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儿童国画作品

时间:2017-01-16 07:37:24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儿童中国画教案

儿童水墨画教案

1、执笔方法与写字姿势

一、 教学时间第一周 二、教学目标

1、 培养正确的执笔姿势,“五指执笔法”。 2、 对坐姿的培养、学习悬腕的书写方法。 3、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 教学准备:字帖、毛笔 四、 教学过程 1.学习正确的执笔姿势

师: 一(1)班的孩子,我听说学习特别努力,可上进了!看你们这精神气,我想:这肯定是真的了。所以,老师很想和你们交朋友。你们能把你的名字写在这张纸的白边上吗?让我们大家互相认识一下。 生:好。

师:谁愿意到前边来,大声读读你的名字,快,看谁先和老师成为朋友。 生:(陆续上来。)

师:你们长得这么漂亮,想不想把你的名字也写漂亮呀?那今天,我就教你们 一些把字写漂亮的小窍门,谁想学习呀! 生:我。

师:请你先抓住关键的地方,体会体会,同桌之间交流交流,一会儿,我们再 请你讲讲这些话,你又有什么样的发现? 生进行自由讨论。

师:其实我走了好几桌,我都能听到同学们的发现,你们真了不起,会读书啊,谁来谈谈,想说哪就哪,两位同学想说了,三名、四名、五名!越来越多了!好!请你来说说!

生:要想把字写美观,“五指执笔法”是十分重要的。 师:给他掌声!谢谢!

“五指执笔法’是用右手五个手指全派上用场,用“按、压、钩、顶、抵”的方法把笔执稳,使手指各司其职。具体的握笔方法是:大拇指的第一书内侧按住笔杆靠身的一方,大拇指处于略水平的横向状态。食指的第一节或与第二节的关节处由外往里压住笔杆。中指紧挨着食指,钩住笔杆。

无名指紧挨中指,用第一节指甲根部紧贴着笔杆顶住食指、中指往里压

的力。小指抵住无名指的内下侧,帮上一点劲。这样形成五个手指力量均匀地围住笔的三个侧面,使笔固定,手心虚空。 生:正确的握笔方法是:笔杆放在拇指、食指和中指的三个指梢之间,食指在前,拇指在左后,中指在右下,食指应较拇指低些,手指尖应距笔尖约3厘米。笔杆与作业本保持六十度的倾斜,掌心虚圆, 指关节略弯曲。

师:记住我是怎么写的了吗?来试试。(师生重复书写时的要点) 生:好。

师:咱们写一个试试,来!(师一笔一笔板演,学生看后再书写,教师巡视)

谁写得最棒,到前面来。

三颗星标准:大小合适、方正、有运笔2. 同桌互相纠正,示范。

师:要想把字写漂亮,还要有正确的坐姿。 你们边看边体会老师是如何写字的。

师:练二三寸大楷字无须站立,坐着写就行了;二则坐着省力又利于凝神聚气,注意力容易集中。 1. 手腕要悬空。

2. 头部稍低,肩平,双脚平放。

3. 左手的肘和手掌平放在桌上,要撑开,并与右手保持基本对称。 4.练习手腕运笔 手腕做圆周运动 5. 师:谁来做个示范? 给他掌声!谢谢!

生:(展示,评议,教师印奖章)

师:再感谢这名同学让我们明白了正确的坐姿。 生:好,给点掌声!(鼓掌) 师:下课!

