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静心静校园的认识

时间:2016-12-28 07:21:11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对校园爱情的思考认识

对校园爱情的思考认识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观念的改变,大学生谈恋爱 越来越普遍。在大学校园里随处可见手牵手的情侣,谈恋爱是否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发展,这将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在思想上已趋于独立,对待爱情,他们更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如果他们能理智地对待爱情,能较好的处理爱情与其它各个方面的关系。当前大学校园里的大学生恋爱现象呈上升趋势且具有新的特点,传统的恋爱观教育面临严峻挑战。认真研究当前 大学生恋爱问题并加强教育引导,既有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也有利于高校进一步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恋爱现状的分析,剖析其恋爱特点、心理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提出了对当前大学生恋爱进行管理教育、引导的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 恋爱 思考

上大学以后,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重新面对一个环境,不可避免地要找朋友,找一个可以听自己倾诉的朋友。大部分同学认为异性交往起来往往比同性要容易,当两个人交往加深时,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发展成为特殊关系,这也是最初的想法。同时,当拥有了爱情,自然周末里便会有人陪你逛街,平日里也会有人陪你一起上自习、吃饭,于是,你的大学生活便远离了寂寞,大学生活也会因他(她)而丰富起来,两个人的世界远远比一个人的世界更精彩。所以造成了当前高校大学生恋爱现象比较普遍,他们虽然生理发育基本成熟,但由于涉世不深,加之对爱情、婚姻缺乏了解,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常因不能正确处理恋爱等关系而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身心健康,甚至整个人生。因此,了解大学生恋爱特点、心理特征以及存在问题,减少、消除其心理上的困惑,避免、纠正其行为上的盲目性,加强大学生恋爱的教育和引导,具有重要意义。

一、 当前大学生恋爱现状的分析

(一) 当前大学生恋爱的问题

有句话叫:恋爱都是会使人盲目。大学生们的恋爱也不过如此,一些过热的校园现象更是令人寒颤。例如情侣在教室过于亲密,搂搂抱抱在众人的眼下,还有更疯狂的是许多大学情侣既然开始“同居”,导致我国医院“打胎”的人数不断增加,这些行为我想作为一名大学生,一名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这些行为的产生应该学生也应有判断力才对吧。同时社会对这些行为给出的看法是:真正的纯洁高尚的爱情要以高尚的理想和道德为基础的。所以,当前大学生恋爱的主要特点就是传统道德淡化。第二就是恋爱理想化。大学生处在青春期,追求浪漫,个性冲动,在恋爱上也有很明显的表现。一是对自己的感情缺乏审慎思考,凭感觉做出草率决定。一般只交流对学习、人生和社会的看法,追求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追逐浪漫的爱情色彩,而很少或根本不涉及结婚、建立家庭等实质性问题而使恋爱理想化、

浪漫化。二是情感强度大,不易控制,理智分析能力容易受到限制,有时候还有可能冲破理智的防线。三是情绪波动大,自控力差。感情一旦开始就久久不能平静,即热恋中的人常常处于激动、兴奋的状态,然而一旦失恋就长久地沉浸在痛苦中,难以自拔。认为生活没有意义,学习没有了动力,甚至产生轻生念头。

(二) 当代大学生不当恋爱观的形成原因分析

大学生生理发育基本成熟,特别是第二性征的发育,必然导致性意识的萌发和觉醒,导致对异性向往、爱慕的情感产生。这是人类的自然属性,是爱情萌生的原始契机,也是大学生恋爱的内驱动力。加之我国在性教育方面的落后和社会对性教育的偏见,使许多大学生对性知识缺乏了解,对因生理成熟而带来的性意识,呈现出困惑的心理状态。这种好奇心理不断累积最终触发了恋爱体验动机,而恋爱与求学都是要花费一定的精力和时间的,部分学生对此有深刻的认识,虽在主观上不想早恋,但个性软弱,不善于拒绝,有的甚至出于同情、感激、照顾情绪而被动地恋爱,内心矛盾。“积极”探究、盲目接受是当前大学生恋爱的一个显著特征。还有经济上的自主权,也为恋爱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大学的集体生活和较多的群体活动,增加了男女同学之间的接触,为相互了解和培养感情提供了机会和方便;随着视野的开阔,古今中外文艺作品中主人公的缠绵之情、影视剧中刺激性镜头,促使部分大学生的爱情意识迅速膨胀。另外当前学生普遍是独生子女,他们心理素质普遍较低,出门求学,远离父母,对新环境容易产生不适应感,特别是新生,容易产生寂寞、孤独感,加上高年级恋爱学生的影响。于是,部分同学便很快投入恋人的怀抱。再加上改革开放以来,在带给中国经济繁荣发展的同时,西方的一些思想也随之涌入,影响着当代大学生。有部分大学生受资产阶级“性解放、性自由”的影响,认为恋爱应重过程而不必过多考虑结果,很少考虑家庭、外界等因素,崇尚自己做主,对恋爱极不负责任,把爱情视为游戏。特别是近几年来,网络文化中的垃圾信息对学生思想和行为产生误导作用,大众传媒对恋爱、性的夸张描写和渲染,也刺激着大学生,对他们的恋爱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大众审美文化的倾斜和人文精神的失落,深深震撼着校园文化氛围,为大学生恋爱观的偏离创造了“适宜的生存土壤”。自新《婚姻法》调整结婚年龄以后,社会上早恋、早婚现象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加之近年来,媒体对大龄女青年,特别是高文化层次的大龄女青年择偶难的报导,对大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

