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奢侈浪费的危害

时间:2017-01-14 07:17:06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关于遏制奢侈浪费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遏制奢侈浪费的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各级党政、国有企事业机关抑制奢侈浪费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上要求把坚决遏制奢侈浪费和形式主义作为今年廉政工作要重点抓好的三大任务之一。足见中央反对奢侈浪费的决心。

一、奢侈浪费的表现形式

奢侈浪费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九高”:

1、来客接待高标准。对上级或外地较高级别的领导干部来本地检查指导工作、参观考察,车接车送,警车开道,前呼后拥,入高档酒店,住豪华套间,吃山珍海味,喝精品美酒,进娱乐场所,抽极品香烟,送名优特产。

2、办公场所高档次。有些部门走高档路线,不顾实际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大建豪华气派的办公大楼和娱乐场所,进行精装修,购臵高档办公娱乐设施。有的单位办公楼建筑面积严重超标,造成大量办公室闲臵。

3、领导用车高配臵。少数地方和单位的领导干部把配备高级公务轿车作为自己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认为坐普通车

有失形象,因此,热衷于超标准、超编制配车,车越坐越高级,越买越豪华,并且更换十分频繁。另外,公车私用比较严重,公车使用成本相当高。

4、办节办会高规格。一些地方本来经济实力不强,没有什么知名度,但为了扩大社会影响,挖空心思办这节、办那会,举办规模空前的开幕式、闭幕式,争先恐后地请大腕明星来助阵,搞所谓的以会招商、以节招商,进行“穷折腾”。有些地方为了与上级领导建立关系,主动争取承办全国或全省大型会议,住五星级宾馆,游名山大川,发高档纪念品,吃喝玩乐全包下,会议开支十分惊人。

5、公款吃喝高消费。公款吃喝由来已久,至今已成蔓延之势,名堂越来越多,档次越吃越高。“革命就是请客吃饭”,成了一些人民“公仆”的口头禅。上级来人检查考核,要吃吃喝喝搞好接待;向领导请示汇报工作,要吃吃喝喝聊表敬意;到上级争取项目资金,要吃吃喝喝搞好协调;兄弟单位前来“学习取经”,要吃吃喝喝尽地主之谊;出门在外招商引资,要吃吃喝喝表现诚意。此外,接风宴、送别席、庆典酒、会议餐、工作餐更是“家常便饭”,“应”吃尽吃。一些单位领导甚至呼朋引伴,互相宴请,三天一小宴,七天一大宴,你来我往,蔚然成风。公款吃喝费用越来越高。“一包烟一月粮,一瓶酒一头猪,一顿饭一头牛”已不是个别现象,一餐饭千儿八百还算是节俭的,数千甚至上万元不算稀

奇。而且公款吃喝中存在很多猫腻,“公款吃喝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移花接木、假公济私、中饱私囊等现象在一些单位屡见不鲜。

6、出国出境高频率。近年来,官员出国考察和培训热在各地持续升温,盲目攀比和跟风,出国团组过多过滥,不必要的出国甚至变相的公费旅游屡禁不止。一些地方把领导干部出国出境当作福利待遇,不管是否工作需要,都要轮流安排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和部门主要领导轮流出国出境,一些本应由专业干部完成的出国任务,也不恰当地派遣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一人出去一次花费公款几万元。

7、公款送礼高台阶。公款送礼以年节为甚。年节的送礼活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经济链条,送礼经济以一种一年上一个台阶的气势在腐败楼房中越爬越高。每到年节,一些基层官员、职能部门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都要进京城、赴省城、上县城,跑各自的领导部门,跑垄断行业的决策机关,以“沟通感情”,为感谢支持与继续支持、帮助与继续帮助而拜年。拜年的礼物由原来的土特产、名牌服装发展到购物卡、娱乐卡,再到健身器材、网球装备、名家字画、名牌手表、金条套装、鲍鱼礼品、高价年夜饭等。