教学反思:大部分同学的拿毛笔的方法已经掌握了,只是有少部分同学还是不会拿,坐姿方面同学们都能坐得端正,

2、 学国画

教学目的1培养对民族绘画的感情。2认识干湿浓淡墨色。认识中国画的特点。

重点难点1,认识中国画特点。 2,“墨分五色”的认识。 准备:毛笔、墨汁、调色板、旧报纸、宣纸、抹布。 教学过程: 课题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国画。 新授:

介绍中国画: 中国画是我过传统的一种绘画形式,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与民族风格,称国画。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

介绍工具: a)笔:羊毫笔、狼毫笔、白云笔。 b)墨:有松烟、油烟。 c)纸:宣纸——生、熟。 d)砚:砚墨用的是石头。 e)色:可用水彩颜料代替。 各种工具的保管方法。

分类: 1,题材:人物、山水、花鸟。 2,方法:工笔、写意。 墨分五色: 焦、浓、重、淡、清。 笔法:中锋,侧锋。

分辨: 浓淡墨。 中侧锋。 干湿画法。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三.小结:讲评。

3、认识藏锋和露锋

一、观察“三”,三个的起笔有什么相似和不同的地方。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三”的三条横有什么不同吗? 生:我知道。第二条横比较短,第三条横比较长。 师:对!那么“三”的这三条横在起笔上有什么不同吗? 生:第一和第二条横的起笔是尖的,第三条横的起笔是圆的。 师:是啊,你观察的真仔细!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两种起笔方式。二、揭示藏锋和露锋的概念。

师:你们知道怎么才能使你写出来的横的起笔是尖的吗? 生:我觉得毛笔的笔头是尖的,写出来的自然是尖的。

师:是啊,这样的笔锋我们把它叫做“露锋”,是笔锋外露的用笔,一般用于笔画的起笔处。用露锋写出来的笔画常是尖笔或是方笔,显得锋芒毕露,神采飞扬。

师:还有一种笔锋叫做“藏锋”,它的写法是让笔锋从笔画内部起笔,把笔锋藏起来。用藏锋写出来的笔画显得浑厚。就像“三”的第三横那样。

师:(拿出钢笔)你们看,钢笔的笔头是尖的,把笔尖露在外面起笔的叫做“露锋”,把笔锋从笔画内部起笔的叫做“藏锋”。 生:用钢笔练习一下,加深印象。 三、指导书写藏锋和露锋。 1、学生书空。

2、学生指名书空、集体书空、同桌互相书空,纠正错误。

师:总之,我们要遵循一个原则,就是“欲下先上,欲右先左”。 四、指导认识米字格,并学会画米字格。

师:今天我们要来认识米字格,你知道它和田字格有什么不同吗? 生:米字格里有四条线,而田字格中只有两条线。

生:田字格中有横中线和竖中线,这两条线把田字格分为了四格,而米字格比田字格多了两条斜线,并且把米字格分为了八个部分。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说的也很完整。 师:让我们来认识各部分的名称。 师:下面让我们来学着画一画米字格。

师:先在空格中打两条斜线,再过交点打横竖两条线。 (学生练习画米字格。)

五、学习在米字格里面描写“三”的轮廓。

篇二:儿童绘画作品

浅析儿童绘画作品中的涂鸦符号 摘要:

关键词:儿童绘画,涂鸦符号

引言:儿童涂鸦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运动,儿童绘画作品中的涂鸦符号也能反映儿童的对自然界的感知及联想,有明显的表达意图,反映自己的认识。通过对儿童绘画作品中的涂鸦符号的研究,了解儿童对感知的心理反映,促进教师了解儿童的感觉、知觉、情绪、情感的发展变化,培养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力。让儿童在涂鸦中得到快乐,自由自在地发挥和表现,避免儿童在萌芽期的创造力受到抑制,绘画不仅是让儿童掌握一种技能,更重要的是对儿童的心智发展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涂,随意的涂涂抹抹;鸦,泛指颜色;涂鸦的意思就是随意的涂抹颜色。涂鸦是每个孩子都会做的事情,我国一位美术界人士说过与其让孩子机械临摹大师作品,不如让他们信笔涂鸦,孩子的涂鸦太可贵了。涂鸦属于儿童视觉感受的一种自然流露,是一种无意识,无控制的表现,同时又是他们认识社会、反映社会的一种方式,是他们表达内心世界的方法。在涂鸦中他们第一次获得社会生活的经验,同时,他们的肉体和精神能力得到了发展。

