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外科正宗

时间:2016-12-31 13:29:48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外科外治方剂20首

太乙膏《外科正宗》

组成:玄参 白芷 归身 肉桂 赤芍 大黄 生地 土木鳖 阿魏 轻粉 柳槐枝 血余炭 铅丹 乳香 没药 麻油。

用法:隔火炖烊,摊于纸上,随疮口大小敷贴患处

功用:清热解毒,活血散癣,杀虫止痒,消肿止痛,助肉新生 主治:湿热郁结而致气血壅滞不通未溃或已溃的痈肿疮疡,疔毒流注,疥疮,湿疹等局部红肿热痛或搔痒不止,或肿势高凸,中有脓头,或有波动感,伴有恶寒发热,口渴,舌白或黄,脉弦数等病症。同时,兼治溃脓后,疮面肉色灰白,流溢秽臭脓水,新肉不生,经久不愈之慢性病证。

主要用于治疗急慢性皮肤化脓性感染、毛囊炎、疖、蜂窝组织炎、淋

巴结炎、急性乳腺炎、多发性脓肿、湿疹、疥疮感染等多种皮肤感染性疾病。

回阳玉龙膏《外科正宗》

组成:草乌 干姜各90g 赤芍 白芷 南星各30g 肉桂15g

用法:上药研末,用热酒调敷。亦可掺于膏药内贴之。

功用:温经回阳,活血止痛

主治:一切阴证疮疡,阴疽发背,痰湿流注,鼓椎风,伤损久痛,风

湿冷痹

冲和膏《外科正宗》

组成:紫荆皮(炒)150g,独活90g,赤芍60g,白芷30g,石菖蒲45g研细末。

主治:痈疽、发背、疮疖、流注、发颐等诸肿毒初起,红肿硬痛,或漫肿无头,积日不消,冷热不明

红油膏(经验方)

组成:红信250克,棉子油2500毫升,黄蜡250-500克。

制法:先将红信捣成细粒,与棉子油放入大铜锅内,置煤球炉或炭火上,熬至红信呈枯黄色,离火待冷。除去药渣,再加温放入黄蜡(冬用250克,夏用500克)熔化,离火,调至冷成膏。

主治:银屑病静止期。

用法:薄薄涂上一层,使用时先试涂一小片,观察有无过敏反应,如有反应即停用,大面积银屑病勿用。

红油膏(经验方)

组方:凡士林30克、九一丹30克、铅丹4.5克。先将凡士林烊化,然后徐徐将两丹调入和匀成膏,与纱布共放铝盒高压消毒后备用。 功效:祛腐生肌。

适应证:用于乳腺癌术后切口溃疡不敛。

用法:外涂患处。

生肌白玉膏(经验方)

组方:熟石膏9份 制炉甘石1份 熟石膏研粉,加入制炉甘石粉和匀,以麻油少调成膏,再加凡士林使成70%的软膏。

功用:润肤,生肌,收敛。用于溃疡 腐肉已尽,疮口不敛者。

用法:将膏少许匀涂纱布上外敷,并可掺其他生肌药粉于药膏上,效果更佳。 黄连膏《医宗金鉴》

组成:黄连9g,当归15g,黄柏9g,生地30g,姜黄9g,麻油360g,

黄蜡120g,

制法:用香油360克,将药煠枯,捞去滓;下黄蜡120克溶化尽,用夏布将油滤净,倾入瓷碗内,以柳枝不时搅之,候凝为度。

功用:清火解毒。

主治:治肺经壅热,上攻鼻窍,聚而不散,致生鼻疮,干燥肿疼,皮肤湿疹,红肿热疮,水火烫伤,乳头碎痛。

生肌玉红膏《外科正宗》

组成:当归5份 白芷1.2份 白蜡5份轻粉1份 甘草3份 紫草半份 血竭1份 麻油40份

用法:先将当归、甘草、紫草、白芷四味,入油浸三日,置锅内熬煎微枯色,过滤去渣,将油复入锅内煎滚开,入血竭化尽,次下白蜡,微火化开。用茶杯四个,预放在凉水中,将膏分作四份,倒入茶杯内,候片刻,放入轻粉,每杯3克,搅匀即成。使用时将膏匀涂纱布之上,敷贴患外。

