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微课说课稿

时间:2016-12-26 07:26:30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梯形的面积》说课稿

《梯形的面积》说课稿

2014级小学教育1班

胡慧萍

2014010636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中第三课时的梯形的面积(课本第95页至第98页)。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梯形的面积是多边形的面积中的一部分,教材先给出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方法,然后教材给出一个情景图:让学生求梯形车窗玻璃的面积。在情境图旁提示用学过的方法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在之前学习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时,教材给的方法是将所求图形通过剪切,重新组合转化为已经学习过的图形来推导面积公式。所以在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时教材就提示用学过的方法推导梯形面积公式。这个意图就是引导学生想办法把梯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让学生在自己操作的过程中总结出梯形的面积公式,情境图与生活实际相关就是要让学生能够运用梯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1、生活经验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关于梯形的事物,了解其形状特点,并能贴近生活寻找梯形的例子。

2、学习经验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时有了面积的概念,学会了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在四年级上学期时认识了梯形、平行四边形,掌握了这两个图形的性质特点;四年级下学期掌握了三角形的性质。在五年级上学期学习梯形的面积之前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3、年龄、心理特点

(1)注意力

五年级学生的集中注意能力有所发展,集中注意、专心致志的时间可达25分钟左右。

(2)思维

五年级学生已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仍然是同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仍习惯于模仿实际动作。因此,需加强启发式教学,发展学生比较、分析,综合思维的能力。针对这一特点,在学习本课时就可以让学生用具体操作(剪一剪,拼一拼)的方式来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

(3)独立能力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独立能力增强,可以自发组织团体活动,并且具有明确的目的和行动方法。针对这一特点,本节课我准备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中提出的学生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积公式,并能运用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的要求我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能运用梯形的面积公式解决相应的

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进一步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2)在交流不同推导方式的过程中,学生感受解决问题方式的多样性,培养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计算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梯形的面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自主探索,推导梯形面积公式。

2、教学难点

掌握梯形面积公式,能运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方法

1、谈话法(问答法)

使用问答法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方法,进而导入新课。

2、讨论法、研究法

让每个小组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来自主探索,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3、练习法

让学生运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完成作业,巩固拓展新知识。

六、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知识铺垫

本节课教学中,我首先出示教材中第一幅图这一生活情境(怎样求梯形车窗玻璃的面积),让学生感受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接着让学生一起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生通过复习,唤起回忆,沟通新旧知识。然后提出假设:今天我们要学习梯形的面积计算是否也可以将它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进行计算呢?通过这一设计来启发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大胆提出猜测,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又使学生明确了探索目标与方向。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首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梯形分小组进行画、剪、拼、摆等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讨论,自主探索梯形的面积公式,然后让学生汇报交流探索结果,最后教师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上底与下底之和乘高除以二这一结论,这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的设计是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后,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法,让学生主动探究,大胆猜想积极验证,使学生在相互合作,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学习数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让学生能把旧知识运用于新知识的获得,使新旧知识有机的融为一体。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经历这一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获取这一知识,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既培养了学生能力,又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这一部分是通过不同的练习,训练学生,巩固拓展已学知识,让学生再次体验学习,认识到梯形面积公式在生活中的运用及重要性,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回顾新知,反思总结

最后让学生总结概括本节课所学内容,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归纳概括的能力,还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五)布置作业,巩固所学

作业:97页第1到5题

在课后布置几道不同难度的习题作业,让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梯形面积公式的印象,增强运用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二:《梯形的面积》说课稿

《梯形的面积》说课稿

邓学梅2015年12月8日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梯形面积的计算是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特征以及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学习的。本单元知识的学习,能满足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需要,要进一步学习圆的面积和立体图形的表面积的基础。

本单元包括四部分内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和组合图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教学是以长方形面积计算做基础的,先借助数方格的方法,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通过割补、平移,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继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又是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做基础的。最后是梯形的面积,既可以转化成三角形,又可以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做基础。三种基础图形面积计算的联系比较紧密,探索的要求逐步提高,组合图形的面积更是以这些基本图形为基础来计算的

2、对学生的分析

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的能力基础:

五年级学生,善于独立思考,乐于合作交流,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十分愿意发表独立见解,有较好的学习数学的能力,他们已经掌握了梯形的特征和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以及三角形的面积推导过程,知道了拼摆、割补、平移的基本操作方法,也理解了数学的“转化”思想。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2.)学生能力的增长点:

学生对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有一定的困难。让学生理解由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的方法来求面积是一个难点,需要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循序渐进地进行操作与观察,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3)困惑点:

学生对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是否能呈现多样,即使方法呈现多样,公式推导存在困难。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知识与能力:

掌握梯形面积公式,会用公式计算梯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

经历小组探索、讨论、归纳等探索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梯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的探索性和方法的多样化,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图形的转化推导梯形面积公式。

