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五保供养工作总结

时间:2017-01-10 07:13:54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冷水镇五保供养工作先进材料

强化管理 规范服务

持续推进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标准化进程

——冷水镇五保供养工作先进事迹

冷水镇下辖7个行政村,107个村民组,总人口17500余人,现有五保供养对象82人。近年来,冷水镇将五保老人供养工作作为推进“富强文明、平安和谐”美丽冷水的重要抓手,以完善服务设施为基础,以提升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为重点,通过强化管理、规范服务,持续推进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标准化进程,于2014年荣获“全国五保供养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一、强化投入、完善设施

近年来,冷水镇成立五保供养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兼任组长,镇、村、院围绕总体目标,逐级签订了五保供养及敬老院建设管理责任书,并将五保供养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进行考核验收,在全镇上下形成了政府重点抓、民政部门具体抓、其它部门协同抓的齐抓共管局面,从组织上保证了集中供养工作的顺畅运行。另一方面,冷水镇以健全阵地为目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2007年,在县级财政拨付经费的基础上,投资384万元新建敬老院一处,占地7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997平方米,拥有各类生产、生活用房62间,实现了全镇五保供养老人的集中供养,并筹措资金286万元在敬老院周边建成休闲广场和门球场,增设健身器材7

套,让五保老人足不出院,便能得到休闲健身,实现了生活区域与休闲区域有机结合,使敬老院成为四季绿树成荫,春、夏、秋三季鲜花盛开的老人乐园。

二、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为提升服务水平,冷水镇实行“四亮”管理模式。一是亮制度。将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公示公开,定期组织职工、院民进行学习、讨论,结合反馈意见对各项制度进行健全完善,切实提升管理制度的知晓率和落实度;二是亮院务财务。建立由院民和职工组成的院务管理委员会和伙食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伙委会会议,听取院民、职工意见建议,设置了院务栏和财务公开栏,定期对院内财务、院务进行公示,接受院民和社会各界监督;三是亮身份。要求敬老院全体职工一律穿工作服,佩戴胸卡,让院民明明白白知道那件事该找谁,是谁管;四是亮承诺。实行责任承诺制,完善了《院民请销假制度》、《院民行为规范考评办法》等制度,定期组织院民对全院职工承诺情况进行考评,切实强化敬老院职工履职尽责意识,为五保供养工作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创优争先,亲情服务

为提升职工管理水平,推进规范化服务进程,冷水镇讲创先争优理念与五保供养工作有机结合,在院内职工间开展了“比技能、比作风、比业绩”三比活动,通过争创活动的开展,实现职工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的不断提升。一是比技能。定期举办技能大赛,比赛厨师手艺、卫生保洁以及内务

水平,对表现好的给予奖励,对差的当面指出存在问题,限期整改;二是比作风。开展服务态度、服务水平、服务质量比赛,看谁服务更耐心、更贴切、更细致入微;三是比业绩。每月根据院务记录进行一次考评,每季度根据考评结果给予奖励,并推选2名优秀工作者给予表彰。与此同时,在食宿方面,针对老年人体质特点,以松软可口、容易消化为标准,定期对伙食进行改善,合理安排一周饮食,使老人吃的舒心。在衣住方面,针对老年人行动不便,投资3万余元,给每个房间配备呼叫应急系统,使院民能够时刻与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在文化生活方面,不定期组织开展乒乓球、老年保龄球、老年人钓鱼、套圈、门球等活动,定期评选劳动、卫生、助人为乐、团结友爱先进院民,增强老人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在医疗方面,定期为院民进行体检,建立健康档案,设立医护组,确保发现病情发现及时、治疗得当。

四、统筹兼顾,全面推进

为了做好五保分散供养和关爱老年人工作,冷水镇先后投入50余万元,在全镇7个行政村配套建设了集活动、娱乐、餐饮、休息为一体的农村老年互助幸福院,为分散供养的五保老人和各村老年人提供了良好的娱乐活动场所,各村为五保老人提供不少于300平方米的活动餐饮用房,并派专人负责管理。与此同时,冷水镇扎实推进农村老年互助幸福院的制度建设和制度完善工作,使制度更富人性化,更具操作性,更符合道德规范。目前,全镇7个农村互助幸福院已成为老人们休闲娱乐、沟通聊天的最佳去处,基本达到了“老

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下步,冷水镇将继续贯彻落实《五保供养工作条例》,不断完善政策措施,不断创新运行机制,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切实保障好五保对象的生活,把敬老院建设和规范化管理作为加快构建和谐冷水的头等大事来抓,坚持巩固与提高并举,建设与管理并重,开拓进取,大胆创新,确保五保供养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2015年4月2日