主治:适用溃脓之后。

黑布膏《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组成:老黑醋250g,五倍子100g,蜈蚣1条,蜂蜜100g。

主治:瘢痕疙瘩。

用法:老黑醋半斤,放入砂锅熬制成蜂蜜状,放入五倍子细粉末2.8钱,

蜈蚣一条(磨为细粉),蜂蜜1两,一并加入老黑醋内。调制为糊状即可。

用时先将黑膏涂在蟹足肿上,再贴上黑布,每日换1次

金黄散《医宗金鉴》

组成:大黄、黄柏、姜黄、白芷各2500g,南星、陈皮、苍木、厚朴、

甘草各1000g,天花粉5000g共研细末。

功用:消肿止痛、清火解毒。

主治:痈疽,发背,诸般疔疮,跌仆损伤,湿痰流毒,大头时肿,漆疮,火

丹,风热天疮,肌肤赤肿,干湿脚气,乳痈,丹毒等。

玉露散《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寒水石 石膏各15克 甘草(生)3克

用法:上同为细末。每服1~3克,食后用温汤调下。

功用:清热除烦,和中止泻。

主治:小儿伤热吐泻;中暑昏迷,烦渴不止,心躁体热,头疼。小儿热痱。

青黛散(经验方)

组成:冰片、薄荷、儿茶、甘草、黄连、硼砂、青黛、人中白。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用于治疗口疮,咽喉肿痛,牙疳出血等症

先用凉开水或淡盐水洗净口腔,将药少许吹撒患处,一日2~3次 升丹《医宗金鉴》组成:水银30g 火硝120g 白矾30g 雄黄 朱砂各15g 皂矾18 g

升华法制成主要成分是氧化汞别名 红升丹、黄升丹、三仙丹、升药、红粉

功用:提脓拔毒,化腐生肌

用法:掺疮口中,也可用药线蘸药插入,一般用熟石膏稀释成九一丹、八

二丹七三丹五五丹等应用

主治:各类瘘管、皮肤恶疮。痈疖、肿瘤、淋巴结核、骨髓炎、乳腺炎、

慢性溃疡、术后感染等。

白降丹《医宗金鉴》

组成:朱砂 雄黄各 水银 硼砂 火硝 食盐 白矾 皂矾

主要含氯化汞及氯化亚汞的混合结晶。其含量比例依生产方法而有不同。

主治:"治痈疽发背,一切疔毒。水调敷疮头上,初起者立刻起疱消散,

成脓者即溃,腐者即脱,消肿。

"提脓拔毒,退管生肌:煅石膏九分,白降丹一分。共研极细,用棉纸拈作药线,润以面糊,将丹拌上,插入脓管,或撒疮上,以膏贴之。(《外科正宗》九一丹)

外用:研末撒疮头上,或合他药研末调涂,或作药拈。

黑虎丹《外科诊疗学》

组成:磁石(醋煅)一钱五分,母丁香、公丁香(炒黑)各一钱,炒全蝎、

炒僵蚕、蜘蛛(炒炭)各七只,炙穿山甲三钱,炙蜈蚣二钱。为细末,再加牛黄二分、冰片一钱、麝香五分,研细和匀,每用少许,掺疮头上,外盖太乙膏,隔日一换。

主治:治大证顽毒,并无恶肉,而脓水频仍,经久不愈;及疗疮初起方。 生肌散(经验方)

