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报刊创刊活动

时间:2017-01-03 07:09:31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创刊策划书

创刊策划书

一、办刊宗旨

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即对内建设企业文化和对外树立企业形象的双重使命

二、目的

1.企业上下及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互动

2.亮丽风采的对外展示

3.企业成长历程的忠实记录

4.企业凝聚力、企业精神的采集与提炼

5.学习氛围、团队精神的有效渲染

6.传播健康理念、引导健康生活

三、刊名

刊名为“光明之家”。采用著名书法家叶根友毛笔行书字体,颜色为正红色,与光明的企业文化与基调相呼应。

四、办刊的形式

1.内刊稿件应来自员工的采写,稿件内容应反映员工的工作生活。

要求内容清新,切合实际,突出主题,健康向上,传播公司的先进文化,展现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

2.办刊形式以报纸形式四开小报,每期四个版,出版周期以月为单位,每月一期,在次月的10号左右把报纸送到各部门及各车间。建议在各部门及车间放置一个报刊架。(食堂及前台位置各增放一个) 内刊印刷方案:

食堂放置5份。

长期保存的特质。

报纸内容

四、版面

第一版《公司要闻》

公司重大活动报道,公司当月内部事务的对外公布及公司业务业绩报道,好人好事报道。通过《公司要闻》要做到传递公司最新动态,传达管理层的最新信息,是公司活动信息交流平台。

第二版《行业动态》

行业新闻的选择应该有地域性、亲近性、参考性,才能使报纸对读者有吸引力和可读性。新闻取材主要来源网络及相关期刊杂志。

第三版《员工天地》

重点建设这个版面,这是最能凝聚员工关注点的版面。版面稿件要求大部分是员工的作品。细分小栏目,这样更具有更有针对性。每月20日定期截稿,每次选出5篇优秀作品刊登。

栏目设置参考如下:

《人物专访》:对一些特定的岗位进行问答、口述、访谈等其他形式的专题报道 《编辑寄语》:编辑人员对过去一个月的回顾和总结,字数控制在200-400

字以内。创刊前期应该会存在相应的不足之处,希望读者、投稿者、编辑人员之 还可以有《我与同事》、《员工之星》、《员工心声》等

各个小栏目不一定每期都有,但以后有类似内容稿件要用第一次使用的栏目名。这样操作的话,就把版面栏目变得灵活起来,内容也显得多变。并且省去编辑每期都要按栏目组稿的被动性,提高工作效率。

第四版《企业文化》

1.每期刊登一篇围绕企业吧 文化的专题论述,由部门主管级以上员工撰写。

2.关于企业建设指导性的知识,知名企业介绍。

3.团队风采。可不定期放置几组照片。

篇二:邹韬奋的报刊活动

邹韬奋的报刊活动

一、生平简介

邹韬奋原名恩润,笔名韬奋,祖籍江西余江,生于福建永安,伟大的爱国者、著名政治活动家,也是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新闻出版者。

1919年由南洋大学转入圣约翰大学文科,毕业后任中华职业教育社编辑股主任,并负责编辑《教育与职业》月刊和主编职业教育丛书,同时兼任中华职业学校和海澜英文专门学校的英文教员。

1926年2月接办中华职业教育社和机关刊物《生活》周刊的编务。从1927年起主持生活周刊社,开始致力于新闻出版工作。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积极为抗日募捐。1932年创办生活书店。该店相继在全国许多城市设立分店,大量编印发行各抗日救亡书籍和马列主义书籍。次年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当选为执行委员。杨杏佛遇刺后被迫流亡国外。

1935年8月回国,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先后在上海、香港等地主编《大众生活》周刊、《生活日报》、《生活星期刊》,并担任上海各界救国会和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领导工作。1936年11月22日深夜与沈钧儒等在上海被捕,是“七君子”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获释。先后在上海、武汉、重庆主编《抗战》、《全民抗战》等刊物。

1941年各地生活书店被国民党政府查封,辞去参政员职,出走香港,复刊《大众生活》,抨击国民党的内外政策。5月协助成立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2年1月离开香港到广东东江抗日根据地。10月经上海到苏北解放区。1943年因患脑癌秘密回上海治病。次年7月24日在上海病逝。

