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空军战斗口号标语

时间:2016-12-25 10:27:11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空军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空军

班级:

授课人:

教学目标:

1、熟悉抗日战争历程;

2、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空军所做的贡献。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收集资料

2、教学材料准备:编制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3、课堂教学过程

一、中国空军的历史背景 中国是建立航空部队较早的国家之一。1911年辛亥革命后,武昌、上海都督府分别成立了航空队。1913年,北京政府在北京南苑建立中国第一所军事航空学校。1915年,孙中山在日本创办“中华革命党飞行学校”,倡导航空救国,后在广州革命政府设立航空局,办航校,成立飞行队。1928年,国民政府设立航空署,开始收编各省航空部队,建立统一的空军。早在20年代,中国共产党就选派干部去苏联学习航空技术。抗日战争初期,又选派40多名红军干部进新疆航空队学习。解放战争时期,于1946年在东北建立我军第一所航空学校,培训了一批飞行员和航空工程机务干部。1949年3月,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组建军委航空局,统一领导中国人民航空事业。同年7月,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决定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8月15日,毛泽东主席题词:“创造强大的人民空军,歼灭残敌,巩固国防。”指明了未来人民空军的任务。

二、重要历史人物简介

中国航空之母—宋美龄

1932年,宋美龄担任中国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并曾经负责当时中国空军的组建,日后被空军誉为“中国空军之母”。至1935年,在宋美龄的促成下,中国成了美国武器和飞机的最大进口国。1937年,蒋中正授权宋美龄掌握空军;宋美龄聘请陈纳德将军整顿中国空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个空军司令是刘亚楼

1949年7月,受命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10月25日任首任空军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空军上将军衔。

抗战时期中国空军的“四大金刚”

因为在抗战时期,中国的空军十分少,再加上中国空军又在与日本空军的战斗中拼光了老本,所以中国的空军不太出名。不过,中国空军中有四位非常厉害的飞行员,被称为“四大金刚”。他们就是高志航、李桂丹、乐以琴、刘粹刚。

三、中国空军的抗战历程 第一阶段 初试锋芒

从1937年8月14日中国空军投入作战起,到12月中旬南京失守前后、中国空军实力损失殆尽止。在这4个月中,中国空军全力以赴,顽强抗击日本空中入侵者,主要空战战场在华东地区,重点是保卫首都南京,支援淞沪作战。其次是协同华北地面战斗和华南沿海的防御。在此阶段中,空战异常激烈、频繁,态势是互相有攻防。中国空军在杭州“8·14”空战中首战告捷,击落3架敌机;南京“8·15”空战中也取得了重大战绩,打击了日本空中杀手的嚣张气焰,使全国人民为之振奋,令中外人士瞩目!中国空军损失也相当大,一批优秀的空军将士,如高志航、乐以琴、刘粹刚、沈崇诲、阎海文等壮烈牺牲,飞机及各机场的设备均遭到很大伤害。日军航空队如入无人之境,疯狂扫射轰炸,十分猖狂。到南京失守前,中国空军已无力升空作战了。

第二阶段 整军再战

从1937年12月南京失陷,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丧失,共10个月时间。中国空军在面临绝境之际,得到了苏联的大力支援。

——苏联志愿航空队于12月初赶来南京参战,苏制的и—15、и—16战斗机和CБ、дБ、TБ式轰炸机使中国空军恢复了元气,重上蓝天,以华中为主,以华南为辅,同日军航空队又开始了新一轮厮杀。给了日军航空队迎头痛击。但其兵力毕竟很有限,无法挽回败局,空中战局逐步西移至华中地区。

——日军侵华规模越来越大,其航空兵力也日益增强,其侵华部队飞机多时达到近500架。在1938年,大规模的空战主要有在武汉、南昌、广东南雄、河南归德和开封的10余次空战。中苏空中健儿打出威风,严惩了日本空中来犯者。陈怀民驾机撞击敌机的壮举更是惊天地、泣鬼神。

——1938年2月23日,中苏空军28架轰炸机长途奔袭台北日本海军航空基地,给敌航空队沉重打击;炸毁敌机12架、营房10栋、机库3座,焚毁了可使用3年的航空油料及其他装备,使松山机场陷于瘫痪,以至一个月无法使用。 ——1938年5月19日,中国空军徐焕升、董彦博两人驾驶2架“马丁B—10”轰炸机还出击日本九州,撒下上百万份传单,被誉为“纸片轰炸”、“人道远征”,大长了中国抗战军民的志气,令中外人士震惊。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出版的一期《生活》杂志介绍徐焕升,说他是先于美军飞行员杜立特轰炸日本本土的“第一人”

