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瓦屋听雨阅读答案

时间:2017-01-14 07:16:45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学校2016年高考语文二模试卷(解析版)

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学校2016年高考语文二模试卷(解析版)

一、(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稂(liáng)莠 旋(xuán)涡 准噶(gé)尔 间(jiān)不容发

B.栏楯(shǔn) 看(kàn)顾 一服(fù)药 戎马倥偬(zǒng)

C.名媛(yuàn) 克(kē)扣 扎(zā)小辫 期(qī)颐之年

D.船坞(wū) 压轴(zhòu) 乐淘淘 (táo) 风尘仆仆(pǔ)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装璜 紧箍咒 焦阳似火 钉是钉,铆是铆

B.流弊 玻璃钢 革故顶新 言者无罪,闻者足诫

C.旌旆 绊脚石 要言不烦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D.气概 高材生 再劫难逃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她在居委会又哭又闹,要与丈夫离婚。让她上法院解决问题,她又找借口不去。 ②如今发达国家对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性重视,可以在奥巴马的一番讲话中。

③远山含黛,近水楼台。夜幕中,的好溪楼变得一片璀璨。昨晚,好溪堰源头首次亮灯,古朴的亭台楼阁在灿烂的灯火下变成天上宫阙。

④除夕之夜,辞旧迎新,所谓“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儿童强不睡,相守夜天哗”是守岁场面的写照,中也寄寓着古代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A.推托 管窥一斑 美轮美奂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B.推托 管窥蠡测 精妙绝伦 寒灯短烬方烧蜡,画角残声已报春

C.推脱 管窥一斑 精妙绝伦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D.推脱 管窥蠡测 美轮美奂 寒灯短烬方烧蜡,画角残声已报春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

A.歌手姚贝娜患癌症去世给年轻人敲响了警钟.医学专家告诫:对于个人身体健康问题上,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有规律地作息,并注意锻炼身体.

B.冬日,“九眼贡莲”已进入双节前的黄金采摘期,数名采藕人正穿着防护衣在地里忙着采摘莲藕,销往四川、陕西、甘肃等地.

C.外交学院副院长曲星表示:保护台湾同胞海外的一切正当、合法权益是中国政府的一贯政策,大陆有责无旁贷的责任.

D.在“中国梦”的雄壮交响乐中,无论是实现国家民族的繁荣富强,还是追求普通个体的幸福生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最催人奋进的旋律,这已成为社会共识.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歌行”是古体诗的一种,汉乐府诗题多用歌、行、曲、引、吟、叹、怨等,其中以“歌”“行”最多,逐渐合称为一种诗体名.

B.沈从文小说《边城》是其代表作.他的作品或展示人性的粗犷强悍,或表现民俗的淳厚善良,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

C.契诃夫以短篇小说和戏剧著称于世.与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D.李贺、李煜、李清照三位分别是我国唐代、南唐和北宋初期著名的诗人、词人.

二、(9分)

6.(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韩国民族文化

周国平

韩国民族文化缤纷优美,摇曳多姿。它与中国古代唐朝及之前的传统文化关系密切,渊源甚深,在博大精深的东方文化根系上与中国的儒道佛文化一脉相承。这种传承与积淀是不可否认也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一种被命名为“唐乐”中国化的韩国音乐,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影响,丰富多彩而又流露出个性化的气质。

民间社会的世俗生活不仅在礼仪、节日的安排上体现一致性,而且民间化的儒家文化传统在两国都是如影随形。从韩国最常见的传统图案龙、凤和太极图便可见一斑。龙、凤同是中韩两国历史文化中频繁出现的彩绘符号,也同是令人景仰的高贵的文化图腾。从中国古代易经学说八卦图源生而出的太极图,是韩国国旗的基本图案。它是朝鲜王朝后期制定的国旗,太极图均分为二,十分对称。上面红色部分代表阳,下面蓝色部分代表阴,阴阳是

古代宇宙的象征,是相互对立而又臻于完美、和谐与平衡,也是两种伟大宇宙力量的象征:火与水、昼与夜、黑暗与光明等。

同为东亚地理版图一员的韩国,处在儒家文化圈中。辐射而生的韩国儒家伦理是对中国传统儒家伦理的继承与发展。这种儒家工商资本主义对韩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亲情关系、地缘关系等儒家伦理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家庭生活、企业管理,大到选举活动、政府体制。

