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孔孟论学原文及翻译

时间:2017-01-17 11:31:48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孔孟论学详细的字词翻译理解

篇章研究

本课选孔子论学语录四则,孟子论学语录二则,分别选自《论语》和《孟子》。 1.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三十岁做事能合于礼,四十岁能辨惑解疑,五十岁能知晓自然规律,六十岁能闻言知意,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又不越出规矩。”

内容理解:

这则语录,孔子自述其进德修业的过程,总结了他人生各个阶段所达到的境界。从少年时“有志于学”开始,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学习的不断深入,知识的积累、认识能力的提高、人生经验也不断攀升至新的高度。孔子以自己的人生体验告诉我们,少年时的“有志于学”将为一生成长和发展打下扎实基础;而终身学习,会使人不断提高,终身受益。 2.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译文:

孔子说:“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思考却不学习就会危险。”

内容理解:

这则语录讲述的是“学”与“思”的关系。学而不思的后果是“罔”,思而不学的后果是“殆”,两种情况对举,从反面证明了“学”与“思”的重要性,指出了它们不可分割的关系。由此可见,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才能有所得。

3.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公冶长》)

译文:

子贡问孔子:“为什么称孔文字为文?”孔子说:“聪明好学,不以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称孔文字为文。??

内容理解:

孔子借为学生解释孔文子谥号的机会,阐释了自己对“文”的理解,阐述了学习应有的态度和方法——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从中也可看出孔子本人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另外,我们也看到了作为教育家的孔子是非常善于把握教育机会的。

4.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履一篑,进,吾往矣。”(《论语·子罕》)

译文:

孔子说:“比如堆积土山,只差一筐土而没有堆成,停止了,就停止了。比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了一筐土,但是如果我继续干下去,那就是我主动前进的。

内容理解:

孔子以“为山”和“平地”为喻,论说坚持不懈的重要性。眼看就要成功的事,终究不成,是因为没有坚持到底,以致前功尽弃(《尚书》中有“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句);艰巨的任务虽只刚开了个头,但只要不断前进,终能成功。从中我们可以懂得:学习贵在坚持,不能止步不前;而后退和前进,全在自己,不在他人。

5.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也,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告子上》)

译文:

孟子说:“大王(这里是指齐王)不聪明不值得奇怪。即使有一种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如果晒它一天,冻它十天,也没有能再生长的。我能见大王的次数太少了,我退居在家,那些谄谀小人就趁机来到大王身边,我怎么能使他的善良之心萌发呢?下围棋作为一种技术,只是一种小技术;但不专心致志,就不能学好。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假如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话,却一心认为有天鹅将要飞来,想着拿弓箭去射它,虽然他与那个人一起学习,但一定比不上那个人。这是因为他的聪明才智比不上那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啊。”

内容理解:

孟子以“一暴十寒”作比喻,解释了大王“不智”的原因,告诉人们,学习不能一曝十寒,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收获。又以“学弈”为喻,通过两人学习态度的鲜明对比,告诉我们,即使是同一位老师来教,即使是最好的老师来教,学习态度不同,结果也会不同,由此阐明学习不能三心二意,必须集中精力,专心致志的道理,并强调了学习的效果不在于智力因素,而是由学习态度决定的。

6.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其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孟子·尽心下》)

译文:

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还不如没有《尚书》。我对于其中的《武成》篇,不过取信它的两三页罢了。仁道的人天下无敌,凭极仁道的周武王讨伐极不仁道的殷纣王,怎么会血流漂杵呢。”

内容理解:

《尚书》中有武王伐纣“流血飘杵,赤地千里”的记载,孟子是不相信的。他认为仁人无敌天下,武王是至仁之人,而纣王是至不仁之人,以至仁伐至不仁,不可能出现杀戮无数的血腥场面。虽然这个推断未必符合史实,但孟子的这种质疑精神是值得提倡的。这段话告诉我们,读书不能迷信书本,要有敢于质疑批判的精神。

这六则语录从学习作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不同角度论学,采用比喻、举例、对比等方法,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对我们的学习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字词解释:

立:自立,指立于礼,即做事合于礼有: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不惑:不受迷惑志:立志

