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家风学习

时间:2017-01-13 07:17:21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家规家训学习心得

家风家训学习心得

“勤为本,德为先,和为贵,学在前”,我省浦江郑义门的家规家训对我的思想有很大的启发,让我明白,治家与治国很大程度上是相似的。郑氏的子孙便是有这治家规范,才能缔造宋元明清四朝173名出仕为官者无一人因贪而罢官的良好家风。 中国传统社会提出的治国与修身,齐家之间的紧密关系,在当今时代也是充分适用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某种角度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个人层面的需求,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要求。”这几个层面是息息相关的,一个家庭要有优良的家风家教,家庭才能和睦兴旺。无数个家庭要有优良的家风家教,社会才会和谐发展。

一个家庭优良的家风家教主要源于这个家庭是否有着正确合理的家规家训,以及是否能够严格的执行这些规范。在古代我国几乎每个村落,每个姓氏都有自己的祖庙宗祠。这不仅是中华姓氏文明不断发展传承的途径,也是每个家族家规家训执掌之处。在古代若去世后牌位不能进宗祠,是一件极其不体面的事,因此家族里的人会努力的去践行家规家训。另外,通过自己的言行,言传身教,让子孙辈从小便懂得遵守家规家训,从而形成一个优良的家风。

虽然不同的家族,不同的时代,家规家训会有所不同。但是家规家训的精髓必定是传承了中华民族温良恭俭让礼义仁智信

的十字传统美德。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肩负的是中华名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有必要为自己的家族建立一套符合这个时代要求的家规家训,传承我们的优良传统美德。作为黄氏后代,我深入研读了《黄氏峭祖诫子训》,并对其核心进行归纳总结。

摘《黄氏峭祖诫子训》

一诫我儿孝敬先。二诫我儿各尽伦。

三诫我儿好立身。四诫我儿当壮年。

五诫我儿须当俭。六诫我儿尚读书。

七诫我儿莫好奢。八诫我儿话平常。

九诫我儿性莫强。十诫我儿要老诚。

篇二:家风

关于家风的几点思考

石嘴山市第十九小学 王会星

家,以房屋为标志,由不同性别,不同性格,不同特质的人,因血缘和亲缘关系生活、联系在一起的一个特殊团体。房屋,有的奢华,有的贫寒,有别墅,也有“蜗居”,能避风遮雨,能休憩果腹,是我们最重要的生活场所。离开了房屋,家也就不能成为家。有房有家,还要有良好的家风,才能把家庭成员凝聚在一起,传承家庭文化精神,保证家的完整和谐。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行为规范,包括习惯、为人处世之道、生活作风、生活方式和个人气质等等,是维系血缘、亲缘关系纽带。在我国古代,注重家风建设是先民们的立家之本。一些先贤总结了家风的要点,著书立说,为传承良好家风提供了有益教材,如《孝经》、《三字经》、《弟子规》、《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从古至今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历史上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 及24孝图等故事,同样展现着良好的家风。良好的家风、家规、家教对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审美标准、操守品行,乃至生活习惯的形成,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性,也与大众道德水平与社会风气紧密相

联,互相影响、互为补充。

把古训与现代社会联系起来,我对良好家风的理解主要包括“善良诚信”、“敬老爱幼”、“好学勤俭”、“民主和谐”等四个方面:

善良诚实。《三字经》曰:人之初,性本善。人无信而不立。古今中外,不论哪个时期、哪个朝代的人,都教人向善,并把行善作为道德的最高要求,是做人的第一要义,是家风的核心。每一个新生儿来到世间,父母首先希望他(她)心底善良,长大后能够成为一个诚实的人, 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善良诚实”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可以让人形成充实、高雅的精神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青少年养善良的品格,“善”待家人、“善”待他人,“善”待环境;为人诚实、做事实在、讲究信用,才能赢得长久的尊敬和收获,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成功基石,也会为家庭带来长久的欢乐和安详。

敬老爱幼。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最重要的家风之一。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为人的根本。我国古代有王祥卧冰求鲤、吴猛恣蚊饱血、 朱寿昌弃官寻母……等孝敬父母的美好传说,并留下《孝经》、《24孝图》广为传颂;现代有“全国十佳最美孝心少年”“奔跑女孩”路玉婷、烧烤女孩高雨欣以及 “绑着”母亲上班的孝子陈斌强。虽然不能做到像24孝图那样,也不会有十佳最美孝心少年那