篇二:如何做好新时期下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

如何做好新时期下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

岳阳县民政局副局长 朱庆辉

我县地处洞庭湖东岸,辖 20个乡镇, 557个村、 42 个居委会。全县面积2708 平方公里,人口71万,其中五保对象5624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0.8% 。目前,乡镇敬老院集中供养五保对象1142人,集中供养率为20.3% 。近年来,按照省市要求和统一部署,我县五保供养工作认真抓好了五个一:一是确定了一条原则。即要求各乡镇凡是符合五保条件的都要无条件保障起来;二是明确了一个标准。五保对象的供养标准,不得低于当地村民的一般生活水平,2010年分散供养五保金达到人年均1500元,集中供养对象补助达到3000元以上;三是发放了一个证件。为全县每个五保对象发放了五保对象供养证,明确了其身份;四是兑现了所有钱物。全县五保供养财政转移支付按省厅要求全部足额到位,并且全部实现了银行打卡发放到人;五是开工改(扩)建了一批敬老院。目前,全县农村敬老院已达到24所。

认真做好新时期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是践行“民本岳阳”发展理念,落实“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宗旨的具体体现,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五保供养工作力度,从基础设备入手,不断提高供养标准,着力改善五保供养水平与

管理水平,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领导重视是做好五保供养工作的有利前提

我县五保供养事业发展的过程,实际上是各级政府领导对供养工作认识不断深化、观念不断更新的过程。在全县党政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下基层访贫问苦时,农村五保对象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生活困难引起了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关注。黎四清县长在全县党政负责干部会上指出,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亲民、爱民的具体行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乡镇领导干部要把其抓实抓好。黎县长要求,各部门、各乡镇要想尽办法,强化措施,全面落实供养政策,切实维护农村五保对象基本生活权益,确保老人安度晚年,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为此,县民政部门专门就全县五保供养工作开展了一次调研,局长陈明率系统干部职工为期一个月,不分节假日,对各乡镇五保对象逐户进行了核查摸底,如实填写调查问卷,并向县委、县政府提交了《岳阳县农村五保对象生活状况调查报告》,分析了造成五保对象生活困难的根本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民政部门的意见得到了县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县委县政府领导多次赴乡镇现场办公,并为敬老院的建设解决具体问题。特别是近两年来,就围绕落实省政府为民办实事中的五保供养和敬老院建设一事,专门召

开县委常委会 1 次、县长办公会 3 次,先后为敬老院事业单位登记列编和敬老院国土、房产手续,大开绿灯。2010年10月,常务副县长张忠于同志主持召开了城关镇中心敬老院建设工作协调会议,财政、建设、电力、广播、国土、民政等18家部门单位负责人参加,力求确保占地100亩的城关中心敬老院在两到三年内建设成为一流建设标准,一流人居环境,一流管理模式、一流服务水平的全省示范敬老院。在各部共同努力下,目前,该院一期工程已经竣工。

二、拓宽渠道是做好五保供养工作的有效途径

为把五保供养工作真正做实、做好,我们结合实际,想方设法,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拓宽渠道、规范管理,具体抓好两个结合:

一是集中供养与分散供养相结合。针对我县县情,在五保供养上主要采取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两种形式。集中供养为敬老院供养。近五年来,我县在敬老院的建设上按照“高起点抓规划、高标准抓管理、高质量抓服务、高效益抓创收”的要求,投入资金近2000万元,在鹿角、筻口等地建起了23个建筑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设计床位50个以上、配套完善的乡镇敬老院,并有3所敬老院达到了岳阳市一级敬老院标准,其余均敬老院达到了市二级敬老院标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墙敬

老院去年还被民政部评为全国模范敬老院。分散供养则是由村组唱主角。由于线长面广,加上各地经济发展差异,分散供养的难度相当大。为了切实保障五保老人的合法权益,我县专门出台了《岳阳县农村分散五保供养护理承包办法》,明确了分散供养护理责任人坚持近亲、近邻、自愿的原则,签约承包。

二是乡村主导和全民参与相结合。全县各乡镇为了切实解决五保对象的实际困难,都以村组为基点,编织爱心网络,制定了党员、村组干部联系五保户制度,每个党员和村组干部都明确了联系对象,明确了责任要求,并根据五保对象的身体状况,对五保对象实行护理承包,将责任落实到人,并造册登记,确定护理范围。生活能自理的由责任人负责解决其特殊困难,生活半自理的由责任人负责有关体力劳动工作,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由责任人负责全部生活照料。与时同时,各乡镇还积极做好敬老、爱老、养老的宣传教育工作,引起了不少群众的共鸣。在柏祥、步仙等乡镇,党团员和干部采取认养的形式实施结对助供,使五保供养从形式到内容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特别是一些有敬老院的乡镇,党、团员争相与老人结亲,七站八所和附近学校的师生,纷纷到敬老院认养老人,从经济上扶持了五保供养,从形式上推动了五保供养社会化。

