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毛概领袖风采文章或书籍

时间:2016-12-24 07:24:29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毛概读书笔记

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

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中国革命,在这场伟大运动中,涌现出一代叱咤风云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便是他们中间的一位杰出代表。不同于毛泽东,邓小平,其在当代人中的话题度明显偏低,结合其悲惨的人生结局让我对刘少奇的人生遭遇充满了好奇,是什么样的成长经历将他锻炼成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又是什么让他最终带着满腔悲愤含恨而死?共和国最大的一场冤案是怎么酿成的?带着这些疑问,我翻开了<< 刘少奇自述·纪实>>这本书。本书通过记述刘少奇的自我回顾、自我介绍,反映他的成长经历、革命业绩和思想作风。

全书一共截取了刘少奇十余个人生片段,从而展现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精神风貌。首先,少年时期。跟旧社会许多孩子的成长一样,他在很小的时候也接受了许多封建思想的荼毒,比如在他年幼时也是跟着母亲烧香拜佛的,最开始接受的教育也是私塾教育,学的是圣贤文章。不过幸运的是,在他大约11岁的时候,他被送到洪家大屋学习,在这里他第一次接触到国文,算数,地理这些新学的内容,这使他的视野一下子被打开了,读书的兴趣越来越浓,这其中他看过的众多富有爱国思想和反抗精神的书在他幼小的心灵播下了进步革新的种子,也促使他急于摆脱农村封建的枷锁,飞向外面的世界。

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知识的渴求,刘少奇开始了其真正的求学生涯,在此期间他同当时许许多多的有志青年一样开始思考当下中国的出路,而正在这时,一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此时的刘少奇再也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匆匆投身革命的中心北京,在那里他接触到了真正影响他一生的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学说。之后,为了追求真理,刘少奇经由毛泽东等人组织的“俄罗斯研究会”安排,去往苏联更系统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学说。

其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刘少奇在1921年冬由团员转为党员,这开启了他全新的人生篇章。刘少奇崭露头角是在其成功领导组织了安源路矿大罢工,其后在安源路矿任职将近三年。此后的多年中,刘少奇一直都在为工人运动奔波。正如书里描述“他工作的地方相当多,事情的过程往往是这样的:一个地方出了问题甚至麻烦,就要刘少奇去那里处理,而刘少奇也总是不负众望,能有效地把问题解决,把局面打开。这个地方的问题解决了,别的地方又有新的问题发生了,于是又把刘少奇派去。”抗战爆发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指引下,刘少奇以中共代表的身份被派往北方局,在北方局的三年中,刘少奇不负重托,成绩显著,为转变党在白区的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其提出的工作方针成为了党在白区工作正确路线的代表。

之后刘少奇被派往华中,皖南事件的爆发让我党在华中的局势面临严重的考验,刘少奇临危受命重建新四军,在离皖南新四军覆灭仅十二天,刘少奇就完成了重建工作。新四军红旗不倒,让这只劲旅能够继续为抗战发挥强大的力量。在这期间刘少奇还组织领导了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并对反共顽固派进行了有力的打击,在整个华中敌后,共产党已经占据优势地位,胜利实现了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发展华中的战略任务。

其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本书分别叙述了他代表出访苏联,参加经济建设,以及大跃进时期下乡调研的片段。体现了他做事方法的魅力以及身为革命党人的求是精神。新中国成立后,少奇同志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第一副主席。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刘少奇主管经济工作,并于1952年

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口号。第一个五年计划有声有色,使我国经济发展平稳过渡了最初的困难局面,在面对国民党留下来的民族资产的接收以及名族工业的改造时推行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方案。然而,在1958年,庐山会议的召开把这一切都打乱了,先是彭德怀被打倒,接着,陈云、田家英、李锐、张闻天等一大批有远见的杰出人物被否定,连周恩来、邓小平、刘少奇也是岌岌可危。反右派斗争被无限地扩大,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互相勾结,利用青年学生对伟大领袖的盲目崇拜,把并不富裕的中国搞得乌烟瘴气。那是一个不堪回首的群愚时代??而在这场浩劫之中,刘少奇冤死狱中!

