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实战化训练存在的问题

时间:2016-12-27 07:25:19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实战化要求下军事基础训练的几点思考

实战化要求下军事基础训练的几点思考

实战化要求下的基础训练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军事训练转变深入推进,应当继续跟踪分析特点,进一步揭示本质规律,在实践中努力破解其内容、方法、形式与要求,有利于厘清组训思路,把握重点全面抓落实,促进基础训练按照体系作战能力生成要求不断加强。

一、信息化条件下实战化训练的内容及趋势 信息化条件下实战化训练要求部队综合运用多种作战能力训练方法,设置最贴近实战的训练方式,其内容及变化趋势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训练重心由专业基础向融合基础转移 传统基础训练突出单个人员专业技能训练,在信息化条件下,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成为战斗力的基本样式,部队基础训练重心发生了转移,要求以融人体系的训练为着眼,在训练准备、实施、考评等环节上,遵循由上而下整体设计、由下而上体系集成的规律,将作战体系融合的知识和技能植根于各个层面的基础环节中,由此生成系统互联、信息互通、行动互动的基本能力。

(二)训练方式由封闭手工向开放集约发展。 传统基础训练大多采取大兵种小集中、小兵种大集中和官兵混训、新老兵同训为主的方式,分专业同步展开,封闭练习手工作业技术,各自满足本身战斗力形成与增强,专业岗位之问只有协同配合没有融合。信息化条件下,强调各岗位、终端操作人员从上装、上机训练开始,就要走出孤立地进行专业岗位训练的状态,以系统平台为载体,按照标准化的教学练考规范严抠细训,实现单装终端精准协同和作战模块融合集成。

(三)训练目的由发挥力量功能向发挥信息功能转变 传统基础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在体能域、物理域、认知领域充分发挥人力、机械力的作用,苦练米、秒、环的过硬功夫,为逐级形成整体战斗力提供支撑。信息化条件下,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只有聚焦体系作战能力分级确定作战单元、模块和单装

终端能力需求,遵循“网聚能力”生成规律组训,才能产生“1+12”的整体倍增效应,任何薄弱环节都可能导致"100-1=0"的节点溃堤效应。因此,从基础训练开始,就强调普及信息化基本知识、掌握信息化武器装备操作技能、熟练信息系统运用方法,促进人与人、人与装备平台、人与信息系统在信息域、认知域和物理域的有效融合,为发挥信息主导功能创造条件。

(四)训练对象由单兵向系统平台扩展 传统基础训练与信息化装备系统训练的关系训练对象由单兵向系统平台扩展,使得好用好管好现有信息化装备系统成为基础训练的重要内容。紧密结合武器装备更新换代进程,待续掀起学习信息化知识、训练信息化装备、运用信息系统的群众性练兵活动,让官兵熟练掌握信息化装备系统的技术战术,应成为信息化条件基础训练的主导。部队基础训练,要围绕信息化装备系统的操作使用,探索形成教、学、练、考、保障组织规范,创立讲授新知识、教练新装备、运用新手段、活用新战法的方法形式,扎实打牢信息化素质基础,推动官兵知识结构更新和能力素质升级。同时,我军信息化建设尚处在全面发展的起始阶段,武器装备多代并存,机械化装备在作战部队中的权重逐渐下降,信息化装备系统的权重增大,但传统的火力和机动力依然是武器装备的基本功能,传统的技能、体能、战术素养和战斗作风依然是部队战斗力和官兵个人战斗素质的必要组成,因此,传统基础训练如新兵人伍训练、单兵共同训练、单兵专业训练、单装协同战术训练更要训强,以适应信息化装备系统训练的精细、规范、敏感、高智要求。

二、信息化条件下实战化训练的方法 信息化条件下,可以通过丰富的实战化模拟训练手段有效改善训练效率,利用先进的实战化训练监控技术方法有效改善训练环境,利用科学技术逐步改进各种保障器材,建立健全实战化对抗演练的体制机制,模拟创造近似实战的环境,使受训者身临其境,提高其基础训练的效果。