而在中国唐朝之后的韩国历史发展中,其民族文化也吸收了基督教、伊斯兰教和萨满教文化的精华,中西文化熔为一炉、交相辉映。这样,韩国民族文化既有东方文化人本思想的熏陶,又有西方文化神本思想的融合;既与华夏炎黄民族文化有着系出同缘的类似,而又有着高丽民族自成一家的韩风韩韵。

一衣带水,期月相随梦魂归。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高丽大藏经》,到世代相传的“玄鹤琴”;从高丽王朝期间取代了“乡歌”的“长歌”,到简单、凝重、优美的响亮瓷器;从源出于汉字的书写形式的韩国书法,到新罗时代用音乐伴奏的由舞蹈动作演绎成的叫“处容”的戏剧。从上短下长的传统韩服,到韩国建筑彩绘的“丹青”;从味道香辣的韩国泡菜,到独具特色的高丽参;从正月十五吃核桃,到立春吃春天的野菜;从夸张怪诞的韩国面具和纵情歌舞的面具舞剧,到韩国知名的佛教寺庙浮石寺、海印寺、华严寺;从精美悠久的风景名胜石窟庵,到绿意盎然的雪岳山;从音调柔和、富有韵味的韩语,到结构组合科学而且简单易学的韩文。浸透着韩国民族文化的丝丝点点,无不令人心动。

一花一国度,一景一世界。无穷花是韩国的国花,“无穷花三千里华丽江山,大韩人民走大韩的路,保全我们的江山”,韩国国歌《爱国歌》中的歌词正是一个民族弘毅进取的精神写照。

而无穷花坚韧的性情也告诉我们:韩国与朝鲜隔着三八线的分离,也是如同我们大陆与台湾隔海相望的苦痛与等待。

(1)下列关于韩国民族文化渊源及发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国民族文化源出东方文化根系,并深受东方文化人本思想的熏陶。

B.融合东西文化精华的韩国民族文化又自有其独特的风采和韵味。

C.韩国民族文化中有着基督教、伊斯兰教和萨满教文化的影子。

D.唐代文明对韩国民族文化影响很大,之后华夏文化与韩国文化逐渐脱钩。

(2)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韩国民族文化中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长歌”“处容”“丹青”等都是代表。

B.韩国儒家伦理是对中国传统儒家伦理的继承与发展。对韩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

C.韩文书写形式与汉字完全相同,但又有结构组合科学、简单易学的特点。

D.韩服、泡菜等日常生活物品在体现出鲜明的韩国民族文化特色之外,更体现出了中华文化的特点。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篇二:宁波市语文期末试卷

宁波市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一语文试卷

一、检阅我们的家底:(2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空旷(guǎng) 跛脚 (b?) 倒坍 (tān) 相形见绌(chū)

B.蜷缩(quán) 吞噬 (shì) 惬意 (qia) 恪尽职守(ka)

C.峥嵘(zhēng) 笔杆(gān) 刹那 (shà)浅尝辄止(zh?)

D.眩晕(xuàn) 骸骨(hài) 饿殍(fú) 猝不及防(cù)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

A.春夏之交,群峰碧绿,我漫步于参天古木之中,发现一大从新长的桉树,枝桠上翘,新芽竟长,欣欣向荣。

B.我沿着第五大街散步,只看看万花简般五光十色的景象。我确信,那些活动在人群中的妇女的服装色彩一定是一副决不会令我厌烦的华丽景象。

C.这次抢购风潮来得迅猛,波及面广,其原因固然很多,比如媒体披露真相滞后,少数商家乘机利用等,但归根结底,是群众性的盲目跟从。

D.信息产业部21日起动“阳光绿色网络工程”系列活动,活动将持续一年,全面治理互连网.移动通信网上违法不良信息,倡导网络文明。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设身处地去闻才能明了。

B.人类用食物作为诱饵,许多小鸟都在劫难逃。“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是对此真实的写照。

C.刚刚参观了城市远景规划展览的代表和委员们,在座谈会上高谈阔论,表现出参政议政的极大热情。

D.今夏洪水肆虐,淹没无数的城镇和大片的良田,是可忍孰不可忍,我们必须精诚团结,战胜洪魔。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次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B.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C.在新的千年里,中华民族这条巨龙一定会昂首腾飞于无垠的天际,创造出令世界惊异的奇迹来!

