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兵马俑讲解费

时间:2017-01-03 07:10:14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兵马俑导游词全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我们将参观秦兵马俑博物馆。秦兵马俑博物馆位于西安市东35公里处,自开馆至今,已有为数众多国家的党政首脑和外国朋友都参观过这个博物馆,法国总统希拉克曾留言说过:“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迹,秦兵马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美国前副总统蒙代尔也说:“这是真正的奇迹。全世界人民都应该到这里看一看。”从这些高度凝练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秦俑的历史价值。

在参观秦俑博物馆之前,我想应该先向大家介绍一下秦始皇这个人。

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创立者,也是一个文武双全的皇帝。他姓嬴名政,出生于赵国的邯郸,13岁继承王位,22岁开始亲政,经过十年的浴血奋战,统一了全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秦朝。为了巩固政权,加强思想政治领域内的统治,他还设立了郡县制;而且先后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轨和法律制度。他认为自己功过三皇,德高五帝,又因为是第一个皇帝,所以便自称为始皇帝。他曾经五次出游天下,于公元前210年的7月,在出巡途中,暴病死于河北的沙丘,终年50岁。死后葬于骊山脚下的陵墓之中。

秦始皇帝陵南靠骊山,背面与渭水相邻。骊山风景如画,绿树成荫。据史书记载:“骊山山南多美玉,山北多黄金。”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巨大的封土堆,就是秦陵了。在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在建设上都遵循“虽死犹生”的思想,因此,秦始皇陵是依照当时秦咸阳宫的规模修建的。经过几千年的风风雨雨,当时的地面建筑现在已荡然无存了,我们已经无法领略秦陵的全貌。据《史记》记载,从这样的一段描述中我们可以得知:秦陵地宫的顶端是用28颗夜明珠组成的天冥星;陵内还有设置着百官座次的殿堂;并且藏满了各种奇器异宝;还用水银做了江河湖海以象征天地;用人鱼膏点长明灯为了防盗墓;还安装了能自动发射的暗箭。《史记》中对秦陵的内部只做了一个大致的描述。那么陵内到底有多少的奇珍异宝呢?由于科学技术的问题,现在还无法打开帝陵,我们已经发现了它的一个陪葬坑,就是秦始皇秦兵马。我们只能等待陵墓发掘的那一天,相信到时候一定会引起全世界考古界的轰动的 现在,我们面对的是秦俑馆一号坑,坑里就是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面对威武整肃的庞大军阵,你们的脑子里一定会闪现许多问题。现在我就一一回答大家的这些问题。

这些俑是西杨村农民们在抗旱打井的过程中发现的。他们决定报告文物部门。经过考古专家们的鉴定。秦俑馆内的1、2、3号坑被确认为秦始皇陵的陪葬坑。

经测量,1号坑东西长330米,南北宽62米,面积14260平方米,相当于两个足球场的面积,为三个佣坑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它为坑道式土木建筑结构,在东西两端各有5个斜坡门道,还有10个2.5米宽的夯土隔墙,隔墙上架有粗大的横梁,底部都是以青砖墁铺。一号坑是由步兵和车兵组成的军阵。一号坑是以长方阵的排列方式,由前锋、主体、侧翼、后卫四部分组成。我们现在所看到面东而立的就是前锋部队。南、北、西端各有一排面外而立的武士俑是侧翼和后卫,他们是为了防止敌人旁敲侧击和从背后偷袭。中间有38路面东而立的纵队,是由步兵和骑兵组成,构成了整个军阵的主体。从这里也体现了古代兵书中所

讲的“前后整齐,四方为绳”的军阵。《孙子兵法》中曾经讲到,古代兵阵布阵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前锋必锐,整体必宏。”他把一个军阵比喻成一把剑,如果一个军阵没有精锐的前锋,那么这个军阵就像是一把无锋的剑,便失去了杀伤力,可见前锋部队的重要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就是一号坑的前锋部队。它一共是3排,每排70件,共210件。这些兵俑手中都持有强弓劲弩,都是以骁勇善战而著称于世的。他们在作战时都不戴头盔。头盔本来是作战时的一种最基本的防护装备,但是秦国军队规定一律不准戴头盔。所以历史上称他们为“科头”。由于“科头”不戴头盔便敢杀入敌阵,史籍上也称他们为“科头锐士”。从这些“科头锐士”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秦军的勇猛和善战了。

