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gmp检查缺陷项

时间:2017-01-10 07:18:24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D 新版GMP检查缺陷项举例及检查员解读

新版GMP检查缺陷项举例及检查员解读

一、生物制剂企业现场检查

主要缺陷:

企业对流感疫苗与甲注射液共用清洗间与器具湿热灭菌柜的风险评估报告中,缺少对预防用生物制品与治疗用化学药品、不同给药途径产品相互影响进行有效评估;生产车间非洁净控制区的储存间中,同时存放甲注射液与流感疫苗的生产用器具,未分区存放且无标识;(对应GMP的第15条)

外购的免洗安瓿瓶采用纸盒加气泡缓冲垫的包装形式,供应商审计中未对包装形式进行确认;直接通过D级脱去纸盒包装后传入干热灭菌柜;生产过程中也未对免洗安瓿瓶对该生产环境的潜在影响进行评估;(对应GMP的第198条) 批号为ESE20100606的甲注射液的含量测定项目缺少具体操作过程、实验条件及仪器参数相关信息,无法进行有效审核;(对应GMP的第223条)

二、小容量注射剂现场检查

主要缺陷:

公司未启动A级区悬浮粒子在线监测系统的报警功能,对报警装置2-4小时巡检的SOP缺少验证数据支持。注:检查组在该公司期间,经现场确认,该设备的在线监测系统的报警功能已启动。(对应GMP的无菌附录10条) 一般缺陷:

公司个别偏差分析内容不完整,如:2010年年度回顾中对进入B级洁净区的洁净服整衣间的悬浮粒子超标,风险评估分析内容不全面,未对所涉及批次产品质量进行评估。(对应GMP的第13条)

按照新版GMP要求对员工质量管理、偏差调查、风险管理、无菌保障培训不够深入系统,对个别从事生产的操作岗位SOP培训不到位,如: 空压站岗位操作工岗位SOP培训不到位。(对应GMP的第27条)

C级区无菌内衣的无菌鞋套没有编号,无法确认清洗的唯一性。(对应GMP的第30条)

内包材进入C级区时,传递窗内的叠加式码放方式不利于自净。(对应GMP的第47条)

C级洗衣洁净区物料入口缓冲间地架设计不合理,不能充分自净。(对应GMP的第47条)

编号43-1011《制剂车间净化空调系统维护规程》中,未对低于初阻力阻力时应更换初、中效过滤器做出规定。(对应GMP的第48条

部分验证原始数据归档不全,如:纯化水系统验证缺少储罐取样点;运输模拟验证方案中,仅有德国、美国、法国,未对实际发运地如国内做气候温度数

据采集;氮气系统验证缺少对储气钢瓶清洁状态的描述。(对应GMP的第172条)批号为4011C42的某某注射液的配液批生产记录,没有规定夹层的正常压力范围。(对应GMP的第174条)

批生产记录配制过程中注射用水的除菌过滤器过程记录不全,未记录制备量和操作过程。(对应GMP的第48条)

药液除菌过滤操作中,清洗确认记录内容不全,如快装接头、三通等。(对应GMP的第199条)

代码为R-56-0004-04《菌株/菌液灭活处理记录》中未体现菌种编号。(对应GMP的第226条)

未按文件规定对胶塞、针头等内包材的境外供应商进行现场审计。(对应GMP的第255条)

物料供应商审计资料不完整,如药用盐酸和药用氢氧化钠未加盖物料供应商印章。(对应GMP的第256条)

三、具体条款分析

主要缺陷:1条

现场检查时企业仅对201101002批次20%的人血白蛋白进行了持续稳定考察留样,其他制品没有持续稳定考察留样。企业稍后重新制定了稳定性考察方案,其他批次人血白蛋白及其他制品拟开展持续稳定性考察。公司对原料、中间品和成品稳定性考察欠规范,如冻干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原液、半成品的储存期

确定,企业以三批成品合格为标准,以此来判断所确认原液、半成品在储存期内是否合格;新生产区试生产成品的稳定性留样方案不合理,仅选择性留样部分产品。

依据:第二百三十六条 某些情况下,持续稳定性考察中应当额外增加批次数,如重大变更或生产和包装有重大偏差的药品应当列入稳定性考察。此外,重新加工、返工或回收的批次,也应当考虑列入考察,除非已经过验证和稳定性考察。