——1939年8月15日,苏联支援航空队库里申科大队长率领дБ—3轰炸机袭击汉口机场。在武汉上空同敌德制Me—109战斗机相遇,发生激烈空战。库里申科的座机被击中左发动机后,他用右发动机坚持飞行。返航至万县上空时,机身失去平衡,迫降于长江中,因连日劳累过度而溺水殉难。如今在万县竖立着他的纪念碑。苏联航空志愿队还有不少国际主义战土把热血洒在中国的蓝天之上,

在援华抗日作战中有200多人牺牲,14人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

第三阶段 逆境苦斗

从1938年11月中国军队西撤后,到1941年11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共有3年时间,是中国抗战最艰难的时期。由于日军航空队侵华兵力的增强,特别是将最新研制成功的0式舰上战斗机用于中国战场,苏联志愿队和中国空军的飞机就相形见绌、力不从心了。日军战斗机在中国上空横冲直撞,日军攻击机和轰炸机在中国西部重镇成都、重庆、兰州、昆明频繁轰炸,使中国民众遭到巨大损失,其中发生过重庆隧道大惨案等重大事件,同时也使中国空军蒙受了极大耻辱。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前后,苏联志愿航空队全部分批回国,中国空军孤军支撑,更加困难。

第四阶段 夺回制空权

从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到1943年6月鄂西战役结束,一年半多一点时间,这是中国空中战场的大转折时期。

——由于日美两国已经公开宣战,美国当局可以堂堂正正地支援中国抗战。1941年5月6曰,美国政府宣布中国为有资格获得“租借援助”的国家。到1943年年底止,中国共向美国申请贷购飞机5次,共2630架,实际收到飞机484架,有P—66、P—43、P—40E等战斗机、攻击机、轰炸机、教练机和运输机。

——1941年12月20日,驻昆明的“飞虎队”(陈纳德于1941年8月正式建立的美国志愿航空队)14架p-40与袭击昆明的10架日本轰炸机遭遇。经过20分钟激战,击落日机6架、击伤4架,首战大获全胜。美国志愿队这批红嘴白牙的鲨鱼头飞机,从1941年12月20日首战告捷到1942年7月解散为止,短短半年多时间就击落286架日本飞机,而自己仅损失12名飞行员,给日本以重创,是美国人民为支援中国抗击日本法西斯做出的重大贡献。

——美军航空运输队和中国空运队并肩飞越“驼峰”,冒着极大的危险,为抗战中的中国军民运来了大批急需物资,有力地支持了抗战。据统计,美军空运队运送物资65万吨,损失飞机468架;中国空运队运送了5万多吨,损失飞机46架。 ——与此同时,日本在华航空兵力却大幅度下降。日本海军航空队在中国大陆上的200多架飞机几乎被抽调一空,一度仅剩下10多架,日本陆军航空队也分出一部分兵力用于太平洋作战。

——1943年10月,中国空军组建了由中美空地勤人员组成的中美航空混合团。在此阶段,中国空军主力处于改装时期,作战次数少,规模也很小。 而美国志愿航空队和美军战斗机大队却异常活跃,陈纳德采取了机动灵活的空中战术,打得日军航空队难以招架。

1943年5—6月的鄂西会战是一个重大转折,中国空军出动了当时在国内空军能动用的几乎所有兵力,联合美国陆军共同出击鄂西等地达53次,击落敌机31架,炸毁敌机6架,炸沉炸伤敌舰船23艘,毙伤敌军官兵390多人,取得了显赫成果。从此,中国空军和美军航空队由防御转入反攻,而横行中国领空的日军航空队从顶峰跌落下来。一名日军将领哀叹道:“以1943年为期,大陆制空权巳转移到中国方面,从前在绝对制宝权下行动的我对华地面作战的形势颇有改变之虞。”夺回制空权,在中国空军抗战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第五阶段 反攻制胜

从1943年下半年中国空军发动反攻始,到1945年8月日本政府宣布投降止,共两年多的时间,为中国空军反攻时期。

中国空军反攻是一个曲折过程,其主要特点是:主动出击,长途奔袭,广泛

轰炸。在此阶段,最激烈的作战是豫湘桂之战。

1944年,日军为了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动用50多万兵力、1500门火炮,大举进犯。中美飞机连续攻击,动用驱逐机、轰炸机、侦察机共696批、7800多架次,击落、炸毁敌机共100多架。但由于地面作战失利,大批国土丧失,许多机场被敌军占领,中国空军和美军航空队虽在空中获胜,但仍被迫后退。 到了1945年,在华日军航空队山穷水尽,中美飞机冲入敌占区上空,几乎没有日军飞机拦截,可以放手向敌军目标攻击,真正扬眉吐气。

