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荀子的法律起源理论可以概括为

时间:2016-12-30 07:44:07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2013年4月法律思想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明德慎罚”思想的最早提出者是

A.舜 B.周公

C.孔子 D.朱熹

2.管仲所说的“旧法”主要是指

A.“三国五鄙”制 B.西周的礼制和刑罚制度

C.礼义廉耻 D.殷商的神权法

3.春秋时期认为礼是“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的思想家是

A.周公 B.子产

C.邓析 D.韩非

4.“不法先王,不是礼义”法律命题的提出者是

A.商鞅 B.管仲

C.子产 D.邓析

5.“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的主张出自

A荀子 B.孟子

C.孔子 D.周公

6.荀子的法律起源理论可以概括为

A.天命所归 B.社会契约

C.天下大同 D.明分使群

7.“法令滋彰,盗贼多有”的法律主张出自

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墨家

8.战国中期,齐国“黄老学派”的部分思想源自

A.炎帝 B.韩非

C.李斯 D.老子

9.“以法制行之,如天地之无私”的说法,体现了法的

A.公正性 B.公开性

C.透明性 D.自然性

10.西汉中期,儒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

A.董仲舒 B.贾谊

C.晁错 D.陆贾

11.西晋时期明确提出恢复肉刑的思想家是

A.杜预 B.张斐

C.刘颂 D.阮籍

12.历史上曾经实行“班禄制”的朝代是

A.元代 B.唐代

C.北魏 D.宋代

13.李世民治国的总方针是

A.轻徭薄赋 B.安人宁国

C.德礼为本,政教为用 D.大明法度,众建贤才

14.下列法典中,明确载有“重罪十条”的是

A.《北齐律》 B.《北魏律》

C.《曹魏律》 D.《晋律》

15.“夫刑者,可以禁人之恶,不能防人之情”的观点出自

A.董仲舒 B.朱熹

C.白居易 D.丘

16.朱熹法律思想的核心是

A.存天理,灭人欲 B.三纲五常

C.德礼为本,刑政为末 D.恤民

17.丘 认为,刑罚的根本价值在于

A.以刑去刑 B.明刑弼教

C.定分止争 D.兴功禁暴

18.下列与范仲淹“君臣共理天下”思想不符的说法是 ..

A.开言路,采群议

B.谏官御史,耳目之司,不讳之朝,宜有赏劝

C.舍一心之私,示天下之公

D.强法纪以肃群工,揽权纲而贞百度

19.宋代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口号的思想家是

A.周敦颐 B.王安石

C.范仲淹 D.司马光

20.耶律楚材主张“九州成一统,刑赏归朝权”的实质在于

A.司法分立 B.司法统一

C.万民共主 D.以儒治国

21.近代提出“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思想家是

A.龚自珍 B.魏源

C.洪秀全 D.曾国藩

22.下列与荀子“有治人,无治法”主张较为接近的是

A.大明法度,众建贤才 B.变古愈尽,便民愈甚

C.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D.不难于立法而难得行法之人

23.为求政治“上下情通”,“以收民心公议”,洪仁玕主张设立

A.新闻馆 B.新闻局

C.登闻鼓 D.机器局

24.曾国藩总结子产、诸葛亮等人的治国经验,得出的结论是

A.治道在宽 B.以德治国

C.以礼服人 D.严刑以致义安

25.根据张之洞的“中体西用”理论,可以变革的是

A.法制 B.父为子纲

C.夫为妻纲 D.君主专制制度

26.清末修律时期,围绕《大清新刑律草案》发生激烈论战的两派是

A.洋务派与改良派 B.革命派与礼教派

C.法理派与礼教派 D.洋务派与礼教派

27.下列人物中,主张设置律学博士,教授法学的是

A.谭嗣同 B.梁启超

C.沈家本 D.章太炎

28.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人物是

A.康有为、梁启超 B.伍廷芳、沈家本

C.孙中山、章太炎 D.谭嗣同、严复

29.新三民主义的首要任务是

A.反帝国主义 B.反满

C.反帝制 D.反垄断资本

30.孙中山五权宪法理论中,属于“政权”范畴的是

A.立法权 B.司法权

C.监察权 D.复决权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31.下列属于西周“礼治”基本原则的是

