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时间:2017-01-02 09:30:24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如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

如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幕村小学校本课程研发总结

我校很重视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我们时刻以高标准衡量自己,提出“以人为本”的办学指导思想,注重全体教师的职业成熟和继续发展,注重全体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为孩子明天的幸福奠基。一年来,我们严格落实课改精神,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契机,以课题研究为引领,以课堂教学为基本阵地,以校本课程开发为载体,以少先队活动为辅助,正确制订相关的保障措施,全方位推进课程改革。其中反映我校特色的《创造思维训练课》开发是我们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之一。

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我们具体分这么三类:第一类是提高类课程:主要是与语文、英语相关的阅读欣赏课、思维训练课、英语口语课等,目的是对国家和地方课程学习进行拓展或加深,以适应部分学生在这方面的需求;第二类是个性类课程:如美术、书法体育、科技制作、舞蹈、、象棋等,以满足学生多方面兴趣和个性的需求;第三类是生成类课程,这类课程没有固定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有必要开设相应的课程了,就选定一个主题适时开设 。结合我校实际,我们重点开发了以下几门校本课程。

一、校本课程“做一个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人”

一个人的学生时代,除了课堂学习之外,阅读书籍应占重要的位置。因为书籍为我们构造了一个缤纷的知识王国、生动的情感世界。古人云:“松声、涧声、琴声、鹤声??皆声之至清者,而读书声为最。”而今,时代的飞速发展使知识经济已见端倪,我们越来越认识到读书的重要。因为,读书是积累、是储藏,是汲取前人认识生活,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的精华。为了帮助学生有选择的阅读,领略我们祖国五千年来的灿烂文化,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受到情感的熏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激起他们对书籍的渴望,我们特按年级选编了一套“赏读”教材。每篇文章后面还编辑了阅读提示,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感悟和运用。所选文章以名家名篇为主,其余也都是脍炙人口的美文。为了更好地落实这门课程,我们还组织一些相应的活动,如“朗读比赛”“我和好书交朋友”演讲比赛和征文比赛,还有“古诗默写”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也受到了一定的美的熏陶,语文素养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校本课程“做一个充满阳光富有朝气的人”

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我校以健康第一为基点,以群众性体育活动为内容,以全员参与为基本特征,以终身体育为目的,采用多种快乐体育形式,全方位设计学校的体育活动内容,深入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推进了学校素质教育。

1.课堂体育

我们根据体育课程的目标与内容,以使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一项终身喜爱的体育项目,进行课程教学资源开发,改革体育课教学,调动学生活动积极性,营造"阳光化"体育课堂。将竹竿舞、太极扇、健美操和象棋、围棋、国际象棋教学纳入学校课程,确定课时,保证师资和时间。在教学的同时,开展班与班、年级与年级之间的比赛,在普及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将棋类活动引入课堂,使其在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大课间活动丰富多彩

大课间活动是学生的一种体育生活,是他们在校园中的体育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终身体育一个不容忽视的起点。我们通过论证筛选法,根据学校场地、器材、学生的身心特点,文化课程设置等客观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健康的、快乐的,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与张扬的,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形式,顺应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开辟了足球颠球,篮球拍球、呼啦圈、跳绳、踢踺子、健美操、跳皮筋游戏、乒乓球、羽毛球等十多个项目,让学生在一些自练及自创自编、竞技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多角度多项目的轮流运作,已成为学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发挥了体育发展学生个性、满足学生身心发展需求、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学生情操的教育优势。

3.采用分组分年级进行实验活动

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不同的特点,我们对体育大课间活动采取分组进行。一、二年级同学入学时间短,自我意识与活动水平、技巧、能力低,活动兴趣尚未分化,主要以大众的、快乐健康的、带有地方及校情特色的轮换活动项目,如呼啦圈、跳绳、打沙包等项目为主。中年级结合学校特色轮换活动项目以足球颠球、乒乓球、羽毛球、排球、接力赛等项目为主。高年级安排一些技巧性较强的项目,如篮球、足球等进行活动。

