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天津五大道

时间:2017-01-02 09:36:32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天津五大道

在五大道偏北有一个体育场,体育场一层的游客中心可以免费取阅五大道地图乘坐马车游览五大道,参观记载着天津近代历史变迁的“五大道展览馆”,以及庆王府、原伪满州国领事馆旧址、和平宾馆、李叔同旧居等名人故居。到五大道乘马车的入口在民园体育场。马车游览路线为民园体育场重庆道入口处出发,途经重庆道—昆明路—常德道—衡阳路—大理道—昆明路—睦南道—香港路—重庆道—新华路—南海路—湖北路—民园体育场。马场道不能行走马车,前往马场道参观需步行。20世纪80年代,为了改变天津的市容市貌,有关领导同志提出了对部分马路两侧的房屋进行整修粉刷,由于天津的小洋楼很有特色,有世界房屋建筑博览馆之称,在国外也很有名气。因此,便把民园街、体育馆街一带的小洋楼纳入整修范围。当时提出的四至范围是:成都道——南京路——马场道——西康路——贵州路——再到成都道。这五条道路合围区域内的房屋作为整修的重点。小洋楼整修工程开始后,大家在研究和汇报工作时就用“五大道”的简称来代指整修区域。时间长了,“五大道”就叫响了,成了当时民园街、体育馆街两个街道的代名词,而“五大道”这个专用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五大道历史风貌建筑区占地128公顷,共有房屋2185幢,121万平方米,其中楼房1045幢,114万平方米。历史风貌建筑408幢、34.99万平方米,其中特殊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8幢、重点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55幢、一般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327幢。

1、徒步2小时路线:可从小白楼一侧的马场道进入——外院——达文士旧居——刘冠雄旧居——李烛尘故居——右转桂林路——右转睦南道——李勉之故居——华蕴博物馆(疙瘩楼)——张学铭故居——李叔福故居——颜惠庆故居——孙殿英寓所——左转香港路——左转重庆道——张作相故居——左转新华路——右转大理道——蔡成勋旧居——潜伏谍报博物馆——右转桂林路——右转常德道——从左边绕过民园体育场——回到重庆道——龚心湛故居——茶来茶趣——顾维钧故居——庆王府

2、骑行1.5小时路线:从小白楼一侧的马场道进入——潘复故居——外院——达文士旧居——张绍曾旧居——刘冠雄旧居——李烛尘故居——右转西康路——右转睦南道——徐世章旧居——高树勋故居——柯应夔故居——周叔弢故居——李勉之故居——纳森旧居——卞家曾旧居——华蕴博物馆(疙瘩楼)——张学铭故居——徐世昌旧居——李叔福故居——颜惠庆故居——孙殿英寓所——张作霖的四姨太寓所——左转香港路——左转重庆道——张作相故居——孟恩远旧居——左转新华路——右转大理道——蔡成勋旧居——鹿钟麟旧居——徐世章住所——潜伏谍报博物馆——陈光远旧居——王占元旧居——孙震方旧居——右转西康路————毕鸣岐旧居——赵以成旧居——范权住宅——张福运故居——常德道1 号——从左边绕过民园体育场——回到重庆道——龚心湛旧居——茶来茶趣——顾维钧故居——庆王府——南海路——曹锟旧居

马场道是五大道中最长的一条马路,全长为3216 米,因通往英租界跑马场而得名,曾经是近代天津达官显贵云集、交错往返的一条繁华道路。末代皇帝溥仪、清朝各色遗老,民国下野政客、失意的军阀等均在此道路上留下足迹。马场道先后被称为马厂道、7 号路、民国时曾改为海宁路,后又恢复马场道的叫法。道路两侧的西式建筑,鳞次栉比,交相辉映,充分体现出一派欧陆风情。

位于马场道入口处的马场道2 号,是1927 年被张作霖任命为国务总理的潘复旧居。它四周有宽大的院落,院内花草树木繁茂,使该 楼掩映在一片翠绿之中,环境幽雅,是一座典型的欧式花园别墅。潘复,字馨航(1883-1936),山东济宁人。1926 年任北洋政府财政总长。1928 年因奉系军阀失败而下台来津作寓公。该住宅是潘于1921 年前后置办的私人住宅。在从政期间,每逢官场失意便来此避居,以其寓所为俱乐部,广泛联络朝野显要、社会名流来此聚会。