(一)通过丰富的实战化模拟训练手段有效改善训练效率通过丰富的模拟训练手段提供多种贴近实战的环境,可以使受训人员进一步熟悉装备的作战性能,并通过“机上演兵”的形式来研究和确立装备的作战使用方法,这种作法对于

缩短战斗力生长时间、深化战术研究以及节省经费都具有重大意义。此外,利用模拟训练深入研究高技术武器装备对未来作战样式的影响己成为当前计算机模拟训练的基本内容,许多现代先进的军事作战理念都诞生于模拟训练实验室,而更多的未来将投入战场的新型战斗力也将会在模拟训练实验室生成

(二)抓好一体化指挥平台应用训练一体化指挥平台作为联合作战体系的重要支撑,是首长机关指挥体系作战的重要手段,起着带动整体质量效益的基础作用。抓首长机关层面基础训练,应把一体化指挥平台应用训练作为重要内容,切实抓出成效。确保能够运用信息检索、模型分析、模拟交战等系统构件进行辅助决策,能够运用综合态势图和战况统计分析数据评估作战效能,为作战元要素融合集成提供支撑。

(三)抓好单装终端标准化训练实战化要求体系中运作的单装终端操作岗位行为标准化,从技术战术层面对基础训练进行规范,能够控制操作错误而产生“短板”效应。一是训练组织耍标准化。规范训练计划、准备、实施等环节,建立标准化的组织程序。特别要规范教学责任制运作,对教学分工、准备、实施、考评、奖惩都要建立严格规范的标准,并督促教学过程按标准执行。二是训练操作要标准化。抓紧完善信息化武器装备操作规程、装备故障排除及系统调整恢复等流程,形成系列教材和教学录像片配发部队,为部队实施操作标准化训练创造条件。三是训练考评要标准化。按照精确、整体、衔接的要求,细化信息化装备和信息系统各岗位人员的体能、技能、智能具体指标,建立单装终端考评内容标准体系。着眼由定性评估向定量评估、由单项评估向系统评估转变的要求,对考评形式、实施流程、信息采集手段、评估手段、考评保障、数据管理、结果分析与运用等进行规范统一,建立考评方法标准体系。

(四)逐步发展基地化、模拟化和网络化训练。发展基地化、模拟化和网络化训练是新军事变革在训练领域的必然要求,也是从方法、手段、保障上提高基础训练质量的根本途径。逐步建立和完善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训练基地,运用先进的导调监

控手段,模拟未来战场环境.采取科学的评估方法,广泛实施基地化训练是大势

所趋,要加快研制各种鱼雷靶、导弹机动靶、舰炮对空靶等新型靶标,利用科学技术逐步改进各种保障器材,模拟不同操作状态下所产生的运动特征和效果创造近似实战的环境,使受训者身临其境提高其基础训练的效果;要大力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开发网络工程和信息资源,打造网络化训练的平台,为开展网络化训练创造物质基础,逐步推广远程教学、网上联训、网上对抗的训练。

(五)建立完善的“蓝军部队”和训练设施,强化部队训练环境的实战化设置,当前,我军军事训练在环境设置上应增强对抗条件的实战化,加强训练基地(中心)配套设施建设,形成具有火力杀伤、电子威胁、假目标干扰等模拟实战的反制手段。同时,应对外军特别是周边国家地区军事实力发展加强跟踪研究,并针对性的建立战术模拟部队投入实战化训练,通过对抗训练培养部队战斗精神和过硬的军事技能素质,将训练水平迅速转化为真正的战斗力。因此,在训练基地(中心)训练保障功能的顶层设计中,应借鉴外军训练基地训练保障管理的先进经验,设置常备化的专业陪训部队和辅助训练器材,支持开展超前性的训练,积极主动、采取多种辅助手段有意识的增强陪训部队的对抗能力,让参训部队在“失败”中寻找差距、摸索对策

三、信息化条件下实战化训练的考核与评价 信息化条件下实战化训练的考核与评价体系的建立要以质量为核心,以检查考核为导向,从严把好训练质量关,利用先进的实战化训练监控技术方法有效改善训练环境。

