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溶液教学设计

时间:2017-01-03 07:16:56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溶液的浓度教学设计

《溶液的浓度》教学设计

白土窑寄宿制学校 郭艳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通过练习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使学生掌握溶液配制的基本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练习计算的过程中,了解溶液与生产、生活的广泛联系,了解学习化学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服务。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建立及其简单计算; 2、教学难点: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找准溶质、溶剂、溶液的关系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及其教学药品、仪器 药品:无水硫酸铜、NaCl 、H2O

仪器:天平、量筒、烧杯、药匙、玻璃棒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合作学习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创景激趣,明确目标

课题引入:投影展示人们在死海里能尽情娱乐的图片引入----课题3 溶液的浓度

展示目标:(教学意图:突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自主初探、合作释疑 环节一: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

1. 提问:同样多的红糖水哪杯最浓?同样多的两杯白糖水哪杯最甜?含糖多少?浓到什么程度?

总结:通过观察颜色、尝味道等方法来判断溶液的浓稀,仅仅是判断溶液浓稀粗略的方法。日常生产中用到的溶液浓度都是确定的。(举例说明)

2.[实验9-7]师生合作演示:将0.1 g、0.5g、2g的硫酸铜分别放入三支装有20 ml水的烧杯中,配成溶液后对比。 [实验9-8]配制不同浓度的两种氯化钠溶液并作对比。

总结:通过对比,进一步说明不能靠颜色和味道来判断溶液的浓稀,需找到一种确切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

3.归纳得出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溶质质量分数的意义。(教师强调注意事项) 4.(1)讨论与交流:

①生理盐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0.9%,它的含义是什么?

②某硫酸钠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38%,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每100 g的溶液里有硫酸钠38 g。 B.每100 ml的溶液里有硫酸钠38 ml。

(2)求算:实验9—7、8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对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转换,并作填表练习。

(4)填表:将硫酸铜溶液分别进行下列变化:分成三份、加水、加入溶质、蒸发少量水时,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和溶液的浓度如何变化? 环节二: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题型一] :关溶质、溶剂和溶液之间的换算

计算的依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和变形公式

【例1】在农业生产上,常需要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现要配制150 kg的这种溶液,需要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 练习1、20g 10%的盐水中放入 2g水或2g食盐,求: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练习2、20g 10%的盐水中倒出一半,求:剩余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题型二]: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

1、讨论一:200C时,氯化钠溶解度为36g。有人说:“200C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36%。”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总结: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比较

2、讨论二:200C时,氯化钠溶解度为36克,

(1)若将32克氯化钠溶于100克水里,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若将36克氯化钠溶于100克水里,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若将38克氯化钠溶于100克水里,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从上面讨论中你得到什么启示?说明什么问题? 总结: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中: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100%

=

溶解度

×100%

溶解度+100克

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是最浓的溶液。

【例2】已知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g,求20℃时食盐饱和溶液的

溶质质量分数。

练习2、能否配制出20℃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食盐水? [题型三] :有关溶液稀释或浓缩的计算

1.思考: 向20%的某浓溶液中加水后溶液、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如何变化? 如何解决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

2.计算的依据 :稀释前溶质质量 = 稀释后溶质质量 浓缩前溶质质量 = 浓缩后溶质质量

【例题3】化学实验室现有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中常需要用较稀的硫酸溶液。要把5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需要多少克水?

练习3、配制10%硫酸98g,要98%硫酸(密度为1.84g/m L)多少mL?[题型四]: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分析:下面哪种解法正确?

实验室用100g稀硫酸和多少g锌恰好完全反应可制得0.8g氢气。 A解:设所需锌的质量为 X B解:设所需锌的质量为X H2SO4 + Zn = ZnSO4 + H2? H2SO4 + Zn = ZnSO4 + H2?

98 65 100g X

9865

?100gX

652 X0.8g

652?

x0.8g

X=66.3g

X=26g

2.注意点:溶液是混合物,溶液的质量不能直接代入化学方程式中计算,必须换算成溶质的质量。

篇二:溶液的组成教学设计

3.1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了解溶液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认识乳浊液,了解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2、过程与方法: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采取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不同的解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溶液的微观认识。溶质、溶剂辩证关系的理解。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课前准备:

1、 对学生进行分组:五人为一个小组。 2、 实验准备:

一二组:蔗糖、硫酸铜晶体、水、粉笔灰玻璃棒、100ml小烧杯4个、药匙 三四组:碘、高锰酸钾、水、汽油玻璃棒、100ml小烧杯4个、药匙 五六组:酒精、高锰酸钾溶液、试管 七八组:植物油、洗涤剂、水、试管