A.亲亲 B.尊尊

C.忠孝 D.长长

E.男女有别

32.下列符合道家“无为而治”政治法律思想的说法有

A.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 B.法令者民之命也,而治之本也

C.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D.不党父兄,不偏富贵

E.仁者,所以爱人也

33.北魏拓跋宏“齐之以法,示之以礼”法律思想的外在表现有

A.加重对不孝罪的刑罚

B.创建“存留养亲”制度

C.区分斩、绞,废除“裸形”处斩的行刑方式

D.恢复肉刑

E.否定君权神授

34.下列对黄宗羲及其法律思想表述比较正确的是

A.重要的启蒙思想家 B.抨击君主专制

C.具有一定民主性 D.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E.维护“一家之法”

35.章太炎所欣赏的古代之法是

A.魏律 B.明律

C.唐律 D.晋律

E.汉律殷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明德慎罚”思想的最早提出者是

A.舜 B.周公

C.孔子 D.朱熹

2.管仲所说的“旧法”主要是指

A.“三国五鄙”制 B.西周的礼制和刑罚制度

C.礼义廉耻 D.殷商的神权法

3.春秋时期认为礼是“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的思想家是

A.周公 B.子产

C.邓析 D.韩非

4.“不法先王,不是礼义”法律命题的提出者是

A.商鞅 B.管仲

C.子产 D.邓析

5.“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的主张出自

A荀子 B.孟子

C.孔子 D.周公

6.荀子的法律起源理论可以概括为

A.天命所归 B.社会契约

C.天下大同 D.明分使群

7.“法令滋彰,盗贼多有”的法律主张出自

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墨家

8.战国中期,齐国“黄老学派”的部分思想源自

A.炎帝 B.韩非

C.李斯 D.老子

9.“以法制行之,如天地之无私”的说法,体现了法的

A.公正性 B.公开性

C.透明性 D.自然性

10.西汉中期,儒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

A.董仲舒 B.贾谊

C.晁错 D.陆贾

11.西晋时期明确提出恢复肉刑的思想家是

A.杜预 B.张斐

C.刘颂 D.阮籍

12.历史上曾经实行“班禄制”的朝代是

A.元代 B.唐代

C.北魏 D.宋代

13.李世民治国的总方针是

A.轻徭薄赋 B.安人宁国

C.德礼为本,政教为用 D.大明法度,众建贤才

14.下列法典中,明确载有“重罪十条”的是

A.《北齐律》 B.《北魏律》

C.《曹魏律》 D.《晋律》

15.“夫刑者,可以禁人之恶,不能防人之情”的观点出自

A.董仲舒 B.朱熹

C.白居易 D.丘

16.朱熹法律思想的核心是

A.存天理,灭人欲 B.三纲五常

C.德礼为本,刑政为末 D.恤民

17.丘 认为,刑罚的根本价值在于

A.以刑去刑 B.明刑弼教

C.定分止争 D.兴功禁暴

18.下列与范仲淹“君臣共理天下”思想不符的说法是 ..