儿童涂鸦期一般是从2岁开始,然后持续到4岁。具体一点可以说是儿童大约从14个月开始会自发性乱涂乱画,这种行为一般要维持到3~4岁。此时儿童“绘画”行为表现得不系统,无秩序,画出的事物也只是局部的,但是他们对绘画却情有独钟。他们非常喜欢胡涂乱画,爱拿他们容易接触到的工具,如铅笔、钢笔、彩色笔等,在他们认为能画的纸、书、墙、桌面等材料上任意涂画。正如苏联的教育家德廖莫夫所说的那样:“并非所有的儿童都会作诗和唱歌,但是所有的儿童都会画画。”涂鸦是儿童自我表现的一个阶段,不同时期的儿童涂鸦出来的东西也不相同。涂鸦期也是要分阶段的,下面来分析个个阶段的涂鸦。

1. 未分化涂鸦:

又称无目的涂鸦。在某一时期,通常在2岁时,给幼儿一支蜡笔,幼儿会开始在纸上随意涂鸦,这个时期的涂鸦运动是不经控制的,而其结果便显示涂鸦运动是未经控制的。以纯运动感觉活动为兴趣中心。儿童可透过涂鸦来获得筋肉活动的满足,可奠定日后写字及画画的基础。因此涂鸦的第一阶段是随意涂鸦,这时期的涂鸦线条的粗犷或雅致都取决于儿童的性格。儿童活泼好动它画出来的线条想必肯定是粗犷的,儿童要是相对文静心思比较细想必画出来的线条肯定是雅致的。从这种涂鸦所得到的结论就是,在此心智阶段中,幼儿还不能控制肌肉的动作。这时,老师,家长就得把随意的涂鸦看成是一种表示,说明这个时期的孩子还不能去做需要肌肉协调的工作,比如让他们坐在饭桌前好好吃饭,会自己穿好衣服,会扫地等。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都能听到家长抱怨自己家的孩子不好好吃

饭,要是家长能去了解一下他们的涂鸦就知道这是为什么了。

2. 经线涂鸦:

又称有控制的涂鸦。简单的就是说,孩子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画线,并且这个动作是重复性的。一旦儿童开始重复他的动作,我们就可以说这个儿童已经发现了以视觉来控制动作。这时候的儿童的画线是有意识的,但是意识不够完全,还是会经常把可以控制的线条与不能控制的动作混合在一起。在此阶段当中,孩子可通过手臂运动获得快感,并可通过画的过程及解说的机会,增进对事物的观察力与想象力的发挥,以及练习语言表达的能力。能控制肌肉动作是儿童一项很重要的经验,他不但从这种控制的感觉中得到信心,同时他们也首次从视觉上全面体会到肌肉的运动。知道这个阶段的儿童尤为重要,成人可以要求儿童做需要肌肉协调的动作。儿童自身也会了解和喜欢从事这项新获得的经验。

儿童在这个年龄阶段,调节肌肉是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同时在这个活动中的挫折都会引起压抑,我们要知道这个阶段的儿童除了在纸上涂涂抹抹,通常没有其他的什么创作意图,他们自己所有的满足,都源自于这种肌肉运动感觉和对它的熟练。

3.圆形涂鸦:

由于肩、肘、手腕关节的发育,孩子能够画圈,同时能注视涂鸦时笔的运动方向(在控制涂鸦阶段,视觉控制动作,此时已经转移到笔上了)未封口的、封口的、螺旋的圆。随着圈的变小,更精细,孩子将进入命名涂鸦阶段。这是阶段的孩子们会用圆形去代表一切事物。