二、 对当前大学生恋爱问题的对策

(一)应当加强制度建设和管理。

规范大学生的恋爱行为,首先从法律的角度帮助学生提高认识,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大学生应该意识到,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不仅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法律的要求。其次,要制定规章制度,规范大学生的恋爱行为。要求大学生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也要遵守关于恋爱方面的规章制度和公共道德,提倡中华民族传统的自尊、自爱、含蓄的恋爱美德。避免和减少大学生恋爱中出现问题,还要加强管理,加强校风、学风建设,引导学生把精力用到学习上来。对于已经谈恋爱的大学生要有针对性

地定期找其谈话,交流思想,对他们提出严格要求,防止不良现象的发生。

(二)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要强化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

我们要改变以往校园文化单纯满足学生的娱乐等低层次的功能,要使大学生通过参加校园文化活动丰富知识,提高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一定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个成员在思想观念、心理因素、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等方面与现实文化发生认同,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

(三)加强青春期有关知识教育。

加强大学生青春期有关知识的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高校不容回避的一个重要课题。高校可以通过宣传、讲座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及保健,让学生了解有关的性知识,正确看待有关性问题。开设指导大学生们正确处理好恋爱与学业、恋爱与身心健康、恋爱与人格塑造等方面的辅导课,以及性生理、性心理等方面的健康知识教育。这种教育既是健康教育,也是道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摆正心态,树立健康、健全的性心理,正确处理爱情、学习、生活、同学之间的关系。

总之,对大学生恋爱问题引导教育的好坏,是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长,顺利成才的重要方面。作为高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者,我们应重视这项工作的意义所在。所以,大学生要拥有正确的恋爱观将对他们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对于在大学生中出现的恋爱现象,我们要正确对待,积极引导。有效的帮助学生解决恋爱上的难题和宣传正确的恋爱观,杜绝和批评不良的恋爱观,尤其要学生学会理性的处理好因爱情而引起的一系列矛盾与选择。拥有正确的恋爱观,合理恋爱,才能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因爱情而锦上添花,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倪秀娟. 当代大学生恋爱现状探析及思考,2007.

[2] 盛礼添. 如何正确看待大学期间的恋爱问题.

[3] 大学生爱情观

/bbs/410577.html

[4] 应当怎么样认识爱情与人生的关系.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41YRU9ExheWFEC9eoI1ItxmvBNN8xeApHqjFbkP9vT5RHUq3U0cuztMoME8yL48Xp8TayxbJQAbnidTapGfS2onx7xESZnZd_u3yulvky0u

[5] 大学生恋爱的现状分析及教育思考/p-629213325.html

篇二: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

当前,校园文化以其潜在而又巨大的教育功能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一个学校要发展,一定要有一种校园文化的定位”。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是一个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一、关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认识

1、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建设应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硬环境建设,如高雅的建筑,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赏心悦目的绿化等;二是软环境建设,如墙面、楼廊、橱窗的环境布置,班级文化、组室文化的开展,制度文化的构建,校园文化活动等。显然后者更为重要。校园文化应是一个学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其中,物质文化是校园的表层结构,而精神文化则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

2、校园文化的作用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一种“教育场”,它不仅能陶冶师生的情操,规范师生的行为,而且能够激发全校师生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学校一员的使命感、归属感,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同时,还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活力与灵魂,一个学校若缺乏校园文化,那么就如鲜花缺少水分的滋润一样,没有发展的潜力,缺乏生存的活力。 校园文化对校园中每一个人的影响和制约正好与管理的导向、凝聚、激励、约束等功能相吻合,因此,我们认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一种新型的学校德育模式。

