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扩写一则古代寓言

时间:2016-12-29 07:53:43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古代寓言二则 教案1@苏教版

5 古代寓言二则

[学习目标]

1、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学习重点难点]在理解故事内容和寓意的基础上,流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材分析]

一、主题思想

《郑人买履》这篇寓言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叙述了古代有个郑国人去集市买鞋,因只相信量好的尺寸却不相信自己的脚下,结果没有买到鞋的故事,讽刺世上很多人不顾实际情况,只相信教条的做法。

《刻舟求剑》讲的是这样一个令人捧腹的故事,战国时,楚国有个人乘船渡江,他佩带的剑掉到了江里,他马上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船靠岸之后,他立即从刻下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自己的剑,结果当然是找不到的,这则寓言故事,用来调整那些办事拘泥固执,不知变通的人。

二、思路结构

《郑人买履》

第一层:郑人买履的过程和结果。

第二层:通过人物对话,使故事的讽刺效果大大增强。

《刻舟求剑》

第一层:楚人丢剑和找剑的过程。

第二层:议论、讥笑这种找剑方法是糊涂的方法。

四、写作特色

这两则寓言故事篇幅都很短,但情节完整、叙事生动、语言明白如话,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教学设想]

所选的两篇文言学生并不陌生。《郑人买履》在小学人教版十二册原文出现过,《刻舟求剑》在第六册以白话文的方式出现。现在又出现在初中第一册教材中,为小学与初中学习过渡降低了难度。在教学时,重点应在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学习方法的指导上。

[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1、查阅课外资料,掌握文学常识

提示:①准备以前学过的一两则寓言并能口述出来

②查找作者及寓言出处的相关资料

2、课前须掌握的字词与句式

⑴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

度其足()吾忘持度( )遂不得履( )( )遽契其舟( )( ) ⑵翻译下列各句。

①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②置之市,而忘操之。

③宁信度,无自信也。

④是吾剑之所从坠。

⑤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3、反复阅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语言口述故事情节。

[学习内容及学法指导]

在熟读的基础上,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学习,读懂课文大意,学习文中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创设情境,共同探讨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课堂学习]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我国寓言故事很多,请同学选择一两个讲给同学们听听。

读过这些寓言故事之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样的道理。

(如“龟兔赛跑”:乌龟跟兔子赛跑,结果兔子失败。寓意:骄傲使人落后、失败。 “守株待兔”:种田人放弃劳作,想不劳而获。寓意:成果靠劳动取得,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是危害自己的。)

这就是寓言:在一个短小的故事中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另外两则寓言:《郑人买履》和《刻舟求剑》,相信大家一定能明白更多的道理。

2、请学生起来介绍作者及寓言出处的相关资料

二、熟读课文,整体把握。

1、齐读课文。指导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读《郑人买履》时,要读出郑人“忘持度”的懊恼之情和回答别人时的执迷不悟的神气,另外别人问话应表现出疑惑之情。读《刻舟求剑》时,要读出同船人催他时着急怀疑的语气和那个掉剑人不慌不忙、十分自信的语气。

2、师生评价,正字正音。

3、学生自读,画出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4、试着翻译课文,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找出疑难问题

三、合作探究

1、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四、反馈交流

1、 给加点字注音

买履 度其足 涉江 契其舟

2、找出句中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 置之其坐

(2) 反归取之

3、请指出“之”在下列词语中的意思

(1) 置之市

(2)而忘操之

(3) 何不试之以足

4、解释加点字,并翻译句子

(1) 何不试之以足

(2) 是吾剑之所从坠

五、翻译复述故事内容,并思考讨论

1、找出《郑人买履》中能反映那个买鞋的郑人思想性格的语句,就寓言的内容来看,你认为郑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你有什么办法找到《刻舟求剑》中楚人丢失的那把剑?

3、《刻舟求剑》的故事为什么要详写“刻记号”这一细节?

“刻舟”时把握十足的神态和“求剑”时的茫然没有结果的无奈相映成趣,这一细节生动刻画了这个愚蠢不知变通的家伙的心理状态。想象“刻舟”时的神态和“求剑”时的茫然,用自己的话表述。

4、郑国人和楚国人错在哪里?这两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有什么现实意义?