一年来,孩子们通过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确实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促进了身体健康。

三、校本课程“做一个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

新课标的核心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育就是要开发每一个学生的创造力。创造思维训练课是以发展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志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技巧和实践能力,塑造创造性人格的一种课程形态。

为进一步寻求创造教育的切入点,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和思维。在抓好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同时,结合课改精神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努力探索校本课程教学方式,为此,我们自编了创造思维训练课教材、课间八分钟活动教材。

1.创造思维训练课的内容

我们自编了创造性思维训练课教材,每周一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创造知识、

技巧、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有适合各年级的创造思维训练教材12册,主要内容包括:观察力,想象力,发散思维,逆向思维,侧向思维,集中思维,联想能力,直觉思维训练等八个方面,进行大量的思维体操训练平衡整合左右脑效应,传授创造技法,传播创造故事,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质,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修改完善。

2.思维训练课的训练方法

课堂上,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或实验操作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想象、类比、推理、判断等创造性思维活动,有目的、有计划的自觉运用发散提问、延迟评价、集体讨论、思路揭示、急骤联想、结果预测、多向求解、快速猜测、分析组合、激疑存疑、逻辑推理、问题解决、定势打破、指导发现、实验观测、发明创造、展览参观、文体表演等创造性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兴趣和创造热情,以及灵活运用多种方式独立自主的、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3. 课前八分钟活动内容

课前八分钟活动的内容是在学校总体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体现总体性、广泛性、时代性、形成系统化。只要遇到重大节日、国内外重大事件、热门话题,学校就倡导以这方面为主题开展活动,平时各班根据班级的情况及学生年龄特点自由选材。我校的课前八分钟活动根据低、中、高年龄段学生的认知能力、组织能力,以及教育目标等,制定全校统一的系统性活动内容。即低年级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主要内容;中年级段活动内容以延伸学科知识、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求知欲望为主; 高年级以启发学生的创造志趣,掌握创造技法,提高创造能力为主的高层次活动。

4、课前八分钟活动特点

课前八分钟活动提倡一个“活”字、注重一个“新”字、突出一个“趣”字、体现一个“实”字。活动的开展力求让学生扎扎实实地有所收获,有所启发;力求让活动贴近生活、贴近自然、贴近科技。以上是我校一年来所开发和实施的校本课程,学生在校本课程开发中身心得到了健康、快乐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明显提高了,因此我校非常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为了更好地落实这门课程,学校提供研究、开发、学习经费的投入,以保障学校课程的顺利实施。我校还专门成立了校本课程领导小组,有校长亲自任组长。每学期都把校本课程纳入课表,在师资紧缺的情况下,还配置了专职的校本课老师。教导处还有专人负责管理。我校还组织老师进行相应的校本培训,只要有机会,就组织老师出去参观学习取经。每个上校本课的老师都能做到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反思。每学期学校都要组织全校性的校本研讨活动,目的是更好地探索校本实施的有效途径和实施方法,总结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大家群策群力,本着“边实施边建设“的原则,在行动中研究,在反思中提升,在交流与合作中促进我校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努力完善这门课程。

2007年7月

篇二:班主任应重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班主任应重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黔西县谷里中学李云荣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人一生的第二次生长高峰。其生理、认知、情感、意志、自我意识等在这一阶段都将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是一生中身心发展最迅速、最旺盛、最关键的时期。了解高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尤其是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并帮助学生形成优良的心理品质,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就成了中学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的重要任务。

一、倾听宣泄,积极疏导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初期,对外界刺激非常敏感,既渴望得到大人的关注和理解,可同时又将自己的心灵之窗关闭起来,其心理适应空间相对狭小,心灵承受能力有时达到非常脆弱的地步,老师说话的用词、语气甚至手势、神情等一些日常不够注重的小细节都会引起学生的心理波动,老师稍不留意就极可能挫伤学生的自尊,或造成这样那样意想不到的误解。这对学生配合老师教学会有消极的影响,也很可能影响师生感情,因此不可小觑。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应以坦诚的态度去倾听学生内