有人说东方艺术讲究群体美,而西方艺术追求个体美,秦俑的美在于它的气势和它的群体美。其实秦俑并不知是讲究博大,它对个体形象的塑造也是细致入微的。秦俑不仅面部表情各异,有千人千面之称,而且小到发丝、手指纹都刻划的非常精细。在看一下他们手的姿势,手的姿势个不一样是因为他们手持兵器的不同,但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兵器很少了,据野史记载,楚霸王项羽将所有的兵器盗走了,这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兵器非常少的原因了。

在一号坑以北20米处,是秦始皇兵马俑的二号坑。它的平面呈曲尺形,面积为6000多平方米,是由步兵、骑兵、车兵和混和兵种组成的军阵。他一共由四个小的单元构成。这四个单元可以有机的构成一个大的军阵,也可以分开成四个独立的小军阵,这正是古书中所讲的“大阵套小阵、大营包小营”,阵中有阵、营中有营的布阵方法。它能攻能守,反应迅速,自我保护力强,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反应最快速的一支部队。

由于我们目前对兵马俑的颜色无法保护,二号坑迄今都没有大量的开发,但是在二号展厅中出土了大量的有代表性的陶俑,其中有将军俑、跪射俑、立射俑、骑兵俑、鞍马俑等。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就是一个从二号坑中出土的现在我们欣赏一下跪射俑,他上体笔直挺立,下部是右膝、右足尖及左足抵地,三个支点呈等腰三角形支撑着上体,重心在下,增强了稳定感。跪射佣由于目标小,不易被发现,所以是埋伏射击的最佳状态。甲片随着身体的扭转而流动,衣纹伴着体态的变化而曲转。这些跪射俑的面容和神态各不相同,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跪射俑是兵马俑中的精华,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作。看完了这么多的陶俑、陶马,拿他到底是怎么制作而成德,下面这幅图将会解答大家的疑惑。

看完了一、二号坑,大家也许会问:如此气势宏伟的军队,它的指挥部,也就是古代说的军幕是怎样的呢?那么三号坑的参观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

三号坑位于二号坑以西、一号坑以北。平面呈凹字形,是三个俑坑中面积最小的一个。一共出土了四马、一车和68个陶俑。这些陶俑的排列形式与一、二号坑完全不同。一、二号坑是按实战军阵排列的;而三号坑则是面向内相向夹道式排列。他们手中所持的兵器也有不同。一、二号坑中陶俑所持的兵器有长射兵器和短射兵器;但在三号坑中只发现了一种无刃兵器——铜殳。铜殳是一种用于仪仗的兵器,证明这里可能是一个地下军队的指挥部。三号坑如果从它的建筑布局来看,主要由车马房、南北厢房组成。在北厢房还没有修复好,在里面发现了朽骨一堆,残鹿角一件,证明它是一个活动前占卜或祷告的场所。南厢房位于俑坑的南部,它从东向西依次排列着廊坊、俑道、正厅和偏房。它们都有武士俑分立于两边,其中以正厅的警卫最多。这里可能是召开军事会议的场所。这一点也就完全证实了三号坑是

一个地下军队的指挥部——军幕。秦俑坑当中既有“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强大军阵,又有“运筹于帷幄之中”的将领,可见当时思虑严密,布局严谨了。

好了,秦俑坑我们就先参观到这里,下面我将要带领大家参观的是铜车马展厅。

如果说秦俑坑是大中显武的话,那么铜车马展厅就是小里透文了。前者把我们带入干戈相交的战场,而后者则使我们感受到了舒适的宫廷生活。它们虽然都是秦陵的陪葬物,但是却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那个时代的历史文化。秦始皇陵西侧20米处,发掘出土了两乘大型彩绘的铜车马。按照当时的发现的顺序,它们分别被编为一号和二号铜车马。当年出土的时候全部被打成了碎片,经过专家们近8年的修复,又使它重新焕发出了当年的瑰丽姿彩。据考证,这两乘车的体积均为真车真马的1/2,它们处处都是依照真人、真车、真马制造的。当年,这两乘铜车马的出土曾经使多少人赞叹不已!因此,它们也被人们称为“青铜器之冠”。这两乘车都是驷马单辕,呈前后纵向排列。前面的一号车为古代的“高车”,也叫“立车”,因为乘坐这辆车要保持站立的姿势而得名。这辆车上配备有大量的武器,鲜明的表明了一号车是用来保护后面二号车安全的。

