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读杜甫传有感

时间:2016-12-31 13:18:09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杜甫传读书报告

自信——读《杜甫传》有感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杜甫《登楼》

公元712年正月,春天的绿色脚步,缓缓移到伊洛河的下游,在黄河南岸巩县城东的瑶

湾村,一个新的生命伴随哭声而降临。他就是杜甫。谈及杜甫,一首首爱国诗歌无疑成为了

他最好的代名词。可是才华横溢的背后却埋藏着许多辛酸的故事 。公元747年,唐玄宗举行了一次特考,下诏征集天下凡对文学艺术有一技之长的人,杜

甫以为展示才华的机会到了,高兴地去应考了,然而,宰相李林甫却不喜欢新进人物,他怕

有才能的人进入朝廷,于是叮嘱主考官出了一些莫名其妙的试题,结果没有一个人能考上,

这下可把杜甫害苦了,把他多年的幻想破灭了,给了杜甫一个沉重的打击。 杜甫为了维持生活,开始给一些达官贵人写信,希望得到他们的赏识举荐,可是,— 他得到的却是冷水和白眼,杜甫还是没有放弃,为了述说自己的抱负,他写了一篇《三

大礼赋》给唐玄宗看,唐玄宗看了很满意,就要宰相李林甫再一次对他进行考试,然而李林

甫还是象以前一样,没给杜甫这个机会。杜甫又写唐玄宗献上了两篇赋,才得到了一个地位

很低的职务,这时,他已经四十四岁了。 作者笔下陈述的杜甫是我万分敬佩。他的文采固然是其中之一,但我最欣赏的是他的自

信。杜甫的仕途是很坎坷的,但他从来不会因为失败的打击而否认自己的才华。他自始至终

都坚持着,坚持着对国家的期望,坚持着对梦想的追求。如果说“诗仙”李白的作品能让人

沉浸于诗歌浪漫的美境,那么“诗圣”杜甫的笔墨却是让我们体味到诗的“自信”——将自

己的心寄予诗中的美丽。当看到杜甫是那么努力地追求梦想,是那么地坚信自己能行,我的

心就会不停地问自己:你自信吗?我的回答是犹豫的。因为自认为充满信心的我在读到杜甫

的那种信心后怯懦了,与之相比,我的自信似乎太过随 便,以至于忘了自信的根本动力——梦的追求。我想,这种领悟是这个平凡而又伟大的

诗人教会我的。

固然自信,杜甫却逃不了命运的捉弄。困苦的生活和家人的逝世也使杜甫获得了体验社

会的机会。他发现了统治的黑暗,他盼望着光明的苏醒。于是,他创作了一首首爱国诗歌,

用诗反对黑暗;用诗体恤民情;用诗报效国家。 一个爱国的诗人不足为奇,但杜甫确实值得传颂,是他面对痛苦有着挫而不妥的顽强意

志和坚强不屈的生活态度成就了他,是他的自信成就了他。 《杜甫传》给我的启发很大,它使我更加地热爱我的祖国,同时也热爱着我自己。生活

不管有多么艰苦,都有他的美。杜甫是最好的标榜。 或许贝多芬,爱迪生都会让我们感动,但我在杜甫的身上看到了一种别样的光辉,一种

爱国诗人都拥有却又有着微妙诧异的“自信”。我读了本好书,确实如此。篇二:唐诗三百首读书报告 唐诗三百首读书报告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是中国古典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

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唐诗对中华文明的独特影响。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唐诗三百

首是唐诗中的精华。韦伯就曾说“作为中国版图和文化的真正奠基人,唐王朝彪炳千古。”唐代诗歌流派众多,风格多样。著名诗派有山水田园派、边塞派、韩孟派、元白派等,

风格上呈现出雄浑、典雅、洗炼、自然、含蓄、豪放、飘逸等多姿多态的景象,唐诗意象的

选择、摄取极为广泛,凡社会生活、人物内心世界无不涉及,真实记录了唐代的社会史实,

表达了不同阶层人物的情感和愿望。唐诗以其意象的组合、意境的开拓,创造了中国古典诗

歌的最高审美境界,取得了后人难以逾越的艺术成就。 初唐的诗作弥漫着梁陈余叹,大都以建功立业为多,诗中充满了诗人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其中尤以初唐四杰的作品为最。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脍炙人口的名篇。盛唐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诗发展至顶峰时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伟大

