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时间:2016-12-28 07:28:20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苏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二单元重要知识点

化学第一、二单元重要知识点

一、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如:粮食酿酒 菜刀生锈 铜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变成铜绿 消化食物 食物腐败 燃放烟花 火烧赤壁 光合作用 双氧水制氧气 焚烧垃圾 蜡炬成灰

9.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前

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

二、基本知识

1.空气的成分: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与杂质占0.03%。

2.空气主要成分的性质及用途:

① 氧气的用途:支持呼吸——登山、潜水、航空、航天、医疗。

支持燃烧——炼钢、气焊、气割、航天。

② 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性质——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的气体,沸点比氧气要低(工业上利用这一点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常温下稳定,氮气不支持燃烧也不供给呼吸,氮气不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

用途——制氮肥、硝酸,作保护气(焊接、食品、白炽灯泡),医疗冷冻麻醉,超导材料。 ③ 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性质——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它们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常情况下,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极难和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稀有气体在通电时会发出有色的光。用途——作保护气(焊接,灯泡)、多用途电光源、激光、氦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氙可用于医疗麻醉。

3.主要的空气污染物:SO2、NO2、CO、可吸入颗粒物等

4.一些重要反应的表达式及现象

① 石蜡燃烧:石蜡 + 氧气?点燃???水+ 二氧化碳

②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镁 + 氧气?点燃???氧化镁 Mg + O2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

③ 铁在氧气中燃烧:铁 + 氧气 ????点燃????点燃MgO 四氧化三铁Fe + O2 ????点燃 Fe3O4

现象: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注意: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熔落物炸裂瓶底。

④ 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磷+ 氧气 ????点燃五氧化二磷P + O2 ????点燃 P2O5

现象:发出黄光、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白烟。

⑤ 硫粉燃烧: 硫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S + O2 ????点燃 SO2

现象:A、在纯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在空气中: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注意:瓶底要放少量水,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硫,防止空气污染。

⑥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碳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C + O2 ????点燃 CO2

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⑦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氯酸钾?二氧化锰????氯化钾 + 氧气

KClO3

⑧ 加热高锰酸钾:高锰酸钾

KMnO4 ?????????MnO2KCl + O2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K2MnO4 + MnO2 + O2

⑨ 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过氧化氢?二氧化锰???? 水+ 氧气

H2O2 ????MnO2 H2O+ O2

现象:有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使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优点:操作简便,节约能源,无污染

⑩ 拉瓦锡的实验:汞 + 氧气?加热???氧化汞 Hg + O2

氧化汞?加热???汞 + 氧气 HgO

化合反应:②、③、④、⑤、⑥

分解反应:⑦、⑧、⑨

?????HgO ??? Hg + O2

三、化学实验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1.容器

①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② 可以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使受热均匀)。

2.量筒

①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② 量取液体时,先倾倒,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至所需刻度。

③ 10毫升量筒的精确度为0.1毫升。俯视实际值会偏小,仰视实际值会偏大。

④ 不可对量筒加热,不可作反应容器,不可在量筒中配制溶液。

3.托盘天平

① 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② 先调整零点再称量。

③ 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④ 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⑤ 易潮解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⑥ 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4.酒精灯

① 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添加酒精时应用漏斗。

② 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③ 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④ 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⑤ 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最高,所以应用外焰加热。

⑥ 酒精灯在燃烧时若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湿抹布盖灭。

5.试管夹、铁夹

① 夹持试管时应靠近试管口中上部(距离管口1/3处)。

② 试管夹使用时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③ 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

(二)药品的存放和取用

1.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

2.药品取用原则

① 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液体以1~2ml为宜。

② 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容器内。

③“三不”:不能用手拿、不能品尝、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 ④ 嗅闻气体的方法: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少量的气体飘入鼻孔。

3.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 粉末状及小颗粒状药品:一般用药匙取。先将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