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二号铜车马了。这辆车叫“安车”,它比我们的旅游空调大巴还舒服,因为它的车窗设计的非常科学,不但可以调节车内的温度,而且可以观赏车外的风景。我们可以看到前面拉车的四匹马,中间的两匹马叫“服马”,两边的两匹马是拉车的叫“骖马”。由于是皇家车队,因此要求它们行走起来必须平稳,于是在马身之间以“胁驱”相隔。这样,可使马匹保持一定的间距,如果它们离的太近,胁驱就会扎疼它们。马的制作技术达到了非常高超的境界。马的脖子上有一个项圈,这个项圈是由42节金与42节银焊接而成。金和银的熔点不同,它的焊接点用24倍的放大镜才可以清楚的看到。2000多年前的时候,手工制作能把着两种金属焊接在一起,表明秦代的工艺也是相当高的,我们不得不为之赞叹。我们再来看一下二号车上的华盖。华盖是一次烧铸而成,最厚处为也不过4毫米,最薄处为只有2毫米,是世界冶金史上的一次奇迹,包括现在的美国、日本都是无法做出来的。这个华盖就像一个龟壳一样,俗话说的好:“千年的王八,万年的龟。”这表明秦始皇希望自己永远长寿。但是秦始皇当时乘坐的并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种安车。据史书记载,秦始皇的车队共有“九九八十一”辆车,而秦始皇乘坐的,则是由六匹马驾辕的一辆的金根车。它可能也被作为秦始皇陵的一个陪葬品埋在了秦陵的附近,说不定到不久的将来便会发现。希望到时候各位能够再来一睹皇家车队的迷人风采。

今天的讲解就到此了,谢谢大家!

篇二:兵马俑一号坑解说词

一号坑解说词

来自衢州的朋友,欢迎您参观兵马俑一号坑。走进一号坑展厅,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令人震憾的庞大军团。一号坑面积最大,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距原地表深5米,面积14260平方米,是一个以战车和步兵相间的主力军阵。现发掘已出土陶俑1000余尊,战车8辆,陶马32匹,各种青铜器近万件。根据出土秦俑的排列密度估计一号坑共埋葬兵马俑6000余件。凭栏俯视,东端3列步兵俑面向东方,是军阵的前锋;后面接着战车和步兵相间的38路纵队构成军阵主体;俑坑南北两侧和西端是军阵的翼卫和后卫。好一个2000年前的古代大军阵,进可以攻,退可以守,他们披坚执锐,军容严整,气势雄伟,势不可挡。刹那间,您会感觉历史距离的消失,一种神秘的力量把您带进喊杀震天、战马嘶鸣的古战场,真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二号坑解说词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二号坑展厅。二号坑位于一号坑东端北侧20米处,呈曲尺形,面积约6000平方米,是秦俑坑中的精华。让我们零距离走进这些武士,仔细端祥,他们神态各异,个性鲜明:有的颔首低垂,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对手;有的眼如铜铃,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勇武干练,好像随时准备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走近他们的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

二号坑的发现揭开了古代军阵之谜。由四个方阵组成:第一方阵即东边突出部分,是驽兵方阵;第二方阵即俑坑南半部由驷马战车组成车兵方阵;第三方阵即俑坑中部,由车、步、骑兵俑组成混合方阵;第四方阵即俑坑北半部,由众多骑兵组成骑兵方阵。四个方阵有机组合,兵种齐全,机动灵活,严整有序,无懈可击。

三号坑解说词

亲爱的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三号坑展厅。三号坑在一号坑西侧北端25米处,成凹字形,规模最小,面积524平方米,坑内仅有战车1辆,武士俑68个。武士俑按夹道的环卫队形排列,象征古代的军幕,是军阵的指挥系统。三号坑虽小,仍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请您想一想:作为指挥部,却没有统帅,这究竟是造俑者疏忽,还是另有原因?三号坑陶俑大部分没有头,陶马也同样残缺不全,它的破坏原因到底是人为还是自然原因造成的?大家知道历代帝王陵墓都坐北朝南,以示面南而王。但秦始皇陵却坐西朝东,就连兵马俑也是一致面向东方。请你结合历史知识解释这一神秘现象?