二、报刊活动之《生活》周刊

《生活》周刊创办于1925年10月11日,1926年10月,邹韬奋接任主编。邹韬奋接编的首期就开辟了《信箱》专栏,随后不断充实内容,革新版面,后又开辟《小言论》专栏,1928年发行量达40000份。邹韬奋提出“要不顾一切的保持爱护本刊公正独立为社会努力的精神”,逐步把《生活》办成了有影响的新闻周刊。

邹韬奋开始主编《生活》周刊的时候,由于面对的广大读者最关心的是求学、就业、社交、恋爱、婚姻等问题,所以,《生活》周刊此时刊登的这一类文章比较多。“九一八”事变以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妥协投降政策,许多人意识到民族解放和个人出路的密切关系,把眼光从个人的小圈子转向了民族解放的大事业。因此,《生活》周刊就顺应时代的要求,最后完全变成了一个紧密结合形势的新闻评述的周报,用绝大多数的篇幅,来反映这些情况,讨论这些问题。《生活》周刊的内容抓住了读者最关心的问题,受到读者的欢迎。

邹韬奋在写作和编辑工作中的最大特点,就是善于把自己的言论和人民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他在《生活》周刊上发表的文章都能随时注意广大读者所关心、所急切要求解答的问题,反映出当时苦难重重的中国人民的情绪和愿望。对于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比较有意义的大小问题,不论是政治问题、

社会问题、生活修养问题,他都随时收集起来,根据事实进行研究,加以认真地分析,判定问题的性质,指明发展的前途,用简短有力、浅显生动的文字进行讨论,并且能从一定的原则水平上及时地给予明确的回答。正是邹韬奋的大力倡导,《生活》周刊上的文章呈现出生动活泼、“明显畅快”的文风,使读者便于阅读,受到读者的喜爱,读者经过日积月累的阅读,逐渐地提高了觉悟,提高了正确地处理事务的能力。

《生活》周刊上的言论是随着社会形势、读者需要以及邹韬奋思想的变化而逐渐变化的。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侵华战争,中华民族与日本侵略者的矛盾,迅速上升为全国各阶级各集团关注的焦点。1931年9月26日出版的《生活》周刊上有强烈的反应,发表了一系列宣传抗日、引导舆论的文章。针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生活》周刊上接连发表了《宁死不屈的保护国权》、《宁死不屈的抗日运动》、《宁死不屈的准备应战》等一篇篇战斗檄文,怒斥“这种‘不抵抗主义’就是‘极端无耻主义’”。“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后,《生活》周刊出版《紧急临时增刊》、号外、画刊,及时报道评论战况。从这一阶段起,《生活》周刊开始用大量的篇幅讨论抗日救亡问题,抨击国民党当局的“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谬论,揭露日本法西斯的残暴罪行,歌颂我国军民反抗外敌侵略的英勇事迹,起到了震撼人心、唤起民众的巨大作用。

同时,经济自立也是《生活》周刊的特点,没有任何背景。《生活》“从极小的规模做起,本身事业的扩充,全视本身收入为标准,经济自立,不必求人”。

从1926年到1933年的7年间,《生活》在邹韬奋手里创造了一个奇迹,发行15.5万份,这是中国期刊史上的一个高峰,是一个让后世人们只能仰望的“神话”。在国民党独裁的刺刀和严密的新闻检查制度下,《生活》站着走完了全程,它"宁为保全人格报格而绝不为不义屈"。由于邹韬奋的主持编辑,《生活》周刊在我国期刊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生活》周刊时所体现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以及他那丰富的编辑思想、出版理念,对我们今天的新闻出版工作者仍有诸多启发。

三、其他报刊

《新生》周刊是《生活》的后身,旨在灌输时代知识,发扬民族精神的。从1934年2月创刊,到1935年6月停刊,《新生》的"火炬"只举了1年多,发行量最高时超过了10万份。日本以艾寒松的《闲话皇帝》一文为借口,向国民党当局施加压力,查封《新生》,杜重远锒铛入狱,被判刑1年2个月,酿成轰动全国的"新生事件"。

