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

时间:2017-01-13 07:18:13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四首·解析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是苏轼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从中揭示一种生活哲理来启发读者的思考和领悟。这首绝句的长处不在于形象或感情,而在于富有理趣。

这首诗,是苏轼在元丰七年(1084年)四月,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的西林寺时的作品。其实,十几天前他刚入庐山的时候,曾写过一首五言小诗:“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他很风趣地说,第一次见到庐山,好象遇到一位高傲的陌生人;要想和他混熟,今后就得常来常往。于是他 “往来山南北十余日”最后写出这篇歌咏庐山的名篇。

注释

(1)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北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2)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侧:从侧面看。(3)各不同:不相同。(4)识:认识;清楚。(注:这里不是看清楚,没有看的意思,只有清楚的意思。)(5)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6)缘:同“原”,因为;由于。(7)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译文

从正面看庐山的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是因为我自己身在庐山之中![1]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心中所想)。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

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

后世影响

这首诗寓意十分深刻,但所用的语言却异常浅显。深入浅出,这正是苏轼的一种语言特色。苏轼写诗,全无雕琢习气。诗人所追求的是用一种质朴无华、条畅流利的语言表现一种清新的、前人未曾道的意境;而这意境又是不时闪烁着荧荧的哲理之光。从这首诗来看,语言的表述是简明的,而其内涵却是丰富的。也就是说,诗语的本身是形象性和逻辑性的高度统一。诗人在四句诗中,概括地描绘了庐山的形象的特征,同时又准确地指出看山不得要领的道理。鲜明的感性与明晰的理性交织一起,互为因果,诗的形象因此升华为理性王国里的典型,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千百次的把后两句当作哲理的警句的原因。如果说宋以前的诗歌传统是以言志、言情为特点的话,那么到了宋朝尤其是苏轼,则出现了以言理为特色的新诗风。这种诗风是宋人在唐诗之后另辟的一条蹊径,用苏轼的话来说,便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形成这类诗的特点是:语浅意深,因物寓理,寄至味于淡泊。《题西林壁》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之为“苏东坡”。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书画家、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等。在政治上属旧党。

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是一首朴实自然的山村记游诗。诗人用真挚的感情,明朗的笔调,描绘了山村景物和农家习俗,生活气息十分浓郁。

诗中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家乡的风光和习俗,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诗的头两句,用“莫笑”和“足鸡豚”这些亲切的词语,表现了村民待客忠厚真挚的情态。诗的第三、四两句对山村风光的描绘,是历来为人称道的名句。第三句中的“重”、“复”二字同义,再和“疑”字一起,写出了山水重叠回环令人迷惑的景象;第四句中的“暗”、“明”相互陪衬,再和“又”字一起,描绘出绿树荫荫、鲜花灼灼,令人惊喜的景象。诗的第五、六两句,

写这里的民风民俗,箫鼓齐鸣,衣冠简朴,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赞美。诗的最后两句,作者抒发感情。这里的热情招待,优美风光,淳朴民俗,使诗人兴致勃勃,但诗人没有直接叙述这种心情,而是通过另一种形式曲折地表现,说“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足见兴致浓厚而强烈。

注释

选自《剑南诗稿》。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①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②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足:足够,丰盛。③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④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⑤箫鼓:吹箫打鼓。⑥追随:紧跟着。⑦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做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丰收。⑧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⑨若许:如果这样。⑩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⑾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⑿叩(kòu)门:敲门。

译文

不要笑话农家腊月做的酒浑浊,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重重山,一道道水,怀疑会无路可行的时候,忽然看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又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经临近,布做成的衣衫,最普通的帽,简朴的古风仍然存在。 从今日起,如果可以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农家朋友柴门。

作者简介

陆游 (1125-1210)南宋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一生著作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个文集存世,存诗9300多首,是中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词作数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有《放翁词》一卷,《渭南词》二卷。陆游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爱国主义精神,“气吞残虏”。 1158年(绍兴二十八年)入闽任宁德县主簿.据《宁德县志》卷三《宦绩》中记载:“陆游,字务观,即放翁也┅┅绍兴二十八年任邑薄,有善政,百姓爱戴”。在宁德的南漈山上建有陆游塑像。浙江绍兴的鉴湖村内也有陆游塑像。曾任镇江隆兴通判。1170年(乾道六年)入蜀,任夔州通判。1172年(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后官至宝章阁待制。 陆游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充实军备,要求“赋之事宜先富室,征税事宜覆大商”,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关山月》《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书愤》《农家叹》《示儿》等篇均为后世所传诵。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有清新之作。亦工词,杨慎谓其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但有些诗词流露出消极情绪。他初婚唐氏,在母亲压迫下离异,其痛苦之情倾吐在部分诗词中,如《沈园》、《钗头凤》等,都真挚动人。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生平经历

