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翻身读后感

时间:2016-12-29 07:58:43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读后感

最近读了被北大历史系和台湾国立政治大学双双列入教学大纲的一本书《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家族史》,第一感觉是:心灵的震撼。该书以白描的手法反映一个普通中国人家庭的遭遇、命运,没有任何伪装与矫饰,它是一部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经历的历史,记录的是真实的中国历史。

该书的前叙是这样写的:周末去看望病中的父亲。在与癌症进行了长达三年多的斗争、经历了将近二十次化疗的痛苦后,父亲已经变得异常衰老与孱弱了。看到这位躺在床上,疲惫地向我微笑着的、面色苍白而憔悴的老人,我突然感觉到一种异常的心痛——我实在难以接受、难以相信、难以面对,为我从小遮风挡雨,让我体会到威严、慈爱与力量的父亲竟然已经如此衰老。尽管浑身病痛,父亲仍然坚持着跟儿子谈了三个多小时,回顾着他走过的这一辈子。末了,父亲向儿子轻轻地感叹道:“我真希望,能够有人把我这一辈子经历的这些事儿,都写下来呀。”

作者的父亲是幸运的,因为他的儿子能帮他完成夙愿。但这毕竟是代笔,搀杂了儿子的情感和观点,难免有些遗漏和失真。假如作者的父亲能够在有生之年,自己执笔把一生的经历记录下来,这将会是留给家人以及我们多大的一笔精神财富啊?

这本书的意义,是超越了记录本身的。历史不是高高在上的东西,我们每天看到的事情,第二天就会变成历史。史书上的王侯将相,只是历史的一个侧面,并不见得就比贩夫走卒来的重要或者尊贵。每个人都有权力也有义务记录历史,家家也都有自己的故事。

人生如白驹过隙,大部分人除了最后在一块叫做墓碑的石头上写下一个名字以外,再也找寻不到他的痕迹了。这样的人生,无异于白走一遭。因此,我们应该从现在起就开始记录人生,通过你自书的传记让子孙了解你和家族的经历,让你的精神和智慧恩泽后人。

这让人联想到社会上正在兴起的修建家谱的热潮,这确实是青史留名、凝聚亲情的好办法。然而,传统的纸质家谱已无法满足现代人数字化生活的需求。纸质家谱的局限性:1、记录内容十分有限,一般只记录一个人名2、无法保存数码照片、录音和视频3、不能永久保存4、家族添丁后无法及时更新,只能重新印刷5、忽略女性,不记录母系。

笔者想,如果用网络修建家谱,这些问题不就都能迎刃而解吗?通过一番搜索,笔者找到了中国做的最好的家谱网站-香火网。该网站名字寓意深刻,特别符合中国人家族兴旺、香火永续的美好愿望。香火网不仅是个家谱网站,它更是一个家庭社交网站。通过香火网,我们可以记录人生,凝聚亲情,传承家风。

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家族史有感:

新近读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家族史,深有感触,情之所到,不免垂泪,天涯是我最喜欢的论坛,一直在这里浏览,只是看,很少回贴,很是不厚到,今天注册个新用户,真正的在这里说说自己的看法。

明年毕业到深圳去发展 。准备考研,虎头蛇尾,竟在报名时放弃,原因难尽 。一切随兴吧 。昨天一口气读玩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家族史,写得真好 。

所谓物伤其类,出身农家,又在文革间受到冲击,感慨之余想及自身,念及仍然在家里的父母兄弟,更不能不言,然而黄口儿之言,有不周不敬之处还请雅科夫 先生见谅 。以前读汉乐府《东门行》,以为农民是天地间最能忍受的动物,在多么不公的社会,只要满足吃饱穿暖就安分守己的生活 。吃饱穿暖是最大的理想 。

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 。今非!”

“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 。”

现在流行为弱势群体代言,但我读了不少, 没有见到是农民兄弟自己写的特别好的东

西 。

我边读边考虑个问题,农民有 没有翻身的机会?现在究竟谁为改革的受害者高呼?是农民自己吗?哼,都忙着做工,讨薪,谁来管大家的事?我有时不免为城市下岗者庆幸,他们毕竟有自己的子弟,自己的喉舌在高呼;他们毕竟有比较便利的条件来改善自身,君不见贫困人口几乎全在农村吧,一般报纸无关痛痒的报道一些吸引眼球的东西,究竟谁在为农民高呼?全是一些有良心的精英或者是在农民之外的人在替农民高呼,究竟有那本杂志,报刊,广播,电视,或者网站是掌握在农民手里?现在在圈地,在吃人,有哪个农民站出来振臂高呼?也许农民愚昧,不知道怎样宣泄 。如是,岌岌乎危矣 。患不均!患不均哪!

