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时间:2017-01-10 07:20:57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

实行高效课堂以来,我从期盼——质疑——探索——赞同,觉得高效课堂是

给学生一个自己的舞台,给老师一种新的希望,给学校一个更美好的未来。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块,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一、合作学习的形式

由于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要求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合作学习的形式分为课

前自学协作式、课内疑难问题讨论式、课后研讨式三种。

1、课前自学协作式:课前自学协作式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前分

工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包括准备工作)的一种合作方式。这种方式一般是把总任务分解为几个子任务,由小组里的成员分别承担一个子任务,通过汇总每个成员的子任务来完成整个小组的学习任务,同一小组的成员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内完成各自的任务。比如为了学习某个内容,需要先进行社会调查,以便收集有关的数据,这时就可以将调查的内容分成若干项目,由各小组分别承担进行调查,然后将各小组的调查结果进行汇总。

2、课内疑难问题讨论式:课内疑难问题讨论式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

在课内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合作方式。在讨论的过程中,小组内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可以针对问题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仔细地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时还可以进行辨论。在每一次讨论中,小组内的成员有相对明确的分工:记录员、检查员、组织员(组长)、总结报告员等。这种方式一般是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内容。

3、课后研讨式:课后研讨式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后进行合作的

一种学习方式。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指学生围绕课堂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可以延伸的问题在课后分小组作进一步的探讨;二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互帮互助,基础差的同学主动请教基础好的同学,基础好的同学热情地帮助基础差的同学,以达到同一小组的同学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指学生为了了解(或解决)某一问题(比如课题研究),需要进行数学实验或调查研究,通过分工与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合作学习的组织

1、要组织好合作学习,必须做好两方面的工作。科学、合理的进行分组: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中信息传递只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进行,这样

的信息传递大多是师生问答式,没有学生之间的讨论,没有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

更缺少学生自我调整、矫正的机会,从而也就无法暴露学生思维的“过程”。而

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恰恰是对这种“缺陷”的弥充,它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

作用:一是同学之间互帮互学,以优带差;二是增加学生发言的机会,培养学生

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三是为学生创设辩论的机会,在辩论中锻炼思维的敏捷性;

四是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因此,小组内成员的搭配就应该做到科学、合理。

我们认为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异质搭配的原则。异质是指同一个小组的

学生在知识、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应该是不同层次的,这样便于取长补短,

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二是男女搭配的原则。就是各个小组内的成员男女比例应

基本相同,这样可以优势互补,有效地促进组内的合作与组际的竞争。组与组之

间的相对平衡,也有利于合作学习的评价。

2、充分发挥小组内每个成员的作用:小组内的每个成员虽然层次不同,分

工不同,但都应该树立整体意识和团队精神,树立“小组的荣誉离不开我的努力”

的意识。因此小组内的成员做到既有分工更有合作,特别是对于那些性格比较内

向的,学习基础比较差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的同学,更应该帮助他们克服障

碍。为了使每个人都有锻炼的机会,小组内的分工应该轮流进行,而且各个组轮

流的方式基本相同(既同一层次的同学同时担任同一角色:记录员、检查员、组

织员、总结报告员等),这样也利于评价的公平性,树立每位同学的信心。

三、合作学习的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

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合作学习评价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评价小组

的整体情况,当然会有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学生评价与

教师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应关注学生合

作的过程;不仅仅评价对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更应关注小组的整体情况;不仅

仅评价发言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更应关注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同学的

发言的过程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不仅仅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更应关注他们在合

作中所表现出的合作精神、投入程度、情感与态度。教师通过评价机制,帮助学

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四、合作学习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1、怎样的合作更有效

从目前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合作学习大多停留在形式上,缺乏真正意义上

的合作。具体表现在:一是分组的随意性比较大。教师大多根据学生的座位就近

分组,座位变了,小组也就变了,既不考虑学生的搭配,也不考虑组内的分工。

二是合作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哪些问题需要合作?什么时候进行合作?如何进

行合作等问题教师心中没有底。教师讲累了让学生“合作一下”,有老师来听课

了让学生“合作一下”,把合作学习当作了调剂品、装饰品。三是学生不知道怎

么去合作。没有其他老师听课时,学生把合作学习当作“可以热闹一下的时候”

有老师听课时,学生装把合作学习当作最难受的事,讨论时不说不行,说又没东

西可说。四是缺乏群体意识。合作时热热闹闹,汇报交流时要么无话可说,要么

没有形式共识,只能说自己的观点。怎样才能取得理想的合作效果?我们认为应

该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首先是教师必须提高认识。认识到这次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转

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将以往学生的被动、接受式地学习方式,转变为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