三、对教学设计的思考

1)提出问题、关注学生生活经验。

2)迁移类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

3)有放有收、捕捉学生课堂生成。

4)练习梯度、促使学生各有所获。

四、对教法、学法的理解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引导法、尝试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合作探究法等方法。 学习方法:本课运用、知识迁移类推、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等学习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情境引入

学生认真观察情景图,了解车窗的形状,

师:车窗的玻璃是什么形状?要做这块玻璃需要多大面积的玻璃?(让学生明确要求梯形的面积。)

师:梯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有没有计算公式呢?这节课就一起来研究“梯形面积的计算”

(二)迁移类推、主动探究

1、回顾旧知,深化“转化”思想

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的?它是怎样的推导出来的?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的?它是怎样的推导出来的?

学生交流、教师用课件演示推导过程,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理解和记忆。 )

2、小组合作,归纳推理

指导操作实验,推倒梯形面积公式。

(1)师:梯形的公式能不能借助前面学过的图形面积推导方法来研究呢? 提出小组合作的要求:

(2)反馈交流,学生反馈和课件同步。

(3)导出公式。

①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与原梯形的两底是什么关系?

②平行四边形的高与原梯形的高又是什么关系?

(4)不同推导方法的交流,教师评价。

3、生活运用、实例解答

①出示例3,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②拿出大坝模型,认识横截面,使学生明白大坝横截面是一个平面。

③学生试做。

④订正。提问: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要“除以2”

(三)交互反馈、巩固练习

(1)第89页做一做

(2)第90页的第一题

(3)科技小组制作飞机模型,机翼的平面图是由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组成的(如下图).它的面积是多少?

(4)一条新挖的渠道,横截面是梯形(如图)。 渠 口宽2.8米, 渠底宽1.4米,渠深1.2米。它的横截面积多少平方米?

(四)开放延伸、拓展训练

(1)第90页的第3题

(2)第90页的第4题

篇三:梯形的面积说课稿

梯形的面积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我的抽签序号是____,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等方面来说课,敬请各位专家、评委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

梯形面积的计算是多边形面积计算中的一部分,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梯形的特征,并且学会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直接给出一个梯形,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推到出公式,并应用其解决实际问题。梯形的面积计算的推导方法是对前面所学的几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方法的拓展和延伸。通过本课时的学习,能加深学生对图形特征以及各种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领会转化的数学思想,为今后学好几何图形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目标分析:

⑴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梯形的面积。

⑵能力目标:经历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⑶情感目标:感受梯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的探索性和方法的多样化,,逐步形成探索意识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图形的转化推导梯形面积公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剪刀,直尺。

学具准备:剪刀,直尺,探究表,学具卡片(画有各种梯形的硬纸)

三、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认知水平,这节课我采用启发探究与直观演示,学生动手操作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与

抽象,揭示公式的形成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新课标指出:“应该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从我们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问题,给学生最大的思考空间,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认真观察情景图,了解车窗的形状,

师:车窗的玻璃是什么形状?要做这块玻璃需要多大面积的玻璃?(让学生明确要求梯形的面积。)

师:梯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有没有计算公式呢?这节课就一起来研究“梯形面积的计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回顾旧知,深化“转化”思想

师: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的?它是怎样的推导出来的? 学生交流、教师用课件演示推导过程。

(温故而知新。”通过回顾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经验,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2、小组合作,归纳推理

阅读老师给出的思考问题和操作要求,然后分小组活动, 课件出示思考题和操作要求,

1怎样把梯形转化成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图形?

2把转化后的图形和原来的梯形加以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3、 分组展示,交流汇报

每组请两个同学汇报结果,将其展示在黑板上,并说清楚是怎么做的,及时给予评价和鼓励。

刚才同学们把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真了不起,我们再一次来回顾一下这个过程,利用课件直观演示。

通过以上活动,培养学生与同伴合作的意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课件的形象演示,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进一步加深对梯形面积

的公式的理解

4、列出每个剪后的图形面积,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教师板书出算式,请学生说出算式中每个数字的意义,加深对拼成图形与原梯形的关系.

请学生依照两个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的图,归纳一下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师板书梯形面积的一般公式

(让学生在反复说的过程中,加深对梯形面积公式的理解,并让这个难点逐渐突破)

5、设问,要求梯形的面积必须要知道什么条件?列式时要注意什么?通过质疑,进一步巩固新知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1、学习例3,理解“横截面”的含义

2弄清渠口,渠底、渠深各是梯形的什么?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回想这节课所学,说说自己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布置

本课的作业体现了“课已终,趣犹存”这一特点,通过作业练习教师能从中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以促进教法的改进


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微课说课稿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3114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