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即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他们的诗雄视千古,为一代之冠,正如

韩愈所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诗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就描绘了一幅动人的画面,一座顶天

立地的香炉,冉冉地生起了团团的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明媚的阳光的照射下化成一

片紫色的云霞。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李白的诗歌飘逸洒脱,

流露出豪迈之情。

以王维、孟浩然代表的田园派和以高适、岑参代表的边塞诗派,推动这个时代诗歌到另

一高峰。山水田园诗,是佳山胜水的自然美在艺术上的再现,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给人以美的享受。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

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盛唐边塞诗则体现了一种阳刚之美。在边塞诗中,一方面以夸张对比衬托的手法对战争

残酷、环境恶劣进行展示,如“战士军前半生死”“黄金百战穿金甲”“孤城落日斗兵稀”。但

另一方面更凸显人面对战争时奔涌出的巨大精神力量。其中既有不屈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

保家卫国的豪情,还有在战场上建立功名的壮志。如“不破楼兰终不还”“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

“诗史”杜甫,在他飘泊四川时,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感人的诗句“白日放歌须纵

酒”意为白日里纵情高歌,还须开怀畅饮。这里“白日”也有唐王朝收复“蓟北”安史叛军

的老巢而转危为安的象征。杜甫经历了唐朝由胜转衰的历史过程,故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

政治黑暗,人民迭经盛衰离乱,饱受艰难困苦。在《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以花鸟拟人,移情于物,足见诗含蕴之丰富。在《江南逢李龟年》中,“正是江南好风景,落

花时节又逢君”。通过李龟年前后的遭遇,抒写世事沧桑之感,感情深藏不露,语及平淡,内

涵却无限丰满。江南,原应是诗人们所向往的快意之游之处,如今诗人真正置身其间,所面

对的竟是满眼凋零的“落花时节”,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使我们感受到那场浩劫给人们造成

的巨大灾难和心灵创伤。 中唐时期面对安史之乱后的现实,诗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了清醒的观察和思考所以这

个时候诗歌的主流是现实主义。白居易创作出一系列的如《卖炭翁》、《新丰折臂翁》等抨击

黑暗同情百姓疾苦的优秀诗篇,他的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深受群众喜爱,代表作有《长

恨歌》、《琵琶行》等。此外,李贺在意境和语言上的创新较为突出柳宗元、刘禹锡也是这

一时期有成就的诗人。

《寒食》是韩愈作得一首讽刺诗,但诗人的笔法巧妙含蓄。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

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这首诗首二句写仲春之色,后二句暗含讽喻之情。通

过描摹生活上的特权阶层,达到讽喻目的,含隐巧妙,入木三分使诗更含蓄更富于情韵。 晚唐正是大唐帝国日落西山之时,诗坛更多的诗歌显示了余晖之绚烂。“向晚意不适,驱

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的这首诗中,“夕阳”明显地含有国事日非的

忧虑,语浅意深。在这种自然物的变化中,传出了一种无奈的心境和惋惜的情绪。他就是以

象征性意象传达出沉重的悲剧感受。“小李杜”之一的杜牧想到自己空怀很大的抱负,而在晚

唐的政治环境中难以施展,想到友人张祜与自己一样怀才不遇,因而同病相怜,吟出“尘世

难道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这样的诗句。 诗歌,寄托着人类热切的希望,蕴含着人类丰富的感悟。唐诗作品风格各异,既有对神

话世界的丰富想象,又有对现实生活的细致描写;既有激昂雄浑的边塞诗,亦有沉郁厚重的

“诗史”,还有清新脱俗的田园诗。这些诗作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学成就的杰出代表,对我们研

究唐诗,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我通过对唐诗三百首的学习,我感受到了诗歌语言、文化的魅力,使我受益匪浅。

篇三:三国演义读书报告 《三国演义》读书报告

10110013229 王运(10计本)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

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每当这首

《临江仙》响起的时候,我总是会去想起那个个战火纷飞,英雄辈出的时代,令人神往,令

人神思。虽然三国已离我们远去,但三国时期那些故事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读完厚厚的一本三国演义,不禁感叹历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真的为读

