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善洲林场

时间:2016-12-28 07:20:42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参观善洲林场心得体会

参观善洲林场心得体会

2014年12月12日,我校24名党员在腾冲县曲石镇中心学校相关领导的带领下,参观了善洲林场,并认真学习了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同事们被杨善洲同志爱国爱党,无私奉献的事迹深深感动。

杨善洲同志出身寒苦、一生坎坷,他做过石匠,饱尝了一个老百姓的所有艰辛。但他有着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崇高信仰,所以在他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义无反顾的扎进了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艰苦创业,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积8万亩,价值3亿多元的林场,并在弥留之际将林场无偿献给国家。

当天,我们先是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了杨善洲老先生的墓地,为老人家献花。在老先生墓前重温了入党誓词。接着参观了位于墓地右下方的碑林:前面的几块墓碑上赫然刻着各级领导人对善洲老人的高度评价;后面几块墓碑上的小故事则镌刻着老人家一生的艰苦奋斗精神。特别是看到老先生留给老伴的“遗产”仅仅是区区四万元时,我流泪了,因为从那四万元里,我读到了老先生对家人的“抠门”,而更多的是读懂了他对党的无限忠诚。

接着,我们在导游的解说中瞻仰了老先生的宿舍及办公区,领略到了一个不平凡老人的平民化的生活:古董一样的马鞍、床铺以及那简陋的窝棚似乎在向每一个前来瞻仰的人民讲述着一个又一个不平凡的故事??

最后,我们进入了善洲博物馆,一件件老先生生前用过的东西映入眼帘:破旧的衣服、破旧的劳动工具、破旧的布鞋、破旧的帆布袋??所有的东西都破烂不堪,但陈列馆里有一样永不褪色的东西弥漫在哪里——那就是善洲精神!

面对一望无际的青葱林木,心里除了震撼还是震撼。不由得问自己:是什么力量促就了我们老党员默默耕耘、奉献的一生?回来的路上,经过多番思索,我终于找到了答案:是爱国爱党的力量!而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们也应该坚定不移地向杨善洲同志学习。

一是学习他忠诚于党、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杨善洲同志入党几十年,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把“随时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牺牲一切”作为自己的铮铮誓言,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自己。他坚信共产主义,牢记党的宗旨,立场坚定、意志坚强,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二是学习他坚持树立“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理念”。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始终把党的事业放在自己人生事业的至高点,以坚定的信念展示共产党员的风采。

三是学习他无私奉献、克己奉公的高尚情操。他“为官”多年没有为家人安置工作和捞上一册“农转非”本本,连组织上给予的正常政策照顾也被他婉言拒绝了。他也没有给家里盖上一间像样的房子,时常对家里人说:过日子,吃处有个锅,睡处有个“窝”就行,却把

个人大量的积蓄投入到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上,他把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移交给施甸县人民政府,县里要奖励他10万元,他坚决不要;市委、市政府奖励他20万元,他又把大部分捐献给教育等社会公益事业。试想,如今这样的干部、这样的领导还有吗?这正是杨善洲老书记人格魅力的高大和高尚所在,他永葆本色、锲而不舍的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学习的楷模。

四是学习他不图名、不求利、不谋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一尘不染,坚持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永葆共产党人本色的精神。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艰苦朴素、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杨善洲同志穿着朴素的服装走上各级领导岗位,仍以普通群众的心态往来其间,以赤诚之心对待群众。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以一团火的激情,脚踏实地,扑下身子,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要求的业绩。

五是要学习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盛年时期,他废寝忘食,夙兴夜寐,忘我工作;年事已高仍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退休后把植树造林作为为党为人民服务的又一新起点。出于对他几十年卓着成绩的褒奖和关心,省委曾让他到昆明居住,并到省人大常委会工作,但他婉言谢绝,把“我要回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一句话说得铿锵有力。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永

葆锲而不舍的精神,活到老学到老、拼搏到老、奉献到老,把毕生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

作为一名奋战在农村教育一线的教师,我将时刻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把他的精神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从爱学生做起,从细小的奉献做起,从现在做起,以赤诚之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努力为学生办实事。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

工作作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更大的贡献。(腾冲县曲石中学康立芬)

篇二:善洲林场红色旅游线路解说词

善洲林场红色旅游线路解说词

(学习参考资料)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代表××旅行社衷心欢迎大家来到杨善洲老书记生前工作、生活和为之奉献一生的地方——保山市参观考察 。我是大家在保山期间的导游,姓×,大家叫我小×就可以了。为我们驾车的×师傅已经有十多年的驾龄了,对保山的道路情况非常熟悉,坐他的车请大家放心,相信我们的旅途是安全而愉快的。在游览期间,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请向我提出,我会尽力为大家解决。预祝大家在保山期间旅途愉快、玩得开心!