4.命名涂鸦

突然有一天孩子边画画边对你说:“这是我画的房子,这个是山,那个是在开动的小火车。”或者说:“这是爸爸跟妈妈,旁边还有我们的小狗狗。”进入命名阶段的孩子能朦胧地意识到线条与实物间的联系,他们会自言自语地对线条加以说明,给线条起名字。这种命名涂鸦并非是先想好主题再涂画,而是看到所画的符号像什么就赋予它相应的含义。所以涂鸦画的命名是其思维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可能在我们看来这些圈圈点点没有什么也看不出什么,但这种“涂鸦的命名”对儿童进一步的发展却具有极大的意义,因为这种进步显示,儿童的思考已经完全的改变了。通过观察画面形象并给它取名,这表明幼儿已经由动觉的满足为基本动机转变为对画面形象的兴趣。即幼儿已从涂画的动觉思维发展发展到了形象思维,并具备了一定的视觉记忆。这个阶段的儿童才能完全的满足于他们自己。此后,儿童便把他的动作与想象经验连结在一起。他从单纯的肌肉运动转变到图画的想象思考。

这一时期的儿童语言和动作还不很协调、完善,但是她们对绘画却情有独钟。她们十分喜欢胡涂乱画,爱拿她们简单接触到地工具,如铅笔、钢笔、彩色笔等,在她们以为能画地纸、书、墙、桌面等材料上任意涂画。他们这时地绘画内容是自己所设想的而不是照物临摹,她们的目地不在于画出与物体相似地形象,而只是借助这种画线活动来抒发自己地情绪和感受。

上述是简单的说明和了解儿童涂鸦的几个阶段。

刚刚说了涂鸦的几个阶段,现在来说说涂鸦符号对儿童成长的影响。我们就从两个方面,一个是从对儿童绘画技能的影响,另一个是对儿童心智的影响。

其实儿童玩涂鸦玩的就是一种想象力,这个时候的他们也会不对外界事物有很具象的意识,所以他们画出来的画都是一种象征符号。儿童涂鸦的运笔都是一种得心应手的自然状态。一笔过去不会加以任何修改,不雕琢,不做作。一般画

面中的线条都是直中有弯,弯中有直,圆中带方,方中带圆。他们都是很自由的运笔,不回顾忌的,更不会在意造型的约束。其实这些给他们以后的作画也有打下基础,儿童都是会长大的,等他们长大了再去画一些具象的东西,有些运笔的方式可能跟小时候还是有联系的。不顾忌的运笔,自由洒脱的运笔这些或许都会带到以后的作画当中。

其实这个对于心智发展在前面儿童涂鸦的阶段中也有简单的说明,

第一阶段 乱画或偶然的涂鸦画(1岁~2岁或2.5岁)

儿童的乱画是由手和臂膀的简单运动留下的痕迹,由一定数量的线条组成。 心智特点:手指紧紧地握着绘画工具,手腕很少移动。线条的方向和长短是靠手臂的前后摆动决定的。画线条时,画笔很少离开纸,只有当线条画到尽头时才离开,这是一种无控制的涂抹,是为了满足儿童的动觉经验,实际上是运动神经协调活动的一种标志。

当你看到儿童画的画面上大多是不规则的、弯弯曲曲的线条,有的甚至还画出纸张之外,说明儿童还不能控制肌肉的动作,不能很好地完成需要控制肌肉的工作,如吃饭、穿衣、扫地等。而你的任务就是鼓励儿童使用动作,随意涂鸦,如在日常活动中加入一些穿珠、捡豆子之类的游戏活动,促进儿童手眼协调发展。

第二阶段 受控制的涂鸦画(2.5岁~3.5岁)

儿童的绘画乍看起来,没有明显的差异,然而仔细观察之后,你会发现这时的涂鸦,已经受到了视觉的控制,和第一阶段的涂鸦画不同。儿童在涂鸦时非常注意自己的笔端,有时为了看自己画出的痕迹,鼻子都几乎贴到纸上了。因为手腕肌肉、骨骼活动能力的增强,儿童能画出错综复杂的图形和弯曲杂乱的图形,腕关节比较灵活,握笔姿势几乎接近成人。此阶段的涂鸦是重复性运动的控制,是运动和视觉行为的协调性加强的结果。

