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红军长征的故事10字

时间:2016-12-31 13:30:19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红军长征故事

红军长征故事:半碗青稞面

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红军战士只有可怜的一点青稞面做干粮。周恩来副主席和战士们一样,绝不多吃一点青稞面,还教育战士们,为了能走出草地,北上抗日,一定要特别爱惜粮食。战士们听了他的话,都把仅有的青稞面装在粮袋里,拴在腰上。

青稞面越来越少了,战士们只能用一点青稞面掺在野菜里煮汤喝。

战士吴开生的青稞面吃完了,已经饿了两天,周副主席知道后,就让警卫员把自己省下的青稞面给吴开生两碗。他看着吴开生蜡黄的脸,语重心长的说:“这是革命呀!”吴开生流着眼泪说:“我只要有一口气,就要跟你走出草地,革命到底!”

这天晚上又是狂风暴雨,用被单做成的帐篷自然挡不住风雨的袭击。战士们都淋成了落汤鸡。周副主席命令战士们都到他作为办公室的帐篷里去休息。

大家怕影响他工作,都不肯去。

他冒这大雨亲自来了,说:“你们不去,我心不安。”周副主席的话像火烤暖了战士们的心。

这样走了几天,草原仍然无边无际。青稞面吃完了,野菜吃光了,军马也杀掉吃了。战士们只好烧皮带吃,甚至把随身带的纸张咽下去充饥,红军陷入了极大的困境。

周副主席命令把仅存的半碗青稞面全部分给大家泡水喝:“那您吃什么呢?”警卫员急了。

周副主席两只大眼睛放出了严峻的光芒,清瘦的脸上肌肉抖动着,“有同志们活着,就有我。只要多留一个战士的生命,就给革命事业增加一份力量,拿出来分掉!”

这掺上一点青稞面的热水,分到战士们的手中。

战士们流泪了,这不足半碗的青稞面,是周副主席的心意和生命啊!

战士们又上路了,在茫茫的草地上。

行进着摧不垮的钢铁红军。

篇二:红军长征的故事

红军长征的故事

1半碗青稞面

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红军战士只有可怜的一点青稞面做干粮。周恩来副主席和战士们一样,绝不多吃一点青稞面,还教育战士们,为了能走出草地,北上抗日,一定要特别爱惜粮食。战士们听了他的话,都把仅有的青稞面装在粮袋里,拴在腰上。

青稞面越来越少了,战士们只能用一点青稞面掺在野菜里煮汤喝。战士吴开生的青稞面吃完了,已经饿了两天,周副主席知道后,就让警卫员把自己省下的青稞面给吴开生两碗。他看着吴开生蜡黄的脸,语重心长的说:“这是革命呀!”吴开生流着眼泪说:“我只要有一口气,就要跟你走出草地,革命到底!”

这天晚上又是狂风暴雨,用被单做成的帐篷自然挡不住风雨的袭击。战士们都淋成了落汤鸡。周副主席命令战士们都到他作为办公室的帐篷里去休息。大家怕影响他工作,都不肯去。他冒这大雨亲自来了,说:“你们不去,我心不安。”周副主席的话像火烤暖了战士们的心。

这样走了几天,草原仍然无边无际。青稞面吃完了,野菜吃光了,军马也杀掉吃了。战士们只好烧皮带吃,甚至把随身带的纸张咽下去充饥,红军陷入了极大的困境。

周副主席命令把仅存的半碗青稞面全部分给大家泡水喝:“那您吃什么呢?”警卫员急了。周副主席两只大眼睛放出了严峻的光芒,清瘦的脸上肌肉抖动着,“有同志们活着,就有我。只要多留一个战士的

生命,就给革命事业增加一份力量,拿出来分掉!”

这掺上一点青稞面的热水,分到战士们的手中。战士们流泪了,这不足半碗的青稞面,是周副主席的心意和生命啊!