D.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5.下列各句中,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师说》的作者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师说》的“说”是一种文体,与《捕蛇者说》一样,都是说理辨析类文章。

B.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阿房宫赋》是“律赋”中的名篇,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借景抒情。苏轼用散文形式写赋,他的《赤壁赋》称“文赋”。

C.《最后的常春藤叶》是美国著名短篇小说作家欧?亨利的名篇,其代表作品还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等,这些小说的结局都出人意外,又在情理之中。

D.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是南宋杰出的词人,继承苏轼开创的豪放词风,世称“苏辛”。

他作品《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深受读者的喜爱,是传之不朽的名篇。

6.下面三句话分别出自哪位文学形象之口,选择回答全正确的一项(3分)( )

(1)“奇怪得很,白天我总是表现得很坚强,从来不叹一口气,不叫一声‘喔唷’,可是夜里醒来,整个枕头总是给泪水浸透了??”

(2)“他们一不小心,一松手,阿呀,阿弥陀佛,她就一头撞在香案角上,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用了两把香灰,包上两块红布还止不住血呢。”

(3)“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A.贝尔曼祥林嫂王熙凤B.索科洛夫祥林嫂 林黛玉

C.琼珊卫老婆子林黛玉D.索科洛夫卫老婆子王熙凤

7.名句填空(10分)

(1)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2)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今之众人,,而耻学于师。(韩愈《师说》)

(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4)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5)悲夫!有如此之势,,日削月割,以趋于亡。(苏洵《六国论》)

(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二、遨游阅读的天空:(29分)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8—11题。(共14分)

雨不但可嗅,可亲,更可以听。听听那冷雨。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 , ,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再笼上一层 了。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再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的僧庐下,这更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十年前,他曾在一场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窗外在喊谁。

雨打在树上和瓦上,韵律都清脆可听。尤其是铿铿敲在屋瓦上,那古老的音乐,属于中国。王禹偁在黄冈,破如椽的大竹为屋瓦。据说住在竹楼上面,急雨声如瀑布,密雪声比碎玉,而无论鼓琴,咏诗,下棋,投壶,共鸣的效果都特别好。这样岂不像住在竹和筒里面,任何细脆的声响,怕都会加倍夸大,反而令人耳朵过敏吧。

雨天的屋瓦,浮漾湿湿的流光,灰而温柔,迎光则微明,背光则幽黯,对于视觉,是一种低沉的安慰。至于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泻下,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下雨了。”温柔的灰美人来了,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拂弄着无数的黑键啊灰键,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 ——选自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8.在选文第1段空格里填入一组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凄清 凄楚 凄迷 B.凄清 凄迷 凄楚

C.凄迷 凄清 凄楚 D.凄迷 凄楚 凄清

9.第2段画线句“那古老的音乐,属于中国”含义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雨打在屋瓦上,就像乐器在演奏,韵律清脆可听,这种美妙的音乐,只有在中国古代才能欣赏得到。

B.早在北宋时期,文学家王禹偁就写下《黄冈竹楼记》,描写在竹楼听雨的独特感受,作为传统保留至今。

C.雨声之美只有在中国的瓦屋里才能领略,在台湾日式的古屋里也可以听雨,但那古屋是模仿中国的。

D.现代社会,瓦屋迅速消失,代之而起的是平顶的高楼,在高楼里无法听雨,听雨的诗意也随着消失。

10.第2段联想王禹偁《黄冈竹楼记》,对其作用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引用具体材料来证明“那古老的音乐,属于中国”之观点。

B.这是一笔相当自然的过渡,作者借助王禹偁的听雨,转入描写在瓦屋听雨。

C.在竹楼听雨,雨声怕会加倍夸大,令人耳朵过敏,这样写反衬出在瓦屋听雨。

D.作者活用典故,涉笔成趣,丰富了作品的古典文化内涵,增添了诗的韵味。

11.从修辞角度赏析选文第3段划线句,不超过50字(5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5题(15分)