儿童通过这一阶段反复涂鸦的动作练习后,慢慢发现有些线条是可以控制的,这是一项很重要的经验,他会从这种控制感觉中获得信心,不妨激励他继续探索和体会这种肌肉运动,以达到动作的协调。这个阶段的儿童除了在纸上涂涂抹抹外,没有其他创造意图,他很满足于这种肌肉运动感觉和对它的熟练掌握。

此时你千万不要急于求成,硬教给儿童各种绘画技巧。你要做的是给他提供绘画时所必需材料:粗一些的铅笔、蜡笔、纸(最好是大张的纸)、无毒的颜料等等。适当采用一些儿童感兴趣的方式引导他有控制地绘画。例如你先画出树木、小草、池塘、举着伞的小兔子等,边和儿童说“下雨啦!下雨啦!”,边让他添上七彩的雨点。在练习画线时,你可以先画好可爱的小鸡,再让他画些小虫来喂小鸡。

第三阶段 命名的涂鸦画(3.5岁或4岁)

儿童开始给自己画出的符号取名字,你很难看懂,除非你像他一样具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力,才能看出涂鸦画中画的是水还是飞奔的狗。儿童开始画命名的涂鸦画时,并不是事先想好了题材后再画,而是看画好的符号像什么,就取什么名字。例如,线条画得多起来了,画面起了变化,或是想法改变了,命名也随之起了变化。对涂鸦命名,是儿童思维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显示出儿童从以动觉经验为重点向形象思维过渡,认识到了形象与外界之间存在关系。

对儿童的涂鸦画千万不能以“这是什么”或“不像”来评判。只要他能对自己的画给出一种解释,哪怕你听起来十分幼稚可笑。在天真童趣的世界里,一团乱七八糟的线条,可能都在讲述某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一些看来不合逻辑、不符常理的画法,可能正是他的创意所在。

明智的做法是不要问儿童“你画的是什么?你为什么要这样画?”,简单有效的办法是大声描述你从画面上看到的形象,“我看见左边地上蹲着一条小狗??”然后等待他的反应,通常儿童会修正或补充这些图画中的信息。你还可以通过画面上的形象与儿童对话,“我想问这条小狗一个问题??”

如果用心去观察和欣赏儿童的作品,你会发现那不是简单的一幅画或漫无边际的涂鸦,而是他心迹的写照,你才能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才能调动他创造的积极性,才能使儿童的想象空间不断得到拓展。耐下心来,学会聆听并接受儿童内心的感受,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篇三:用童心品味儿童国画

用童心品味儿童国画

内容摘要:孩子的天空,还是要留给孩子自己去装点。儿童国画要让孩子尽情去画,多给孩子一份创作的自由,用儿童的眼光去欣赏,用一颗童心来教学。有了童心,就能理解儿童绘画语言,欣赏他们身上纯真的儿童文化,警惕教师不要把成人想法强加给孩子。 关键词: 童心 品味 自由 表达

在儿童国画教学中,我们不能让孩子一味临摹成人中国画,这不等于学习传统,反而影响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我们需要大力提倡的是:多给孩子一份创作的自由,用儿童的眼光去欣赏,用一颗童心来教学。有了童心,就能理解儿童绘画语言,欣赏他们身上纯真的儿童文化,警惕教师不要把成人想法强加给孩子。

一、随心所欲——还儿童国画一份自由的表达

儿童画看起来简单,而其中的许多技法及临摹的范本对于小学生来说确实比较难懂,比较枯燥的。如何设计教学,让学生体味水墨的乐趣和韵味,从开始进行水墨教学就让我大费了一番脑筋。新的课程强调了学生的主观特点,重视培养孩子对美术的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尤其不能强加与苛求。经过几年的水墨教学,我逐渐摸索出一条路子,那就是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入手,合理设计活动练习,让他们随心所欲,不拘一格地自由表达。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绘画的表现是不同的。往往年龄小的孩子,在绘画上表现的比成人更大胆,更单纯,这样自由地表达,也是很多成年画家很难真正做到的。孩子自由的作画反而达到了成年画家很难达到的“率真、畅神”。这样大小的孩子已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世界。如果我们依旧拿《芥子园画谱》中的梅兰竹菊等作为摹本给他们,效果可