A.开言路,采群议

B.谏官御史,耳目之司,不讳之朝,宜有赏劝

C.舍一心之私,示天下之公

D.强法纪以肃群工,揽权纲而贞百度

19.宋代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口号的思想家是

A.周敦颐 B.王安石

C.范仲淹 D.司马光

20.耶律楚材主张“九州成一统,刑赏归朝权”的实质在于

A.司法分立 B.司法统一

C.万民共主 D.以儒治国

21.近代提出“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思想家是

A.龚自珍 B.魏源

C.洪秀全 D.曾国藩

22.下列与荀子“有治人,无治法”主张较为接近的是

A.大明法度,众建贤才 B.变古愈尽,便民愈甚

C.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D.不难于立法而难得行法之人

23.为求政治“上下情通”,“以收民心公议”,洪仁玕主张设立

A.新闻馆 B.新闻局

C.登闻鼓 D.机器局

24.曾国藩总结子产、诸葛亮等人的治国经验,得出的结论是

A.治道在宽 B.以德治国

C.以礼服人 D.严刑以致义安

25.根据张之洞的“中体西用”理论,可以变革的是

A.法制 B.父为子纲

C.夫为妻纲 D.君主专制制度

26.清末修律时期,围绕《大清新刑律草案》发生激烈论战的两派是

A.洋务派与改良派 B.革命派与礼教派

C.法理派与礼教派 D.洋务派与礼教派

27.下列人物中,主张设置律学博士,教授法学的是

A.谭嗣同 B.梁启超

C.沈家本 D.章太炎

28.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人物是

A.康有为、梁启超 B.伍廷芳、沈家本

C.孙中山、章太炎 D.谭嗣同、严复

29.新三民主义的首要任务是

A.反帝国主义 B.反满

C.反帝制 D.反垄断资本

30.孙中山五权宪法理论中,属于“政权”范畴的是

A.立法权 B.司法权

C.监察权 D.复决权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31.下列属于西周“礼治”基本原则的是

