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郫县农家乐推荐

时间:2017-01-06 07:09:00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成都农家乐红红火火

成都农家乐红红火火

每年圣诞前夜,我的高中同学米赛必奔赴邛崃而去。她先生在成都开了家工厂,生意颇不错,厂内有一工人,老家在邛崃农村,先生和工厂另一股东每年给小工1000元,请他家代为养两头猪。肥瘦不限,只一个要求,就是不得喂食人工饲料。

两头猪好吃好睡,还可以随时出门散步,心情想必愉悦。只不过,每年圣诞前夜,便是猪猪们的丧命之日。12月24日,两位股东携家带眷地去邛崃游玩,顺便杀猪取肉带回成都与亲友分享。

不过,邛崃终究是远了些。我在成都市青羊区财政局工作的另一位朋友江女士就近在东郊寻了一家农户,花800元/年的价格租了一分地,请农户代为种些时令蔬菜。因为江女士要求绝对不能施用化肥农药,种出来的菜看上去不如市售的好看,可是绝对绿色。周末,江女士便带上儿子到自己的菜地里锄锄草,松松土,体验一把农家生活。中午就近取材,吃吃自己地里出产的绿色蔬菜,晚上则带上一车新鲜蔬菜回家。而更多的成都市民则在周末的早上出城,寻一山居农舍,院坝头支两张桌子,放几把椅子,三五亲朋好友,或打扑克,或搓麻将,或摆龙门阵(成都话中的“聊天”),喝几杯清茶,嗑两碟花生瓜子。时近中午,农舍主人弄出一桌热气腾腾的菜肴,什么麻辣鸡、回锅肉、白水兔、水煮鱼,来一碗豆腐青菜汤,要多巴适(舒服)有多巴适!酒足饭饱之余,再四处看看梅花,观观山景,待到夕阳西下才心满意足地打道回府———这就是著名的“农家乐”。这样一趟,吃两餐带玩,一天下来每人也就二三十元左右。如果人数比较多,上规模的农家乐还负责派车接送。

自从1987年中国第一批农家乐在郫县农科村出现,成都周边的农家乐就遍地开花。说句夸张的话,成都平原的农民,几乎家家户户都在搞旅游,用花木、园林、盆景、根雕、奇石、香茶、清新、阳光、悠闲等东西吸引城里人来度假。城里人也很喜欢到乡村野外去透透气、散散心。一般的成都农家乐可接待200人左右,而上规模的甚至还配备了网球场、台球室等娱乐设施,就连不少毕业聚会、单位开会、政府公务、商务接待等活动也都从酒楼K房转移到了农户家中。可以说,农家乐已经成为深入成都人骨髓的一种休闲方式。

如今,成都的农家乐已成为一种产业,从两年前评选星级农家乐开始,到如今东郊推出的五朵金花(红砂村的“花乡农居”,幸福村的“幸福梅林”,驸马村的“东篱菊园”,万福村的“荷塘月色”,江家村的“江家菜地”),发展之迅速令人惊叹。据了解,最近国家旅游局已经确定将于今年4月向成都授牌———“中国农家乐发源地”。

除了农家乐,成都的乡村游种类多多。每年七八月,大批退休老人双双对对地前往青城山、银厂沟和彭州白水洞避暑。他们租住在农户家中,两人一个月花个六七百元,住标间、包三餐,热水电视棋牌一应俱备,午睡起来就到山里转转,蝉鸣鸟啼,水声潺潺,暑意全消。

篇二:四川龙农家乐

乡村旅游开发专题研究

二、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国内的乡村旅游开始萌芽。主要集中于具有特殊自然资源和文化特色的乡村地区(如安徽皖南地区的西递、宏村和云南的少数民族地区)。此时,乡村旅游开发多处于无意识状态。 20世纪80年代末,国内乡村旅游进入发展阶段。作为传统农业的结构调整的产物,传统农业的后续产业或替代产业,农家乐、农庄游开始兴起;90年代以后,随着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和生活观念的逐步转变,使人们逐渐将休闲纳入到生活方式之中来,特别是1995年实行“双休制”后,人们所得到的休憩时间增加,这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休闲消费欲望,城市近郊一百公里内的乡村旅游开始全面发展。