组成:象皮、血竭、赤石脂、乳香、龙骨、冰片、没药上药各为细末。 功用:生肌止痛。

用法:散剂:患部用温开水洗净后,撒药少许,或用温开水调敷 主治:疮毒溃后,久不收口,下肢溃疡,褥疮

八宝丹《疡医大全》

组成:珍珠3克 牛黄1.5克 象皮 琥珀 龙骨 轻粉各4.5克 冰片0.9克 炉

甘石9克 用法:上药共研极细,瓷瓶密贮。每用少许,掺疮面,上以膏药或油

膏盖贴。

功用:生肌敛疮。

主治:一切渍疡,脓腐已净而须收口者。

平胬丹《外科诊疗学》

组成:乌梅肉(煅存性) 月石各4.5g 轻粉1.5g 冰片0.9g 研极细末 功用:腐蚀平胬。

主治:用于疮疡有胬肉突出,障碍排脓者,用之可使胬肉

海浮散《外科十法》

组方:乳香(制)、没药(制)各等分,共研极细末,备用。

功效:生肌,止痛,止血。

适应证:用于乳腺癌溃破。

用法:将药粉掺于患处,外敷生肌玉红膏或红油膏。

篇二:外科题目

执业(助理)医师《中医外科学》考试复习要点

第一单元 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

【要点】

1、最早外科病名记载---殷商甲骨文。

2、现存最早医书---《五十二病方》。

3、周代外科成为独立专科。

4、世界上最早的进行死骨剔出术和剖腹术的外科学家---华佗。

5、《内经》贡献:(1)病因病机。(2)截趾术。

6、《伤寒杂病论》---大黄牡丹皮汤---临床实用派。

7、现存第一部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

8、《肘后备急方》---(1)含碘食物治甲状腺疾病。(2)被动免疫法。

9、《诸病源候论》---疥虫;炭疽。

10、《千金方》---临床实用百科全书;葱管导尿;脏器疗法。

11、《外科精要》---陈自明。

12、《外科精义》---齐德之。26部脉象与外科相联系。

13、《世医得效方》---创伤外科专著。危亦林著。

14、《理瀹骈文》---清.吴师机,专论外治专著。

15、《霉疮秘录》---明.陈司成,梅毒专著。

16、汪机.《外科理例》---首创玉真散。

17、正宗派---明.陈实功《外科正宗》。“列证最详,论治最精”;重视脾胃。

18、全生派---清.王维德《外科全生集》。阴阳辨证;尤重阴证;创立名方:阳和汤,阳和解凝膏等。

19、心得派---清.高锦庭《疡科心得集》。温病学说;三焦部位辨证;犀角地黄汤、紫雪丹、至宝丹治疔疮走黄。

【历年真题点津】

1.中医外科成为独立专科的年代是

A.商代;B.周代; C.秦代 ;D.汉代;E.明代。

答案:D

解析:中医外科成为独立专科的年代是汉代。

2.世界上最早的进行死骨剔出术和剖腹术的外科学家是

A.扁鹊;B.郑玄;C.华佗;D.孙思邈;E.张仲景。

答案:C

解析:华佗第一个应用麻沸散作为全身麻醉剂,进行死骨剔出术和剖腹术。

3.我国最早提出治疗脱疽用截肢手术法的专著是

A.《刘涓子鬼遗方》B.《五十二病方》;C.《金创瘼疚方》;D.《山海经》;E.《内经》。 答案:E

解析:《内经》最早提出用截肢手术法治疗脱疽。

4.吴师机《理瀹骈文》的主要内容是

A.创立了以阴阳为主的辨证论治法则;B.立论以鉴别诊断为主;C.专述药膏的外治法;D.以温病学说进行辨证治疗;E.提出了“治外必本诸内”的思想。

答案:C

解析:《理瀹骈文》载方1 500余首,以膏药疗法为主,专述药膏的外治法。

5.提出“治外必本诸内”思想的专著是

A.《外科正宗》;B.《外科理例》;C.《外科启玄》;D.《外科秘要》;E.《诸病源候论》。 答案:B

解析:汪机的《外科理例》提出“治外必本诸内”,的思想。

6.明代最有影响的中医外科学著作是

A.《外科正宗》;B.《疡科心得集》;C.《外科大成》;D.《外科全生集》;E.《徼疮秘录》。

答案:A

解析:《外科正宗》内容丰富,条理清晰,“列证最详,论治最精”对中医学的发展影响很大。

第7~8题共用题干

A.汪机;B.高锦庭;C.陈实功;D.王洪绪;E.吴师机

7.首先将瘟病学说引进外科领域的是

8.创立了以阴阳为主的辨证论治法则的是

答案:7.B 8.D

解析:高锦庭辨证用药受到了瘟病学说的影响;王洪绪创立了以阴阳为主的辨证论治法则,把外科疾病分为阴阳两类。

[模拟题]