三、强化措施是做好五保供养工作的有力保障

为确保五保供养政策落实到位,我县对各乡镇提出了严肃的要求,并制定了严格的措施。

一是强化责任。首先强化领导责任。在每年一度的全县民政工作会上,我们都把五保供养投入作为硬性指标进行量化、分解,并由党政一把手签订责任状。对不能完成任务的,在年终综合考核中不予评先。其次强化工作人员责任。每年底,采取个人陈述,敬老院工作人员及住院老人现场打分评定的方式进行评比,能者留任,不称职者坚决下岗。如:新墙镇敬老院的前任炊事员就在民主考评中被五保老人炒了鱿鱼。

二是硬化考核。首先是对乡镇的考核。县委、县政府把做好五保供养工作作为转变干部作风、为群众办实事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指标纳入到各乡镇和各部门的年度工作考评体系中,年底由县委考评办统一考评。其次是对乡镇敬老院的考核。出台了《岳阳县乡镇敬老院管理考评方案》,对敬老院工作制度、财务管理、队伍建设等各个环节都予以了明确规范,每年由民政局召集全县敬老院院长及设有敬老院的乡镇民政所长分组交叉考核。再次是对分散五保户供养情况的考核。每年由县民政局组织对各乡镇村、组五保供养开展情况及监护人职责履行情况进行一次考核。

三是量化奖惩。为了鼓励先进,促进工作开展,我们还将

篇三:碧塘乡五保供养工作调查报告

碧塘乡五保供养工作调查报告

李华强

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始于上个世纪农业合作化时期,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已逐渐成为中国农村的社会基本政策。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税费改革以来,农村政治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五保供养工作也面临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近日,笔者对永兴县碧塘乡7个村的五保供养工作进行了调查,发现了一些问题,也进行了一些思考。落叶知秋,管中窥豹,希望本文对更好地促进和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作出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

一、调查情况

1、全乡基本情况

碧塘乡位于永兴县城南部,离县城仅10里之遥,是传统农业大乡。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在全县属中上水平。全乡下辖13个行政村,总人口21931人,其中农业人口21390人。2004年末统计上报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96元。全乡有五保对象332人,其中已纳入五保对象302人,占90.96%;应保未保30人,占9.04%。五保对象占全乡农业总人口1.55%。五保对象全部采用分散供养方式。2004年全乡自然减员五保对象4人,自然减员率占五保对象的1.2%。

2、调查对象情况

①对象分析。本次调查对象100人,其中男性73人,女性27人,男性占绝大多数。五保对象中,有配偶的22人;有女儿的40人;孤老的41人,孤儿2人。

②年龄分析。60岁以下的18人,60—69岁的28人,70—79岁52人;80岁以上的2人。

③身体状况。五保对象中,残疾的26人,长期患病的30人,其中大病的13人,健康状况一般的45人。生活基本自理的71人,难以自理的29人。

④土地情况。有土地的82人,田亩在1亩以下的79人,1-2亩的3人。其中自种自收的10人,承包给他人耕种的72人,每年得到稻谷100—300斤。没有土地的18人。

⑤住房情况。有住房的87人,其中砖瓦结构的57人,土坯结构的25人,危房的5人。面积在20平方米以下的67人,20平方米以上的33人。无住房的13人,其中暂住他人房屋的4人,住庙宇的2人,住茅草厂棚的1人。

⑥供养经费情况。2004年每人民政供养经费400元,暂到位200元。调查7个村中,除周围家村每年年底提供 元五保补助金外,其它村不提供五保补助。7个村中,除茶园连心组、新村组因五保户无地,组上提供每年600斤稻谷外,其它村民小组不提供物质资金。部分有女儿的五保每年提供100—500元不等资金或者物质。

二、存在的问题

从上述调查数据分析,并结合调查情况,目前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中存在以下问题:

1、供养标准低。税费改革前,碧塘乡年五保供养经费标准为每人130元,而实际落实标准为40元。税费改革后,供养标准升至200元,2004年标准提高至400元,暂到位为200元。按1994年《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规定,“五保供养实际标准,不应低于当地村民的一般生活水平”。碧塘乡2004年末统计上报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596元,供养水平(以400元标准算,每年稻谷以300斤为准折算成现金210元)占全乡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7%。以天计算,五保户每天生活费用只有一元左右。这是一个发人深省的数字。