1.我国乡村旅游模式

乡村田园风光模式:群体外出游览,骑自行车、徒步或乘三轮摩托穿梭于农田于乡村之间,呼吸着混有泥土芳香的空气,感受锦绣般的乡村景致满足游客回归自然返噗归真。

地域风情文化模式:这些地方将原始的自然生态、秀丽的自然山水与人文生态景观、特色的历史文化和原始的乡情习俗构成一个个特色浓郁,带有极强的文化与生态色彩的乡村旅游地。如广西桂林的阳朔渔村,龙胜各族自治县的平安寨,资源县的八角寨等等。

旅游农业开发模式:主要通过创造农业观光特色、农村聚落景观、科技农业景观等来吸引游客,客人还可以参加各类采摘活动获得农事活动体验,通过采摘活动及参与农事活动,品尝亲自采集制作的食品,对都市居民具有持久的吸引力。

民居住宿旅游型:人们在乡间从事不同的农事活动如采摘、品尝、垂钓以及农家访问,传统庙会和考察生态农业等。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

2.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地乡村旅游的开发状况也表现出起步阶段的种种迹象,即以农家乐 、生态园、度假村、农家庄园等为载体,开展的旅游项目主要是以观赏乡村田园风光为主,辅以简单的农事参与体验活动。多数地区缺少对乡村旅游的总体规划,一般是在原有农业的基础上稍加改动就开始接待游客。然而改动的结果,既不具备大规模观光、参与的气势,也没有传统文化的乡土气息,尚未形成乡村旅游所应有的氛围。多数乡村旅游业的经营者目前对乡村旅游的内涵、本质归属尚不十分清楚。因此,在开发经营中缺少对生态环境营建和对传统文化恢复与保护的意识,甚至出现一开发就造成破坏的现象。受旅游业长期以来形成的投资观念的影响,在乡村旅游开发的投资方向上,依然存在着重设施建设轻环境营造的现象,甚至已出现或正在筹建现代化饭店和人造景观点,同时在管理上尚未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与方法。

正是因为如此,目前所开展的乡村旅游并未涉及到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比如如何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来保持乡村聚落,保护传统文化、保护田园风光;如何设置更切合农村实际的旅游项目来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以便于广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途径,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如何有效地协调旅游开发和农村土地整合,实现失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

三、四川省成都市乡村旅游发展分析

四川省成都市是全国农家乐、乡村旅游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在此希望通过对成都乡村旅游的发展情况的分析,能对西藏琼林村乡村旅游区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发展历程

成都的农家乐经历了三个阶段:萌芽阶段(1987~1991):位于成都市郫县的友爱民俗旅游村是全国农家乐的发源地之一,依托其传统的盆景苗圃优势,发展民俗旅游。农家乐作为传统农业的结构调整的产物,传统农业的后续产业或替代产业而出现;发展阶段(1992~2002):省委领导题名农家乐,并确立“先发展后规范”的指导思想;规范阶段(2002~):对农家乐实行规范管理,升级上档,塑造形象、打造品牌。许多农家乐分别被评为“国家生态示范点”、“省级文明

村”、“省级卫生村”、“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农民公园”。

成都市周边农家乐旅游更新换代快,昔日的农科村等已经不再辉煌,但是其它地方的农家乐发展形成了新一代的农家乐模式:

锦江区“五朵金花”模式:“五朵金花”中的前四“朵”——红砂村、锦江区东篱菊园、幸福梅林和江家菜地,家家花香四溢,户户游人爆满。究其原因,一是其地势离城近,老百姓出行方便;二是它们都在上马之初引入了科学的规划和市场分析,既连成一片,不同地区和不同季节又各有特色;三是统一风格的农家乐本身档次比较高,游人们在这里可以享受到较放心的服务,比起以前零散发展的农家乐来,吸引力当然要高得多。

青白江花园沟模式:一个在全市并无太大名气的地方,青白江花园沟几乎家家满座,该区配合农业结构调整,规划了自己的农家休闲景区,以龙门村为中心全是各种各样的果树,保证四季有花,四季有果。虽然此景区主要是本地和周边游客,可鲜明的定位、集中的区域也使得这里游客不断。

青城山、银厂沟模式:成都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如青城山、银厂沟等,都是消夏避暑的好去处,每到夏天,四面八方的游客都到这里来避暑、休

