上扣一“闲”字,实际上透露的是怎样的情绪?诗歌是怎样表现这种情绪的?请作具体分析。(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木受绳则直, ▲。(荀子《劝学》)

(2) ▲ ,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离骚》)

(3)嗟乎, ▲ , ▲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韩愈《师说》)

(4) ▲ ,而不知其所止; ▲ ,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5)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 ,▲。(文天祥《渡扬子江》)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桨声悠悠

王兴日

山村小镇外,流淌着一条小河。小河上没有桥,只有一条古老的小渡船。小渡船已破旧不堪,没人去考证它是哪朝哪代的产物,几块木板都被河水沤得红黑发紫;木板上的粗大的钉子也都起了厚厚的棕红色的铁锈;船边露出几条手指宽的缝。此船危险!然而,人们还是争先恐后地往上挤。并且,心甘情愿地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个白花花的硬币交给船老板。有什么办法呢?乡里人要到镇上来,镇上人也要出门去,这个渡口是唯一通道。

船老板是镇上的癞子脑壳王兴文,年龄四十有五。和发亮的光头一样,办事干净利落。一手接过满满一船人递过来的钱,从不数一数,“哗”地一声倒在蓝咔叽布扣对襟衣口袋里,便抓过两把缺口少角的桨,一前一后慢慢摇起来。满河平静的碧水立刻激起哗喇喇的细浪,成三角形向四周散开。汩——汩——悠悠的桨声便在小河上轻盈地飘荡。也不知这悠悠桨声起于何年何月,只知道它和木板船一同诞生,癞子脑壳的爷老子的爷老子手上就有了这小船和桨声。人世沧桑,小镇上的人和事几经变迁,只有这河,这船,这悠悠的桨声依然。癞子脑壳站在船头,时不时还哼几句不知名的山歌。他嗓音凝重、浑厚,是个天生的山歌好手。 “癞子脑壳,划船几年了,多少总赚了点儿钱,舍不得做条新船?”经常有人这样提醒他。癞子脑壳笑而不答,仍然眯着双眼划船。“挤死人了,丑癞子脑壳,花点儿钱做条大的船多好。钱又赚得多,我们也不要挤了。”有人怀有对癞子脑壳轻微的不满,愤愤然。“癞子脑壳肯定在信用社有笔款子!”听了这话,癞子脑壳依然不答,只独自“嘿嘿”笑。

有一天,小镇上来了四个木工师傅,是癞子脑壳请来的。不负众望,癞子脑壳真的有笔存款,他到墟上买了一大堆圆滚滚的杉木筒子。木工师傅在小河上就叮叮咚咚地干了起来。没几天,小河上出现了一座木板桥。小河变了。水面上没有了那悠悠晃晃的烂渡船。小河幽静了许多。癞子脑壳并没走,搬来一个竹椅子放在桥头,坐在椅子上翘起二郎腿,仍然是细眯着双眼,一副悠闲自在的神态,只是再没哼山歌。仍然收钱,规矩却稍有修改:坐渡船五分一个,过桥收两分。

终于有好事者告了癞子脑壳一状。没几天,木板桥上一前一后走来两个穿白衣服、戴白圆顶帽、帽檐上贴着一颗鲜红发亮的红星星的人。是公安局的!“你是王兴文吗?坐在这里干什么?”其实他们早已知道他是谁,癞子脑壳吓了一跳,不知

篇三:专题组合训练十四名句+语基+语用+诗歌

专题组合训练十四 名句+语基+语用+诗歌

(时间:45分钟,分数:51分)

一、名句默写(6分)

1.(2013·中山市古镇高级中学高考模拟)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夫仁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3)云销雨霁,彩彻区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二、语言基础(9分,每小题3分)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辍学/阔绰 纯粹/猝然 地壳/脑壳 ......

B.伺候/整饬 拘泥/忸怩 拗断/执拗 ......

C.悭吝/纤维 炮制/庖厨 偏裨/裨益 ......