者生动活现地演义了一个历史故事,让我学会了一些为人处世路。 三国演义之飞哥,在我们的眼中张飞就是一个比较厉害的莽夫,但是张飞其实是十分的

厉害的不止是功夫,智商也绝不会在刘备之下,在刚刚初出茅庐的时候,为什么他选择了刘

备,那是因为,刘备是皇室后宅,有权利复兴汉朝,而且他见刘备有着过人的才华,有十分

的有仁慈,同情天下 的百姓,所以认为这个人一定会出人头地。才与刘备结为金兰。所以说

张飞其实不是一个莽夫,不然的话,他是做不出这么准确的判断。在后面的张飞一人在板桥

上把曹操几十万大军只是一喝就把曹操吓的心惊胆颤,下令大军后退10余里。这也说明了张

飞的聪明之处,更精彩的是在后面,张飞于张頜大战,张飞久围不下,于是就像了一个两全

十美的办法,他成天不停的在帐前喝酒,张頜见了,心生出一计在晚上劫张飞的营寨,但是

就是在晚上劫营寨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已经上当了,于是张飞借此机会大举反攻,把张頜军

将打的丢盔卸甲,死伤无数张頜自己也身中数箭但是总算是逃出来了。这不也充分的表明的

张飞的聪明之处吗? 三国演义之曹操,曹操的生活是非常大胆的,非常奸诈的人。他误杀吕伯豪华的家人知

道错了,还要继续杀吕伯奢,其无情,在这一点上,到了晚上,他们离他而去,曹操后来说

的那句话很有意思:“我宁愿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但后来想想,如果他不是无情,,

吕伯的贵气如果我们正在与一些人来杀他,可曹操将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奸诈带来的只是瞬

间,李奸诈的性质将受到惩罚。后来,东城一群人将刺杀曹操,但不幸的是失败的。后来,

陆续有一些人刺杀曹操,但都失败了,由于一些意想不到的,否则,曹阿瞒不是全能的。曹

操给我的启示是,一个人不能太狡猾了。 与曹操截然相反的一个人物就是刘备了,他以仁义当先,他热爱百姓。刘备一生的行为

都与曹操相反,曹操奸诈,刘备仁义。刘备在落难时,还带着百姓逃命,他管理一个新野,或是徐州,都是布施仁政,得到百姓的爱戴。但不论是曹操还是刘备,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曹操失了一个吕韦,

祭奠时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独哭吕韦。他的谋臣郭嘉死后,他也十分痛心。刘备则更重视

人才了,起初赵云并不是刘家的将军,但他十分器重赵云,几次留他,后来终于归到了刘门

下,才使得那个扶不起的阿斗两次脱险。徐庶被曹操“拐骗”到那边,在送别时,刘备哭着

送别,还要砍掉挡在前面的竹林,后来徐庶才又回来推荐了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更是成为

聘用人才的典范。 说到这里,我又不得不说下诸葛亮这个人,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汉末徐州琅邪

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人,父诸葛珪曾为泰山郡丞,叔父诸葛玄为当时名士。诸葛亮兄诸

葛不共戴天瑾仕于吴孙权,拜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亮从弟诸葛诞仕于魏,为吏部郎,

累迁扬州刺吏、镇东将军、司空。兄弟三人“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得

其虎,魏得其狗?”(《世说新语.品藻》注云:狗乃“功狗”之狗,虽非龙虎之比,亦甚有

功人,故曰并有盛名。)。诸葛亮早年不得志,不为志向所屈,故结庐于襄阳城西隆中山中隐

居时。公元207年,思贤若渴的刘备三顾茅庐,请计于诸葛亮,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

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这是诸葛亮为刘备

提出的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相军事路线,也是诸葛亮一生的行动纲领。从此,刘备的事业才

出现了转机。 古人说:“曹操之智不及周瑜,周瑜之智又不及诸葛亮”,因此,诸葛亮才是大

智大勇的头号英雄。三气周瑜、刘备夺取汉中之战、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等情节单元里,罗