题目:外科病名的最早记载见于( )

A.《五十二病方》

B.《刘涓子鬼遗方》

C.甲骨文

D.《黄帝内经》

E.《周礼》

答案: C

题目: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是( )

A.《黄帝内经》

B.《金创瘛疚方》

C.《肘后备急方》

D.《刘涓子鬼遗方》

E.《五十二病方》

答案:E

题目:最早提出用截趾手术治疗脱疽的是( )

A.《外科正宗》

B.《五十二病方》

C.《中藏经》

D.《世医得效方》

E.《黄帝内经》

答案: E

题目:《刘涓子鬼遗方》的作者是( )

A.危亦林

B.龚庆宣

C.葛洪

D.王怀隐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B

题目: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外科专著是( )

A.《灵枢》

B.《五十二病方》

C.《外科精要》

D.《世医得效方》

E.《刘涓子鬼遗方》

答案: E

题目:用水银治疗皮肤病最早见于( )

A.《刘涓子鬼遗方》

B.《肘后备急方》

C.《千金方》

D.《霉疮秘录》

E.《外台秘要》

答案: B

题目:世界上最早应用含碘食物治疗甲状腺疾病的记载见于(

A.《五十二病方》

B.《伤寒杂病论》

C.《刘涓子鬼遗方》

D.《诸病源候论》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C

题目:《外科精要》的作者是( )

A.齐德之

B.陈自明

C.汪机

D.王维德

E.马培之

答案: B

题目:集膏药外治法大成的文献是( )

A.《理瀹骈文》

B.《外科全生集》

C.《外台秘要》

D.《洞天奥旨》 E.《外科传薪集》

答案: A

题目:被后世医家誉为“列证最详,论治最精”的外科著作是(

A.《外科大成》

B.《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

C.《外科正宗》

D.《外科精义》

E.《外科理例》

答案: C

题目:提出“外疡实从内出论”观点的医家是( ) ) )

A.陈实功

C.王维德

B.巢元方

D.高锦庭

E.汪机

答案: D

题目:最早使用截趾术治疗脱疽的是( )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太平圣惠方》

D.《世医得效方》

E.《千金方》

答案: A

题目:“五善七恶”学说最早见于( )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太平圣惠方》

D.《世医得效方》

E.《千金方》

答案: C

题目:我国第一部梅毒学专著是( )

A.《外科理例》

B.《霉疮秘录》

C.《外科秘录》

D.《理瀹骈文》

E.《外科传薪集》

答案: B

题目:专述膏药外治法的著作是( )

A.《外科理例》

B.《霉疮秘录》

C.《外科秘录》

D.《理瀹骈文》

E.《外科传薪集》

答案: D

题目:《疡科心得集》的作者是( )

A.王怀隐

B.吴师机

C.王维德

D.陈司成

E.高锦庭

答案: E

题目:《理瀹骈文》的作者是( )

A.王怀隐

B.吴师机

C.王维德

D.陈司成

E.高锦庭

答案: B

题目:《外科精义》的作者是( )

A.王维德

B.齐德之

C.陈自明

D.朱震亨

E.陈实功

答案: B

篇三:外科修订版

1、我国第一部外科专著(《金创瘛疭方》) 2、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

3、提出“五善七恶”的著作是(《圣济总录》) 4、正宗派的代表(陈实功)《外科正宗》

5、全生派的代表(王维德) 《外科证治全生集》 6、心得派代表(高锦庭)《疡科心得集》

1、疡――是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

2、疮疡――广义指一切浅显外科疾患。狭义指感染因素引起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3、肿疡――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