2、五保对象生活极为困难。调查中发现,五保户住的大都是残旧破损的房,面积小,环境差,还有一部分仍在岌岌可危的土坯房中,房子随时可能在一场暴风雨中倒塌,五保户的生命安全根本难以保障。许多五保户房中除了一张破床,一些破旧衣物被褥,便于一无所有了。更有甚至,极少数五保户无家可住,只好搭建茅草房权作安身之地。从调查情况来看,组上虽然不负责五保户衣食住行,但大都为提供了耕地。拥有稻田的五保户,一般承包给他人耕种,由承包人每年提供100—300斤稻谷,这就是他们一年的口粮。部分五保户还拥有一点自留地,勉强劳动,种蔬菜以自给,比如茶园村五保对象。没有耕地的,大部分组上每年都提供300—600斤稻谷,如茶园连心组、新村组。也有的则安全依靠政府以及亲戚、族人救济度日。五保户大多年老体弱,疾病缠身,但由于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面对疾病,也只有小病忍着,大病挺着。“晚上孤灯照孤影,患病无人知,屋漏无人问,穿衣做饭无人帮”,这就是五保户生活的真实写照。

3、应保未保突出。全乡共有符合五保条件的就保对象332人,由于受客观因素制约,未纳入五保范围的30人,占应保人数的9.04%。该保的人得不到保

障,该保障的内容不能全部保障,这已成为五保工作中一个突出问题。我国即将进入老龄社会,随着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强,符合五保条件的老人数目也在相应增加,应保未保群体将日益增大。

4、乡村组未尽五保供养职责。按《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规定,“五保供养是农村的集体福利事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提供五保供养所需的经费和实物。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五保供养工作的实施。”而实际上,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村组两级都渐渐淡化了责任意识,基本上不再承担五保供养职责,除了还坚持以田辅保外,对五保户日常吃、穿、住、行、病根本不予关心。乡镇干部由于某种工作较忙,一年基本上难以去五保户家中一看,即使年底送五保供养资金,要么让村干部代送,要么送了就走。使五保户感到孤独无依,缺少政府的温暖与关爱。

5、五保供养经费无法保障。在诸多五保供养存在的问题中,最关键的就是如何保障五保供养工作经费和如何保障经费落实到位问题。这两个问题无法解决,五保供养工作就难以得到提高。税费改革前,五保经费来源于乡统筹村提留,乡里筹集到五保经费后,实际落实到五保户手中却只有少部分。1998年,人均乡统筹20元,全乡可以筹措资金40万元左右,而用于五保供养工作的只有六千元左右。2001年标准为200元,但实发60元,后来在上级有关单位的督促下,才于2002年补发140元。税费改革后,五保资金理论上有四种融资渠道: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农业税附加收入,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一事一议筹款。实际中,碧塘乡除周家村外,其它12个村集体经济是空白,一事一议也难以操作,这两项不能成为五保经费的来源。农业税附加和农业特产税附加,应当用于村级三项费用,即村干部报酬、办公费、五保户供养。但在农村普遍存在的农民纳税意识不高的情况下,村有财务任务难以完成,村里只好用两税附加来抵清财税任务,这样后剩下的资金,连村干部报酬及办公费都难以保障,又何谈五保供养经

费。自2005年起,我省取消农业税,在由于历史原因早已负债累累的乡村财政,连其本身正常运转都难以为继,要按原来体制依靠乡村为主解决五保供养经费更是天方夜谈。

三、思考和建议

我国是伟大的文明古国,有着敬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党的十六大提出亲民政策,要求以人为本,关心弱势群体。因此,必须重视和关心五保户的生活和生存状态,切实做好五保供养工作。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修改《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1994年,国务院颁布指导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是在延续原有计划经济体制的思路下产生的,忽视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变化,没有根据形势的发展作出相应调整,以至于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甚至制约了五保供养工作的发展,建议各地要结合社会经济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修改。《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第2条规定,“五保供养是农村的集体福利事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提供五保供养所需的经费和实物。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五保供养工作的实施。”但从目前情况看,土地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大部分村集体解体,村组织作为集体经济组织,难以给五保供养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实物。乡镇财政属于吃饭财政,取消农业税后,更是举步维艰,也不能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因此,建议条款中五保供养的性质,应由“农村集体福利事业”改为“社会福利事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提供五保供养所需的经费和实物”,可改为“县级财政统筹提供五保供养所需经费”“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五保供养工作的实施。”,可改为“县级人


五保供养工作总结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4472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