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

时间:2016-12-31 13:31:15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

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

为进一步加快交通运输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推进建立综合运输体系,部党组在在今年的交通工作会议上突出强调“交通运输行业是信息技术应用和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要充分认识信息化在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中的重要作用”, 不仅专项部署了“努力提高装备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工作,而且将信息化建设贯穿于“一条主线”、“五个努力”全过程之中。认真贯彻部党组对行业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部署和紧迫要求,我们必须要认真梳理既往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成败得失,经验教训,特别要全面的把握信息化建设资源和潜在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准确定位行业信息化下步发展的起点、目标和路径,推进其对行业发展方式转变发挥应有的作用。根据宏峰部长的指示精神,经过近一个时期的认真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 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行业信息化发展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资金投入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信息化基础条件、系统建设、保障体系和业务应用得到进一步完善,在提高业务管理效率、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完善安全保障机制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交通运输信息化基础设施初具规模。先后建成并完善交通政务外网、政务内网和行业信息传输专网,形成了基础网络体系。实现了部与4个省厅级单位、90多个大中型港口以及190个政务信息报送单位的行业专网连通。初步建成覆盖海事系统14个直属海事局、所有分支机构和部分派出机构的海事信息网。高速公路专用光纤通信网络已超过6万公里,并有20个省市已实现省内联网。拥有与国际接轨的海事卫星系统、低级轨道卫星搜救系统、交通运输VSAT安全应急宽带通信系统、沿海沿江水上无线电通信系统。

行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得到充分重视。部机关相继建设使用了水运生产快速统计、交通政务信息、路况信息报送等50多套业务应用系统,组织建设了20个港航EDI中心;

海事领域,重点推广了船舶管理、船员管理、通航管理、事故应急、船载客货等应用系统,初步建成全国统一、共享的海事业务数据库,建立了18个“一卡通”管理分中心;各省级交通主管部门普遍开发应用公路、港航、运政、征稽和海事等管理服务系统,有19个省市相继开展省级公路交通信息资源整合示范工程,27个省市建有办公自动化系统,25个建有视频会议系统,10个建有行政许可申报系统,20个建有综合信息发布系统。此外,部级信息化建设进程加快,包括“三合一”、“六合一”、电子政务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重点营运车辆动态信息公共交换平台等在内的信息化系统正在建设实施中。

交通运输信息化政策和标准体系正在形成。部相继编制印发了《中国交通电子政务建设总体方案》《关于加强交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等系列指导性文件。在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方面,编制了《交通行业信息标准体系》、《2007-2010年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标准建设方案》,制订了公路、港口、航道、船舶、道路运输、水路运输等13项交通信息基础数据元标准以及系列智能交通和物流信息化标准。

二、 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行业信息化建设一直处于不同行政层级、不同管理环节、不同业务领域,分头组织、分块实施、分级应用的状态,信息化的作用和效果往往体现在局部效应和阶段性成果,难以在规模上乃至全局对行业生产方式和运行机制的根本性变革产生推动力。当前,面对各领域不断加快的信息化建设需求,特别是以信息化发展为动力推进行业加快转变生产方式的迫切要求,解读沉积的困惑直至痼疾成为信息化健康有序发展的当务之急。

1.行业信息化认识仍有偏差

一是仅将行业信息化作为辅助的技术手段,不注重与业务和管理流程的融合,不注重

在信息化条件下对业务和管理流程的改造和提升,信息系统在行政管理“体外循环”的现象较普遍;二是重建设、轻运维,重硬件、轻软件,重开发、轻应用,重业绩、轻效果,重眼前、轻发展等问题较为严重。一讲信息化就是作项目,而不是考虑作用、效能。三是不注重信息化建设的长效、稳步、扎实推进,“短平快”和“一蹴而就”的错误导向比较严重,信息化项目全生命周期效益的充分体现得不到保障。