陆游自幼好学不倦,12岁即能诗文。他在饱经丧乱的生活感受中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20岁时与唐琬结婚,后被其母强行拆散。这种感情伤痛终其一生,《钗头凤》《沈园》等名作即是为此。绍兴二十三年(公元1153)赴临安应试进士,取为第一,而秦桧的孙子秦埙居其次,秦桧大怒,欲降罪主考。二十四年(公元1154)参加礼部考试,主考官再次将陆游排在秦埙之前,竟被秦桧除名。二十八年(公元1158),秦桧已死,陆游出任

福州宁德县主簿。三十二年(公元1162),孝宗即位,以陆游善词章,熟悉典故,赐其进士出身。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通判、安抚使、参议官、知州等职。淳熙二年(公元1175),范成大镇蜀,邀陆游至其幕中任参议官。淳熙五年(公元1178),陆游诗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见,但并未真正得到重用,孝宗只派他到福州、江西去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六年(公元1179)秋,陆游从提举福建常平茶盐公事,改任朝请郎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十二月到抚州任所。他一方面用大量精力处理因茶盐官卖后,茶盐户破产,被迫采取私贩和闹事进行反抗而引发的各种纠纷和诉讼;另一方面上书朝廷,主张严惩不法官吏向茶盐户收纳高额茶盐税,趁机大量搜括民脂民膏的行为。淳熙七年(公元1180)春,抚州大旱。五月大雨,山洪暴发,淹没大片田地和村庄,洪水冲到抚州城门口,百姓饥困潦倒。陆游密切注视灾情发展,写下“嘉禾如焚稗草青,沉忧耿耿欲忘生。钧天九奏箫韶乐,未抵虚檐泻雨声”诗句,同时上奏“拨义仓赈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在未征得南宋政府同意前,他先拨义仓粮至灾区赈济,使灾民免于饥饿之苦,然后奏请拨粮和给江西地方官下令发粮,并到崇仁、丰城、高安等地视察灾情。这一举措有损朝廷利益,十一月,被召返京待命。行前,从宦游四方所搜集到的100多个药方中,精选成《陆氏续集验方》,刻印成书,留给江西人民,表达他的为民之心。途中又遭给事中赵汝遇所劾,竟以“擅权”罪名罢职还乡。陆游在家闲居6年后,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春,以朝请大夫知严州(今浙江建德县梅城镇)。官至宝谟阁待制、晋封渭南伯,后被劾去封号。又以“擅权”之罪罢其官职还乡。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陆游在严州任满,卸职还乡。不久,被召赴临安任军器少监。次年(公元1189),光宗即位,改任朝议大夫礼部郎中。于是他连上奏章,谏劝朝廷减轻赋税,结果反遭弹劾,以“嘲咏风月”的罪名再度罢官。此后,陆游长期蛰居农村,于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元1210年1月26日)与世长辞。陆游有七子一女。《陆游年谱》记述:长子是陆子虞,次子是陆子龙,三子是陆子修,四子是陆子坦,五子是陆子约,六子是陆子布,七子是陆子聿。(《冬夜读书示子聿》)孙子为陆元廷,(闻宋军兵败崖山忧愤而死)曾孙是陆传义,(崖山兵败后绝食而亡)玄孙有陆天骐,(在崖山战斗中不屈于元,投海自尽)。陆游最终没有看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那一幕。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朝·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⑵,烟花三月下扬州⑶。

孤帆远影碧空尽⑷, 惟见长江天际流⑸。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这是一首送别诗。李白十分敬爱孟浩然,此番送别,情自依依。然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注释

?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最新一次修葺黄鹤楼,竣工于1985年。孟浩然:李白的好朋友。之:到达。广陵:即扬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烟花: 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下:顺流向下而行。

?碧空尽:在碧蓝的天际消失。尽:没了,消失了。碧空:一作“碧山”。陆游的《 入蜀记》云:“八月二十八日访黄鹤楼故址,太白登此楼送孟浩然诗云:‘孤帆远映碧山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盖帆樯映远,山尤

可观,非江行久不能知也。”

?唯见:只看见。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

(6)辞:辞别。

译文

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鲜花烂漫的三月去往扬州。孤帆的影子远去,在碧空中渐渐模糊消逝,只能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边流去。