战士们又上路了,在茫茫的草地上。行进着摧不垮的钢铁红军。

2张思德吃毒草救人的故事

部队进入草地后,由于环境、气候非常恶劣,使得草地行军十分艰难。而更要命的是缺衣少食,不少红军就因此长眠在了草地上。 眼看掉队、牺牲的同志越来越多,朱总司令令人将自己的坐骑也杀了,分给通信班、警卫班的同志做口粮,还向身边的同志发出了“尝百草”的号召,以使大家在茫茫草地上,寻找出一些无毒、可以食用的野菜、野草,渡过饥饿的难关。然而,要尝出一种能吃的野草、野菜,是要冒中毒的危险的。张思德在“尝百草”活动中,总是抢在他人之前。据张显扬回忆:“有一回,部队在一片水草丰盛的沼泽旁宿营。一个小战士来到水塘旁,突然高兴地叫起来:‘野萝卜!野萝卜!’张思德过来一瞧,果然,离水塘不远的地方长着一丛丛野草,叶子绿,形状跟萝卜叶子差不多。那个小战士兴冲冲地跑过来,拔起一棵就往嘴里送。张思德忙赶上去。一把夺过来,先放到自己的嘴里,细细嚼了嚼,味道又甜又涩。不一会儿,张思德感到有些头晕脑胀,全身无力,紧接着,他肚子一阵绞痛,大口呕吐起来。他急忙对小战士说:‘这草有毒,快,快告诉??’没等把话说完,张思德就摔倒了,一时失去了

知觉。半个多小时以后,张思德慢慢醒来,模模糊糊地看见小战士端着瓷缸蹲在跟前,他急忙说:‘不要管我,快去告诉其他同志。’”张思德就是这样把生的希望让给同志们,把牺牲的危险留给自己。很快,这件事被朱总司令知道了,他表扬了张思德。

3一袋干粮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感到十分疲惫。这一阵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忽然,看见前边有个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小鬼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 “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骑一段路再说!” 小鬼倔强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跑的姿势。 “那,我们就一块儿走吧。” “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

递给小鬼,说:“你把它吃了。” 小鬼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我比 你还多呢。” 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他骑在马上,心情老平静不下来,从刚才遇见的小鬼,想起一连串的孩子。从上海、广州直到香港的码头上,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一个个浮现在他眼前。 “不对,我受骗了!”陈赓同志突然喊了一声,立刻调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来的路奔跑起来。等他找到那个小鬼,小鬼已经倒在草地上了。 陈赓同志吃力地把小鬼抱上马背,他的手触到了小鬼的干粮袋,袋子硬邦邦的,装的什么东西呢?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就在这个时候,小鬼停止了呼吸。 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鬼,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陈赓啊,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

篇三:红军长征故事

红军长征故事摘选

※ 红军将士 顽 强乐观―― 二万五千里长征轶事

在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不只有血雨腥风,具有大无畏英雄气概的红军将士表现出顽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 为中国革命立下 了 大功--红 25 军长征

? 红流奔涌卷 巨 澜 —— 听老红军谢家祥讲长征的故事

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发生过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70 周年的日子里,笔者采访了朱德元帅的次孙朱和 平。朱和平曾在爷爷朱德身边生活了 16 年,和奶奶康克清一起生活了 40 年。爷爷和奶奶给他讲过数不清的长征故事,这里记述的是反映红军 乐观主义精神的几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高原运动会

红军在炉霍期间,为了活跃长征途中的部队生活,鼓舞士气,朱德总司令倡议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运动会。在这次运动会上,最别出心裁的 项目,要数朱总司令提议增设的烧牛粪比赛了。

这次运动会内容十分丰富,有球赛、赛跑、跳高、跳远、跨越障碍,有刺杀、投弹、骑兵表演,也有识图、测距、识别和利用地形地物。整 个比赛场上,掌声、笑语,刺杀的吼声、战马的嘶鸣声交织在一起,其势犹如云水翻卷,风雷激荡。

运动会从 5月1日 开始一直到 5 月 3 日 ,仍还在进行。 5 月 3 日下午 ,进行了最后一个项目:烧牛粪比赛。这是朱总司令建议增设的 一个项目。因为部队不久就要进入草地了,朱老总根据自己的经验,得知茫茫草地不但无粮可补,有时连柴火也难找到,只能用牛马粪作燃料, 用来烧水作饭。他对大家说: “ 别小看这烧牛粪,不懂门道还真烧不好。 ”

这个项目的比赛规则是,看谁先点着升起火苗。比赛开始了,随着点火的信号声响起,数千名红军战士几乎在同一时间划着了火柴。一会儿 ,宽阔的平地上到处冒起了青烟。青烟越拉越长,越滚越大。数千条烟龙汇合在一起,翻动飞腾,直上青天。一直在观看比赛的朱总司令和徐向 前总指挥,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他们高兴的是,广大红军指战员又掌握了一项草地生存的本领。

织毛线活比赛

1935 年 4 月 27 日 ,贺龙、任弼时等率领红二、六军团胜利渡过金沙江。朱总司令闻讯,立刻领衔发去贺电。

喜讯传开,炉霍顿时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高兴之余,大家心里又犯难了:战友就要到了,他们历尽艰辛,远道而来,总该有份礼物表表心 意吧!可当时四方面军的同志,在川康一带的雪山草地转战数月,除了身上褴褛的衣衫外,哪里还能拿出一件像样的东西?