D.缉拿/汲取 狙击/诅咒 屏气/屏除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上海市动物疾控中心对近期打捞上来的黄浦江上游漂浮死猪抽检的34份留存样品进行了禽流感专项检测,未发现禽流感病毒。

B.有些地方的公款吃喝现象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官员们只是变得更加小心,将“阵地”从社会酒店转移到内部食堂、私人会所。

C.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D.的确,我们很难简单地概括出中国文学的传统,但谁又会否认先秦文学中的《诗经》《楚辞》不是后人难以超越的高峰?

4.把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由北向南过龙石舫,再经晨旭亭、九龙桥、晚霞亭,便到了“贵妃池”建筑群。 ②湖面平如明镜,亭台倒影,垂柳拂岸。

③下午,我们来到华清池,只见大门上方有郭沫若书写的“华清池”匾额。

④往后是新浴池,由新浴池往右行,穿过龙墙便是九龙湖。

⑤进了大门就看见两株高大的雪松昂然挺立,两座宫殿式建筑的浴池分列左右。

⑥湖东岸是宜春殿,西岸是九曲回廊,北岸是以飞霜殿为主体的三座建筑,其中沉香殿和宜春殿东西相对。

A.①③⑤⑥②④ B.③⑤①④②⑥

C.①③⑤⑥④②D.③⑤④②⑥①

三、语言运用(22分)

5.(2013·惠州市高考模拟)请提取相关信息,概括《参考消息》的主要特点。不得出现数字,每个特点不得超过10个字。 (6分)

《参考消息》是由参考消息报社编辑出版的一份报纸。其主办单位新华通讯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的国家通讯社,新华社是中文(汉语)媒体的主要新闻来源之一,同时使用英文、法文、西班牙文、俄文、阿拉伯文和葡萄牙文发稿,提供实时文字新闻、经济信息、新闻图片图表等,同时也是中国大陆法定新闻监管机构。它在世界各地有一百多个分社,在中国大陆的每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都设有分社,有的省、直辖市、自治区还设有支社。直属事业单位有暸望周刊社、经济参考报社、新华每日电讯社、半月谈杂志社和参考消息报社等10多个。现在,许多报纸版面达到十多版甚至几十版,《参考消息》是四开八版日报。它及时选载世界各地通讯社、报刊及因特网等媒体上的最新信息和评论精华,全面报道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体育、文化及对华反应等方面的最新消息。日均发行量400万份以上。它的读者规模近2 000万,读者中男性读者占71.3%,女性读者占28.7%。它以50亿元的品牌价值居中国报刊第一位。

特点1:________________; 特点2:________________;

特点3:________________; 特点4:________________;

特点5:________________; 特点6:________________。

6.(2013·东莞市第一中学月考)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6分)

“编者按”是各类新闻传播媒介的编者对新闻或文稿所加的评论、批注、建议或说明性文字,常常放在文章或消息的前面。

新春刚过,某杂志社决定将征集到的以“关于春节的温暖记忆”为主题的稿件汇编成一期专刊。

请你以编者的身份为这期专刊写一个80字左右的“编者按”,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概括下面消息中的主要信息,不超过15字。(4分)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13日报道,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普什科夫表示,俄国在处理斯诺登求庇护事件上,完全仿效西方国家的做法。

针对美国专家声称莫斯科可能向斯诺登提供政治避难的做法,不会为俄罗斯的国际形象加分,普什科夫12日回应称:“国际政治实践就是这样。如果一个人请求避难,并且未对该国犯罪,而且他有可能遭到其他国家出于政治动机的迫害,我们看到西方国家通行的实践做法是为他提供庇护。因此我认为,指责俄罗斯在这种情况下(斯诺登事件)有某些特别举动是没有根据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面是一次寿宴中的答谢词,有四处用词不得体或存在语病,请找出来并改正。(6分)

尊敬的各位来宾:

大家好!

