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结果与讨论怎么写

时间:2017-01-16 07:32:45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怎么写课题研究结果

Writing up results:

In this unit you will learn how to write a results section for a research paper.

“结果”是一篇论文的核心部分,其内容是将观察研究所得的资料和数据用文字和图表形式表达出来。它既是作者对自己原先设计的目的或所提出问题的直接回答,也是下文逻辑推理、深入讨论的依据。文字部分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的信息:

1)针对图表的文字说明,指出图表中的主要信息,介绍研究成果(Describe the diagrams)。

2)点出最重要的研究成果(Pinpoint the most important findings)。

3)对重要研究成果进行简要评论(Comment briefly on the important results)。

有的论文把结果和分析或讨论部分结合在一起,有的论文单独列一章分析或讨论。讨论是从实验和观察的结果出发,从理论上对其进行分析、比较、阐述、推论和预测,着重解释结果的内在联系及意义。讨论通常与他人的成果相比较,挖掘理论意义,突出自己的特点和贡献。结果部分是观察实验“做”出来的,分析部分是逻辑推理“想”出来的,不可混淆。

由于图表多数由软件生成,且占据大量篇幅,而本教材的重点是文字表达,因此本章例文中的图表大部分被省略。

Sample 1

Effects of Subordinate Likeability and Balanced Scorecard

Format on Performance-Related Judgments

篇二:实验报告 范本

研究生实验报告(范本)

实验课程:实验名称: 实验地点:

学生姓名:学 号:指导教师:(范本)

实验时间:年 月 日

一、实验目的

熟悉电阻型气体传感器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基于聚苯胺敏感薄膜的气体传感器的结构设计、材料制作、材料表征、探测单元制作与测试、实验结果分析,通过该实验获得气体传感器从设计到性能测试完整的实验流程,锻炼同学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二、实验内容

1、理解电阻式气体传感器工作原理

2、进行传感器结构设计

3、进行敏感材料的合成与测试

4、开展气体传感器制作

5、器件性能测试与分析讨论

三、实验原理

气体传感器是化学传感器的一大门类,是气体检测系统的核心,通常安装在探测头内。从本质上讲,气体传感器是一种将某种气体体积分数转化成对应电信号的转换器。根据气敏特性来分类,主要分为半导体气体传感器、固体电解质气体传感器、接触燃烧式气体传感器、光学式气体传感器、石英谐振式气体传感器、表面声波气体传感器等。

气体传感器的检测原理一般是利用吸附气体与高分子半导体之间产生电子授受的关系,通过检测相互作用导致的物性变化从而得知检测气体分子存在的信息,大体上可以分为:

(l)气体分子的吸附引起聚合物材料表面电导率变化

(2)p型或n型有机半导体间结特性变化

(3)气体分子反应热引起导电率变化

(4)聚合物表面气体分子吸、脱附引起光学特性变化

(5)伴随气体吸附脱附引起微小量变化

对于电阻型气体传感器,其基本的机理都是气体分子吸附于膜表面并扩散进体内,从而引起膜电导的增加,电导变化量反应了气体的浓度情况。

四、实验器材

电子天平BS2245: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

KSV5000自组装超薄膜设备:芬兰KSV设备公司

Keithley2700数据采集系统:美国Keithley公司

KW-4A 型匀胶机:Chemat Technologies Inc.

85-2 型恒温磁力热搅拌机:上海司乐仪器公司

优普超纯水制造系统:成都超纯科技有限公司

动态配气装置 北京汇博隆仪器

S-450型扫描电镜:日本日立公司

UV1700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瑞利分析仪器公司

BSF-GX-2型分流式标准湿度发生器: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北京耐思达新技术发展公司

五、实验步骤

1、电阻型气体探测器工作原理认识(见三、实验原理)

2、器件结构设计

电阻型气体探测器基于敏感薄膜电阻变化来进行气体浓度测定,因此电阻是探测器件的一个重要参数。叉指电极结构测量出的电导可由下式表示:

其中L和W为叉指电极基底的长度和宽度,N为叉指电极的数目对数,d为两相邻电极之间的间距,σ为薄膜的本征电导率。结合基底尺寸、材料电导率和工艺能力可以设计出结构优化的叉指 结构,获得较显著的电学输出信号。

图1、基于敏感膜的气体传感器结构设计意图

图1为设计的电阻型气体传感器结构,在绝缘衬底上制作叉指电极,然后在叉指电极上制作敏感薄膜,通过测试两个叉指电极间的电学信号,可获得敏感薄膜的电阻信息。设计完成的整个气体

传感器的制作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图2、气体传感器制作工艺流程示意图

详细流程可表述为:硅片清洗—硅片表面氧化—溅射生长NiCr合金—溅射生长金—匀胶、显影、曝光、去胶—刻蚀金属层(Kl、硫酸)—中测—划片一测试在器件的制作中,所使用的基片是电阻率为0.7-1?cm的n型单晶硅片([100]取向)。其上氧化生长二氧化硅作为绝缘层,然后溅射镍铬合金(200-300 ?),以提高金电极的附着性。其后再在镍铬合金上溅射导电的金层(400~500?),采用负胶光刻,电极间距和宽度相等,为50μm,整个器件尺寸大小为8*5mm2,该设计由自己完成,工艺由成都亚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加工。

3、聚苯胺复合薄膜制备

(1) 基片预处理

本实验采用表面抛光的石英玻片和平面叉指金电极作为成膜基片。将表面抛光的石英基片先后放在:(l)表面活性剂和水的混合液;(2)去离子水;(3)乙醇;(4)丙酮中分别超声清洗0.5h,以除去表面污垢和油溃。然后将清洗过的石英基片放入7:3浓硫酸/过氧化氢溶液及1:1:5氨水/过氧化氢/水溶液中各超声清洗0.5h使得表面清洁,同时通过这一步使基片表面亲水。处理后的石英基片存放在超纯水中待用。

将清洗好的石英基片及平面叉指电极式器件浸入1%PDDA水溶液15min,取出后用去离子水洗涤,再用氮气吹干,此时基片表面呈正电性;再将基片浸入Pss溶液(2mg/inl,盐酸调节PH=1~2)中15min,取出后用去离子水洗涤并吹干,此时基片表面呈负电性。

(2)聚苯胺PANI/TiO2复合薄膜制备方法

对于经过聚电解质(PSS)处理后的基片,聚电解质自组装膜在基片表面引入了极性基团,在聚合反应的开始阶段,基片上-SO-3基团与酸性条件下苯胺单体和聚苯胺低聚合物上的N+通过静电吸引作用形成离子对,将其吸附在基片表面,形成均匀的聚合中心,进行链生长。同时,混合液中的TiO2

纳米粒子起着原位吸附聚合载体的作用,苯胺单体吸附在TiO2纳米粒子表面,氧化剂(NH4)2S2O8引发单体在TiO2纳米粒子表面进行聚合,这导致了聚合物围绕TiO2粒子的受限生长,从而获得TiO2纳米粒子表面覆盖PANI的复合薄膜。

用移液管取0.2 ml TiO2溶胶,加去离子水稀释至0.lwt%;超声15min备用。室温下,将超声过的TiO2溶胶加入到20mL 2.0mol/L的盐酸溶液中,在适度的搅拌下,将0.1mL苯胺单体加入其中。为了避免苯胺单体快速氧化,边搅拌边将适量的(NH4)2S2O8的盐酸溶液缓慢逐滴滴入到混合液中,体系的颜色由透明逐渐加深,变为浅蓝,最终转变为墨绿色。适度搅拌5min后,用0.45um的有机过滤器过滤。(NH4)2S2O8和苯胺单体物质的量之比为1:1。运用芬兰KSV公司的自组装系统制备HCI掺杂PANI/TIO2自组装纳米复合薄膜。将预处理后的基片浸入到PANI/TiO2滤液中,反应20min,取出基片,在空气中自然晾干后放置在纯净的氮气中保存。

