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布病宣传口号

时间:2017-01-18 06:07:47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布病防治知识宣传要点

布病防治知识宣传要点

一、什么是布病?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又称懒汉病,是布鲁氏菌所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临床上以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疼痛、肝脾及淋巴结大为特点。布病严重危害人民身心健康和畜牧业发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也是《职业病目录》规定的生物因素所致的职业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二、如何杀灭布鲁氏菌?

布病的病原体是布鲁氏菌,该菌对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如10%~20%石灰乳或漂白粉乳)敏感,加热60℃或日光下暴晒10~20分钟即可杀死该菌。但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力较强,在乳及乳制品、皮毛中能长时间存活,在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及死畜的脏器中能生存4个月左右,在食品中能生存2个月。

三、布病是如何传播的?

目前已知有60多种家禽、家畜和野生动物是布鲁氏菌的宿主,与人类有关的主要是羊、牛和猪。染菌动物首先在同种动物间传播,造成带菌或发病,随后可通过皮肤黏膜接触、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传染给人类。具体来说,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阴道分泌物、娩出物;或在饲养、挤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过程中没有注意防护,可经皮肤微小伤口或眼结膜受染;可间接接触病畜污染的环境及物品而受染;可因食用被病菌污染的食品、水或食生乳以及未熟的肉、内脏而受染;病菌污染环境后形成气溶胶,可引发感染;苍蝇携带、蜱虫叮咬也可传播本病。人群对布病普遍易感,牲畜养殖、畜产品生产加工、动物防疫和布病防治工作人员等是其高危人群。

四、得了布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布病的潜伏期为1~3周,长至数月,平均两周。临床上分为隐性感染、急性感染、亚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隐性感染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急性和亚急性感染多表现为发热、多汗(见于夜间或凌晨)、游走性大关节疼痛,体检可发现肝、脾和淋巴结大。慢性感染症状不明显、不典型且表现多样,主要为疲劳、全身不适、精神抑郁等。病例症状出现后1月以内,经正规、足疗程的治疗是可以治愈的。

五、如何预防布病?

1、防止经皮肤和粘膜感染

(1)防止由家畜流产物引起感染

接羔助产人员,在接羔助产和处理流产胎儿、死羔时,应做好个人防护,除备有工作服、橡皮围裙、帽子、口罩和胶鞋外,还应戴乳胶手套和线手套,备有接羔袋和消毒液,禁止赤手抓拿流产物。家畜的流产胎儿、胎盘、胎衣和死胎等,不要随意丢弃,要深埋或焚烧等无害化处理。要纠正人食用流产胎羔等不卫生习惯,不要用死羔(犊)喂各种食肉动物或加工它用。

流产胎儿落下和被羊水污染的场地如无消毒条件,可将杂草烧毁,被污染的地面泥土集中在一起埋入地下。

(2)皮毛消毒

剪毛、收购、保管、搬运和加工皮毛的人员,工作时应做好个人防护,不要赤手接触皮毛,工作后应洗手、洗脸和洗澡,及时处理手上的伤口,工作场所应及时清扫、消毒。

(3)防止经粘膜感染

夫妻之间不论男女在布病急性期或亚急性期,都禁止发生性活动。

2、防止经消化道感染

搞好饮食、饮水卫生,不吃不清洁或被布鲁氏菌污染的食物,饭前洗手,不喝生水。各种奶及制品必须经过消毒处理,才能食用。消毒方法包括巴氏消毒(70℃,30分钟)和煮沸消毒。

篇二:布氏杆菌病宣传

什么是布氏杆菌病?

又称布鲁氏菌病是由一种叫做布鲁氏菌所引起的人和家畜都可以感染的全身性传染病。为什么叫布鲁氏菌呢?那是因为一个叫Bruce的英国军医首次明确了该病的病原体,为纪念他,学者们建议将该病取名为“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在自然环境中生命力较强,在病畜的分泌物,排泻物及死畜的脏器中能生存4个月左右,在食品中约生存2个月。

怎么得的呢?

我们刚才说了,布氏杆菌病是人畜共患病,也就是说,要先有患病的动物,然后患病的动物再传染给人。主要传染源有羊、牛、猪其次是犬。生病的这些家畜分泌物、排泄物、流产物及乳类含有大量病菌,主要传播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1、经皮肤黏膜接触传染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阴道分泌物,娩出物;或在饲养、挤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过程中没有注意防护。可经皮肤微伤或眼结膜受染;2、经消化道传染 吃了被病菌污染的食品、水或喝了生乳以及吃了未熟的肉、内脏而受染;3、经呼吸道传染病菌污染环境后形成气溶胶,可发生呼吸道感染。

哪些人的发热要想到布氏杆菌病呢?