样的坎坷,但要求每个家庭成员都要尽最大努力满足年迈父母的衣食住行需要。对常年在外打拼的子女,要常回家看看,关心老年人的心理需要。要尊重他人,讲究伦理道德和上下秩序,尊敬长者,不以下犯上,善于向长者学习,向长者请教,替长者分忧解难;要与邻里和睦相处,互帮互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邻里关系,可以有助于促进家庭和睦,为家庭下一代成员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好学勤俭。学习是进步的阶梯。中华民族历来就有崇尚学习的传统,有活到老学到老的俗语。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诗中写到: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凡是有为之人,大多受到良好的学习教育,而家庭是第一学校、第一课堂。家庭重视学习、充满学习气氛,往往会形成崇尚知识的良好家风,学经典,学古人,学榜样,树志向,被大多数家庭所传承。子女生长在一种充满学习气氛的家庭中,很容易养成一种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通过学习立身立德、增智强能,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和成绩。勤俭是一种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也是个人健康成长的护身法宝。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要培养子女珍惜劳动、珍惜食物、珍惜时间的意识,力所能及地去工作、去劳作,不论是耕种田地、还是搞科研发明,不论是收缀居室,还是建筑高楼大厦,必须要运用自己的力气或

知识劳动,通过劳动获得报酬,体现自身价值。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当念物之维艰;勤俭的家风可以防止青少年产生优越感,自觉克服身上的娇气。劳动则会使青少年树立自食其力的观念,从小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养成自己坚韧不拔、积极进取的性格。

民主和谐。三字经中说: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在这一教育原则的指导下,形成了不打不成器的棍棒式教育方法,经常出现了一些狼爸虎妈,虽然有个别成功的案例,但有很多的弊端,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不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忽视孩子的个性发展,拉大了父母和孩子的心理距离,影响家庭和谐。我们常说家和万事兴,和睦的家庭关系会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孩子生活在和谐温暖的家庭,受到积极健康的精神影响,才能心情愉快,积极进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要科学,主动倾听他的意见,平等协商,让他们在和谐、温暖和相亲相爱的家庭氛围中健康成长。

为人父母,在生活中为培养“善良诚信、敬老爱幼、好学勤俭、民主和谐“的良好家风而不懈努力,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良好家风的影响和熏陶下,健康快乐的成长,把良好的家风继续传承下去。在工作中,身为教师,承担了更多家庭和父母的期待与重托,倍感肩上的责任重大。我对家风的思考和理解也给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很多的启迪和指导,对孩子

的爱和责任心是出发点,希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最终的落脚点,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不断成长,形成高度责任感的教风,是我不懈努力的方向。

篇三:家风家训与党风政风学习笔记

家风家训与党风政风学习笔记

春节期间,央视以“家风是什么”为题,在全国许多地方连续进行了采访报道,这个活动引发对人们树立和发扬美好家风的重视。家风,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事方法,它是一种文化,一种 形而上的东西,摸不着,却看得见,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影响着一代代家族成员。一个人生下来以后,就会受到家风的薰陶。所谓“龙生龙,凤生凤”,在很大种度上,是由不同的家风、家教、家训、家规造成的。

历史上,有很多有作为的名人都有自己的家风。譬如:“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是北宋大政治家司马光的家风;“勤奋、俭朴、求学、务实”是晚清重臣曾国藩的家训家风,一直为曾家后人所传承;“做官不许发财” 是抗日民族英雄、爱国将领吉鸿昌的家风;而“不经商、不赚钱。低调做人、清廉”则是开国领袖毛泽东的家风;“做自立、诚实和正直的人”是刘少奇的家风;“守法,低调”是邓小平的家风等等,勤奋,俭朴,务实,清廉,自立,诚实,正直,守法,低调??读这些大人物的家风,无不令人动容、令人心生感慨。在这些千差万别、流芳千古的名人“家风”里,或许从我们能得到一个启示——完全可以找到“家风”的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家风”的精髓必须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否则,不能称之为“家风”。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个家庭的家风家规体现着各自的价值追求和传承;无数个家庭的家风汇聚起来,则构成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价值观和精神状态。家风的背后,折射的是社风民风,也反映了

党风政风。家风虽说只是一个家庭的风气,却是社风民风的基础,甚至对党风政风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家风不正,怎么会有好的民风社风、政风党风?“家风正,则民风淳;家风正,则政风清;家风正,则党风端。”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的文明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天下者,由大大小小的国、千千万万的家组成,从不同的家里选出的各级官员执掌天下,因此,好的家风家规成就优良的党风政风。

回溯历史,我们会发现清正的家风是许多历史名臣和我们许多党政干部的共同选择。近年来,领导干部子女、家属腐败类案件一直呈上升趋势,且多数是窝案串案,涉及面广,影响恶劣。大多数官员腐败案都与家庭成员有着密切关系,并且贪官大多都有不良家风家规。家风家规往往是作风的反映。人之家风正家规好,其人之工作作风、生活作风一般也正;人之家风不正,家规不好,其人之工作作风、生活作风一般也不正。 领导干部的家风家规好坏,直接影响到社会风气和党风的好坏。古往今来的有识之士,无不把培养良好的家风家规与个人的修身、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都要下功夫培养良好的家风家规,使家庭成为自己拒腐防变、永葆本色的最坚实、最可靠的后方阵地。党员干部要培养良好的家风家规,随着“重视家风、管好家风、扶正家风”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党风政风建设才会成效明显。