一般缺陷;21条

1、物料取样间和无菌、微生物限度检查所使用的消毒剂未除菌过滤处理,无菌检查空调系统每次使用后停机,不易保持空气清洁度。

依据: 第十二条 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

(一)应当配备适当的设施、设备、仪器和经过培训的人员,有效、可靠地完成所有质量控制的相关活动;

(二)应当有批准的操作规程,用于原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和成品的取样、检查、检验以及产品的稳定性考察,必要时进行环境监测,以确保符合本规范的要求;

(三)由经授权的人员按照规定的方法对原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和成品取样;

(四)检验方法应当经过验证或确认;

(五)取样、检查、检验应当有记录,偏差应当经过调查并记录;

(六)物料、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和成品必须按照质量标准进行检查和检验,并有记录;

(七)物料和最终包装的成品应当有足够的留样,以备必要的检查或检验;除最终包装容器过大的成品外,成品的留样包装应当与最终包装相同。

2、轧盖、洗瓶等岗位人员对本岗位的关键控制参数不清楚。

依据:第二十七条 与药品生产、质量有关的所有人员都应当经过培训,培训的内容应当与岗位的要求相适应。除进行本规范理论和实践的培训外,还应当有相关法规、相应岗位的职责、技能的培训,并定期评估培训的实际效果。

3、进入洁净区三更使用的乳胶手套经高压灭菌后发生粘连,公司在更衣程序中要求戴两次手套,非常困难,不能达到洁净目的。

依据:第三十四条 任何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均应当按照规定更衣。工作服的选材、式样及穿戴方式应当与所从事的工作和空气洁净度级别要求相适应。

4、部分物料的管理欠规范,如原老厂区使用的标签、说明书和包材等剩余包装材料未及时处理,仍以合格物料标识;熔浆生产区检测间内冰箱内有14瓶液体(0.9%灭菌氯化钠)无标识。

依据:第一百零三条 应当建立物料和产品的操作规程,确保物料和产品的正确接收、贮存、发放、使用和发运,防止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物料和产品的处理应当按照操作规程或工艺规程执行,并有记录。

5、对物料储存期有效期的文件规定(SOP-03-12-2005)欠合理,在储存三年后进行复检后未规定有效期。

依据: 第一百一十二条 仓储区内的原辅料应当有适当的标识,并至少标明下述内容:

(一)指定的物料名称和企业内部的物料代码;

(二)企业接收时设定的批号;

(三)物料质量状态(如待验、合格、不合格、已取样);

(四)有效期或复验期。

6、对生产洁净区和无菌、微生物检查实验室的静态检测沉降菌项目百级区平皿数只有2个(国家标准为最少14个)

依据:第二百二十一条 质量控制实验室的文件应当符合第八章的原则,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质量控制实验室应当至少有下列详细文件:

1.质量标准;

2.取样操作规程和记录;

3.检验操作规程和记录(包括检验记录或实验室工作记事簿);

4.检验报告或证书;

5.必要的环境监测操作规程、记录和报告;

6.必要的检验方法验证报告和记录;

7.仪器校准和设备使用、清洁、维护的操作规程及记录。

(二)每批药品的检验记录应当包括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和成品的质量检验记录,可追溯该批药品所有相关的质量检验情况;

(三)宜采用便于趋势分析的方法保存某些数据(如检验数据、环境监测数据、制药用水的微生物监测数据);

(四)除与批记录相关的资料信息外,还应当保存其他原始资料或记录,以方便查阅。

7、对试生产三批人血白蛋白的检验钠离子项目不合格的偏差报告分析欠合理,中检院检验不合格,自检合格,公司分析原因认为时仪器精度问题,准备更换新型号仪器,而未对造成检验结果偏差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新购仪器尚未到位。

依据: 第二百五十二条 企业应当建立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系统,对投诉、召回、偏差、自检或外部检查结果、工艺性能和质量监测趋势等进行调查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调查的深度和形式应当与风险的级别相适应。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系统应当能够增进对产品和工艺的理解,改进产品和工艺。

