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初二生物第二章第二节

时间:2016-12-28 07:25:44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八年级生物第二章第二节导学案

濮阳县化肥厂职工子弟学校

植物的生殖学生自主学习指南

篇二:八年级生物第二章第二节变异

课题: 第二章第二节变异一、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 2、变异的类型 3、变异的意义

4、举例说出遗传育种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 教学重点

变异的生物学意义和实践意义

三、 教学难点

变异的生物学意义 四、 学习过程与指导

(一)引入新课

俗语说:一龙生九子,九子个不同。这句话说的是生物的哪种现象? (二)自学指导

1、通过图片分析什么是变异,指出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2、阅读课本41页—42页及其他材料,分析变异的原因。

3、通过分析变异的原因总结出变异的类型,分析哪些性状可以遗传,哪些性状不可以遗传,并区别可遗传的变异与不可遗传的变异。

4、分析材料,一切变异对生物体的生存都是有害的吗?总结变异的意义 5、设想自然界中的生物如果没有变异,结果会怎样?变异在生产中的应用。 五、 知识点拨

1、 变异 :同一物种内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叫变异。 2、 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

不遗传的变异:由于环境条件变化引起的。 有利变异

不利变异 中性变异

*变异对生物个体是否有利,取决于生物所处的环境。 3、变异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4、变异的意义:生物处于多变的环境中,正是由于生物能够产生变异,有的变异个体能够适应变化了的环境条件,生物才得以生存和发展。 **相关链接: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是生物进化中自然选择的基础。 5、实际应用:人工诱变在育种上的应用 辐射诱变

化学诱变

六、本课小结:1、变异概念

2、变异分类

3、变异的意义

七、反馈练习

1黄毛狗产三崽,毛色有黄、白、黄白相间三种,对这种现象,下面最恰当的解释是()

A 生长和繁殖 B 生殖和遗传 C 遗传和变异 D 生长和发育 2、下列各项中,属于可遗传的变异的是( )

A 人的双眼皮性状B 不慎传染上肺结核

C 长晒太阳,皮肤变黑 D 体操队员的肌肉特别发达 3、一对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小孩,这种变异属于()

A 有利、不遗传的变异 B 有利、可遗传的变异 C 不利、可遗传的变异 D 不利、不遗传的变异 *4、对生物而言,有利变异是指( )

A 对人类有益的变异B 可提高产量的变异

C 对生物自身生存有利的变异 D 能与环境融为一体的变异 5、关于变异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可以遗传

B 仅由外界环境条件改变引起的变异不可以遗传 C 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就不会产生变异 D 自然界中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6、生物进化的内在原因是生物体的()

A 遗传B 变异 C 生殖 D 分类

7、现在用青霉素治疗一些传染病比三十年前效果差,其原因() A、环境污染严重B、现在人体普遍健康

C、青霉素的生产方式与以前不同 D病原体产生了抗药性的变异

8、一只毛色为黄色的狗一窝生下五只小狗,其中3只小黄狗,2只小花狗,请回答问题 (1)、毛色在遗传学上称为 (2)、狗的后代全部都是狗,这是一种 现象。 (3)、小狗的毛色不同,这是一种 现象。 (4)、如果大黄狗的体细胞染色体数是78条,那么该大黄狗为每只小狗提供了条染色体。

篇三:生物: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二节 动物的行为 教案

第二章第二节动物的行为

教学分析:

动物在其生活过程中,往往表现出各种各样的行为。动物的行为对于维持个体生存和延续种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动物的行为是在长期的物种演变过程中形成的,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动物的行为是目前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动物的行为这部分内容是生物课程标准第六个一级主题‘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动物行为的知识,是在学习了前面各节的基础上讲述的,对学生认识动物的本质特征非常重要。动物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密切,教师应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在教学活动中,应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实验,以鲜活的例子,真实的感受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究动物多姿多彩的行为奥秘,进而引导学生去热爱生命,关注自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通过资料分析,举例说明动物的先天性行为。

2.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

3.初步学会探究一种常见小动物的行为。

4.参与探究活动,培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

5.学会利用图书馆或网络资源查找有关动物行为的资料。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鲫鱼的觅食行为”的探究活动。

教学难点:

动物先天性行为的特点及意义。

教学准备:

学生:学生通过多种媒体,如电视、互联网、报刊等搜集与动物行为相关的资料图片。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准备《探究鲫鱼的觅食行为》所需要的实验材料用具:鲫鱼、鱼缸,隔离板,纱网,秒表,多种饲料等。

教学程序:

一、情景创设:

1.播放视频资料:聪明的海豚做出各种复杂的动作;蛇的冬眠;蝙蝠的睡觉等,让学生欣赏。

2.提出问题:资料中展示了动物的哪些行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视频资料,加强对动物行为的认识,将丰富的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有关动物行为的基本概念,即动物体在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叫做动物的行为。

3.根据学生搜集的资料畅谈日常生活中动物行为的实例,从而导入新课。

二、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根据学生所谈的对动物行为的认识,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即动物具有觅食行为,鲫鱼会选择食物吗?使学生明确本节课所要探究的主要问题。

2.作出假设: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

3.设计实验方案: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 ,可以参考课本,也可有自己的创意,并合作完成探究报告。

汇报交流实验方案,评选出科学的、合理的、可操作性强的方案作为最佳方案。然后将小组最佳方案展示,让全班其他同学点评,小组再根据大家的建议修改完善自己的探究方案。

根据探究性学习的规律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们制定了探究之路,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完成探究性学习,下面是一位学生的探究之路。

在学生制定方案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习活的参与者。在学生填写探究报告的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⑴小组由四位同学组成,填写的探究报告是该组集体智慧的结晶。

⑵学生的假设不是凭空得出的,而是根据一定的感性体验或自己的所见所闻得到的。⑶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实验能力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自己设计探究表格,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及时用手中的笔记录下来。

⑷在学生实施探究方案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就地取材,让学生感受到科技就在我们身边。

4.实施计划:分组按最佳实施方案进行实验探究。

5.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通过探究实验得出结论后,要与其他同学交流分析,引导学生从各组的报告中发现问题,吸取经验教训。对于实验失败的小组,教师还要指导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修改自己的方案利用课上或课余时间再次实验。

6.进一步探究: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不仅要引导学生探究鲫鱼会选择食物,还要引导学生探究影响鲫鱼觅食行为的环境因素有哪些。如:水温的高低、鲫鱼的饥饿程度、所选取的食物、隔离板孔洞的大小、鲫鱼是否受惊吓、环境中光线的强弱等方面分析原因。

7.教师提供资料:斑马身上的条纹

斑马身上的条纹漂亮而雅致,是同类之间相互识别的主要标记之一,更重要的则是形成适应环境的保护色,作为保障其生存的一个重要防卫手段。在开阔的草原和沙漠地带,这种黑褐色与白色相间的条纹,在阳光或月光照射下,反射光线各不相同,起着模糊或分散其体型轮廓的作用,展眼望去,很难与周围环境分辨开来。这种不易暴露目标的保护作用,对动


初二生物第二章第二节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3270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