我的家风

我家的确没有明文的规定“家风”,但是父亲无论在生活中还是

工作中都是很严格地要求我,多做好事,多做善事,认认真真地把做好每件事,吃亏是福。记得有一年春节父亲单位发了几斤鱼,别的同事都在捡大的活的鱼,而我的父亲把别人挑过的捡剩下的鱼拿回家,还被我母亲数落一番,而我父亲抿嘴一笑连说“吃亏是福、吃亏是福嘛”。父亲常对我讲,人这一辈子,功名利禄,皆为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想开点,这样培养自己的宽厚大度,与同事相处,气量要大些不要斤斤计较,要学会吃亏!这样会得到理解和尊重!

回过头来想想,虽然没有波澜壮阔,没有大红大紫,但是默默无闻也是一种人生格局吧,不是很好嘛!我也经常教育女儿,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曾吃过亏,当你吃亏的时候,我希望你能客观地看待这件事,千万不要着急上火,更不要与人争吵,或者对别人拳脚相加。请你记住这句话——吃亏是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有人认为,家风只是民风的一种,对整个社会风气影响更大的,恐怕还是政风、官风。这话有一定道理,不过,官风也是受着家风制约的。凡为官者从小受到好家风的薰陶,为官就可能一身正气;缺少家教的,往往会呈现歪风。宋包拯为官廉洁,执法严峻,不畏权贵,公正处事,他在家训中,告诫子孙做官必须清廉,“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在这样家风哺育下成长起来的官员,带给政坛官场的就会是正能量。反之,以官位骄人欺人的,如“我爸是李刚”之类,表明缺乏家教的人一旦为官多会为官场政坛增添负能量。家教家训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不仅教诲子孙为人要正直、谦恭、诚实、守信,要勤奋好学、积极向上,要勤劳俭朴、和睦友爱,同时也教诲子孙为官要

勤政廉明,为民谋福。“慎无以国骄人”,不要持权骄纵,周公旦对儿子的这一家训,几千年来一直作为一种优良家风在代代延续。唐颜真卿任监察御史直言获罪,在被贬后写给子孙的《守政帖》中,仍告诫子孙“政可守,不可不守。”清代林则徐要求子孙“切勿恃乃父之势,与官府妄相往来”。他儿子做官后,他又要儿子“勿贪利禄,勿恋权位”,即使辞位,“官虽不做,人不可不做。”我党谢觉哉1950年在给子女的信中,教诲他们“做官”要做“焦官”,即做不为名不为利的好官。指出“官而不‘焦’,天下大乱,官而‘焦’了,转乱为安。”这表明,继承发扬优良家风,必然直接促进“为政必以风化德礼为先”,扩大和提升优良的官风政风。包括官员在内的每个人,都是从小接受家庭教育影响长大的,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从一定意义上说,家风不仅关乎一个家族一个家庭的命运,也关乎党风、政风、民风和社会风气的好坏。家风、民风和官风、政风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基于此,可以看出,整个社会风气的好坏,既与官风政风息息相关,也与民风、家风息息相关。如果说正在深入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深入进行的反腐败反“四风”活动,正有力地改善政风官风,那么,加强家风家规教育,正是从民风这一翼来改善社会风气。这一着也很重要。因为,治国首先要齐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家风是社会风气的微缩,有好的家风,才能汇聚起好的国风。

家风家训的现实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好家风好家训则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的精神,落实好中央文明办“厅堂悬挂家训”的要求,全国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晒家风诵家训”活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文明进步关系到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自古以来,“家和万事兴”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家风正,则民风淳;家风正,则政风清;家风正,则党风端。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的文明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优秀的家风家训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家风源于我国古代乡土亲缘社会,也就是传统的家庭教育,包括传承价值观、论理观与道德观,也包括传承的基本方法与规矩。优良的家风、家训其终极目的就是达到“家和”,达到“万事兴”,达到家族的世代繁盛。因此,“家训”的关键往往是在家庭中强调尊老抚幼,成员间互为体谅,坦诚以处,包容信任,而禁忌猜疑、抱怨甚至指责。就绝大部分的家庭而言,各自的家训侧重点是针对下一代,对下一代提出的严格要求,希望下一代能尊奉之,践行之,并传承下去。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安世之道。千百年来,中华优秀文化通过一代代家庭长辈的言传身教和家风传承,深入到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家风、家训作为传承中华文明的微观载体,以一种无言的教育,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影响着人们的心


家风学习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4808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