放假回家每每到村口,看到宁静的 没有丝毫改变的村庄,一丝惆怅立即而生 。现在盎中有米,架上有衣,家中也是一片热闹景象,但自己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经常往来在网络热点之中,知道一片升平之中蕴藏的危机,农民增收乏力,这时不争的事实 。小生产与工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业的促进已经到了尽头,农民靠现在的体制在土地上改变自己命运的实践是注定失败的, 但是在小企业发展黄金时间已经错过,那些一直靠农业来养活自身的农民怎么办?打工? 没有技术!我的儿时同伴结婚后都去打工,挣不到钱,只是维持生计而已,当然也有混的好的, 但是也有象雅科夫 先生表弟一样的 。我们村我这一界并上大上学的四个,现在都毕业了,只有我上的是211工程,其他人上的是专科,毕业了也不知道干什么,有的现在正在打零工,有的继续在专接本 。悲哀呀!在家是 没有希望,出来又是不知道希望在那里!毕竟房价高涨,血汗流尽也可能填不了饕餮之口,更不用说医疗,教育等等窟窿 。我人比较悲观,虽然工作找到了,是IT业有前途的大企业,不管怎么说,哎,希望对我是有了, 但是我的兄弟姐妹那?他们有 没有翻身的机会?

雅科夫 先生有一个好家庭,给了他良好的环境, 但是农民出身的我知道,在农村,这样的家庭是几乎 没有,象我家这样铁定让儿子上学的家庭都也特别少,大部分都鲁且愚的可爱,可叹,可气 。可 没有“但愿子孙鲁且愚,无灾无难到公卿”的愿望,只是,养家传宗而已,在拼命的生活,拼命的生产人口,只为延续香火 。死水一般,波澜不起 。谁来大声疾呼?又有谁云集响应?温顺的继续这样生活的多吧!

农民究竟谁来拯救?又谁是救世主?

出来的象我这样的精英子弟又是面对怎样的生活?好羡慕雅科夫 先生当时的环境,虽然开始诸事不顺,备尝艰辛,但工作不久可以买房,现在深圳是不可能靠工资来买房了 。一旦父母老去时,雅科夫 先生可以尽孝,我父母何偿不是集劳成疾,我到时可能有力量来尽孝吗?到时天涯相隔,好不感伤 。寄意寒星,耿耿不寐 。

先生在大学时尚且厌学,何况在我们现在的大学?羡慕啊, 先生交结几任女友,最后又得良缘,母慈妻贤 。可怜至今仍形单影只 。父兄的生活也 没有改善,或言,丈夫处世,不为个人私情烦恼!然忘情,不及情,所谓衷情古人有辩,言犹在耳,深以为然!求田问舍正是在下之愿,不可深则吧!现在已经老大,念及父兄,不敢妄求,能报一二而已 。 先生通篇带泪,怜悯天下苍生,为自己,为百姓开口,可歌可敬,然通篇只是在长歌当哭,并 没有为百姓指出出路,通篇在真实的写自己成长路上受到制度之困,自己又利用制度的来争取自己的利益,是让后辈看到 先生生活的真实不平一面吧, 但是 先生游刃乎其间,几次化险为夷,是该让人怎样评价那?是在该庆幸吗?那些被制度桎梏住的如何想?既得利益者如何看?无情揭露社会之丑!然通篇为看到 先生为当今社会开的药方,一直在讲自己的苏联理想, 但是具体在那里?他们又有什么让 先生赞叹那?恕我无知, 没有读过 先生列举的几位苏联作家的作品 。我国在 没有受到思想启蒙的基础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文革遂成 。西方自由,民主思想以前如洪水猛兽, 但是今天倡导百家争鸣, 但是歌舞升平,学习西方又不得要领,虽胡温政府开新面,然既得利益者怎会罢休?不知普通

百姓该往何方?“工人失去工作,农民离开土地,官僚欺压百姓,民间道德沦丧,教育和医疗产业化的恶政被不由分说地强加在人民头上……作为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炎黄子孙,作为一个中国公民,我对我们祖国土地发生的这一切感到痛心疾首,却又无可奈何 。”还应该加上房产价格飞涨,***,即靠圈地压榨农民,又靠房子进一步压榨工薪阶层,房奴车奴,不知有多少人压的喘不过气,住房,医疗,教育,工作,福利等等,关系人切身利益的那一个遂人愿?