二、关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做法

文化是一种隐性的东西,它必须依赖于各种载体来体现,并作用于人们的思想,起到教育作用。校园文化亦是如此。我们应该认识到校园文化强大的育人功能,有效地利用各种载体,推进校园文化的建设,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1、以校训校风为载体,形成学校精神文化

我们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提出了“厚德、博学”的校训和“理解、践行、和谐”的校风,扎实开展校园文化、班级文化、组室文化建设,努力培养“厚德、博学”的学校人文精神,目前,全校上下文化活动见诸行动,奋斗目标深入人心。

2、以环境建设为载体,营造学校环境

如今,学校整体面貌焕然一新,绿树成荫,草坪如毯。

楼廊布置了名人画像、名人名言、人文警示语,更多的是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书画作品,由此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贴近了学生的心灵,更具教育示范作用。教室内张贴国旗,班班有绿化角,根据各年级按学生的认知水平,每班确立一个主题,文化布置各具特色。 我们同时注意各种文化的熏陶,办好学校墙报、橱窗,能够做到:每月一期,有专人负责,有专题内容。

这无声的一切,都在诉说着我校师生的审美能力,办学水平;这无声的一切,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影响着学生、陶冶着学生、提升着学生。

3、以制度建设为载体,形成学校制度文化

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是为了保障学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其目的是先用制度来强化,而后用文化来内化。近年来,学校致力于各项

规章制度的建立。完成了8编130多条10万字的《南桥中学学校制度》。制度体现了三个特点:“全”,涉及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细”,内容具体明确,操作性强;“严”,纪律严明,赏罚分明。

为了便于教职工了解和掌握各项规章制度,学校将之装订成册,人手一份。平时加强学习,抓过程管理、抓内化自律。从而形成了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有利于营造一种公正、公平感,有利于形成正义向上的校风。

4、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形成优良的教风

学校坚持倡导教师上课需做到“三个带进”:把微笑带进教室,把爱心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教学;强调教法中的“三个注重”: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注重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注重知识的扩展延伸;教学过程体现“三个为主”:启发式为主、讨论式为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为主;教学的流程管理中,强调六个精心:精心备课、精心上课、精心设计练习、精心批改作业、精心辅导学困生、精心组织考试。 学校广泛开展教师文明用语的活动,提倡教师用“老师喜欢你、老师也有说话不对的地方、请你原谅、你真行”等九类关爱型、平等型、赞美型的爱语,要求教师弃“你真笨、你真没救”等16类辱骂性、打击性、推却性、怨恨性的忌语,这一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和谐亲密的友好合作关系,受到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5、以各项活动为载体,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我们注重全方位的开掘校园文化活动的途径:(1)把升旗仪式、校会、晨会、班会、专题教育作为校园文化生活的常规活动;(2)把各

种活动作为校园文化生活的有效载体,如学雷锋活动、祭扫烈士墓、“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社会实践活动、军政训练、革命传统教育;(3)把家长会、家长学校、社区实践活动作为校园文化生活的的延伸部分。(4)把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等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各类活动做到班班行动,人人参与。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活动突现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增强了伙伴间的合作与团队精神,强化了实践体验,发展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体现了活动中锻炼人、活动中塑造人的活动目标。

6、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科学性,我们根据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十分重视有关校园文化建设的课题研究。我们要求每个班主任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校园文化建设论文,对优秀论文给予奖励。近二年,我校关校园文化建设的课题如《教师理解教育行动研究》被列为区重点课题,《新时期“家庭访问”策略的有效研究》被列为市级条线课题。

通过科研,全体教师对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作用形成了共识,开掘出了一系列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法、途径,有效提升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品位。

7、以校刊为载体,积聚文化底蕴

我们创办了《南中教苑》。现已经出版了12个教育教学专集,约80万字。

学校恢复了潮汐文学社,出版了社刊《潮汐》。一篇篇文章来自于一个个学生的心灵感悟,一本本校刊的出版,凝聚了校园文化精髓,积聚了校园文化的底蕴。校刊的出版、传阅,促进了校园文化的交流,产生了强大的向心力和凝集力,使全校师生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和责任感,这种凝聚力又大大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三、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思考之一:领导重视

我们感觉,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成功,第一要素就是领导的重视。领导重视的工作应该是非常具体化的。如,班子的配设,队伍的培训,财力的支持等,都要到位。

思考之二:定位准确

要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应有明确的文化定位:如,学校原有的文化传统,校园物质表层文化的建设水平,载体的确立与利用,校园精神文化的内涵的表现形式等。