我们国家主要的疫区在内蒙古、东北,西北等牧区,因为这些牧区人与患病的家畜接触的机会比较多,所以病患主要集中在这些地方。但是我在门诊也会遇到在城市或远郊居住非牧区的人感染。比如,有一个小伙子家里养了藏獒,藏獒吃死的小羊羔,那不巧这个羊带布氏杆菌,结果人被感染。还有一个小伙子,是卖烧烤的,在穿羊肉串的时候被感染。另外还有一个老爷子有喝生羊奶的习惯,喝了大半辈子了,不成想被感染了。所以大家看看,有时候职业和某种生活习惯也可以对医生的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啊。

有什么表现?

急性期病程6个月之内,最主要的表现是发热、多汗和关节痛。80%起病缓慢,常出现前驱症状,其表现颇似重感冒。全身不适,疲乏无力,食纳减少,持续3~5天。10~27%患者急骤起病,以高热、寒战,多汗,游走性关节痛为主要表现。热前多伴寒战畏寒。多汗 为本病的突出症状之一,每于夜间或凌晨退热时大汗淋漓。也有患者发热不高或处于发热间歇期仍多汗。汗味酸臭。关节痛半数以上病人有关节痛,与发热并行。疼痛呈锥刺样或钝痛,关节疼痛程度与病理改变并不平行。病变主要累及大关节,如髋、肩、膝等,单个或多个,非对称性,局部红肿。也可表现为滑膜炎,腱鞘炎、关节周围炎。急性期患者疼痛多呈游走性,慢性期病变已定局,疼痛固定某些关节。也有肌肉痛,尤其下肢肌及臀部肌肉,重者呈痉挛性痛。其他还可以有生殖系统病变 睾丸肿痛(本病的特征性症状之一)。可有睾丸炎及附睾炎,睾丸肿大多为单侧,可大如鹅卵。伴明显压痛,少数可伴鞘膜积液。女病人可有卵巢炎、输卵管炎及子宫内膜炎,可引起痛经、闭经及流产。神经痛、肝脾、淋巴结肿大及皮肤软组织病变也可见。慢性期病程超过6个月者。可由急性期发展而来,亦可无急性病史(尤其是牛型患者)。器质性损害 可侵犯许多器官及系统。(1)骨胳肌肉系统:最为常见,关节持续性钝痛,反复发作持续数年,固定而顽固者多见于羊型。亦可有滑膜炎及脊椎病变。久病者可发生关节强直或挛缩。(2)神经系统:外周神经损伤多见,表现为神经痛、神经炎、

神经根炎及神经丛神经炎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较少见,可有脑膜炎、脑膜脑炎及脑脊髓炎,而出现头痛、脑膜刺激征,昏迷、惊厥及瘫痪等表现。(3)其他:亦可有泌尿生殖系病变、心肌炎、气管炎、间质性肺炎、胸膜炎及肝脾肿大等。

如何预防布氏杆菌病?

布病人不传人,故对病人及接触者均不需隔离等处理。

但是,作为预防措施,可参考以下内容,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

(一)预防措施

1、 隔离病畜:牧区应该定期检查,早期发现病畜,采取隔离、治疗等措施。购进牲畜要留检1个月,定期对健康牲畜进行预防接种。隔离病人:急性期病人应该隔离至症状消失;病人的排泄物、污染物应该消毒。流产的胎羔应该加生石灰后深埋。

2、 加强对畜产品的卫生监督。不要饮用生乳。加强对粪便、水源管理,对病畜污染场所严格消毒,防止水源污染。

3、 预防接种:对有可能受感染者进行预防接种。个人防护:从事畜牧、屠宰、兽医及畜产品加工者应作好个人防护,穿工作服、戴帽子、口罩、手套、穿胶鞋。工作时不进食、不吸烟,工作结束后更衣、洗澡。

布氏杆菌病治疗原则 ?

(一) 抗菌疗法:适用于急性期或慢性活动期病人治疗。常用抗生素有四环素、链霉素、强力霉素、利福平等,一般是21日为一疗程,间隔5~7天再治1~2个疗程。

(二) 特异性脱敏疗法:适用于慢性期过敏症状较强者,常采用布氏菌苗、菌素等各类布氏菌抗原制剂。这种疗法反应较大,应慎重进行。

(三) 中医中药疗法:适用对各期病人治疗,对慢性期病人尤为常用,依不同症状体征进行辩证施治。

除上述主要治疗方案外,还可依不同情况予以某些辅助疗法,如理化疗法,激素治疗,免疫调节剂治疗及外科疗法等。

布氏杆菌病免疫学检查

(1)血清凝集试验(Wright试验) 试管法较灵敏。患者多在第二周出现阳性反应,1:100以上有诊断价值。病程中效价递增4倍及以上意义更大。正常人可有低滴度的凝集素;某些传染病的假阳性率可达30%以上。

布氏杆菌病的并发症有哪些?