8、干部职工高福利。有的单位年逢过节都要给干部职工发钱发卡发物,或者让干部职工以工作加班、突击任务、出差办事、购买办公耗材、生活接待等之名报销费用,甚至

私设“小金库”给职工发福利。少数单位干部职工每年的奖金、福利金额超过了工资总额。

9、形象工程高代价。少数地方不是把宝贵的资金和资源用到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生产生活设施建设上去,而是为了评功摆好、捞取政绩,拼命贪大求洋、急功近利,以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比如要建什么“标志性建筑”、要凝聚人心、增强城市竞争力等,不切实际、一掷千金地建设大广场、宽马路、大剧院、大体育馆和各种奢华的形象工程。

10、盲目决策高损失。少数地方和单位的主要领导作决策、上项目,不走群众路线,不征求大多数人的意见,不进行科学论证,往往是凭长官意志和主观臆断,草率决策,不计效果、不顾后果、不负责任,搞项目的低水平引进和重复建设,造成大量资源闲臵浪费。这种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有时比贪污贿赂更严重,使大量资金打了水漂。

二、奢侈浪费的原因分析

从目前情况来看,奢侈浪费之所以依然盛行,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够公开透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具有威慑力的处罚措施。具体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行政权力运行透明度不高。政府对公共资源配臵的决策过程缺少公众参与。政府机构控制着80%的公共管理信息,社会掌握的政务信息不超过20%。政府官员掌控着公共资源的定价和配臵权,缺乏公众利益表达和参与决策的

完善机制。

二是监督管理措施严重缺乏。对官员的监督在行政权力运行透明度较低的条件下,容易形成“上级不好监督、同级不愿监督、下级不敢监督”的监督“死角”。公务费用是掌握权力的“内部人”行为,一些政府部门总是设法拒绝接受监督,逃避审计、稽查。由于无约束或软约束,使奢侈浪费形成的资金缺口,总能通过财政或其它渠道补上。

三是产权主体和责任主体缺位。我国公共财产归全民所有,由于全民行使所有权的成本过高,造成了实际上所有者的缺位,出现了“有人上树摘果,无人浇水施肥”的局面。加上我国没有把节省和保护公共资源的责任落实到人,责任主体缺位,形成了“不花白不花,白花谁不花,花钱如流水”的结果。

四是预算约束软化和预算外资金大量存在。按照法律规定,政府预算经人大批准后无权任意改变,但事实上政府部门不严格执行预算和财政制度的情况屡见不鲜,预算执行的弹性化和易变通特点为政府官员大手大脚地花钱提供了便利。同时,地方政府普遍存在大量预算外资金,容易导致更多的浪费行为。

五是不重视对行政成本的考核。对党政领导干部的考核主要看经济发展、计划生育、社会稳定等指标,而不计行政成本。奢侈浪费了怎么处罚?不奢侈浪费怎么奖励?没有明

篇二:浅谈地方政府奢侈浪费的行政现象

浅谈地方政府奢侈浪费的行政现象

摘要:目前,地方政府奢侈浪费的行政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奢侈浪费之风盛行,行政成本节节攀升,败坏党风政风。一顿“公饭”吃掉一个农民一年的收入、一辆“公车”一年耗费20万元、一项“检查评比”活动耗资上百万元……针对以上的行政现象,探究其原因和治理方案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加强官员的责任意识,树立正确规范的行政观念,加快法制建设步伐,完善我国的监督制约机制,健全并完善财政预算体制,应成为遏制地方政府奢侈浪费现象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地方政府,奢侈浪费,行政现象,体制,遏制,对策

收稿日期:2012-6-4

引言

地方政府是指管理一个国家行政区事务的政府组织。地方政府作为我国政府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自改革开放之后, 地方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身份、地位、职能等发生了巨大变化, 致使其价值取向、追究目标以及行为结果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特别是地方政府在拥有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资本增值的职能和权力, 使用和分配着大量的财政资源时, 各种讲排场、比阔气、享奢华办公楼、公款吃喝玩乐等挥霍浪费公共资源的现象愈显凸出, 令人担忧。