知:知道从:随从

天命:指自然的规律,法则耳顺:只听到别人说的话,用不着怎么想,就能领会逾矩:超过规矩、法度罔:迷惑

殆:危险 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

何以:即“以何”。以:因为。何:什么。所:所以

欲:能够谓:称为

文:孔圉谥号文敏:勤勉

好:喜好耻:以……为耻

是以:因此 为:堆积

篑:土筐 平地:填平洼地。平:使……平。虽:即使覆:倾倒

或:同“惑”,奇怪 暴:同“曝”,晒

如……何:对……怎么办,能有什么帮助。

弈:围棋为:作为

数:技巧、技术 鸿鹄:天鹅

至:极 援:拿起

缴(zhuó):系在箭上的绳子,代箭与:通“欤”

信:相信以:凭借、依靠

至:极 见亦罕:和王相见的次数太少

至仁:极仁道的人,指周武王 至不仁:极不仁道的人,此处指殷纣王

无或:不值得奇怪。

篇二:孔孟论学翻译

一、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公冶长》)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告子书上》)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孟子.尽心下》)

翻译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子贡问:“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孔子回答:“孔文子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山,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孟子说:“大王的不明智,没有什么不可理解的。即使有一种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生长的。我和大王相见的时候也太少了。我一离开大王,那些‘冻’他的奸邪之人就去了,他即使有一点善良之心的萌芽也被他们冻杀了,我有什么办法呢?比如下棋作为一种技艺,只是一种小技艺; 但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习,也是学不会的。奔秋是全国闻名的下棋能手,叫奔秋同时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虽然也在听,但心里面却老是觉得有天鹅要飞来,一心想着如何张弓搭箭去射击它。这个人虽然与专心致志的那个人一起学习,却比不上那个人。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那个人吗?回答很明确:当然不是。”

孟子说:‘完全相信书,还不如没有书。我对《尚书》武成一篇,所取不过两三片竹简罢了。仁德的人在天下没有敌手。凭周武王这样很有仁道的人去讨伐商纣王这样很不仁道的人,怎么会使血流得那么多,以致连打仗的杵也都在血水中漂流起来呢?

篇三:18,梳理:孔孟论学

18,梳理:《孔孟论学》

(原文——注释——译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学,三十 而 立,

孔子说:“我十五岁就在学习上有志向,三十岁能够做事合于礼,

四十 而 不 惑, 五十 而 知 天命, 四十岁能够不受迷惑,五十岁能够懂得自然的规律、法则,

六十 而 耳顺, 六十岁能够听到别人说的话,用不着怎么想,就能领会,

七十 而 从心所欲 不 逾 矩 。” 七十岁能够随自己心意想怎样就怎样(并且)不会超过规矩、法度。”//

子曰:“学 而不 思 则罔,

孔子说:“学习了却不(深入)思考就(会)迷惑(不解);

思 而不 学则殆”

(但一味地)思考(空想)却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 谓之 文 也。”

子贡问道:“孔圉 因为什么把他(的谥号)称为‘文’呢?”

子曰:“敏 而 好 学,

孔子说:“勤勉而且爱好学习, 不耻下问, 不以向学问、地位等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可)耻的事, ..........是以谓之 文 也。” 因此把他(的谥号)称为‘文’呢?”//

子曰:“譬如为 山, 未成一篑,

孔子说:“比如堆积土山,只差一筐土而没有堆成,

止, 吾 止 也;

(这时)停止(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止(下来)的; 譬如平地, 虽 覆 一篑, 进, 好比填平洼地,即使(只)倾倒(下)一筐(土),(这时继续)前进,

吾 往 也。

(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孟子说:“对大王的不明智不值得奇怪啊。

虽 有 天下易 生 之物 也,

即使有(一种)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 一日暴之, 十日寒之,未有能 生 者也。 (如果)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吾 见 亦罕矣, 我和王相见的次数太少了,

吾退而寒之者 至矣,

我退居在家而那些谄媚小人就趁机来到(王的身边)了, 吾如有萌焉何 哉? 我怎么能使他的善良之心萌发呢?