(3)HCI和PTSA掺杂PANI/TiO2复合薄膜制备方法

HCI和对甲苯磺酸(PTSA)是常见的聚苯胺质子酸掺杂剂。HCl掺杂PANI/TiO2复合薄膜制备同前所述。PTSA掺杂PANI/TiO2复合薄膜制备工艺如下:

取1.9g对甲苯磺酸,溶于10ml去离子水中;再配置0.1254g (NH4)2S2O8溶于10ml盐酸溶液中,待用;用移液管取0.2ml TiO2溶胶,加去离子水稀释至0.lwt%;将10ml对甲苯磺酸溶液与TiO2溶胶溶液混合,超声15min备用。室温下,在超声过的对甲苯磺酸溶液和TiO2溶胶混合溶液中,将0.1mL苯胺单体加入其中。为了避免苯胺单体快速氧化,边搅拌边将适量的(NH4)2S2O8的水溶液缓慢逐滴滴入到混合液中,体系的颜色由透明逐渐加深,最终转变为墨绿色。适度搅拌5min后,用0.45um的有机过滤器过滤。(NH4)2S2O8和苯胺单体物质的量之比为1:1。运用芬兰KSV公司的自组装系统制备PTSA掺杂PANI/TiO2自组装纳米复合薄膜。将预处理后的基片浸入到PANI/TiO2滤液中,反应20min,取出基片,在空气中自然晾干后放置在纯净的氮气中保存。

对三种复合薄膜微观形貌进行SEM测试表征如图3所示。

PANI/TiO2复合薄膜 HCl掺杂PANI/TiO2复合薄膜 PTSA掺杂PANI/TiO2复合薄膜

图3 三种复合薄膜微观形貌进行SEM测试

篇三:试验报告的写法

一、标准实验报告的格式

按照美国心理学会(American Psychology Association)2001年的《APA出版手册》(Publication Manual of APA)(第五版)中的描述(这本出版手册已被美国大学心理学及相关专业作为教材),如图3-1所示,一份标准的实验报告的各个关键部分应该以固定的页码顺序排列如下:

封面包括文章的题目、作者姓名和工作单位、以及行文标题。手稿中每页的右上角会有短标题(running head),它是由题目中的几个词构成,主要用于编辑时确认手稿。当手稿被打印发表的时候,这种短标题就称为行文标题,它会被打印在手稿的封面上。

第二页包含短标题、摘要(Abstract)及关键词(Key Words)。关键词一般是在摘要后,列出和文章内容息息相关的几个单词或短语。此外从第二页开始,除了最后的图片页外,每页顶端都要列出短标题和页码。

实验报告正文从第三页开始,首先是文章的完整题目,紧接着是引言

(Introduction)。通常来说,无须给引言加注小标题。写完引言后,紧随方法部分(Method),无须换页。一般来说,小标题”方法”应打印在它所在行的中央。注意图3-1中第四页的格式。在撰写方法部分时,应写上几个下一级子标题,如”被试”(Subjects)、”仪器”(Apparatus)和”程序”(Procedure)等,以帮助

读者快速明确相关信息。方法之后紧跟着结果部分、讨论部分,和此前一样,仍不必换页,小标题打印在行的中央。需要注意的是:正文中不要直接出现图表,

只需在相应位置标注出图表编号即可,所有图表的详细内容都在正文之后另行打印。

在讨论部分之后,另起一页写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整篇论文中的写作格式最为复杂的一部分,因此写作时要小心准备。可以参考《APA出版手册》和最近的期刊文章。如果实验报告包含有作者注或脚注,则也分别需要另起一页写在参考文献的后面。一般当研究者准备发表论文时,考虑受到过的各方援助,需要写作者注来表示感谢;而行文过程中若有些部分确需要另行注释,就要按编号写脚注,但一般并不鼓励研究者写脚注。