世界经济论坛(WEF) 发布的2003一2004 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排名比上一年度下降了四位。导致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排名下滑的重要原因是,在宏观经济环境指数方面,世界经济论坛将其中的一项指标由原来的“政府开支”调整为“政府浪费”,中国在宏观经济环境指数上的得分从上一年度的第16 位下降到第35 位。2005 年,党和政府倡导开展了一场自上而下“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行动。各级政府关于“建设节约型政府”的口号铺天盖地,新闻媒体的宣传力度空前强大,但一阵风过后,一些党政机关和政府部门依然我行我素,浪费现象愈演愈烈,行政成本节节攀升,败坏党风政风。

据了解,中国的行政成本高居世界第一。作为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在建议中列出多组相关统计数字:从1978年至2003年的25年间,中国财政收入从1132亿增长到3万亿,约28倍;同期行政管理费用则从不到50亿升至7000亿,增长达87倍,而且近年来 1 [4]

平均每年增长23%.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2003年已上升到19.03%,远远高出日本的2.38%、英国的4.19%、韩国的5.06%、法国的6.5%、加拿大的7.1%、美国的9.9%.叶青说,28年里,中国公务员的职务消费增长了140倍多,所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比例也从1978年的4%上升到2005年的24%.而在国外,行政管理费一般只占财政收入比重的3%至6%。

由上述数据可知,在当前社会加速转型发展的情势下, 如何规范和约束地方政府行为, 遏制奢侈行政现象发生,建设节约型政府和节约型社会, 已是摆在人们面前迫不及待的任务和使命。因此,发扬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树立正确规范的行政观念,加快法制建设步伐,完善我国的监督制约机制,健全并完善财政预算体制是遏制地方政府奢侈浪费现象的必然选择。

一、 奢侈浪费的行政现象的概念及特征

许多学者对地方政府的奢侈浪费现象研究多数是从“炫耀性政治行为”的视角进行。由北京大学李成言、黄国珍在《炫耀性政治行为现象及动因分析》一文中对其进行定义。在他们看来,所谓“炫耀性政治行为”,是指人们以炫耀权力为方式, 以满足虚荣心为目的而进行的各种政治行为。有权力者可以借助各种政治仪式、政治活动, 在过程中实现炫耀; 也可以通过建设立各种政治设施, 以有形的物品实现炫耀。炫耀性政治行为的动因有三: 个体心理方面, 个性以及自尊异化; 社会文化方面, 中国特有的面子观念、权力崇拜; 政治制度方面, 政绩考核、晋升制度等对官员的影响。

而在本文中的奢侈浪费行政现象并不等同于炫耀性政治行为现象。奢侈浪费的行政现象是指公共部门或公共部门人员在进行公共行政过程中, 为满足自身自愿性的心理欲望或迫于特殊环境压力下的情势需求, 利用公共权力对公共资源进行挥霍浪费, 造成国家或公众利益受损的各种行为现象。因为,这种奢侈浪费不仅包括主动执行诸如炫耀,面子等的行为,还包括被动接受特定的安排,以满足形势需要所造成的行为现象。

奢侈行政现象是一种不同于其他形式的腐败现象的奢侈浪费现象, 具有显著的特征和巨大的危害性。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

1.奢侈浪费的行政方式的“潜移默化性”。目前, 公共资源尽情享用的浪费行为俨然已被多数人视为理所当然的, 并潜移默化地成为了地方政府部门及其人员约定俗成的行为方式。而且, 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及其官员更是热衷于把奢侈性的行政方式定位为日常行政必不可少的。例如, 上级领导到下级单位视察工作, 阿谀奉承地讨好上级领导似乎是必须的,即使 2 [1]