(一)通过技术建立和完善监控和评估系统 军事训练一般依托于先进的训练监控和评估系统,可以对训练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图像等信息进行实时采集、记录,并在相关训练监测、评估软件的支持下,采取人机结合的评估方法,对训练信息进行全面、系统的定量与定性分析,确保训练评估的客观公正性。此外,训练评估项目和结论通常不注重“胜败”形式的评价,而是直接反映训练过程各个衔接环节的执行效果。这种评估方式能让组训者全面、准确掌握训练情况,对训练活动进行精确调控,能让受训者感知训练结果引发的缘由,及时改进技巧方法,从而有效提高训练环境的实战化水平。因此,科学的设计实战化训练监控和评估手段是改善训练环境、提升训练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质量标准由基于定额向基于能力变化 追求米、秒、环数,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起到了提升基础训练质量的作用,符合机械化条件下物理能量线性叠加规律对单兵能力的需求,也一度成为衡量单兵训练效果的基本标准。随着战斗力形态转变,网聚能力作用增强,信息赋能、融合倍增的特点突出。如果还完全按照基于定额的质量标准,就无法考评单装终端加入作战模块或作战要素前的能力形成问题,必须适应战斗力生成机理的变化,把作战平台通联、侦察、机动、打击、防护和信息系统物理互联、数据互通、软件操作等能力作为衡量训练质量的基本指标,贴近信息化条件下基础训练本质进行考评。

(三)机关要求全面掌握部队情况,及时落实改进 以质量为核心,以检查考核为导向,从严把好训练质量关。各级机关要坚持全程分阶段进行质量监控,注重搞好“三个结合”,即全面考核与抽样检查相结合,计划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专项检查与综合检查相结合,做到全面检查、区分层次、突出重点。要根据不同的训练时机,全面掌握部队训练情况,准确发现和指出问题,耐心指导,并及时会同各级领导、机关分析研究对策,制定整改措施,检查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指导的过程。

篇二:抓住实战化训练的关键点

抓住实战化训练的关键点

实战化训练是以作战任务为牵引,以实战环境为背景,以提高战斗力为根本而进行贴近实战的训练。要最大限度地适应未来作战,就目前而言,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训练至关重要。抓好野战化训练。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野战化就没有实战化。目前训练“野味”不足、难度强度不大的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应注重把部队拉出营区,突出各种天候条件下的多课题、多情况、多地形、多样式综合性演练,增大重点部队每年赴预定作战地区进行针对性研练的规模,加大依据作战预案、在预定战场环境条件下组织野战化训练的力度。要围绕规范野外驻训的组织实施,把相关应用训练课目串起来训、把昼夜训练时间连起来用、把各种作战能力合起来练的有效措施,探索走开多内容高强度集中训练的方法路子。要充分利用部队外训进点和返营时机,组织实战背景下的多方式机动能力训练,加强信息化条件下指挥通信、野战生存、战斗勤务、多维防护和综合保障研练,促进训练难度强度向实战靠拢。

抓好集成化训练。遵循逐级训练、逐级融合、逐级形成战斗力的原则,应在按建制组训打牢专业基础后,突出抓好按作

战任务编组训练,着重围绕侦察情报、指挥控制系统建立和各种信息融合、战场态势、目标信息分析及毁伤效果评估等难点问题,积极探索运用一体化指挥平台和初级战术互联网,创新同步感知、交互作业、自主协同等作战指挥方式,实践以上带下、多级联动、同步实施的集成训练模式,抓紧走开单元合成、要素集成、体系融合训练的方法路子,促进部队战斗力的高效增长。

抓好对抗性训练。对抗性训练是开展实战化训练难度最大的一种方法。应把深化对抗性训练作为检验实战能力的重要方式,单兵专业训练突出技术对抗,分队战术训练突出实兵对抗,首长机关训练突出网上对抗,切实在多层次对抗中全方位摔打锻炼部队。在完善模拟器材、目标设置、情况诱导等对抗性训练的基础上,要针对未来作战对手的武器装备和作战思想,积极发展红蓝对抗、信息对抗、兵棋对抗等多种形式,注重运用模拟训练系统进行作战筹划对抗,运用复杂电磁环境构设进行信息攻防对抗,运用模拟蓝军和激光战场交战系统进行实兵对抗,推动实战化训练迈上新层次。