诗词鉴赏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情味。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到扬州,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而扬州,更是当时整个东南地区最繁华的都会。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美景令人悦目,送别却令人伤怀,以景见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达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艺术效果。“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扬州,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的美景,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烟花在扬州的另一种解释为柳絮。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唯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可是谁又能说是单纯写景呢?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不正体现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吗?诗人的心潮起伏,不正像滚滚东去的一江春水吗?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护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公元742年(天宝元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

篇二:教科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

一、古 诗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注释】 数:几。

凌寒:冒着严寒。凌,líng。

暗香:隐隐约约的香气。本诗指梅花清淡的香气。

竹石

(清)郑 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 燮:xia。 立根:生根。

破岩:指岩石的缝隙。

坚劲:坚韧挺拔。劲,jìng。 尔:你。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释】

乌衣巷:古地名,在今江苏省南京市秦淮河南岸。 锡,xī。 朱雀桥:秦淮河上的桥名,在乌衣巷附近。 王谢:王导和谢安,东晋的两大豪门贵族,当时都住在乌衣巷。

清平乐·六盘山 1935年10月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1

幽兰 陈毅 幽兰在山谷, 本自无人识。 只为馨香重, 求者遍山隅。

【注释】

幽:深远,安静。

馨,xīn。馨香重:香气很浓。 隅,yú,角落。

菊 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释】 稹,zhěn。

似陶家:像陶渊明的家一样。大诗人陶渊明喜爱菊花,在家中种了很多菊花,写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名句。枫桥夜泊 (唐)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

枫桥:原名封桥,因为这首诗而改名枫桥,在苏州市阊门外。

泊:船靠岸,停船。泊,b?。 江枫:江边的枫树。 渔火:渔船上的灯光。 愁:ch?u. 眠:mián

寒山寺:枫桥附近的一个寺院,因唐代名僧寒山曾在这里住过,而得名。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必缚住苍龙?

二、名人名言

1、谁自尊,谁就会得到尊重。——巴尔扎克(法国) 2、没有彼此尊重,友谊是不可能有的。 ——马卡连柯(苏联) 3、不尊重别人感情的人,最终只能引起别人的讨厌和憎恨。——卡耐基(美国) 4、凡人天下大事者,不可无自信力。——梁启超 5、发明家全靠了不起的信心支撑,才有勇气在不可知的天地中前进。

——巴尔扎克(法国)

6、那些遇到了机会,还不敢自信必能成功的人,只能得到失败。——叔本华(德国) 7、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逋(宋) 8、生物桃李春风面,名在山林处士家。——杨万里(宋) 9、凌霜尽节无人见,终日虚心待凤来。 ——张必(唐) 10、霜露瘁百草,而菊妍其华。 ——韦应物(唐) 11、科学上的许多重大突破,都是一点点细微的成绩积累起来的。

——童第周

12、我们所生存的时代,是一个科学与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

年轻的一代必须掌握知识——否则,便不可能成为生活的主人。

——克鲁普斯卡娅(苏联)

13、我能成为一个科学家,最主要的是对科学的爱好、思索问题的无限耐心、观察和

收集资料的勤勉、极强的创造力和丰富的常识。

——达尔文(英国)

14、吹笛闻梅落 登楼待鹤归 15、白云黄鹤传千古 汉水长江会一楼 16、美尽东南 怀江抱水三分地

明传今古 恋鹤迷云一座楼 17、人人参与 创建绿色家园 18、关注环保 就是关心你自己 19、既要金山银山 更要碧水蓝天

2

三、日积月累

流连忘返宏伟蓝图 绚丽多彩 浩瀚无垠 冰肌玉骨 晶莹剔透 舍己救人见义勇为 毛遂自己 三顾茅庐 晏子使楚 舍己为人 舍己为公奋不顾身 克己奉公 万紫千红 葫芦 扫描玻璃 修筑 愚蠢 挺身而出舍生忘死 救死扶伤 助人为乐 公而忘私 价值 匍匐 警惕

四、多音字

似sì(似乎)挨ái (一步一挨) shì (似的) āi(挨家) 朝zhāo朝霞 朝夕塞 sāi 木塞 cháo朝鲜 王朝 sài要塞 边塞sa堵塞

给gěi 送给予 yú予取予求jǐ 给予 yù给予

五、填空

1、比一比,组词语

蜿(蜿延) 瑰(玫瑰)峻(险峻)碗(饭碗) 魄(魂魄)俊(英俊)泊(停泊) 构(构造)陡(陡峭)伯(伯父) 钩(钩子)徒(徒弟)噪(噪音) 踪(跟踪) 澡(洗澡) 综(综合) 燥(烦燥) 棕(棕树) 2、 需(需要) (军需) (按需分配)须(胡须) (根须) (必须) (须知) 歉(歉收) (道歉) (抱歉)谦(谦虚) (谦让) (自谦)