A.亲亲 B.尊尊

篇二:2013年4月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

全国201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明德慎罚”思想的最早提出者是

A.舜 B.周公 C.孔子 D.朱熹

2.管仲所说的“旧法”主要是指

A.“三国五鄙”制B.西周的礼制和刑罚制度

C.礼义廉耻 D.殷商的神权法

3.春秋时期认为礼是“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的思想家是

A.周公 B.子产C.邓析 D.韩非

4.“不法先王,不是礼义”法律命题的提出者是

A.商鞅 B.管仲 C.子产 D.邓析

5.“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的主张出自

A荀子 B.孟子 C.孔子 D.周公

6.荀子的法律起源理论可以概括为

A.天命所归 B.社会契约

C.天下大同 D.明分使群

7.“法令滋彰,盗贼多有”的法律主张出自

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墨家

8.战国中期,齐国“黄老学派”的部分思想源自

A.炎帝 B.韩非 C.李斯 D.老子

9.“以法制行之,如天地之无私”的说法,体现了法的

A.公正性 B.公开性 C.透明性 D.自然性

10.西汉中期,儒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

A.董仲舒 B.贾谊 C.晁错 D.陆贾

11.西晋时期明确提出恢复肉刑的思想家是

A.杜预 B.张斐 C.刘颂 D.阮籍

12.历史上曾经实行“班禄制”的朝代是

A.元代 B.唐代 C.北魏 D.宋代

13.李世民治国的总方针是

A.轻徭薄赋B.安人宁国

C.德礼为本,政教为用

D.大明法度,众建贤才

14.下列法典中,明确载有“重罪十条”的是

A.《北齐律》 B《北魏律》 C.《曹魏律》 D.《晋律》

15.“夫刑者,可以禁人之恶,不能防人之情”的观点出自

A.董仲舒 B.朱熹 C.白居易 D.丘

16.朱熹法律思想的核心是

A.存天理,灭人欲 B.三纲五常

C.德礼为本,刑政为末 D.恤民

17.丘认为,刑罚的根本价值在于

A.以刑去刑 B.明刑弼教

C.定分止争 D.兴功禁暴

18.下列与范仲淹“君臣共理天下”思想不符..的说法是

A.开言路,采群议

B.谏官御史,耳目之司,不讳之朝,宜有赏劝

C.舍一心之私,示天下之公

D.强法纪以肃群工,揽权纲而贞百度

19.宋代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口号的思想家是

A.周敦颐B.王安石 C.范仲淹 D.司马光

20.耶律楚材主张“九州成一统,刑赏归朝权”的实质在于

A.司法分立 B.司法统一 C.万民共主 D.以儒治国

21.近代提出“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思想家

A.龚自珍B.魏源C.洪秀全D.曾国藩

22.下列与荀子“有治人,无治法”主张较为接近是A.大明法度,众建贤才

B.变古愈尽,便民愈甚

C.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D.不难于立法而难得行法之人

23.为求政治“上下情通”,“以收民心公议”,洪仁玕主张设立

A.新闻馆 B.新闻局 C.登闻鼓D.机器局

24.曾国藩总结子产、诸葛亮等人的治国经验,得出的结论是

A.治道在宽 B.以德治国

C.以礼服人 D.严刑以致义安

25.根据张之洞的“中体西用”理论,可以变革的是

A.法制 B.父为子纲

C.夫为妻纲D.君主专制制度

26.清末修律时期,围绕《大清新刑律草案》发生激烈论战的两派是

A.洋务派与改良派 B.革命派与礼教派

C.法理派与礼教派D.洋务派与礼教派

27.下列人物中,主张设置律学博士,教授法学的是

A.谭嗣同 B.梁启超 C.沈家本D.章太炎

28.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人物是

A.康有为、梁启超B.伍廷芳、沈家本

C.孙中山、章太炎D.谭嗣同、严复

29.新三民主义的首要任务是

A.反帝国主义 B.反满 C.反帝制 D.反垄断资本

30.孙中山五权宪法理论中,属于“政权”范畴的是A.立法权 B.司法权 C.监察权D.复决权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31.下列属于西周“礼治”基本原则的是

A.亲亲 B.尊尊 C.忠孝 D.长长E.男女有别

32.下列符合道家“无为而治”政治法律思想的说法有

A.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

B.法令者民之命也,而治之本也

C.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D.不党父兄,不偏富贵

E.仁者,所以爱人也

33.北魏拓跋宏“齐之以法,示之以礼”法律思想的外在表现有

A.加重对不孝罪的刑罚 B.创建“存留养亲”制度

C.区分斩、绞,废除“裸形”处斩的行刑方式

D.恢复肉刑 E.否定君权神授

34.下列对黄宗羲及其法律思想表述比较正确的是

A.重要的启蒙思想家 B.抨击君主专制

C.具有一定民主性D.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E.维护“一家之法”

35.章太炎所欣赏的古代之法是

A.魏律 B.明律 C.唐律 D.晋律 E.汉律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神权法思想

37.“暴君放伐”

38.“以礼率律”

39.《海国图志》

40.《法学盛衰说》

篇三:2016秋中国法律思想史第一次考核

2016秋第一次考核 1(客观题50分)

一、单选题

1.荀子的法律起源理论可以概括为(明分使群)。

2.据《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夏有乱政,而作( 禹刑 )。

3.西周时期,使神权法思想发生重大变化的思想命题是(以德配天)。

4.西周初年,与宗法制紧密结合的是(分封制 )。

5.“不法先王,不是礼义”法律命题的提出者是( 邓析)。

6."省刑罚,薄税敛"的法律思想是(孟子)提出的。

7.西周时期,礼的作用是( 亲亲,尊尊 )。

8.“行仁政而王”的主张出自( 孟子 )。

9.西周宗法等级制的核心是( 嫡长继承制 )。

10.西周“以德配天”说的本质是( 君权神授 )。

二、多选题

1.周礼具有以下性质( ABCD)A. 法律规则B. 宗教仪式C. 婚姻家庭规则D. 根本大法

2.孔子与子产的法律思想相比较,二人(A. 都主张宽猛相济,但孔子以宽为主D. 都主张宽猛相济)。

3.下列人物属春秋时期革新家的有(B. 子产C. 邓析D. 管仲 )。

4.管仲"四民分居定业"论中的"四民"指的是(B. 商C. 工D. 农 E. 士)。

5.孔孟所强调的"仁义"的基点是(A. 弟恭D. 子孝)。

6.下列人物中,公开反对公布成文法的有(B. 孔子D. 叔向)。

7.西周礼治的基本原则是(A. 尊尊B. 亲亲)。

8.荀子提出的人治思想包括(ABCD)。A. 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B. 当法律不能适应实际情况时,要靠人的灵活运用和当机立断C. 法是人制定的D. 有治人,无治法

9.下列能够体现“神权法”思想的说法有(ABCD)。A.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B. 有夏服天命C. 天用剿绝其命D. 用天之罚