② 块状药品及金属颗粒:用镊子夹取。先把试管横放,将固体颗粒放入管口,再把试管慢慢地竖立起来,使药品缓缓地滑到试管底部。

③ 用过的药匙和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

4.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 取用较多液体

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防止药品被污染),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残留液流下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挨试管口,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② 滴加少量液体

a.先挤出滴管中的空气,后吸取试剂。

b.滴管要保持垂直悬于容器口上方滴加。不能伸入容器中或与器壁接触,否则会造成试剂污染。 c.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以免被试剂腐蚀。

d.滴管用完,立即用水洗涤干净(滴瓶上的滴管除外)。

(三)连接仪器装置及装置气密性检查

① 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时,先把要插入塞子的玻璃管的一端用水湿润,然后稍稍用力转动,使其插入。

② 装置气密性检查: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捂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中有水柱上升,就说明装置不漏气。

(四)给物质加热

① 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先均匀受热,再集中加热。

② 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角,受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给试管里的液体的中下部加热,并且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③ 导致试管破损的原因——用焰心加热;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加热固体时试管口没有向下;制取氧气结束时,没有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没有预热;安装仪器时放在桌子上用力按等。

(五)仪器的洗涤

① 废渣、废液倒入废物缸中,需回收的物质倒入指定的容器中。

② 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篇二:苏教版初中化学知识归纳

1、氧气的化学性质:(1)与某些金属、非金属反应

(3)能与氧气反应的化合物有:CO、CH4、C6H12O6、SO2、H2SO3,反应方程式:

点燃 酶 点燃

2CO+O2====2COCH4+2O2====2H2O+CO2 、C6H12O6+6O2====6H 2SO2+O2====2 SO3 、2 、2O+6CO2 、

2 H2SO3+O2尘埃====2 H2SO4 2、根据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目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该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倒吸入集气瓶中的水占集体瓶容积的1/5。 (3)该实验原理: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生成固体,使得集气瓶中的压强变小,在大气

压的作用下,烧杯中的水被压入集气瓶中。

(4)若测定结果偏小,可能是: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没等到冷却就打开止水夹。 (5)若测定结果偏大,可能是:红磷点燃后没有迅速伸入集气瓶内

3、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如右图所示,可观察到下面的蜡烛比上面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

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灭火原理)(2)二氧化碳能与可溶性碱反应:

CO2+Ca(OH)2==== CaCO3↓+ H2O(一般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CO2+2NaOH==== Na2CO3+ H2O(一般用于吸收二氧化碳)

(3)能与水反应,为了证明该反应发生,可先在水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再通入二氧化

碳,可观察到紫色变成红色,说明反应发生,【CO2+ H2O ==== H2CO3】,再加热,红色

又变成紫色,说明碳酸不稳定,【 H2CO3 ==== COΔ2↑+ H2O】

光照

(4)能与水发生光合作用:6H2O+6CO2 =======C6H12O6+6O2

高温 叶绿素 (5)能与碳反应: CO2+C====2CO

1、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中注意事项)

3、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属于物理变化。是利用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将液态空气控制温度蒸发,先蒸发出来的是氮气,剩下的是液氧。

4、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变。

1、碳酸氢铵的化学性质: (1)不稳定性

①加热碳酸氢铵实验现象:白色固体变少、产生刺激性的氨臭味、容器口有水珠、

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Δ 3↑+ H2O +CO2↑ ②反应化学方程式:NH4HCO3==== NH

③碳酸氢铵保存方法:密封保存在阴凉处。(2)与酸溶液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3)与碱反应产生氨气

2、氮气的用途:用作灯泡填充气、用作粮食、瓜果的保护气(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液氮用于医疗手术、用于制氮肥。 3、碱式碳酸铜的化学性质:(1)受热分解:

①现象:粉末由绿色变成黑色、容器口有水珠、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Δ ②反应化学方程式:Cu2(OH) 2CO3====2CuO + H2O +CO2↑

(2)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4、做镁带燃烧实验所用的实验仪器:坩埚钳、石棉网、酒精灯。

5、CO2含量呈上升趋势的原因:含碳燃料(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绿色植物不断减少。 6、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时要做灯火试验。

7、可以证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实验有:电解水和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8、水的电解实验:

①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②加水方法:先将两玻璃管的活塞打开,再从长颈漏斗处加水直到水面到达两活塞处,然

后关闭活塞再打开电源。

③现象:正极产生气体与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1:2;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木