篇三:当前民兵军事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民兵军事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民兵军事训练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民兵军事训练的健康发展,需要进行认真研究和解决。

一、 当前民兵军事训练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一)是存在着“不愿训”的思想。“不愿训”的思想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一是人武部不愿意组织。感到组织民兵军事训练麻烦多、困难大、费工、费时、费力、费财,特别是需要协调地方政府要钱、要人、要物难度大,并且组织训练有一定风险,有畏难思想。二是基层专武干部不愿意训。部分专武干部存在“短期思想”和“过渡意识”,把专武干部这个岗位作为职务发展上的“跳板”,在武装工作上没有投入主要精力,能躲就躲,能不训就不训。再有的专武干部一身兼多职,由于乡镇干部都是各管一摊,去训练其它工作就得扔下,因此,乡镇领导不愿意让专武干部脱产外出集训。三是民兵本人不愿意训,有的民兵有怕苦怕累的思想,还有的嫌给的误工补助不高等原因。四是一些企事业单位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标,只考虑本单位经济效益,忽视国家安全的整体利益.不愿承担民兵义务训练。把组建民兵当作“包袱”,认为“多编多负担、少编少负担、不编不负担”,不是积极主动地参与民兵训练工作。

(二)是存在着“训无用”的思想。有的人由于长期受相对和平环境的影响,国防观念有所淡化,感到战争离得太远,民兵军事训练训了也不打仗,浪费人力、物力、财力;还有的认为,现在进行的都

是信息化战争,民兵训练还是老一套,没有科技含量,训了将来也排不上用场,因此,存在着“训无用”的思想。

(三)是存在着“有编无兵”的问题。就是有这个编但没这个兵,按上级规定,每个县(市、区)都有较大数量的编兵任务,然而在实际编组中,真正可用的力量只占一小部分,虽然有些地方完成了民兵整组任务,那也不过是按户口簿的名字凑人数,编兵只能算是“花名册上的兵”、“口袋里的兵”“抽屉里的兵”“墙头上的兵”,经不起点验和拉动,有的单位为应付拉动,临时花钱雇佣无业人员充数。

(四)是存在着“编训脱节”的问题。就是编兵与训练不是一个人,这个问题在农村和城镇都不同程度存在。农村是因为民兵流动、分散性大,人员在位率低,有的外出民兵务工经商地点和联系方式经常变化,民兵营对外出民兵去向不掌握,情况不了解,很难保证召之即来;有的民兵在外打工离家较远,回来一趟路费负担较重;有的民兵找到稳定的工作单位,怕回来了回去丢掉岗位;有的民兵家里有自己的事业脱离不开等等诸多原因。城镇民兵“编训脱节”的原因是因为大多企业编的民兵都是生产一线的工人,企业单位定岗定人,基本上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缺少一个环节就无法生产,给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平时定兵可以,但抽调职工参加军事训练很难得到落实,造成编训脱节。

(五)是存在着“训用脱节”的问题。新世纪新阶段,国家对民兵的职能定位发生了转变,由作战功能为主向应战应急一体化为主转变。要求民兵队伍在达到“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目的。

然而,在实际运用中,人武部能够按要求对民兵进行训练,但由于缺少对民兵队伍的使用时机和缺少任务需求,因此,民兵力量大、作用纪律严、召集速度快、专业种类全等特长不能很好地得到发挥,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

(六)是存在着“教资力量薄弱”的问题。近年来,一些单位训练没少搞,集训没少组织,但成效却没有多大提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资力量薄弱。一是组织训练的教员素质较低。近年来,由于人武部现役干部、专武干部流动快,造成教员年龄老化、知识陈旧,不能胜任教学训练,这已成为制约民兵军事训练开展的“瓶颈”。其次是缺少教学设施和教材。教学设施没有及时升级改造,民兵训练手段相对落后。民兵训练缺少统一规范的教材,过去的老教材已与对现在民兵任务要求不相符合,这都造成民兵军事训练仍处在低层次徘徊。 加强民兵军事训练的方法与对策