①关于读书的目的,苏东坡的朋友黄山谷所说的话最妙。他说:“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他的意思当然是说,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而只有抱着这种目的的读书才可以叫做艺术。一人读书的目的并不是要“改进心智”,因为当他开始想要改进心智的时候,一切读书的乐趣便丧失净尽了。

②依黄山谷氏的说法,那种以修养个人外表的优雅和谈吐的风味为目的的读书,才是唯一值得嘉许的读书法。

③一个人的谈吐有没有“味”,完全要看他的读书方法。如果读者获得书中的“味”,他便会在谈吐中把这种风味表现出来;如果他的谈吐中有风味,他在写作中也免不了会表现出风味来。

④我认为风味或嗜好是阅读一切书籍的关键。

⑤同一本书,同一读者,一时可读出一时之味道来。其景况适如看一名人相片,或读名人文章,未见面时,是一种味道,见了面交谈之后,再看其相片,或读其文章,自有另外一层深切的理会。或是与其人绝交以后,看其照片,读其文章,亦另有一番味道。四十学《易》是一种味道,到五十岁看过更多的人世变故的时候再去学《易》,又是一种味道。所以,一切好书重读起来都可以获得益处和新乐趣。我在大学的时代被学校强迫去读《西行记》和《亨利埃士蒙》,可是我在十余岁时候虽能欣赏《西行记》的好处,《亨利埃士蒙》的真滋味却完全体会不到,后来渐渐回想起来,才疑心该书中的风味一定比我当时所能欣赏的还要丰富得多。由是可知读书有二方面,一是作者,一是读者。对于所得的实益,读者由他自己的见识和经验所贡献的份量,是和作者自己一样多的。宋儒程伊川先生谈到孔子的《论语》时说:“读《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者;有读了后,知好之者;有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

⑥我认为一个人发现他最爱好的作家,乃是他的知识发展上最重要的事情。世间确有一些人的心灵是类似的,一个人必须在古今的作家中,寻找一个心灵和他相似的作家。他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读书的真益处。一个人必须独立自主去寻出他的老师来,没有人知道谁是你最爱好的作家,也许甚至你自己也不知道。这跟一见倾心一样。人家不能叫读者去爱这个作家或那个作家,可是当读者找到了他所爱好的作家时,他自己就本能地知道了。关于这种发现作家的事情,我们可以提出一些著名的例证。有许多学者似乎生活于不同的时代里,相距多年,然而他们思想的方法和他们的情感却那么相似,使人在一本书里读到他们的文字时,好象看见自己的肖像一样。以中国人的语法说来,我们说这些相似的心灵是同一灵魂的化身,例如有人说苏东坡是庄子或陶渊明转世的①,袁中郎是苏东坡转世。

摘自:林语堂《读书的艺术》,有删改。

12.作者把“抱着这种目的的读书”称之为“艺术”意在强调什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13.怎样理解第⑤段里画线句子的含义?(3分)

14.下面是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解说,其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开篇以黄山谷所说的话为引子,提出了一个关于读书艺术的话题。

B.第⑤段引用宋儒程伊川谈《论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论语》对不同的人有不同作用。

C.第⑥段“以中国的语法说来”,其中“语法”在文中有特定的意思,是指语言习惯。

D.本文语言平实,如同朋友闲谈一般,但旁征博引,见解深刻独到,思路明晰。

15.林语堂先生认为读书的关键是“风味或嗜好”,对此你是怎么认识的?简要谈谈你的理解。(5分)

三、感受诗歌的魅力(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20—21两题(6分)

甬上竹枝词 戈鲲化(清)

灵桥门近甬江隈,早把严城锁钥开。

为贩鱼鲜趋晓市,小民辛苦五更来。

16.这首诗写的是(地点)(事情)。(2分)

17.请简要分析第三句中“趋”字的作用。(4分)

四、重温国学的经典

阅读下面文字,文成16——19题(15分)

记先夫人不残鸟雀

苏轼

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武阳君,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鷇①可俯而窥也。又有桐花凤四五,日翔集其间,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此无他,不忮②之诚,信于异类也。有野老言:“鸟巢去人太远,则其子有蛇鼠狐狸鸱鸢之忧,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患也。”由是观之,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为甚于蛇鼠之类也。 苛政猛于虎,信哉!