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

通电

④反应方程式:2H2O==== 2H2↑+ O2↑

9、硬水:是指溶有较多钙、镁元素的水。硬水软化的常用方法是煮沸。

硬水与软水的区分方法:分别取样,加入肥皂水,产生泡沫多,垢状物少的是软水;产

生泡沫少,垢状物多的是硬水。

10、污水处理过程中,为了除去固体悬浮物,可用过滤的方法;用明矾可以吸附水中悬浮颗

粒,形成大颗粒,加速沉降;用活性炭可以吸附有色或有异味的气体或液体(吸附性属 于物理性质);用氯气可杀菌消毒。

11、二氧化碳的用途:①“干冰”用于人工降雨、人造云雾、致冷剂(干冰升华吸收)

②生产汽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③能促进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④能灭火(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第三章知识点归纳

班级姓名

1.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微粒的共性有:都很小,都在不断地运动,微粒之间有空隙。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如常见:氧气、氢气、二氧化碳、水、双氧水等,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如: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 由离子构成的如:常见的盐(氯化钠)、酸、碱。

4.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变,只是分子间的空隙发生了改变。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变成了新的微粒。

5.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分成原子,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只能重新组合。 6.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由质子、中子构成。电子的质量很小,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在核外作高速运动,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就变成了离子。离子通过失去或得到电子还能变成原子。

7.相对原子质量的规定:课本70页。 8.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分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9.元素之最、元素与人体健康:课本77-78页10.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课本76页 11.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课本83页 单质的化合价为0。

12.元素符号和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如:H :氢元素,一个氢原子。

Fe :铁元素,一个铁原子,铁这种物质。

H2O :水,一个水分子,水由氢、氧元素组成,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第四章知识归纳

1、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2、物质燃烧一般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它的着火点。

3、在氧气充足时,碳完全燃烧生成 CO2;氧气不充足时,碳不完全燃烧生成CO。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剧毒气体。也可以燃烧,也是一种常见的气体燃料。

5、可燃性气体在点燃前需验纯,常见的三种可燃性气体CO、CH4、H2。

6、针对3个条件,要阻止物质燃烧,灭火的三个原理分别是:隔绝可燃物,如森林灭火可以设置隔离带;隔绝氧气,如油锅起火盖锅盖;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如用水灭火。 7、常见的消防标志:书本P98

8、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的各物质质量之和。 验证实验:凡是有气体参加或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9、质量守恒定律的意义:

篇三:苏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

化学总复习资料

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 +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 + CD = AD + CB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

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23、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4、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HCl==H+ + Cl -

HNO3==H+ + NO3-

H2SO4==2H+ + SO42-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OH==K+ + OH -

NaOH==Na+ + OH -

Ba(OH)2==Ba2+ + 2OH -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NO3==K+ + NO3-

Na2SO4==2Na+ + SO42-

BaCl2==Ba2+ + 2Cl -

25、酸性氧化物(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26、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Na2CO3 .10H2O、CuSO4 . 5H2O)

27、潮解: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

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

28、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基本知识、理论:

1、空气的成分:氮气占78%, 氧气占21%, 稀有气体占0.94%,

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与杂质占0.03%

2、主要的空气污染物:NO2 、CO、SO2、H2S、NO等物质

3、其它常见气体的化学式:NH3(氨气)、CO(一氧化碳)、CO2(二氧化碳)、CH4(甲烷)、

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NO(一氧化氮)、

NO2(二氧化氮)、H2S(硫化氢)、HCl(氯化氢)

4、常见的酸根或离子:SO42-(硫酸根)、NO3-(硝酸根)、CO32-(碳酸根)、ClO3-(氯酸)、

MnO4-(高锰酸根)、MnO42-(锰酸根)、PO43-(磷酸根)、Cl-(氯离子)、 HCO3-(碳酸氢根)、HSO4-(硫酸氢根)、HPO42-(磷酸氢根)、

H2PO4-(磷酸二氢根)、OH-(氢氧根)、HS-(硫氢根)、S2-(硫离子)、 NH4+(铵根或铵离子)、K+(钾离子)、Ca2+(钙离子)、Na+(钠离子)、 Mg2+(镁离子)、Al3+(铝离子)、Zn2+(锌离子)、Fe2+(亚铁离子)、

Fe3+(铁离子)、Cu2+(铜离子)、Ag+(银离子)、Ba2+(钡离子)