10.荀子礼法起源观的前提是(B. 明分使群D. 化性起伪)。

三、填空题

1."命夫命夫,不躬坐狱讼"是"_刑不上大夫_"在诉讼中的表现。

2.春秋时期的变革,从法律制度上讲是由礼制到_法制_的变革;从法律思想上讲是由礼治到_法治_的变革。

3.夏、商奴隶主的神权法思想,其特征主要是"天命"和"_天罚_"。

4.西周一开始就确立了"立嫡以长不以贤、_立子以贵不以长_"的嫡长继承制,从而进一步完备了宗法制度。

5.为了使天命不再转移,周公提出了_以德配天_说。

6.在中国历史上,儒家的发展经历了先秦儒家和_秦汉以后作为封建正统的儒家_两个阶段。

7._ 嫡长继承制_是宗法等级制的一项核心内容。

8.我国从奴隶社会起,统治阶级就利用神权、政权、_族_权相结合的方法,掩盖法的阶级本质,对奴隶和平民施行残酷的刑罚。

9.西周礼治思想的基本原则是亲亲和_尊尊_ 。

10.孟子认为,"_内则父子,外则君臣_,人之大伦也"。

四、简答题

1.礼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礼治的基本原则:"亲亲"和"尊尊"。

(1)"亲亲"就是必须亲爱自己的亲属,特别是以父权中心的尊亲属;必须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2)"尊尊"就是要求奴隶和平民服从奴隶贵族,不得违抗;下级贵族服从上级贵族,所有贵族服从周天子,不许犯上,不得僭越。周公倡导"亲亲"、"尊尊",实际上是要维护王权和族权的统治。

2.先秦儒家法律思想中"礼治"、"德治"、"人治"的基本内容。

答:1、“为国以礼”的礼治论

(1)将礼说成根本的国家制度,确立和维护统一的贵州政体和君臣等级秩序的制度。礼作为国家根本制度成为

法律的核心和渊源,其地位形同于现代的宪法。

(2)强调“齐之以礼”,把礼的被告范围扩大到民间,这是对于西周“礼不下庶人”原则的重大突破。

(3)以“举贤才”补充周礼的“亲亲”原则,变传统的“任人唯亲”为“亲亲”前提下“尊贤使能”,从而不定了传统的“世卿世禄”制度。

(4)将礼视为“五伦”原则的条文化、制度化,即处理君与臣、父与子、夫与妇、史与北、朋友之间关系行为准则,用礼来确定“亲疏”,区分“同异”,辩别“是非”。儒家赋予“五伦”以国家强制性即具有法律的意义。

2、“为政以德”的德治论

(1)突出了“德”的政治意义,认为“德”是治理国家、取得民心民力的主要方法。

(2)抬高了“德”的地位,认为“德”高于君主的权力,高于国家及法律,是执政、司政的指导方针。 德弄并用,以刑辅德;注重教化,以德去刑;恤刑慎杀,先教后刑。

3、“为政在人”的人治论

(1)孔子和孟子从统治方法角度来论证,政治是个人道德的扩大,因此强调执政者在治国中的决定作用。

(2)荀况着重对人和法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强调人起着决定法的作用。

(3)“人治”是“德治”和“礼治”的派生,以“德治”和“礼治”为其主要内容。

3.简述礼治的基本特征。

答:礼治的基本特征:"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1)所谓"礼不上庶人"是指礼主要是用来调整奴隶主阶级内关系的;各级贵族按礼规定所享有的各种特权,奴隶和平民一律不得享受。

(2)所谓"刑不上大夫"是指,刑法的锋芒是指向劳动人民,而不是指向奴隶主贵族。

礼与刑在对象上虽有所不同,但"礼不上庶人,刑不上大夫"是相对的。礼所规定的义务,庶人必须无条件地遵守;个别奴隶主贵族严重危害奴隶主阶级的整体利益时,也要处以刑罚。当然,那使用刑,他们也常常享受各种特殊照顾。

五、名词解释

1.德主刑辅

德主刑辅是孔子的思想。孔子认为,在德行关系上应该宽猛结合,以道德教化为主,把刑罚作为教化的辅助手段。

2.明德慎罚

这是西周统治者汲取殷商灭亡的教训而提出的思想。“明德”就是加强自我克制,实行德政。“慎罚”主张谨慎用刑,反对滥杀无辜。

3.宗法

即以血缘为纽带调整家族内部关系,维护家长、族长的统治地位和世袭特权的行为规范。

4.不法先王,不是礼义

这是邓析思想的主要倾向,也是他主张改革、反对周礼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主旨。意思是说:“先王”极其“礼义”并非不能改变的圣物,“先王”的所作所为、“礼义”的宗法原则也不是千古不变的教条。先王的礼义法令是可以批评,可以否定,可以废弃的。既然“先王”不值得效法,“礼义”不见得正确,那么从现实出发制定新法便是必然的、正当的。


荀子的法律起源理论可以概括为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3499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