想而知,他们的世界要丰富得多。我在教学中,更多的是从学生最喜闻乐见的题材入手,孩子们喜欢什么,我就画什么。春天到了,我们农村的野外真的很美,我们会带孩子们到山上、田野、湖边写生,他们叽叽喳喳的汇报中,我会找到小蝌蚪、小鱼、绿绿的田野、盛开的桃花、杏花、茶花等,于是我们开始了本课的学

习。克里斯多夫说过:“拉根线条去散步”,这句话运用

于我们的水墨画教学中可谓大开灵感。“我们从春姑娘的

手中接过一条绿绿的小绳,小绳走过草地,弯曲了,穿

过森林,露水将小绳打得湿漉漉的,它快乐地打着卷,来到田野,小绿绳高兴地膨胀了,小绿绳走啊走,来到了小河边,变成了柳树姐姐的发辫,在风中飘飘的跳舞??”学生在老师的描述中,不断在动手蘸色,蘸墨,蘸水去画画。将一条小绿绳从直线变成弯弯的曲线,变成打着卷的树丛,从干干的小绳变成湿湿的小绳,来到田野,侧笔描画膨胀的小绳,直至最后小绳变成柳树姐姐的头发,有的弯曲,有的被风吹起??一根小绿线经过这个故事有了变化,变得有了人性。学生就在对这小绿绳的把玩中,体会到了线的不同弯曲的变化,浓淡的变化,干湿的变化,感受到了运笔方式等。整个过程是孩子在玩,用画具在玩,随心所欲,一切显得很自然,和谐。这种教学方式将带给儿童更多自由表达的快乐。教师在此过程中,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更是孩子审美情感的认同者。

二、尊重个性——不要把成人的想法强加给孩子

孩子在作画时,头脑中没有固定标准,他们会用自己特有的,不同于成人的观察方式和审美眼光去记录,去表现。因此,尽管他们的作品不是很美,都应该让他们无拘无束的画,更不能为他们规定某种“标准”

,更不能捉刀代笔。教师、家长在评价作品的好坏时,

总是用像与不像去评价,因为他们总觉得儿童的原创国画作品破绽百出:涂色不够均匀、画面不够整洁、构图不够严谨、不会用笔用墨等等,殊不知这些做法对儿童学习国画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孩子的天空还是留给孩子自己去装点,儿童国画还是要让孩子自己画,让孩子画自己心中所思、所想,只有激励孩子自己画,才能创作出意想不到的优秀作品。即使这些作品不像或不美,那也是孩子内心及个性的真实展现。在一次水墨画教学中,有一个孩子画的非常有特色,他画了一个人在空中飞翔,人物动态和色彩都很不错,于是我想为他“锦上添花”,为了让画面丰富,我又在画面中加了些白云和小鸟,画完了却发现他皱起了眉头,一脸的不高兴,这时,和他交流以后才知道,原来他画的是“太空飞人”。由此可见,老师对画面的理解与孩子对这幅画的初衷是不尽相同的。让孩子自己画出来的作品,才会有孩子自己的面貌。

曾在杂志上看到这样一则故事:同样上《画苹果》这一课,美国教师拎来一筐苹果,由学生任拿一个去画;日本教师让学生自己带苹果来画;而中国教师是出示一幅苹果的画作,并且演示给孩子看,先画左,后画右,这边涂红,那边画绿??,最后中国学生画得最像,然而也最缺乏个性。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创造欲望,可以说每个儿童都是天生的“画