3、制作蔗糖溶解的微观示意动画和乳化现象的示意动画。

教学过程:

篇三: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

第九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

教学内容:取自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P25-P32第九单元“溶液”中的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九单元包括“溶液的形成”、“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三个课题。而“溶液的形成”是课题1,是认识溶液的基础。

教学对象:初三下的学生,他们已经经过了一学期的化学学习,已经具备了一些化学知识,以及实验素养,但是很多知识还是一知半解,而且实验还不成熟,需要教师指导。而且临近中考,学生压力较大,而且比较容易烦躁,需要教师能更加耐心和细心。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学习科学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并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树立学知识、用知识,化学终将走向社会的正确观念。

教学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1、乳化和溶解的区别

2、如何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溶解过程中的放热和吸热现象。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

课 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情境创设】展示:配制硫酸铜、氯化亚铁、氯化铁、食盐以上四种溶液,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提出问题】:这些溶液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在学生的讨论中引入溶液的概念。学生激趣、感知,带着兴奋的情绪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引导探究

【活动与探究】实验9-1溶液的形成(在教材提供的实验基础上,

再增设几个实验进行对比,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溶液基本

特征的理解)

1、将蔗糖、食盐、硫酸铜分别放入三个烧杯中,加适量的水充分搅拌溶解,静置观察现象。

2、将等量的泥沙、面粉、植物油分别放入烧杯中,加适量的水充分搅拌溶解,静置观察现象。

【引导】1、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分析讨论试验1

中溶液的形成过程,组织学生阅读教材能用分子观点解

释这一过程。

2、引导学生对比实验1和实验2所得混合物在宏观和微观

上各有什么不同,从引入溶质、溶剂、溶液的概念及溶液

的基本特征。

【展示】多媒体动画展示蔗糖、食盐在水中的微观溶解过程及蔗糖

和食盐在水中的存在形式。展示泥沙、面粉与水的混合过程及在水中的存在形式。使学生在微观上对溶液的形成和基本特征有了更加科学准确的认识,这会加深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结论】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

物叫溶液。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

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均一性:溶液中任意一部分组成和溶质都相同;

稳定性:温度不改变,溶剂不蒸发,溶质不会从溶剂中分离出来。

【讨论】生产生活中溶液的应用:

1、 溶液中的化学反应速率快.

2、 农业上将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配成溶液用于无土栽培。

3、 医疗上将药物配制成溶液注射,治病救人。

【情景创设】展示一瓶可乐、碘酒、消毒酒精。提出问题:怎样确定

溶液中谁是溶质?谁是溶剂?

【活动与探究】实验9-2碘和高锰酸钾分别放入水和汽油中。学生观

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讨论总结出溶质和溶剂的

规定原则及影响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

【结论】1、溶质与溶剂的关系:①有水时水是溶剂;②无水,状态

相同时量多的是溶剂;③气体或固体与液体相溶时,均以液

体为溶剂。

2、溶质的种类和溶剂的种类影响着物质溶解能力,水不能溶解所有物质,汽油和乙醇也是常用的溶剂。

【提出问题】为什么餐具上的油污加入洗洁精后洗得很干净?

【活动与探究】实验9-3水和乙醇能够互溶吗 ;实验9-4水和油的实验

展示去污原理的动画。引导学生分析其中原理,总结出乳浊液和乳化作用的概念。并能举出生活中乳化现象的应用实列。

【结论】1、水和乙醇能以任意比互溶。

2、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乳浊液。它不稳

定,静置后会分层。加入乳化剂后小液滴会分散成无

数细小液滴和液体稳定共存。因此乳化剂是乳浊液的

稳定剂。

【活动与探究】溶解时吸热和放热现象。

鼓励和启发学生尽可能多的设计几种不同的实验方案,并

进行对比,指出他们的优缺点。对于实验失败的小组要和

学生们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

【结论】:物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水合 放热:扩散 吸热。

若两个变化中吸收和放出的热量不等,则表现为溶液的

温度升高或降低。溶解吸热的:NH4NO3固体、 溶解放

热的:NaOH固体

【阅读小资料】除去织物上污渍的方法:

三、 课堂小结

一、溶液

1、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

混合物,叫做溶液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可以是固、液、气三态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只能是一种。可以是固、液、气三态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的性质、组成完全相同,外观表现为透明、澄清、颜色一致。

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论放置多久,溶质与溶剂不会分层。

3、溶液的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 , Fe2(SO4)3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 ≠ 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

4、、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固体、气体是溶质;

(2)液体溶于液体:有水,水为溶剂,其它为溶质;无水,量多的 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


溶液教学设计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3855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