“一个新的时***始了 。”虽然有了希望, 但是农民的希望在那里?是别人施舍的那?还是自己去创造?我们家乡丝毫 没有一点改善的希望,例如,家里那年免了农业税, 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农业资料的价钱飞涨,尿素就没袋涨了20多元,要比往年每亩投入的多了不少 。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这可是真话 。

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工薪阶层真苦、工薪阶层真穷、工薪阶层真危险! 人民真苦、人民真穷、人民真危险!如此国家威险真危险!

有一天看到,有专家调查得到,自行车是城市污染的主要力量!荒谬,良心何在?看到向秀说不足多慕,不免感叹文人在政治高压下的命运 。现在政治高压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文人风骨何在?***就罢了,何出次言?悠悠苍天!曷其有常?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应该是民将不民,行尸而已 。

作为现在还 没有走出校门的学生,不应该牢骚满腹,风华正茂,竟毫无生气 。看现在各个电台才子佳人,帝王将相,从小对这些不感冒 。作为80年代,但并不是独生子女,集苑集枯,跟同学意气不投,然而又甘当堕落,不求进取 。

世界还是要进行,我国也在进一步的改善,我坚信这是前进中的哀伤,希望在前进之中解决,希望我的子辈过上比我辈更好的生活 。

应当说,我没有赶上大雅2003年前后在国内各大知名论坛风生水起的年代。第一次读他的家族史,也是在08年之后的事情了,后来又陆续读了他的《教育产业化,丧钟为你而鸣》、《反击医疗产业化——医院黑幕》、《一个歹徒和一个富翁的诞生》、《朝鲜,一个冬天的童话》、《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时代》、《红星陨落之谜——论苏联改革失败的历史教训和对中国改革的借鉴意义》等文章。在这些文章中,作者以一个普通知识分子的良知,或针砭时弊,为中下层百姓呼号,或抨击专制独裁,呼唤民主,或对过去的历史进行反思,笔锋凝练,一针见血。

然而我最喜欢的依然是他的那本《家族史》,作者满怀深情,以自己家族祖孙三代自清末以来,历经民国、抗战、内战、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历次政治运动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一百多年的经历为线,以细腻的笔触描画了大时代背景下普通中国人的悲欢离合以及他们的所思、所想,同时抒写了作者对那些大时代、大人物的是非评价,多国家民族命运和历史的思考。每每读来,让我感同身受。

只是作者在经历了父亲去世、与前妻离异、离职到北京创业之后,将重心转移到商业上来了,也就很少能读到他的文字了。

作者的“走红”自然也引起了某些人的别样滋味,尤其是作者写的一些反应官场腐败、机关内幕的文字引起了很多人的不快甚至痛恨,在这种情况下,网络上出现了很多批评、咒骂甚至抹黑大雅的文章。尤其是05年,作者自己的感情出现危机,率性而敏感的作者在酒后写了那篇《孩子不满两个月,我却准备离婚了》之后,更是引来潮水般的责难和质疑。

人无完人,大雅当然不是“水晶”般完美的人。婚姻的破裂也很难完全归咎于一个人的责任。清官难断家务事,外人也很难去判断这其中的是是非非,不过大雅将自己的家事因一时冲动发表在网络上也是欠妥的。

作者在家族史中对自己的出生有着详细的描述,开篇写道“一九七二年的五月九日子夜,在中国北方一家铁路工人医院破旧的产房中,一个男婴的嗷嗷啼哭打破了深夜的宁静。”,在“我的出世”一节中,作者又写道母亲是在午夜12点从家里出发,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到医院,随后不久“我”就降生了。也就是说作者是在1972年5月9日凌晨2点左右来到这个世界的。 作者为何与母亲关系密切?在人生的关键阶段比如作者因第一次恋爱而休学时、大学毕业找工作时等等,甚至作者与前妻的感情纠纷也与母亲不无关系,母亲总是在关键时刻发挥重大作用。作者复杂矛盾的性格成因。作者为什么在大学读的国贸,毕业之后从事金融?作者的感情为什么一波三折?为什么每一个女孩子都是大眼睛、皮肤白皙?为什么最终没能与娜塔莎走到一起,而是娶了小她四岁出身普通农家的女友?两人为何能在98年突击结婚?两个人为什么会发生婚变?等等疑问或许都能在命理中找到一二。