贯中也安排了许多虚构的情节,从多种角度入手,把诸葛亮的智慧谋略表现得精妙绝伦。综

上所述,诸葛亮有理想,有远见,有军事,内政才能,外交才能,也有足够的智慧。其实世

界上有两个诸葛亮,一个叫做智慧的化身诸葛亮,在他面前无谋不中。一个叫做诸葛亮,他

也跟我们一样有烦恼,有脾气。记得杜甫在《咏怀古迹》中写道“诸葛大名垂宇宙,宗巨遗

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

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这首诗赞颂了诸葛亮的意志坚决,遇事镇定自容,但是因军务

繁忙而鞠躬尽瘁,终于积劳成疾。诗的第一句是指诸葛亮的英名千古流芳,永远留在天地之

间,表现了人们对他无限的崇敬。 葛亮出来了,那岂有司马懿不出的道理。三国演义中司马懿是诡计多端、老谋深算,但

从书中可以看到另一方面性格。在曹操时代马懿是韬光隐迹,其表现并不突出,刘备进位汉

中王时,曹操欲率兵伐之,司马懿建议联吴击蜀,使吴夺荆襄并擒杀关羽,造成吴蜀之间矛

盾,司马懿获得曹操信任。曹操病危时,召曹洪、陈群、贾诩和司马懿同至榻前,可见曹操

已经把司马懿当重要大臣看待。刘备伐吴,被陆逊火烧联营,大败而病逝于白帝城。曹丕欲

乘蜀汉新败讨伐,司马懿献计,召集五路大军,共五十万,四面夹攻,令诸葛亮首尾不能 救应,不料诸葛亮技高一筹,各个击破,最终安居平五路。曹丕在位时的几次亲征,都

命司马懿留在许昌,凡国政大事,皆听懿决断,可见其对司马懿的信任和重用。曹睿即位后,

封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诸葛亮施以反间计,传言司马懿据重兵意欲谋反,曹睿中计,将司

马懿削职回乡。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睿恢复司马懿官职,并加为平西都督,迅即平定了孟

达谋反内乱,接着攻占街亭,但不慎中空城计,虽让诸葛亮全身而退,还是令诸葛亮第一次

北伐失败。诸葛亮二出祁山时,曹真连战连败,司马懿献策“待其粮尽,于后追击”,让蜀军

败退。诸葛亮第六次北伐,诱使司马懿决战,在上方谷一把大火还差点把司马懿父子烧成灰

烬。 曹芳即位,曹爽削去司马懿兵权,授以太傅的闲职,司马懿先是装病,最终发动政变,

统领魏国军政大权。司马懿一生权势起伏不定,履败履战,能忍人所不能忍,另外他的命也

够长,历经四位主上,最终大权在握。 这里不得不说的一个人那就是阿斗了。岁月流逝,事过境迁,这么多个时代的洗礼还抹

不掉刘阿斗懦弱无能,贪恋酒色之名。阿斗懦弱?这是个说不清的假命题。皇叔托孤,诸葛

大神已为蜀国乃至三国第一人。即使阿斗身怀抱负,满腹经纶,在这个时候他也不得不隐忍

下来。因为他知道:亮在,则西川无忧矣。这足见阿斗的抱负。其次,阿斗是无论如何也斗

不过大神的,这点无庸质疑。所以,不如享乐,图个平安,这就是传说中的我爸爸是刘备。

宠幸黄浩小儿,只是一面挡箭牌,所以众臣的迁怒,给了黄浩,这是阿斗的聪明。这就是大

智若愚,大愚若智。 三国演义中的一些人物,也给我许多启示。那些贪财,贪色的人,最终一定不会有好结

果。董卓与吕布之所以会兵刃,还不是让一个小女子貂婵在中间挑拨离间,所以董卓便是败

在了自己的好色上。曹操也有点好色,张绣投降后,曹操在营中寻乐,便找了张绣老婆来玩

弄,后来张绣当然恼火,便暗算曹操,曹操幸亏命大,否则也被张绣结果了 最后总结下,三国的年代不过是一场争权夺利的斗争,曹刘孙都是镇压农民起义的凶手,

都是封建地主豪强的代表,他们之间的战争没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以前我看到曹操失败就

伤心,看到刘备受挫就欢呼,现在看来也是演义中毒吧。学习三国演义,我们就应该学习古

代人的长处,借鉴他们的做法,更好的完善自己,做一个对现代社会有用的人。篇四:杜甫

传导学案(学生用)