位于马场 道117 号的天津外国语学院,始建于1920 年,原名为天津工商大学,也曾是北

疆博物院即天津自然博物馆的前身,创办人为法国学者黎桑。校内建筑均为法式,上世纪20 与外院毗邻的的是五大道上唯一的一幢西班牙风格的别墅式建筑,为英国皮毛商人达文士的家,也是目前五大道上保存最完好的历史最悠久的建筑之一,建于1905年。 位于马场道与河北路交口的这幢建筑(河北路334 号)是民国内阁总理张绍曾的旧居。张绍曾,字敬舆(1880-1928),直隶(今 河北)大城人。早年毕业于天津武备学堂,曾留学日本,回国后在清朝军队中任职,1913 年被授予上将军衔。黎元洪重任大总统时,张奉命组织内阁,于1923 年1月4日就任北 洋政府第23 届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当年6月因曹锟贿 选总统,张随黎去职下台来津,在英租界此楼内隐居。在津期间,因张绍曾与冯玉祥来往密切,且资助北伐而触怒张作霖,1928年3月21日奉系军阀褚玉璞按张作霖指令,派人将在日租界与南市交口的东升里彩风班喝茶的张绍曾暗杀。

位于马场道102 号的房屋为意大利连排式建筑,这里曾经居住过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李烛尘先生,他与范旭东联合创办的天津永利碱厂成为中国近代著名的民族工业象征。李烛尘(1881-1968)湖南永顺人,清末秀才,爱国实业家,民族化学工业的开拓者。他早年留学日本,是我国近代化学工业的创始人,辛亥革命后回国,协助著名实业家范旭东创办久大精盐厂,任厂长。后与范旭东等人创办永利碱厂,任厂长。华北沦陷时拒绝与日本合作,撤至西南重建化工基地。日本投降后返津,任久大精盐公司总经理。在解放战争中,李为我党做过大量统战工作。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华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轻工业部部长、中国民主建国会天津分会主任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1951年12月28日毛泽东主席视察天津时,曾到此楼李烛尘家中做客,并住宿在李老家里,成为一段历史佳话。

下面应右转西康路到睦南道。睦南道全长1968 米,同样建于上世纪初,最早称为香港道,后改镇南道等名称。睦南道上房屋错落有致,街两旁的法国梧桐等冠盖树木高大茂密,由于车辆不多,更显得睦南道上一分难得的幽静。

睦南道122 号是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胞弟徐世章旧居。徐世章,字瑞甫(1886-1954),天津人。北京同文馆毕业, 曾出国留学。1920 年任交通部次长兼任交通银行副总裁、币制局局长等职。1922 年因徐世昌垮台而去职,随即来津寓居。 其间任耀华中学董事、工商学院董事长、东亚毛纺公司董事长,并广为收藏文物字画。1954 年病逝后家属遵遗嘱将其收藏的全部古玉、砚、印玺等捐献给国家。该楼为砖混结构三层摩登式建筑,地震后削为二层。楼内设有书房、舞厅、客厅、餐厅等。楼房四周原有一庭院式花园,设有假山小亭, 四周为透景式花墙,是一处环境幽雅的高级私人住宅。 爱国将领高树勋旧居(睦南道141 号)。高树勋,字建侯(1898-1972),河北盐山人。早年在冯玉祥部任职,后被国民党收编,曾任新八军军长、第十一 战区副司令长官等职。他反对内战,主张和平。1931 年在国 民党对红军进行第二次围剿时,愤然脱离反动军队,来津定居。“七·七事变”后,他积极抗日,毅然除掉了投日通敌 的第三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石友三,制止了部队叛变。抗战胜利后,在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的紧要关头,他率部在邯郸起义,在国民党高级将领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解放后曾任河 北省副省长、全国政协委员、国防委员。该住宅为二层别墅小楼,红砖墙,红瓦坡顶,左侧突出一伞状塔楼,造型小巧别致,风格独特。睦南道139 号是著名医学家、天津儿童医院创办人柯应夔旧居。

位于睦南道74 号的四幢建筑风格相同的别墅式楼房是李勉之旧居。李勉之的父亲李希明原系启新洋灰公司总经理,并在中国多家大型企业中拥有股份。1930 年去世后,李勉之继承