2.统筹协调机制尚未形成

任何一个信息化项目都涉及立项需求、规划设计、流程规范、开发组织、硬件配置、质量管理、应用推广、运维保障、升级完善等多个规律性的环节,在实施过程中因为没有扁平、协同、规范的统筹协调机制,同时受孤立、封闭、小而全等传统观念影响,造成规划与需求脱节、建设与应用脱节、应用与制度保障脱节、系统开发与运维管理脱节、部门个体意愿与行业整体要求脱节。尽管近年来在行业信息化方面提出了很多好的理念和想法,如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等,但由于缺乏协调机制,得不到落实,流于形式和口号。

3.组织实施思路有待调整

一是在行业信息化发展中,分散建设、部门及层级间缺乏协调、各自为政现象严重,造成了大量“信息孤岛”,阻碍了信息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提高政府、行业、企业效率的作用;二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核心业务信息系统建设缺乏自上而下、纵向一体化的整体推进机制,同时由于自下而上的信息采集和汇聚渠道不畅通,制度和技术保障不能落到实处,造成了行业信息化建设条块分割、块状脱节、条状脱节,现有信息系统的信息共享共用作用不能完全发挥,可持续发展程度降低,整合难度大;三是不注重与社会力量的结合。行业内、行业间、政府、企业、公众间的关联度越来越强,包打天下的习惯、闭门造车的

思路、不积极吸纳和借助社会力量参与的做法,都难以形成有社会实效的信息化成果。

4.基础支撑保障明显不足

基础网络资源错层、分离以及浪费现象严重。目前行业主要是租用公网实现信息传输,部到省、省到地市、业务局之间多头租用,网络结构错层严重,带宽容量和数据传输条件往往局限于满足独立业务使用,没有为行业全局提供冗余保障。初步统计目前全行业网络租用费年均超过两亿元,(部级信息网络有6个(包括部政务外网、部政务内网、行业信息专网、部公安专网、海事局专网、正筹划建设的救捞局信息网络),其中4个网络各自分立,对外分别有4个出口(分别在:部网管中心、海事局、公安局、救捞局),网络出口带宽2008年底为XX兆赫兹,2010年初为XX兆赫兹,电信带宽年租费达2000万元。)。 与此同时,高速公路专网、卫星网络以及沿江沿海无线传输网等行业自有优势资源得不到重视和普及应用。由于没有统一的行业数据中心,公路水路运输等业务数据中心较为繁多,几乎每一项独立业务都有一家单位的几个部门或几家部直单位负责建设维护数据中心,技术体系、采集体制、数据架构、维护费用等自成体系,而且较为封闭。

对运维和安全保障重视不够。随着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系统数量逐步增加,复杂性渐趋增强,过保设备带病运行、数据维护更新迟缓、网络安全隐患增大等问题日益增多。其根本原因,一是缺乏运维资金的保障,但运维资金很难列入预算,这个问题在行业内也普便存在。二是运维部门难以对项目实施技术跟踪、入网检测和准入机制,造成建设完成后很难“交钥匙”。三是对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视,口头上多,落实得少。运维工作的边缘化,致使技术力量匮乏,设备和软件更新不及时,安全预警应急能力不够,严重影响了信息系统效能的发挥。目前部级信息化系统长期运维单位6个(分别是: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华洋海事中心、部公安局、公路院、交科院、中交网科技公司),运维专职人员近40人,运维经费均缺乏规范化渠道;建设业务信息系统90多套,仍停留在业务流程外单

独运转的系统占60%以上;三是标准化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标准化是信息化、网络化的基础。目前,行业信息化标准在制修订中缺乏协调,存在“一标多源、一数多标”、与实际应用脱节、修订不及时等现象,信息化标准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基础性和关键应用标准亟待制定。更重要的是,对已颁标准的贯彻和执行力度不够,信息系统的标准符合性审查缺失,导致信息系统难以实现资源交换与共享。