心的苦闷,分担学生的忧愁和委屈。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完全中学,我所带的班上有一个女生,有一天晚就寝时迟迟未归,急得学校宿管员及同室同学到处寻找,也急得我星夜赶往学校,原来该女生只身一人在足球场旁的林荫下徘徊。当时,我还没了解情况,更没有责怪她,而是鼓励她诉说缘由。原来,该女生白天因身体不适,向课任老师请假,也许她的声音太小老师没有听见,结果老师没有作出任何反应就从她的身边走了过去。该女生就误解为科任老师瞧不起她,又联想到自己这门课成绩较差,于是很自然认为老师可能不拿她当回事,越想越气,直到下晚自习心情仍难以平静,心中的委屈难以排解,所以内心烦闷。为了了解她的真实心理状况,我又鼓励她继续诉说,并要她相信老师。接着,她又告诉我,她在初中三年级时寄住在外婆家,几个表姐经常欺负她,因而心中一直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甚至抱怨父母生养她而又不关心她,而不理解父母出门打工的艰辛,常常为此跟父母大吵大闹,跟同学也缺乏交流,因此内心非常孤独,对别人的评价和反应特别敏感,稍有委屈就承受不了。在我的鼓励下,她积郁在内心深处的一腔怨气顺着我的引导而得以排解,心情

显得轻松多了。我又不失时机地指出她对这件事可以有自己的理解,也可以有自己的处理方式,这无可厚非,但是生活在集体中更要时时刻刻想到个人的一举一动直接关联到集体,并让她明白正是她的赌气深夜未归才使得老师和同学为她担心着急,并婉言解释该科任老师对她的请求未作出反应可能存在的原因,同时表扬她能相信老师向老师诉说一切。至此,她才破涕为笑。我趁热打铁,指出她深夜不归的错误,她心悦诚服地接受了,并认识到是自己误解了科任老师。这位女同学的经历,可谓是今天众多中、小学生中“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的表现,他们虽然在物质上不欠缺,但是长期与父母远隔千里,很少得到父母真正意义上的关心和呵护,很少得到父母那种血浓于水般的抚摸与关爱,致使他们的心理发展存在某些或多或少的不健康因素。曾记得有一位同事的文章《对“留守儿童”多一点爱》获得毕节地区关工委,地区教育局,地区教育工会举办的师德师风建设论文征集评选一等奖,我当时还不够关注。今天看来,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确存在某些不足,这是从根本上让我认真反省的。那么如何关爱类似我班这位女生的“留守儿童”,确实是我们今天广大教育工作者认真思

索的一个问题,尤其是今天中小学班主任老师值得探索的首要话题。是不是也像我的同事在《对“留守儿童”多一点爱》一文中提到的一样,老师应该多给他们——“留守儿童”一点关爱。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时时刻刻应重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适度宽容,允许犯错

高一学生的心理意识还停留在初中水平,就拿我班学生来说,他们最小的14岁,最大的也不过17岁。有不少是独生子女,虽然比不上城市里的孩子优越,但平时都娇生惯养,更为让人焦虑的是农村这种抓在手里怕飞,衔在嘴里怕化的过分溺爱不科学、落后的教育方法。造成他们盲目、固执、任性,抗诱惑能力较弱,也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有时会因其好奇而做一些错事甚至荒唐可笑的事,这就要求班主任老师必须尊重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充分信任他们,允许他们犯错误,同时加强辅导,帮助其明确是非,在学生犯错误后,及时处理,引导,将可能出现的后果限制在最小范围内。

有一个男生在期中考试时,看到一张留言条,出于好玩,也效仿写了一封信留在课桌里,后来在同一地点发现了一封显然出自一个女生之手的回信,于是他就写

了一封信委托同学转交,结果被老师发现。通常这种行为被看着是谈恋爱了,因而出于青春初期的中学生有着极强的逆反心理,老师阻止的事他们偏偏极力去做。所以我在处理这件事情时,并没有操之过急,而是要求该同学讲讲自己想法,然后告诉他什么叫适可而止,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同时让他明白老师的看法。结果该同学固然不出所料,很妥善地解决了这件事,一件很可能闹得满校风雨的事件就这样烟消云散了。