1、《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导学案 学习目标 :

目标:1.把握杜甫的人生经历

2. 关注杜甫思想变化以及艺术演变过程。

3.掌握筛选信息的一般方法.第一学时

一、知识积累

1.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46年,历时三年。冯至从青年时代就非常热爱杜甫。抗战期间,无论是在颠

沛流离的途中,还是在相对沉静的昆明山中,冯至都没有停止对杜甫人生的思考。正是在这

个时期,他开始了写作《杜甫传》的准备,并在1945年发表了《杜甫和我们的时代》和《我

想怎样写一部传记》两篇相关文章。

2.作者简介

冯至(1905-1993),出生于河北涿州,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德文系和德国海德堡大学。回

家后先后在同济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等校任教。作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鲁迅语),

其诗歌创作主要有诗集《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十四行集》等;作为学者,他的杜甫研

究和歌德研究都十分优秀。此外,他的散文作品《山水》和小说《伍子胥》也是中国现代文

学史上的名篇。

3、课文诗句译读

(1)破胆遭前政,阴谋独秉钧。微生沾忌刻,万事益酸辛。

【译文】回忆当年遭受李林甫执政,真是叫人闻之丧胆,他善于玩弄阴谋诡计,专权跋

扈。我一介书生,偏偏受到了他的忌妒和陷害,此后的生活更加辛酸。

(2)招要恩屡至,崇重力难胜。

【译文】屡次给我恩赐,真让我感到力弱难胜。

(3)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译文】早上扣开有钱朋友的家门求三餐热饭, 晚上追随豪门的车马惹一身灰尘。 饮

残杯酒与食冷盏菜看人脸色, 世间处处留下我的悲辛。

(4)疟疠三秋孰可忍?寒热百日相交战。 头白眼暗坐有胝,肉黄皮皱命如线。

【译文】这些日子我几乎都是卧病在床,辗转床笫,受尽煎熬。到了秋天,更得了疟疾

更为凶险,咬牙忍耐,哭不堪言。百日来寒来热去,交相轮换。头白眼花,连屁股都长出老

茧;面黄肌瘦,生机好象只剩下一线一样。

(5)饥卧动即向一旬,敝衣何啻联百结。 君不见空墙日色晚,此老无声泪垂血。

【译文】经常挨饿抱病,动不动卧床十来天,衣裳则是补丁重补丁。你没有看见我家徒

四壁,天色已晚,只能默默泣血,因为有苦无处倾诉。表现自己晚景凄凉,极度贫困。

(6)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蒙蒙。

【译文】悲凉秋色打从关西弥漫而来, 苍苍茫茫已经布满秦关之中。 再看看长安城北

汉代的 1五陵, 历经万古千秋依然青青?

(7)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

【译文】自己没有旷达之士那样清逸风雅的胸怀,登塔俯视,百感交集,心中翻滚起无

穷无尽的忧虑。

(8)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惜哉瑶池饮,日晏昆仑丘。

【译文】玄宗晚年,不问朝政,时时让人回想虞舜。蒼梧(比喻唐太宗的葬地昭陵)的

篇二:真——读《杜甫传》有感

自信——读《杜甫传》有感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杜甫《登楼》

公元712年正月,春天的绿色脚步,缓缓移到伊洛河的下游,在黄河南岸巩县城东的瑶湾村,一个新的生命伴随哭声而降临。他就是杜甫。谈及杜甫,一首首爱国诗歌无疑成为了他最好的代名词。可是才华横溢的背后却埋藏着许多辛酸的故事 。

公元747年,唐玄宗举行了一次特考,下诏征集天下凡对文学艺术有一技之长的人,杜甫以为展示才华的机会到了,高兴地去应考了,然而,宰相李林甫却不喜欢新进人物,他怕有才能的人进入朝廷,于是叮嘱主考官出了一些莫名其妙的试题,结果没有一个人能考上,这下可把杜甫害苦了,把他多年的幻想破灭了,给了杜甫一个沉重的打击。

杜甫为了维持生活,开始给一些达官贵人写信,希望得到他们的赏识举荐,可是,—

他得到的却是冷水和白眼,杜甫还是没有放弃,为了述说自己的抱负,他写了一篇《三大礼赋》给唐玄宗看,唐玄宗看了很满意,就要宰相李林甫再一次对他进行考试,然而李林甫还是象以前一样,没给杜甫这个机会。杜甫又写唐玄宗献上了两篇赋,才得到了一个地位很低的职务,这时,他已经四十四岁了。