布氏杆菌病并发症较罕见,但可感染心脏、脑和脑膜,以及引起神经、睾丸、胆囊、肝脏和骨的炎症。慢性病例通常导致长期健康不良,但本病罕有致死者。

篇三:布病宣传资料2

布鲁氏菌病资料宣传

一、病原学

布鲁氏菌为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初次分

离时多呈球状,球杆状和卵圆形,故有人建议

称“布鲁氏菌”。该菌传代培养后渐呈短小杆状,菌体无鞭毛,不形成芽胞,毒力菌株可有菲薄的荚膜。1985年WHO布鲁氏菌病专家季员会把布鲁氏菌属分为6个种19个生物型,即羊种(生物型1~3),牛种(生物型1~7.9)。猪种(生物型1~5)及绵羊型副睾种,沙林鼠种,犬种(各1个生物型)。我国已分离到15个生物型,即羊种(1~3型),牛种(1~7.9型),猪种(1.3型),绵羊副睾种和犬种各1个型。临床上以羊、牛、猪三种意义最大,羊种致病力最强。布鲁氏菌在自然环境中生活力较强,在病畜的分泌物,排泻物及死畜的脏器中能生存4个月左右,在食品中约生存2个月。加热60℃或日光下曝晒10~20分钟可杀死此菌,对常用化学消毒剂较敏感。

二、流行病学

本病流行于世界各地,据调查全世界160个国家中有123个国家有布鲁氏菌病发生。我国多见于内蒙、东北,西北等牧区。解放前在牧区常有流行,在北方农区也有散发。解放后国家成立了专门防治机构,发病率也逐年下降。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家畜流产季节为多。发病率牧区高于农区,农区高于城市。流行区在发病高峰季节(春末夏初)可呈点状暴发流行。患病与职业有密切关系,兽医、畜牧者、

屠宰工人、皮毛工等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男多于女。牧区存在自然疫源地,但疫区流行强度受布鲁氏菌种、型及气候,人们的生活水平与对牧畜、牧场管理情况的影响。

三、传染源

四、目前已知有60多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是布鲁氏菌的宿主。与人类有关的传染源主要是羊、牛及猪,其次是犬。染菌动物首先在同种动物间传播,造成带菌或发病,随后波及人类。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流产物及乳类含有大量病菌,如实验性羊布氏菌病流产后每毫升乳含菌量高达3万个以上,带菌时间可达1.5~2年,所以是人类最危险的传染源。各型布鲁氏菌在各种动物间有转移现象,即羊种菌可能转移到牛、猪,或相反。羊、牛、猪是重要的经济动物,家畜与畜产品与人类接触密切,从而增加了人类感染的机会。 患者也可以从粪、尿、乳向外排菌,但人传人的实例很少见到。

四、传播途径 ①经皮肤粘膜接触传染 直接接触

病畜或其排泄物,阴道分泌物,娩出物;

或在饲养、挤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

皮、毛、肉等过程中没有注意防护。可

经皮肤微伤或眼结膜受染;也可间接接触病畜污染的环境及物品而受染;②经消化道传染 食用被病菌污染的食品、水或食生乳以及未熟的肉、内脏而受染;③经呼吸道传染 病菌污染环境后形成气溶胶,

可发生呼吸道感染。这三种途径在流行区可两种或三种途径同时发生;④其它如苍蝇携带,蜱叮咬也可传播本病。但重要性不大。

五、主要侵犯的脏器

等关节痛。

(2) 神经系统:可引起神经干涸神经根的损伤,导致神经痛。出现腰痛、臀部疼痛、腿痛等。

(3) 呼吸系统:部分患者发生间质性肺炎而出现咳嗽。

(4) 消化系统:急性期病人个别因肝脏损害较重,而出现尿黄、巩膜黄染、肝区不适、食欲减退等消化道症状。

(5) 泌尿生殖系统:男性患者因睾丸炎或附睾炎而出现睾丸疼痛及小腹痛。慢性期可出现精索神经痛,以致出现阳痿、遗精、性机能减退等。女性患者可出现乳房肿痛、腰痛、小腹痛、月经不调、闭经或流血过多,白带过多、性欲减退、早产、流产、死胎等表现。 还可发生肾炎、肾孟肾炎、膀胱炎。

六、防制及治疗原则

对牧场、乳厂和屠宰场的牲畜定期卫生检查。检出的病畜,及时隔离治疗,必要时宰杀之。病畜的流产物及死畜必需深埋。对其污染的环境用20%漂白粉或10%石灰乳消毒。病畜乳及其制品必需煮沸消毒。皮毛消毒后还放置三个月以上,方准其运出疫区。病、健畜分

群分区放牧,病畜用过的牧场需经三个月自然净化后才能供健康畜使用。

治疗原则①早治疗。诊断一经确立,立即给予治疗,以防疾病向慢性发展;②联合用药,剂量足,疗程够。一般联合两种抗菌药,连用2~3个疗程;③中医结合。中医包括蒙医、藏医和汉医;④综合治疗。以药为主,佐以支持疗法,以提高患者抵抗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布病宣传口号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5137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