5.公众信息服务能力较为滞后

改革开放以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了总量不足问题,高速公路里程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与此同时交通行业服务领域、服务能力和水平与现代交通运输业和构建综合运输体系要求差距不断加大。省级大通道的拥堵、突发事件及灾害致使公路封堵、路网的协调调度力度小、车辆交通诱导条件差、应急处置速度慢等诸多问题都暴露了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公共服务能力缺失;据了解虽然目前全国绝大部分省实现了运政数据与部联网,部级中心数据库的数据超过2500万条记录,但其中只有北京等8个省市的人、车、户静态基础数据相对完整。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基础就是运政信息准确、完备、实时,根据这样的基础性条件,交通物流发展任重而道远。

6.对信息化技术规律性把握较为被动

一是目前行业建设思路仍为以实现业务系统信息化为主线,这种技术路线实为上个世纪后期网路资源覆盖率、畅通能力局限的产物,进入21世纪网路技术迅速发展已经推动全覆盖行业信息资源应用成为主导阶段; 二是信息技术应用与行业管理流程再造的有效实现途径必须有顶层设计的环节是信息技术应用成功的关键,业是诸多国际、国内信息化成功的基本经验,多年来行业信息化建设偶有顶层设计,大多停留在局部系统整合的环节,以全面覆盖行业整体业务信息资源为对象的整体顶层设计尚为盲点。比照铁路、民航、公

篇二:交通局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

交通局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

xxx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目录

1.项目概述 ................................................................................................................... 1

1.1

1.2

1.3

1.4

1.5 项目名称 ..................................................................................................... 2 项目承担单位 ............................................................................................. 2 建设方案编写单位 ..................................................................................... 2 建设方案编制依据 ..................................................................................... 2 建设目标、规模、周期 ............................................................................. 4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6

2.1 现状及成果 ................................................................................................. 6

2.1.1 xxx县交通运输局 ................................................................................ 6

2.2.2 公路管理领域 ...................................................................................... 7

2.2.3 港航管理领域 ...................................................................................... 7

2.2.4 工程质监领域 ...................................................................................... 8

2.2.5 运输管理领域 ...................................................................................... 8

2.2

2.3

2.4

2.5 存在问题 ..................................................................................................... 9 发展趋势 ................................................................................................... 10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10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 11

3. 项目承担单位概括 .............................................................................................. 13

4. 项目需求分析 ...................................................................................................... 15

4.1

4.2

4.3 用户需求 ................................................................................................... 15 业务需求 ................................................................................................... 16 功能需求 ................................................................................................... 18

5. 总体设计 .............................................................................................................. 21

5.1 指导思想 ................................................................................................... 21

5.3

5.4

5.5

5.6 建设内容 ................................................................................................... 22 建设思路 ................................................................................................... 22 总体框架 ................................................................................................... 24 技术路线 ................................................................................................... 25

6. 详细设计 ............................................................................................................... 26

6.1 基础设施建设 ........................................................................................... 26

6.1.1 信心中心建设 .................................................................................... 26

6.1.2 基础硬件设备设计 ............................................................................ 38

6.2 数据分中心设计 ....................................................................................... 41

6.2.1 数据采集与交换平台 ........................................................................ 41

6.2.2 数据交换配置 .................................................................................... 42

6.2.3 数据库逻辑架构 ................................................................................ 42

6.2.4 数据质量管理 .................................................................................... 44

6.2.5 交通数据资源分类 ............................................................................ 44

6.3 应用系统设计 ........................................................................................... 46

6.3.1 综合信息监测系统 ............................................................................ 46

6.3.2 公共出行服务系统 .................................................................. 65

6.3.3 应急指挥系统 .................................................................................... 72

7. 项目招标方案....................................................................................................... 74

7.1

7.2

7.3 项目招标范围 ........................................................................................... 74 招标的组织形式 ....................................................................................... 74 招标的方式 ............................................................................................... 74

8. 项目组织结构与人员........................................................................................... 75

8.1

8.2

8.3 领导组织机构 ........................................................................................... 75 建设及运行维护机构 ............................................................................... 75 人员培训 ................................................................................................... 75