刚才我们降落的机场是保山机场,始建于1929年,后来成为“驼峰航线”的重要起降机场,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过重大贡献。1958年4月,中国民航保山站正式成立,这是中国民航总局在全国设立的第一个地州级地方民用航空站。除保证正常的航班外,航站还承担了飞播造林、航空护林、航空摄影、航空测绘、飞行跳伞等飞行任务。机场距离保山市区6公路,距离我们要参观考察的善洲林场100多公里,大约需要2小时20分钟左右的时间。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已经驶上了保(山)龙(陵)高速公路。这条高速公路连接大保高速,是杭瑞(杭州—瑞丽)国家高速公路的重要一段,它于2008年建成。云南国际大通道建设中昆明

至瑞丽高速公路的保山至龙陵段,全长76.6公里,是全国第一条在横断山脉建成的高速公路,龙陵至瑞丽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中,建成后,从保山到国家边境口岸瑞丽的行车时间只需2个多小时。这条高速公路与历史上有名的南方丝绸之路和滇缅公路走过同样的山,越过同样的河,它们之间相距最远也不过数十千米。大家都知道,古老的南方丝绸之路,被誉为马背上的国际通道,而滇缅公路在抗日战争期间一度是中国出口的国际通道,大保高速公路又是现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国际大通道。可以说,不同时期的3条国际大通道,将云南交通史浓缩在横断山的崇山峻岭之间。

保山市情

各位游客,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保山市情,以便大家更好地了解保山。保山古称永昌,意为“永世良久、昌盛繁荣”,是东汉永平十二年(69年)哀牢归汉设立郡县时皇帝给取的名字。保山地处云南省西部,市府所在地距昆明498公里,东与大理州、南与临沧市接壤,北与怒江州、西与德宏州毗连,西北、正南同缅甸北部山水相连,全市国土面积19637平方公里,辖隆阳区、施甸县、腾冲县、龙陵县和昌宁县1区4县、72个乡镇及街道办事处,2010年末总人口252.7万(户籍人口)。有世居少数民族12个,少数民族人口22万人,占总人口的8.8%;有华侨、华人50多万人,归侨、侨眷10余万人,分布在30个国

家和地区。国境线长167.78公里,有边境县2个(腾冲县、龙陵县),拥有国家一类口岸1个(腾冲猴桥口岸),省政府批准指定边境通道4条(龙陵老厂、腾冲自治、滇滩、胆扎),边民互市通道13条。总体讲,保山市具有我省少、边、山、穷的共性特点,属于典型的沿边经济落后区,同时有着许多靓丽出彩的特色,保山市情概括起来主要有六个特点:

(一)历史悠久。保山是云南开发较早的地区。早在8000年前的旧石器时期就有“蒲缥人”、“姚关人”在这里繁衍、生息,商、周时为百濮地,西汉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开西南夷,始通博南,臵不韦县,东汉设永昌郡,是当时全国第二大郡。《史记》《华阳国志》《马可·波罗游记》《永昌府志》等历史古籍均记载保山为:“金银宝货之地”,“土地肥沃,宜五谷蚕桑”,“殊方异域各种货物集散之地”。徐霞客在游记中称永昌为“滇西一大都会”,腾冲为“极边第一城。”历经唐、宋、元、明、清,乃至民国,保山都是滇西边境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保山腾冲也因此成为云南重要的近代工商业发祥地之一,腾冲在600多年前发现并首开翡翠加工先河,造就了“玉出腾越”,才有了今天的“玉出云南”之说。永子、玛瑙和料丝灯称为永昌“三宝”,藤编,腾药、腾宣(纸)为腾越(冲)“三宝”,除此之外,保山的肥皂、蔗糖,腾冲的火柴、大救驾、果脯起步都很早很有名气,省内素有“金腾冲、银思茅”之说,腾冲被誉为“小上海”,直到上世纪80年