今天,是我人生中一个值得高兴的日子,在幸福、欢乐的气氛中,我迎来了自己的50岁大寿。承蒙各位赏光,从百忙之中抽身,光临我的府上,并为我带来了真诚的祝愿。对各位高亲贵友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将为您今天的宴会上的需要提供鼎力支持。此时此刻,我吹灭了生日烛光,默默地许下几个心愿:祝各位嘉宾天天有个好心情,笑口常开;月月有个好收入,四季发财;年年有个好身体,青春常在。

谢谢大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古诗鉴赏(14分)

9.(2013·韶关市高三调研测试)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玉楼春

李清照

注红酥肯放琼苞碎?探着南枝开遍未?不知醖[]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

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注】 醖,同“酝”。

(1)这首词的上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梅花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①日长简仲咸

王禹偁

日长何计到黄昏?郡僻官闲昼掩门。

② 子美集开诗世界,伯阳书见道根源。

风飘北院花千片,月上东楼酒一樽。

③ 不是同年来主郡,此心牢落共谁论。

【注】 ①此诗作于诗人贬谪商州任团练副使时。简:即书信,用为动词。仲咸:冯伉的字,与王禹偁同为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故诗中称同年。②伯阳:老子李耳的字。③牢落:形容无所寄托的样子。

(1)首联的“闲”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绪?(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情”与“景”的关系赏析“风飘北院花千片”。(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组合训练十四

一、名句默写

1.【解析】注意易错词语“察”“鹜”“藜”“黍”。

【答案】(1)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2)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 (3)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4)积雨空林烟火迟 蒸藜炊黍饷东菑

二、语言基础

2.【解析】选B。A.chuò,cuì/cù,qiào/ké;B.cì/chì,nì/ní,ǎo/niù;C.qiān/xiān,páo,pí/bì;D.jī/jí,jū/zǔ,bǐng。

3.【解析】选A。B项,“停止”和“现象”不搭配,应改为“消失”。C项,一面对两面,应去掉“与否”。D项,多重否定不当。

4.【解析】选D。按照游览顺序排列,先来到大门,再进大门,排除AC,然后往后见湖,再谈湖面,接着谈湖岸,最后到另一建筑群。

三、语言运用

5.【解析】压缩概括,最主要的是划分层次,逐层概括。

【答案】主管单位级别高;版面少;刊载信息及时、全面;发行量大;读者以男性为主(读者规模大);品牌价值高。

6.【解析】编者按、前言之类的题目,答题要围绕主题或评论或建议或说明,要适当创设情境,还要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语言简明连贯。

【答案】(示例)春联,红包,多么温暖的色彩;汤圆,腊肉,多么温暖的味道;团聚,拜年,多么温暖的画面??这些温暖的记忆,带着浓浓的年味,以诗文的姿态,在这飘着墨香的书页上,翩跹而舞。

7.【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对新闻材料的压缩要特别注意导语部分,因为这部分往往把事件的核心内容都呈现出来。

【答案】俄称处理斯诺登事件仿效西方国家手法。

8.【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和语病问题。通读材料,联系有关表达得体的相关知识,找出有问题的地方,比如“大寿”“府上”“鼎力”都是表示对别人的尊敬,不能用在自己身上;而“吹灭”与“烛光”搭配不当,也应该修改。

【答案】(1)“大寿”改为“生日”;(2)“府上”改为“家中”;(3)“鼎力”改为“大力”;(4)“烛光”改为“蜡烛”。

四、古诗鉴赏

9.【解析】(1)抓关键词“红”“放琼苞碎”“香”“意”即可。

(2)抓结句“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可知。

【答案】(1)色、态、香、意。

(2)表达了排遣愁闷,珍惜良时的情感;气候的转换亦如人世的风云突变,不可意料。(意思对即可)

10.【解析】(1)表面上是说官衙清闲,实际上是诗人希望有所作为却被贬偏远,无所事事的愤激之词。分析情感要注意联系注解分析写作背景。(2)答题要点包括写什么景、抒什么情、情与景的关系、表达效果。

【答案】(1)诗人口中说“闲”,正是心中不肯闲之故,“闲”字表现的是不满与苦闷(惆怅、孤独、落寞)的情绪。

(2)来到庭院,映入眼帘的却是百花飘零的萧瑟景象,诗人寓情于景,景物中透露着深深的孤独与寂寞。


日长何计到黄昏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5148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