又过了 3 天,总供给部传来一个通知:让各单位派人去领羊毛。原来,自从得到即将和二、六军团在甘孜会师的消息后,朱总司令和总部其他 首长一起就怎样做好迎接二、六军团的工作作了具体、周密的安排。朱总司令考虑到二、六军团的同志从南方过来,不久就要进入人烟稀少,气 候多变的草地,迫切需要御寒的衣物。他指示供给部门,迅速把以往缴获的羊毛分到每个指战员手中,动员大家织袜子、手套、毛衣、毛裤,作 为会师的见面礼。

在朱总司令的倡导和带动下,红四方面军从上到下开展起一个热火朝天的织毛线活比赛。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实践,一件件成品从官兵们手 中源源不断地产生并交了上来。朱总司令看后十分高兴,经常表扬一些织得快、技术好的同志,还组织各单位推荐一些质量较高的毛线织品,让 大家互相传着学习。

红二、六军团转战湘、鄂、黔、滇、康 5 省后,于 6 月抵达甘孜。会师那天,当红军总部和四方面军的指战员郑重地献上早已准备好的2 万余件羊毛织品时,二、六军团的同志们深受感动,眼里含满了难以抑制的喜悦泪水。

担架上拔河

1935年 2月,为掩护中央纵队渡过湘江,红三军团五师十五团团长白志文不幸被敌人的子弹击中了右肺,进入中央纵队休养连的伤员班被担 架抬着随队前进。

除了白志文外,当时的伤员班有 5 个人:被炸伤了左胸的团长李寿轩,被炸断了一条腿的师政委钟赤兵,被炸伤了一只脚的师长张宗逊, 被炸伤了腰椎的团长文年生,在一次战斗中伤了左腿的团长姚喆,都是伤势很重的重伤员。

部队渡过金沙江后,彻底把敌人甩在了金沙江的对岸,行军途中歌声笑声也多了起来。虽说伤员班的人员都是团以上干部了,但也都是 20 多岁的小伙子,躺着几天不说话,憋得实在难受。

“ 白团长,唱支歌子吧?躺得心烦 ??” 李寿轩团长侧躺在担架上对白志文说。听了李团长的话,白志文扯开嗓子唱了起来: “ 十月 里来秋风凉,红军准备远征忙,星夜渡过于都河,新田、古陂打胜仗! ”

白志文一唱完,立刻就喊: “ 姚团长的江西民歌唱得好! ” 钟政委、李团长马上响应,逼得姚团长唱了起来: “ 送得哥哥前线去,做 双鞋子送给你,鞋上绣了七个字,红军哥哥万万岁! ”

听他们这么一闹,伤员班的同志们都扯开喉咙唱了起来。直到大家唱得都没了词,姚团长提议到: “ 能搞点体育活动就好喽!躺着不动, 全身酸疼。 ”

白志文灵机一动,顺手把一只拐杖伸到他的担架上说: “ 咱俩拔河比赛! ” 姚团长抓住了白志文的拐杖,双方较上了劲。白志文因为肩 上有伤,不敢用劲,被姚团长一下子拽下了担架。担架员急忙把白志文扶上去说: “ 首长,摔坏了,我们可负不起责任。 ”

白志文说: “ 为了不使担架员同志为难,到了宿营地,咱俩再拔,三局二胜! ”

第二天,部队到了一个村子里宿营后,他俩又赛上了,最终还是姚团长把拐杖夺了过去。

来源:《解放军报》

新华社北京11月1日电红25军原属红四方面军建制。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苏区向川陕边转移后,中共鄂 豫皖省委将留在苏区的部队重建红25军。蒋介石集中重兵对鄂豫皖苏区进行连续 “ 清乡 ”“ 清剿 ” 和 “ 围剿 ” ,红25军进行了艰 苦的斗争,部队受到很大损失,根据地人口锐减。中共中央先后发出指示和训令,指示红25军在情况严重时,可进行战略转移,创建新的苏区 。1934年8月,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派程子华到鄂豫皖苏区工作。

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精神,鄂豫皖省委于11月11日召开常委会,讨论红25军实行战略转移的问题。决定红25军向平汉铁路以西的桐柏 山区和伏牛山区转移;红25军进行整编,撤销师的建制,直辖4个团,程子华任军长,吴焕先任政治委员,徐海东任副军长;为宣传党的抗日 主张,扩大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行动中部队对外称 “ 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 ” ;留下部分红军(不久组成红28军)坚持原地 斗争。