4、溃疡――一切外科疾病溃破的疮面

5、胬肉――疮疡溃破后,出现过度生长高突于疮面或暴翻于疮口之外的腐肉

6、痈――气血被邪毒壅聚而发生的化脓性疾病

7、疽――气血被毒邪阻滞而发于皮肉筋骨的疾病

8、根盘――肿疡基底部周围之坚硬区,边缘清楚

9、根脚――肿疡之基底根部

10、护场――在疮疡的正邪交争中,正气约束邪气使之不外散

11、痰――发于皮里膜外、筋肉骨节之间的或软或硬、按之有囊性感的包块。

12、结核――泛指一切皮里膜外浅表部位的病理性肿块

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有:外感六淫,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外来伤害,劳伤虚损,感受特殊之毒,痰饮淤血

外科疾病的发病机理有:邪正盛衰,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失和

成脓的特点:疼痛,肿胀,温度,硬度

确认成脓的方法:接触法,透光法,点压法,穿刺法,B超

(一)内治总则――消、托、补(初起、成脓、溃后)

清热法:,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

和营法:桃红四物汤,大黄蛰虫丸

内托法:透托法(透脓散)、补托法(托里消毒散)。

(二)外治法

1、膏药――适用于一切外科病症初起、已成、溃后各个阶段。

太乙膏、千捶膏,阳和解凝膏,咬头膏。

2、油膏――肿疡期;溃疡期;

肿疡期:金黄膏、玉露膏,冲和膏,回阳玉露膏。

溃疡期:生肌玉红膏、红油膏、生肌白玉膏。

3、箍围药――肿疡初期促其消散

4、掺药 消散药:阳毒内消散、红灵丹

拔脓祛腐药:升丹,不含升丹的药:黑虎丹

腐蚀药:白降丹,枯痔散,三品一条枪,平胬丹。

祛腐生肌药(回阳玉龙散、月白珍珠散、拔毒生肌散);升肌收口药(生肌散、八宝丹)

5、酊剂――疮疡未溃及皮肤病

6、洗剂――适用于急性、过敏性皮肤病

切开法,切口选择。挂线法,适应症结扎法, 适应症

一、疖 < 3cm

有头疖:患处皮肤有一红色结块,灼热疼痛,突起根浅,中心有一脓头

无头疖:无脓头,触之疼痛

蝼蛄疖:多见于儿童头部。多发型,头皮窜空。可采用“十”字切开法治疗。

二、疔 3-6cm

1.颜面部疔疮 易并发“走黄”。 与疖鉴别,有无根脚。

治宜清热解毒。初期,五味消毒饮。

承浆疔(发于颏部),虎须疔(发于人中两旁)。

2.手足疔易损筋伤骨。

蛇头疔(手指末节)透光验脓法。蛇眼疔不易走黄。

蛇肚疔发于指腹,指微屈而难伸。

蛇背疔生于手指甲后。 托盘疔发于掌心;沿爪疔发于甲沟旁,

其外治法切口选择

3.红丝疔 易走黄。挑刺疗法(砭镰法) 用三棱针沿红线寸寸挑断,令微微出血。

三、痈 6-9cm

(委中毒)具有局部光软无头,红肿疼痛,易肿,易脓,易溃,易敛的特点。(7天成脓) 颈痈 病因病机是风温、风热挟痰蕴结少阳、阳明之络。(形如鸡卵)

初起:牛蒡解肌汤或银翘散加减。

四、发(西医的蜂窝组织炎)

锁喉痈:结喉之处肿势散漫,坚硬灼痛,壮热口渴,吞咽困难。(仙方活命饮)

臀痈:肌肉注射引起。

五、有头疽9-12cm西医的痈

项、背部 (内外邪毒互相搏结)蜂窝状,兼见全身症状。

“对疽、发背必以候数为期,七日成形,二候成脓,三侯脱腐,四候生肌。”