8、丁基胶塞(湖北华强,201011001)生产日期为2010年11月,有效期为3年,但企业货位卡及检验报告单中实际效期从入库日期2010年12月28日计算。 依据:第一百二十条 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和印刷包装材料的管理和控制要求与原辅料相同。

第一百一十条 应当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采取核对或检验等适当措施,确认每一包装内的原辅料正确无误。

9、分装车间洗瓶机注射用水未取样监控。

依据: 第一百条 应当对制药用水及原水的水质进行定期监测,并有相应的记录。

10、注射用水检测原始记录中11个项目检验均由一人统一代签,无法追溯实际检验人。

篇二:药品GMP现场检查缺陷项目整改要求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

缺陷项目整改要求

为实践科学监管理念,规范企业缺陷整改报告撰写,引导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对现场检查发现的缺陷进行整改,提升药品生产企业生产质量管理水平,根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卫生部令第79号)》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国食药监安[2011]365号),制订本指导原则。

一、总则

1、本指导原则适用于药品GMP认证、跟踪检查等缺陷项目的整改;

2、企业整改时应按照药品GMP理念,深入分析缺陷产生原因,对现场检查所发现的缺陷进行风险评估,区分缺陷是否属于系统性缺陷,举一反三,措施得当,确保整改到位;

3、企业自检发现缺陷项目的整改也可参照此原则实施。

二、缺陷整改程序

现场检查结束后,原则上企业应在20个工作日内向省级药品检查机构报送缺陷整改报告,如无法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整改,企业可报送相应的整改计划。

三、整改报告要求

1、整改报告的基本要求

(1)整改报告由正文和附件两部分组成。

正文部分至少应包括:缺陷的描述、缺陷原因的分析、缺陷的风险评估、纠正及预防措施、采取措施后的有效性评价、整改完成情况。正文部分表述可以是文字,也可以采用以下表格形式(表1)。

表1 整改正文表

附件部分应是与正文中每个缺陷相对应的证明性材料。

(2)整改报告应针对缺陷项目,内容真实完整,数据清晰,

表达清楚,文字通顺,用语准确,如实反映企业的整改落实情况,并加盖企业公章(每页或骑缝章)。

2、整改报告的具体要求

(1)整改报告正文的具体要求

缺陷描述。企业可提供不合格项目情况表复印件,并针对相应的缺陷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发生的时间、地点、数据、具体情节及相关人员等,文字表达应准确无误。

缺陷原因分析。企业应对缺陷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分析要深入查找缺陷发生的根本原因:

1)如涉及软件的,企业应分析是否制订了相应的文件;相应的文件内容是否完善、合理;相关文件是否进行了培训;员工是否按照文件要求操作;质量管理部门是否进行了有效的监督控制。

2)涉及硬件的,主要从设计选型、施工安装、日常维护、验证等进行原因分析,并审阅支持该硬件的文件系统。整改资料

中应附改造后的设施设备图片、影音资料等。

3)涉及人员的,是否配备了足够的人员、相关人员是否胜任该岗位的需要、相关人员是否接受了应有的培训、培训的内容是否已被熟练掌握。

缺陷的风险评估。企业应对涉及的缺陷逐条进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可采用FMEA(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方法,也可采用其他评估方法。

FMEA法风险评估要素如下:

1)该缺陷产生的直接后果,对产品质量是否产生直接的不良影响或潜在的影响。即严重性(S);

2)该缺陷可能发生的频率的高低。即重现性(O);

3)该缺陷是否易被观察或检测到。即可检测性(D);

4)通过以上三个指标判断该缺陷的风险系数RPN;

5)企业应评估该缺陷涉及的范围,是否涉及本次检查范围外的产品;

6)形成最终的评估结果,依据风险系数评定缺陷风险等级。 纠正及预防措施。具体应包含以下内容:

1)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针对缺陷产生原因,在企业内部进行全面排查,举一反三,分析关联性环节是否存在同样问题,如相邻批次、其他车间相同工序等,提出采取或拟采取的纠正措施;对有可能再次发生的缺陷提出明确的预防性措施,以防止此类缺陷的再次发生;