篇三: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讲解词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讲解词

秦兵马俑概况及一、二、三号坑讲解词

一、概况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你们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参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在两千多年前秦兵马俑坑遗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最大的遗址性专题博物馆,于1979年10月1日对外开放,黑色石碑上所书“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馆名由叶剑英元帅于开馆前亲笔题写。目前博物馆主要陈列展出有三座兵马俑坑、秦陵彩绘铜车马及秦陵出土的精品文物。

秦兵马俑坑是秦始皇帝陵园的一处大型陪葬坑,位于秦始皇帝陵园东侧1.5公里处。从1974年3月几位农民打井时意外发现一些破碎的陶俑和古代青铜兵器开始,再经考古工作者的钻探、发掘,目前共发现三座兵马俑坑,我们按照发现的先后顺序编为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前方拱形建筑为规模最大、展出最早的一号坑,它是一个由步兵和车兵组成的长方形军阵,估计可出土陶制兵马俑6000余件。一号坑拱形的建筑外观已成为兵马俑博物馆的标志,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徽和兵马俑博物馆的馆徽上,大家都可以看到这道弧线。一号坑北侧灰色覆斗形外观建筑为二号坑,是一个由车兵、步兵、骑兵、弩兵混合编组的多兵种军阵,可出土陶俑、陶马1300余件,木质战车89辆。三号坑位于二号坑后方,面积最小,出土陶俑68件、驷马战车1辆。据专家推测,它很可能是整个地下大军的指挥机关。三个坑总占地面积两万多平方米,估计共可出土陶制兵马俑7000余件,

战车百余乘,兵器数十万件。三个兵马俑坑呈“品”字状分布,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组成一个庞大的军事营垒,象征着保卫秦始皇帝陵园的卫戍部队。

广场东北侧秦始皇帝陵文物陈列厅内,主要陈列展出秦陵彩绘铜车马。秦陵铜车马是秦始皇帝的又一重要陪葬品,象征着皇帝銮驾的一部分。它们是1980年12月出土于秦始皇帝陵封土西侧20米处,分前后两乘,是按照秦始皇帝御用车队中属车的真实尺寸缩小二分之一,全部用青铜制作而成,并配有约14千克的金银饰件,同时施以彩绘,经过多种工艺加工而成,是我国考古史上截止目前出土的形体最大、结构最复杂、系驾关系最完整的古代青铜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此外,秦陵出土的一些精品文物及与秦文化相关的临时陈列等都在文物陈列厅内展出。

除博物馆基本陈列,观众朋友还可以在广场南侧的秦俑环幕影馆内观看360 度放映的环形电影,再现秦始皇帝登基、统一六国、修建秦陵、构筑俑坑、制作秦俑以及秦俑发现、发掘等情况,使您能够详细了解秦俑坑的背景及现状。

我们的参观从兵马俑一号坑开始。

◆小篆

博物馆展厅的匾额,都是用秦统一的文字——小篆所书写,如“兵马俑一号坑大厅”、“秦始皇帝陵文物陈列厅”等。中国文字的发展演变,大致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的过程。小篆又称秦篆,是由大篆省略改变而来的一种字体,是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向全国颁布的官定文字。战国时代,列国割据,各国文字没有统一,字体相当复杂,于是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施行“书同文”来统一天下的文字,在当时秦国通用文字大篆(称籀<zhou>文,传为周宣王时太史籀所作)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删改,同时吸收民间文字中一些简体、俗字体,加以规范,形成一种新的字体—小篆。小篆通行于秦代和西汉前期,一直流行到西汉末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