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上面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课本P80

一价钾钠氢和银,二价钙镁钡和锌;

一二铜汞二三铁,三价铝来四价硅。(氧-2,氯化物中的氯为 -1,氟-1,溴为-1)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5、化学式和化合价:

(1)化学式的意义:

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③量的意义: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 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

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

a.金属单质。如:钾K 铜Cu 银Ag 等;

b.固态非金属。如:碳C 硫S 磷P 等

c.稀有气体。如:氦(气)He 氖(气)Ne 氩(气)Ar等

②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其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

如:每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则氧气的化学式为O2

双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O2(氧气)、N2(氮气) 、H2(氢气) F2(氟气)、Cl2(氯气)、Br2(液态溴)

多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臭氧O3等

(3)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

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

②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如: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

MgSO4(硫酸镁)、CaCO3(碳酸钙)

(4)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①判断元素化合价的依据是: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②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化学式的步骤:

a.按元素化合价正左负右写出元素符号并标出化合价;

b.看元素化合价是否有约数,并约成最简比;

c.交叉对调把已约成最简比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6、课本P73. 要记住这27种元素及符号和名称。

核外电子排布:1-20号元素(要记住元素的名称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排布规律:①每层最多排2n2个电子(n表示层数)

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最外层为第一层不超过2个)

③先排满内层再排外层

注: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

金属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易失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非金属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易得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稀有气体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He有2个),结构稳定,性质稳定。

7、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②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配”、“注”“等”。

8、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值

说明:(1)PH值=7,溶液呈中性;PH值<7,溶液呈酸性;PH值>7,溶液呈碱性。

(2)PH值越接近0,酸性越强;PH值越接近14,碱性越强;PH值越接近7,溶液的酸、碱性就越弱,越接近中性。

9、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说明:(1)越左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左边的金属可以从右边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该金属出来

(2)排在氢左边的金属,可以从酸中置换出氢气;排在氢右边的则不能。

(3)钾、钙、钠三种金属比较活泼,它们直接跟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置换出氢气

11、化学符号的意义及书写:

(1)化学符号的意义:a.元素符号: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b.化学式:本知识点的第5点第(1)小点

c.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d.化合价符号:表示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

当符号前面有数字(化合价符号没有数字)时,此时组成符号的意义只表示该种粒子的个数。

(2)化学符号的书写:a.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表示

b.分子的表示方法:用化学式表示

c.离子的表示方法:用离子符号表示

d.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用化合价符号表示

注:原子、分子、离子三种粒子个数不只“1”时,只能在符号的前面加,不能在其它地方加。

15、三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以及它们的区别:

气体 氧气(O2) 氢气(H2) 二氧化碳(CO2)

药品 高锰酸钾(KMnO4)或双氧水(H2O2)和二氧化锰(MnO2)

[固+液]

反应原理 2KMnO4 == K2MnO4+MnO2+O2↑

或2H2O2==== 2H2O+O2↑ Zn+H2SO4=ZnSO4+H2↑

[固(+固)]或[固+液] 锌粒(Zn)和盐酸(HCl)或稀硫酸(H2SO4) Zn+2HCl=ZnCl2+H2↑

[固+液] 石灰石(大理石)(CaCO3)和稀盐酸(HCl)

CaCO3+2HCl=CaCl2+H2O+CO2↑

仪器装置 P36 图2-17(如14的A)

或P111. 图6-10(14的B或C) P111. 图6-10

(如14的B或C) P111. 图6-10

(如14的B或C)

检验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进集气瓶,若木条复燃,是氧气;否则不是氧气 点燃木条,伸入瓶内,木条上的火焰熄灭,瓶口火焰呈淡蓝色,则该气体是氢气 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若浑浊则是CO2。

收集方法 ①排水法(不易溶于水) ②瓶口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 ①排水法(难溶于水) ②瓶口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 ①瓶口向上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验满(验纯) 用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氧气已满,否则没满 <1>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2>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若“噗”的一声,氢气已纯;若有尖锐的爆鸣声,则氢气不纯 用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则已满;否则没满

放置 正放 倒放 正放

注意事项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当用第一种药品制取时以下要注意)

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凝结在试管口的小水珠倒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3283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