硬塞给孩子的,也不会

制”。因为这样一来,

囿于教师先入为主的家”。 我们不能把成人化的想法亮出一些“范作”让孩子们去 “复孩子的思维、灵感乃至个性都会“框定”和那些“范作”之中。在上《花儿朵朵》一课时,有一个同学拿着自己的画说:“老师,我这幅画不想涂颜色了,就用各种线条打扮一下它好吗?” 我非常赞赏的说:

“当然可以了,这种线条在宣纸上的

晕化,很有韵味, 我也很喜欢用这种方法画画,你画线条的时候如果多一些点、线的变化就更好了!”显然,这是一个有个性有创意的孩子,如果我硬要他按我的方法先勾线,再涂上颜色,那一定会阻碍他个性的发展,影响他的创作热情。所以,教师在孩子国画教学中,不应将成人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应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充分考虑孩子的个性品质,学会用孩子的眼光去分析、理解他们的作品。这样才能走近童心、读懂童心,进而因势利导去启发、引导、培养孩子。

三、童心品味——用儿童的眼光评价儿童国画

在评价孩子的作品时,我们教师应该“蹲下来”看孩子的画,所谓“蹲下来”看孩子的画,就是学会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品评孩子的作品,也就是一位教育家所说的用“童眼去看”,用“童心去品味”儿童国画。儿童的想法是最原始的,他们没有太多格式的限制,也没有技法的约束,他们就是画自己所见、所想。对他们而言,画画没有功利目的,而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对事物的视觉传达。我们往往会用成人的眼光去衡量孩子的画,往往会看画面是不是漂亮,形象是不是准确,在画中有没有进行用笔、用墨,而对于画中孩子内心世界的表达,往往会忽视。

为了让教师有一份童心,我需要和儿童一起谈谈他

们的大作,让他们谈谈作画时的想法和创意。我曾经听

到一些刚刚参加儿童国画比赛的家长反映,儿童画得

“不好看,不漂亮”。而当问及这些小“画家”们本人的

时候,则听到的是自信的声音:“画得挺好的,画得比平

时画得好......”为什么儿童对自己作品的“评价”与大人有如此不同?原因只有一个

,

那就是:你读不懂孩子的作品,你没有用孩子的眼光去看他们的作品,因为你会用成人的眼光去审视它们。正如一位美术教育家所言:“欣赏儿童国画要用童眼去看,童心去品味”。那么“童眼”、“童心”又从哪里来呢?那就是要和孩子多交谈,谈他们的作品,用儿童的语言描述他们的作品。如在课堂结束前让学生到讲台前介绍他们的大作。在上《用彩墨画鱼》一课中,我让孩子到台前来自评自己的画,一个孩子拿着他的得意之作,跑到讲台前,我一看,有些不高兴了,画中的鱼奇形怪状,周围还有一些很乱的线条,背景颜色更是乱七八糟。正在我对他的大作苦思冥想时,他开口介绍:“我画的是海水被很多垃圾污染了,一条会吃垃圾的怪鱼来了,它能把海里的垃圾全吃掉,让大海变得更蓝更干净,它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他讲完之后一脸的

奇妙的想象啊!这不是一幅很美的画,

充满丰富想象力的作品,令我情不自

毕加索也说“儿童们的画常让我感叹

象,往往会因为技法上的幼稚而被成

用儿童的视角来欣赏,就能发现他们兴奋与得意。这是多么却是一件非常生动的、禁地为之赞叹!难怪连不已”。儿童画的奇异想年人所忽视,但只要你的童真、童趣。

临摹式教学束缚了孩子表现的生动性、自由性和创造性,也影响了他们对事物全面、正确的认识。我们教师应该引导激发孩子自由创作,这种独立的描绘与真正的表达,将带给孩子更多自由表达的快乐。我们更应该用童心去欣赏、品味儿童国画,这样孩子们会创作出更多充满童趣的作品。


儿童国画作品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4967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