作者笔下陈述的杜甫是我万分敬佩。他的文采固然是其中之一,但我最欣赏的是他的自信。杜甫的仕途是很坎坷的,但他从来不会因为失败的打击而否认自己的才华。他自始至终都坚持着,坚持着对国家的期望,坚持着对梦想的追求。如果说“诗仙”李白的作品能让人沉浸于诗歌浪漫的美境,那么“诗圣”杜甫的笔墨却是让我们体味到诗的“自信”——将自己的心寄予诗中的美丽。当看到杜甫是那么努力地追求梦想,是那么地坚信自己能行,我的心就会不停地问自己:你自信吗?我的回答是犹豫的。因为自认为充满信心的我在读到杜甫的那种信心后怯懦了,与之相比,我的自信似乎太过随

便,以至于忘了自信的根本动力——梦的追求。我想,这种领悟是这个平凡而又伟大的诗人教会我的。

固然自信,杜甫却逃不了命运的捉弄。困苦的生活和家人的逝世也使杜甫获得了体验社会的机会。他发现了统治的黑暗,他盼望着光明的苏醒。于是,他创作了一首首爱国诗歌,用诗反对黑暗;用诗体恤民情;用诗报效国家。

一个爱国的诗人不足为奇,但杜甫确实值得传颂,是他面对痛苦有着挫而不妥的顽强意志和坚强不屈的生活态度成就了他,是他的自信成就了他。

《杜甫传》给我的启发很大,它使我更加地热爱我的祖国,同时也热爱着我自己。生活不管有多么艰苦,都有他的美。杜甫是最好的标榜。

或许贝多芬,爱迪生都会让我们感动,但我在杜甫的身上看到了一种别样的光辉,一种爱国诗人都拥有却又有着微妙诧异的“自信”。

我读了本好书,确实如此。

篇三:读杜甫传记有感

读《杜甫传记》有感

观杜甫。闲坐岩石,穿倚翠竹,仰望晴空,身绕清风,一个逍遥的诗人。 叹抉择。杜甫一生都十分矛盾,一方面羡慕自由的“江海人士”,一方面又想在长安谋得一个官职,他怀念李白,羡慕李白还继续着那种豪放的生活,而他自己却不得不跟这种生活告别。人的一生最难战胜的就是自己,一颗心,两个方向,双方的拉扯令自己痛苦,然而自己无奈。转看自身,心中那份藏匿许久的童稚想有一片游玩的天地,然而“前程”二字却牵着握笔的双手遨游在书海,无奈,惟独在桌角深刻“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

叹仕途。上帝以胃口为诱饵将一颗颗飘荡的心领入曲折坎坷的生活路。在矛盾中杜甫踏上仕途,跌跌荡荡,起起浮浮,忠的呈现似乎注定要以奸来陪衬,阴谋笼罩的朝廷怎容得下杜甫这种的儒生,一次次的希望,一次次的打击,杜甫一生仕途坎坷。愤!愤奸臣,这不是一个人人格上的悲哀,而是当时社会的悲哀,甚至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叹诗才。“诗圣”杜甫用其一生造就“诗史”,他写“绝”了唐诗,也写“完”了唐诗。他之后的诗韵格律,最终都以他的诗篇为金科玉律,“三吏”、“三别”、《兵车行》、《丽人行》、《北征》,他的律诗千秋无匹。当杜甫二字成为教科书上的常客,当稚嫩的童音将杜甫的诗读入空际,心中的那份赞叹无法压抑。

叹人格。一首首坚硬的诗源于一个伟大的人格,一双脚触摸这片曾经流血的土地,一双眼看尽战乱的残酷,人生的悲凉,一对耳听尽人间的哀哭,这一切筑成的是杜甫的人格,他将这份内心的震撼扬于诗中,摇动了封建这座堡垒,将民愤、民怨、民饥、民寒诉说。

读杜甫。独坐孤石,心立坚竹,俯瞰尘世,写尽悲苦,满心愁绪的诗人。


读杜甫传有感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3534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