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杜甫传主要内容

时间:2017-01-01 11:08:13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杜甫的主要作品

杜甫等诗人的主要作品

杜甫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居住5年后流亡一直到他逝世。这11年中他写诗1000余首,其中名作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八首》、《登高》、《又呈吴郎》等。杜甫的诗歌代表唐代的最高成就,被后代称作“诗史”。杜甫歌咏自然的诗联系自己,往往情景与时事交融,最具代表性的是《春望》《剑门》。

【作者】:杜甫

【 题 】:春望

【内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释】:【注解】:

1、国破:指国都长安被叛军占领。

2、感时句:因感叹时事,见到花也会流泪。

3、浑:简直。

4、不胜簪:因头发短少,连簪子也插不上。

【韵译】: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

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

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

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

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作者】:杜甫

【 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内容】: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度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床床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白居易将自己的诗歌分为四类: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他16岁就写出不少传世的好诗,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言律诗《赋得古草原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他的讽谕诗同情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哀叹妇女命运的悲歌,如《上阳白发人》、《后宫词》;揭露统治者罪恶,如《卖炭翁》。白居易还是一位叙事诗的高手,他所创作的《长恨歌》和《琵琶行》广为流传。 杜牧的诗歌有豪情有文采,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前人称“俊爽”。

篇二:杜甫生平

高二创新实验班诗歌鉴赏资料

杜甫简介与生平分期

杜甫(712—770),字子美,盛唐大诗人。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 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 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有《杜工部集》。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期。

1.读书与漫游期(35岁前)(711-746)

①这一时期,杜甫所作之事不外乎四件:读书、漫游、求官、交友。 ②读书方面:他出身于“奉儒守官”之家庭,家教极好,早期即通览儒家 典籍,因为家庭出身和出生地(巩县)均受儒家文化浸染较深,杜甫早期所受 的教育是严格的儒化教育,这与李白是不同的。

③漫游方面:这一时期,他游历了大半个中国。他

19岁游山西,

20岁游吴越,

25岁时游齐赵,三十三岁时游梁宋,三十四岁时再游齐赵。这与李白颇 为相似。杜甫年轻时,其父杜闲为奉先县令,可能经济方面较为宽裕,因此, 杜甫青少年时代还是有过一段“恣情快意”“势马轻狂”的生活的。

④求官:开元二十三年(735)杜甫曾到洛阳参加进士考试,未中。但并未 给年少轻狂的杜甫以打击,甚至在此期,杜甫还没有进行过什么干谒活动,可 能是因为年轻还不谙时事。

⑤交友:745年李白被赐金放还,杜甫有幸在洛阳一睹诗仙风采并与之结下深厚友谊。此后,杜甫有许多诗篇咏及李白。洛阳相遇,李白与杜甫同游梁宋,在梁宋时对结交诗人高适,三人纵酒射猎,品文论诗,着实逍遥了一阵子。 这一时期,杜甫还交了一个与他一生厮守,相濡以沫的知音,那就是他的妻子杨氏夫人。大约是在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杜甫与司农少卿杨怡之女杨氏喜结伉俪,此后杜甫的荣通困顿,杨氏夫人始终守候在其身边,任劳任怨,是杜甫困顿蹇滞的人生路途的一大幸事。

⑥此期代表作《望岳》。

2.困守长安十年时期(35岁-44岁)(746-755)

这一时期,杜甫觉醒了,开始汲汲于仕途。他来到了长安。

①天宝六年(747),他在长安再次应科举考试,因李林甫玩弄权术而落选。 ②献《雕赋》、《三大礼赋》,玄宗命待制集贤院,但一直将其闲置。其生活困苦艰难。他的生活是“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羹与冷炙,到处潜悲

辛”。他饱尝仕途之艰辛,开始关注现实,关注政治。

③困守十年,终于获得河西尉的一个小官,弃而不作,旋被命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掌器杖的小官)。

④此期代表作《咏怀五百字》、《兵车行》、《丽人行》等。

3.陷贼与为官时期(44岁-48岁)(755-759)

①安史乱起,杜甫被 安火乱军所俘,被困在长安近一年,后越过战争最前线,冒死逃脱,达于行在,肃宗任为左拾遗,旋因谏房馆事激怒肃宗,遭疏远,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弃官到秦州到同谷、到成都。

②曾有过一段优裕从容的为官生活。有过一些吟咏宫廷生活的诗歌。 ③疏远贬官之打击更拉近了他与社会现实生活的距离。

④代表作:《北征》、《三吏》、《三别》、《羌村三首》、《月夜》、《悲冻陶》、《悲青坂》、《春望》。

4.漂泊西南时期(48岁-59岁)(759-770)

①漂泊西南,曾在杜甫草堂过过一致闲适雅致的宁静生活,他与妻子孩子和谐地生活在一起。

②严武两次镇蜀,对其资助颇大。

③曾因叛乱而一度携家流亡于梓州、阆州、绵州一带。

④严武去世后,携家由三峡出蜀。曾在奉节小住,旋漂泊于今湖北湖南一带,以船为家,备受流离困顿、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之苦。于770年困死于一条破船上。