1935年8月底,流亡异国两年的邹韬奋冒险回国。11月16日,他在上海创办《大众生活》周刊,热情地报道了"一二·九"运动,发行量很快达到20万份,再创我国杂志发行量的最高纪录。1936年2月29日,《大众生活》被封,又一个"火炬"被熄灭,前后只存在了两个半月。

1936年6月7日,《生活日报》在香港面世,日销2万份,总共只出了55期,他在上面发表了55篇社论。不到2个月《生活日报》就停刊了,他把《生活日报星期增刊》改名《生活星期刊》,移到上海出版,也只出了14期。

1936年11月22日,邹韬奋与沈钧儒等七位有影响的知识分子同时在上海被捕,直到"七七"事变后他们才获得自由。1937年8月19日,他一离开监狱就在上海创办《抗战》三日刊,再次举起他的"火炬"上路,全身心地投入民族抗战的洪流中。后来,《抗战》三日刊与柳湜主编的《全民》周刊合并,在汉口出版

《全民抗战》三日刊,由他主编,迁到重庆后改出五日刊,后改为周刊,一直出到第157期停刊,发行量曾达到30万份,再创刊物发行新纪录。

从《生活》周刊到《全民抗战》,还有曾遍布全国的生活书店,邹韬奋把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都献给了新闻出版事业,"九一八"以后他走过的每一步都是在强敌压境、民族危亡的大背景下,作为一个有着强烈民族感情的知识分子,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自己故土的中国人。

邹韬奋办刊十几年,即使在流亡途中,他也没有放下过他的笔。他的言论最大的特点是真诚亲切,没有一点八股味,他是用自己全部人格来写言论的,他的文字影响了几乎一代人,他主持的生活书店及其出版物影响遍及全国乃至海外华侨。

四、韬奋精神

毛泽东说:“热爱人民,真诚的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这就是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们的地方。”这是对“韬奋精神”的精辟诠释。邹韬奋所办报刊体现了这种精神。

邹韬奋从事新闻出版二十多年,始终坚持正义的方向,代表民众的利益。他接手《生活》周刊后,确定该刊的宗旨为“暗示人生修养,唤起服务精神,力谋社会改造”。从此,《生活》周刊就敢于同邪恶、黑暗势力作斗争,对于社会上的丑恶现象予以无情的揭露和批判,成为主持正义的舆论阵地,很快就赢得了广大读者的信任和欢迎。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难当头,民族危机严重,《生活》周刊又高举“抗日救国”的旗帜,成为以宣传团结抗战、谴责投降卖国为中心内容的舆论阵地。此后,韬奋又创办了《大众生活》周刊和《生活日报》。《大众生活》周刊创刊词中提出:“力求民族解放的实现,封建残余的铲除,个人主义的克服”,旗帜鲜明地支持一二九学生的爱国运动,受到广大民众的热烈欢迎。《生活日报》发刊词也提出:“本报的两大目的是努力促进民族解放,积极推广大众文化”,力求“从民众的立场,反映全国民众在现阶段内最迫切的要求”。除通过舆论积极宣传抗战救亡思想外,邹韬奋还是著名的救国会七君子之一,站在抗日救亡运动的前列。由此可见,韬奋先生不仅是一个成功的出版家,更是一个赤诚的爱国知识分子的代表,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民主斗士。因此,他的影响不仅在于出版界、知识界,而是遍及整个社会。

邹韬奋说过:“为读者服务,是生活书店最宝贵的几种传统精神之一,是生活书店所以在十六七年中能由很小规模的周刊社,突飞猛进,蓬蓬勃勃,发展到分店布满全国各重要地点达五十余处,全体同事达四五百人之多,最主要的基本原因之一,简单称为服务精神!”他自己以身作则,践行这一精神。例如,在办刊物的过程中,他总是每天抽出时间来阅读、答复读者的每一封来信,为读者答疑解难。也正因此,读者把他视为最可靠的朋友。