是投入大量的经费也在所不惜。此外, “政绩工程”和办公楼建设浪费、领导出差会议要上档次,一顿“公饭”吃掉一个农民一年的收入、一辆“公车”一年耗费20万元、一项“检查评比”活动耗资上百万元等行为,已被部分地方政府官员认为这不仅是在政绩考核压力下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之举, 似乎再自然不过。

2. 奢侈浪费的行政现象具有“炫耀性”。其实炫耀性,是由国人普遍认为的“中国人,面子要紧” 的面子观念产生的。丢什么,也不能丢面子。因此,这便给了地方政府官员奢侈浪费的一个借口和需要。而这种面子观念带来的便是通过奢侈消费带来炫耀心理的满足,以彰显自己的权力和财力。例如,领导专配豪华车,应酬场合各种讲排场、比阔气,公款吃喝的费用简直到了天文数字的地步。这些行为炫耀性行为其实只能短暂满足地方政府官员的欲望和成就感,却使得奢侈浪费之风盛行。

二、 奢侈浪费的行政现象的根本原因

为何中国地方政府的奢侈浪费现象屡禁不止?为何奢侈浪费现象不仅始终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遏制,甚至反而在有些地方,奢侈浪费现象愈演愈烈?由此看来,探究其背后的制度性的根本原因便是必不可少的一步了。

第一,法律机制的不完善,约束机制执行力度不够。对党政人员,多年以来我们主要依靠上级对下级的约束,通过思想教育强化理想、道德、纪律观念形成的自我约束、党纪政纪及一系列规章制度方面的硬性约束来实现的。而其中的一些环节,并没有相应的监督体制进行约束,执行到位,于是便出现下级暗渡陈仓躲避上级的约束的现象。再加上对于奢侈浪费的这些条例法规的约束力显得薄弱,有的已形同虚设。这使得在操作上更有难度,自然约束力不足,奢侈现象泛滥。

第二,监督制约体制不健全,监督力度不足。在我国,有广泛的社会监督基础和制度监督。但在事实上,许多地方政府的事务并未有实现公开,就算是公开,也避免不了造假的可能,特别是关于奢侈浪费行为的。这就造成了我国的监督效率低下,监督力度不足。于是在在抑制奢侈浪费方面更让人感到力不从心,无从下手。

第三,财务制度上的管理缺陷为奢侈浪费行为提供了便利。一些地方和部门财务管理混乱,稍微有点实权的人就可以凭借一纸发票或一张支票在行政经费里报销或在帐薄中下帐,想慷“公家”之慨极为方便。由于经济体制改革不到位,政企不分,有些人利用职权把一些企业变成报销其招待费、应酬费的“小钱柜”,有些人的“坐骑”,“大哥大”都由企业出钱提供,这样不仅切割了企业的利润,增加企业的负担,更助长了不正之风,也使抑制奢侈浪 3 [2]

费现象的难度增大。

[2]

三、 遏制奢侈浪费行政现象的对策

地方政府的奢侈浪费现象不仅造成资源和公款的严重的浪费,造成财政负担,并且不利于构建节约型政府,发扬延安精神。因此, 遏制奢侈行政现象的滋生与蔓延, 建设节约型政府的任务刻不容缓, 我们迫切需要党和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有效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1. 加强官员的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行政观念。奢侈行政现象问题实质上是权力与利益之间的关系问题。那么,这种以主观为主的行为自然需要政府官员个人以身作则。各级党政机关领导干部要从思想上高度认识奢侈行政现象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同时,各单位部门有必要分阶段、分层次地将公共部门人员引入党校或高校进行素质教育,树立正确的行政观念,从思想和行动上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2. 加快法制建设的步伐,健全完善监督制约机制。虽说当前法律已将“贪污”列入违法范畴,却迟迟未将“奢侈浪费”列入,这样未有统一的标准而使得监督的力度不足。因此,只有加快法制建设,使之规范化,标准化,并建立全方位的监督机制,特别是充分发挥公众、网络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才能防止浪费现象的滋生与蔓延。