代中期省内各大烟厂、钢铁厂上马之前,保山经济都处在全省前列。

(二)区位独特。保山是滇西正大门,是我国历史上的边防要塞之地,也是中国通往南亚、东南亚乃至欧洲各国的必经之地,由此而成为我国开放较早的地区之一。保山市地处滇西咽喉,从怒江以西各边境口岸入境内地都要经过保山。毗邻两亚(南亚、东南亚)、连接三亚(东亚、南亚、东南亚)的区位,是保山最突出的优势。2300多年前我国历史上第一条国际商道——南方丝绸之路(蜀身毒道)穿境而过,早于北方丝绸之路200多年;二战期间,在丝绸古道雏形上开通的滇缅公路、中印公路(史迪威公路),成为当时抗日战争的生命线。独特的区位造就了保山历史上的辉煌,于是便有了保山腾冲一带繁荣的经济和厚重的文化,以及翡翠大王张宝廷、爱国侨领梁金山,也孕育了靠马帮“走夷方”驮来巨额财富打造出的腾冲古城、和顺古镇等名珠。据史料记载,1829年腾冲进出口货值达100万两关平银,与广州不相上下,如剔除广州进口的鸦片,腾冲商品流量与价值还大于广州。因此1900年左右,英国驻腾冲领事馆、腾越海关相继设立,足见当时经济之繁荣,开放态势走在全国全省前列。今天,保山仍然是我国南向互利合作战略的最佳陆上选择。从昆明经保山、腾冲至缅甸密支那再达印度雷多,全程1200多公里。以广州至印度加尔各答计算,沿着广州—昆明

—保山—腾冲—缅甸密支那—印度加尔各答的陆路通道,比广州经新加坡绕道马六甲海峡的海路近1300公里。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抓住省委、省政府建设“两省一通道”的战略机遇,于2003年提出“走向南亚,保山先行一步”战略,2007年提出打造“中国走向南亚第一市”目标,着力加强以交通和口岸为主的国际大通道建设,目前,保山已拥有民用机场2个(保山、腾冲),昆明—保山—龙陵镇安高速公路及腾冲至缅甸密支那、腾冲至缅甸板瓦二级公路建成投入使用,大瑞铁路保山段和保腾高速公路正加紧建设,腾冲猴桥口岸改造提升已全面启动,缅甸甘拜地口岸2009年8月1日实现与我国对等开放,保山面向缅甸及南亚开放的区位优势日益显现。特别是进入“十二五”期间,云南强力推进“两强一堡”(指的是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战略,随着“一堡”明确写入全国“十二五”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在云南省确定的四条国际大通道和四大对外开放经济走廊中,保山处于昆明至瑞丽辐射缅甸皎漂、昆明至腾冲辐射缅甸密支那连接南亚这两大通道、两大经济走廊的关键节点和重要枢纽,由开放末梢变为开放最前沿的条件已经具备,保山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大开放大发展机遇。

(三)文化厚重。保山素有“滇西文献名邦”之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区位,孕育了保山以汉文化为主的多元文化,中原文化与边地文化、本土文化与异域文化、儒家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

篇三:到善洲林场参观学习.doc1

到杨善洲林场参观学习体会

在我院领导班子先进党员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善州林场,这一天下着小雨,可是我一点也不觉得冷,因为我就要见到我所敬仰的“草帽书记”杨善洲老前辈。进入林场第一眼便是满上的大松树,仿佛看见了一位身披斗笠,头戴草帽,拄着拐杖在大山里忙碌这的身影---哦原来他没有离开我们,一直在我们心里这样忙碌着。这便是我进入林场第一感。

我们来到杨善洲老前辈当年开荒种树的窝铺时,感受这位老共产党员的清贫生活简陋、矮小的窝铺,四处透风漏雨的小屋,在老场部展馆看到锈迹斑斑的煤油灯,看着老书记洗得发白的衣服、沾满泥土的布鞋、草帽、锄头和水壶……我的眼眶再次湿润了。不是亲眼看到,真不敢相信这就是一个地委书记的生活环境,两根树桩上面搭上一块木板就是老书记的办公桌,杨善洲老前辈生活如此艰苦,可是又看不到那种苦丧的身影,看到的都是一辈子节衣缩食、生活简朴,两袖清风,清正廉洁,艰苦奋斗、勤俭办事精神。这便是我来到林场后的第二感。

我们随解说员来到杨善洲老前辈骨灰安放地前,全体党员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杨善洲三鞠躬并敬献鲜花,深切缅怀杨善洲老前辈,并在林场引导员的引导下,面向党旗庄严地举起

右手,重温入党誓词。这一幕让我明白一位共产党员的精神境界,忠诚于党的事业,让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在心灵深处牢牢扎根,这便是我来到林场后的第三感。

在我们回到老场方后通过短片进一步对杨善洲老前辈事迹了解,让大亮山的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17﹪增加到现在97﹪ 几年间创造出几亿的财富留给人民,难道这不算伟大吗?心里装满党和人民的利益,唯独没有自己,就像一滴平凡的水,却折射出万丈光芒,这样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便是我来到林场后第四感。

通过杨善洲老前辈的事迹告诉我,我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从点滴做起,不能好高骛远,立足岗位,脚踏实地,端正心态,勤勉敬业。要培养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怕挫折,投身艰苦岗位锻炼自己,在工作岗位上大胆创新。要养成勤学习、多读书、不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提高综合素质。成长为知识丰富、技能精湛、视野开阔、爱岗敬业的好员工、好党员。

邵维集

2013.7.25


善洲林场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3245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