新世纪新阶段,加强民兵军事训练必须立足现实需要,按照“编实建强起作用”的要求,在重点难点问题上下功夫、做文章。

(一)加强思想教育,营造训练氛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个人利益观念上升,国家利益观念淡化;在长期和平环境下,公民发展经济的意识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淡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军事训练的落实。因此,需要加强思想教育。一方面要强化各级树立“危机”意识。当今世界仍不太平,因民族、宗教、领土等因素而引发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尤其是随着国际间军事合作不断深入和国内突发情况的增多,民兵将担负越来越多的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为此,必

须居安思危,强化危机意识,随时做好应对各种突发任务的准备工作。比如,在汶川地震中,地震发生后48小时的救援黄金时间内,多数灾区在现役部队还未抵达时,当地的民兵已从废墟中救出1000名生还者,彰显了民兵遂行多样化任务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要树立“法规”意识。目前,从国家到地方都相继制定和颁布了民兵建设的一系列法规政策,因此,要加大民兵法规政策的宣传、学习和执行力,让企事业单位和民兵学习了解民兵政策法规的相关内容,增强国防义务意识、职责意识,强化“法规”意识,切实增强民兵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适应任务需要,突出实体编兵。编兵是训练的基础,兵编不实就训不强。从目前情况看,多数地方的民兵编配数量多,专业杂,训练经费少,受训时间短,发挥作用弱。因此,要本着“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积极探索科学的编兵途径。通常情况可在每个乡镇重点编配和训好“两支队伍”,一支是民兵应急队伍,人员可编配30至40人,平时遇有突发事件可拉的出、用的上;另一支是民兵专业救援分队,可在通信、消防、医疗、电力等部门编配专业救援小组,由不同专业小组组成专业救援分队,在遇有情况时起到抢险救援作用。“两支队伍”的人员编配可采取成小建制组建的办法,即在不同的行业部门抽组,这样可以合理解决诸如应急分队开展活动,一下子抽人太多影响企业生产,经费负担不均衡,企业难以承担等问题。在具体编组时要争取“五个多编”,即多编复转退伍军人、多编党团员、多编文化程度高的人员、多编经过训练成绩优秀的基干民兵、多编企事

业单位人员。使“两支队伍”人员达到政治可靠、专业过硬、作风优良,确保做到一声令下,立即出动,完成任务坚决。

(三)加强组训力量,提高教学质量。目前,省军区系统由于缺少教练员和教学设施不完备,不同程度影响了民兵军事训练的质量,因此,要多法并举解决教学力量不足问题。一是要选培好教练员。首先从内部选拔。可从军分区、人武部中挑选出思想基础好、军事素质高、工作责任强,有一定教学能力和带兵经验的现役干部,按“好中选优”“优中选强”进行选拔,年初开训前,统一集中到训练基地进行备课集训,按每个人所学专业和特长分配教学任务。其次进行外部聘任。一方面,在复转军人中选拔,另一方面,从驻区部队优秀教练员中聘请,弥补自身教学能力的不足。二是加强教练员培训。采取上级培训与本级培训相结合、自主培养与部队代训相结合、选送入学与岗位锻炼相结合的办法,加强人才培养,形成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练员队伍。三是加强训练基地教学设施建设。训练基地是搞好民兵军事训练的基本依托,不仅要保障所训民兵的吃、住,更重要是保障好教学。要进一步完善配套教学设施,建设“模拟训练系统”,营造逼真的训练条件和实战背景,探索一场多用、一场通用的方法路子,提高训练基地的使用效率。

(四)狠抓训练演练,提高实战能力。加强民兵训练是提高民兵遂行多样化任务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一要严格训练标准。要按照民兵训练大纲的要求,完成规定的参训兵力、时间、内容和训练指标,明确参训人员、时间、内容、标准和有关保障等问题,使训练制度化、


实战化训练存在的问题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3193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