我想,高中学生感情充沛、易动感情,也重感情,自尊心更强。但由于自我调节控制能力较差,情绪容易失控,易出现过激行为,犯一些不受理智控制的错误。如果此时,班主任迎头一番疾风暴雨式的批评,尤其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学生会感到自尊心受到伤害,就会硬碰硬,顶撞老师。不仅老师的威严受到冲击,学生也会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当学生犯错时,老师给他们冷静思考的时间,暗示他们老师对他们不当的所作所为很生气,也相信他们能正确的评价自己的行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经过一段时间的冷静,学生的情绪稳定了,再反省自己的行为,很容易认识自己的过错。给学生留一段自己反省思考的空白,进行适当的冷处理,既保护

篇三:以人为本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新)

以人为本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宋丽华

(怀化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怀化 418000) 1

摘要:学生管理,就是要创造一个安宁有序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们身心能够健康发展,心智得到完善,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坚定的政治信念。同时,更要促使学生能敏锐地思考问题、宽视野地探索、坚决而有社会责任感。我们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时一定要以学生为本,着眼于民族的发展,放眼于世界。

关键词:学生管理 身心健康 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学生学习、生活的物质条件不断得到改善。但高校改革在给高等教育管理带来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也给学生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将最终取代传统的学生管理,这是学生管理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学生管理的内涵

要理解学生管理的内涵,完全有必要把握住学生的本质。从实际工作来看,无论是计划和任务的确定,还是内容的落实,其最终的结果都源于对学生发展各个阶段中各种矛盾的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人们,矛盾是普遍存在而又有其特殊性的,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每个不同的个体、群体,不同的时间段,无不体现出其自身独特、不可替代的特性。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学生管理中最大的实际就是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学生管理的内涵就是要清楚地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根据事物的联系,通过外因诱发其内因发挥决定作用,从而实现其自身的提升。就高校学生管理而言,

1 作者简介 宋丽华,女,湖南沅陵人,怀化职业技术学院政治理论课部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管理

学生对自身所处管理环境的感受,对自己在学校中的地位,对学习、恋爱、人际关系、就业等个人发展需要得以满足的程度,都是影响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离开了对这些因素的认识、洞察和把握,高校学生管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们只有全面考虑学生的个体情况,重视个人需要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把它们看作是运动的、变化的,高校学生管理才能有的放矢,提高管理效率,收到预期的效果。

二、学生管理的落脚点在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学生管理的难度主要在于做人的工作,人之为人在于其与动物的思想差异,心理素质的养成教育。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系学生管理的重要目标。身体健康,是从事其他事业的基础,没有健康的体魄,无法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甚至于日常的生活也无力维系。因此,学生管理重要任务之一即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习惯,包括生活卫生、锻炼方式方法、医疗自救手段、良好的饮食习惯等等。高职院校的学生,尤其是五年制大专学生,皆由初中升入高职院校,其知识底蕴、习惯意识等各方面皆存在不足,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必倾注大力气于此方可在些微之功效,然在学生管理系列岗位而言,则是一件大功德。并列一方面,是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提升。现代社会竞争日趁激烈,不亚于激烈的战斗,这其中心理素质的良好也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支撑因素。平淡之心态、淡泊之名利、平衡之交际,三者在人的一生起起落落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树立坚定不移之意志,点亮学生心中那一盏明灯,带给学生以希望与神圣,并尽全力以浇灌之,使之成长为参天大树。

三、学生管理的着眼点在于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生力军

观乎近代之中国,国力衰微,民众意志薄弱。然纵观华夏数千年之文明,我辈身为人师,自当为民族之振兴尽一已之力。认识到意志、理念传播复制的快捷,我辈应当以一当十、以十化百、百化千,为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源源不断地输送斗士。先贤梁启超曾有言,少