父业,先后在华新纺织厂、中天电机厂等企业任要职。1937 年李勉之出资请奥地利工程师盖苓设 计,在英租界香港路(今睦南道)购地兴建了四幢大小式样 一致的别墅式楼房,竣工后由李勉之、李允之、李进之、李慎之兄妹四人居住。1994 年5 月时任和平区政协名誉主席的李慎之,将属于自己的一幢楼无偿捐赠给和平区政协。该楼外檐为花岗石砌基,卵石混水墙,大坡度尖屋顶,设有屋顶晒台。室内护墙板、地板全为高级硬木制做,客厅为六角形, 内有造型精致的壁炉,是具有德国风格的庭院式别墅住宅。睦南道是最清幽也是建筑风格最多样的道路。睦南道70 号是一处充满英格兰乡村别墅风格的花园住宅。 宽敞的院落,布满花草,显示出主人崇尚乡村生活的气息。 为英籍犹太人开滦矿务局总经理纳森在津旧居,纳森青年时在英国军队中供职,后来华一直在开平煤矿、开滦矿务局工作,1935 年奉调回国。该楼为砖木结构,局部三层西式楼房, 红砖清水墙,人字屋架,大坡度筒瓦顶,高低错落,风格别致,内装修豪华典雅,高级大理石地面,硬木装饰,内设餐厅、舞厅、书房、客厅、卧室等。宽敞的院落种有塔松、藤萝等各种花草树木。后院设有花窖和马厩,是一座具有典型英国乡村别墅风格的私人花园住宅。天津八大家之一卞家曾居住于睦南道79 号,天津人俗称其为“乡祠卞家”,或以其所经营的商号名称,称其为“隆福号卞家”。该楼是卞家后代卞肇新等人的住宅,卞肇新曾任中央银行天津分行经理, 并拥有多家工商企业。该建筑为砖木结构四层楼房,清水砖墙,缓坡瓦顶,顶部出檐,立面两侧前凸,各有一方形三层阳台。二层中部筑有一排半圆曲线形阳台,阳台正门两侧有绞绳式立柱,上部有欧式山花。整座楼房线条明快,庄重古 朴,具有典型的西班牙建筑风格。 睦南道与河北路交口的华蕴博物馆,因砌墙所用砖的外形形如疙瘩,故称疙瘩楼,此楼305室曾是京剧大师马连良的旧居。张学良二弟张学铭的旧居位于睦南道50 号。张学铭,字西卿(1908-1983),奉天 (今辽宁)海城人, 1931 年任天津特别市市长兼公安局局长。当年曾率部粉碎由日军策划、操纵的便衣队暴乱,捍卫 了民族主权。建国后,曾任天津市市政工程局副局长、人民公园管理委员会主任和全国政协委员等职,曾请毛泽东主席为天津市人民公园题写园名。该楼是张学铭1930 年购买的住宅,在津期间一直居住于此。该楼是住宅与花园为一体的 英国庭院式建筑。外檐红墙砖体,错落式简瓦屋顶,内檐全部为菲律宾木装饰,内设客厅、花厅、舞厅、餐厅、书房、 卧室等,楼前有花园,整体设计风格简约自然,比例均衡, 色调和谐统一,落落大方。

曾两任清朝军机大臣、1918 年被段祺瑞的安福系国会推举为总统,自称“文治总统”的徐 世昌旧居位于睦南道与新华路交口处(新华路255 号)。徐世昌,字卜五(1855-1939),河南汲县人。1922 年直系军阀曹锟恢复旧国会,他被迫辞职,来津隐居。1927 年徐用“宝墨堂徐”的堂名在此处购地建房9 所,共计181 间。九处房所各自成院,徐自住一处,眷属分住其余八所。徐每日在此看书、作画、赋诗、种菜自娱。“七·七事变”后,侵华日军头目坂垣征四郎等人多次请徐出山拼凑伪政权,徐以年老 多病为由始终未见,坚决不任伪职,保持了晚节。徐世昌於 1939 年6 月病故于此处。