篇二:余华 《活着》读后感

一个老人,一头老牛,相依为命,在一块土地上,以最原始的生活方式,活着。

作家余华在小说《活着》的自序中是这样说的:

“《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活着》讲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三万斤的重量,它没有断。《活着》讲述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我看到,作家余华在小说《活着》中,精心构思了一位正在艰难而平静地活着的普通中国老人的人物形象。这位老人——他的名字叫福贵。在他的人生生涯中,与之相关的九位亲人或朋友或对手,父母亲、妻子儿女、赌徒对手、战场战友,年长的、年少的??全部都死了。他们都死在富贵的前面:他们或死于落迫,或死于疾病,或死于意外,或死于狂热,或死于不幸,或死于饥饿??唯有他富贵老人家一个人还活着。

他与一条同样老态龙钟的老牛,一并地活着。

当然,他也会死去。他已经准备好了,随时随地准备死去:他的床头,悄悄地保留了十元钱,自己无论如何也不会去用它的。因为,“村里人都知道它是给替他收尸的那个人,他们都知道他死后是要和他的家人埋在一起的。”

他有时想想很伤心,有时想想又很踏实,家里的人都是他送的葬,全是他亲手埋的。福贵老人说,

“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福贵老人是在怎样的状态下活过来的呢?

“当然,《活着》也讲述了我们中国人这几十年是如何熬过来的。”作家余华如是说。

我的阅读感觉中,作家余华众多作品中,死去的人与活着的人相比较,前者仿佛更多些。换句话来说,作家余华小说《活着》中许多人物所经

历的通往死亡的道路,之丰富多彩、之残酷无情、之措手不及,令人震憾难止,掩卷难眠——作者以生动的文学细节,全景般地向读者献出着众多被迫提前走向死亡的生命。

或许,作家余华的整部小说它只是想证实一句话:人生活着的反面就是人生的死亡。

或许,作家余华以生动的众多文学人物的生生死死的经历,只是想证实一个简明扼要的真理:人生在世,活着,至少,比死去好。

纵观通篇小说中,作家余华构思了九位小说人物与小说主人公福贵建立着极为密切相关的联系。他们分别是小说主人公福贵的父母亲、福贵赌徒中的博弈对手、福贵当兵时的俘虏同事、福贵最亲密的妻子儿女、女婿、外孙??令人难以置信的,这些老老少少的人物,这些男男女女的人物,竟然,一个接着一个地,在小说主人公福贵的眼前,以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活生生地、或迟或早地提前离开了人世。

十位小说人物中,非正常理由下离开人世就有绝大多数。这是一种怎样的群体民众人生状态呢?!

一个普通的中国人以普通的生活方式活着,就是这样的艰难吗?

——福贵老人笑了一下,说:“活着,真的,有时很难。”

我用最原始的生活方式,活着,行不?

——福贵老人又笑了一下,说:不是你不想活,而是你自己让自己活不下去。

“你自己让自己活不下去。”——我知道,要理解福贵老人话语中的笑容,只有一个前提:他的这些亲人、朋友、对手们是如何走向人生结局之路的。

人类中群体的死亡事实,将证实着人类活着的人的价值。

请看看,作家余华是以怎样的文学构思天才,精心绘制了小说群体人物的九种死亡会餐之图境,如果允许我用“会餐”这样的词语的话。

如果说,福贵的老爹之死是被不肖子弟破落行为所活活气死的话,福贵的老娘之死则是农村家族破落之后贫困交加后的必然结果了。其实,福贵与他的父亲,一个家族中的两代男人,都是实实在在的败家子:他们分期分批地、活生生地把祖先家族兴旺繁荣时的两百多亩土地家产全部破败得一干二净——福贵的父亲,吃喝玩乐,祖先的土地在他手中已经被玩掉了一半;福贵自己在儿童时期,上私塾读书,雇工

背着代步;青春时期,上城里妓院,同样请妓女背着逛街;有了一点人生胆子后,大手笔参赌,一赌千金,用负数记帐的方式豪赌——终于到了这一天,赌金结算的日子里,原本号称徐家的所有的土地家产都归于一个叫龙二的人。就在那天,福贵的父亲,一头倒在粪坑前面,离开了人世。