1945年8月,日本政府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四、中国空军对抗战的影响

在八年抗战中,中国和盟国空军并肩作战,有力地支援、配合了地面战场的行动,牵制了日本空军对我后方的攻击,为中国战场的后勤补给提供了安全保护,还拖住了大量日军,减轻了其他战场的压力,截击了日军的补给线,支援了盟军的反攻。同时,中国空军直接参与了对日军后方及其本土的攻击,加速了日军的失败。

五、总结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空军在对日本作战的正面战场上,英勇作战,表现了中华儿女的爱国精神和民族的英雄气概。同时,在同苏联志愿空军和美国志愿航空队并肩作战的过程中,两国空军的国际主义精神也进一步激励着中国空军爱国官兵的信心和斗志。最后,同全国居民一道迎来八年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篇二:基于层次分析的航空机务兵种特色文化建设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航空机务兵种特色文化建设 摘要:遵照胡锦涛主席关于要创新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指示精神, 根据航空兵部队正规化建设需要,在部队大力发展紧贴任务实际的航空机务兵种特色文化。本文从航空兵部队航空机务人员实际出发,分析了机务文化的内涵所在,使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机务兵种特色文化建设的一些设想,通过实际检验成果,对促进航空机务兵种特色文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航空机务人员 特色文化建设 层次分析法

空军航空兵在现代高技术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航空装备的良好状态是衡量航空兵战斗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而航空机务人员是从事航空装备机务保障的主体,担负着飞机维修和飞行保障任务,保证日常训练、战备值勤及作战任务的完成。机务人员的一手工作直接关乎飞行安全,责任重大。机务人才是航空兵部队事业的根基,围绕培养人才、组建队伍、打造梯队开展机务文化建设,对于加强航空兵部队正规化建设和提高整体作战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机务文化内涵

如果把飞行员比作是高歌在“蓝天大舞台”上的耀眼明星,那么,机务官兵就像是一支隐藏在“乐池”中的宏大乐队。然而,人民空军60多年发展史上,机务人员这支庞大的飞行保障队伍,却很少在鲜花簇拥的光彩镜头中露脸,留在人们视线中的代表性形象,更多的是战鹰起飞前一个个搬离飞行舷梯的背影。记得有人曾说过,一支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诚然,每个人投身部队建设,现身国防事业,目的不尽相同,有的是为了养家糊口,有的是为了尽其所长。不同的动机与目的,源于不同的想法。如何把这些不同的想法,统一成一个共同的认识,逐步形成为全体官兵所认同、遵守,带有机务特色的价值观念,这就需要开展机务特色文化建设。通过这种建设,既让每名官兵人自觉为部队作贡献,又使部队自身得到较好较快地发展。来源于官兵,又服务于官兵,航空兵机务特色文化像一个强大的磁场,时刻牵引着官兵投身机务战线的自豪感,时刻凝聚着官兵肩负机务使命的责任感,也汇集着官兵的智慧与创造力。倾力打造“对战斗胜利负责、对战友安全负责、对国家财产负责”的机务队伍,并通过不断丰富机务文化形式和内容,逐步形成一套环境熏陶、教育引导、制度规范、荣誉激励、安全警示等有效机制,在潜移默化中引领机务官兵热爱机务工作,以此不断提升机务维护保障的软实力。

2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美国著名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T.L.Saaty 于20世纪70 年代中期提出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它是一种适用性较强的综合评估方法。它不仅能够吸收评估专家的定性分析和逻辑判断,还能够通过一致性检验保证将评估

图1 航空机务兵种特色文化建设体系模型

结果的不确定性因素减至最小,并能够克服评估专家在分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逻辑判断失误。AHP 的基本思想是先按问题要求建立一个描述系统功能或特征的内部独立的递阶层次结构;按专家意见构造两两比较矩阵,计算每一元素对上一层次各元素及对总体目标的影响和贡献,求得与递阶层次结构相应的权向量,以给出相关元素对上层要素的相对重要序列,作为方案选择和决策的参考依据。AHP 的核心问题是排序问题,包括递阶层次结构原理、标度原理和排序原理。