与徐世昌旧居隔街相望的睦南道 28 号又是一处体现意式建筑风格的院落,为早年天津“八大 家”之一“李善人”后代李叔福旧居。该楼为李叔福于1937 年建造的私人住宅,砖木结构,混水墙面,一楼正立面设有 三个拱型大门,二楼设有大型露台,四棵高大的罗马柱为整个建筑平添了一丝意大利风情。柱头为科林斯式雕花,整座楼风格简洁、古朴。楼内客厅、书房、卧室、餐厅等一应俱全,装修讲究。大楼四周有高墙相围,自成院落,是当年英租界内一座高级住宅楼。睦南道24 号是一幢典型的欧洲中世纪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上世纪20 年代,曾是民国国务总理颜惠卿的寓所,也曾经作为伪满州国驻天津领事馆,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它的建筑风格别致,楼上拱形外廊十分精巧。此建筑原为大连永源轮船公司经理李学孟购置的私人住宅。1943 年李学孟以每月伪币3000 元的价格出租给伪满洲国作为驻津领事馆使用,直到1945 年日本投降。该楼房墙体用疙瘩砖砌筑,设有各种造型的阳台、露台,正面立有五棵方柱,外檐造型多变,凹凸结合,精美别致。楼内设有客厅、舞厅、餐厅、佛堂等,各房间均用菲律宾木装修,并设有造型各异的壁炉,是本市一处极具特色的高级欧式住宅楼。睦南道20 号是一座巴洛克建筑风格的建筑,它的主人就是曾经盗掘慈禧墓的军阀孙殿英。孙殿英,又名魁元 (1889-1947),河南永城人。早年寄身绿林,外号“孙老殿”, 后投靠张宗昌。1927 年被蒋介石收编,任第六军团十二军军长。1928 年以军事演习为名掘开清东陵乾隆陵、慈禧太后等墓穴,将珠宝盗窃一空。1947年4月在河南汤阴被人民解放军俘获, 不久病死。该楼建于1930年,是孙殿英以其二姨太的名义购置的住宅。每逢军旅生活空隙,便来此居住。该楼为三层砖木结构,正面大型露台,上立有四组绞绳式立柱,柱头雕有花饰,楼内装饰古朴典雅,整幢建筑具有西洋古典风格。

篇二:五大道调研报告

五大道调研报告

1 简介

天津的五大道是指坐落在天津和平区成都道以南,马场道以北,西康路以东,马场道与南京路交口以西的一片长方型地区。这里东、西向并列着以中国西南名城成都、重庆、常德、大理、睦南及马场为名的六条街道,共有道路22条,总长度为17公里,总面积1.28平方公里。现有异国风情风格的各类历史风貌建筑400余幢,享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誉。

这些风貌建筑从建筑形式上丰富多彩,有文艺复兴式、希腊式、哥特式、浪漫主义、折衷主义以及中西合璧式等。这里的建筑大多都建于民国时期,大多都为砌体结构。

2 建筑风格介绍

五大地道区的建筑,主要体现在居住建筑

上,受西洋风格建筑影响较深,并在此基础上

形成了以英式建筑为主要样式和折衷主义风格

为主的建筑样式和建筑风格,且各个建筑又富

于变化、各具特色,体现出较高的艺术特色和

美学价值。

位于原英租界内的五大道居住区是天津西

洋建筑最为集中的地区,一直被认为是最能代表天津租界景观特色的精华之地。“五大道”的住宅建筑数量众多,形式各异,表现出更多的偶然性和随机性,风格形式的变化也不是清晰可辨。

根据建筑造型的艺术特征可以分为:英国式的半木屋架、法国式的门楣山花、德国式的石拱廊、意式的檐口和圆窗等不同建筑符号所代表的多国建筑文化的混合,形成了五大道独具的地区色,也正是天津小洋楼所特有的文化多样性特征。

1.地域多样性

(1) 英式建筑

地处英租界的黄金地段,“五大道”地区的建筑在整体上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英国建筑特征,但多数建筑采用了英国庭院式布局,在材料与细部装饰中渗透出英式建筑的特点.① 半木料式

相对来说,建于1925年的英国乡谊俱乐部

及其售票厅是比较典型的英国半木料式建筑。

底层用砖砌筑,二层深色的横竖木梁柱与白色

的粉墙形成明显对比,窗子用金属的菱形窗

棂,很有特色。

② 英国都铎式

在五大道建筑中,一些英式建筑采用的双坡屋顶和山墙上的格饰均模仿英格兰都铎式风格特点。

(2) 带有孟莎屋顶(Mansard roof)