9. 项目实施进度....................................................................................................... 76

9.2 项目建设计划 ........................................................................................... 76

10. 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77

10.1

10.2

10.3 项目投资估算 ......................................................................................... 77 资金来源与落实 ..................................................................................... 78 投资估算依据 ......................................................................................... 78

11. 效益分析............................................................................................................... 79

11.1

11.2 经济效益分析 ......................................................................................... 79 社会效益分析 ......................................................................................... 79

12. 结论与建议........................................................................................................... 80

13. 附录....................................................................................................................... 81

1. 项目概述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随着物联网、云计算、 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革新,进一步推动交通运输业实现数字 化、智能化、智慧化发展十分关键,有利于促进交通运输业实现更好、更快的发 展。

近年来,国家、省、市各级政府对智慧交通建设高度重视。2011 年 12 月, xxx省交通运输厅下发的《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 提出“大力发展智能交通系统,保障交通运输系统畅通高效运行”。智慧交通也 是智慧城市建设中最重要的民生应用方向,xxx市是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之 一,“智慧交通”被列入“智慧xxx”国家试点重点建设项目。2013 年 12 月, xxx市交通运输局制定了《xxx市交通运输系统“智慧交通”三年行动纲要(2014 —2016)》(以下简称《纲要》),《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建立市、县两级“人、车、 环境”数据采集框架以及市县两级交通管理协同化目标。

为了更好地响应省委、省政府建设智慧交通系统的要求,积极地落实xxx市、 县两级交通数据采集框架和交通管理协同化目标,并有效带动xxx县级市交通运 输行业健康发展以及将智慧交通应用落到实处,特制定《xxx县智慧交通综合信 息中心可研性报告兼建设方案》,并与《xxx县交通运输系统“智慧交通”三年 行动纲要(2014-2016)》充分衔接。

篇三:浅析交通信息化建设

龙源期刊网 .cn

浅析交通信息化建设

作者:薛跟娣

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年第31期

摘 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的交通事业建设也在信息化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化建设极大程度地促进了交通事业的发展。文章在分析了目前我国交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阐述交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的前提下,论述了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包含的内容和建设目标,并在分析了交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后,提出了加快交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措施。关键词:交通信息化;包含内容;建设目标;问题;措施

目前,我国的交通信息化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交通等行业对于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还没有完全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交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其主要体现在,制约了交通信息资源的共享,以及不同区域之间的共同协作发展,进而阻碍了交通信息化在各个地区和部门之间的充分发展。除此之外,在交通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由于管理设备和管理制度等相对落后,并没有将交通信息进行必要的整合,使得交通信息化水平较低,且一直处于较慢的发展进程中。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于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对交通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需要通过不断建设和完善交通信息化来满足这些要求。

1 交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在很多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我国也已经将信息技术引入到交通运输行业中,这极大的促进了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可以肯定的说,实现交通信息化,可以提高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速度,通过交通信息化的建设可以使交通运输行业变得更加科学、合理化,而且也可以实现全面的信息化管理,方便对群众的服务。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运输行业中,可以将分散的车站等信息集中整合,进而制作成一套完善的应用系统,来完善运输业的发展和运行。建立完善的交通信息化系统,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保证运输市场的有序性,同时还可以及时的对交通运输进行监控,有利于及时的处理事故。对确保交通运输的安全性也起到关键的作用。总之,交通信息化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实现交通运输也发展的重要支撑,对高效管理交通运输业起到关键作用。

2 交通信息化建设所包含的内容和建设目标

2.1 内容

科技创新是交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动力,而交通信息化建设则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第一,数据库的建设是交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在交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以信息资源的共享为目的,在业务数据的基础上,大力开发和推广应用系统,建立并逐渐升级各级交通部门的网络系统;第二,在基层单位推广交通信息化系统,逐渐建立全面覆盖的交通信息化网络系统。


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3582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