邹韬奋是一个多面手,能写能编,还熟悉校对和排版业务,精于经营管理。生活书店在管理上采用民主集中的原则,集体领导,个人负责。他办《生活》周刊时,除了及时倾听读者的需求外,尤其注重作者队伍的建设,《生活》周刊赚钱,就提高稿酬,其稿费支出在当时全国刊物中是最多的,以此吸引名家好稿。同时,兼顾事业性和商业性,注重开源节流,把拉广告作为经营的主要工作,从而保证刊物的持续发展。

邹韬奋重视用人,认为这是主持事业最重要的工作。他在用人政策方面奉行人材主义,挑选人材宁严毋滥,注重真才实学而不必问资格学历;以实际才能为

标准,绝对不讲情面。在《征求一位同志》中,他提出选人的条件主要是能严格的大公无私,要有敏锐的观察与卓越的识见。选好之后,更注重使用与培养,强调员工的职业修养和不断学习,同时要努力爱护干部,努力顾到同人的进步与生活的问题。生活书店有许多得力的干部,都是由考取书店练习生升起来的。生活书店以共同的事业目标吸聚了一群人材,所以得到了相当的成功。

邹韬奋先生在最艰苦的条件下,与反动派作顽强的斗争,向人民传播先进文化,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他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精神,他办报刊时的坚定立场,他所坚持的报刊要有自己的个性,他在艰苦环境中的坚持不懈,都表现出一个新闻工作者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崇高的敬业、爱业精神,有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满腔热诚,这是邹韬奋身体力行为我们留下的榜样,也值得每一个当代的传媒人去学习。

这就是邹韬奋精神,对当代传媒人仍有极为重要的启示。

篇三:报刊创刊词赏析

报刊创刊词赏析之六----

《扬帆》[发刊词]

孙桥中学“扬帆”文学社成立

孙桥中学“扬帆”文学社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全校师生的关注下,于 2002年5月16日正式宣告成立。

本文学社的宗旨是为了培养广大文学爱好者对文学的爱好,弘扬校园文化,丰富广大同学的课余生活。文学社创建以后,将全面开展各项工作,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各项活动,比如征文大赛、名家讲座、演讲比赛等;做好校园文学专刊《扬帆》的出版工作。为社员们提供创作的广阔天地,为同学们的文学实践搭建一个平台,营造一片为广大文学爱好者施展才华,发挥自我潜力的天地。

“扬帆”文学社将成为文学爱好者的家,成为同学们的文学阵地,成为同学们展现新时代风采的窗口。爱好文学的同学们,在这里,你可以毫无顾忌的梦想幻想,无忧无虑的愉快阅读,充分大胆的写出创新文章。望广大文学爱好者能共同切磋,施展你的写作才华!

美好的生活在这里展现,多彩的人生在这里汇聚,热爱生活,热爱文学的同学们,来吧,文学社将成为你的知心朋友!

最后,祝《扬帆》越办越好!

(卫德荣)

附:

这里是天空

这里是海洋

这里有鸟儿自由飞翔

这里任鱼儿尽情畅游

这里是文学的殿堂

这里是艺术的高岗

这里有奥林匹斯山上的火种

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这里有天山上的雪莲

严寒中恣意开放

当你在学海中艰难航行时

你是否渴望

拥有一个温暖的海港

当你在书山中奋力攀登时

你是否想到

要有一棵大树为你遮荫纳凉

来吧!

让你们的脊梁

铸就文学社最坚挺的脊梁

让你们的希望

点燃文学社最殷切的希望

[这是上海市孙桥中学文学社的同学们自办的一份校刊]

银杏文学社创刊词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寒未褪,春气诗发。春天的旋律,已经从幽谷之底,从深山之巅,从青草河畔轻轻奏起??