其次是教师要精心组织好合作学习。教师只有明确了合作学习的目的、意义,

才能去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精心组织合作学习的内容。比如问题如何提出?要

求学生做到什么?以什么形式组织等等。

第三,讨论必须建立在学生的独立思考基础上,否则讨论就可能停留在表面

或不能深入。

第四,加强对合作学习的指导和评价。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能依赖学生

自己完成,必须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逐步完成的。对于小组内的每一个角色,

分别承担什么任务,如何组织,如何记录,如何汇报,如何补充等应该进行指导,

使学生逐步形成一种习惯。要通过有效的评价机制,有效地促进合作向正常的轨

道发展。

2、教师的角色如何定位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该如何定位?《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

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不能把握

自己的角色。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么站在讲台前,要么轮流转几圈,看看这组,

瞧瞧那组,不能把自己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也就可能成为学生的学习合作伙伴。

归根到底还是教师的角色没有发生转变。因此要使教师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发挥

更好的作用,必须从转变教师的观念开始,必须在平常的教学中去体现,这需要

一个很长的过程。

3、小组内成员的搭配应该相对固定。

由于小组内成员的搭配基本上是根据班级学生座位的安排进行就近组合,因

此就必然会随着学生座位的变动而变化。另外,不同学科的分组方法也不尽相同,

这就给数学合作小组成员的相对固定带来困难,一方面我们应该做好与班主任的

沟通,另一方面也要坚持数学合作小组的稳定性,使合作学习成为学生学习上的

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4、防止两种倾向。

(1)把讨论变成了只有少数几个人的发言。刚开始时,大家(特别是学生)

都觉得讨论这种形式比较新鲜,于是每个人都会争先恐后地发言,以表明自己的

观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基础好的同学慢慢地成了小组内的“权威”,基础差

的同学受到了排挤,渐渐地也失去了发言的勇气,于是小组讨论就变成了某某某

的中心发言。

(2)追求表现上的热闹。这是目前在合作学习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为

了追求课堂上学习气氛的热烈,以显示教学的宽松、民主,任凭学生的自言自语

或者大喊大叫,甚至对学生的借机“放松一下”,或“吵闹一下”,教师也会视

而不见或一笑了之。久而久之,必然会导致教学走向另一个极端。

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我们必须去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的教学策

略,我们必须去研究。让合作学习这朵课改之花越开越盛,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

健康成长。

篇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案例与反思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心得与反思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个体学习。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合作学习的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一些必要的数学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集体观念和创新能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良好的非智力品质的发展等方面实效显著,在《数学课程标准》中也谈到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原来的合作学习

1.合作学习与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学生没有独立学习的时间,在讨论中花的时间较多,收效却甚微,整堂课貌似热热闹闹,实如一盘散沙。

2.学生间没有真正合作。在课堂上,我们常会发现,总是那么几位学生与老师配合,其余学生充当看客。究其原因,并非是他们不想说,而是我们的一些学生在心理上存在着某种顾忌,他们不愿与人合作,更不会与人合作。在学习中体验不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和被别人帮助的感激。

3.教师的角色。教学中教师不仅是导师,还是一个协作者,合作学习不仅是生生之间的合作,也体现为师生之间的合作。然而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常会看到在学生讨论问题时,教师往往只是在学生中走走,或者问你们讨论完了吗?集体反馈时,教师往往只求问题的答案,不求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满足于预定问题的解决,不鼓励新问题的提出;只夸小组的代言人,忽略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

1、要深刻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小组”的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合作”的手段能否充分运用,这是体现小组合作学习是否真正有效的两个关键性问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不仅仅是推广和应用一种教学研究的手段和方法,它真正的内在意义是培养学生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能力,这正是学生需要培养的社会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2、要学会科学分组,合理分工

科学分组,合理分工是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开展,发挥小组学习功能的前提。我们应该根

据学生的智力水平、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异质同组,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小组4~6人。这样既能保证优势互补,又便于开展公平竞争。教师还要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学生的特长、个性差异合理分工,也可以由合作小组的成员民主协商,自行分工,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作用与优势,保证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实施。在进行合理分工的同时,还要选好组长,组长是一个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老师的小助手,选好组成直接关系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我们可以采取个人自荐、组内表决的方法选组长,并对小组长宣布职责及相关要求。在参与全班交流中,小组成员轮流发言,消除优等生的权威,体现地位平等与机会平等,培养学生的平等参与意识。另外,考虑到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是有限的,同一形式使用时间过长,次数过多后,就会失去新鲜感,降低学习兴趣,所以合作小组应该至少每学期调整一次,以便让学生有更宽的交往空间。

3、要处理好教师的角色意识,及时对合作过程实施调控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是通过教师的角色变化来实现的。合作交往中教师的主要行为表现在倾听、交流、协作、分享,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有时还是学习的合作者,因而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同时扮演了权威、顾问、同伴三种角色。教师应针对班级、小组的具体情况,用恰当的语言,对学生作出交往策略的指导与评价,充分展示各种问题的形成过程与解决过程。同时,教师还应注意每个学生的参与度,及时作出指导和调节,促成高效的互动过程。

4、设计适当的问题情境和教学方案,强化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问题情境和教学方案的设计是否合理,将直接关系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问题的设计最重要的是有要有挑战性、探索性、开放性和可操作性。把教学内容设计得具有实验性和探索性有助于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然而,许多教学内容和问题并不直接适合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进行筛选、重新设计。

(一)问题情境设计

问题一: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的外角和分别是多少度?