2)采取的整改措施和预防措施应明确相关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并明确完成时间;

3) 如评估认为缺陷对已经生产或上市的产品产生质量风险的,企业应明确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的产品控制措施,包括停止生产、拒绝放行、停止销售、召回、销毁等。具体应提供产品的名称、规格、批次、数量、销售流向等内容。

整改完成情况。企业应明确整改是否已全部完成,完成责任部门,人员及完成的时间。如采取的纠正预防措施短期内不能完

篇三:新版GMP常见缺陷

新版GMP检查不同剂型缺陷项举例及检查员解读

(2012-10-10 15:22:24)

转载▼

标签:

杂谈

一、冻干粉针剂生产线现场检查

主要缺陷:

在动态情况下如何维持A级区域内良好气流组织形式,要求提供更加充分的证据;半加塞后产品由操作人员从灌装机出瓶区取出人工转运至层流车内,岗位操作SOP规定不够细致;胶塞转运过程未进行动态的气流流行确认。(对应无菌附录第32、33条) 一般缺陷:

原辅料秤量室的设置、记录填写规范性、警戒限行动限超标后的处理、清洁验证最难清洁部位的确认、设备自动检测工位的定期功能确认、委托检验合同的订立等;

二、生物制剂企业现场检查

主要缺陷:

企业对流感疫苗与甲注射液共用清洗间与器具湿热灭菌柜的风险评估报告中,缺少对预防用生物制品与治疗用化学药品、不同给药途径产品相互影响进行有效评估;生产车间非洁净控制区的储存间中,同时存放甲注射液与流感疫苗的生产用器具,未分区存放且无标识;(对应GMP的第15条)

外购的免洗安瓿瓶采用纸盒加气泡缓冲垫的包装形式,供应商审计中未对包装形式进行确认;直接通过D级脱去纸盒包装后传入干热灭菌柜;生产过程中也未对免洗安瓿瓶对该生产环境的潜在影响进行评估;(对应GMP的第198条)

批号为ESE20100606的甲注射液的含量测定项目缺少具体操作过程、实验条件及仪器参数相关信息,无法进行有效审核;(对应GMP的第223条)

三、中药制剂(不含注射剂)现场检查

主要缺陷:

1.红外、高效液相等仪器原始检验图谱保存在电脑中,未在批检验记录中保存;(对应GMP的第223条)

一般缺陷:

液体车间个别操作间(如:卫生工具清洗间、存放间)地面局部破损,不平整,未及时维护;(对应GMP的第49条)

前处理(净料)车间净料暂存库存放的薄荷、川芎等净药材未按规定的条件储存;(对应GMP的中药制剂附录第21条)

验证主计划(文件编号:AD-G59-ZL0001)未对空调净化系统、水系统年度质量回顾等相关内容提出要求;(对应GMP的第145条)

液体车间有十二台洗、灌、封联运生产线,每批产品生产时使用六台洗、灌、封联动生产线,安神补脑液批生产记录设计中只能记录一台设备的工艺参数;(对应GMP的第175条)

《液体车间 FSZKW30,FSZKW40型组合式空调机组清洁规程》(文件编号:AD-G64-YT0023)规定清洗、更换初中效过滤器依据不合理,未规定记录压差初始阻力;(对应GMP的第183条)

四、小容量注射剂现场检查

主要缺陷:

公司未启动A级区悬浮粒子在线监测系统的报警功能,对报警装置2-4小时巡检的SOP缺少验证数据支持。注:检查组在该公司期间,经现场确认,该设备的在线监测系统的报警功能已启动。(对应GMP的无菌附录10条)

一般缺陷:

公司个别偏差分析内容不完整,如:2010年年度回顾中对进入B级洁净区的洁净服整衣间的悬浮粒子超标,风险评估分析内容不全面,未对所涉及批次产品质量进行评估。(对应GMP的第13条)

按照新版GMP要求对员工质量管理、偏差调查、风险管理、无菌保障培训不够深入系统,对个别从事生产的操作岗位SOP培训不到位,如:空压站岗位操作工岗位SOP培训不到位。(对应GMP的第27条)