三陷证:火陷型多发于1-2候,干陷型2-3候,虚陷型4候。

六、丹毒

本病病因,血热火毒。发于胸腹腰胯部者,多挟肝脾郁火。

内发丹毒,生于躯干部;流火,发于小腿足部;赤游丹毒,新生儿臀部。

清热凉血解毒的治疗原则。

1、风热毒蕴;疏风清热结毒,普济消毒饮(发于头面部)

2、肝脾湿火;清肝泻火利湿。柴胡清肝汤、龙胆泻肝汤或化斑解毒汤(腋痈)

3、湿热毒蕴;利湿清热解毒。萆薢渗湿汤合五神汤(发于下肢)

4、胎火蕴毒:凉血清热解毒,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新生儿)

七、无头疽 1. 附骨疽,好发于儿童,多发于四肢骨干,以胫骨最常见。

具有疼痛彻骨,难消,难溃,难敛的特点。

2 .诊断:发病10-14天,X线摄片。

3. 治疗:清热解毒、化湿和营。五神汤

八、走黄与内陷

九、1. 有头疽易内陷。三陷证:火陷型多发于1-2候,干陷型2-3候,虚陷型4候。

2. 走黄 (邪盛)颜面部的疔疮易发生走黄。托盘疔。

九、瘰疬——临床表现

十、褥疮 好发于易受压和摩擦部位。——临床表现

1、气滞血瘀;理气活血,血府逐瘀汤

2、蕴毒腐溃;益气养阴、理湿托毒。生脉散、透脓散合萆薢渗湿汤

3、气血两虚;气血双补、托毒生肌。托里消毒散

男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肾;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胃。(肝、胃、肾经及冲任二脉) 检查乳房的时间,月经来潮第7-10天。

一、乳痈

2.病因病机: 乳汁淤积,肝郁胃热,感受外邪。

临床表现 1)初期:气滞热壅证:疏肝清胃,通乳消肿。瓜蒌牛旁汤(肝胃不和,胃热壅滞)

2)成脓:热毒炽盛:清热解毒,托里透脓。透脓散(乳房红肿热痛第10天左右成脓)

3)溃后:正虚毒恋证:益气和营托毒。托里消毒散

四、乳癖 (乳腺增生病)好发年龄25-45岁。乳头益液多为浆液样。

1.临床表现乳痛和肿块与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密切相关。常伴有月经失调。

2.乳癖疼痛以胀痛为主,多在经前加重,可随情绪变化,常涉及胸胁部或肩背部。

3.乳房肿块大多位于乳房的外上象限。可单发或双侧,质地中等,表面光滑,活动度好,多伴有压痛。

1)肝郁痰凝证:逍遥蒌贝散2)冲任失调证:二仙汤合四物汤

五、乳核 直径多在0.5-5cm之间。单发乳核应手术切除。 好发20-30岁。—临床表现

七、乳岩 肿块特点:无痛无热,皮色不变,质地坚硬,表面不光滑,推之不移。极易粘连, ——临床表现

一、 气瘿。——临床表现

1.病因:外因,饮食缺碘;内因,情志不畅。

2.特点随喜怒消长。弥漫性肿大。

二、肉瘿 (甲状腺腺瘤或囊肿——良性肿瘤)——临床表现

临床特点:结喉一侧或两侧结块,柔韧而圆,如肉之团,发展缓慢。好发青中年女性。 病因:由于忧思郁怒、气滞、痰浊、瘀血凝结而成。

第十单元 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1.原发性皮损:斑疹;丘疹;风团;疱疹;结节;脓疱。

继发性皮损:皮肤萎缩,溃疡,糜烂,痂,抓痕。

2.急性期无渗出:洗剂、粉剂、乳剂;渗出多用:溶剂湿敷。

3.血瘀的致病特点:皮损可出现肥厚、色素沉着、结节。

急性皮肤病与肺、脾、心;慢性与肝、肾有关。

一、热疮 (单纯疱疹)特点:皮肤粘膜交界处成群的水泡。因感受风热之邪。

二、蛇串疮 皮损特点:带状分布的红斑上成簇的水泡。好发于春秋季。

三、疣

鼠乳:发于胸背部有脐窝的赘疣。疣目:发于手背。跖疣:有角质环。

四、癣1.白秃疮:(白癣)