3 航空机务兵种特色文化建设

3.1 航空机务兵种特色文化建设体系模型

建立如图1所示的文化建设体系,其中第一层是航空兵机务兵种特色文化建设的目标层;第二层是文化体系中的不同类别构成;而第三层是实现文化体系构建的具体表现形式。

3.2 航空机务兵种特色文化构建

3.2.1 构建有魂文化,官兵倾注热爱

文化有魂,官兵有爱。一个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需要有强有力的队魂、军魂,只有官兵们倾注了满腔的热爱,才会有蓬勃向上、永不凋落的团队精神。 各级各单位要把机务文化建设当做一项“铸魂工程”来抓,将其纳入议训、议教、议装的重要内,做到文化建设同军事训练一起部署,文化经费同部队建设投资一起预算,文化设施同部队整体规划一起建设。通过设立板报墙、文化石、电子屏、横幅灯箱、文化长廊、宣传橱窗,兴建基层电子阅览室、多功能厅、多媒体教室、安全警示室;创办机务工作相关杂志和主题广播,构建机务维修综合网,开发“网上学习、考试、办公和人员管理”等软件系统;开展读书演讲、影视评论、知识竞赛、音乐赏析、文艺晚会等活动,组建乐队,创作机务歌曲;征集团队精神、战斗口号、队标厂标、队训厂训;完善二维条形码、持卡操作等管理制度和“质量问题通报及普查”“人为作业差错预防”等法规,目标形成环境文化、传媒文化、活动文化、团队文化、制度文化的

有魂文化体系。

用有魂文化感化官兵,让他们把对战机的爱和维护战机的光荣感,倾注到拧好每一颗螺钉、擦好每一块蒙皮的平凡工作中,进一步增强官兵精武强能、爱岗敬业的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促进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3.2.2 构建有骨文化,官兵激发斗志

采取“十佳机务官兵”颁奖晚会的时机,在机务大队文化活动中心拉开帷幕,在一台台照相机、摄像机的聚焦下,让“十佳机务官兵”获得者走到台上为新“明星”颁奖,老典型为新生代颁奖,薪火相传。通过类似的活动开展,最大限度激发机务官兵争先创优的热情,积极组织开展主题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

借助每天半小时广播、新构建的局域网,大力宣扬历史英模人物和周围身边典型,把先进典型和好人好事传遍机务小区的每一个角落。在饭堂墙壁上、擦鞋机上、宿舍床头卡上设置激励性话语,各个中队喊出积极向上、敢打敢拼的战斗口号。用有骨的文化激励人,如水一般润物无声,让官兵们时刻满怀战斗激情。外场安全从内场抓起,飞行安全从小事抓起,地面安全从小节抓起,保持较高的出机率和完好率。

3.2.3 构建有台文化,官兵登台有戏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可借助机务文化建设的契机,将此当作全面提升官兵能力素质的载体。官兵的生活是多彩的,工作是平凡的,贯穿于工作生活中有讲不完的故事,借“兵演兵、兵唱兵”的文艺汇演时机,鼓励官兵登上舞台展示才华,演出自己的工作与生活。

借助机务文化建设的广阔舞台,以“读书、学习、成才”为主题,在官兵中广泛开展学习成才活动,开展好读书月、心得季、技术年活动,即每月读一本好书,每季写一篇心得,每年学一门技术。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大力开展业务训练;组织专业人员针对较大故障和首发故障写出专题分析材料,以此不断增强发现和排除故障的能力;广纳贤才,专门成立科研小组负责信息网站的构建、调整、优化、升级和相关软件的开发,以此提高维修质量和维修效益。

4 结束语

本文提出了航空机务兵种特色文化建设体系的构建方法,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机务文化建设设立了一个操作性比较强的模型,直观反映了机务文化建设的内容方法。为航空机务兵种特色文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设想。在具体实现中,应充分考虑让更多的官兵参与讨论,以增加设想的准确性。

篇三:第一支独立的空军

第一支独立的空军

世界上第一架飞机是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的,但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独立空军的国家却是英国。1918年4 月,英国建立了与陆、海军并列的空军,这是世界上第一支独立的空军。而美国,直到1947年才正式成立独立的空军,比英国晚了近30年!

“墙内栽花墙外香”,这似乎是一个相当普遍的规律。

莱特兄弟的飞机试飞成功后,在当时并没有受到美国政府和公众的重视。因为在莱特兄弟的飞机首次成功试飞之前9 天,即1903年12月8 日,美国一个研究机构研制的一架飞机试飞失事,受到了新闻界的普遍攻击。有人在报刊上发表文章,说试制飞机“浪费了纳税人的金钱”。

由于对莱特兄弟的成功新闻界未作公开报道,许多人在几年后仍不相信飞机研制成功的消息。所以,在1905年莱特兄弟向美国政府和军方送交他们的设计时,军方竟然回答说:“在用飞行证明飞机确实能够飞行并能携带一名驾驶员前,我们是不会采取任何措施的!”