最后需要另起一页,开始报告正文中涉及的图和表,先表后图。表格每页一个,前面要标上号码并设置简洁易懂的标题;图则首先集中报告所有图片的编号和说明,然后开始每页打印一张图,背面要写上作者的姓名(或短标题)以及图的号码。

以这种方式组织手稿方便期刊编辑的工作,是研究报告正式发表的条件之

一。当然,一般对学生实验报告的要求可能并没有上面介绍的这么严格,例如学生实验报告中的图表可以穿插在正文里。不过我们仍然建议学习APA标准格式,因为它为每个人未来的文章发表和交流提供了很好的锻炼。此外对于国内心理学专业学生,中国心理学会参考美国心理学会的《APA出版手册》,并结合我国有关科研论文写作的国家标准编的《心理学论文写作规范》(科学出版社,2002),是目前我国心理学研究论文的撰写规范。该书可以帮助学生在论文格式上达到国内发表的统一规范。

二、写作技巧

标准的心理实验报告或期刊论文是由七个部分组成:题目、摘要、引言、方法、结果、讨论、以及参考文献。每一部分都有各自的写作技巧,现逐一交待如下:

(一)题目

题目是为了让读者了解一篇文章的基本内容,因此必须简洁明了。它应该是对论文的主要观点的概括性总结,包括所研究的变量(即自变量和因变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字母大小写对记忆速度的影响”,就是一个较好的题目,它表达了重要的信息。题目也可以是一个理论观点。应避免使用含义笼统的词语,这只会增加题目的长度并误导索引者。诸如”方法”和”研究结果”这样的文字,以及”一项....的研究”或”....的实验研究”之类的繁琐用词都不宜出现在题目中。而且,题目中还要避免使用缩略词,应给出术语的全名以方便读者对论文进行正确而完整的检索。APA格式所规定的题目长度为10-12个单词;中国心理学会规定的中文期刊的题目则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

(二)摘要

摘要是对论文内容的简短而全面的概括,能够让读者迅速总览论文的内容。并且,与题目一样,摘要也是各种数据库中常见的检索对象。APA(1984)告诫所有作者:”一旦刊登在期刊上,你的摘要就将作为印刷版或电子版的摘要总集的一部分开始其活跃而长久的生涯”,因此一个好的摘要是整篇论文中最重要的

组成部分。摘要既要具有高度的信息浓缩性,又要具有可读性,还要组织良好,篇幅简洁且独立成篇。一篇好的摘要应该具备以下特点:(1)准确性。摘要应能准确反映论文的目的和内容,不应包含论文中没有出现的信息。(2)独立性。摘要应自成一体,独立成篇,对所有的缩写、省略语和特殊术语做出说明。(3)简练而具体。摘要中的每个句子都要能最大限度地提供信息,并尽可能地简洁。APA格式规定的摘要长度不能超过120个单词;中国心理学会规定的中文期刊的摘要则一般不超过300个汉字,而且英文摘要应是中文摘要的转译,需要简洁、准确地将文意译出。摘要应以最重要的信息开头,可以是目的或主题,也可以是结果和结论。摘要中只需包含4个或5个最重要的观点、结果或含意。

一篇实验报告的摘要应说明:要研究的问题,如果可能的话用一句话来表达;被试,详细说明相关特性,如数量、类型、年龄、性别、种类等;实验方法,包括仪器、数据收集程序、完整的测验名称、使用的任何药剂的剂量和方法;结果,包括统计显著性水平;结论、含意或应用。而报告的主体应该是对摘要的扩展。(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分摘要都要放在最后写的原因)

三)引言

引言往往包括提出问题、说明研究背景、阐明研究目的和理论基础等3部分内容。

(1)提出问题。在正文的开始部分用一段文字提出所要研究的具体问题,并描述研究策略。在开始着手写引言时,需要考虑:所要研究问题的重要性如何?假设和实验设计与该问题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该研究有何理论意义?与同领域内先前研究有何关系?所要检验的理论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好的引言会用一段或两段文字来回答这些问题,通过总结相关论点和数据,清楚地告诉读者做了什么以及为什么这么做。