3. 改革财政管理体制,推进财政支出规范化。当前我国的财政体制仍存在着问题,在大量资金预算的支付方面仍缺乏监督与约束力。因此,必须对财政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首先应将预算外资金、制度外资金统一纳入到政府预算的控制之内, 实行/ 一本账; 同时, 在政府开支上实施财政直接支付或授权支付, 避免计划单列式的财政支付方式, 并将全部预算都纳入到人大监督范围, 实现预算权力的有效制约和监督。

[2][3][2]

参考文献:

[1]. 梁丽芝, 韦朝毅.地方政府奢侈行政现象探析.理论探讨.2010

[2]. 杨晋昌.奢侈浪费现象屡禁不止的制度性原因.理论探索.1997.01期

[3]. 韦朝毅,卢丹凤.当前地方政府奢侈浪费现象及其治理.行政与法.公共管理论

[4]. 范柏乃, 班 鹏.政府浪费与治理对策研究.浙江大学学报.2008

4

篇三:奢靡浪费可耻

奢靡浪费可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国民人均收入大幅提高,部分国民享乐思想开始萌芽,奢靡之风逐渐泛滥,甚至一些党政机关也染上了讲排场、比阔气的恶习,办事不计成本,奢侈浪费现象盛行。奢靡、享乐是社会的毒瘤,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还会腐蚀人的灵魂、衰退人的意志、败坏社会风气,甚至会影响社会经济、危及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央审时度态,及时出重拳整治奢靡之风,以不达目的不收兵之决心,建设节约型政府。

关键词:奢侈、危害、整治

一、奢侈之风盛行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民人均收入大幅提高,部分国民享乐思想开始萌芽,奢靡之风逐渐泛滥。从出手阔绰的“中国大妈”,到没有工作收入的学生,都以炫富为荣,小则名表、名包、名牌服装??大则豪车、豪宅、古玩宝石。30多万元一个小包包已不算什么了,几千万元的豪宅也很常见,高消费令发达国家的人们刮目。

目前中国奢侈品消费已占全球市场的二成五,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同时,中国已成为全球豪华汽车购买力最强的国家之一。最新统计显示,宝马集团全球销量同比下降一成九,而在华销量同比增长二成六。[1]

奢侈品生产商已把中国人视为高消费群体,通过免签证旅游等方式开通中国人入境渠道,正不断地将奢侈品投向这些“出手非凡”的中国人,大把大把地赚取中国人的钞票。

一些中央企业、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也染上了讲排场、比阔气的恶习,公费吃住、送礼、旅游,花重金装饰“豪华衙门”,无度挥霍;好高慕大,不切合实际掷巨资建摩天大楼,攀比高低,并视“大工程”为政职的标注,办事不计成本,奢侈浪费现象日盛。

奢靡风行之下,各种各样高消费行业应运而生,如公园里的“豪华包厢”、“天价菜单”等等,助长了奢侈浪费之风。

二、奢侈的危害性

奢靡、享乐从肤浅而言是个人生活腐化;从更深、更广层次分析,它是社会的毒瘤,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还会腐蚀人的灵魂、衰退人的意志、败坏社会风气,甚至会影响社会经济、危及国家的长治久安。

自古以来,大至国家王朝,小至豪门望族,它们的衰败都无不与奢靡、享乐相关!宋朝末期,宋徽宗在国防力量日趋减弱的情况下,仍然四处搜刮奇花异石,

用船运至开封,营造延福宫和艮岳等宫殿,空费人力财力,激化社会矛盾,爆发了农民起义,进一步削弱了国力,导致亡国被俘,受尽折磨和污辱。

清朝末期,慈禧太后同样在军需紧缺之时,还花巨资操办六十寿辰庆典,粉饰太平,导致国力进一步衰竭,最终遭列强入侵、爪分,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由奢侈引发的国破家亡的事例不胜枚举,古人已从中吸取教训,并总结出诸如“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俭节则昌,淫佚则亡。”等等警世名言。告诫后人:不可贪享乐、奢侈浪费,否则大祸临头。