莱特兄弟在祖国受到冷遇后,只得跨洋越海,来到英国。

和英国政府的谈判也是令人失望的。英国政府提出的条件是:首先要对飞机做周密检查,并验证它的飞行性能,即使飞行成功,英国政府也不负购置的责任。

这样苛刻的条件怎么能同意呢?于是莱特兄弟决定“闭门谢客”。从1905年10月到1908年5 月的两年多时间里,他们既不进行飞行,也不让任何人参观他们珍贵的“飞鸟”。

到了1908年,莱特兄弟终于“时来运转”。当年8 月8 日,莱特兄弟在法国勒芒南附近的赛马场上进行了第一次公开飞行表演,以后又在奥尔营练兵场上飞行了100 次。

飞行表演是非常成功的,不仅打破了当时世界上所有飞机的各项飞行记录,而且进行了爬高、压坡度、转弯和圆圈、8 字飞行表演。在场观众看得如痴如醉,叹为观止!

这次各国新闻界不再保持沉默,莱特兄弟的飞行表演简直成了全世界的“头条新闻”。各种报纸纷纷发表评论,赞扬他俩的“划时代的贡献”。

莱特兄弟这次飞行表演所产生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它不仅推动了各国航空事业的发展,而且使人们(尤其是军

方)看到了飞机在军事应用上的潜力。飞机很快在战场上“初露锋芒”了。

1914年,以欧洲为主战场,爆发了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世界范围”的大战,即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场大战进行了4 年,到1918年才告结束。参战双方是以德、奥匈帝国为首的同盟国和以英、法、俄等国为首的协约国。飞机和航空兵部队在这场大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大战开始时,飞机刚刚发明不久,它只是以一个“见习员”的身份执行一些军事任务。它与气球、飞艇并用,进行目视侦察、照相、绘制作战地图,以及利用无线电为炮兵指示射击目标等活动。

那时候,在航空侦察以后,往往就是猛烈的炮击。因而当时步兵要求的空中掩护和现在不同——不是防止敌人飞机的轰炸,而是要阻止敌方飞机的空中侦察。

为了阻止敌方飞机的空中侦察,就发生了空战。法国率先创建了战斗机部队,其他各国也纷纷效仿。开始时,空战用的武器还是步兵用的轻武器,所以虽然打得“很热闹”,战果却微乎其微,据有关资料记载,从1914年10月到1915

年7 月,法国飞行员仅击落了8 架敌机,而且其中7 架是用卡宾枪击落的。

为了适应空战的需要,各国竞相研制新飞机。大战期间,英国有40多种型号的飞机参战,法国有50多种,德国和意大利各有30种左右。

1915年,德国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架装有机枪射击协调装置的飞机,使战斗机的作战能力有了突破性的提高。

从1915年10月开始,协约国和同盟国正式开始争夺前线上空的制空权了。所谓制空权,就是控制天空的能力。谁掌握了制空权,谁就易于取得地面作战的胜利,这是显而易见的。于是,双方开始进行长期而残酷的空战。

当时飞机驾驶比较简单,所以培训飞行员的时间很短。现在培养一名战斗机飞行员需要几年时间、飞行几百小时,而当时有些飞行员总共只飞行18小时,就“披挂上阵”了。

那时候飞机研制的速度也很快。一种新型飞机,从绘图板上的图样成为可参战的飞机,只需10来个月的时间。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都生产了几万

架飞机。但损失率也是惊人之高,有时月损失率竟达 66 %!有的“王牌飞行员”一人就击落近百架飞机。这些,在现代空战中都是难以想象的数字。

争夺制空权的战斗是异常激烈的,为此双方不仅竞相研制新型战斗机,而且不断研究更新空战战术,逐步形成了较完善的编队战术。制空权几经易手,到1918年,协约国的航空兵部队取得了明显的优势。

除了争夺制空权,航空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另一项重要作战任务就是空袭。

1916年,德国开始用飞机轰炸英国。1917年6 月13日和7 月7 日的两次轰炸,使英国内阁十分震怒。虽然这两次空袭造成的损失是很小的,但造成的政治上、心理上的压力是很大的。

为了报复,英国的航空兵也对德国进行了战略轰炸,开始是对德国的“齐伯林”飞艇基地实施空袭,以后又轰炸了德国的重要城市和军事要地。他们研制成了“汉德利·佩奇”式远程轰炸机,还开创了夜间轰炸。


空军战斗口号标语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2945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