【注】鷇①:kòu ,待母哺食的幼鸟。 忮②:zhì ,害,嫉妒。

1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鸟巢去人太远去:距离 B.武阳君,恶杀生恶:讨厌

C.而能驯扰 驯扰:顺从D.可俯而窥也 窥:偷看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皆巢于低枝 多于南亩之农夫

B.而能驯扰吾尝跂而望矣

C.以人为甚于蛇鼠之类也 至则更相枕以卧

D.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

20.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3分)( )

A.众鸟巢其上 B.信于异类也

C.苛政猛于虎D.甚于蛇鼠之类也

2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 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患也。

翻译:

(2)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为甚于蛇鼠之类也。

翻译:

五、运用自己的语言(12分)

22.请把下面六句话按一定顺序填在下面语段的空白处,使之连贯完整(3分)

故乡的月是含蓄不尽的。。故乡恢复了它的宁静,而我就是在这种宁静下酿浓了乡情。

①对面是河水的亲昵爱抚,而凉风更吹散了乡亲们一天的辛劳。

②一个茶壶一把蒲扇一张小凳,月色把乡亲们的脸映得清晰。

③每到夏夜明月初升的时候,故乡的人三五成群地来到河码头那片广阔的大堤上。

④直到明月高升,那种神采飞扬的笑谈才渐渐隐去。

⑤老人开始讲述前辈留下来的故事,笑声不断,争论不断。

23.请仿照下面示例,从“对牛弹琴”“班门弄斧”“爱莫能助”中任选一个成语,用反弹琵琶的方法为它写一段新解。要求:①观点鲜明,解说合理。②句式和字数不要求与示例相同。(4分)

示例:守株待兔——万事无绝对,一切皆有可能。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重蹈覆辙也屡见不鲜,何况是兔子。

答:

24.根据下面的介绍,写一则通知的正文,告诉居民怎样交纳有线电视的收视费。(不超过90个字)(5分)

7月1日起,宁波市有线电视收费实行的新的收费办法是:由商业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各营业点代收,用户可就近选择上述银行的任何一个储蓄所,办理活期存折,由储蓄所代扣收视费。用户在每季度的第一月的前10天,将存折内的存款保持为多于收视费的款项,银行即为顺利划扣。

通知正文:

六、直面心灵的写作:(60分)

25.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同情与悲悯的情感使人的生命更加高贵美丽,人在珍爱个人生命的同时,应该关怀一切生灵的命运。请以“同情和悲悯”为主题,结合社会现实或个人体验,写一篇文章,体裁不限,标题自拟,700字以上。

宁波市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一、检阅我们的家底(28分)

1.B 2.C 3.B 4.C 5.B 6.D 每题3分。

7.每句1分,共10分,错漏一字,该句不得分。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犹且从师而问焉,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3)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4)亲人不下自爱,而后人哀之。

(5)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6)赢得仓皇北顾。

篇三:哈三中高考模拟试卷(语文)

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07-2008学年度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命题人:纪聪涛 周翠微 王占山

第Ⅰ卷 (选择题共33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拎包 窗棂 伶俐 菱角 棱角分明高屋建瓴......

B.嗜好 适当 吞噬 侵蚀 恃才傲物舐犊情深 ......

C.对峙 挚诚 滞留 窒息 栉风沐雨博闻强识 ......

D.裨益 辅弼 偏僻 辟邪 刚愎自用奴颜婢膝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身份 赌搏 一蹴而就 高潮迭起

B.装潢 安详 真知灼见 遗害无穷

C.迂腐 暴戾 偏面理解 良辰美景

D.荒诞 焦躁 水泄不通 按部就班

3.下面句子当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管老师同学怎么耐心的和他讲道理,他都油盐不进,以致酿成大错,悔之晚矣。 ....

B.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无疑是扬汤止沸,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C.临近春节,各商家八仙过海,各自拿出撒手锏招徕顾客,以获取更多的利润。 ...