特点:秃发也能再生。皮损为在头皮有圆形或不规则的覆盖灰白鳞屑的斑片。常在距头皮0.3~0.8cm处折断。病发根部有白色菌鞘包绕。

2.肥疮:(黄癣) 皮损特点:形成永久性脱发,由于毛囊破坏。

3.鹅掌风 4.脚湿气

5.圆癣 (体癣)股癣 夏重冬轻。 皮损为钱币状红斑,丘疹、水泡,鳞屑、瘙痒。

6.紫白癜风(花斑癣)俗称汗斑。 好发于多汗体质青年。皮损为无炎症性斑块。好发于颈项、躯干多汗部位,有轻微痒感,常夏发冬愈。

五、疥疮 皮损好发于皮肤薄嫩和褶皱处,夜间剧痒,呈灰白色或皮色的隧道。

传染性很强,秋冬季多见。

六、湿疮 (湿疹)

1.特点:皮损对称分布,多形性损害,剧烈瘙痒,倾向湿润,反复发作,易成慢性。 慢性湿疮的皮损以苔藓样变为主。 浸淫全身,滋水较多者称浸淫疮。

2.病因病机:急性:湿热浸淫

七、接触性皮炎

特点:有明显的接触某物的病史。第一次接触的潜伏期4-5天以上。患者的体质因素导致。

1、风热蕴肤:疏风清热止痒。消风散

2、湿热毒蕴:清热祛湿,凉血解毒。龙胆泻肝汤合化斑解毒汤(伴发热、口渴)

3、血虚风燥:养血润燥,祛风止痒。当归饮子合消风散

八、药毒(药物性皮炎、药疹)

发病前用药史,有一定的潜伏期,皮损多形性。(麻疹型药疹)

1)湿毒蕴肤;清热利湿,解毒止痒。萆薢渗湿汤

2)热毒入营:清热凉血,解毒护阴。清营汤

3)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清热,增液汤合益胃汤

九、瘾疹 (荨麻疹)

1.皮损特点:瘙痒性风团,发无定处,骤起骤退,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

2.病因:禀性不耐,卫外不固,风邪乘虚侵袭;风寒、风热客于肌表;胃肠湿热郁于肌表;

气血不足,虚风内生。

1)风寒束表:疏风散寒止痒。麻黄桂枝各半汤

2)风热犯表:疏风清热止痒。消风散

3)肠胃湿热:疏风解表,通腑泄热。防风通圣散

4)血虚风燥:养血祛风,润燥止痒。当归饮子

十、牛皮癣 (银屑病)

皮损特点:呈圆形或多角形的扁平丘疹融合成片,极易形成苔藓样变。剧烈瘙痒,皮肤增厚。

1)肝经化火;疏肝理气,清肝泻火。龙胆泻肝汤

2)风湿蕴肤;祛风利湿,清热止痒。消风散

3)血虚风燥;养血润燥,熄风止痒。当归饮子

十一、猫眼疮(多形性红斑)

皮损多形性,具有虹膜样特征性红斑。

病因:先天禀赋不耐,腠理不密,感受不耐之物,搏于肌肤而成。

1)风寒阻络:温经散寒,活血通络。当归四逆汤

2)风热蕴肤:疏风清热.凉血解毒。消风散

3)火毒炽盛:清热凉血,解毒利湿。清瘟败毒饮合导赤散

4)湿热蕴结;清热利湿,解毒止痒。龙胆泻肝汤加减

十二、白庀(银屑病)

皮损:红斑上银白色鳞屑,有薄膜及露水样出血点。皮损超过发际。

病因:素体营血亏损,血热内蕴,化燥生风,肌肤失养而成。

1)血热内蕴:清热凉血,解毒消斑。犀角地黄汤(伴有口干喜饮,心烦易怒)