今 夫弈 之为 数, 小数 也;

(比如)现在 下围棋 作为(一种)技巧,(虽然只是)小技巧;

不专心致志,则不 得 也。

(如果)不用心专一、聚精会神,(也)就不能获得(进步)呢。

弈秋, 通国之善 奕 者也。

弈秋(是)全国 (最)善于下围棋的,

使 弈秋 诲 二 人弈,

假使弈秋(同时)教导两个人下围棋,

其 一 人专心致志, 惟弈秋之为听。 其中的一个人用心专一、聚精会神,只听弈秋的话;

一 人虽 听之,

(另)一个人即使(也在)听弈秋的话,

一心 以为有鸿鹄将 至, 思援 弓 缴而射之, (但是)整个心思认为有天鹅将要到来,想拿起弓和箭 射它,

虽 与之俱 学,弗若之 矣,

即使(他)和(专心致志的)那个人在一起学习,(进步)不如那个人呢。

为 是其 智 弗若 与? 曰:非 然 也。” 因为是他的才智不如(那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孟子曰:“尽信 《书》, 则不如无 《书》。

孟子说:“全相信《尚书》,(那)就不如没有《尚书》。

吾于 《武成》取 二三策而已矣。

我对于(其中的)《武成》(篇),(不过)选取(它)两三片罢了呢。

仁人 无敌于天下。

仁道的人在天下没有敌手, 以 至仁伐 至不仁, 凭借极仁道的人(周武王)去征伐(殷纣王这样)极不仁道的人, 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怎么会血流漂杵呢?”//

说明:凡“梳理”中的黑体字与“点击实词简表”一致,有下划线的则与“教材注释”

相同,非“直译”的须明了古今语序有所不同的现象。

(常识——内容——主旨)

常识:一,《论语》:记录孔子和他学生言行的书,是儒家的经典著作。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

创始人。

二,《孟子》:记载孟子游说诸侯各国的言行和各学派论辩的情况。 孟子:名轲,字子舆,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主要

代表之一,人称“亚圣”。

风格:《论语》:篇幅简短,或问答、或独白,属语录体;语言简洁,寓意深刻,发人

深思;说理论点明确,但大半不提论据。

《孟子》:长于雄辩,多用事实论证;善于作形象的类比;语言具有煽动力和鼓

动性,逻辑性较强。

(要点——补充——检测)

要点:一,《论语》四则:1.孔子述说自我学习与能力提高的过程,其反映出人生经

验积累的规律。

2.孔子在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重要性呢。

3.孔子阐发了“文”的内涵:既能勤勉好学又要不耻下问。

4.孔子劝告人们做任何事一定要自强不息,意志坚定啊。

二,《孟子》两则:1.孟子劝诫人们在学习上不能一暴十寒、三心二意,要做

到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2.孟子在告诫我们:读书时要有批判怀疑的精神。 补充:译文商榷—— 子曰:“譬如为山, 未成一篑,

孔子说:“比如堆积土山,只差一筐土而没有堆成,

止, 吾止 也;

(这时)停止(下来了),我就把他看死了(堆不成山);

譬如平地, 虽 覆 一篑,

好比填平洼地,即使(只)倾倒(下)一筐(土),

进, 吾 往 也。

(这时继续)前进,我就说他是有希望(能平好地)的。”

成语荟萃——三十而立:人在三十岁左右有所成就。

从心所欲:可以随其心愿地为所欲为。

敏而好学:天资聪明而又好学。

不耻下问: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的浅的人请教看作

是耻辱。

未成一篑:犹功亏一篑。比喻功败垂成。

功亏一篑:亏:欠缺;篑:土筐。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

不能完成。比喻作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成。

一暴十寒:暴,同“曝”、晒。原意说,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

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

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专心致志:致:尽,极;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

心一意,聚精会神。

血流漂杵:所流的血足以浮起木杵,形容杀人极多。

注释添加——十有五:通“又”,置于整数与零数中间。

而立:学有成就。

不惑:遇事能明辨不疑。

耳顺:闻其言而知其微旨(听到别人的话,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

意思)

从心所欲:顺从、听从

譬如平地:使??平(铲平,削平)

专心致志:专——专门,专一;致——集中于某方面。

仁人:有德行的人。

适当增添译文:如“深入”和“会”等。

检测:(另行安排)

建议:牢记乃至诵读原文、译文、常识、主旨、要点等,以求应对考试中的注释、翻

译、常识、理解等。


孔孟论学原文及翻译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5081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