问题二:在有理数中,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是否一定是正数吗?较小数减去较大数是否一定是负数吗?为什么?

问题三:正n边形的外角和是多少度?为什么?

问题一中提出的问题探索性不强,不具备挑战性,学生只要经过独立思考很快就可以解决。在问题三中,由于问题的探索性较强,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一下子达不到这样的高度,很难进入合作角色。所以并不是每一个问题都适合小组合作学习,而且有些问题是可以改变的,

把它重新设计成一个探索性的问题,以利于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上面的问题一和问题三可以合成一个具有一定的层次感、可操作的探索性问题。问题二中的问题有一定探索性,可操作性,所以学生容易开展研究,学生很快进入合作角色,他们独立思考、互相交流,并很快得到答案,但当他们回答为什么时,思维遇到了障碍。这时就需要教师作一定的引导,如提示他们能否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和加法法则来探讨。

由此可见,设计问题情境,应具有层次感、探索性、开放性、可操作性,让它具有小组合作学习的可行性。

5、善于把握合作时机,使学生积极、有效地合作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最佳时机,积极、有序、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1)、在重点、难点处进行合作学习。

教学的重点难点往往是学生理解掌握的难点,在这些地方加强合作,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例如:《平方差公式》一节中,经历平方差的推导过程是满面学生学习的重点,如何归纳出公式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先出示四道计算题:

(I)(1+2x)(1-2x)(2)(2a+3)(2a-3)

(II)(100+1)(100-1)(4)(x-6)(x+6)

教师先让学生求出答案,再启发:大家自己找一找,这4个题存在什么规律?经过几分钟后,再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教师深入到每个小组,针对不同情况加强引导,然后各组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与全班同学交流,最终推导出平方差公式。这里,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街时机成熟后再合作探究,然后组间交流,较好地发挥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效能。

(2)、在迷惑、混沌处进行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思维处于混沌、迷惑状态时,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辩论,有助于澄清概念,加深理解。

例如:在《多项式除以单项式》一节中,教师提出问题:(ad+bd)÷d应该怎么做?用学过的知识能否解决,怎样转化?引导学生思索,随之展开讨论,然后各组拿出讨论结果,再组间交流、辩论??学生在激烈的语言交流中“学他”和“自检”,经历由模糊到清晰,螺旋渐进,分化整合的过程,最终形成准确、清晰的建构。

(3)、在深化、拓展处进行合作学习。

深化、拓展处是再创造的生长点之一,往往具有开放性和综合性,此时进行合作,有助

于扩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灵感,形成独特的认识。

例如:在《平方差公式》一节中,在学生发现了平方差公式后,教师组织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平方差公式自编应用题,看哪组编得又快又多又好。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积极主动,编出了不少有特点的题目,但思维角度基本相同,于是便提醒学生从多角度来编题,这样就使学生在发散性思维过程中,不仅关注流畅性,还关注变通性,更关注独创性。

(4)、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a)、 要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的形成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

(b)、 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在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而是自己想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的事,这样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交流中,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让学生简要记录别人发言的主要观点;二是开展道德教育。

(c)、 培养学生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数学来源于实际,学习数学知识同样也离不开实践操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操作习惯。首先培养学生善于动手的习惯。很多数学知识都是通过分一分、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拆一拆等动手实践后理解和掌握的。

三、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有充分的理由。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课堂尽管采用小组学习的组织形式,但所讨论的问题没有思考性、启发性和探索性,学生不加思考就能回答;有的所提的问题虽有思考性,但学生刚刚转过身,还未进入讨论状态,教师就宣布讨论结束;有的小组内的分工不明确,一开始讨论,学生就显得手忙脚乱,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其他学生惟命是从;要么一哄而起。。。。。。使得小组讨论成为一种课堂教学的“摆设”,把小组合作学习简单化和庸俗化。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采用小组学习策略准备不足,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并

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需要教师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包括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和资源等的深入和细致的分析,把问题情景、自主学习、协

作环境和学习效果的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设计,只有这样小组学习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2、小组合作学习应让更多的人表现自我、体验成功。