⑤杜甫死因有多种说法:病死、胀死为其中较为通行两种。病死:病死于糖尿病。胀死:大历五年,杜甫在潭州。旋潭州兵乱,杜甫南逃,沿来水而上依其舅父彬州录事参军崔伟,但因为涨水,被困于距耒阳四十里的方田驿,饿了好几天。耒阳聂县令知道后,派人送去牛肉白酒,杜甫饿极,吃多了胀死了。 (据郭沫若考证,是杜甫所食的牛肉白酒因天热而腐败变质,食后中毒而死) 6此期为杜甫创作的丰收期,其诗留传到现在的有1400余首,有1000余首作于此期,代表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秋兴八首》、《诸将》五首、《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旅夜书怀》、《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

综观杜甫一生思想是“穷年忧黎元”,“致君尧舜上”,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

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傅,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对后来元白的“新乐府运动”产生了积极影响。

篇三:浅谈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

浅谈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

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届汉语言文学 李庆河

【内容提要】杜甫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一生,大部分是在忧伤和痛苦中度过的,由于他的忧伤和痛苦和他所生活的时代取得深刻的联系,因此在他的诗中,真实地反映着唐代封建社会由极盛走向大衰这一历史转折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而被称为“诗史”。

【关键词】 杜甫 诗歌反映现实 思想内容

一.以战争为题材的诗,揭露统治阶级的罪恶

作为一个时代的歌手,杜甫的伟大之处,首先是表现在他所具有的那种一贯同情人民、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他不仅是看到、而且和人民一同经受着战乱、饥饿、寒冷,因此他能够以中国古代诗人从来没有达到的深度,反映出人民所受到的各种压迫和苦难。特别可贵的是,诗人在作品中,不止一次地揭露出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对立。在晚年最重要的杰作《岁晏行》中,他这样写道:“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指人民)杼柚茅茨空。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又写道:“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诗人又更进一步地把阶级对立这一本质现象,用鲜明而凝炼的诗歌语言凸现在人们的面前:“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与热爱人民的感情相联系,揭露统治阶级的罪恶,又成为诗人经常表现的重要主题。他的笔锋,一直伸向最高统治者。在《丽人行》中,“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进前丞相嗔”,他以非常出色而含蓄的笔墨,讽刺了在唐玄宗的骄宠下,杨氏姊妹所过的奢侈淫乱的生活;在《枯棕》中,“伤时苦军阀,一物官尽取”,揭露出官吏把人民搜刮一空,造成处处卖儿鬻女来缴纳租庸的凄惨景象。不仅如此,诗人还对统治集团其他各种腐朽现象加以多方面的抨击。在《洗兵马》中,“汝等岂知蒙帝力,时来不得夸身强”,他指斥李辅国等一群官僚的得势嚣张;在《草堂》中,他谴责成都军阀李忠厚的作威作福和残杀人民;在《潼关吏》、《诸将五首》等诗中,他又嘲笑唐军将领的庸懦无能;在《释闷》等诗中,他更对唐代宗的昏庸怯懦和宦官程元振的专权祸国作了谴责和讽刺。……

再看诗人对待人民的态度,恰好与揭露和讽刺统治阶级形成鲜明的对比,他总是怀着满腔热情去歌颂人民、赞美人民。在《负薪行》中,他歌颂了夔州妇女的勤劳和峡中舟子的勇敢,并且反问那些鄙视他们的人道:“若道巫山女粗丑,使得此有昭君村?”在这样反问的同时,诗人更在诗中表现出贫富对立的社会现象。

诗人不仅歌颂人民,而且还对人民表现着无微不至的关怀。当他离开壤西草堂时,已经把居住的草堂让给吴姓亲戚,但心里还惦念着一个住在草堂邻近的贫苦妇人,于是便写诗给吴: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认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又呈吴郎》

在杜甫的作品中,以战争为题材的诗占有很大的数量。这又是和诗人关怀人民的痛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天宝年间,唐代专制当局屡次用兵吐蕃,造成人民沉重的军役负担,因此诗人从较早的作品开始,就为人民控诉封建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又说:“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前出塞》)统治者向外征伐,曾在天宝十载(751)征南诏的战役中遭到大败,杨国忠一面掩瞒事实,一面征兵再战,便派御史分道捕人,押送军所,造成“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的凄惨景象,诗人把这一切曾集中地表现在《兵车行》一诗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道上干云宵。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巳。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在唐代,给人民带来苦难最深的,还是由于统治阶级的腐败所引起的各种内乱外患。历次战乱,造成了“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惨状。这种情形在杜甫的诗中得到了深刻的反映。诗人曾经从多方面为我们描画出那个充满了人民的血和泪的时代,这就是:

“路衢唯见哭,城市不闻歌。” ----------《征夫》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垂老别》