奢侈浪费历来如洪水般销损着建设的堤坝,腐化社会风气,毒害人的心灵,损伤国家元气。因此,毛泽东主席曾严正指出: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奢侈的危害性不止于本身,它还引发腐败等次生危害。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乃至将来,它对社会都具有极大的“杀伤力”,必须引起我们警惕,要防范于未燃。

三、狠刹奢侈之风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国民,甚至包括一些国家干部对本土的优良传统文化逐渐淡化,奢靡、享乐等不正之风伴随着滋长。针对这种危及中华民族的奢侈之风,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报告时痛斥,强调当前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解决一些行政机关存在的严重铺张浪费问题,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建设节约型政府。

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从中央到地方整治“三公”消费,厉行勤俭节约。近一年来,从打击“舌尖上的浪费”,“月饼里的浪费”,“贺卡上的浪费”, “车轮上的腐败”,“年货里的浪费”,到2013年10月29日审议通过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及近日下发《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整治、打击铺张浪费的力度不断加大。

狠刹奢靡享乐之风、树立清廉为民新风、永葆艰苦奋斗本色,是纠治“四风”的重要方面。奢靡之风的盛行,不仅腐蚀干部、损害形象,也危害公信、败坏风气;不仅弱化了党自身的凝聚力,也消解着社会的“精气神”,必须大力整治。[2]

决不能把奢侈浪费简单地看成改革发展中的一小疏漏、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超前意识、干部工作方式的小节,而要把它提到祸国殃民的高度去认识,提到官德和党性的高度去认识,提到执政为民的高度去认识。必须建立长效的监督、

落实责任机制,对奢靡浪费之风进行长期封杀,真正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从源头上杜绝奢靡、享乐之风滋长。

在强大的“高压”下,虽然现在利用公款送礼、公款吃喝、公款旅游等奢靡浪费现象,一时销声匿迹,就连单位年前发年货、年后烧炮、发封包的惯例也取消了,奢侈品消费急剧下降,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

然而,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这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一些浪费行为穿上马甲、一些奢靡场所潜伏地下、一些不正之风试探回流,所有这些都提醒我们,抓好这项工作绝非一朝一夕,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思想不能疲、劲头不能松、措施不能软,不达目的不能轻言收兵。[3]

四、树立清廉节俭新风 要彻底封杀奢靡享乐之风,除了将整治奢靡制度化、法律化之外,必须巩固和壮大清廉节俭的阵营,加强干部队伍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可行的干部任用考核机制,并不断地增强其后续政治思想教育,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把干部执政放在“灯光”下,及时将腐败变质的“害群之马”清除出去,聚合崇俭抑奢的正能量,营造风清气正的好环境,树立摸得着看得见的廉洁奉公、执政为民新风,使节约的理念真正转化为人们的习惯思维和日常行为,成为全社会的良好新风尚。

同时,还要加强下一代的节俭思想教育。青少年是建设祖国后备军,是国家未来的执政者,家长、老师要负起重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通过潜移默化,在他们脑海深处烙上勤俭节约的“中国印”,永葆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的火种延绵不灭。

每个中国公民,尤其是国家干部都应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改进工作、生活作风,捍卫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自觉接受监督,真正树立起为民为国、务实求进、清廉节俭的良好形象。作为在校大学生更应响应党的号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抵制相互攀比的奢靡、享乐之风,把自己炼成勤俭节约的典范,为将来更好地建设自己的祖国!

参考文献:[1]中国新闻网2013年9月19日

[2]黄昆仑 《解放军报》2013年

[3]《人民日报》2014年2月11日


奢侈浪费的危害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4912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