六、共同完成“拓展练习”

①根据意思写出成语:

没有真实本领的人,混在里面凑数,或比喻以次充好。 ( )

比喻自己的言行前后互相抵触。 ( )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多此一举,不但无益,反面有害。 ( )

塞住耳朵去偷铃,比喻不能欺骗别人只能欺骗自己。 ( )

②阅读下文,回答下面问题。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之先行,子随我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2、用“狐假虎威”造一个句子。

3、“兽见之皆走”中的“走”是什么意思?请列举出带“走”字的成语三个。

4、口头复述《狐假虎威》的故事大意,可以发挥联想和想象,力求说得生动流畅。

[巩固与延伸]

1、采取多种形式背诵课文。

2、展开合理想象,扩写《郑人买履》或《刻舟求剑》的故事

3、选择两则寓言中你喜欢的一则,小组表演,注意丰富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篇二:z写作复习

1、辨析并理解下列概念:

写作:写作是一种劳动;写作是一种连贯的文字符号的创造;写作有记录性、可以传播、能够让读者产生想象;写作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成果,具有思想性和精神性。

材料:材料是作者为特定的写作目的而收集的、或写人文章中的一系列事实现象和理论依据,诸如人物、事件、景物、情理、数据、例证、名言等等。

素材: 素材指作者为创作需要而通过各种途径所收集的原始材料,它一般是零乱的,不完整的。

题材 : 题材有着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广义的题材是指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社会现象的某一方面,如“工业题材”、“军事题材”、“爱情题材”等。狭义的题材则指构成文学作品内容的一组完整的生活现象

资料:资料,指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用来参考和引用的各种书面材料。

主题 :主题是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中心内容和思想倾向

课题 :课题,是研究或讨论的主要问题,如“网络教育的新趋向”,“知识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影响”等。同一课题可以提取出不同的主题。

论题: 论题是议论文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论证的对象,有时也指作者要证明的基本观点。

标题: 标题,也叫题目,是标举文章或作品名称的,是文章或作品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全文的旗帜、眼睛。 描写:p188议论:214:说明:245

2、你是怎样理解现代写作的含义和作用的? 3为什么说现代写作是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媒介?

“现代写作”这一概念的提出和广泛运用,是与1980年12月中国写作学会的成立以及写作学科的迅速发展同步的。从形式上看,写作是人们运用语言文字记写思维成果的行为活动;从本质上说,写作不仅是个人情感的宣泄和抒发,而且也是为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进行精神生产的创造性劳动过程。它随着文字符号的诞生而开始,又随着文字的演变而发展。作为一种能力,写作已成为对现代人的基本素质要求之一。

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关键的一点就是智力强,遇事有见解,遇问题有解决的办法,即所谓有智慧有谋略。智力是在掌握人类知识经验和实践活动中发展的。认识事物的深刻程度、正确程度以及解决问题的速度和质量,反映着一个人智力的高低,它往往通过观察、记忆、想象、思考、判断等表现出来。这些恰恰与一个人的写作能力相吻合。写作能力是综合性的素质表现,如观察能力,采集信息的能力,感知事物的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大凡写作能力强的人,一般来说智力也强,其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决不会低。

现代社会的发展呼唤着各类人才的成长,并为他们提供了充足的用武之地;现代社会的发展更呼唤着人才的质量,关注着他们素质的高低。写作可以造就人才,提高人才素质。写作能力不仅是现代社会人才素质的一项基本要求,而且是衡量一个人智能强弱的指标。

4、为什么说写作的实践操作性具体体现在“写”上?还体现在劳动的性质上?