中国文字发展到小篆阶段,逐渐开始定型(轮廓、笔划、结构定型),象形意味消弱,使文字更加符号化,减少了书写和认读方面的混淆和困难,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行政手段大规模地规范文字。秦王朝用小篆统一全国文字,不但基本上消除了各地文字异形的现象,也使古文字体众多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对于中华文明的传承起到重要作用。

二、沙盘模型

这个沙盘模型主要是对秦始皇帝陵及周围陪葬的说明,刚才我们在参观秦始皇帝陵时,已经做了比较系统的介绍,这里不再重复,我们只来看一下各类陪葬坑、陪葬墓以及地面建筑遗址在陵园中的位置。(根据其大小及内涵情况未按编号顺序说明)

沙盘上突起的高大土丘就是秦始皇陵,陵的周围,我们可以看到南北向长方形、呈“回”字形状的内外城桓,内城周长4公里,外城周长6公里。以秦陵封土为中心四周分布着大量文化遗存,目前已发现大型地面建筑遗址10多处,陪葬坑、陪葬墓600余座,出土文物

5万余件。这组灰色建筑群即我们当前所处的位置——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三座兵马俑坑位于陵墓东司马道的北侧,距陵墓封土直线距离1.5公里。

沙盘编号03为铜车马坑,位于陵墓封土西侧20米处,出土的两乘大型彩绘铜车马在博物馆展出。它象征墓主人灵魂出游所乘坐的交通工具。

沙盘编号23为寝殿、21号为便殿遗址,它们是陵园的礼制性建筑之一。寝殿为陵园的正殿,是墓主人灵魂的主要居所;便殿是寝殿的附属部分,是供墓主人灵魂休息、闲晏之所。20号是园寺吏舍建筑遗址,即就是管理陵园各类事务的官员住所。17号是飤官遗址。发现刻有“丽山飤官”铭文的陶罐多件,飤官是掌管墓主人饮食的官员。古人认为,人死后到另一个世界依然要生活,他们仍要向对待活着的皇帝一样每天进献食物,这里正是掌管墓主人灵魂饮食的飤官住所。

10号是石铠甲坑。在试掘的153平方米中已出土石甲87领,石胄43领,马甲1副,以及石马缰构件等随葬品,该坑类似于象征性的武库。11号是百戏俑坑,出土了青铜大鼎1件、与真人大小相仿的陶俑11件以及兵器、车马器等遗物。这些陶俑均赤裸上身和四肢,仅在腰部系短裙,他们很可能是秦代宫廷娱乐生活中表演杂技、角力、舞蹈等的“百戏”艺人的形象。

24号是珍禽异兽坑及跽坐俑坑,共31座,出土有动物骨骼和饲养禽兽的囿人,这里象征宫廷的苑囿。

13号是水禽坑,出土青铜天鹅、仙鹤、鸿雁46件,坐姿、跪姿陶俑15件,以及与乐器有关的小件器物,他们可能执掌一定的乐器,以音乐来驯化水禽。

04号是位于陵园西侧内外城垣之间的曲尺形马厩坑遗址;05号是发现的窑址,06号是修陵人墓地,09号是鱼池遗址,16号是位于陵东侧上焦村的马厩坑遗址。所谓厩,是专门用来养马的场所。两处马厩反映了秦代京城以内和城外都有厩苑的情况。18号是防洪堤遗址,为防止骊山洪水冲垮陵园而建。12号是文官俑坑,等等。

秦始皇陵园规模宏大、内涵丰富,仅城桓以内的核心区域面积就超过2平方公里,同时它也是保存较好的一座陵园。陵园布局和礼制上的设施,在继承前代传统葬制的基础上,又有许多创新,对后代帝王陵园有着深远的影响。下面我们参观兵马俑一号坑。

◆世界遗产的标志(加世界遗产照片)

象征着“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中央的正方形是人类创造的形状,圆圈代表大自然,两者密切相连。这个标志呈圆形,既象征全世界,也象征着要进行保护。

截止2009年底,全世界共有890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其中中国有38处。秦始皇陵及兵马俑于1987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我国首批世界遗产地之一。

三、一号兵马俑坑

观众朋友,展现在您面前的就是兵马俑一号坑。它是三个俑坑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呈东西向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


兵马俑讲解费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3820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