坚(坚持) (坚定) (坚信) (坚决)

3

处chù (处长)

chǔ (处罚)

落 lu? 降落 角落 落叶 là一字不落 丢三落四盛shang盛开ch?ng盛饭

巷(小巷) 港(港口) 暮(暮色) 摹(描摹) 殊(特殊) 珠(珍珠) 株(一株) (坚固)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一(张)选票 一(首)乐曲一(架)钢琴 一(挺)机枪 一(个)音符一(阵)掌声 一(粒)玉米 一(幢)大楼一(缕)阳光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不仅??而且?? ⑴陈明(因为)积极锻炼身体,(所以)身体很结实。 ⑵陈明(不仅)积极锻炼身体,(而且)讲究个人卫生。 ⑶陈明(虽然)积极锻炼身体,(但是)不讲究个人卫生。 5、按要求填空。

⑴写出用音序查字法查下面各字时应查的字母。

氧(Y) 蔼(A) 侮(W) 冈(G) ⑵写出用部首查字法查下面各字时应查的部首。

恳(心)窘(穴) 押(扌) 贤(贝)⑶写出用数笔画查字法查下面各字时应查的笔画数。

拜(9) 叩(5) 县(7) 罐(23)6、查词典,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再按词语的感情色彩把它们分成两类。自爱 自重 自尊 自大自负 自夸 自满 自强 自信 自高自大自以为是

7、用“坚”字组成适当的词语填写在括号里。小明一直(坚持)长跑。

只要有(坚定)的信心,就没有做不到的事。 坚他(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这个提议,遭到所有人的(坚决)反对。这座楼建得很(坚固)。

4

九、背诵课文

长 城

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六千多千米。称之为万里长城,真是名副其实。

从北京出发,不过几十千米就来到长城脚下。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一吨多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长城,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

丰碑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地走进了漫天的风雪中。他听见了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这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5

篇三: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古诗、日积月累

专项五四年级上学期复习卷(日积月累) (14)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一、古诗

1、“__________,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___________。”这是宋代诗人____写的________。

2、“莫笑农家腊酒浑,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是__朝诗人____写的________。

3、“故人西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际流。”这是唐朝诗人___写的_________。

4、“渭城朝雨_____,______柳色新。__________,西出阳关_____。”这是___代诗人写的_________。

5、故人具鸡黍,________。绿树村边合,_________。 开轩_____,_______。待到_____,还来_____。

6、说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说明“从不同的角度看,可以看到不同的结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现在常用来“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9、描写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的千古名句有: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

10、我还知道一些有关送别的千古名句:①________,____

(15)

____。②________,________。

11、本学期描写农村生活的古诗有两首: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本学期描写送别的古诗有两首: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本学期描写庐山美景的古诗有一首: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本学期有两首古诗蕴含着深刻的哲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对联

1、雾锁山头山锁雾,_________。

绿水本无忧,________;青山_____,________。 山山水水处处______,______________好好奇奇。 _________,曲曲环环路;丁丁冬冬泉,_________。

2、一径竹影, 月笼纱。

(16)

高低影, 远近秋。

,一城山色半城湖。

本无价, 皆有情。

5、我会写对联:①风吹杨柳千门绿,_ _润___万树_ _。

②植树造林绿大地,____________。

③冬去山明水秀,_________。

④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____________。

⑤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______________。

三、格言

1、有志者_____。

2、莫以善小____,莫以恶小____。

3、业精于__,____;行____,_____。

4、盛年不重来,_______。及时当____,岁月____。

5、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测就__________。”

6、阿?费尔斯曼说:“在新的科学宫里,胜利属于_________,他们有_________,心里燃烧着___________。”

7、郭沫若说:“既______,又______,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

的风格,让我们在无穷的宇宙长河中去探索无穷的真理吧。”

四、谚语

1、书山有路勤为径,_________。

2、书读百遍,_______。

(17)

3、良药苦口利于病,__________。

4、一年之计在于___,一日之计在于___,一生之计在于___。

5、读书破万卷,________。

6、三人行,______。

7、黑发不知勤学早,___________。

五、花名歌谣

正月___香又香,二月___盆里装,三月___连十里, 四月___靠短墙,五月___红似火,六月___满池塘, 七月___头上戴,八月___满枝黄,九月___初开放,

十月___正上妆,十一月___供上案,十二月___雪里藏。

六、含动物名称的成语

望子成_ 来_去脉 群_无首 _飞_舞 如_添翼 调_离山 骑_难下 照_画_ 天_行空 汗_功劳 _到成功 老_识途 _刀小试 笨_先飞 呆若木_ 胆小如_


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4812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