寥寥千言并不能概括刘少奇伟大而又悲壮的一生。在这本书中,一些关于刘少奇的细节尤为让我感动。

其一,刘少奇在确定了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之后,在1921年春末夏初的一天踏上了去往苏联的旅行。整个路程无比艰难,辗转数地,历经三个月才最终到达莫斯科。这对我来说是震撼的,当时的刘少奇正值我这般年纪,为了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为了自己的坚持和信仰,毅然决然踏上了未知的旅途。再想到当下的自己,浮躁和功利主义占据了内心,一个大方的选择尚且做不出,更不要谈这种“说走就走的旅行”。但事实证明刘少奇将自己命运与国家前途联系起来的一生是辉煌的,是伟大的。这个社会可能并不需要我们抱着为祖国牺牲的心态活着,但有所坚持,有所信仰的人生才更有意义。

其二是刘少奇在子女的教育上,他主张“一要管,二要放”管是管学习,管品德;放则是不能事事束缚住他们的手脚,要让他们大胆的去做那些能够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精神的事情,能够使他们经风雨见世面的事情。事实证明,正是由于刘少奇良好的家风、家教,他的几个孩子从小就养成了朴素艰苦、自立自强的好习惯,并在文革中表现出坚韧不拔,绝不屈服的品质。

其三是刘少奇当了主席之后在面对几十年未见姐姐来信中想要其帮忙改变眼下生活窘境的请求时,刘少奇在回信中耐心向她讲解其思想中的错误,劝姐姐要做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刘少奇时刻坚守自己身为共产党人的原则,对身边的人也严格要求,以为人民奉献为荣。

最后是文革时期,惨遭迫害的刘少奇在面对敌人无理要求,要他交检查时,刘少奇拿出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义正词严地抗议说:“是谁罢免我的国家主席?凭什么向我下勒令?”刘少奇在自己最危难的时刻还在想着护卫宪法的尊严,我想在此刻他内心几乎已近绝望,自己为之付出的人民践踏着自己的信仰,践踏着他一生的追求。而他对此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愚昧下去。

刘少奇在与妻子王光美最后离别时说:“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是啊,所有的苦难都将过去,所有的冤屈都将昭雪。刘少奇一生功绩不容污蔑,时间沉淀下来的总会越发清晰。刘少奇的光辉人格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真知灼见是我们宝贵的财富。过去是未来的向导,一个名族要配得上它曾经经历的苦难,我想这正是我们学习刘少奇的真正意义。

篇二:毛概读后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概论读书笔记

名称:读《邓小平改变中国》有感 院 系:材料工程学院 学号: 姓 名: 授课教师: 完成时间:2014/12/10

读《邓小平改变中国》有感

《邓小平改变中国》这本书讲述的是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的重要历史关头力挽狂澜,改变中国命运走向的全景记录。书中真实反映了从1976年10月到1978年底,文化大革命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过程中艰难曲折的历史转折。其中包括:邓小平复出工作、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批判“两个凡是”和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等,以及在这一过程中,邓小平、叶剑英、陈云、李先念、胡耀邦等老一辈革命家,对中国摆脱长期的“左”的错误束缚,走向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尤其凸显了邓小平作为一代杰出政治家的大智大勇。

纵观中国共产党走过的道路,有两次会议是至关重要的,是历史的转折点:一次是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的领袖地位。另一次则是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邓小平在中共的领袖地位。从遵义会议开始的是“毛泽东时代”;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是“邓小平时代”。 在读此书的过程中我感受到邓小平的政治时代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的三起三落更显示了他坚定的意志力。在扭转中国命运的时刻他经历了非一般人所能承受的压力,以他睿智英明的决断力和一代杰出政治家的大智大勇深深地感染了我。我们谁也忘不了那发自肺腑的掷地有声的一句话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的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他用自己毕生的经历在饯行着这句铮铮誓言。并使中国的命运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转折。 胡锦涛主席曾说过: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面对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难局面,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重新翻看那段波澜动荡的历史,我更加体会改革开放带给我们幸福的来之不易。邓小平,一个春天里的故事,作为90后的我,没能切身感受到1978年及以前的故事,只能通过这本书及历史了解这段史实。史学家说,历史教我们把握现在,哲学家说历史使我们预见未来,而我还想说历史让我们缅怀,缅怀那些将祖国和人民的命运系在自己心中的先辈,学会感恩,学会珍惜,把握好当下。历史已不会改变,重要的是如何继往开来,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在时代的洪流里做出正确的选择,把握好航行的方向,才是对自己真正的考验。