的法式建筑位于马场道上的原工商学院教学

楼是五大地道区乃至天津租界建筑中法式建

筑的典型代表。主楼横向分三段,符合古典

主义设计原则。突出的中轴线顶端是具有法

国特色的方底穹隆顶。中央的圆钟采用巴洛

克式的券罩和断山花加以防护与装饰,独具

特色。

(3) 第二帝国风格的意大利式

五大道上著名的“疙瘩楼”是一幢毗连

式四层住宅。其立面中的圆拱凹廊结合半圆

悬伸阳台,富有浪漫气息。女儿墙上结节如

串珠的栏杆、窗间的意大利式花饰、外檐的

清水疙瘩砖墙均具有特殊的装饰效果。

(4) 德式建筑

睦南道94号的李勉之故居,其建筑外

檐为花岗石砌基,卵石混水墙,大坡度尖

屋顶,设有屋顶晒台,是具有德国风格的

庭院式别墅。

2.风格多样性

(1) 哥特式

五大道风貌区内的安立甘教堂哥特式

建筑,呈拉丁十字形平面,中厅及两个侧廊

之间用尖券连拱廊分隔,屋顶十字交叉处有

小尖塔,用英国锤式屋架支撑,侧廊上有厢

座。外墙开窄长尖券窗。

(2) 巴洛克风格

文艺复兴后期兴起于意大利的巴洛克风

格华丽而富于动感。睦南道20号的孙殿英旧

宅就是这样一座建筑。该楼的正面大型露台上

立有四组巴洛克式的绞绳式立柱,俗称麻花

柱,柱头雕有花饰,楼内装饰古朴典雅。

(3) 折衷主义建筑

① 西洋古典式的折衷主义位于马场道

60~62

号的雍剑秋故居为三层砖木结构折衷主义风格楼房。建筑采用水泥墙面,

大筒瓦顶。首层为长方形洞门,二层两侧有阳台。

整幢建筑立面对称,稳重大方,层次丰富。

② 中西合璧式的折衷主义

“外来事物中,凡属生活性质的,最容易被

本土化①”,建筑也是如此。实际上,五大道的

小洋楼已经中国化了。常常在一幢建筑里,既有西洋的形式,又有中国的形式。五大道上唯一的一座王府——庆王府,宅基为中国传统的长方形布局,中轴为楼房四合院,院墙和外檐顺应当时建筑的潮流,采用西洋建筑手法,二三层四周有类似爱奥尼克柱式的空柱廊,但柱间距却采用了中国古建筑的宽间距,转角处柱间距较窄,犹如中国古建筑的稍间。反映出20世纪20年代天津建筑中外融合的时代风格。

(4) 象征主义建筑

马场道123号是原北洋政府海军部长刘冠

雄的住宅。刘冠雄1922年寓居天津,作为参加

了中日甲午海战的海军将领,亲眼目睹了北洋

水师的失败。因此,在建房时,他把3幢楼房

分别建成航空母舰楼、巡洋舰楼和望远镜楼,

寄托了他强国强军的梦想。建筑外形极像一个

立放的双筒望远镜,回望着一个世纪的历史风

烟。

(5) 现代风格的建筑

到20世纪30年代,由于西方现代建筑思潮的影

响,很多建筑师原来热衷于古典主义、折衷主义建

筑的,也开始设计现代建筑。前文提到的公寓式住

宅多为现代风格的建筑,如民园大楼等。

结语:五大道的建筑形态既具有建筑样式的多元化特征,又具有基于整个地区统一规划上的建筑形态的一致性。建筑形式既有丰富变化,又有高度和谐完美的造型。建筑空间及整体轮廓线连贯有序。五大道建筑独特的艺术特征和多样的艺术风格,使其成为建筑艺术中的瑰宝。现代社会中,不仅体现体现出其历史价值,更多的是为我们传达出建筑艺术中内容与形式、造型与空间、材质与结构、局部与整体、色彩与环境等方面的美学价值和启示。

篇三:天津五大道

天津五大道

在天津中心市区的南部,东西向并列着以中国西南四座名城成都、重庆、大理、睦南及马场为名的五条街道。天津人把它称作“五大道”。

这里汇聚着英、法、意、德、西班牙等国各式历史风貌建筑230多幢,名人名宅50余座。这些历史风貌建筑形式多样,有文艺复兴式、希腊式、哥特式、浪漫主义、折衷主义以及中西合璧式等。 进入20世纪后,由于时势变化,天津在中国的位置变得极为特殊与重要。一方面社会与朝政更迭变幻,租界成了政治的避风港;另一方面天津得地理、交通与海关之利,充满了商机。这一带成了天津名符其实的富人区。五大道地区作为天津租界市政园林和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而别具特色——第一,它形成了姿态万千的西式建筑群体景观;第二,建筑的私密性构成了深幽寂静的街市风格;第三,近代许多政客买办、达官显贵居于此。

五大道的原住户洋人很少,基本上是中国房主,他们不懂得西方建筑的风格,于是就随心所欲地去删减与添加,这反而给建筑师们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比起解放北路那些正矩的西方建筑,五大道的洋楼要随意得多了。

另外五大道建筑的私秘性构成深遂和幽静的氛围。这种心理外化在五大道的环境形象上。房屋的尺度宜人,倾向低矮,没有高楼;隔院临街,院中花木掩住里边的楼窗。最重要的是,院墙全是实墙,很少使用栏杆。其中民园大楼的方孔式围墙,它采用百叶窗的原理,看似透孔透光,实际上从外边根本不可能对院内一览无余,这就适应了房屋主人深居与私秘的心理。


天津五大道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3770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