(2)说明背景。对以往的相关文献进行讨论,但并不是毫无遗漏地进行历史性回顾。要假定读者对该领域具有一定了解,不需要向他们做完整而冗长的说明。也就是说,在对先前的研究工作进行学术性回顾时,应只引用和参考与具体问题相关的研究工作,而不要引用和参考无关或只具有一般性意义的研究工作。需要总结先前研究,但应避免无关紧要的细节描述,要强调相关的发现、相关的方法论问题和主要的结论。在介绍别人的研究时,要始终让读者觉得你正在建立自己的研究题目。同时,还应公平地对待尚有争议的问题。不管个人的观点如何,在陈述一个争议性问题时,应避免敌意和带有个人偏向的陈述。

(3)阐明目的和理论基础。提出了问题和说明了背景情况后,接下来就要说明具体的研究。在引言的最后一段,要定义变量并对研究的假设做一个正式的说明,这些有助于增加论文的清晰度。在写引言的结束部分时,要记住以下问题:我打算操纵什么变量?期望得到什么结果以及为什么我期望这样的结果?”为什么我期望它们”这个问题背后的逻辑应该是明确的。并且还要清楚地说明每个假设的理论基础。至此,应该使读者认为你的研究正在填补一个重要的空白。

(四)方法

方法部分要详细描述研究是如何进行的,说明你对变量的处理过程。这部分一定要写得清楚、完整,尽量告诉读者他们需要知道的每件事。这样的描述可以使读者对你的方法的适当性以及你的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即信度和效度)进

行评价。也可以使感兴趣的研究者能够重复这个研究。通常方法部分被分成三个带标题的层次,这些层次包括被试、仪器(或材料)及程序。

(1)被试。就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而言,对研究被试做恰当的说明非常重要,特别是评估研究结果(在不同的组间做比较),概括研究发现,比较重复研究、文献综述和分析二手数据时更是如此。对样本应做充分的描述,并且样本应具有代表性(如果不具代表性,应说明原因)。结论和解释都不应超出样本所能代表的总体的范围。当被试是人时,应报告抽样和分组程序、被试的性别和年龄、被试的总数目以及分派到每个具体实验条件下的具体数目。如果由于某种原因部分被试没有完成实验,中途退出或被淘汰,必须加以说明并解释他们没有继续实验的原因。对于动物被试,应报告它们的种类、变化或其他具体证明资料,数量、性征、重量和生理状况等重要信息,以便他人能够成功地重复该研究。

(2)仪器。该部分简短描述实验中所使用的仪器或材料以及它们在实验中的功用。标准实验设备,如家具、秒表或屏幕,通常不需要进行详细描述。应对特殊设备的型号、供应商的名字和地点做一定的说明。复杂设备可能需要使用图纸或照片加以说明,其细节则可在附录中进行详细描述。

(3)程序。说明研究过程中的每个步骤,包括对被试的指导语、分组情况、具体实验操作,以及对实验设计中的随机化、抵消平衡和其他控制特点的描述。除非指导语是非同寻常的或者其本身是实验操作的构成部分,才需要逐字写出,否则只需对指导语作简要解释即可。在此部分中,通常先讲述实验设计,然后介绍指导语(如果被试是人),此外还要让读者了解实验的各个阶段。

概括而言,方法部分应该足够详细地告诉读者你做了什么以及怎样做的,以便读者能够重复你所进行的研究。

(五)结果

对数据的收集过程及所使用的统计或数据分析处理进行总结,这是结果部分的任务。在该部分中,你要向读者说明主要的结果或发现,尽量详细报告数据以 验证结论。要报告所有相关的结果,包括那些与假设相矛盾的结果。除非是个案设计或单样本研究,一般不需要报告单个被试的数据或原始数据。而且,在这一部分讨论结果的潜在意义是不恰当的。