闲,农家乐也因此应运而生,很多还专门为老人们提供了“老年公寓”,让他们在这里一住就是几个月。

2、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五朵金花”模式分析

发展历程

三圣乡花卉种植历史源远流长,鲜切花生产自清乾隆末期至今有三百余年历史,素有“花乡”之美誉。改革开放后,这里逐渐成为成都花卉交易的集散地,形成了良好的市场基础和交易氛围。1992年三圣乡被市政府批准为"西南第一个鲜花生产基地",自此当地政府对三圣乡进行产业化调整,实现了种粮为主--种菜为主--种花为主的“三级跳”,以花卉产业、观光农业为主的都市化农业开始较快发展。1995年,乡政府又投资70万元建成了西南地区较大规模的高店子鲜花批发市场。2000年,三圣乡被国家命名为“中国花木之乡”和“全国十大重点花卉批发市场”。2003年9月28日至10月5日,红砂村“花乡农居”成功举办四川省首届花卉博览会,这标志着三圣乡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又迈出了新步伐。自此,集娱乐、观赏、商业为一体的“五朵金花”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竞相开放。“花乡农居”成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各种大型的节庆活动也频频落户“五朵金花”。2005年,三圣乡共接待海内外游客747.3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2亿元。2006年是国家旅游局确定的“中国乡村游”旅游主题年,也是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的元年,乘着这股东风, “三圣花乡”成功晋级AAAA级景区。在4月中旬的2006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期间,首届中国乡村旅游节开幕式及《花重锦官城》大型文艺晚会都在三圣乡“幸福梅林”举行,也进一步体现了国家旅游局和四川省旅游局对三圣乡旅游发展的肯定。

优势:

(1)通过统一的规划管理,形成了统一完善的基础设施(路网、燃气、通信、给水排水),为乡村旅游发展搭建了较好的发展平台。

(2)通过对农家乐的接待设施经行统一整治,使得以往农家乐脏、乱、差的面貌得到整体改观,为游客创造了良好的旅游接待环境。

(3)通过对乡村景观的统一设计打造和乡村建筑风貌改造,较好的保持了自然的乡村风光,给游人营造了优美的乡村意境。

(4)通过对农家乐经营者和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了其经营水平和服务水平,丰富了产品内容。

虽然锦江区“五朵金花”模式在全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其只能算为是高级农家乐,主要的旅游活动仍然是停留在浅层次的观光娱乐上,并不能代表乡村旅游发展趋势。

四、乡村旅游未来发展趋势

1.原汁原味的乡村风景

真正意思上的乡村旅游是在发展中继续保持原生态的“乡村性”和“乡村意象”,保护自然的乡村聚落和乡村景观、保持完好的农村传统习俗、传承鲜明的民族特色,不是做城市小公园,而是原汁原味的乡村景观的再现。

2.乡村度假

目前国外兴起的购回空间运动是对乡村度假最好的诠释。购回空间是城市人自然本性的需求,通过购回乡村空间,城市人在乡村找到了乡村度假方式。购回空间理念的内涵是城市人对近远郊乡村的用地、环境、乡土文化的空间重组,为游客提供两种乡村旅游的体验方式:第一是租赁方式,租赁农户开设的

乡村旅馆,与农民一起生活,体验乡村感觉,第二是买回空间,将乡村土地由政府统一集中,仅出让土地使用权,吸引城市人在林盘中建自己的别墅、小院落等,成为城里人的第二家园。

3.城市人在乡村旅游中参与性

在大都市,大多数“第二个家”就是周末之家,作为城市住所的补充。目前城里人到风景优美的乡村购买住宅的情况越来越多。因此,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法规,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方便土地的适度集中;对于在乡村发展“第二个家”,政府也应有相应的土地配套政策。通过适当引入城里人经营乡村旅游,与劳动力本地化共同构成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4.品牌经营与品牌保护

通过分类管理形成一批专业化的乡村旅游经营者,必然会形成品牌。由于乡村旅游主要由农民个体户经营,经营者数量众多又组织松散,缺乏商标保护意识,因此提高乡村旅游经营者的品牌意识,积极注册商标保护具有特色乡村旅游产品,将成为未来乡村旅游发展的趋势。

在此次规划中我们将依据乡村旅游未来发展趋势,用长远的眼光和先进的理念打造该琼林村乡村旅游区,这也是我们这次规划的宗旨所在!

篇三:1987年成都郫县农科村的农民,利用自己的庭院、堰塘、果园、花圃,吸引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郫县农家乐推荐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4080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