篇三:毛概读书笔记

《回忆军事家邓小平》

读书笔记

姓 名 陈静

学 号 1001170101

院 系 机械工程学院

专 业 测控技术与仪器

班 级 10011701

授课教师 唐恒照

上课教室 四工A40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读书笔记

一、 基本信息

书名:邓小平文选

作者: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二、 内容简介 《邓小平文选》共三卷,第一卷集中了邓小平在文化大革命以前28年中的重要文章、讲话;第二卷为邓小平在1975——1982年中共十二大以前的讲话、谈话;第三卷是邓小平在1982——1992年期间的主要着作。三卷内容集中展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逐步形成的历史全貌,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精华。

读邓小平文选,无论是会议报告,与中央领导的谈话,还是与国外元首的谈话,都显得通俗易懂,朴实无华,平易近人,没有丝毫的“官方语气”。在这位伟人身上,我只感到他的那颗对祖国无比热忱的心,他所做的一切一切,都只是为了祖国的繁荣发展以及国人的幸福生活。无论面前遇到怎样的困难,他都能

坚守心中的理想信念,奋力拼搏在祖国的前方,他的三起三落,道出了行进路上的艰难,然而,他直到今天还被人民深深铭记,除了其对祖国的伟大的功绩外,更在于他留给世人的精神财富。这位睿智的老人,用他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其理想信念,开创性地为祖国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构想,并引领了祖国的昌盛富强,笔者对其钦佩之情有如滚滚长江,绵延不绝。读了《邓小平文选》,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他博大而精神的思想体系、高尚的情操,让人信任与爱戴的人格魅力,都深深地感染了我。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哲学观,继承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赋予了更加精准的定义和富有时代特征的内涵,并在实践中逐步丰富,从而成为了中华民族新的精神支柱。

三、读后感

邓小平,一位打不倒的伟大领袖,中国人民忠实的儿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贡献一生,使祖国繁荣富强。

阅读这本书,不再仅仅是高中生的佩服和欣赏,更多的是对马克思主义和邓小平理论的领悟和理解。

我感叹于邓小平同志所设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性和建设性;作为改革开放的见证人,我感受到邓小平同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在中国社会所引起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邓小平的领导风范已不仅仅是风格问题。他有远见且实干,他能够并且已经按照自己的思路设计了中国未来的发展蓝图。毛泽东曾说过:“我看邓小平这个人比较公道,比较有才干,比较能办事。他比较顾全大局,比较厚道,处理问题比较公正,犯了错误对自己很严格。这个人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很有发展前途。”周恩来在病危进手术室前也对邓小平说:“你这一年干得好,比我强很多。”外国多位名人也对他有过极高的评价,可见,邓小平,这一位在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60余年,三起三落而不倒,而又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改革开放事业的领袖,其政治道德品质及人格魅力是绝对不容忽视的。

求真务实,实事求是。与毛泽东的理想、浪漫和英雄主义不同,邓小平是理智、务实的现实主义者。务实作为一种工作态度,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演绎和表达,发展作为一种社会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二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是邓小平同志个人的思维方式和作风。这种品质,不仅

仅体现在作战时期,也体现在他的根据地和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上。他善于根据中央精神,结合当地实际,实事求是地做出克敌制胜的作战方案。他是一名“实干家”,很早开始,就注意在工作中提出实践的重要性,完全映衬了他几十年以后所提出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段“不管白猫还是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的“猫论”也被世人所传颂。1987年会见美国国务卿舒尔茨时,邓小平讲了一段精彩的自我评价的话:“国外有些人过去把我看成是改革派,把别人看作是保守派。我是改革派,不错;如果要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保守派,我又是保守派。所以,比较准确地说,我是实事求是派。

信仰坚定,爱国爱民。我相信,这是每一位领袖达到伟人的高度而必须具有的基本品质。邓小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卓越领导人,也是一个坚定而彻底的爱国主义者。从青年时代起,他就为追求民族解放和祖国富强而不懈奋斗,可以说爱国主义思想的实践与邓小平的生活密切相关,贯穿始终。他以爱国爱民为出发点,又以爱国爱民为最终归宿,始终与祖国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他是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从留学法国起就成长为共产主义者,并且在他的革命生涯中,始终坚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毛概领袖风采文章或书籍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2902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