思考之三:全员参与

要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全员参与。从这个意义看,班主任老师、课任老师,各部门要有高度认识,通力合作。

思考之四:形成文化阵地

作为一种文化,在经历一段时间后,应该形成一种文化阵地。如,校刊、学生刊物等。

四、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必须解决的几对矛盾

1、硬件与软件的矛盾

篇三:对校园安全的认识及建议

对校园安全的认识及建议

学校安全工作是关系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长期以来,针对学校安全工作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各级领导要求学校、教师务必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本着对学生、对社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充分认识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感。以对党、对人民、对社会、对师生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做好校园安全工作,严防恶性事件的发生和意外安全事故的发生,决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和松懈麻痹思想,要警钟长鸣,力度不减,信心不变,坚持不懈做好校园安全工作,维护教育一方平安。

为了维护中小学、幼儿园及周边良好的治安秩序,保障师生人身财产安全,构建和谐校园,为学校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公安部于2005年制定了《公安机关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八条措施》,现在经常有警察在校园周围巡逻,以防止突发事件,对维护校园安全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但是,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涉校恶性案件频频发生,严重危害了广大师生、受害家长的人身财产安全,影响了社会和谐,影响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影响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形象。当前,我国正处在人民内部矛盾凸显期、刑事案件高发期、对敌斗争复杂期,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各类社会矛盾更加突出,不安定因素明显增多,校园安全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如何做好校园安全工作是学校、公安机关乃至社会都需要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下面谈谈加强校园安全工作的几点建议

从理论和实践效果上讲,要有效确保校园安全,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鉴于我国尚处于社会转型期,法制尚不健全,国民素质还较低下,社会和谐程度还不高的现状,要从根本上解决校园安全问题还任重而道远。因此,在校园安全的治标过程中应做到“四加强四提高”。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校园治安涉及千万学生、儿童和千家万户的安宁幸福,学校安全问题事关群众安全感,事关公安机关甚至党委、政府形象。有效解决当前校园及周边治安突出问题是学校、公安机关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广大师生创造安全、和谐、稳定的学习环境的重要任务。

(二)加强基础建设,提高防范能力。一是公安机关要指导各校按照《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的要求,设置治安保卫机构,配备工作人员。健全门卫、值班、巡查制度,教学、住宿、活动等场所的安全管理制度;单位内部的消防、交通安全管理制度,治安防范教育培训制度,单位内部发生治安案件、涉嫌刑事犯罪案件的报告制度,治安保卫工作检查、考核及奖惩等制度,切实提高学校自我防卫的意识和能力。二是要加强技术防范设施设备的建设,提高校园防范的科技水平。视频监控系统在打击破案、社会管理和安全防范作用十分明显,公安机关要主动协调教育部门,尽可能在学校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实现校园安全监管的可视化,对已安装视频监控系统的要立即实现与“110”指挥中心的联网,为做好校园安全打牢基础。三是要实现校园值班守卫的专业化。学校要从大局出发,着眼长远,聘请专业的保安人员从事校园的安保工作,并为其配备必要的防范设施备,通过专业的安保力量强化校园安全防范。四是要加强校园安保人员、师生的教育培训,提高防范意识和工作能力。

(三)加强资源整合,提高防范合力。校园安全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在如何确保校园安全上,国外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的做法值得借鉴。因此,在校园安全方面,走群众路线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只要我们做好宣传、教育和动员工作,

充分发动各行各业人员参与到校园安全中来,校园安全状况将会大为改观。特别是一些离退休的老干部、老教师、老职工他们都十分热心于公益事业,他们有时间、有精力、有热情,只要我们将他们有效地组织起来,共同去维护校园安全,保护我们的学生,他们必定会尽心尽力。通过整合社会力量,打一场校园安全的人民战争。

(四)加强机制建设,提高防范实效。一项制度就是一条安全线,只有加强机制建设,才能确保校园安全的长效持久。各级公安机关要积极向党委、政府建议,由政府主导,建立完善各部门互通情报,建立定期联系会议制度,校园安全检查制度,校园安全责任追究制度,校园及周边巡逻制度、涉校纠纷调处制度,进出校园车辆检查和可疑人员盘查制度,危险物品保管使用等制度,法制和安全知识定期培训制度,违青和留守儿童学校、家庭和公安机关“三位一体”的帮教制度。通过建章立制,确保校园安全措施、安全责任、安全设施的全面落实。克服上级强调多时抓得紧,出现问题抓得紧的不良现象,全力推进校园安全工作常态化,有效防止涉校违法犯罪的发生,营造良好的校园及周边环境。


静心静校园的认识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3247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