2)湿毒蕴阻:清利湿热.解毒通络,萆解渗湿汤

3)血虚风燥:养血滋阴润肤熄风。当归饮子

4)火毒炽盛证: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清温败毒饮加减

5)气血瘀滞证:活血化瘀,解毒通络。桃红四物汤

十三、粉刺

1)肺经风热:疏风清肺。枇杷清肺饮

2)肠胃湿热:清热除湿解毒.茵陈蒿汤

3)痰湿瘀滞;除湿化痰,活血散结。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

外治:皮疹较多者可用颠倒茶调。

十四、酒齄鼻

临床特点分红斑型、丘疹脓疱型、鼻赘型。

十五、 瓜藤缠(结节性红斑)

皮损:散在性皮下结节,鲜红或紫红色,境界清楚,不化脓也不溃破。

1)湿热瘀阻;清热利湿,祛瘀通络。萆薢渗湿汤合桃红四物汤

2)寒湿入络: 散寒祛湿,化瘀通络。阳和汤

十六. 红蝴蝶疮

病因:禀赋不耐,肝肾亏虚而成。

皮损:盘状红斑,圆形或不规则形鲜红色斑,边界清,边缘略高,中央萎缩。

1)热毒炽盛:清热凉血,化斑解毒。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

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六味地黄丸合大补阴丸、清骨散

3)气滞血瘀: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逍遥散合血府逐瘀汤

4)脾虚肝旺:健脾清肝。四君子汤合丹栀逍遥散

5)脾肾阳虚:温肾壮阳,健脾利水。附桂八味丸合真武汤

十七、淋病

临床特点:尿道口刺痛,尿道口排出脓性分泌物。

1、湿热毒蕴;(急性淋病)清热利湿,解毒化浊。龙胆泻肝汤(劳累后)

2、阴虚毒恋;(慢性淋病)滋阴降火,利湿祛浊。知柏地黄丸

十八、梅毒

病因:淫秽疫毒与湿热、风邪杂合所致。

1、肝经湿热;清热利湿,解毒驱梅。龙胆泻肝汤酌

2、血热蕴毒;凉血解毒,泻热散瘀。清营汤合桃红四物汤

3、毒结筋骨;活血解毒,通络止痛。五虎汤

4、肝肾亏损;滋补肝肾,填髓熄风。地黄饮子

5、心肾亏虚;养心补肾,祛瘀通阳。苓桂术甘汤

十九、尖锐湿疣

多发于阴茎龟头、冠状沟、系带处,皮损为淡红色柔软的表皮赘生物。

病因:秽浊之毒酿生湿热,下注皮肤粘膜。

1、湿热下注;利湿化浊,清热解毒。萆薢化毒汤

2、湿热毒蕴;清热解毒,化浊利湿。黄连解毒汤

二十、生殖器疱疹

二十一、艾滋病

第十一单元. 肛门直肠疾病

1.齿线:直肠粘膜与肛管皮肤之间形成一条不整齐的线。

2.肛管直肠环,手术时切断该环将引起肛门失禁。肛门内括约肌:括约肛门。

一. 痔

1. 外痔不易出血。结缔组织外痔症状是肛门异物感。血栓性外痔:肛周剧痛,呈暗紫色。

2. 内痔临床特点:便血。分期依据病程长短。

3. 截石位:内痔好发于3、7、11点;外痔好发于齿线一下,肛缘;混合痔,3、7、11点。

4. 治疗:硬化注射疗法的作用机制:使痔核纤维化萎缩。

贯穿结扎法:用于纤维型内痔。内痔结扎术后第7-9天(痔核脱落),嘱病人减少活动主要目的是,避免大出血。

静脉曲张性外痔多用静脉丛剥离术。 混合痔可行外痔剥离、内痔结扎术。。

四. 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1. 大多与肛门腺感染发炎有关(浅部脓肿:肛周红、肿、热、痛)。青壮年男性多见。

2. 破溃后易形成肛漏。

3. 手术:一次切开法:浅部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

挂线切开法:高位脓肿或马蹄形脓肿采用。


外科正宗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3577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