D.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与其他人比起来,我做的这些还都是些小事,实在是不足为训。 ....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A.青年演员王宝强凭借他在《士兵突击》《集结号》中憨傻执著的形象,使他被人们看做是2007年最幸运的男演员。

B.即使一家大型债券保险商的倒闭都可能在金融领域触发一系列不良反应,这种情况令华盛顿和华尔街都很紧张。

C近年来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比价一跌再跌,昨天更是再创历史新高,跌破1:7.23元人民币的大关。

D.舞台两侧设立了十根可以显示动画的圆柱,杂技演员们就在柱子上直接垂直向上空奔跑,视觉效果非常神奇。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中国饮食中的思想精神

古代所说的“天人关系”,不仅在祭祀中有所体现,还表现为中国人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阴阳五行”的思想,使我们把味道分为“五味”,甚至把为数众多的谷物纳入“五谷”。“中”、“和”的思想也成为烹饪的概念。因此说饮食生活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特性。

祭祀是人感动天的手段之一。“天”包括极其广泛,神鬼也是“天”的一部分。神源自天,只是不证自明的道理,所以神又可称作“天神”,人死为鬼,鬼者,归也,所以死也称作“归天”。中国人以饮食侍奉鬼神,也是搞好人天关系的一项内容。国人认为人死也和活着一样,需要享受,于是便通过食物

来打通关节、疏通关系。西洋人悼念亡者有一束鲜花就可以了,中国人不成,事死如生,活人吃什么,祭祀死人至少是同等待遇。古代祭祀鬼神都有食物,而且根据鬼神的贵贱及祭祀者与鬼神的亲疏关系和对他企盼的大小决定祭祀食品的丰俭。这完全与老百姓对付贪官污吏一样,因此,有学者说祭祀不过是人对鬼神的贿赂。祭祀中人们感到祭品(主要是食物)是人和天的联系物、甚至认为它是鬼神曾经光顾过的,因而把祭祀食品神圣化。直到清代,满人仍然把“祭于寝”的白煮猪肉称之为“福肉”,亲贵大臣以能分到一块而为荣耀。当然这只体现了浅层次的饮食生活中的天人关系。

古代的中国人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要吃不同性质的食物,甚至加工烹饪食物也要考虑到季节、气候等因素。这些思想早在先秦就已经形成,在《礼记·月令》就有明确的记载,而且反对颠倒季节,如春“行夏令”“行秋令”“行冬令”必有天殃;当然也反对食用反季节食品,孔子说的“不食不时”,包含有两重意思一是定时吃饭,二是不吃反季节食品,与当代人的意识正相反,有些吃反季节食品是为了摆阔。西汉时,皇宫中便开始用温室种植“葱韭菜茹”,西晋富翁石崇家也有暖棚。这种强调适应宇宙节律的思想意识的确是华夏饮食文化所独有的。这种意识残留到现代的大约仅有节日食俗了,中医中药里也有一些,但未受到重视。

“阴阳五行”说是传统思想所设定的世界模式,也被认为是宇宙规律。人是“三才”之一,饮食是人类生活所不可少的、制作饮食的烹饪必然也要循此规律。因此,不仅把味道分为五,并产生了“五味”说,而且还削足适履地把为数众多的谷物、畜类、蔬菜、水果分别纳入“五谷”“五肉”“五菜”“五果”的固定模式。这使人感到荒诞。更令人惊奇的是还有“凡饮,养阳气也;凡食,养阴气也”(《礼记·郊特牲》)。并认为只有饮和食与天地阴阳互相协调,这样才能“交与神明”,上通于天,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因此在祭天时要严格遵循阴阳五行之说。这种说法被后来的道教所继承,成为他们饮食理论的一个出发点,如认为吃食物是增加人体阴气的,如“五谷充体而不能益寿”“食气者寿”等,要修炼、要获得阳气就要尽量少吃、最佳境界是不吃,走“辟谷”的境界。

中和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的审美理想,也是烹饪概念。“中和”指恰到好处,合乎度。《古文尚书·说命》中就有“若作和羹,惟尔盐梅”的名句,意思是要做好羹汤,关键是调和好咸(盐)酸(梅)二味,以此比喻治国。《左传》中晏婴也与齐景公谈论过什么是“和”,指出“和”不是“同”,和是要建立不同意见的协调的基础上的。因此中国哲人认为天地万物都在“中和”的状态下找到自己的位置以繁衍发育。这种审美理想建筑在个体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之上。这种通过调谐而实现“中和之美”的想法是在上古烹调实践与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下产生的,而反过来又影响了人们的整个的饮食生活,对于追求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古代文人士大夫,尤其如此。