1934年11月16日,红25军共2900余人,由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向平汉铁路以西转移,开始长征。17日晚,从信阳 以南东双河至柳林间越过平汉铁路。后经歇马岭、独树镇等战斗,突破国民党军的重重拦阻,于12月上旬经河南省卢氏县境进入陕西省雒南( 今洛南)地区。12月10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雒南县庾家河召开常委会议,决定在鄂豫陕边界创建苏区,并将中共鄂豫皖省委改为鄂豫陕省 委。随后,红25军在鄂豫陕边界的郧西、卢氏、雒南、镇安之间地区,开展创建苏区的工作。至1935年5月,经过蔡玉窑、文公岭、荆紫 关、袁家沟口等战斗,粉碎了国民党军的两次 “ 围剿 ” ,建立了鄂豫陕苏区,部队发展到3700余人。

1935年7月15日,中共鄂豫陕省委召开会议,决定率红25军主力西征北上,到陕甘苏区会合红26军,集中力量消灭敌人,并配合 红一、红四方面军的北上行动;留下红74师坚持原地斗争。16日,红25军从西安以南的沣峪口出发,继续长征。8月3日,红25军进入

甘肃,攻占两当县城。随即北上,11日北渡渭河,进占秦安,威逼静宁,切断了西(安)兰(州)公路交通。17日攻占隆德,尔后翻越六盘 山,向东挺进。21日,在泾川县的四坡村与拦截之国民党军1个团激战,将其全歼。战斗中,政治委员吴焕先牺牲。30日,经华亭县安口窑 北进。9月15日到达陕甘苏区的永坪镇,次日同西北红军第26、第27军会师,结束长征。18日,红军第25、第26、第27军合编为 红军第15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治委员。红25军改编为第75师。毛泽东曾称赞红25军的远征为中国革命立下了大功。

来源:新华社

每当提起 “ 吃水不忘挖井人 ” 这句话,瑞金籍的老红军、原福州军区顾问谢家祥便会想到当年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 —— 瑞 金沙洲坝的那口 “ 红井 ” 。近日,在福州某部大院,笔者慕名来到 “ 将军楼 ” ,采访这位 “ 红色土地上的儿子 ” 。从红军在沙洲坝 挖水井,到长征途中的湘江之战、三过草地, 92 岁高龄的谢将军滔滔不绝地向我们娓娓道来 ??

1933年5月,正赶上红军扩编,不满 20 岁的谢家祥带着 7 个同伴报名参加了红军。第二年便成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长征途中,谢家祥经历最艰苦、最激烈的一仗要数湘江之战。 1934 年 11 月 25 日 ,谢家祥所在部队行至距湘江边还有几十里时,突然 接到上级命令,必须赶在当晚 11 时以前渡过湘江,掩护主力继续前进。那天快做好的饭也没有来得及吃,部队就立即分成十余路纵队向湘江边 跑步前进。敌人逼得很近,流弹在空中呼啸而过。第四天中午,军团到达了渡口,渡过了湘江,较好地掩护了后面的大军过江。谢家祥叙述他当 时的工作情景,他跟随团首长身边跑前跑后,处在高度的紧张和疲劳之中。他见到军委和部队发来的电报都标有 “ 火急 ” 、 “ 十万火急 ” 、 “ 万万火急 ” 等字样,内容都是描述红军子弹打光了、刺刀拼弯了、枪托砸坏了及部队伤亡、缴获数字等。

谢家祥说,由于张国焘的错误路线,他经历了三过草地、二爬雪山的艰难岁月。草地行军难于上青天,每过一次草地就面临一次死亡威胁。

1935 年 7 月,部队第三次过草地,因路程远、时间长,所带的粮食远不能满足需要。为了生存,部队严格控制粮食定量,粮食不够就挖野 菜,有时连野菜也挖不到,便饿着肚子走,实在难忍就把牛皮烤焦充饥,说到这里,将军脸上流露几分苦涩: “ 我当时把皮鞭烤着吃,也不知 道是什么滋味,反正能充饥就行。 ”

在那种恶劣的自然环境里,大家担心的就是生病,因为无任何药品,完全靠自身的支撑能力,否则会就地倒下。谢家祥说,刚进草地,正遇 上连续下雨,多日的雨淋和露宿,使他一直高烧不退,浑身无力。眼看就要 “ 安家 ” 在草地上了,就在这时候,部队奉命向后进行休整,就

是短短几天的休息,使他的身体渐渐好转,从而渡过了生命的难关。

回忆结束后,老将军仍处在兴奋中。他提笔写下了毛主席 “ 不到长城非好汉 ” 诗句。并在红军军旗上深情地签名留念,随后又拉着夫人 刘德玉的手说: “ 这军旗是用鲜血染红的,我们是长征见证人。在军旗下留个影更有意义。 ” (王银茂)

来源:江西日报


红军长征的故事10字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3579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