另外,应选择能够清楚而又经济地说明数据的报告形式。表格通常能提供精确的数值,如果组织得好的话,还能够使复杂的数据和分析一目了然(如方差分析表)。插图能够吸引读者的目光,最好地解释复杂的关系和整体的比较。但插图没有表格精确,有时容易产生误导。

总地来讲,采用表格或插图来说明数据比较直观,但它们都比文字书写要费时费事,因此它们主要被用来描述最重要的数据。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在多处重复使用同样的数据,能够简单用几句话说明的数据不要用表格来表示。当使用表格或插图时,要确定每个表格或插图都在正文中有所提示,如”见表1”、”见图1”字样。而且,表格或插图是用来辅助文字说明的,它们本身不能完全传达信息,还应辅以足够的说明以便于读者理解。

在结果部分里,作者的具体措辞也是重要的。文字说明必须恰如其分,不可夸大,也不可缩小,一定要以实验结果为依据做客观的说明。诸如,“尽管数据没有达到所要求的显著性水平,但它仍表明所预测的趋势是存在的。”这类表述就应该避免使用。因为”趋势”一词作为专业术语过于含糊,一般只有经过统计

检验后确定差异显著时方可使用这种描述;况且即使统计差异显著,也仅仅表明了可能性----如,100次中有95次----而不代表必然存在什么”趋势”。

(六)讨论

讨论是一篇文章中最富创造性的部分。在这里可以对研究结果进行评价,并解释研究结果的意义,特别是与你的初始假设有关的结果。你可以自由地检验、解释和描述结果,并对结果进行推论。要强调对结果的理论分析以及所得结论的有效性,这一点很重要。(当讨论相对简短时,可以将其与结果部分合并,于是就产生了”结果与讨论”、”结果与结论”等形式。)

在讨论的开始部分,应清楚地说明是否支持所提出的初始假设,还应说明你的研究结果与他人研究的异同,以及它们是如何证明你的结论的。但不要简单地重组或重复已经说明过的观点;每个新的陈述都应有利于说明你的立场,并有助于读者对问题的理解。应承认研究中存在的局限,接受而不是掩饰负面结果。

这部分最容易犯的毛病是缺乏组织,因此在开始写之前,你必须明确讨论的要点,并始终围绕着它们进行讨论,切忌跑题。如有可能,还需在讨论的结束部分对你的研究发现的重要性做一个评价,指出研究有何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有何改进,或提出新的研究问题,但这些论述要简略。一般来说,在该部分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我所研究的问题的重要性如何?我在研究中做出了什么贡献?从我的研究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和理论含义?我的研究对解释实际生活中的心理现象有何帮助?读者有权利得到清楚、明确而直接的答案。通过对讨论部分的阅读,读者应该可以用一两句话说出报告的主要结论。此外,务必记住不要夸大结论,结论应是对结果的审慎的概括。

当一个研究中有多个实验时,需要对每个实验的方法和结果进行分别描述。可以的话,应对每个实验结果做一个简短的讨论,或者也可以将讨论与结果结合起来(如,结果与讨论)。通常要使读者清楚地了解每个实验的逻辑和理论基础,以及实验之间的联系。在最后一个实验介绍完之后,还应有一个总讨论。

(七)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写在文章的结尾处。文中凡是引用前人或他人的观点、数据和资料等,都要对它们在文中出现的地方予以注明,并列入参考文献表中;而且,参考文献表中的文章或著作也必须是在文中引用过。参考文献表应是简短的,并是对相关文献的准确引用。通常,参考文献中所列出的文章或著作中应该包括该领域最近发表的论文和一些重要的前期研究。这样的参考文献对读者是很有价值的,既可以使之了解你的研究是关于什么的,又可以向他们提供相关信息的有用线索。

最后,注意通篇的报告要紧凑、前后连贯,不能松散,各部分间不是相互独立的,每部分的提出都应建立在前一部分的基础上。你必须不止一次地告诉读者你所做的是什么,这样才能使他们从你的报告中获得最多的有用信息。表3-3中概括了实验报告的每部分应该包含的信息。


结果与讨论怎么写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4943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