C级区无菌内衣的无菌鞋套没有编号,无法确认清洗的唯一性。(对应GMP的第30条)内包材进入C级区时,传递窗内的叠加式码放方式不利于自净。(对应GMP的第47条)C级洗衣洁净区物料入口缓冲间地架设计不合理,不能充分自净。(对应GMP的第47条)编号43-1011《制剂车间净化空调系统维护规程》中,未对低于初阻力阻力时应更换初、中效过滤器做出规定。(对应GMP的第48条

部分验证原始数据归档不全,如:纯化水系统验证缺少储罐取样点;运输模拟验证方案中,

仅有德国、美国、法国,未对实际发运地如国内做气候温度数据采集;氮气系统验证缺少对储气钢瓶清洁状态的描述。(对应GMP的第172条)

批号为4011C42的某某注射液的配液批生产记录,没有规定夹层的正常压力范围。(对应GMP的第174条)

批生产记录配制过程中注射用水的除菌过滤器过程记录不全,未记录制备量和操作过程。(对应GMP的第48条)

药液除菌过滤操作中,清洗确认记录内容不全,如快装接头、三通等。(对应GMP的第199条)

代码为R-56-0004-04《菌株/菌液灭活处理记录》中未体现菌种编号。(对应GMP的第226条)

未按文件规定对胶塞、针头等内包材的境外供应商进行现场审计。(对应GMP的第255条)

物料供应商审计资料不完整,如药用盐酸和药用氢氧化钠未加盖物料供应商印章。(对应GMP的第256条)

五、无菌原料企业现场检查

主要缺陷

原料药生产药品传递的在线的管道灭菌,这是耐压的管道,但之前没有按照蒸气保压循环过程的设计,蒸气就从这头进去从那头出去。该企业虽采取通过进的量要比出的量大这种方式,来保证有一定的压差。但这样的方式还是存在一定的风险的,始终不及密闭循环方式保持的压差。这家企业也采取了监测取样等措施,但纯粹通过取样监测来保证,可能不足以完全避免风险。(对应GMP原料药附录第7条?)

另外,在末端房间,也属于洁净区,蒸气直接放出来的,通过排风放走,这样这个洁净房间的潮湿度会高,这个洁净间空调过滤器不是耐高湿的,这也是一个缺陷。

他们整改时,在末端设多了一个监测点,换了耐高湿的高效过滤器。

检查员举例子解读:

滥用洁净走廊的概念

有些无菌制剂企业盲目设置洁净走廊。洁净走廊通常是用在固体制剂的生产车间里,它的目的是在一些多品种或者产粉尘的车间,防止产生粉尘污染,如果操作间压差大于走廊的压差,那么操作间的粉尘就会流入到走廊,这样会污染其它的区域。于是对这样的车间要求操作间相对于走廊要形成一定的负压,这样就可以控制固体制剂的粉尘污染。反而无菌制剂生

产中,这个洁净走廊并不是必须的,只在部份的环节,如称量系统等会产生粉尘的环节,需要洁净走廊,但并不是所有的操作间都需要设置洁净走廊。

不了解设置压差梯度的核心:

新版GMP对固体制剂提出这个概念,压差梯度设置的核心是控制污染和交叉污染。我们国家早期的洁净车间设计时是不太合理的,空调系统设计中往往没有考虑压差梯度。过去仅规定哪个地方要有压差表,那么企业就会按照这个规定,在这里安上压差表;你说要大于10P,我就大于10P了,别的没有规定我也就不用管了。企业不是从压差梯度防止污染这个根本的核心去考虑的,只是为了符合当时GMP的根本条款规定来放置。

但是这种情况现在还是存在。我们在检查中发现有固体制剂企业对此的理解不到位。他放个压差表仍然不理解意义何在,GMP规定洁净区比非洁净区大10P,他就调高压差,数字上大于10P 。但是在洁净区的空气的流向他不去关注。