5.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饮食生活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特性”的一项是( )

A.古代祭祀鬼神都有丰俭不同的食物

B.西汉皇宫中用温室种植“葱韭菜茹”

C.把为数众多的谷物纳入“五谷”的固定模式

D.古代文献中用调和羹汤味道比喻治国

6.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中国的传统饮食观念中可以反映出古人的哲学观念、审美理想等深层次的文化信息。

B.中国人很注重饮食与季节、气候等因素的关系,但这种观念也随时代的发展逐渐淡化。

C.阴阳五行思想在饮食方面的应用使中国人很早就能对食物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

D.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着人们的饮食生活,同时饮食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文化。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和西方丧俗的不同说明西方人并不像中国人那样重视饮食问题。

B.古人用食品祭祀鬼神的现象说明饮食生活还只能从浅层次反映“天人关系”。

C.道教吸收了一些中国传统饮食理论并加以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养生方式。

D.文中引用《古文尚书》和《左传》中的记载,说明早在先秦时期中国的饮食就已超出了一般生存需要的意义。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12分,每小题3分)

满宠传

满宠字伯宁。关羽围襄阳,宠助征南将军曹仁屯樊城拒之,而左将军于禁等军以霖雨水长为羽所没。.羽急攻樊城,樊城得水,往往崩坏,众皆失色。或谓仁曰:“今日之危,非力所支。可及羽围未合,乘轻船夜走,虽失城,尚可全身。”宠曰:“山水速疾,冀其不久。闻羽遣别将已在郏下,自许以南,百姓...

扰扰,羽所以不敢遂进者,恐吾军掎其后耳。今若遁去,洪河以南,非复国家有也;君宜待之。”仁曰:.

“善。”宠乃沈白马,与军人盟誓。会徐晃等救至,宠力战有功,羽遂退。

(太和)四年,拜宠征东将军。其冬,孙权扬声欲至合肥,宠表召兖、豫诸军,皆集。贼寻退还,被召罢兵。宠以为今贼大举而退,非本意也,此必欲伪退以罢吾兵,而倒退乘虚,掩不备也,表不罢兵。.

后十余日,权果更来,到合肥城,不克而还。

明年,吴将孙布遣人诣扬州求降,云:“道远不能自致,乞兵见迎。”刺史王凌腾布书,请兵马迎之。宠以为必诈,不与兵,而为凌作报书曰:“知识邪正,欲避祸就顾,去暴归道,甚相嘉尚。今欲遣兵相....

迎,然计兵则不足相卫,多则事必远闻。且先密计以成本志,临时节度其宜。”宠会被书当入朝,敕留府长吏:“若凌欲往迎,勿与兵也。”凌于后索兵不得,乃单遣一督将步骑七百人往迎之。布夜掩击,督将迸走,死伤过半。

评曰:“满宠立志刚毅,勇而有谋。”

(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节)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为羽所没 没:淹没。 .

B.冀其不久 冀:希望。 .

C.君宜待之 待:防备,等待。 .

D.知识邪正..知识:知道,辨识。

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虽失城,尚可全身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

B.山水速疾,冀其不久 吾其还也 ..

C.此必欲伪退以罢吾兵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

D.不与兵,而为凌作报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满宠“远见卓识”的一组是() ....

①今若遁去,洪河以南,非复国家有也 ②宠乃沈白马,与军人盟誓

③宠力战有功,羽遂退 ④宠以为今贼大举而退,非本意也

⑤宠以为必诈,不与兵 ⑥宠表召兖、豫诸军,皆集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羽攻打樊城,在别的将士劝主帅乘船逃走,保全自己的时候,满宠却依据自己的判断主张等待。

B.在樊城守卫的时候,满宠骑着白马,和军队里的人一起盟誓守城,后来徐晃救兵到来, 满宠努力作战,打退了关羽的军队。

C.太和四年,孙权进攻合肥不久退去,满宠认为是孙权的假退的计谋,目的是乘我们没有防备,突然袭击。最终使孙权无功而返

D.满宠看出孙布假降的诡计,但是因为被魏明帝召见,刺史王凌擅作主张,导致了军队“死伤过半”的结局。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117分)