在春天轻轻悄悄的脚步声中,银杏文学社的核心报刊《银杏》在我们沂源二中,抽枝发芽了。

沂源二中丰厚的历史、人文资源和梅雁集团雄厚的资金实力,为我们东中新城分校提供了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和坚实的经济基础,同时,也为《银杏》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强有的财力、物力支持。尤其是王校长高瞻远瞩的目光和学校行政领导们的高度重视,坚定了我们办好雏雁文学社和文学报的决心,给予了我们奋勇跋涉的力量!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银杏》的诞生,将会为我们校内的文学爱好者们提供展现文学才华的广阔空间,为我们东中分校的莘莘学子,提供丰富的文史知识。同时,也会让我们东中分校更添一种浓郁而独特的校园文化信息,为我校的素质教育,校园的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银杏》创刊后,将会设置《校园剪影》(新闻)、《文海拾贝》(散文)、《史海勾沉》(历史、文化)、《康河寻梦》(校园小说)、《流云小诗》(现代诗)、《竹林歌啸》(杂文)、《古陌赛花》(诗歌曲赋)、《兰亭品月》(文艺评论)等栏目。欢迎社内外文学爱好者们踊跃投稿!

前人有联云:“雏凤学飞,万里风云从此始;潜龙奋起,九天雷

雨应时来!”相信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在文学社指导老师、社团干部及全体社员的齐心努力下,而今文学社里的雏雁,必将成长为扶摇直上,搏击长空的大雁。而今的《银杏》,必将冲向更广阔的天空! 重坊中学启航文学社创刊词

时间:2010-12-12 20:09:52 来源:重坊中学网络中心 作者:admin 老师们,同学们。硕果累累的秋天刚刚踏着银杏叶的金黄离我们而去,富有挑战性的冬天就迫不及待地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向我们勇敢地走来。就在这勇敢的铿锵有力的脚步声中,我校的启航报应运而生了。这是我校史无前例的一件大喜事,我校全体师生无不欢欣鼓舞,热烈迎接它的到来。在这热情高涨的氛围里,我坚信我校的启航报定会伴着新时代的步伐健康成长。

启航报的诞生,浸透着校领导的一腔热血和极大的热情。他们视启航报为宠儿,不惜一切代价把它呵护好哺育好。他们这种高瞻远瞩的行动,定会使启航报在重坊中学绽放出另人惊喜的希望之花。

启航报的诞生,需要我们全体教师的精心培育和浇灌,更需要我们付出极大的热情和用之不竭的精力来呵护。诚然,为了把学生培养好,我们已经在不知疲倦地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甚至于每时每刻都在忙,但只要我们发扬海绵精神、钉子精神、忙里偷闲和锲而不舍的拼搏精神,我想,凭着我w们勇于献身教育的一腔热血,就一定能撰写出一篇篇绝妙的佳作,驾驭着启航报乘风破浪奋勇前行!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正朝气蓬勃,精力旺盛,启航报的诞生无疑为你们开辟了一片施展创作才华的新天地。望你们不负青春年少的大好时

光,抓住契机,用你们那充沛的精力、聪明的才智、生花的妙笔,相信自己定能写出比老师更好的文章,登上启航报,唱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赞歌,陪伴着启航报一起健康地成长吧!

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启航报在我校已经诞生了。它不仅是我们交流思想和学习的窗口,更是我校向校内外传播文明的窗口。我希望启航报在重坊中学这块沃土上茁壮成长,在我校这片知识的海洋里扬帆起航,驶向美好的明天!

.

青春如潮

在这桂子飘香,金菊烂漫,枫叶如火的深秋时节,我们一路踏歌而行,踏浪而至。我们来自不同的班级,却怀揣着共同的梦想,一致的追求,一齐汇聚到这片青春的乐园-----大河潮文学社。

从今往后,我们将一起播种,一起耕耘,一起收获,还要互相鼓励,互相学习,互相扶持。以勤劳为梯,去攀登我们的理想高地;以自信为舵,来导航我们的梦想之船;以时间为刀,去镌刻我们的成长历程;以文学为灯,来点亮我们的精神家园。不要以为这不可能。在青春的世界里,你能叫沙粒变成珍珠,石头化作纯金,令枯枝长出鲜果,沙漠布满绿荫。这就是青春的魅力,青春的激情! 所以,我说,青春如潮,势如破竹,锐不可当。

青春如潮。当你身立潮头,任风吹动你的衣襟,任浪拍打你的足迹时,你会感到云是那样地白,天是那样地蓝,生命是如此美好。来吧,亲爱的同学们,我放一只白鸽为你祈祷;我捧一朵鲜花为你祝福;我鸣


报刊创刊活动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3817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