检查员解读:要真正理解GMP要求的目的是什么,再选择要不要做,怎么做,这是很重要的。

无菌保障的实质是全过程质量管理

在对药品GMP证书有效期延期中检查中,曾遇到有注射剂的生产企业,在洗瓶的初洗、精洗过程,对洗瓶的水量是没有考查和控制的。即便是初洗,如果达不到要求,也会影响下一步的精洗甚至影响整过过程。如这一批洗5000个瓶,瓶子的污染程度如何?应该用多大的水量?这些水初洗后,什么时候需要重新更换新的水?有些企业甚至循环使用精洗的水再返回用来初洗,这都是不行的,因为水已经污染了。这些过程都是需要纳入严格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中去的。

检查员解读:无菌保障不只是某一个环节的问题,硬件设备的先进、原料质量控制、环境监测、生产全过程做到无菌保障,在线监测等,这是一个全程质量管理控制过程。 写了不等于懂了

对软件的建立还是存在生搬硬套的现象。98版来了,我放上硬件;2010版来了,我就建文件了。你要的质量回顾,那我写上,你要偏差,我也写上。曾见过一个企业,偏差写得特别好,但问为什么做?哪些是偏差?却一问三不知,也不知道哪考来的模板。在这个现场检查灌装车间时,正好看到运输线上一个西林瓶,啪一下掉下来,碎了。操作人员就一扫了之。问他这算生产的异常还是偏差呢?他说算偏差吧,就没注意而已。也没有进一步的分析,就结束了。

如空调系统,有些企业SOP写得很清楚,我们多少时间清洁过滤器一次,压差到多少以后

就不用了或者换了,这些都给背下来了。但是现场问她,为什么压差会越来越高,她说堵了,堵了怎么办,不知道。很多人是在机械的在背SOP上写的,如现场检查温度设置,温度,50度正负2度,问他,你调哪里?他说,我们的机器就是50 度正负2度。

检查员解读:一问三不知,主要缺陷也可能是严重缺陷。

人员质量风险意识薄弱

?在现场检查中,曾看到肿瘤药物的检验室操作人员戴上了防毒面具进行操作,看起来安全防范做得很到位。这时,在称量操作过程中,有一滴液体溅落在称量台上,称量台正对上方是通风口。操作员顺手拿了一块抹布,将溅液擦掉,然后再顺手将抹布放在一边。没有采取其它的措施。没有再进行风险分析,抹布上是否带有药粉?溅落液是否会通过通风口造成污染?

?检查中,有一家企业是不久前通过欧盟GMP认证的企业,他们的委托国外公司提供的文件版本所建立的文件系统是我所见的做得很好。但是检查过程中发现,他们的人员质量意识缺失。该公司生活饮用水委托当地疾控中心去检验的,疾控中心出具报告是水质指标不合格。但是他们却没看到,到我们去检查的时候才看到。水,相当于你的原料,是一定要去审核的,要去检查,并找出不合格的原因,再去控制。这里可以看出他们质量管理体系出现了空缺,也可以说是人员质量意识缺失。另外,该公司的生产部长在陪同检查的时候,在生产区一直在嚼口香糖。即便这位部长的专业能力很强,但质量风险意识怎么算高呢?

检查员解读:质量风险意识没有真正贯彻和理解,文件体系做得再漂亮没有真正有效执行也只是一堆文件;专业能力的高低不等于质量风险意识一定强;通过欧盟认证的企业也不一定做得很好。

这是严重缺陷

“一生产粉针剂的无菌制剂企业,来了一批料,操作人员把其中的两桶料打开发现有问题(粉针是分装的)。于是,他把它们拿掉了,但其它的剩下继续使用。”

检查员解读:这肯定是严重缺陷。一是品种风险高,二是发现了这个情况,首先应该把这一批料全部停下来,这批料不能罐,要查找原因,甚至要查找这一批、再上一批物料,要跟供应商联系。这说明该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已经破坏了,人员质量意识非常淡薄。2010版GMP检查缺需要结合整体情况、品种风险程度,现场情况,企业的情况来进行判断。 如纯化水系统出了问题,如果是注射剂用水,就是严重缺陷;如果是外用制剂,口服制品用的水,就不算严重缺陷。还要从整体来看,看是偶然发生还是经常发生,还是所有环节都有问题;如产品问题,是偶然一个批号出了问题,还是多批次都出了问题,对偏差有没有及


gmp检查缺陷项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4493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