写作的实践操作性具体体现在“写”上。“写作理论是写作实践的规律性概括与总结,离开实践和操作的写作理

论如同镜中花、水中月,是没有用的空理论。“写”的实践和操作,能为写作学科和写作教学增添新鲜的经验。

实践操作性还体现在劳动的性质上。在形式上,操作电脑在某些领域将逐渐替代“文房四宝”。在内容上,实践操作以主体的思维活动为基础,同时也是留下思维活动鲜活轨迹的手段与保证。实践操作中的思维活动和思维内容以文体形式展示,以符号化过程的推进和完结为标志;符号化过程的推进和完结又以主体脑手并用的行为活动为前提。脑手并用也就是思写并举。写作是既动脑寻思又动手书写的劳动过程。

5、从作者、写作过程和学科三个角度观照,分析一下写作的动态综合特性。

写作不仅动态综合地体现着作者的生活、思想、知识、语言、技巧的含量。而且与他的思维、

心理、审美活动,交际传播活动等密切相关,其动态综合的特色更加突出。从写作过程说,感知、运思、行文的

动态综合、复杂多变,在描述着受这一特性影响的写作轨迹。从学科角度说,现代写作不仅与思维学、心理学、逻辑学、文章学等关系密切,而且与科学学、社会学、脑科学、行为科学、计算机科学等有着不容忽视的联系。

6、结合个人的理解和体会,谈谈写作课的任务。(教材第6-7页)

传授写作理论、增强综合素质、加强教练本领。

7、如何理解大众传播学与写作的关系。(教材第2-3页)

8读者的阅读心理主要受到那些方面的影响?作者应该如何对待读者的阅读心理。(课本第17页)

①不同文化传统对读者的深刻影响;②一定文化背景所孕育的读者阅读习惯;③不同时代意识形态的影响。从微观方面看,还存在不同读者,不同情况下的阅读心理。

9、比较并解释下列概念:

主体与客体:所谓写作主体,就是进入写作思维和写作行为中的人。在写作活动中,主体始终起着主导作用。就写作活动而言,凡作者面对的一切写作对象,都可以看作是写作客体。

观察与感受:观察是观察是写作主体凭借自己的眼睛、耳朵和其他身体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有计划的、目的性很强的自觉认知过程,它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因而又被称为“思维的知觉”。感受是指写作主体对客观事物的刺激产生相应的感觉、知觉所呈现的富有情感和个性的心理活动,即通过感觉知道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再进一步了解、综合,形成事物的整体形象。

想象 想象是人对自己头脑中的已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思维 思维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间接的、概括的、能动的反映。它以感觉、知觉、表象为基础,以语言为工具,通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综合、概括等形式,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10、写作主体的素质包括哪几个方面?怎样提高写作主体的素质?

写作主体的素质主要包括生活素养、学识修养、人格品位和审美理想四个方面,它是写作主体思想意识、文化水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积累的综合反映。

形成良好的生活素养,关注生活、热爱生活,潜心探究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博采群科,细大不捐地涉猎各方面的知识,提高人格修养,掌握必要的美学常识和美学理论等以提高写作主体的素质。

11、根据下列提示,并按照自己的意图,重新调顺序,安排内容框架,为《知识分子的修养之道》一文写一个详细的提纲(所用事例、论据用提示性语言写入相应的纲目下):

(一)识大体,察根本,胸怀坦荡;

(二)不慕虚荣,不出风头,多干实事;

(三)待人宽厚,处世清和,有节有度;

(四)专心本职工作,追求事业成就;

(五)凡事独立思考,不盲从时潮;

(六)起居适时,饮食适宜,锻炼身体。

12、阅读下面一则古代寓言,根据你的想象,写一段枭在决定东徙时的心理活动。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

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13如何理解作者的双重角色?

凡是和写作主体形成对象性观照的事物,凡是为写作主体所感知、所思虑、所表达、所描述的对象,都是写作的客体。当一个人写自传的时候,自己既是写作主体,又是写作客体。在抒情诗歌和抒情散文中,作者同时扮演了写作

主体和写作客体的双重角色,即作为“情”的产生者,是写作的受动者,写作的客体,而作为“情”的反映者,又是写作的主动者,写作的主体。正如一个人从镜子中观照自己时,既是观察者,又是被观察者。作为观察者,就是观察的主体,作为观察对象,就是观察的客体。这时作为认识的两极重合一体,而作为认识两极的关系,仍然有明显区别。 举例说明实用文章和文学作品在材料使用和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15、人们常说,“材料决定主题”;人们还常说:“主题决定材料”。这两种情况各在什么情况下才是合理的?它们表现了主题和材料之间什么样的关系?