特别可贵的是:诗人不单单是反映了战乱给社会所带来的残破景象,而且更表现出阶级矛盾因此变得更加尖锐。由于连年战乱,人口锐减,壮丁尤少,于是统治阶级便用残暴的手段,把结婚才一天的丈夫,还没有成年的“中男”,以至年老妇人都一齐强征入伍或服役。这一切都反映在著名的组诗“三吏”、“三别”中,尤其在《石壕吏》这首诗中,表现得最是集中、最是深刻: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者,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勇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妇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除安史之乱外,唐代地方军阀的叛乱,吐蕃、回纥的入侵,这许多战乱给人民所带来的灾害,也无不在诗人的作品里得到反映。更重要的是,他还在诗中揭露出“官军”原是和敌军一样地残害人民:

“殿前兵马虽骁雄,从暴略与羌浑同。闻道杀人汉水上,妇女多在官军中。”

----------《三绝句》之三

由于杜甫看到人民在战乱中所受到的灾难太深太重了,所以他热切盼望战乱平息,好让人民能够过太平的劳动生活。他在诗中,不断地喊出了这个代表着当时人民愿望的呼声:“安得壮士挽天河,尽洗甲兵常不用”(《洗兵马》)、“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昼梦》),直到诗人老年,也一直没有停歇过这样的呼喊。

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并不是一味反对战争。当安禄山率领胡兵,践踏着祖国的土地,在这个大敌当前的时候,诗人一方面看到人民在官吏的横暴下被强征入伍,情形十分悲惨;但另一方面他又怀着沉痛的矛盾心情,在《新婚别》等诗中,劝人民去从军,平息这一给国家民族带来极大祸害的叛乱。

正是因为诗人对人民怀着这样深厚的感情,因此,当他听到有人建议唐代宗迁都洛阳,取其地势险固,他却表示反对,认为只要减少对人民的剥削,实行良好的政治,天下就能安宁;所谓“盗贼”,其实是逼得无路可走的人民。这就是他在《有感五首》中所表现出来的光辉思想:“不过行俭德,盗贼本王臣。”

二.反映时事的诗,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杜甫还有另一类诗就是反映时事的诗,在诗人的作品中,一贯地表现着对政治的深切关怀,还在安史之乱前夕,当诗人看到以唐玄宗为首的统治阶级日益走向腐化时,就为国家的命运感到深深的忧虑了:“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惜哉瑶池饮,日晏昆仑丘。”(《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像这样一类感时忧国的诗篇,在诗人的作品中占有很大的数量,这在中国古代诗人中是显得非常突出的。

因此,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政治诗人。关心社会时事,关心国家大计,在诗人说来是一种不可阻止的、自觉的要求。诗,在杜甫的手里,不仅是抒发感情、摹写物象的工具,而且也是干预时事、指责国政的手段。如在《塞芦子》中,他为芦子关的疏于防守深感焦虑,指出它在军事上的利害得失;在《悲青坂》中,他殷切地希望唐军不要仓卒出战,要等时机举行反攻;由于诗人一直没有机会在政治上实践自己的抱负,在左拾遗任上,他的直言肯谏,反遭到皇帝的疏远;因此,他的“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胸怀,只好常常寄托在朋友的身上。当他送严武入朝时,在诗中说:“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

有时,沉重的生活把诗人压得喘不过气来,或者是生活上稍微得一些安逸,诗人也曾经出现过一些消极遁世的念头,甚至还冒出过一点道家或佛家思想,如“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愿闻第一义,迴向天地初”等等,但这不过是生活中的一瞬,从诗人的琴弦上经常弹出来的总是忧国忧时的深沉音调。

正是由于诗人对祖国爱得深,所以当国家残破时也就痛得深,写出来的诗也就特别感人: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望》

当破碎的祖国一旦出现了山河复整的气象,于是,悲歌了一生的诗人又写出了以欢乐而感人的诗,被称为第一首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首诗,一气贯注,奔流直下,不仅是从它的每一个形象里奔跳出喜悦的感情,而且它的每一个音节都像春天的旋舞曲似的飞转着轻快的旋律。 把艺术和政治高度结合在一起的杜甫,他那渗透于一切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不仅经常被国家大事所吸引、所激发,而且自然界的花飞雨落也无不挑动诗人的爱国感情。例如他的《对雨》诗: “莽莽天涯雨,江边独立时。不愁巴道路,恐湿汉旌旗。雪岭防秋急,绳桥战胜迟。西戎甥舅礼,未敢背恩私。”

在《登楼》一诗中,远大而壮阔的山河景色,更是无限地激起了诗人的忧国情怀: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在这首短短的诗中,诗人把国事多艰的感伤,为国尽忠的宏愿,以及对敌人的仇恨,都一齐交织在一起。

杜甫就是这样为国家、为人民忧虑了一生,歌唱了一生。直到他生命的最后,病倒在湘江船上,也没有一刻忘记过多难的祖国。他在最后的一首诗中仍是这样地慨叹着:“公孙仍恃险,侯景未生擒。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风疾舟中伏枕书怀》)

三.其它方面的诗

杜甫是一个创作天地非常广阔的诗人。他除写了很多表现重大社会主题的诗之外,还有不少其他方面的诗。在这些诗中,或感怀、或赠送、或咏物、或题画、或登临、或怀古,都写得非常好,并且闪动诗人自己所独具的风采,同时又能变态万千,不拘一格。如他的怀念李白的诗:


杜甫传主要内容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3626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