四、(23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羽所以不敢遂进者,恐吾军掎其后耳。(4分)

译文: 。

(2)明年,吴将孙布遣人诣扬州求降,云:“道远不能自致,乞兵见迎。”(6分)

译文: 。

13.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塞下曲四首(其一)①

常建

玉帛②朝回望帝乡,乌孙③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器销为日月光。

注释:①此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年间。②玉帛:朝觐时携带的礼品。执玉帛上朝表示宾服和归顺。③乌孙:活动在伊犁河谷一带的游牧民族,为西域诸国中的大邦。

(1)有人评论本诗的诗眼是“静”字,试作简要赏析。(4分)

答: 。

(2)一般边塞诗以充满报国的忠贞或低徊的乡思为特点,本诗在诗歌立意上有什么不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

14.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 君当做磐石, ,蒲苇纫如丝, 。

纵豆蔻词工, ,难赋深情。,波心荡,冷月无声。 ,年年知为谁生!

(2)万里悲秋长作客, 。 ,潦倒新停浊酒杯。

吴楚东南坼, 。亲朋无一字,。戎马关山北,。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20分)

瓦屋听雨

朱胜国

①断断续续下了几天大雨,到黄昏又淅淅沥沥地下起来了。细柔的雨丝密密地斜织着,雨声便如春蚕咀嚼桑叶一般,嘈嘈切切地将白昼的余光一点点啃噬殆尽。夜色渐渐浓起来,人家的窗户大都紧紧地闭着,朦胧的灯光影影绰绰,透过雨窗望去,模糊得像瞌睡人的眼睛。灯光照着的地方,依稀可见晶亮的雨丝倏忽而逝,天地也仿佛由无数雨丝连接起来了。

②本来想出去走走的,屋檐下水霍霍的流下来,分明告诉我雨越下越大了。也罢,今夜就安下心呆在屋里,独自受用这无边的雨意吧。

③我的居所是几间瓦屋。这种过时的建筑懒懒散散地分布在城市的一隅,恰好为喜欢怀旧的人们营造出古朴的意境,更何况我从小长在乡间,对原汁原味的雨声有着久违的想念。这些瓦屋据说很快就要被拆除了,这当然是一桩好事。但对于听雨而言,瓦屋却是难得的佳处。身居高楼的人,完整意义上的听雨是不存在的,雨是世上最轻灵的东西,能将那厚重的钢筋水泥敲响么?瓦屋就不同了,它不像高楼那样庞大而僵硬,雨滴敲在上面,立即会发出好听的声音。身居瓦屋的人也就有了在雨中亲近自然的福气。

④瓦似乎是专为雨而设置的乐器。平常里它们总是一言不发,一旦雨滴接踵而至,瓦的音乐就丁丁地奏响了。那声音酷似古筝,清脆,且韵味十足,在无边的雨地里向四面八方弥漫。雨势急骤,乐声就慷慨激昂,如万马奔腾百鸟齐鸣,又如两军交锋擂鼓助阵。雨势减绶,音乐也跟着弱下来,像似激战后的短暂休憩,又像是怀春的少女在花前低语。雨声大概是世界上最繁复难解的音乐,你听!那节奏,那旋律,似混乱不堪又似包罗万象。而那些尽职的瓦片只是专注地演奏着,而听雨人的脑海中便漫溢出不尽的情意。

⑤实际上,一个人愿意坐下来静静地听一回雨,他的心中一定有了某种牵念和感喟,尽管有时是淡淡的,连自己也不轻易察觉。雨丝最能扯动昔日的情思,雨声也是最易叩响感情的门环。垂老的将帅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回味,迟暮的美人有“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的幽怨,多情的诗有“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遐想。当然,在人的种种情愫中,应数爱情最令人心动、勾人魂魄了。作为男性,我时常把雨想象成顾盼生辉的少女在舞蹈。她们的舞步时而齐整,时而凌乱,时而轻盈,时而沉重,传达出变化多端的情感体验。有时候像在诉说喃喃的情话,有时又像在焦急地呼喊,想去应答,又辨不清是谁的声音??


瓦屋听雨阅读答案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4910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