在写作之前,“材料决定主题”,写作过程中,“主题决定材料”。主题是材料的中心,材料是主题的支撑,材料是第一性的,主题是第二性的。

16、阅读下列语句,从每句中提炼出几个不同的主题:

(一)蝙蝠善于在黑夜中飞行。

(二)凡是有甜美的鸟歌唱的地方,也都有毒蛇嘶嘶地叫。

(三)树欲静而风不止。

17什么是结构?开头、主体和结尾的写作有什么要求?

结构指文章各部分按一定的组合关系联结而成的序列形式。开头:“开门见山”式、“曲径通幽”式。主体:内容充实,一是指内容材料丰富、具体。材料丰富,文章就会少一点片面性;材料具体,文章则无空洞的弊端。二是指材料的典型性强。结尾:“力截奔马”式,委婉含蓄式

18层次和段落的区别及联系是什么?层次组合的方式有哪几种基本的类型?

层次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自然段。也就是说,一个层次可包括几个自然段,也可只有一个自然段,而一个较长的自然段中,也可分出几个层次来。层次组合方式可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型:纵式组合、横式组合、纵横交错式。

19下面的《说话要说得有用处》语序混乱,请按思想内容加以调整,分清段落,并改正标点符号。

?老师,多说话到底有没有好处??墨子回答说。?但是,鸡棚里的雄鸡,只在天亮时啼两三次,大家知道鸡

啼就要天亮,都很留意。?子禽问他的老师墨子。?话要是说得太多,还有什么好处?所以,说话要说得有用处。比如池塘里青蛙,整日整夜地叫着,弄得口干舌燥,却从来也没有人去注意它。?

20、下面的《斯芬克斯之谜》段落不清,层次混乱,请按一定的结构形式进行调整,并誊抄清楚。

国王克瑞翁向全国悬赏,谁能猜出斯芬克斯的谜语,就立他为忒拜城的国王。斯芬克斯就向他提出了这个谜语:

?什么动物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脚最多的时候,正是他走路最慢、体力最弱的时候??它是人面狮身的女妖,上半身是女人,长着美女的头,背上长着鹰翅膀,下半身是狮子,尾巴是条蛇,整天坐在忒拜城外的峭崖上,向过路的人提出一个难猜的谜语,谁要是猜不出来就被它吃掉。有个叫奥狄浦斯 的,走向忒拜城外的峭壁。有一个名叫斯芬克斯的怪物正在危害这个城市的人民。斯芬克斯一听,就跳崖自杀,因它的谜语已被请破了。奥狄浦斯立刻回答:?这是‘人’:刚生出来两手两脚爬行,长大后用两只脚走路,年老时拄着拐杖走路,就成了三只脚。?

21 从下面一则材料中提炼出至少三个切合材料实际、深刻、新颖的主题。

一次在取汽车钥匙时,李嘉诚不慎丢落一枚两元硬币。硬币滚到车底,汽车若一开动,就会掉到下水道中。李嘉诚及时蹲下欲拾取。此时旁边一位印度籍值班员见到了,立即代他拾取,李嘉诚收回该硬币后,给予了他100元酬谢。

22 介绍一部中国近几年的影视作品,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说明性文章。要求标题自拟,故事梗概清晰、准确、简洁、完整。

23 常用的叙述人称有几种?试以《发生在宿舍里的事》为题,分别用第一人称叙述和第三人称叙述各写一完整的片段。

24请根据下面材料,续写3个结尾并提炼其主题。

基本情节:一位穷乡僻壤的老师,经过多年呕心沥血终于培养出山里第一批大学生。

篇三:古代寓言二则的教学设计

1

板书设计:

第五课 古代寓言二则

《郑人买履》

第一层:郑人买履的过程和结果。

第二层:通过人物对话,使故事的讽刺效果大大增强。

3

《刻舟求剑》

第一层:楚人丢剑和找剑的过程。

第二层:议论、讥笑这种找剑方法是糊涂的方法。

4


扩写一则古代寓言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3378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