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题义公禅房阅读答案

时间:2017-01-16 07:37:46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山水田园答案

山水田园诗

题义公禅房 孟浩然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1.这首诗所描写的景物具有怎样的特征?

答:山谷秀美、山峦清净、空气清新、和润阴凉、自然幽雅。

2.这首诗的语言特征怎样?

答:表现自然明快、词句清谈秀丽。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寒山转苍翠”中的“转”字在写景中有什么特点?

渭川田家

答:“转”字写出山色渐变的动态特点,一字传神

2、本诗写景有什么特点?

答:①描写景物有声有色有形,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

②所写景物都带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情景交融。

③选取了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挡,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月色,由于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和“冷”二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闲 意

南宋陆游

柴门虽设不曾开,为怕人行损绿苔。

妍日渐催春意动,好风时卷市声来。

学经妻问生疏字,尝酒儿斟潋滟杯。

安得小园宽半亩,黄梅绿李一时栽。

1、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什么诗,哪些意象反映了这一特征?

答:这是一首山水田园诗,诗中柴门、绿苔、小园、黄梅绿李等意象反映了这一特征。

2、首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用意?

答:首联叙述为怕他人打扰自己而不愿意打开柴门,表现了诗人与世隔绝,亲近自然生活的情趣。

3、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答: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希望小园能再宽敞一些,就能过上真正的田园生活的愿望。

篇二:诗歌鉴赏

送别诗、写景诗、哲理诗鉴赏指要

襄樊五中 闫光平

一、送别诗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爷寒。

(1)作者在这首诗中写了几幅画面?这几幅画面有何内在联系?

【解析】此类题目只需从诗中分别找出所写的意象即可,再分析写景的角度。

【答案】写了四幅看似各自独立的画面;一三两句都是写离亭,而门户深掩之景是与烟笼碧砌之景相照应的,二四两句都是写从离亭眺望所见,而江山夜寒之景又是与中天月驰之景相绾合的。这是一三两句之间与二四两句之间的承接关系。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着此一字而境界全出。”本诗中最后一句就有这样一字,请找出来加以分析。

【解析】这是回答“炼字类”的题目,注意关键字的双关意义。 【答案】“寒”字在诗中画龙点睛,它因“此夜”二字而被注入离情,说明不只是因夜深感到肌肤寒冷,还在于这个特定的离别之夜独有的内心感受。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清烟,金尊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第一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解析】最传神的字往往是动词或形容词,然后根据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再作精确选择。

【答案】分别是“吐”“对”。 着一“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金樽对绮筵”,用一“对”字,其意是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绪而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此中境界,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

(2)第三联主要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离情别绪的?

【解析】此类题要精确掌握各种表现手法。写景的句子要弄清写景的方法,抒情的内容要分清抒情的方式。

【答案】借景抒情(以景衬情)。高高的树荫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耿耿的长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这里一个“隐”字,一个“没”字,表明时光催人离别,不为离人暂停须臾,难舍难分时刻终于到来了。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1)诗中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对表达诗人的情感有何作用?

【解析】这一类题要清景与情之间的关系,或是写景正面烘托情感,或是以乐景写哀情。

【答案】诗中通过杨柳描写了春意盎然的景色,以乐景写哀,反衬诗人送别友人的忧伤情怀。

(2)第三句的比喻历来备受赞赏,请简要赏析。

【解析】此类题目只需结合诗歌内容从比喻的修辞效果方面去分析即可。

【答案】第三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把相思之情比喻成春色,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诗人觉得自己心中无限的惜别之情,就像江南江北的春光,无处不在,伴随着友人归去。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①,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②树色催寒近,御苑③砧色④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①离歌:离别之歌。②关城:潼关、函谷关。③御苑:皇家的宫苑。④砧声:捣制寒衣

的声音。

(1)第一、二联诗中,“微霜”“鸿雁”等意象渲染了怎样的气氛?从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

怀?

【解析】回答“怎样的气氛”这类题要用形容词概括,再将景物的格调与诗人要表达的情感结合起来分析。

【答案】“微霜”“鸿雁”渲染了离别时肃杀气氛,从中表达了诗人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怀。

(2)尾联运用怎样的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请作简述。

【解析】

【答案】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或劝勉对方要珍惜时光。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1)试析《送魏二》一诗中“凉”字的丰富内涵。

【解析】分析某字的表现力,要从表层和深层两方面考虑。

【答案】从字面上看,“凉”是写秋风秋雨带来的凉意,属于身体方面的感受。但这是在酒后,是在醉不成欢惨将别之际,原来内心的凄苦与外在的风雨交替作用,使别者倍感凄凉。

(2)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

【解析】弄清诗的结构特点:诗的前半写实景,后半乃虚拟。它借助想象,扩大意境,深化主题

【答案】用了虚写的手法,由眼前景物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①上,相思愁白频②。

【注】①汀洲:水边或水中平地。②此许后三句均出自梁代柳恽的《江南曲》,诗为:“汀洲采白频.落日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故人何不返,春花复应晚。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难。”

(1)本诗的颔联虚实结合,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离去的依恋。请你具体说说其中“没”“空”二字所传达的这份感情。

【解析】对诗歌中关键字的分析,要从表层和深层两方面考虑,而且最终都是为情感服务的。

【答案】没”字紧扣首句的“望”字,友人如飞鸟一样远行而去,自己痴立凝望,目光久久追随,直到望不到所在。而一个“空”字,更展现出被送之.人的远无踪迹,也写出诗人此时空虚寂寞的心情。这两个词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与牵挂,以及自己绵绵不绝的愁思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友人入蜀

李白

见说蚕丛①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②。

[注]①蚕丛:传说中的开国君主,此代指蜀国。②君平: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以卖卜为生。

(1)本诗开篇与诗人的另一首诗《蜀道难》有什么不同?