好一个令人难忘的粪坑。我记得,作家余华在小说《兄弟》中所描写的李光头的父亲,就是死在一个巨大的粪便坑里——他是在那种旧式的中国式的粪坑里偷看女人的屁股时掉下粪坑的。粪坑啊粪坑,在作家余华先生的笔下,仿佛成为有着特殊见证作用的部分男人葬身之地的代名词。莫非,这个代名词本身就有着臭不可闻的含义在其中?!题外话,感觉一下而已。话归正传。

福贵的母亲,身患重病,搬出祖先的老屋,住进了草屋;福贵取了家中唯有的两块大洋,去城里买药,给母亲治病。谁知,在城里,福贵遇上了“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般的突然事件,他被拉壮丁当兵了——旧时中国社会里,进入国家军队的一种中国特色现象:路上的青壮男子,被军队拉上,被军队捆绑上,跟随着,就当上这支军队的士兵了,送去攻打另外的军队了。等他从淮海战场上战败当上解放军的俘虏后回到家时,他的母亲早已经死了。

他的妻子家珍告诉他,“我娘死前一遍又一遍对家珍说:“福贵不会是去赌钱的。”看到这里,我明白:其实,他的母亲话中有话,她老人家到死都不可能饶恕的是,就是她的儿子赌徒把家室财富最后挥霍一空的

篇三:一路走来读后感

《一路走来》读后感

——DM

《一路走来》这本书中作者陈大鹏以自传的形式,描写了自己成功路上一路走来遇到的挫折险阻,洒下的辛苦汗水。回看往事,感悟失败原由,总结成功经验,给刚刚步入社会的后人以警醒是作者的目的。在这个漫长的暑假里,它丰富了我的生活,并给我以启迪。

作者用很大篇幅描述了一次冒险的决定给他带来的灾难,这也是全书给我印象最深的部分。急于证明自己,想获得财富的他,与朋友合作,南下海南低价收购芒果,再返回深圳另一朋友所在公司批发。可观的利润让他义无反顾地南下,为找到更便宜的芒果深入偏僻之地却遭抢劫;本钱不足被果农扣留,行程耽搁,批发计划泡汤;日夜兼程赶回深圳,已有半数芒果坏掉。剩下的半车芒果他东奔西走,终于在深圳大学被师生抢购一空。一趟买卖下来,已是血本无归,可他却不死心,似乎从深圳大学师生抢购芒果的场景中看到了翻身的希望,又在半路从他人手里转买了满满一车芒果,打算继续回到深圳大学售卖,渴望能填补亏空。然而,深圳大学的大门却不再对他敞开,上一批芒果因为质量问题遭到不少师生投诉,这一批说什么也不再让他拉进校园。他只好向乡镇中小学推销,然而销量大减,芒果一批又一批的坏掉了,最后,“芒果故事”以亏本六万元的结果落下了帷幕。

作者事后反省:浮躁和日益膨胀的发财心理不可能将人带到一条正确道路上去。财富的积累是有规则的,既要勇敢,也需要等待时机。作者选择了一条自己从未涉足、无丝毫经验可谈的路去闯,并且还在自己很多条件都不具备,需要依靠别人的环境下,遇到挫折,事情无法按预期发展也实在是情理之中。不健康的心态是灾难的源头,诱导着作者选了一条不正确的道路。经历过更多的风风雨雨后,作者不断的反省到这一点。

从作者对往事的描述中,我还注意到一点:作者朋友众多,是福也是祸。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追寻作者的经历,不难发现,他每到一处总要依赖三五好友。能在一座陌生的城市中有一些熟识的朋友是好事,正是他们的存在让你少了一份漂泊感,多了一份融入感。然而在他前期失意生活中,你会发现,他的“成功”计划中有很大程度上需要朋友的帮助,靠朋友筹钱,靠朋友找销路??一份计划中,越多的部分不需要别人的帮助,就有越多的不可控性。后来,作者办书店取得成功,正是在于他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对市场进行调研,亲自联系书商,一家一家书店的跑推销图书、统计数量,闷热的天自己蹬车将书一份一份地送到书店??最终自己的书店越办越大,主持出版了多套书籍,并力促当初鼓舞自己走向成功的《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一书实现了在大陆首次出版,意在让这本神奇的书鼓舞鼓舞更多正在奋斗中的人。

这本书告诉我们,走向成功的路上,心态很重要,急功近利终会尝到苦果。靠自己,脚踏实地不打无准备的仗。而一旦取得成功,应不忘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参与公益,让更多的人获得幸福。这样,才不枉自己一路走来的艰辛。


翻身读后感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3400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