课堂教学中学生存在着差异,所以在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关注学习有困难、默默不语的学生,让他们在老师与同伴的帮助鼓励下,积极地在合作学习中表现自我,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3、小组合作学习并不仅仅只是座位方式的变革。

不少教师只要一提到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想到的就是座位方式的改变。如果问及为什么要改变座位方式,却说不出很充分的理由。正因为如此,我们常常看到一些课,光有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几个人一组围座一起,事实上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既没有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也未曾注意让小组学习中每个成员机会均等的参与。为了避免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充分的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不得不处于“旁观”、“旁听”地位的学习状况,我们就应该恰当的采用小组合作。

4、小组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要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前要认真的做准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准备:

(1)为什么这个环节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用可以吗?

(2)如果要用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拨、引导?

(3)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三种具体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

(4)学习中哪些内容适合进行班级集体教学、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内容适合个人自学?如果这样做课前准备,小组学习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5、合作的方式和习惯需要长期培养。

(1)让学生学会倾听,处理好踊跃发言与虚心听取的关系。

(2)让学生学会思考,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关系。

(3)要让所有的人积极参与,特别关注小组学习中保持沉默的学生。

6、融入竞争机制,优化合作学习。

竞争才有提高,针对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引入竞争

篇三:小组合作学习反思范文二

小组合作学习反思范文二:

近几年,我校采用了“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一个重点在于课堂教学以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它的应用不仅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模式,还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因此有较好的效果。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对合作学习的认识、组织、操作不当,往往导致合作学习表面化、形式化,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作为一名生物老师,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在授课班级内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存在不少的问题,制约着课堂效率向高效发展。

1.课堂出现冷场,学生合作不主动。

2.学生合作参与面不广,尤其表现为优等生参与发言和小组汇报的次数明显多于学困生,学困生没有真正参与。

3.学生合作没有深度,合作学习只是走过场。

由于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活动,所以小组合作学习效率低的原因也同时出现在师生双方的身上:

(一)学生方面

1. 许多学生未经准备匆忙活动。比如,主题一给出,有的同学没有经过深入思考,就匆忙地展开讨论,对组内的不同见解也无法提出赞同或反对,更无法形成自己的观点。

2. 学生参与面不广,配合不积极。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很多时候沉默不语;有的学生基础薄弱,想参与活动却又力不从心;有的同学基础较好,但不善于争取机会,由此难以形成真正的合作。

(二)教师方面

1. 认识不足,应用失误

在平时评课交流和教师访谈中,笔者了解到不少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解和应用存在着以下误区:

(1)小组学习互动的目的就是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或教学高潮,甚至是为了吸引评委和听课教师而做秀的。

(2)小组学习互动是迎合新课标的精神而设置的。公开课、优质课不得不用,平时大可不用,因为耗时费神。

(3)小组互动学习占用教师讲解时间,学生成绩很难提高。

(4)知道小组学习互动的意义和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则觉得无章可循,存在生搬硬套的现象。

2. 忽视学情,盲目设计

不少教师把小组学习看作课堂教学的“万能钥匙”或“灵丹妙药”。过多地安排小组互动的内容和次数,好像非小组合作学习不能解决问题,每堂皆用,或者活动设计没有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让学生烦而生厌,限制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浪费课堂宝贵时

间。

3.评价制度不够全面

有的教师在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往往只重视对小组整体的评价而忽视对个体的评价,只重视对合作成果的评价,而忽视对合作过程的评价等。

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对策

(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首先更新教育理念,新课程标准给教师提出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强调课程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历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是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既要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又要调整评价的方式、手段和内容。有些教师还没有转变观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该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或方式的地方,仍沿用传统的方法或方式,没有体现探究性与合作性等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知识只是走过场。教育改革是一个整体,教学组织形式是其中的一部分,广大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新理念,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才能搞好小组合作学习。

(2)增强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增强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科学认识,必须防止教师对合作学习认识简单化、片面化:对小组合作学习过程认识的片面化,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小组讨论,只强调学生座位排法与讨论形式,而忽视了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教师课前准备、科学分组、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工合作以及最终教师的全面评价等;对合作学习应用范围认识的片面化,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

(3)提高教师开展合作学习的技能。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灵活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发挥其教学优势,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个性的和谐发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能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当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与愿望时,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

(4)教师角色适当转变。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同时还是共同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总的来说,教师实现角色转变,主要发挥以下几方面的作用:协调、激发、合作、监控、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正在成为教师重要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但如何使它发挥出最大的功效,有赖于广大教师对课堂合作学习作更深一层的探讨、尝试和研究。只要教师正确认识到合作学习的作用和意义,并认真、精心地对待每一次活动,就能不断地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最终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4505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