【解析】让学生联系课本内容体会诗歌语言的不同风格。

【答案】《蜀道难》开篇感情豪放富有气势:而本诗开篇只是平静地叙述,而且还是“见说”显得极是委婉,浑然无觉。

(2)尾联借用君平典故有什么作用?

【解析】注意典故在古典诗歌中含蓄委婉书法情感的特点。

【答案】用典委婉地启发朋友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禄,可谓循循善诱,凝聚着深厚情谊,其中不乏自身的身世感慨。 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解析】此题考查对艺术手法的理解,要从诗中描写的对象方面去分析。

【答案】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或:借景抒情。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解析】炼字题依然要从表层和深层两方面考虑答案。

【答案】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梓州李使君

王维

万壑树参天, 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 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 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 不敢倚先贤。

注:“文翁”是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他曾兴办学校,教育人才,使蜀郡“由是大化”(《汉书·循吏传》)。

(1)诗歌前四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解析】应用散文的语言描绘出画面的内容,进而概括出景色的特点。

【答案】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的大树,到处是杜鹃的啼声。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一夜透雨过后,山间飞泉百道,远远望去,好似悬挂在树梢上一般,充分表现出山势的高峻突兀和山泉的雄奇秀美。

(2)诗歌最后一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解析】结合诗后的注释,理解典故的含义,掌握借典故抒发情感的方法。

【答案】尾联用典;王维以文翁勉励李使君,希望他效法文翁,翻新教化,而不要倚仗文翁等先贤原有的政绩,泰然无为。

10、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①别滁

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②夜发分宁寄杜涧叟

黄庭坚

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

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注】①庆历八年,欧阳修由滁州知州改任扬州知州,此诗乃当时所作。②分宁即今江西修水,诗人的家乡。此诗是诗人离家赴任时所作。

(1)这两首诗都用了“常日醉”三个字,但表达的情感是不相同的。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解析】抓住诗中所描绘的景物,领悟作者所抒的情感。

【答案】欧阳诗中的“常日醉”写出了诗人与众宾客一起开怀畅饮时的神情意态和诗人矛盾、激动的心情,饯行时当地民众所表现出来的真挚友好之情,使诗人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黄诗中的“常日醉”是说“我”只是像往常那样喝醉了酒,下文景物的多愁善感与自身的浑然沉醉构成对比,因而他的醉是借酒浇愁的外在表现。

(2)两首诗的结句都有特色,你更喜欢哪一句?请说明理由。

【解析】此类题目较灵活,回答时要把手法和情感结合起来分析。

【答案】①喜欢前者的结句。结句用的是反衬手法,在饯别宴会上作为助兴的音乐,因离别在即,所以越是悦耳的曲调,内心就越感到难受。结句发人思索,使诗意余韵不尽。②喜欢后者的结句。结句是说弥漫在水天之间的风月在替人悲愁。以景物的凄凉衬托人的愁绪。拟物为人,以景传情,点明景替人愁,意味深长。

二、写景诗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

【解析】

【答案】月落、乌啼、满天白霜、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特征:秋夜幽寂清冷。

(2)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

【答案】写出落榜后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诗的第一、二句分别从什么角度来写景?这两句诗勾勒出一个怎样的境界?

【解析】

【答案】第一句仰视,第二句府视。这两句勾勒出月色秀朗、溪水清澈的兰溪山色,朦胧飘渺,使人如同坠如仙境。

(2)、整首诗,从头至尾没有写到“情”,而读来使人感到景中有情,请问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

【解析】

【答案】写出渔民欣快欢畅之情,整个画面使人感到兰溪山水充满着蓬勃生机。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义公禅房

孟浩然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1)、这首诗所描写的景物具有怎样的特征?

【解析】

【答案】山谷秀美、山峦清净、空气清新、和润阴凉、自然幽雅。

(2)、这首诗的语言有怎样的特征?

【解析】

【答案】语言自然明快、词句清谈秀丽。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垢:尘埃。

(1) 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解析】

【答案】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2) 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解析】

篇三:高考语文过关检测题——诗歌鉴赏试题汇编

古诗鉴赏过关检测题

一、 分析意境型

1、阅读下列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辽宁卷)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舟下建溪

宋 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舟下建溪

宋 方维深

客船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问: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4分)

答:

二、 分析技巧型

1、阅读下列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驼褐:驼毛制的上衣。阑干:纵横错落的样子。这两句是说,露水浸湿了外衣,寒气袭人;星斗横斜下沉,天将要亮了。

问:此诗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2006年江西卷)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将:行,流过。

问:(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2)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2006年福建卷)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

答:

三、分析语言特色型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题义公禅房

孟浩然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问:这首诗的语言特征怎样?

答:

四、 炼字、炼句型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2005年山东卷)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试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问: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试作简要分析。 答: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2006年福建卷)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3分)

答:

五、 分析“诗眼”型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6年四川卷)

夜 归 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风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筇:此代指竹杖。

问:(1)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

答: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2006年辽宁卷)

东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貌。

问:(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3分)

(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5分)

答:

古诗鉴赏分类练习题答案

一、分析意境型

1、答:①此诗描绘了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春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②这是一幅明丽的春景图。③表现了诗人结束了颠沛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2、答:①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②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③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为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3、答:①“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②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③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

二、分析技巧型

1、①主要采用了反衬手法。②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环境的寂静。③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流露出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感。

2、答案:(1)交情(交情得似山溪渡)


题义公禅房阅读答案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4968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