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系我华夏民族之希望,国之未来栋梁,学生管理工作责任重大,担此重任者须大智大勇,须能担当大痛苦方能使我民族薪火相传,强盛于世界。

四、学生管理重在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管理模式以人为中心,在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围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来开展一切管理活动,这种管理模式是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发展的必然走向。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理念,就是要以人为出发点,充分尊重学生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利益、需要、知识兴趣、爱好,力促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才,并能可持续发展。这意味着要从那种把对人的投资视为“经济性投资”的立场转变为“全面发展性投资”的立场。高校学生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就是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好学生的工作为根本。具体而言,就是要在高校学生管理过程当中坚持把教育和管理的对象,所有学生作为全心全意为之服务的主体。树立“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理念,营造良好的服务氛围,对学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高校从教学到行政管理,从学生学习到后勤服务,都要不断深化教育改革,转变教育观念,转变过去那种以学校为主体,以教育者为核心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变管理为服务,树立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高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学生,使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服务学生,信任学生。

高校是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要阵地,始终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在现行的高校学生管理中,管理目标的抽象化和格式化也是高校学生管理的一大弊病。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与学校的其他工作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社会培养人才。

人性化管理是以情服人来提高管理效率的,人性化管理风格的实质就在于充分尊重被管理者的自由和创造才能,从而才使得被管理者愿意

或者满意以满足的心态或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工作当中去,进而直接提高管理效率。人性的管理是情、理、法并重的管理,而不是放任管理,也就是我们提倡的教育人性化。对高校学生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抓住了学生管理中最核心的因素,因为学生管理就是人的管理。人的需求、人的属性、人的心理、人的情绪、人的信念、人的素质、人的价值等一系列与人有关的问题均成为管理者悉心关注的重要问题。这是高校学生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首先要转变教育管理观念,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切不可用一种人才模式去苛求学生,限制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管理工作者要有着眼于未来的宽广眼光和不拘一格育人的胆略。其次是要着重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强化管理者的人格魅力。进行人本化管理,其实是对教师尤其是学生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人为本,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和谐发展是时代的发展适应大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新时期学生的思想特点等使得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成为必然的选择。

五、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路径探求

1、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中心

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构建人性化的学生管理模式,其中最基本的有两条:一是确保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与自主权利。二是要对所有学生负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应有的服务。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方面,在管理工作中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和维护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就要保证教育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学生的潜力和发展的潜质得到充分的挖掘。积极实践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等,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总和。校园

文化环境,是指与校园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密切相关的外部条件。校园文化环境包括校园的物质环境和校园的精神环境两部分。校园的物质环境是以布局成形的姿态出现的物质环境,主要是指校容,如建筑物的布局,室外的绿化、美化,室内的整洁、美观、大方等。校园的精神环境主要是学校的传统习俗,校风、人际关系、心理氛围、文化品味及活动构成的气氛等。人的发展及才能的养成,是遗传、教育、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人不仅受他们所处的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在不断的改变环境。这个环境又进一步的影响他人和自己。就学校而言,这种对人的发展以及才能的养成产生影响的环境,就是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环境对学校的教育工作及师生员工的生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开展丰富多样、多元化的学生集体活动能够培养学生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能够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得到良好的培养和充分的发挥。在一个健全的集体中,学生的不良习惯及意识也比较容易克服。因为集体的影响、优良作风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能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设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兴奋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教育、培养每个成员的集体主义精神。通过各项活动,积极发挥和发展学生的才干及特长,使活动和教育融为一体。

3、学生管理工作融入以人为本的大环境

中国共产党提出以人为本的主张,社会建设各个方面无不彰显人本思想,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体现出管理的自主性、民主性、灵活性和发展性等特征,这对学生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工作者要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形势和发展趋势,面对这些变化所带来的影响,能够因势利导做好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每一位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只有将自已融入时代建设的大潮,才能与时代合拍,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从而在全面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发展自己,实现自身的价值。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3743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